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在国家课程框架内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同时也允许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致力于根据学生基础和差异,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使其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同时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于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从而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为了准确定位校本课程建设,我们需要厘清国家课程改革的内涵。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我们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

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同时,

“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

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我们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研究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被视为教育制度的重要改革之一。本文将从校本化的定义、校本化的原因、校本化的实施措施以及校本化的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校本化的概念。校本化,是指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校本化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整体发展要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呢?首先,国家课程标准无法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差异化需求。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地域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对课程的需求和优先级。通过校本化,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校本化可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开拓思维的过程,而国家课程标准有时过于理论化,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校本化,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背景、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调整,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针对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引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材的选择也是校本化实施的重点之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爱好与教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

适合学生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与校本化相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

义务教育新课程倡导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以下这几个关键的点:

一.结合学校特色育人目标的课程目标的校本化解读,把〃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和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具有学校特质的、适宜学生实际的行为要求。特别是要把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具体化为学科课程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一转化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基于学业质量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设定。

二.结合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状况,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的“在地化〃组织。要尽可能地选用适合的来自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资源取代〃普适性〃的资源内容,以激活学生的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联结经验、联结生活、联结问题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点。

三.对于新课程方案强调的''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依据〃在地化原则〃进行学校层面的内容规划.资源开发,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实际,在备课组层面进行实施计划的制定;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把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去,落实到课堂学习中去。

四.要特别重视评价的校本化方式的创新落实。应当根据新课程对〃表现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倡导,结合方案对〃伴随教学过程展开评价〃要求的强调,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用伴随式评价引导学习、促进学习。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根本点是〃校本〃,就是要在目标、

资源、实施、评价方面为重点进行〃在地〃和〃校本〃的重构和改造。而学校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应当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它也应当是〃校本化实施〃的应有之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全国统一课程标准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和需求的课程方案。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服务地方、服务学生,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二、实施目标

1. 确保全面、均衡、适度发展:校本化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确保每

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度的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学校整体实施能力:校本化方案要引导学校从课程的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整体实施能力。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校本化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宽容与理解,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工作计划:学校教育部门应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2. 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和教

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意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

数据。

3. 制定校本化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学校教育部门与各学科教师团队合作,制定适合本校的校本化课程方案。

4. 审核和修订方案:制定好的方案需要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局进行审核,并根据意见进行适当的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培训教师:校本化方案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6. 实施和监督:根据修订后的方案,学校教育部门和各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实施,并进行阶段性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

参考内容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家课程是教育 的基础,但每个学校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 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实施。
Baidu Nhomakorabea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意 义
首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能够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每个学校和地 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如果所有的学校都按照同一个国家课程进行 教育,就可能忽视了一些地区的特殊需求,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因此,通过校 本化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进行教育,提 高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总结:
总的来说,“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实施策略。它强调 的是在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 性化的改造和设计。这种实践模式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 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四、结论与建议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各有其特点与适用范围。从我国当前实践 来看,“规划性范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相对滞后,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因此我国在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采取了“分区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是让学校能够自主制定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文化特色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探

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首先,要注重教师能力培训。教师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力量,他们需要能够自主

思考、创新教学方式。为此,需要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

学研究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研讨,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形成合力,推动课程

校本化实施的成功。

其次,要注重学校教育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学

校教育特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校教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要注重学生课外活动、实践教育与社会参与,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第三,加强评估机制建设。评估机制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环节,通过评估反馈,

持续推进课程校本化实施。因此,评估机制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独立性,确保评估

结果客观可信。评估应该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综合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和学校发展的评估。

第四,要注重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支持力度,

推广相关政策法规,为学校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和技术支持。同时,应该鼓励学校

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面进行创新,为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更多的优秀案例和经验。

课程校本化是实现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要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推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深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将课程的编写、教学计划的制定、教

材的选择等教学内容的决策权交给学校,让学校根据本地教育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设

计和实施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可以探析如下。

制定相关政策。国家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为学校实施校本化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政策文件不仅要明确校本化的意义

和优势,还要规定学校自主权的界限和责任,确保校本化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加强师资培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

教学能力。这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培训。教师还需要

了解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保证校本化实施的教学质量。

建立评价体系。校本化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综合素质的发展。这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合作,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

法。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需要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让学校

能够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这包括国家教育部门提供相关的教学软件、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等。只有通过资源共享,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校本化,提高课程的

质量和效果。

推动家校合作。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校本化的

实施中。家长可以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分享教育经验等方式来支持学校

的校本化工作。学校也要及时向家长介绍校本化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家长对校本化的认同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自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国教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国家课程也逐步向校本化方向发展。校本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

同学校的教育需求,激发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国

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一、建立课程管理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完备的课程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课程标准,并根据不

同学段、不同培养目标的需求细分课程,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其次,要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随后,对

课程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和完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的、科

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二、构建校本化管理机制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构建校本化管理机制。这需要由学校建立校本化管理团队,确定校本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校本化实施计划,并在实施中注重教师的参与和

反馈。此外,还需要建立校本化评估机制,以定期的自我审核和动态评估为手段,不断优

化和完善校本化建设。

三、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这需要从教师聘任、实践经

验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估和选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教师

应根据校本化建设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四、倡导课程创新

国家课程校本化也需要不断地倡导课程创新,以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

校应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实践和教学平台建设。同时,学校也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小学品德、小学科学、中学的技术等在内的国家课程。

增强课程管理,不以任何理由缩减、挤占此类课程,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2.展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撰写学期(模块)课程纲要是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是学段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学习结果,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要经过多重转换,即课程标准——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要树立整体规划教学的意识,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实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统筹安排学科学段教学。

3.指向学生学习质量,设计学习目标

分解课程目标,设置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底线。清晰陈述的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

教师要综合学生情况、文本内容、教师经验等多种资源,依据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

4.设计评价标准及学习活动、方式。

围绕学习目标,实行教学设计。为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必须首先明确评估学生达标的工具与标准,即在设置学习目标之后就选择与目标匹配的课堂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

之后再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或方法等,将课堂评价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课堂评价获取学生达标的证据,以此调节教学计划或节奏等。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课程是人类历代创造、选择、重组和更新的积累,是社会主流价值有意识地作用于研究者个体的中介。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是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由于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因此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的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职业不断产生,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难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

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面向全国,容易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国家课程必须确保所有学生研究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此,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标准,避免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但是,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校本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将从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

政策制定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关键环节。政策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教材选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同时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地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特点的了解,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

实施机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保障。校本化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在实施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的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机制,形成教育改革的合力。

评价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内容。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教育界、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形成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实施机制需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地实施;评价体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学校自主制定的本地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明确目标和理念。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个性化教育。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校本化的基本理念,即注重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创新等。

制定学校校本化实施方案。校本化实施方案是实现校本化的行动指南,它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确保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

接下来,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要实施校本化,教师是关键。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或机构来培养和支持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校本化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程开发等。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如教材、教具和网络平台等。

然后,实施校本化课程。在将校本化方案制定好并进行师资培训之后,即可实施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教学质量。

进行评价和改进。评价是校本化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和问题。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结果可以用于改进校本化方案和教学方法。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包括明确目标和理念、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师资培训和支持、实施课程、评价和改进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提高教育质量。

从统整到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来自江阴一中的探索

从统整到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来自江阴一中的探索

从统整到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来自江阴一中的探索

052

李忠

摘要: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国家课程

创造性改造和二次开发的过程。江阴一中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创

造性地把国家课程方案落实为学校层级的生动实践。“统整”现有的课程,打

造坚实的课程生态基底,是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由之路&基于创生

取向,对学校课程文化继承式地再发展,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发展之途。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统整&创新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

施过程中,根据“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

理念和“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办学个性、

创出高品质学校”的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

建设具备较强的课程理解、开发、实施和评价能力

的成长型教师队伍,积极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

施、管理的有效路径,创造性地把国家课程方案落

实为学校层级的生动实践。

一、统整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由之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

需求对国家课程创造性改造和二次开发的过程。

历经近二十年的新课改洗礼,学校已经形成了种类

齐全、内容丰富、符合自身特征的课程体系,此时,

梳理现有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新教师的课改理

念,提升课程建设理论水平,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

打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边界,从理念到实践,“统

整”现有的课程,打造坚实的课程生态基底,便成为

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由之路。

(一)从理念层面统整,出发点在“合情合理”

“合情”是指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要围绕学情、

符合校情,“合理”是指课程建设要遵从原理、契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202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

践与研究

CATALOGUE

目录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理论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分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0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1背景与现状

23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国家课程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求,需要进行校本化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研究目的

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模式。

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果和

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案例。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品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02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理论

概念界定

国家课程校本化

指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基于学校特定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创生,使之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实际的过程。

国家课程

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标准化的课程,也称必修课程或国家课程。

理论基础

课程论

关注课程本质、目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是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础理论。

要点一

要点二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合·成”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合·成”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合·成”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校本化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合·成”课程的实践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合·成”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实践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合·成”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1、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迫切需求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结合,加强课程的本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课程异化、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课程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校本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1.2、“合·成”课程的理念和特点

“合·成”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各地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统一、地方创新、校本实践”。该课程将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科知识和技能与学校的地域文化、师生特点相结合,使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相比于传统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独立的模式,这一理念更有利于教育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1.3、“合·成”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合·成”课程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借鉴。这也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

2.1、课程融合开发

“合·成”课程的实践探索首先体现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上。学校将结合国家统一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本地区的特色,对课程进行再设计,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方案和内容安排。还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加一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课程校本化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化教育是指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条件、特色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等进行具体的调整、完善和丰富,实现教育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成为了学校、政府和教育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方向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政策的明确引导和支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定,文件中明确了校本化建设的原则、方向和政策支持,以及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等。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持。教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体,他们的理念、素养、水平和创新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效果。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路径。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教师需要具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所需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教师培训、定期学习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还需要激励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多开展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工作,制定校本化教学方案,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力求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和谐的发展。

2.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充分汲取学校在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遵循尊重教育理念,打

造尊重教育品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利用自身资源。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体现本校文化生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校本特色。

3.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为重心点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人,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塑教师的多元角色,实现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统治者”到“指导者”、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完美转型。

4.以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为突破点

我校立足于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文化提炼等转化为课程资源。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

三、发掘身边课程资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搭建平台

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能够充分挖掘师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在养成教育活动、美文欣赏校本课程及爱校教育课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化

我校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化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将养成教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制,每天由学生填写《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对照《学生常规一百条》,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教育活动月月有主题,如“礼仪教育月”、“诚信教育月”、“感恩月”、“文明礼貌月”等;班班有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达到教育本班学生的目的,如“小明的做法对吗?”主题辩论会;事事有主题,如“爱我家乡”、“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品德养成教育。2011年6月,我校精心设计的毕业生“感恩”主题毕业典礼课程,为毕业生提供了倾诉离别情、表达感恩心的平台,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毕业典礼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那精彩的节目、芬芳的鲜花、离别的泪水、感情真挚的话语、师生间依依不舍的惜别,至今历历在目。我想那情那景会永远定格在师生的心底。”班主任洪艳华老师无限感慨地说。

2.美文欣赏课程多彩化

我校为放大语文教学特色,在课程改革上大胆实践,结合学校开设的经典美文欣赏特色课程,结合几年来开展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体验式、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情境,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

(1)整合语文教材资源。我们利用课间或晚上或周末或假期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内容包括:名家名篇、现代励志小说、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等。同学们各自或分组进行收集工作,老师进行前期的辅导,大家都要做好笔记或摘抄。以单元主题课程的建设为载体,开发特点鲜明、内容恰当、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的语文课程。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资源,我校还结合学生实际,把几年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和参赛过程中的积累的作文、板报、小品、短剧中的精彩内容汇总,编印出版了校本教材《向日葵》,作为语文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补充阅读教材,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空间。同时,我们可以加入“背诵”和“诵读”两大环节,提高我们的语感能力,深刻体会美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大家风范。

(2)创造个性化的经典美文学习情境。围绕学校环境,大力营造美文主体阅读学习氛围,通过日常化、生活化、情境化、个性化的语文环境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校园美文气息,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美文欣赏文化。各班黑板报有美文角;学校开辟学生美文橱窗;校报《向日葵》上刊登学生精品美文;广播站开辟学生经典美文专栏;每年举办一次让学生喜闻乐见、全员参与的经典美文文化节。在学校图书馆中,有较为齐全的名著经典可供参考,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文人馆”,不管是书籍的还是网络的,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可以节省师生很多查找的时间,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相关素材。从而改变“阅读经典会浪费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