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PPT课件
表兄弟 。
• 大功
小功
缌麻
衣物:
熟麻布
丧期: 九月
衣物:
较粗熟麻布
丧期: 五月
衣物: 精细熟麻布 丧期: 三月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 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时聘曰问,殷覜(tiào)曰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 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 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以“子”为字。 仲由:子路 司马迁:子长 曹植:子健 苏轼:子瞻 杜甫:子美 袁枚:子才
表字和名为“并列式”:意义相同。 屈平:原。 颜回:子渊。 宰予:子我。 樊须:子迟。 张衡:平子。 陆游:务观。 曾巩:子固。 班固:孟坚。 孟轲:子舆。
表字和名为“辅助式”:意义相近。
• 梁鸿,字伯鸾。 • 陆机,字士衡。 • 郑樵,字渔仲。 • 李渔,字笠翁。 • 陈琳,字孔璋。
2、母族三:
母之父系一族。 母之母系一族。 母之姐妹嫁人者一族 。
母之父母: 外祖父的兄弟姐妹:外伯(叔)祖、外祖姑。 外祖母的兄弟姐妹:舅外公(婆)、姨外公
(婆)。 外祖父的父母:外曾祖父母。
母之兄弟:舅父(舅);其妻:舅母(妈); 其子女:舅表兄弟姐妹。
母之姐妹:姨(母、妈)、从母;其夫:姨夫 (丈);其子女:姨表兄弟姐妹。
唐以后:岳父、岳母。 称他人之岳父为泰山 。 书面语:女婿致岳父:姻子。
岳父致女婿:姻外舅(外父)。
夫称妻之兄弟姐妹:
兄弟:内兄、内弟、妻舅。 内子女为内侄、内侄女。 姐妹:姨、小姨。小姨之夫:姨夫。 双方为连襟,互称襟兄襟弟。 姨之子女称外甥、外甥女。
妻称夫的父母系
中国文化史 先秦文化 PPT
伏羲是女娲的 哥哥,又是她的老 公。——一对兄妹 而为人类始祖,这 个说法很多民族的 神话里都有。这二 位都是人首蛇身, 两蛇交尾,产生了 人类。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东南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 何子可继?不解决这个问题,仍不能止乱。 于是又提出“嫡庶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长以贵不以长”。
• 只有嫡长子有继位的资格,余子则无。这 是“天位前定”,无可争议。这便是宗法制创 立的本意。
封建制
• 那么“余子”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周公不 愧为周朝制度的缔造者,当时周朝急需巩 固政权,于是周公又创立了“分封制”,或者 叫“封建制”。他将周王室“余子”分封到东方 各地,镇守一方。此所谓“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周朝政权由此稳定下来。
中华文明的起点
整个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依托于丰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我 国各地的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最先驯化了野蚕,发明了丝绸,早 在8000年前,先民就学会了制作玉器,河姆渡还发现了漆器,并开始了 冶炼。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也在南北各地出现。城市、金属、文字这三项 文明时代的条件,到龙山文化后期已经基本具备。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祖先崇拜
• 祖先崇拜实为图腾崇拜及生殖 崇拜的延续。
• 母系氏族时期盛行对女性祖先 的崇拜。如女娲崇拜。
• 父系氏族时期转为对男性祖先 的崇拜。如对黄帝的崇拜。
女神彩塑头像
• 近祖崇拜后来演化为宗法文化。
中华文明的形成
文明的标志
国史ppt课件
详细描述
科技人物如蔡伦、毕昇等,发明了造 纸术、印刷术等重要技术,极大地促 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他们的 科技创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全长约2万公里,是中华民族的 伟大建筑之一。
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进 程将加快。
经济全球化
04 中国将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推动全球化进程。
科技创新驱动
05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
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元化
06 中华文化将更加开放包容,促
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重点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 朝的崛起和对外关系。
唐宋元明清
概述了这五个朝代的历史沿革,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等方面的变化。
近代史
晚清与民国
讲述了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辛 亥革命等重要事件,以及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详细介绍了中国在二战中的艰苦抗战 和解放战争的历程,以及新中国的诞 生。
REPORT
国史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中国历史简介 •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 中国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 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与展望
REPORT
CATALOG
科技人物如蔡伦、毕昇等,发明了造 纸术、印刷术等重要技术,极大地促 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他们的 科技创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全长约2万公里,是中华民族的 伟大建筑之一。
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进 程将加快。
经济全球化
04 中国将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推动全球化进程。
科技创新驱动
05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
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元化
06 中华文化将更加开放包容,促
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重点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 朝的崛起和对外关系。
唐宋元明清
概述了这五个朝代的历史沿革,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等方面的变化。
近代史
晚清与民国
讲述了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辛 亥革命等重要事件,以及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详细介绍了中国在二战中的艰苦抗战 和解放战争的历程,以及新中国的诞 生。
REPORT
国史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中国历史简介 •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 中国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 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与展望
REPORT
CATALO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一)儒家思想的学
派特征:德治
仁:内在思想核心 礼:外在行为规范 中庸:辨证思维方法 知、行、学、思:认
识论
孔子思想体系图
忠
恕
(组织 关系)
信
义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 核核 心心 ))
和
平
(人际 关系)
孝
悌
(家庭 关系)
用中庸拒绝极端
内圈:均衡
成功的六种态度
霸道
自卑
积极
自省
外圈:极端
愚勇 勇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② 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中国古代史文化PPT参考课件
——刘桂生《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误解及其成因》
2021/3/10
授课:XXX
19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
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
家的发明……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
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
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
授课:XXX
16
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 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 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 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汉书·董仲舒传》
2021/3/10
授课:XXX
18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少并非仅 仅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要“罢黜”的不过 是那些新来对策得专治杂学的人,并非禁绝儒家以 外的各家;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 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 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 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如此而已。
2021/3/10
授课:XXX
15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 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 需要。
2021/3/10
授课:XXX
19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
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
家的发明……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
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
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
授课:XXX
16
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 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 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 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汉书·董仲舒传》
2021/3/10
授课:XXX
18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少并非仅 仅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要“罢黜”的不过 是那些新来对策得专治杂学的人,并非禁绝儒家以 外的各家;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 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 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 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如此而已。
2021/3/10
授课:XXX
15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 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 需要。
中国文化史课件2
四 文学、科技、艺术
艺术 1 乐舞:音乐机构,隋“太乐署”、“清商署”、 “鼓吹署”,唐增加“教坊使”。 2 书画:a书法。三国时,隶书向楷书演化。 东晋,书法空前繁荣,楷书和草书到魏 晋已经成熟。“两王” 唐,楷书成就最为突出。 b绘画。宗教绘画开始兴起,“壁画”。
四 文学、科技、艺术
科技
七 元代
推行汉法,学习儒学,举办科举 中西文化交流 1 陆路交通,移民。 三次西征,形成了“四大汗国”(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2 外来人员。西方国家及罗马教廷派遣使节。(马 可·波罗) 3 外来文明:棉花、科技(数学、天文历法、医 学)、工艺技术、外来艺术(建筑、音乐)、外来 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农学 史书 “唐修八史”
五 中外交流
魏晋南北朝 朝鲜半岛(佛教的传播)、日本、西域、印度半岛。(粟特 文化,北齐墓葬) 隋唐时期 1 隋,设立鸿胪寺,四方馆。东亚(新罗和日本派遣使者、 留学生入隋)、西域(派裴矩经营西域)。 2 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羁縻府州。东亚,出兵消灭 百济和高句丽,新罗统一半岛,唐建安东都护府。 人员交流:玄奘赴印度求法,鉴真东渡。 外来宗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 外来科技、艺术:天文、医学、乐舞等 文化对外传播:佛教、儒学
五 胡、汉融合
4 羌族:姚苌,386年健后秦 5 羯族:石勒,330年称帝,后赵 汉化 例:石勒,苻坚,北魏 途径:由胡人统治者采用汉族统治的组织形 式,推进汉化;由迁入内地的胡人与汉人杂 居,潜移默化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五 胡、汉融合
隋唐时期
隋,文武兼治 唐,羁縻政策
六 佛教华化与三教合一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420年)
《中国文化专题》第一节 中国历史
赢政
咸阳
前221年
秦
秦朝建立
定都咸阳
长城 东 海
陇西
南海
皇帝制度
秦律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任免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太尉 丞相
皇帝
任免
地方
郡县制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九卿”
统一文字
小篆
度
衡
量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仰
韶 文
化
仰韶文化 的典型代 表——半 坡遗址
马 家 窑 文 化
●首次在甘肃临洮马 家窑发现而命名。 ●受仰韶文化影响并 有地区特点。 ●其时代稍晚于仰韶 文化,目前一般认 为是仰韶文化晚期 的一个地方分支, 故又名甘肃仰韶文 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30 0~前2050年。
彩陶罐
仰韶文化的墓葬
五、从三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 的发展和鼎盛时期(220-907 ) 司马炎
魏
280年
五、从三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 263 年 266 年 的发展和鼎盛时期(220-907) 完成统一
魏
西晋
吴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 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 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 --《资治通鉴》 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中国文字的起源
半坡遗址出土的 彩陶刻画符号
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
鱼纹陶器
精 美 的 彩 陶
半坡遗址
左一:仰韶文化鱼网纹 陶器 右一:半坡遗址彩陶罐 左二:猪面纹彩陶壶 右二:葫芦形彩陶瓶 (视频)
中国文化史02殷商文化ppt
•甲骨文中,贞字最常用的意思是:
•解释:六书
一、名王与名臣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商王的世系基 本可靠。商代十七世三十王,最常被后人提 起的有四个:
• 大乙汤:武王;灭夏,建立商王朝; 伊尹辅佐
• 盘庚:迁殷(《尚书·盘庚》) • 武丁:高宗;商鼎盛;伐鬼方;
傅说辅佐 • 帝辛(纣):暴君的代名词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 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 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德至矣,及禽兽。”
商纣无道
二、王位继承制度
商后 代世 则通 以行 兄的 终继 弟承 及制 为度 主为
。父 死 子 继 ;
兄终弟及的弊病:
• 一代人死光之后,接下来王位如何继承, 并无一定之规;
• 竞争人选太多; • 过分考验继承人的耐性;
商代几度中衰,很可能就和这种不稳定 的继承制度有关。所以,到商代末期,商人 的继承制度也逐步变成父死子继了。
——《史记·殷本纪》
鸟 生 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韦 小 宝
望後南天
云我面下
霓?而信书
也」征之曰
。』北,:
民狄东『
望 之
怨 ,
面 而
汤 一
,曰征征
孟 子
若:西自 大「夷葛 旱奚怨始
之为,,
——
——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 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 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 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 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 当国,以朝诸侯。
五、青铜器
• 商代的青铜农具几乎没有,基本是以 兵器和礼器为主。
• 从工艺上说,则是合范分铸的技术特 别发达,而很少锤打之类的办法。
•解释:六书
一、名王与名臣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商王的世系基 本可靠。商代十七世三十王,最常被后人提 起的有四个:
• 大乙汤:武王;灭夏,建立商王朝; 伊尹辅佐
• 盘庚:迁殷(《尚书·盘庚》) • 武丁:高宗;商鼎盛;伐鬼方;
傅说辅佐 • 帝辛(纣):暴君的代名词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 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 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德至矣,及禽兽。”
商纣无道
二、王位继承制度
商后 代世 则通 以行 兄的 终继 弟承 及制 为度 主为
。父 死 子 继 ;
兄终弟及的弊病:
• 一代人死光之后,接下来王位如何继承, 并无一定之规;
• 竞争人选太多; • 过分考验继承人的耐性;
商代几度中衰,很可能就和这种不稳定 的继承制度有关。所以,到商代末期,商人 的继承制度也逐步变成父死子继了。
——《史记·殷本纪》
鸟 生 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韦 小 宝
望後南天
云我面下
霓?而信书
也」征之曰
。』北,:
民狄东『
望 之
怨 ,
面 而
汤 一
,曰征征
孟 子
若:西自 大「夷葛 旱奚怨始
之为,,
——
——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 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 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 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 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 当国,以朝诸侯。
五、青铜器
• 商代的青铜农具几乎没有,基本是以 兵器和礼器为主。
• 从工艺上说,则是合范分铸的技术特 别发达,而很少锤打之类的办法。
中国文化历史ppt模板
C H I N A
Cultura Los productos chinos llegaron a Roma
C H I N A
Cultura En el s. I A.C.:Escritura, imprenta y pólvora.
C H I N A
Cultura Tradiciones culturales
Arte Soldados de terracota
C H I N A
Arte Escultura en sus edificios.
C H I N A
Arte
La mayorí a de la cultura china fue realizada en materiales como bronce, madera, marfil, jade y turquesa.
ppt宝藏__中国文化
Cultura Milenaria
C H I N A
GEOGRAFIA
C H I N A
Geografía
China está limitada al:
•
• • •
Sur ………...… Suroeste …….. Norte ………… Este …………..
C H I N A
CIENCIA
C H I N A
Ciencia
Se admitieron principios : • Calor y Humedad …..…. Dan movimiento a la vida
y a todas las cosas. • Sangre ………….……… Vehículo de humedad • Espíritu …………….….. El calor
中国文化史课件第二章
《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
之心也。”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 一焉” 。
三 天 人 合 一
“大乐与天地同和,上下与天地 同流”。 郑板桥:“平生最不喜笼中养 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 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 性乎?”
四 贵 和 尚 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定胜天
荀子
一 刚 健 有 为
:“制天命而用之。” 刘禹锡《天论》:“天与人交相 胜,还相用。”
革故鼎新
《礼记· 大学》:“苟日新,日日
新,又日新。” 《周易· 系辞下》 :“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
奋起抗争
一 刚 健 有 为
欧阳修“穷而后工” ;“穷当益坚”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 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 之所为作也。”
“求同存异”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同”是一种毫无差别的绝对等同
“中庸之道”
孔子:“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 平常也”。 “中行无咎”、“尚于中行” 、“过犹 不及”
荀子:“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三 天 人 合 一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在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既 来自古代宇宙生成论的传统世 界观,又内化于传统的富有辩 证意味的整体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史 ppt课件
❖ 禅让:尧、舜、禹——家天下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 “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国家的出现等。
❖ 中华文明起源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华文明 西来说”,一种是“黄河流域中心论”。(文明发 生的一元论)
❖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 研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 阶段: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含有初步分化和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都邑国家形态、
三 传说时代
❖ 2、东夷集团,在黄河下游,属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等分布区。(蚩尤、后羿)
三 传说时代
❖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 西一带,即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伏 羲、女娲)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称号,“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 的人文始祖。
三 传说时代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 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 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 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文化集团 1、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位于仰韶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姜姓的炎帝氏族。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 “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国家的出现等。
❖ 中华文明起源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华文明 西来说”,一种是“黄河流域中心论”。(文明发 生的一元论)
❖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 研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 阶段: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含有初步分化和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都邑国家形态、
三 传说时代
❖ 2、东夷集团,在黄河下游,属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等分布区。(蚩尤、后羿)
三 传说时代
❖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 西一带,即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伏 羲、女娲)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称号,“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 的人文始祖。
三 传说时代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 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 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 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文化集团 1、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位于仰韶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姜姓的炎帝氏族。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时期“散页装”—— 1、蝴蝶装(唐代以后)
2、包背装(宋代以后) 3、线装(唐代以后)
三、中国古代书籍魅力
汉字(“意符”、“音符” ,稳定性) 打破时空局限
• 黄庭坚
班固《汉书》
• 苏舜钦
“以汉书为下酒物”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长度; 宽度一尺;木片为轴, 由左向右------“卷”
(二) 纸卷书
1、形制 以“轴”为中心,由左向右卷
四周空白:“边”、“栏”;行间空白: “界”; 正文正面写; 注解背面写——
2、演变
• 阅读纸卷书不便——
边打开,边读,边卷-----检索
• “折叠书”(折本)——
• 印度“经折装”
三)册页制图书
(二)简牍形制
• 长方形,2·4尺 • 简册制作——
古书常识:无书名,无篇名; 《诗经·关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卷轴制图书
(一)帛卷书(帛书) ( 缣帛丝织物)
1、产生原因: 简册缺点:脱简;笨重
《庄子》: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
2、出现时间
《墨子》、《韩非子》 1973年马王堆汉墓—— 西汉帛书
3、帛书形制
二)形体演变
(一)字形变化 1、形式由多样到统一
李斯:“秦篆”(小篆) 2、笔划由繁到简
1956、1985年
二、古代书籍
• 早期图书
一)简牍制图书 △ “简”---“策”(册); △“牍”----“方”;------“尺牍”
(一)简牍起源
甲骨文:“册”、“典”
• 《尚书·多士》:
“册”?
• 《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 • 湖北睡虎地:《秦律》 • 山东银雀山:
中国文化史第二讲
第一章文字与图书
• 一、文字(汉字)
一)文字起源 (一)古代传说
• 仓颉说
• 结绳说 • 八卦说 (观物取象说)
(二)考古发现
1、已经成熟的最早文字——甲骨文
2、最早文字 △陕西半坡符号
△山东大汶口符号
(三)文献记载与流传
△夏代文字说
• 《礼记·月令》: • 《论语·卫灵公》:
△江永女书符号 1983年:湖南省江永县女书—— 菱形文字,由右向左---
2、包背装(宋代以后) 3、线装(唐代以后)
三、中国古代书籍魅力
汉字(“意符”、“音符” ,稳定性) 打破时空局限
• 黄庭坚
班固《汉书》
• 苏舜钦
“以汉书为下酒物”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长度; 宽度一尺;木片为轴, 由左向右------“卷”
(二) 纸卷书
1、形制 以“轴”为中心,由左向右卷
四周空白:“边”、“栏”;行间空白: “界”; 正文正面写; 注解背面写——
2、演变
• 阅读纸卷书不便——
边打开,边读,边卷-----检索
• “折叠书”(折本)——
• 印度“经折装”
三)册页制图书
(二)简牍形制
• 长方形,2·4尺 • 简册制作——
古书常识:无书名,无篇名; 《诗经·关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卷轴制图书
(一)帛卷书(帛书) ( 缣帛丝织物)
1、产生原因: 简册缺点:脱简;笨重
《庄子》: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
2、出现时间
《墨子》、《韩非子》 1973年马王堆汉墓—— 西汉帛书
3、帛书形制
二)形体演变
(一)字形变化 1、形式由多样到统一
李斯:“秦篆”(小篆) 2、笔划由繁到简
1956、1985年
二、古代书籍
• 早期图书
一)简牍制图书 △ “简”---“策”(册); △“牍”----“方”;------“尺牍”
(一)简牍起源
甲骨文:“册”、“典”
• 《尚书·多士》:
“册”?
• 《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 • 湖北睡虎地:《秦律》 • 山东银雀山:
中国文化史第二讲
第一章文字与图书
• 一、文字(汉字)
一)文字起源 (一)古代传说
• 仓颉说
• 结绳说 • 八卦说 (观物取象说)
(二)考古发现
1、已经成熟的最早文字——甲骨文
2、最早文字 △陕西半坡符号
△山东大汶口符号
(三)文献记载与流传
△夏代文字说
• 《礼记·月令》: • 《论语·卫灵公》:
△江永女书符号 1983年:湖南省江永县女书—— 菱形文字,由右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