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

2024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

2024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引言】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____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以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能够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一、总体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

3.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时事关注的意识。

【二、科目设置】1. 紧密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科目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历史、地理、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十门学科,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2. 在各学科中,注重素质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三、课程实施】1. 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注重素质教育的融入,其中包括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实验探究、艺术创作等实践环节。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同时,加大课堂互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强化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成果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四、师资培养】1. 加强师资培养:针对小学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素质。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师进修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2. 建立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为教师提供晋升通道和专业成长空间。

同时,加强教研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 同时,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范畴宽泛,既包括为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也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

要想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课程标准在各个层面上予以实现,当下,我们最低要求的国家课程、以及具有乡土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特别是新课程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更离不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

在某种意义上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长期以来,国家课程作为主要课程存在形态,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了课程依赖,不愿意也很难根据课程标准独立地科学的开发各类课程资源。

十年的课程改革,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但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过于重视和依赖少数专家开发的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对于课程的参与;在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中,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课堂成为唯一利用课程资源的场所,忽视课堂以外空间的建设;只注重校内各种资源的利用,而忽略了校外各种便利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水平处于较低的层级上。

同时在教育理论界,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概述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被视为教育制度的重要改革之一。

本文将从校本化的定义、校本化的原因、校本化的实施措施以及校本化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校本化的概念。

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校本化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整体发展要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呢?首先,国家课程标准无法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差异化需求。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地域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对课程的需求和优先级。

通过校本化,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校本化可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开拓思维的过程,而国家课程标准有时过于理论化,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校本化,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背景、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调整,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针对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引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材的选择也是校本化实施的重点之一。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爱好与教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与校本化相适应。

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未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进一步推进。

为了促进校本化的落地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全国统一课程标准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和需求的课程方案。

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服务地方、服务学生,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二、实施目标1. 确保全面、均衡、适度发展:校本化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度的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学校整体实施能力:校本化方案要引导学校从课程的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整体实施能力。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校本化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宽容与理解,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学校教育部门应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2. 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意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3. 制定校本化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学校教育部门与各学科教师团队合作,制定适合本校的校本化课程方案。

4. 审核和修订方案:制定好的方案需要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局进行审核,并根据意见进行适当的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培训教师:校本化方案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6. 实施和监督:根据修订后的方案,学校教育部门和各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实施,并进行阶段性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定性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校本化方案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评估校本化方案的实施效果。

2. 定量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数据指标,评估校本化方案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的影响。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习者个体的中介。

它本身就是文本化的文化,所以,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旧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

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目前这种单一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过去有360行的说法,目前据中华英才网2006年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仅叫得出名字的职业就有1838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有些职业还没有被定义,也许就在每一分钟,每一钞钟都会有一种职业在消失或者在生成。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

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1-2-15天马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必修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入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为教师创造性实施必修课程提供指导,为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各学科课程决策与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意见。

各教研组应根据本学科教学实际,研究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出发点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精品办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国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目的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从本校学生层次差异悬殊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分层教学。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重点在课堂,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二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要点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近二年的高考考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针对差异,编制《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要点》。

《要点》要针对学生差异作分层设计,分层分为竞赛班、北大班、创新班、普通班四个层次。

例:上海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通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用集合与命题的语言在解不等式、函数等问题时灵活运用;﹡英特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会简单应用;﹡美术班要求学生了解集合与命题的定义,理解集合的简单运算,知道四种命题的形式;﹡加强班理解集合意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会集合基本运算.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转化为学校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的过程。

在我国,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向。

本文就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进行探析。

第一,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前提是有一套完善的课程标准。

首先应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制定工作。

要明确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要求。

还要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课程的评价和监控,及时修订和调整课程标准,确保其与时俱进。

第二,优化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材应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

教材的编写要突破学科的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教材的选取要多样化,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关键。

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师范教育、提供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要为教师提供适应校本化教学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使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校本化教学。

第四,推动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础和核心。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和教研团队,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校本教研活动可以通过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学展示等形式进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第五,建立评估和监控机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评估和监控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开展课程检查和评估、实施教学讲评等方式进行。

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外部专家进行评估和监控,提高校本化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推进。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

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

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

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开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举动组成,首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安康类课程、研究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供给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供给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研究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透露表现“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供给了选择课程的机会。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是指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补充、拓展和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的意义在于:
1. 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不同学校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可以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需要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形成学校特色: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可以使学校在课程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2.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校本化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3. 制定校本化资源开发的方案,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4. 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形成校本化课程资源。

5. 对校本化课程资源进行实施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

国家课程校本化资源开发是提高课程适应性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手段。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是人类历代创造、选择、重组和更新的积累,是社会主流价值有意识地作用于研究者个体的中介。

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是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由于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因此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

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目前的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职业不断产生,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难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国家课程面向全国,容易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

国家课程必须确保所有学生研究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因此,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标准,避免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但是,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

然而,这种现象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

在课程选择方面,仍然坚持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将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则成为了“副科”。

这种状况可能会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

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

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国家课程校本化现状分析•教材选用与改编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评价机制完善及实施效果评估•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措施•总结与展望引言背景意义背景与意义坚持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目标与原则原则目标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与对象国家课程校本化现状分析落实程度课程整合教学方法030201实施情况概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01020304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备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均衡资源配置完善评价体系改进方向与目标设定教材选用与改编策略适应学校和学生需求教材质量可靠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教材选用原则及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更新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如案例、数据、图片等,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更新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教材改编方法与技巧案例一某小学语文教材改编。

该学校对原有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编,增加了古诗词、经典诵读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改编后的教材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某初中数学教材改编。

该学校针对原有教材中难度过高、内容过深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同时增加了实际应用和趣味性内容。

改编后的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例展示:成功改编案例分享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传统教学方法优化措施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功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融为一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沉浸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案例0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01激励机制设计02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提升途径探讨评价机制完善及实施效果评估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构建具体实施方案描述通过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课程校本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意见。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学校自主制定的本地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

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明确目标和理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个性化教育。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校本化的基本理念,即注重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创新等。

制定学校校本化实施方案。

校本化实施方案是实现校本化的行动指南,它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确保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

接下来,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

要实施校本化,教师是关键。

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或机构来培养和支持教师。

培训内容包括校本化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开发等。

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如教材、教具和网络平台等。

然后,实施校本化课程。

在将校本化方案制定好并进行师资培训之后,即可实施校本化课程。

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教学质量。

进行评价和改进。

评价是校本化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结果可以用于改进校本化方案和教学方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明确目标和理念、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实施课程、评价和改进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校本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

政策制定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关键环节。

政策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教材选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同时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地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特点的了解,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

实施机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保障。

校本化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

在实施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的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机制,形成教育改革的合力。

评价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内容。

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教育界、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形成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实施机制需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学校自主地编写和实施,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

一、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前提是确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这些标准和教材应该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

在制定这些标准和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注重参与各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校本化实施的机制和体制国家课程校本化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支持实施。

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包括课程的编写、审核、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应该鼓励和支持各学校自主地编写和实施课程,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应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课程编写和实施能力。

具体做法可以包括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辅助材料,激励和表彰优秀教师等。

四、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国家课程校本化需要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学校可以通过联合编写和实施课程,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涉及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统一制定、校本化实施的机制和体制的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学校间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实施,才能够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研文章国家课程校本化

教研文章国家课程校本化

教研文章国家课程校本化
翻开上级通知,“各学段、各学科国家课程整合的研究,即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的研究”是本学期道德课堂建设的主题之一,要求以“如何给予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内容进行交流。

于是,再悟“课程”,倒也有新的认识。

我记得在去年教体局组织的干部培训中,梦想把“教育专家”的“专”去掉的孟国泰说,国家十年课改不易,学校课程建设也难。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学校的“消极应付”和家长的“背道而驰”令新课改举步维艰,一线教师的“机械理解”和“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拷问着课改的实效。

专家们认为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教师却认为,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变学校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

于是,有人为这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思路和新方法感到兴奋,有人却认为这些新东西实际上是在“折腾”实践者,也便有了“这次课程改革是失败的”愤青言论!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这个古老的命题。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弄懂课程,再来思考如何有效、切实地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关于课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本化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点和师生需求,依据课程标准,由学校组织教研队伍,对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设计和管理的课程。

通过校本化课程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校本化理念的引领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化理念的引领尤为重要。

校本化教育将教育工作主体的地位提升到更高层次,以学校为中心,覆盖学校内的一切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引领校本化理念的还需深入探讨如何将校本化理念融入到国家课程改革中,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需要建立校本化课程的统一管理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进行规范和指导,明确学校校本化课程制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确保校本化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校本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体系化培养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

学校应当重视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通过专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推动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素质。

还需加强校本化课程研究和交流,建立校本化课程的研究机构和交流平台,促进校本化课程的深入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营造有利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环境。

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为校本化课程的改革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合作。

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理解校本化课程的精髓和理念,积极投入到校本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还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积极营造有利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为校本化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二、校本化课程的建设路径探讨校本化课程的建设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一)领导引领
一所学校能不能够发展的规律,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新课程改革包含着多项艰巨的任务,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面临着如课程多元化问题、高效课堂问题、教育教学评价问题等,哪个问题才是基础性的问题?能够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到带动作用呢?夷陵中学首先选择了从课程入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为此,夷陵中学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夷陵特色的新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这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自由发展,新课程改革可能走向夭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过于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国家课程的权威,也阻碍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详细描述
2. 目标:通过校本化实施,优化数学教学体系,提高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4. 成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教 学质量提升。
案例三
• 总结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 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案例三
详细描述
1. 背景: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评价 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创新与实践
01
02
03
数字化教材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具有互 动性和个性化的数字化教 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 习需求。
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实现 远程授课、互动讨论和评 估反馈等功能,提高教学 效果。
教育大数据应用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实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 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 支持。
实施方法
实施方法包括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整合、拓展和开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制定相应的 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培训教师团队,建立评价机制等。同时要注重与家长、社区和企业等合作,共 同推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02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
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整合
整合校内资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校内资 源进行优化整合,如教师资源、 设施设备、教学空间等,以提高
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多元化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发展 方向的需求。
跨学科课程开发
开发跨学科的课程,培养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社会实践课程
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帮助 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 实践能力。
基于学校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化

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

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
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定义与重要 性
•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 •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案例 •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挑战与对策 •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未来展望
01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定义与重要 性
定义
•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学生需求和资 源条件,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整合和改进,以实现 课程与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的参与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需 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以实现共同成长。
02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的校本化
01
02
0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根据学校的特点、资源和 学生需求,对国家课程的 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 充。
实施背景
国家课程的统一性
国家课程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而设计的,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然而,不同地区、 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学校发展的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 的要求,学校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提高教学质量。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课程 中,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பைடு நூலகம்
注重学生实际生活
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 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 和需求,提高课程的实用 性和趣味性。
重要性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国家课程校本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学校可以根据学 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对国家课程进 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习者个体的中介。

它本身就是文本化的文化,所以,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旧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

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目前这种单一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过去有360行的说法,目前据中华英才网2006年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仅叫得出名字的职业就有1838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有些职业还没有被定义,也许就在每一分钟,每一钞钟都会有一种职业在消失或者在生成。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

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

这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

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自由发展,新课程改革可能走向夭折。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过于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国家课程的权威,也阻碍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定位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

目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使用“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完全自主的课程开发,这主要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发出的特色课程,如时事论坛、活动课程、专题讲座等。

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了区别于上述概念,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更为准确,它的基本含义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意即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

这样,每个课堂都是一个课程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课程实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时时刻刻检验、发展并具体化国家的课程理想,并形成合乎本校特点的课程理想与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功能在于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符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说明书”。

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也有由专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即教学参考书可以遵循,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只能是学校及教师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学校本身的条件和特点,研究所教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内在生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说明书”,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班本化、人本化(内化到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课程)。

这样,教师就不仅仅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三大引擎新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可能顺利实施,从外部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决心,需要各种综合配套政策的落实。

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

这里讲到三大引擎,主要是从内部来分析的。

(一)领导引领一所学校能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

新课程改革包含着多项艰巨的任务,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面临着如课程多元化问题、高效课堂问题、教育教学评价问题等,哪个问题才是基础性的问题?能够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到带动作用呢?夷陵中学首先选择了从课程入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高效课堂的发展。

为此,夷陵中学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夷陵特色的新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夷陵名师组成的教学科研处,统一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负责新课程的专题研究,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方案以及师资培训,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

这样就改变了教务处事务过多过杂过繁从而导致的重教学轻科研的状况。

在制度管理上,制定了以年级学科组为主体的集体备课制、以“以学导教、以教导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以“双学双导”为依托的课堂观察标准以及全体学生参与的“评教评学”评价制度。

三套制度从课前研究、课中实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全程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研究的气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盲目性。

在具体实施上,夷陵中学形成了领导必须带课、领导必须带队、领导必须带头的文化氛围。

夷陵中学三名副校长、四处一室所有中层干部都承担相当的教学任务,和教师一样接受学生的评教评学,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每名校级领导都分管相应的年级组和相应的备课组,深入具体的教学工作调查研究,指导和管理教学研究工作。

各个层次的领导都必须深入课堂听评课,了解教师的业务发展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在课题研究上,每名校级领导都有分管课题,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独立的课题。

(二)名师引领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必须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才可能由点及面带动教师发展,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取得良好效果。

1、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名师是培养的,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学校的政策是对于有潜质的教师给位置、给任务、给政策、给机会,促进其成长,一句话,学校必须有产生名师的文化氛围和土壤。

给位置。

学校的中层管理岗位全部实行竞争制,通过竞选学说、群众测评、专家组考察、学校党委审批,三年一轮换,优胜劣汰。

给所有教师公平发展脱颖而出的机会,始终保持所有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必须走在教育教学的前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给任务。

恰当的任务是保证名师茁壮成长的最好的催化剂。

课题研究、优质课比赛、高效课堂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律推行名师负责制,促进名师在任务驱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出色完成任务的良性循环。

给政策。

名师的培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学校在名师培训等方面给出足够宽松的政策,通过带薪进修、委托培养等各种方式,提高名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给机会。

“十一五”期间,夷陵中学先后派出杜姝琳等19位老师分别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家进修、考察和学习。

并选送优秀教师赴高校继续学习或者接受高校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

通过脱产学习以及在职攻读研究生毕业或结业的教师共及27名。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夷陵中学培养名师的基本理念。

2、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科研中的核心作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包括课前研究、课中实践和课后评价三个大的环节。

名师在每个环节的推进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前研究。

夷陵中学的课前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制和课题研究制。

而在集体备课制中具体实行的则是名师负责制、专题负责制、专人负责制。

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出什么成果,名师是方案的具体制定者和过程的指导者,在国家课程的理解、教学大纲的解读、教育计划的安排等方面,名师发挥着理论指导、教学方案建构的重要作用。

专题负责制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分工负责,形成精品案例。

例如某个老师擅长作文审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那么整个夷陵中学的作文审题的研究则以这个老师为核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人一课题、一人一特色的研究氛围,改变了面面俱到大而化之的不利情况,形成了人人有特色,个个有绝活的良好局面。

专人负责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全体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

实行名师负责制以后,可能出现教师的依赖意识,即名师研究,普通老师负责实施的局面,这样不利于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因而每次集体备课都安排相应教师负责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任务,作为中心发言人,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够成为研究者而不是旁听者。

课中实践。

再好的方案最终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检验、发展和完善。

为此,夷陵中学主要采取的是以“双学双导高效课堂”为基本范式,以异课异构(名师精品课)、同课异构(对比公开课)、异课同构(专题研究课)为基本形式来检验课前研究的效果。

“双学双导高效课堂”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以学导教、以教导学”,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基本理念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夷陵中学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省骨干教师、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等每年都要上一节精品示范课,以此引领夷陵中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名师精品课从本质上讲是国家课程与名师个人品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人本化的国家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成果。

而对比公开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在同一课程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有品质,演绎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国家课程班本化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