《吨的认识》(人教版)案例分析
《吨的认识》(人教版)案例分析
《吨的认识》(人教版)案例分析《吨的认识》(人教版)案例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
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
2.教学难点不突出。
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
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为此,笔者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力求对以上问题有所改进。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初步感知吨1、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2、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4.师: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
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三)单位名称互化教学1.单名数化聚。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等于1 000千克,那2吨等于多少千克呢?3吨呢?出示:6吨=()千克; 8吨=()千克; 2 000千克=()吨。
2.复名数化聚。
出示:5吨280千克=()千克; 7吨50千克=()千克;8 100千克=()吨()千克; 9 090千克=()吨()千克。
三上《吨的认识》案例分析1
数学三上《吨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学具准备: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课件。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
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在丰富的情景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勤于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通过让学生计算每个同学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是几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推理过程相同。
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
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如果创设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吨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吨的认识(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三部分)二、设计理念:二年级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实物的质量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1克和1千克的质量,但1吨有多重,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感受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
所以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建立一个天枰模型的演示,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建立1吨的数学模型。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吨的认识”是一节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教学,属于数学课程中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
生活中,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直接接触比较少,建立大单位的数学思维模型是很困难的,是概念教学课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亲历体验。
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对学生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帮助有限。
2.教学难点不突出。
课时内容包含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
由于建立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比较困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换算上,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但在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能在解决实际生活中冠以质量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1吨”的数学思维模型六、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25千克大米1袋。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利用课件出示情景图(小鸟、小狗、小马、蜜蜂及相应的数字):看图填单位。
师: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谁来给他们填上合适的体重单位?学生抢答并说明原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吨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吨这一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吨与其它质量单位(如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吨来描述生活中较大的质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但对吨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吨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吨的概念,知道吨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吨描述生活中较大质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吨的概念及其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吨描述生活中较大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吨的概念。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吨的图片、实例、换算关系等。
2.实物道具:如货物、称重仪器等。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货物和场景,如货物运输、超市购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吨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介绍吨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吨的大小。
通过展示实物道具,如货物和称重仪器,让学生了解吨的实际应用。
同时,介绍吨与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换算和描述。
例如,一组学生负责称重货物,另一组学生用吨、千克、克进行换算和描述。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吨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吨的场景,如农田里的农作物、工厂里的产品等。
数学工作案例“吨的认识”
课题:吨的认识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三年级课时: 1课时提供者:张云单位:容城县南张镇南张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克的基础上对质量单位的进一步学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对其意义及应用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班是刚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思考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已经初步有了与其他人共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可以看课本或课外书,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过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限重1吨”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吨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吨的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的吨的应用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重量、家庭中的大型物品重量等。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吨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吨的概念、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对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情境为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吨的存在,提高他们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2.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掌握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生活情境的导入:通过引入与重量单位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家庭物品重量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吨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吨的认识》教案:教学方法剖析
在学习《吨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学习目标、知识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分析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学习《吨的认识》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吨的定义及大小关系,了解吨的基本量纲和换算方法;2、理解吨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利用吨进行实际计算和问题解决。
二、知识点《吨的认识》是一篇综合性较强的文章,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广泛。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吨的定义及大小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制定具体的换算规则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吨”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2、吨的基本量纲:在介绍吨的基本量纲时,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吨的含义;3、吨的换算方法: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各种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方法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技巧;4、吨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煤炭、矿石、汽车等行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特点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特点上,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吨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2、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和知识点;3、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美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结合以上学习目标、知识点和学生特点,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任务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任务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吨的认识》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探索和理解吨的概念和应用。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2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陈艳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明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现结合《吨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师:猜猜老师的体重。
生:50千克生:60千克师:你们在猜老师的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而不用“克”呢?生:因为克是计量比较轻的物体。
计量一般的物体要用千克作单位。
[感悟:用猜老师的体重导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那么你们知道哪些与千克有关的质量单位呢?生:有千克、克师:对,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那你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吗?生:1千克=1000克师:刚才在测量老师的体重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千克。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一辆卡车运的煤的重量,你觉得应该用什么作单位最合适?生1:千克生2:吨师:如果我们要测量一辆卡车所运的煤的重量,就要用到一个新的单位,它就是吨。
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吨。
板书“吨的认识”。
指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的计量单位]片段二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起劲啊!有四位小动物也想来到我们的教室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师;图出示片。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的例图: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四个小动物要过一座小桥,桥上有一个牌子,上面标有限重1吨。
师:限重1吨。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那些疑问呢?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这四只小动物能一起过桥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吨的自我介绍吧。
我是吨,我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当要计量较大的物体的时候,就会使用到我吨这个新的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教案设计
《吨的认识》教案设计《吨的认识》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吨的认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吨的认识》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情感目标: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具体质量。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运用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桶装矿泉水教学教程:一、复习旧知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克)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
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一)建立“1吨”的概念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师:把5桶水装在1个袋子里,是100千克。
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
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才为1吨。
(板书“1吨)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吨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教师应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吨”的实际应用。通过设计丰富的情境,如购物、称重、物流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吨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吨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案例,以“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为原则,旨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吨”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比、实践,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吨”的概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吨的定义、吨与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以及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2.明确任务,确保小组合作的目标明确;
3.引导交流,鼓励小组成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验有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吨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出“ 吨” 的 概 念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老 师 不 仅 激 发 了学 生 原 有 的知 识 表 象 , 还 让 学 生在 原 有 知 识 表 象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列 举 更 多 更 重 的 动物 的重 量 , 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 生 想 到 计 量 比较 大 的 物 体 重 量 时 用“ 千克” 比较麻 烦, 而 应该用“ 吨” 。让 学 生初 步体 验 到“ 吨” 是 计 量 比较 重 的 物
米; 第 i组 是 重 1 0千 克 的 水 ; 第 四 组 是 重 5千 克 的 洗 衣
粉; 第五、 六组是 大约重 3 O 千 克 的 同学 。
学生活动后交 流 , 并 适 时 板 书重 1 吨 的物 体 。
体。
搬 不 动 。 二 是 注 意 对 学 生 类 推 方 法 的指 导 。 在 让 大 力 士 搬之前 , 让 学生计 算出 2 袋、 3袋 大 米 的 重 量 。 从 后 面 的 教 学片段, 我 们 可 以知 道 , 这个 类推方 法的指导 , 其 实 就
是 为 后 面 的教 学 作 铺 垫 。
( 2 ) 独立 填 写表 格 , 算 一 算 多少 个这 样 的物 体是 1
这l 袋大米 重 l 0 千 克, 两袋 这样的大 米重多少千 克? ( 2 0 吨, 并把结 果在小组里 交流 。活动分 6 组进 行 。第 >
Pr i ma r V Sc ho o l Te a ch i ng Re s ea r c h
【 片段二 】
师: ( 大力 士搬米 ) 采访 一下 , 你 觉得 l 0千 克 大 米 重
吗?
【 片段 三】 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
( 1 ) 按 组号每 人( 抱一 次) , 搬 离 地 面坚 持 2 秒, 谈 谈 自己 的 感 不愧 是大力 士 !我们有 请大 力士 到前 面来 。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认识吨的概念目标:1.让学生理解吨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吨来衡量重量。
2.帮助学生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引入: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吨的概念。
例如:在一个果园里,有一棵苹果树结了很多苹果,我们需要运输这些苹果到市场上去卖。
但是,苹果太多了,用千克来衡量这么多苹果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就用“吨”来表示这么多苹果的重量。
请问,吨是什么意思呢?它和我们平时用的千克有什么不同呢?2.探究: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吨的重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例如水桶、书籍、水果等,让学生估算每样物品的重量,并用吨来表示。
学生可以用天平等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重量,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吨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通过计算吨和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来加深理解。
例如,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计算:5吨等于多少千克?10千克等于多少吨?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熟练地运用吨作为重量单位。
4.总结:在活动结束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吨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它大约等于多少千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重物,比如汽车、货车,它们的重量常常是用吨来表示的。
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吨的概念和用法。
评价与展望: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吨的概念,并对吨和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有更清晰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吨的概念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吨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过程:一、导课复习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二、巩固练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三、作业布置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教学目标篇二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吨的认识》教案篇三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吨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吨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8人。
Array1计算。
2312的“源”教学中,我通过“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同桌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于大胆猜测的学生都给予表扬。
在猜测的热烈气氛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4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00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设置吨的悬念。
2、感受中生成新知。
在抱一抱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学生再次感受到,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在一起大约会有1吨。
全班60名同学的体重是超过1吨了,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3、探究想象中深化概念。
通过搬运大米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100千克一袋的大米,10袋大米的重量正好是1吨。
在通过生活中找1吨,在探究想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二、以“体验学习”为主,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1、体验建立表象。
通过复习比较,学生感受到了一个苹果、一箱苹果、一车苹果的质量,学生初步建立了“吨”。
在感受吨的质量时,让孩子们猜测一桶水的重量,不管合理不合理,对于大胆猜测的学生都给予表扬。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3.03吨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并引导他们对吨的认识进行总结。学生会通过分享和总结,巩固对吨的概念和质量单位转换的理解。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导入:通过展示与质量单位相关的图片和场景,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吨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将会: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吨的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3.03吨的认识时,我将以生活情境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吨的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会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如水果、书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质量的差异。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些与吨相关的场景,如货物装载、体重秤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吨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吨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吨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学习准备:学习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学习过程:(一)引入: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二)新授: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克重,也就是1吨。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分析教材解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分析教材解析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分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2、猜老师的体重。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1)请几名学生猜一猜;(2)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3、课件出示鲨鱼、大象、恐龙、成年鲸的质量,让学生读一读。
师:感觉怎样?(太重了)这些都是动物中的庞然大物,在我们生活中还要许多大宗物体。
(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等。
)4、揭示课题:师: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计量这些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1、感知10千克、20千克大米的重量(1)感知10千克出示一袋10千克重的大米,请几位同学来搬一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谈谈感受(2)感知20千克两袋10千克大米叠起来,还请上面几位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就请多位同学抬一抬。
谈谈感受。
(3)师:10袋大米放在一起也就是100千克大米,让一个同学搬,搬得动吗?(搬不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搬米袋,由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0袋呢?(课件展示100袋大米的情境图)(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吨的认识》(人教版)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
一般来说,
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往
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
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
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
2.教学难点不突出。
课中有建立“吨”
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
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
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为此,笔者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力求对以上问题有所改进。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初步感知吨
1、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
2、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
单位(板书:吨)。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4.师: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
(二)充分认识吨
1.学生抬沙子感受1吨(一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1)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个学生来搬沙子;再请两个学生搬,直到沙袋能离地为止。
(2)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重。
(3)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袋这样的沙子质量才是1吨,说说1吨等于多少千克。
2.再次感受1吨。
师:猜猜孙老师的体重有多少?抱抱老师感受体重。
估一估,大约多少个孙老师这样体重的成人,加起来体重有1吨。
1、同桌互背,估算,感受1吨。
同桌合作:先问一问同桌的体重,再背一背或抱一抱同桌,感受一下同桌的体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2、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
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
(三)单位名称互化教学
1.单名数化聚。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那2吨等于多少千克呢?3吨呢?
出示:6吨=()千克;8吨=()千克;2000千克=()吨。
2.复名数化聚。
出示:5吨280千克=()千克;7吨50千克=()千克;
8100千克=()吨()千克;9090千克=()吨()千克。
师:刚才我们并没有讨论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练习
1.将学过的质量单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
2.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块橡皮的质量是30();
(2)一架电梯最多可以载重1();
(3)一个足球的质量为2()
(4)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1、改错(乐乐的数学日记):
早上起床后,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
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汉堡包。
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
在路上,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校门口那两头约1千克的石狮子威武地站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
2、帮小动物过桥(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师:小动物们想过桥,看到桥边有一个醒目的交通标志,可是它们谁也不认识,你们认识吗?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标志吗?
(3)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桥?
【设计意图: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
(五)小结(略)
三、课后反思
(一)正确定位,明确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时把大部分教学时间花在建立“吨”的观念上,而在处理“进率”这个内容时主要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说思路的学习方式,并非因为是教学重点而花很多时间、精力。
在执教过程中,个别的学生对于复名
数的换算稍感困难,笔者设计了让同桌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这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很快就克服了困难。
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来进行教学难点的处理。
(二)注重过程,突出体悟
1、多次体验,亲历中巩固观念的建立。
体验是经验中充满诗意与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米、分米、厘米等一些计量单位来说,体验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学生体验大计量单位的确很难,这也是教师觉得这样的课难上的根本原因。
课中设计了多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贯穿于整个教程。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把自己的感官充分作用于具体对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官与实践的刺激中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这些计量单位的感知。
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模糊、抽象的数学知识。
2、反复猜测,反差中强化观念的建立。
猜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一方法运用在大计量单
位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
课中设计了较多的“猜一猜”的环节,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
通过计算或教师揭示答案来得到正确数据,让学生在猜测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强烈反差中产生一种
震撼,这样的心理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强化大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
安排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也有意于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习有一个较好的提升过程,每一次
的猜想都是对这些大计量单位观念的一次强化。
我们发现学生每一次猜想都比前面更加合理、更
加接近正确答案,这说明学生在猜想时及时调起前面的学习内容,已作了较好的联想,而不是凭
空胡乱猜测。
3、结合实际,运用中整合多元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
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这堂课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是根据这一要求来设计开展的。
通过与学生年龄、生活实际相符的内容设计,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也可以使学生每当接触到这些事物时,就能调起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以此来促进大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
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及实际的密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有兴趣学这样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的设计将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很好地整合起来。
(三)用大课堂观来安排教学
对于吨这样的大计量单位,在教室中教学有一定的限制,笔者执教前做了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明显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其实,教师可以以一种大课堂观来组织安排教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带到沙坑旁搬一搬沙子或到食堂里搬一搬大米,然后让学生估一估沙坑中的沙子有几吨,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或是估一估、算一算食堂里的大米共有几吨,看两者相差多少;
也可以在平时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抬学生所需的罐装饮用水,感受一桶水19
千克的质量,然后指出像这样50多桶水的质量才是1吨。
这样的途径,既可节省教学资源,又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要有一定的学科整合意识,同时又要注意将教学重难点分散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如果教师能做个有心人,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教学重难点进行分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集整理:郴州市六完小李慧玲
200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