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介绍
智慧课程 育智慧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002-2021年第10期(总第262期)理论探索LILUN TANSUO引 言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要求,同时实现“乐思、善行、健康、得体”的智慧学子培育目标,我校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尝试。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征和学校特色,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当优化,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研讨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构建“智慧课堂”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主要以构建“智慧课堂”为路径,以“高效灵动”为宗旨,旨在体现“随学而导”的思想,突出精致灵动的风格,从而彰显师生的智慧高度[1],实现“会思考、善质疑,会实践、善创新,会生活、善交往,会修身、善担当”的课程培养目标。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型图1 “智慧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特色,我们将“乐思”作为“智慧课堂”的主题,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会思考、善质疑”的学习品质。
课堂上,教师积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质疑;适时指导,推动学生探究解疑;及时表扬鼓励,促进学生实践运用。
这样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呈现良性循环,并形成常态,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结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型,我们制订了“智慧课堂”观察与评价表,从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综合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观察并评价,以综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见表1)。
表1 “智慧课堂”观察与评价表授课教师: 学科: 课题: 班级:观察维度关键点参考指标评价A >B >C >D A B C D教学计划目标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有针对性,能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基础来设定活动体现“智慧课堂”核心概念,设计以学生为本的活动资源提供适合于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具、任务单、音频、视频等教师教学营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方法适时点拨,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多方面质疑及时鼓励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启发学生质疑、思辨、运用学生学习思考质疑学生能积极提出一定数量且有深度的问题探究解疑能用科学的方法自主探究问题,在合作中积极交流、乐于分享实践运用能学会知识,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并拓展延伸综合评价评语:建议:观察者: 年 月 日二、编制和实施“智慧作业”学校通过编制和实施“智慧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向课外延伸与拓展。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被视为教育制度的重要改革之一。
本文将从校本化的定义、校本化的原因、校本化的实施措施以及校本化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校本化的概念。
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校本化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整体发展要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呢?首先,国家课程标准无法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差异化需求。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地域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对课程的需求和优先级。
通过校本化,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校本化可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开拓思维的过程,而国家课程标准有时过于理论化,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校本化,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背景、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调整,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针对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引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材的选择也是校本化实施的重点之一。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爱好与教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与校本化相适应。
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未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将进一步推进。
为了促进校本化的落地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自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国教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国家课程也逐步向校本化方向发展。
校本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需求,激发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一、建立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完备的课程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课程标准,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培养目标的需求细分课程,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其次,要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
随后,对课程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和完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二、构建校本化管理机制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构建校本化管理机制。
这需要由学校建立校本化管理团队,确定校本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校本化实施计划,并在实施中注重教师的参与和反馈。
此外,还需要建立校本化评估机制,以定期的自我审核和动态评估为手段,不断优化和完善校本化建设。
三、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这需要从教师聘任、实践经验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估和选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教师。
教师应根据校本化建设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四、倡导课程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也需要不断地倡导课程创新,以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平台建设。
同时,学校也应开设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以激发其创新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和校本化管理机制,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还需要不断地倡导课程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学校自主制定的本地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
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明确目标和理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个性化教育。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校本化的基本理念,即注重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创新等。
制定学校校本化实施方案。
校本化实施方案是实现校本化的行动指南,它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确保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
接下来,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
要实施校本化,教师是关键。
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或机构来培养和支持教师。
培训内容包括校本化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开发等。
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如教材、教具和网络平台等。
然后,实施校本化课程。
在将校本化方案制定好并进行师资培训之后,即可实施校本化课程。
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教学质量。
进行评价和改进。
评价是校本化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结果可以用于改进校本化方案和教学方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明确目标和理念、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实施课程、评价和改进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校本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
政策制定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关键环节。
政策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教材选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同时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地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特点的了解,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
实施机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保障。
校本化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
在实施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的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机制,形成教育改革的合力。
评价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内容。
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教育界、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形成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实施机制需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过学校自主地编写和实施,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
一、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前提是确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这些标准和教材应该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
在制定这些标准和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注重参与各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校本化实施的机制和体制国家课程校本化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支持实施。
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包括课程的编写、审核、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应该鼓励和支持各学校自主地编写和实施课程,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应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课程编写和实施能力。
具体做法可以包括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辅助材料,激励和表彰优秀教师等。
四、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国家课程校本化需要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学校可以通过联合编写和实施课程,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涉及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统一制定、校本化实施的机制和体制的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学校间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实施,才能够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课程校本化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本化教育是指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条件、特色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等进行具体的调整、完善和丰富,实现教育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成为了学校、政府和教育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方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政策的明确引导和支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定,文件中明确了校本化建设的原则、方向和政策支持,以及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等。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持。
教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体,他们的理念、素养、水平和创新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效果。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路径。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教师需要具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所需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教师培训、定期学习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还需要激励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多开展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工作,制定校本化教学方案,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营造合作共建的氛围,形成合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一个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营造合作共建的氛围,形成合力,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路径。
政府需要加大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支持和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校本化教育改革,提供政策、经费和技术支持,以及开展督导、考核等工作,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本化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点和师生需求,依据课程标准,由学校组织教研队伍,对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设计和管理的课程。
通过校本化课程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校本化理念的引领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化理念的引领尤为重要。
校本化教育将教育工作主体的地位提升到更高层次,以学校为中心,覆盖学校内的一切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引领校本化理念的还需深入探讨如何将校本化理念融入到国家课程改革中,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需要建立校本化课程的统一管理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进行规范和指导,明确学校校本化课程制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确保校本化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校本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体系化培养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
学校应当重视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通过专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校本化课程领军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推动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素质。
还需加强校本化课程研究和交流,建立校本化课程的研究机构和交流平台,促进校本化课程的深入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营造有利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环境。
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为校本化课程的改革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合作。
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理解校本化课程的精髓和理念,积极投入到校本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还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积极营造有利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为校本化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二、校本化课程的建设路径探讨校本化课程的建设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国家课程校本化
一所学校能不能够发展的规律,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新课程改革包含着多项艰巨的任务,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面临着如课程多元化问题、高效课堂问题、教育教学评价问题等,哪个问题才是基础性的问题?能够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到带动作用呢?夷陵中学首先选择了从课程入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为此,夷陵中学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夷陵特色的新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这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自由发展,新课程改革可能走向夭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过于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国家课程的权威,也阻碍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也日渐深入。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本地区课程的整合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本文将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意义、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求将中央层面的国家课程与地方层面的校本化融合在一起,既要保持国家统一的基本课程框架,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改革和创新。
具体而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 多元化课程:校本化实施强调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学校创新,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其综合素质。
3. 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校本化课程要求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设施等,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4. 学校主体地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求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1. 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化课程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融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化课程的实施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 促进地方教育发展。
校本化课程使得教育资源更加融合和整合,有利于促进地方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地方教育的整体水平。
4. 提高教育质量。
校本化课程提倡学校办学自主权,促使学校更有积极性地开展课程创新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寻找一种合适的操作方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2008/6月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样,学校层面的国家课程实施就不仅仅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创造和丰富的过程。
吴刚平先生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称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我们认为,学校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主要可采用课程补充、课程整合、课程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
一、找准课程实施自主区,进行课程补充在实施国家课程时,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补充相关课程内容。
这种适当的补充旨在通过实施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让他们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生动发展。
1.探寻国家课程实施自主区课程补充活动的操作关键点是要补在学生的需要处。
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地处国家级高新科技开发区———无锡新区,外商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家长和学生都对目前的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寻找国家课程中因地域差异而带来的缺失点。
如许多孩子都希望在学校里学习轮滑、棒垒球等体育项目,而目前的体育课程中尚未开设这些项目;再如家长有强烈的让子女接受双语教育的愿望和要求,而国家课程中是没有双语课程的;再如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校本开发时,我们发现儿童文学活泼明快、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但是,现行语文课程中没有以儿童文学为主要阅读内容的专项读书活动。
上述这些都是现行国家课程中的缺失点,这些缺失点就是我们要补充的课程项目,也可谓是自主开发的区域。
2.构筑国家课程实施自主区找到自主区后,重点是要构筑自主区,即进行科学高效的课程补充活动,让学生的需求获得真正的满足。
下面以体育课程为例,谈谈我校在构筑国家课程实施自主区的具体操作。
针对学生对轮滑和棒垒球的需求,我们开始思考在体育课程中补充轮滑和棒垒球项目的可行性。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体育课程中只有课程目标,没有指定教材,这给我们自主设计体育项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轮滑和棒垒球都是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健身运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它又是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项目,在体育课程中补充轮滑和棒垒球项目有其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面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情况和意义,为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情况随着教育应试化的局面逐渐扭转,国家课程校本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自主开发教材学校可以自主开发本校的教材,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师生特点和学校的教学任务。
同时,学校教材的开发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师生需求,自主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学校特色。
同时,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统一的、死板的国家课程,而是基于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具实际价值和生活意义。
3.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教学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校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更加注重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标是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和生活,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
具体而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如下:1.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意味着学校可以更好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实用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2.促进教育公平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自主开发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使得教育质量和水平不再由城市或学校质量决定,而是由学校自身确定。
因此,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3.提高教学质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并且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校本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新的教育使命和挑战,我们有必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明确目标,构建多层次的指导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目标,明确校本化教育的具体意义和目标,确保实施的轨迹是正确的。
在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政策和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构建多层次的指导体系,确保校本化的具体实施问题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也可以通过开展研究和调研等方式,及时反映实施情况和问题,指导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教师素质,构建专家团队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教育体系中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师团队,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二步是提高教师素质,构建专家团队。
可以通过在教师培训中加大校本化课程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也可以通过引进一些专业的教学团队和专家,组建校本化教育专家团队,给予学校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校本化课程的实施才能更具深度和广度。
三、充分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校本化课程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与社区、家庭的紧密合作,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
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三步是要建立合作机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各方参与到校本化课程的实施中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学校资源的共享与相互支持。
也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联盟、专家团队等方式,在校本化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中,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概述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概念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措施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案例分析
0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框架内,根据自身 办学理念、学生需求和资源环境,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整 合、拓展和开发,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 求。
详细描述
该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需求,对课程进 行了重新整合,包括删减重复内容、调整教学顺序、增加地方特色 等。
实施效果
通过课程整合实践,该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 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某小学的课程创新探索
总结词
该校通过课程创新探索,丰富了国家课程内容,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展。
挑战三:如何处理好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解决方案二:加强与上级教育部 门的沟通与合作
与上级教育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反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建
议。
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共同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
05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中学的课程整合实践
总结词
该校通过课程整合实践,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高了教 育质量。
挑战二: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
解决方案一: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表彰在课程实施中表现优秀的教师。
提供晋升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
挑战二: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
解决方案二:加强沟通与合作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会议,分享课程实施的经验和心得。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介绍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
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
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
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2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2国家级课程校本化实施兴隆乡直小学教书、育人是最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工作是研究运用哪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快的达到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国家课程校本化,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研发校本课程,我的理解这是将设置课程权限达到各地各校,旨在调动各地各校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
我们要搞好国家课程校本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自己守旧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最先体现在意识形态,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也是搞不好校本课程建设的。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课程改革解放思想成功的例子,他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的举措。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要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统编教材,并能自行编制多种形式的教材。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
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地貌和风土人情的国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资源及人文环境影响,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就近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一步。
例如我校的“阳光阅读课程”。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
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
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
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校园风采”教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基于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让每所学校的课程更适合本校学生的特点。
一、立足全国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础,全国课程标准应当被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
整体了解标准的体系、框架和内容,弄清标准中的要求和目标,深入研究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探索和推进。
二、调查学生需求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因此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个体差异等,以便在课程设计时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制定本校课程目标在全面了解标准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当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即能够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进行评估,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付诸实践。
四、构建本校课程框架本校课程框架应当与全国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本校的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
在构建框架时,应当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五、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不同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学策略和方法应当因材施教。
同时,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反馈,使其能够逐步进步。
六、评估课程效果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应当注重效果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学生成绩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调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立足全国课程标准、调查学生需求、制定本校课程目标、构建本校课程框架、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评估课程效果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
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
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
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
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力求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和谐的发展。
2.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充分汲取学校在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遵循尊重教育理念,打造尊重教育品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利用自身资源。
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体现本校文化生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校本特色。
3.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为重心点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人,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塑教师的多元角色,实现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统治者”到“指导者”、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完美转型。
4.以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为突破点我校立足于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文化提炼等转化为课程资源。
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
三、发掘身边课程资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搭建平台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能够充分挖掘师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在养成教育活动、美文欣赏校本课程及爱校教育课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化我校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化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将养成教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制,每天由学生填写《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对照《学生常规一百条》,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教育活动月月有主题,如“礼仪教育月”、“诚信教育月”、“感恩月”、“文明礼貌月”等;班班有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达到教育本班学生的目的,如“小明的做法对吗?”主题辩论会;事事有主题,如“爱我家乡”、“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品德养成教育。
2011年6月,我校精心设计的毕业生“感恩”主题毕业典礼课程,为毕业生提供了倾诉离别情、表达感恩心的平台,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毕业典礼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那精彩的节目、芬芳的鲜花、离别的泪水、感情真挚的话语、师生间依依不舍的惜别,至今历历在目。
我想那情那景会永远定格在师生的心底。
”班主任洪艳华老师无限感慨地说。
2.美文欣赏课程多彩化我校为放大语文教学特色,在课程改革上大胆实践,结合学校开设的经典美文欣赏特色课程,结合几年来开展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体验式、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情境,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
(1)整合语文教材资源。
我们利用课间或晚上或周末或假期收集资料进行筛选。
内容包括:名家名篇、现代励志小说、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等。
同学们各自或分组进行收集工作,老师进行前期的辅导,大家都要做好笔记或摘抄。
以单元主题课程的建设为载体,开发特点鲜明、内容恰当、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的语文课程。
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资源,我校还结合学生实际,把几年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和参赛过程中的积累的作文、板报、小品、短剧中的精彩内容汇总,编印出版了校本教材《向日葵》,作为语文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补充阅读教材,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空间。
同时,我们可以加入“背诵”和“诵读”两大环节,提高我们的语感能力,深刻体会美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大家风范。
(2)创造个性化的经典美文学习情境。
围绕学校环境,大力营造美文主体阅读学习氛围,通过日常化、生活化、情境化、个性化的语文环境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校园美文气息,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美文欣赏文化。
各班黑板报有美文角;学校开辟学生美文橱窗;校报《向日葵》上刊登学生精品美文;广播站开辟学生经典美文专栏;每年举办一次让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参与的经典美文文化节。
在学校图书馆中,有较为齐全的名著经典可供参考,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文人馆”,不管是书籍的还是网络的,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可以节省师生很多查找的时间,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相关素材。
从而改变“阅读经典会浪费时间”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掌握阅读方法以及更多的各方面知识。
3.爱校教育课程成效化学生在享受学校文化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在为学校创造辉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我校将爱校教育贯穿在学生中学阶段的整体教育活动之中。
我们结合校史、校情、学校文化演变编印出版了校本教材《启航》,丰富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容。
教材从认识校园美景、可敬的教师、可爱的同学、学校的荣誉、学校的昨天、学校的明天等方面,以单元活动的形式,使之融入了学生的课堂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个性化的教材内容时,接受教育,享受学习,热爱学校。
我们“物化”了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校“有形”的课程惠及了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可持续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四、依托学科,实现校本课程华丽转身依托学科的优势,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的外延空间,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在活动的过程和空间上,呈现出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学校的课程文化真正丰富起来,做到学校课程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实现校本课程的华丽转身。
1.书香校园活动彰显活力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树立“读有用的书,做有根的人”的阅读理念,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各个学科组结合本组的实际,纷纷推出了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同时还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
比如,七级语文组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星级评比活动,开展“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去看春、读春、画春、说春、赞春,在交流、享受、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八年级开展了“我与经典有个约会”的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孩子们去读四大名著,读凡尔纳,读冰心……不断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情感,不断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品质。
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进行归纳、整合、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意义的学科特色活动。
正是在这种常态化的特色课程的引领下,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浓浓的读书氛围逐步形成。
2.绘画艺术心理成长特色活动主题鲜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的李平老师,凝聚了我校心理学爱好者,开创了绘画艺术心理成长校本课程。
绘画艺术心理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绘画艺术为媒介、以心理探索与干预为目标的心理咨询技术,有其独具的创造性、自发性、灵活性、实用性的技术风格与魅力,尤其适合青少年。
本课程是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对色彩、线条和内容的绘画与运用,使学生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加深自我认识,收获个人成长。
“钟表的约会”、“色彩的能量”等心理游戏活动,学生感知色彩,建立团队,增强成员间的熟悉度和融合感;“情绪大转盘”、“种子”、“团团坐”等心理成长活动,学生认识情绪,并尝试用色彩来表达,与色彩建立联结,从而心理放松、进一步增强成员间的心理开放程度;“自画像”、“对称涂鸦”、“心理绘本”、“流动的画盘”主题心理探索活动,学生探索内在能量,达到自我认知,能够缓解焦虑、调控情绪,从而懂得搞好人际交往,更好的学习团队合作。
3.艺体活动精彩纷呈艺体教育作为学校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在活动形式和成果呈现上又有了新的气象。
几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对艺体教育的投入,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艺术素养的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各个学科组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艺体方面的专业训练,通过开展精彩纷呈的学科特色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与艺体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