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2024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
2024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引言】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____年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以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能够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一、总体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
3.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时事关注的意识。
【二、科目设置】1. 紧密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科目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历史、地理、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十门学科,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2. 在各学科中,注重素质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三、课程实施】1. 优化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注重素质教育的融入,其中包括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实验探究、艺术创作等实践环节。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同时,加大课堂互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强化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成果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四、师资培养】1. 加强师资培养:针对小学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素质。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师进修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2. 建立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为教师提供晋升通道和专业成长空间。
同时,加强教研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语文校本课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课实施方案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推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制定了语文校本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我们将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
语文课程应该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丰富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基础。
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将注重评价和反馈。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
我们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语文校本课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将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语文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 同时,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范畴宽泛,既包括为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也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
要想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课程标准在各个层面上予以实现,当下,我们最低要求的国家课程、以及具有乡土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特别是新课程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更离不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
在某种意义上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长期以来,国家课程作为主要课程存在形态,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了课程依赖,不愿意也很难根据课程标准独立地科学的开发各类课程资源。
十年的课程改革,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但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过于重视和依赖少数专家开发的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对于课程的参与;在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中,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课堂成为唯一利用课程资源的场所,忽视课堂以外空间的建设;只注重校内各种资源的利用,而忽略了校外各种便利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问题,这些都使得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水平处于较低的层级上。
同时在教育理论界,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概述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让课程鲜活起来——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出 自 己真 实 的 情 感 。
比如 教 《 一 夜的工作》,有 的老师教 的泪流满面,是 因为他真 正感受到 了周 总理的伟大和感人之处 。他能深入地进 出字里行 间,一词一句 中都看到 了 总理 的感人品质,达到 了 “ 六经注我 ”的境界;加上他 自身较强的情感感受力,
能调动 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 ,把文本情感和 自身的情 感溶 为一体 ,进入 了 “ 我 注六经 ”的境界 。 二 、挖掘文本情感 重视文本,一是要更多地关注文本 的语言特色,而不是更多地 关注情感 , 更 不能以 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感受。现在很多的课堂就是老师用 自己 对 文本 的深切感受 ,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想移植到学生身上,而忽略 了 自己和学 生的不 同之处 ,比如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年龄 差距 等等 ,所 以课上得 很深,很美,但却单单没有 学生的自我感受,这是上给听课者听的公开课而 已。 对学生而言,这些情感都是虚 的。而关注语言特色,就好像是给学生的情感 找 了个拐杖 ,给 了他们情感真空的一个空间。 比如 《 桥》最后两句话 的处理。 “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 课堂上配上足 能让人为之直接流泪的音乐和画面深沉的课件。一下子整个课堂 成了奠堂,你会 发现学 生一下子全呆 了,那种震惊绝对大于感动。教者让一个 个学生朗读, 效果 出奇地好,一个女生竟然读得满含泪水。然后老师深情地说:
一
之去感染学生,达到 “ 学 文 … 悟 道 ” 的 目 的 ,真 正 提 高 学 生 的 素 质 。 为 此 , 笔者对语文课堂情感 教育的有效性策略上作了一些 思考 。 关注情感真实
国家课程校本化
存不存在一种观点,哪里才是课程生长的地方?学校。
我想,原因很简单,假如没有这里的生动实践,课程连同课程标准是不是一具躯壳?因为唯有这里,才是它植根生命的土壤。
选择这个视点:我们怎样面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跟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梳理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必要、必然的选择我的解读视角:国家课程的标准,是不是面对着不同的学校,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师资素养、学生潜能、教学资源、办学传统和发展目标?如果是。
那么课程的规范与实施的个性化,就会萌生了一个关键问题:课程落实,不可能千校一面,怎样做到有效性,甚至适切性?一句话,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正是统一的课程标准,不同群体的学生,这种天然差异的存在,决定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其二,我们也看到,课程标准,它没有限制师生的最大选择范围,没有框定师生的最佳成就标准。
那么,那么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各个层级的学校、各个层面的师生,在共同的学力基点上,实现各有所长的发展,是不是一种课程实施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家课程校本化,更是一种必然性。
(二)创新出活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起来,我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领域进行突破:1、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我认为,具体化,即细节化。
关注国家课程,组织专任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全员性的研读,特别是校本化的研读,着力于构建更具体、更适切的学校自己的课程目标系统。
比如,语文国家课程标准是分学段呈现,我们可以从它的学段目标,具体到学年目标,乃至学期目标。
这项工作是浅表性的,是最直接的细化。
在此基础上,对每学期的三维目标进行深化,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品格点,定位准学科方法训练点、人文素养着眼点,依据现行教学班学生特点,能不能具体预设成学期的学习目标?我觉得,这样做,能实现课程目标的校本化。
2、课程资源的优化我建议,通过优化,实现最佳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扑面而来的,是善不善于对课程资源作合理取舍和适度开掘,能不能够改变和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对教师来说,这是不是一种最专业、最富有行动研究意识的学科素养培训?同时,是不是来自课程实践力短板上最充满历险意识的挑战?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这个关键环节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类国家课程,课程资源开发的活力和空间,自然无需赘言。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1-2-15天马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必修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入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为教师创造性实施必修课程提供指导,为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各学科课程决策与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意见。
各教研组应根据本学科教学实际,研究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出发点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精品办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国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目的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从本校学生层次差异悬殊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分层教学。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重点在课堂,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二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要点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近二年的高考考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针对差异,编制《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要点》。
《要点》要针对学生差异作分层设计,分层分为竞赛班、北大班、创新班、普通班四个层次。
例:上海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通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用集合与命题的语言在解不等式、函数等问题时灵活运用;﹡英特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会简单应用;﹡美术班要求学生了解集合与命题的定义,理解集合的简单运算,知道四种命题的形式;﹡加强班理解集合意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会集合基本运算.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的。
1. 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推动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3. 建立学校语文教研活动长效机制,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活动内容。
1. 定期举办语文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享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 鼓励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教学论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配备专业的教研辅导员,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支持;4. 建立学校语文教研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四、活动保障。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语文教研活动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2. 设立专门的语文教研活动经费,用于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奖励;3. 建立健全的教研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五、活动效果。
通过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2. 建立学校语文教研长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共同进步;3. 推动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六、总结。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探究
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探究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推动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实践中,有些小学对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认识存在误差。
为此,要求学校能充分意识到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展的必要性,将其深深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把握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实施的校本化;实现多主体的参与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持续的推进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即学校根据国家课程理念和目标,结合本身资源和需求,针对课程中可能预留的空间展开“再开发”或者“二度开发”。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其内涵是学校依据地方,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可能空间之内对国家小学语文进行再开发,基于持续性的课改实践和深度创新,产生既能表现课程共性,又具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
一、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和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课程,是以公民在完成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后,所应达到的素质而开发的一类课程,反应了具有共性的教育内容。
但我国国土广袤,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不同,东部沿海相较于内陆,农村相较于城镇等存在显著差距,导致各地区的小学和师生也有其特殊性。
在这种有差异的情况下,如果各小学完全照搬具有共性的小学语文国家课程,则难以顾及到各校差异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学校只有立足于本校的实情,创造性地开展小学主事文课程,才将全面助推国家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作出的规划和设计在校园内良好的开展,探寻到适合各校学生需求的实践方式和学习经验。
打造适合本地区,本校,本校师生的特色小学语文课程。
(二)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可能性1.新课改为推动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展给予了操作空间和政策支持。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工作报告校本化是指在国家纲要、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校为主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实施和评价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改革方案,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课程校本化的背景和意义课程校本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面对当前小学阶段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加强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课程需求和发展需求。
1.适应学生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和成长,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课程校本化的改革,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校本化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和改革,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通过课程校本化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程校本化的思路和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核心,因此,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改革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关注学校实际情况。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特色和需求,因此,在进行课程校本化的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校的教材、教具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3.加强教师参与和培训。
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他们提供课程校本化改革的支持和保障。
语文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教材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材的编写和实施也日益受到关注。
语文校本教材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语文校本教材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需要的语文校本教材体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 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用性和生活化,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
1. 教材编写,结合国家语文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延伸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材配套,配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实施,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教材评估,建立健全的教材评价机制,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3. 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语文校本教材的实施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总结。
语文校本教材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_1
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3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课题________及价值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
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精品
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校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现状,特制定《鲁西县第三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提高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丰富的课程营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
二、我校课程体系我校课程建设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我校课程体系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等学习领域实践活动;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指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类课程)。
附图表如下: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因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文化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素养脱节,容易与教学资源、学科发展脱节;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面向中等学生)要求,容易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脱节。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国家课校本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它是指在参照国家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自身传统及当前校园文化等,所做出的创造性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高师基础教育研究3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文 | 王金芳张亮 苗禾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科课程目标整合、设置综合课程、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
探索过程中,综合课程实践尚存不少问题——课程整合杂乱、表层化,时间不灵活,仍沿用讲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和传统课时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尚未实现。
精读、整合、分类、拓展策略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是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实现学生知识的完整性;二是改变以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三是以课程资源丰富性保障素养生成。
精读,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
第一,精读能准确把握宏观课程目标与微观课时目标,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课时目标的统一;第二,精读能挖掘事实、方法、情感,读出整合的维度和线索;第三,精读能读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科间知识的全面性,以形成更全面的知识图景;第四,精读能读出知识性质,根据学生思维能力需求确定学习方式,培植理想与精神;第五,精读能读出拓展的依据,突破教材局限,丰富课程资源。
整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现代教育亟待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呼唤以学科课程整合为基本模式的课程综合化。
课程整合曾出现视域窄化、过于关注科目结构平面调整、学科间整合缺少依据和整体性、整合深度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不足或不准确。
只有精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将抽象性课程标准具化为教材教学目标,把握学科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间的相关性,才能使整合具有实质意义。
分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组织形式固化、与实践结合程度低、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等,是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知识性质认识不清,以单一方式处理教学内容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别要用如辩论、实验、项目式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养成,知识内容性质决定了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素养生成,因此,教师要强化知识分类意识和教学问题意识,提高在知识类型与教学方法之间建立连接的能力。
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
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
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
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子课题: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0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xx.10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 姚x《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 李x四、子课题选题建议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近年来,中小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问题日益关注,其着力点逐渐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转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但总体而言,许多学校的课程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初期建设阶段,学界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解读的研究也还十分有限。
笔者近年来一直参与和指导北京市多所学校的课程建设活动,在对北京情况进行重点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三种基本范式:教学模式构建范式、结构改造范式和课程重构范式。
研究与分析这些范式,对各地有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教学模式构建范式:以课堂教学改造为基本路径1.主要表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教学模式建构范式,主要是指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发与应用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范式。
这种范式是目前北京市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中,区域和学校应用得最广泛的方式。
比如:有些学校基于自主合作理论所建构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将教学设计分为“前测访谈、导学质疑、合作交流解疑、分层训练、课后访谈”五个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前移后续,使课堂成为以知识和学习为线索的整体。
又如:基于“双主体交往式”教学理论的“双主体互动五环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基点,开展研究式课堂教学,深化分层教学,着力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
该教学模式中的双主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是在课堂交流互动的不同阶段,两者分别起到“主体”的作用。
2.理性分析:并非真正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在学校实践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以学校课堂教学改造为基本路径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单一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只需开展教学实践与改革,而并不必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造。
因此,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来实现国家课程在学校教学实践领域的推进,是学校最常规也是最容易的选择。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仅在教学领域发生变化,在课程领域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笔者认为,这种范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9期 教学·信息[5] 刘慧.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6-38.[6] 夏素新.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5(6).[7] 刘鹏图.微视频交互环境下移动学习空间的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52-155.[8] 吴彬,黎剑云等.微视频演示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6):2011-2014.[9] 高晶.对翻转课堂中教学微视频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6(1):100-102.[10] 谢忠新,王其冰.微视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应用,2015(7):62-65.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孙海珍(广饶县同和小学 257300)【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33-02一、问题与思考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只给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科目设置、课时安排、教材范例。
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就不宜太高,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但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教情、学情、校情存在的差异。
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对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对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都有其独特性。
不同的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方式、体验方式、内化方式等有所不同。
不同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也不同。
因此,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唯一途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甚至于班本化、人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有利于建设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协同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小学语文“家国情怀”课程建设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家国情怀”课程建设实践探究【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和源泉。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爱国思想,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更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作者以课程为载体,从关注学生内心、引领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个性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家国情怀;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该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社会化生活奠基。
基于此,围绕“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价值观,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培养现代小公民”的养成目标,融合现代背景下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内涵,从社会性能力范畴提出了小公民养成的目标体系。
力求体现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关注学生内心生活化不是将德育消解在生活里,而是以生活为依托,从儿童生活中和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自己的切入点。
开发了三个系列的“生活化”课程体系。
1.以规范为取向的纠偏课程纠偏课程分学习、生活、生命三个专题,着重指引学生理解与建立具体的行为规范。
比如学习篇中有“时间小主人”、“文明小观众”等;生活篇引导学生实践“安静就餐有礼仪”、“我是家庭小主人”等;生命篇有“做负责任的决定”、“混在一起才是垃圾”等内容。
2.以体验为特点的情感课程积极建设以善待他人为导向的情感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关爱和宽容,懂得诚信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分享。
如“爱心篇”引导学生以“为残疾学生们献爱心”、“结对资助贫困学生”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心行动。
“亲情篇”引导学生在每年寒暑假期间开展家庭亲情实践活动,激发感恩情怀。
3.以实践为导向的历练课程通过校园真实“小社会”的演绎,成就未来“大社会”的合格公民。
如:队委竞选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公平竞争的过程;小领袖团的学生自主提案让学生主动关心自身权益;小公民绿化养护岗提升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义工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更多的学校公共事务,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单元整体课题开题报告
单元整体课题开题报告“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读写用一体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选题缘由(1)已有研究的承接与开拓我校十一五期间《师生构建学科知识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以整体、结构、开放性为特征,构建了教师学科知识树和学生个性智慧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在关注知识目标和学习方法中,能力点的确定和培养不够。
于是十二五期间以《在真实习作中培养小学生读者意识的研究》为抓手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实施真实习作“四步六真八环节习作教学程序”,并探究出:伴随生活,实现习作容和行为的“双真实”;开发资源,建设习作课程;限时习作,文意双赢;以“读者反馈单”为载体,多样化多主体互动评价的策略。
开放的全局的视野启迪我们:不能单一从习作教学入手而改革习作课程,而要把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与习作整体考虑实施。
2014年在中高年级提出了围绕主题立足单元以结构化的方式实施教学,改变了一篇一篇课文独立教学的单一孤立线性方式,以主题统领单元文本,并做了大量研究。
在评价、能力点确定和“读写关系”、“学用这一方法”的研究还不够。
在传承经验、反思问题的思想统领下,以上三项研究,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必须坚持整体、联系、结构化的特点,其中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是准确的操作方式;开放式学习活动设计立足学生学习,是高占位的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坚持语用为本,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一体化实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2)现实教学的现状与困惑在对学生、教师的调研、观察、访谈中发现,部分阅读教学就是读课文、学容、谈感受,却很少顾及表达方法、构思技巧、叙述手段等,在写的方面,缺乏写的训练和指导,写作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对读、写和读与写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加上文选型教材的制约,造成了读写失衡、偏重阅读的现象。
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经验,教师中相关的案例和深入研究也有,但存在着一味模仿、先分后合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也越来越走向科学化。
但由于教材内容存在单一性和滞后性,也使得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更为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据学校教研特色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自主地组织课程内容,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补充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僵化,而且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
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局限在课本内,而且思维受到限制。
为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就应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建设目标,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语言实践中得以提升。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或列举相关阅读书单,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
比如可以让他们阅读国学经典《论语》《弟子规》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补充;除了这些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身读过的好文章、中外经典著作推介给学生,并适当对学生进行讲解,充分开阔他们的视野,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补充读物时,教师应注意阅读内容的新鲜性、生动性,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弥补教
材存在的滞后性不足。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拓展
要想让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取得实效,首先就要吃透教材,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之后,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小河与青草》一文,讲述了小河、青草二者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整篇课文都是传达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会了解别人长处的理念。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课文内涵,鼓励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小草、小河,通过自己的亲身演绎和感受,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进而能将互助理念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对接。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情境导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投入。
在精讲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复述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勾践这个人物,体会他胸怀大志、不畏困苦的精神。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地理解文本核心内容,掌握文章的重点。
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还应注重加入想象元素。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与阅读内容的结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生发更多感悟。
例如,教学《石榴》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对内容深入分析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更自然、轻松地体味文章内涵,增强语感,提升阅读能力。
四、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设计的,这种编辑架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发掘,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展开教学活动。
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贴合实际,还要注重多个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作品,涉及面也很广。
因此,在校本化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作品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耐心,坚持训练方式上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加倍努力助推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建
设进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中心学校)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