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谣》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这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

1. 章节内容:第三单元《儿歌与游戏》中的《牧童谣》。

2. 详细内容:歌曲学唱、节奏练习、歌词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词的朗读与记忆,节奏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牧童在田野放牧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

a. 播放《牧童谣》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b. 分组朗读歌词,讲解歌词意义。

c.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d. 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3. 节奏练习:

a. 让学生模仿教师演奏的节奏,培养节奏感。

b. 分组进行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实践:

a. 学生独立演唱《牧童谣》。

b. 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

1. 《牧童谣》

2. 歌词:以卡片形式展示,方便学生记忆。

3. 节奏:用符号表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抄写《牧童谣》歌词。

b. 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c.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演唱的《牧童谣》。

2. 答案:

牧童谣优质教案

牧童谣优质教案

牧童谣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牧童谣》。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放牧、唱歌的情景,通

过描绘牧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课文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牧童在田野上的快

乐生活。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理解比喻和拟人手法在文中

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游玩、歌唱

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明白字词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牧童的歌声,像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牧童在田野上奔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5. 体会课文情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牧童在田野上的快乐生活,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

六、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牧童谣

板书内容:

自由自在的牧童

快乐的歌声

比喻、拟人手法

七、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的文字。

儿歌牧童谣教案设计

儿歌牧童谣教案设计

儿歌牧童谣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二章“儿童歌曲”,详细内容为《牧童谣》。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牧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曲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牧童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节奏变化以及音准控制。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故事形式引入牧童生活,让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

(1)教师示范演唱《牧童谣》,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3)分组练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旋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4. 随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歌曲名:《牧童谣》

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

3. 歌曲重点:节奏、旋律标记

4. 歌曲难点:跳跃、变化部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录制视频或音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演唱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教案名称:《牧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牧童谣》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1. 诗歌《牧童谣》的复印件。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和环境。

2. 提问:你们对牧童的生活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他们的生活怎样?

导入诗歌:

1. 分发《牧童谣》的复印件,让学生先阅读一遍。

2. 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其他学生跟读。

诗歌分析:

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学习朗读技巧:

1.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2. 练习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情感体验:

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与自然或生活相关的诗歌。

2. 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回顾:

1. 总结诗歌《牧童谣》的内容和意境。

2. 回顾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评价反馈:

1. 对学生的朗读和诗歌创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关注诗歌,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自然景点或农牧场,深入了解牧童的生活和环境。

2.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牧童谣》一年级备课教案

音乐《牧童谣》一年级备课教案

音乐《牧童谣》一年级备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牧童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节奏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通过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2.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及《牧童谣》音乐录音。

•演唱区域布置(可以是课堂前方或学校礼堂)。

•学生音乐书籍和乐器(可以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铃铛、小鼓等)。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和学习歌曲歌词

1.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牧童谣》主题的兴趣。

2.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主题。

3.指导学生跟随音乐录音,听唱歌曲歌词。

第二课时:学习曲调和节奏

1.复习前一堂课学习的歌曲歌词。

2.教授歌曲的曲调,利用乐器示范曲调的音高和音程变化。

3.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唱和敲打乐器,学习歌曲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合唱和表演练习

1.复习前两堂课学习的歌曲歌词和曲调。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他们合唱歌曲。

3.表演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出来,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和欣赏。

第四课时:评价和总结

1.整合之前的学习成果,全班合唱歌曲。

2.点评学生的表现,表扬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3.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

4. 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音乐基本概念的理解,可评价学生对《牧童谣》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的形式,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和动力。

5. 展示和演出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合作精神,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展示和演出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的音乐节或其他相关活动中表演《牧童谣》。这将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演出中,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友谊。

一年级牧童谣教案

一年级牧童谣教案

一年级牧童谣教案

教案标题:一年级牧童谣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牧童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帮助学生理解牧童谣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动物的关注与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活动和艺术表达,展示他们对牧童谣的理解和想象。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教师播放一段牧童谣的音频或唱一首牧童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牧童谣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牧童谣的猜测和想法。

阅读理解:

1. 教师分发牧童谣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跟读或默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与学生一起朗读牧童谣,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

情感体验: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牧童谣的感受和想法。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模仿牧童谣中的动物或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表达对牧童谣的理解和想象。

创作表达: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创作一个与牧童谣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句,用图画或其他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体验。

巩固活动: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牧童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牧童谣的内容和情感。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牧童谣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加深学生对牧童谣的理解和

记忆。

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和创作表达环节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

反馈和评价。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1)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1)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牧童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牧童谣》,理解歌曲的意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符的时值和音高;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时值变化,以及旋律的流畅性。

2. 教学重点:歌曲《牧童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牧童在大自然中放牧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牧童谣》。

2. 歌曲学习(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

(2)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歌曲。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时值变化,进行讲解和示范。

3. 例题讲解(15分钟)

(1)讲解音符的时值和音高,结合歌曲《牧童谣》进行示范。

(2)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歌曲展示(5分钟)

(1)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六、板书设计

1. 歌曲名称:《牧童谣》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牧童谣》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牧童谣》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牧童谣》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歌词简洁、旋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富有动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谱阅读和音乐技巧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牧童谣》,感受歌曲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3.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

歌曲的美感。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图片、动作示范等教学资源。

2.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音响等。

3.准备教学场地,如教室、音乐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田野、牧童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

教师演唱《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等内容。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教案:牧童谣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五课《牧童谣》。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牧童生活和情趣的诗歌,通

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牧童在田野间嬉戏、放牧的场景。课文内容丰富,富有童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想

象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

活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牧童在田野间嬉戏、放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同桌请教。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集中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重点掌握。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

4. 课堂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题目可以包括:课文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能在田野间快乐地嬉戏、放牧?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牧童谣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2. 熟悉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3. 掌握牧童谣的诵读和演唱技巧。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牧童谣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的音频文件。

2. 课堂展示的音乐播放设备。

3. 课堂展示的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牧童谣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牧童谣的兴趣。

2. 教师播放牧童谣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歌词和曲调。

3.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牧童谣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学习歌词和曲调(20分钟)

1. 教师播放牧童谣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跟着唱,并进行集体唱。

2. 逐句解读歌词,解释其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集体演唱。

三、学习诵读和演唱技巧(3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牧童谣的诵读和演唱技巧,如语调、节奏、声音的高低起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演唱的训练,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3. 各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四、组织团队表演(30分钟)

1.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表演。

2. 小组间进行排练和讨论,准备表演的细节和动作。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牧童谣教案

引言:

牧童谣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形式,通常由牧民创作和演唱。它以简单的旋律和流畅的韵律表达了牧民们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和情感。牧童谣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儿童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材料。本文档将介绍一份牧童谣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牧童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牧童谣的起源、特点和演唱方式。

2.培养学生对牧童谣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 对牧童谣的专业知识进行准备。

- 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演示相关内容。

- 准备录音或乐器,用于演示和伴奏。

2.学生准备:

- 提前听一些牧童谣的录音,了解其基本特点。

- 准备纸和笔,记下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牧童谣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牧童谣的兴趣。可以通过一段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作为导入。

2.学习牧童谣的基本知识(15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介绍牧童谣的基本知识,包括谣词的

创作方式、韵律特点、演唱方式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加

深对牧童谣的理解。

3.欣赏与分析(2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典型的牧童谣,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

旋律、韵律和情感表达。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分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谣词中

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旋律和韵律如何表达了牧童的生活和情感?

4.创作与编排(3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每组自选一段牧童谣,进行创作和编排。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

2024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牧童谣》教案

2024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牧童谣》教案

感受与欣赏

演唱技能

音乐知识

03

02

01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牧童谣》歌曲简介

歌曲背景

歌曲特点

教学目标与意义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

喜欢模仿和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

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音乐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

简单的节奏感和音准感。在教学中,

应注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

力。

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歌曲旋律及节奏特点

歌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牧童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引导

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歌词内容及意境解读

针对学生的音准问题,可以采用模唱、听辨等方法进行训练。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把握歌曲的

情感基调。

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是

难点,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难点剖析与解决方法

知识拓展:民族音乐元素介绍

《牧童谣》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

曲,其中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元素。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族音乐的相关

知识,如民族乐器的种类和特点等。通过欣赏其他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通过讲述牧童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背景和情感。播放《牧童谣》音频,让学生闭

眼聆听,想象音乐中的场景。

提问学生关于歌曲的感受和联想,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思考。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举例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

【】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快乐的小

牧民》,具体内容为《牧童谣》。该曲目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通

过描绘牧童在田野间放牧、唱歌、吹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

美好和音乐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乐器演奏等形式,体验

集体合作的音乐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音高的把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演唱、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合唱谱、牧童谣歌词卡片。

学具:口琴、小铃铛、沙锤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牧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进

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歌曲学唱(15分钟):

a. 播放《牧童谣》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

b. 分组学唱,教师逐句教授歌词和旋律。

c.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演唱《牧童谣》。

3. 歌曲练习(10分钟):

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注意歌词和旋律的准确性。

b.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体验集体合作的音乐活动。

4. 乐器演奏(10分钟):

a. 教师示范口琴、小铃铛、沙锤等乐器的演奏方法。

b. 学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为歌曲《牧童谣》伴奏。

5. 音乐活动(10分钟):

a. 学生自由发挥,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景。

b. 教师选取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谣》。教学内

容包括:学习歌曲《牧童谣》,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词;学习

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音乐中的音高、节奏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音高的识别。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参与一个“草原牧童”的角色扮演

活动,讲述草原牧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学习(10分钟)

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牧童谣》。

b. 学生跟唱,注意节奏、音高。

c.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

a. 学习音高: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了解音高的概念。

b. 学习节奏:讲解简单的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

a. 出示例题,如填写五线谱上的音高、修改错误的节奏等。

b.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

a.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

a. 学生分组演唱《牧童谣》。

b.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歌曲名称:《牧童谣》

2. 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

3. 音高:五线谱、音名

唱:牧童 牧童谣-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牧童 牧童谣-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牧童牧童谣-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牧童》这首歌曲,并能较准确地模仿唱出。

2.学生能够发掘歌曲中的情感,理解歌曲内容。

3.学生能够感受音乐节奏,在敲击合拍的过程中培养自身音乐感。

4.学生能够体会歌曲唱出时带来的愉悦,并加深对唱歌活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熟练掌握。

2.歌曲情感的呈现。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吃掉一片口香糖,引出音乐和爽口这两个话题,提高学生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第二步:唱歌

1.让学生认真听唱《牧童》,了解歌曲节奏和歌词内容,自行跟唱歌曲。每个小节唱三遍左右。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并要求按照节奏敲击桌面。先敲出大的节奏、拍子,再按照该节奏敲出小节奏,最后跟着小节奏唱歌。练习两三遍左右。

第三步:加情感

1.老师提问“你们平常会有哪些情感?”引出探究歌曲中的情感。

2.分层次听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并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让学生分角色模仿歌曲内容,如模拟喝水、奏乐、起舞等,让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

4.学生们自主练习,展示自己的唱歌和情感表现。

第四步:总结

1.老师请学生谈论唱歌这个活动带给大家的愉悦感和价值感。

2.鼓励学生常常唱歌,用音乐来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教学反思

1.手齐敲击桌面是唱歌的有趣体验,也能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让学生模仿歌曲内容是本次教学的亮点,提高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唱歌兴趣。

3.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这点需要多加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唱歌的乐趣和意义。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牧童谣》教案【三篇】《牧童谣》教案一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2、歌曲《牧童谣》表演

3、集体舞:《小牧民》

4、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木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小牧民》,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集体舞:《小牧民》

教学难点:

感受《我是人民小骑兵》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

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个点呢?(男问女答、女

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分别练唱。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

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

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实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四、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法,聆听法,师生,生生接龙唱,问答唱,使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并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放牧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难点:掌握4拍子节奏特点,能边歌唱边伴奏。

2、重点:能用不同对唱的方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们能愿意参与创编歌词,并唱唱新歌曲,享受集体的创编成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牧童短笛》

师:这是一首钢琴曲,你听的时候感觉心情怎么样?

很好听,很舒服

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表现了江南风光下,小牧童悠闲的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接下来我们还要学唱一首牧童的歌曲《牧童谣》。

2、聆听歌曲

播放《牧童谣》

师:安静聆听歌曲,想一想小牧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演唱?

开心,有趣

师:再听一次,歌曲里反复出现一句什么乐句,是什么意思?

生:那厮那厮嗨,(表示不知道意思)

这是一首湖北童谣,这句那厮那厮师方言,他没具体意思只是一个衬词。湖北是平原,很大的草地上,小牧童吹着笛子在唱歌呢。

师:歌曲师牧童一人在唱吗?还是有人和他配合?有问的,有答的师:这个一问一答叫对唱。我们来对唱一下。(学生跟老师逐句演唱)演唱问句和答句语气可不一样,声调一个上去一个下来。我们来试试。师生分角色演唱问句和答句,最后一句齐唱。

3、学唱歌曲

教师一句句教唱歌曲

学会歌曲后,我们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

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分掌、拍手心、分掌)。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演奏歌曲铺垫。

4、拓展延伸

编创歌曲

师:那斯那斯嗨,那斯那斯嗨,什么水中游啊游?那斯那斯嗨。

生:那斯那斯嗨,那斯那斯嗨,鱼儿水中游啊游?那斯那斯嗨。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牧童的歌,唱了牧童的歌,也表演了牧童的歌,生活里处处是歌声小朋友要勇于发现,生活到处有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