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鉴定要点及重点-第三章

合集下载

物流师第3章配送管理

物流师第3章配送管理

▪ 解:
①计算配送中心A到各配送点以及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从 终点开始逐步逆向推算。配送中心A到各配送点的距离即 为他们之间的最短距离,只需计算各配送点间的最短距 离。见表3-3.
②计算各配送点组合的节约里程数,计算公式为节约量的一 般公式,如EG间的节约里程数为AE+AG-EG=20+211=40km。结果见表3-4.
配送路线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客户送货时所要经过 的路线。 配送路线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 大,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优化配送路线,是 配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1)确定目标 目标的选择是根据配送的具体要求、配送中心的实力及客观 条件来定。 1)以效益最高为目标; 2)以成本最低为目标; 3)以路程最短为目标,当成本与路径相关性较强时可选; 4)以吨.公里(t. km)最小为目标,在“节约里程法”的
补充
配送中心定义 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是接
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 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 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 物流结点设施。
配送中心定义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②配送功能健全;
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小;⑤多品 种、小批量;⑥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3-5 定区定时分批
3)固定订单量分批。 订单分批按先到先出来的基本原则,当订单累计达到设定 的数量时,开始进行拣货。这种方式偏重于维持较稳定的作 业效率,但在处理速度上慢于定时分批方式。
4)智慧型分批。 订单输入电脑经处理后,将拣取路径相近的订单分成一批。 这种方式通常将前一天的订单汇总后,经过电脑处理在当日 产生拣货单据,速度较快。
▪ 从表3-4可知:

运输与配送重点与难点整理版3分解

运输与配送重点与难点整理版3分解

重点与难点(*号表示难点)第一章概述1.运输的概念、功能。

概念: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所谓运力,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 —2006)中对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功能:(1)空间效用。

运输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2)时间效用。

运输除创造空间效用外,还创造时间效用,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进行保管和维护,客观上具有存储功能的作用。

2.配送的概念及其与运输的异同点。

【概念】1、定义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 —2006)对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日本《物流手册》对配送的解释是:“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2、配送定义中的要点配送定义包括如下要点:(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直接面对用户【相同点】运输、配送都是线路活动。

运输主要是线路活动,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

配送以送为主,也是线路活动。

但还要辅以加工、组配、包装以及其他增值 服务。

【不同点】配送虽以送为主,但还包含了拣选、加工、包装、配货、配载等点活动,因 此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

主要区别:(1) 活动范围不同;(2) 功能差异;(3)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3. ※运输的三个基本原理。

(*)规模原理是指聽着一次裟运量的增大.使毎单 位萱量的运输成本下辜’主爰是固怎成衣分摊到 羊位运量上的成本降低.货物密度会影响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密度光的 货汤规模效益妤仃E1-+整箜童点植逾二弍好 一早世賁电迺植冬査圭住竇K至砂战之2.睑富療理距离原理是指运辙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爺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运鹼距离为零时,运翰成本并不为零,这是因为存在一个与货场提瑕和交付有关的固定成运输距書E1-6距离与运ifi成本的关系3.皮速矗理快速运输的运紂时间短,与时间有关的固笈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减少,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使用费.运输工昇的租赁费等。

专项物资配送管理制度

专项物资配送管理制度

专项物资配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专项物资配送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专项物资配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配送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专项物资配送的部门和个人。

2. 专项物资包括但不限于重要文件、机密资料、特种药品、疫苗等敏感物资。

第三章配送流程1. 申请配送:需要进行专项物资配送的部门向专项物资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专项物资配送申请表》,并注明配送物资的种类、数量、收件单位等相关信息。

2. 审批确认:专项物资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进行审批确认,并确定配送时间和配送方式。

3. 物资准备:配送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相应的专项物资,包装妥当,做好物资标识和保密措施。

4. 配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专项物资配送,确保及时到达目的地,并在途中保持联系,随时沟通并协调可能出现的问题。

5. 确认收货:收件单位接到物资后,进行签收确认,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专项物资管理部门。

6. 形成记录:配送完成后,配送部门和收件单位分别形成记录,并报专项物资管理部门备查。

第四章配送管理1. 配送人员培训:配送人员需经过专项物资管理部门的培训,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及配送程序,提高服务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 配送车辆管理:配送部门需配备合格的配送车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可靠。

3. 配送人员管理:严格对配送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其身份真实、背景清楚,严禁擅自接受他人委托进行配送。

4. 物资管理:专项物资管理部门对专项物资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物资安全可靠。

第五章配送监督1. 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专项物资配送监督制度,公开透明的监督流程,接受公众监督。

2. 监督方式:监督部门可通过现场检查、监控录像、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专项物资配送进行监督。

3. 监督结果:监督部门需及时向专项物资管理部门反馈监督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六章配送安全1. 安全保障:配送部门需加强对专项物资的安全保障,确保物资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损失。

配送管理重点笔记

配送管理重点笔记

一、配送的概念(一)配送定义“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下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对配送概念的理解1.配送是“配”与“送”有机结合形式。

“配”----配用户、配时间、配货物、配车辆、配路线;“送”----送货上门2.配送的实质是现代送货。

(1)配送是一种体制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偶然性行为;(2)配送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益、优质服务的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被动服务;王永庆卖米(3)配送依靠现代物流技术。

3.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是一种现代物流形式。

二、配送的特点(一)配送是面向终端客户的服务。

(二)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三)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四)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三、物流配送业务的作用(一)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原理:批量进货,集中发货---经济订货批量增加---进一步降低单位货成本、运输成本---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二)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及整个社会物资库存量降低原理:采取定时、定量方式的JIT配送,实现“零库存”进一步降低库存持有成本(三)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大大减轻客户工作量,节省客户开支(四)缺货现象减少,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五)完善运输系统并解决交通问题第三节配送的种类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一)制造业配送(二)农业配送(三)商业配送(四)物流企业配送二、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一)配送中心配送(二)仓库配送(三)商店配送(四)生产企业配送三、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1)小时配:消费者突发的个性化需求;B—to—C型,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的配送。

(2)日配:上午的配送订货,下午可送达;下午的配送订货,第二天早上送达。

可使用户基本上无须保持库存。

配送管理要点

配送管理要点

配送管理要点一、1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制造业配送、农业配送、商业配送、物流企业配送2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配送中心、仓库、商店、生产企业3按配送商品的特征分:单(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少批量、配套成套4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定时、定量、定时定量、定时定路线、即时5按经营形式不同分:销售、供应、销售—供应一体化、代存代供6按加工不同程度分:加工、集疏7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综合、专业四、系统合理化的内容:1配送作业合理化(纵向) 2配送流程合理化(横向)3配送成本控制四、配装: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采用先进的装载方法,合理安排货物的装载作业。

五、分拣:是将用户所订的货物从储存保管处取出,按客户分类、集中、处理和放置。

货物验收:是指对产品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

按照验收标准,对质量进行物理、化学和外形等方面的检查。

在进行数量验收时,首先要核对货物号码,然后按订购合同规定对货物进行包装、长短、大小和重量的检查。

配送中心: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组织,应符合一下要求:①主要为特色的客户服务②配送功能健全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小⑤多品种、小批量⑥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配送质量:反应配送活动过程中满足客户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包括:配送商品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配送服务质量;配送工作质量(基础)。

二、配送模式的种类及概念(P27)1自营配送: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2共同配送: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3互用配送:指几个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到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4第三方配送: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模式。

三、配送系统的特点:1 配送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物流系统2 配送系统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3 配送系统的时间管理要求高、难度大4配送系统的需求特点是客户多、批量小5 配送系统的服务对象不确定五、常用的储存作业方法及适用1 定位储放适用于:库房容量大,商品量少,品种多,差异大,需求波动小。

物流管理专业配送运营管理重点

物流管理专业配送运营管理重点

物流管理专业配送运营管理重点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业成为支撑现代商业模式的重要环节。

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配送运营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物流管理专业中配送运营的重点内容。

一、配送运营的概念和作用配送运营是指根据企业发货计划,通过合理的运输、仓储、搬运等手段,将产品从生产地点或仓库送达顾客手中的过程。

它在整个供应链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配送运营的目标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配送运营管理的重点内容1. 仓储管理:包括仓库选址、仓库布局、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等。

仓储管理的核心是合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货物周转率,同时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准确性。

2. 交通运输管理:包括运输选择、线路规划、运输组织等。

交通运输管理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并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

3. 订单管理:包括订单接收、处理、分配等。

订单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根据顾客需求安排货物的分配和运输,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4. 信息化管理: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共享、信息流的优化等。

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物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配送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 人员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等。

人员管理是配送运营管理的基础,只有拥有专业素质的员工,才能顺利地完成各项物流工作。

三、配送运营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1. 时效性压力:配送运营需要保证货物能够按时送达顾客手中,因此需要合理制定配送计划,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 成本控制:在不影响配送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合理控制各项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等。

可以通过优化运输线路、合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员工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3. 管理信息化:物流行业信息流量大、数据复杂,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可以通过引入物流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来提高信息化水平。

配送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内容

配送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内容

配送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配送工程的质量,确保交付物资安全、准时,避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质量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配送工程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配送企业、物流公司等。

第三条在配送工程过程中,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四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保障。

第五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是全员共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六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全程零事故、零投诉。

第七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稽查把关、督促检查。

第八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管理、精益求精、持续提升。

第九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是科学规划、系统实施、持续改进。

第十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的手段是加强培训、加强监督、加强督查。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十一条配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责任、质量体系文件、质量实施等。

第十二条质量管理目标: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保障,确保配送工程零事故、零误差。

第十三条管理责任: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由负责人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质量体系文件:制定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及流程,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十五条质量实施:持续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一次每年,全面评估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查找并修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质量管理标准第十七条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是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质量管理规范。

第十八条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涉及人员素质、工程质量、设备管理等方面,确保配送工程的质量安全。

第十九条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应定期更新,与时俱进,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符合最新标准。

第二十条配送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应经过相关部门认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配送业务管理》PPT课件

《配送业务管理》PPT课件
15
2. 缺点:
➢ 储位必须按各项货物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 区空间平均的使用效率低。
分类储放较定位储放具有弹性,但也有与定位储 放同样的缺点。因而较适用于以下货物: ➢(1)产品相关性大,经常被同时订购; ➢(2)货物周转率差别大; ➢(3)产品尺寸相差大。
16
(四) 分类随机储放
➢ 每一类货物有固定存放的储区,但在各类的储区内,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 分类随机储放优缺点如下:
➢ 3. 产品的同一性、类似性、互补性和相容性
➢ 同一产品应储放在同一保管位置,类似品则应比邻 保管;
➢ 互补性高的产品也应存放在邻近位置,以便缺料时 可迅速以另一产品替代;
18
➢ 相容性低的产品绝不可放置一起,以免损害品质,如 烟、香皂、茶不可放在一起。
4. 货物入库的先后
先入库的物品应先出库,特别是产品生命周期短的商 品。
➢ 2. 质量验收 ➢ 主要目的是查明入库商品的质量状况,以 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清责任,确保到库货 物符合订货要求。
➢ 3. 数量验收 ➢ 按商品品名、规格、等级、产地、牌号进 行核对,以确保入库货物准确无误。
8
第二节 储存
一、常用的储存作业方法 储存作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最有效地利用劳动力和设备,最安全和经济
第三章 配送业务管理
➢ 第一节 进货 ➢ 第二节 储存 ➢ 第三节 补货 ➢ 第四节 配装 ➢ 第五节 出货 ➢ 第六节 送货 ➢ 第七节 配送加工
1
配送的过程可描述为:根据客户的要 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节点进行 商品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客 户。
配送一般包含了进货、储存、补货、 分拣、配装与出货、送货、检查与配 送加工等要素。
6

《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章-仓储作业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章-仓储作业管理

3 注重安全性
考虑消防出口、紧急 疏散通道和防盗安全 等方面。
货物存储方式
1 按品类进行分类
将相似的货物放置在 相邻的位置,方便管 理和取用。
2 按存储要求
根据货物的特性和储 存要求,选择合适的 存储方式。
3 最大化空间利用
使用高度可调节的货 架和垂直存储系统, 充分利用垂直空间。
货物堆放原则
1 先进先出
《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 章-仓储作业管理
本章将介绍仓储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和概述,以及涵盖的各个关键方面,包括 仓库布局与设计、货物存储方式、货物堆放原则、存储货物的安全措施等。
仓库布局与设计
1 最佳利用空间
设计合理的货架布局 和通道规划,提高存 储效率。
2 优化作业流程
合理安排管理区域和 操作空间,提高操作 人员的工作效率。
1
分拣和打包
2
根据订单要求,将货物按照不同
的目的地进行分拣和打包。
3
接收订单
从客户处接收订单,核对订单信 息和货物要求。
发货和追踪
将打包好的货物安排装运,同时 跟踪货物的运输பைடு நூலகம்到达情况。
货物装卸作业
1
货物接收
根据货物运抵仓库的通知,安排人员进行货物接收和验收。
2
货物上架
将验收合格的货物按照存储方式和堆放原则进行上架。
3 货物保护
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防潮措施和货架保护装置,确保货物质量和完整性。
仓库管理系统
1 库存跟踪和管理
使用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来跟踪货物的入库、出库和库存情况。
2 自动化作业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提高仓库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和优化
采集和分析数据,优化仓库作业流程和运作效率。

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导语: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物理管理中的配送管理内容吧。

配送管理一、配送方案实施控制1、信息化控制。

2、合理化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超额库存投资,降低库存成本,保护财产,防止延迟或缺货和减少呆滞商品。

3、配送流程控制。

配送各环节的控制要点:收货--储存--拣选--分拣--运输及配送。

运输及配送服务要点:时效性、可靠性、沟通性、便利性、经济性。

二、配送中心的作用、基本类别、基本模式(一)、配送中心作用:(1)从供应商厂商角度分析:①使物流成本得到控制;②实现库存集约化;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④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⑤有利于实现商物分离。

(2)从需求方角度分析(连锁店为例):①降低进货成本;②改善店铺库存水平;③减少采购、验收、入库等费用;④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⑤促进信息沟通。

(二)、配送中心分类:1.按经营主体分:(1)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2)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5)共同型配送中心2.按服务对象分类:(1)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3.按配送货物的性质分类:(1)商业货物配送中心(2)非商业货物配送中心4.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个别企业的配送中心;(2)公共配送中心。

5.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1)通过型(分拣型)配送中心; (2)集中库存型配送中心(商品中心);(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基本模式:1.基于销售的配送中心2.基于供应的配送中心3.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要素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内容1、配送中心管理要素:(1)、配送中心的商品储存量;(2)、配送中心的送货时间;(3)、配送中心的功能配置。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重点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重点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第一章铁路运输1、1852年英国修建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第一条铁路。

2、铁路运输设备分为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

固定设备包括线路,车站及其他附属设备。

移动设备包括机车和车辆。

3、铁路线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和轨道(包括钢轨,联结零件,轨枕和道床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4、我国铁路分为三级:I级铁路为双线140km/h,单线120km/h.Ⅱ级铁路为120km/h,Ⅲ级铁路为100km/h5、凡接近铁路线路的各种建筑物或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距离。

同时对运行在线路上的机车车辆也有一定的横向限制。

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

铁路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垂直的极限断面轮廓。

6、机车是铁路的动力设备。

机车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和电力机车。

7、车辆分为棚车(P)敞车(C)平车(N)罐车(G)保温车(B)煤车(M)矿石车(K)水泥车(U)粮食车(L)毒品车(W)家畜车(J)长大货物车(D)集装箱车(X)特种车(T)8、车站按业务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

按等级分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

按技术作业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9、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为整车货物零担货物集装箱货物特种货物。

10、零担货物按照货物重量体积和形状,不需要或不足以一辆单独货车运送,而且可以与其他货物配装的货物,可按铁路零担办理。

一件零担货物体积不得小于0.02m3重量在10㎏以上,件数不得超过300件。

11、承运零担货物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派押运人12、特种货物有阔大货物(超长货物超限货物和笨重货物)危险货物和易腐货物。

13、易腐货物需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采用保温车运输。

14、铁路货物运输基本作业包括货物发送作业货物运输中途作业货物到达作业货物运到期限15、货物运到期限是铁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工作组织条件下,将货物运到一定距离所需要时间的最大限度。

16、货场是铁路车站办理货物承运保管装卸和交付的一个生产车间,也是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场所。

第三章配送管理(new)

第三章配送管理(new)
库存管理及时化
15:30
27
国家职业资格培

3.配送管理
3.2组织配送作业 3.2.2组织合理化的配送作业 3) 组织合理化的配送作业 D 配送合理化可供借鉴的方法
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推行加工配送 推行共同配送 实行送取结合 推行即时配送
15:30
28
国家职业资格培

3.配送管理
3.2组织配送作业 3.2.3配送中心的设备,设施管理 1) 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要点
15:30
42
3.2 陪送中心运营
配送中心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小批量;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第三章 配送管理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培训
长安大学
15:30
杨三强(博士研究生)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3.配送管理
3.1编制配送作业计划 3.2组织配送作业
15:30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3.配送管理
3.1编制配送作业计划 配送管理是按用户要求,编制最佳
的配送作业计划,运用合理的捡货策略, 选择最优化的配送线路,以合理的方式 送交客户,实现商品最终配置的经济活 动.
配送中心设备的使用方法应适应其特性; 设备对应外形参数应适应其货物参数; 设备作业能力必须与其设施,设备配套; 设备配置还要考虑物流量的总体平衡; 2)配送中心常用的几种机械设备 巷道式堆垛起重机 输送机 辊子式输送机,链条式输送机,胶带式输送机 高架叉车
15:30
29
国家职业资格培

3.配送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知识点总结2023年修改整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知识点总结2023年修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仓储与配送治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仓储:利用仓库存放、储存不需要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

2、仓储治理:指将物品存入仓库并对存放于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操纵等治理活动,也就是对物品的入库、保管和出库等作业活动所进行的打算、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工作。

3、仓储治理内容:(1)仓库的选址和建筑作业(2)仓库设施与设备的抉择与配置(3)采购治理(4)库存操纵(5)仓库的业务治理4、仓储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最基本功能)(2)调节供需,制造时刻价值(3)调节运输能力(4)降低物流成本(5)配送和流通加工(6)其他功能:调节物品的价格波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通过物品在消费地的仓储,能够获得更高的消费者中意度;仓储能够为逆向物流提供场所,是逆向物流必不可少的通道和场所。

5、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依照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6、配送内涵:(1)配送是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的(2)配送是由物流据点完成的(3)物资配送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配装、末端运输一系列活动的集合(4)配送在将物资送交收货人后即告完成。

7、配送与送货的区别:(1)送货至是配送的一个环节和流程(2)配送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服务(3)配送是与最新技术进步紧密相连的(4)配送与送货的目的不同8、配送的功能与作用:(1)配送能够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2)配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3)配送能够有效促进流通的高效运行(4)配送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完善9、配送治理:配送治理是用现代治理方法,对配送活动进行有效的指挥、操纵、协调、监督等工作的总称。

10、配送治理的总体目标:在恰当的时刻(Time)、恰当的地点(Place)和恰当的条件(Condition)下,将恰当的产品(Product)以恰当的成本(Cost)和恰当的数量(Quantity)提供给恰当的客户(Customer)。

配送管理笔记

配送管理笔记

配送管理笔记第一章:慨论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慨念反映了如下信息:1、配送是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4、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5、配送是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

慨念中‘根据客户要求’的提法应基于合理性的考虑。

配送的特点:1配送的距离较短,位于物流系统的最末端,处于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末端运输的位置,即到最总消费者的物流。

2、在配送过程中,也包含了其他的物流功能(装卸、储存、包装等)是多种功能的组合。

3、配送是物流系统的一个缩影,也就是一个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配送的作业及意义:1、完善和优化了物流系统2、提高末端物流的效益。

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配送的总类:1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A制造业配送B农业配送C商业配送D物流企业配送2按配送的节点不同分类:A配送中心配送B仓库配送C生产企业配送D商店配送3、按配送货物的特征不同分类:A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3配套成套配送4、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A定时配送B定量配送C定时定量配送D定时定线路配送E即时配送5、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A销售配送B供应配送C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D代存代供配送6、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A加工配送B集疏配送7、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A综合配送B专业配送配送管理:以最低配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配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配送管理按照管理进行的顺序,可将配送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配送管理的计划阶段:1配送计划要确定配送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2、分析研究在配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如何外界影响及不利因素3、作出贯彻和指导实现配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规划的具体措施。

物流管理之配送管理

物流管理之配送管理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 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 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 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 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 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 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 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 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 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 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 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 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 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 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 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 可少的。
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
第一种,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 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 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 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 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 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 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 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 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 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 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 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 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 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 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 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 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 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 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 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 割据市场的手段。

商品配送管理制度

商品配送管理制度

商品配送管理制度一、配送流程管理1.订单接收与处理1.1接收订单:接收下级单位销售人员或客户的订单,包括订单信息、商品数量、配送地址等。

1.2订单验证:验证订单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商品信息、价格等。

1.3订单处理:将验证通过的订单信息录入系统,并生成配送单。

2.配送计划制定2.1配送区域划分:根据地理位置、销售情况等因素,将配送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片区,以方便进行配送任务的安排。

2.2配送时间确定:根据客户需求和商品特性等,确定配送时间段,以确保能够按时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3.车辆调度管理3.1车辆规划:根据订单量、配送区域的远近等因素,合理安排车辆数量和型号。

3.2司机管理:严格要求司机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驾驶,并定期进行驾驶技能培训。

4.商品装载与装车4.1商品清点:对商品进行清点核对,确保与订单一致。

4.2货物分类:对不同的订单进行分类,以方便装车时取货。

4.3货物装载:按照装车单的要求进行装车,保证商品的正确安放和固定,以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5.配送过程管理5.1准时配送:司机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将商品按时送达客户手中。

5.2路线优化: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合理选择配送路线,节省时间和成本。

5.3配送跟踪:通过GPS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配送过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6.配送质量监控6.1客户评价:主动收集客户对配送服务的评价和意见,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6.2投诉处理:及时响应客户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改进措施,以提升服务质量。

二、配送人员管理1.员工招聘和培训1.1招聘标准:根据企业要求,确定招聘的人员条件,包括驾驶证、相关经验等。

1.2培训计划:制定配送人员培训计划,包括驾驶技能、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1.3培训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

2.配送人员考核2.1配送绩效评估:根据订单准时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对配送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2.2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以激励人员积极工作。

配送管理复习重点

配送管理复习重点

配送管理复习重点一、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XX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做了如下定义: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另外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配送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在物流据点内进行分拣、配送等工作,并将配送好的货送交收货人的过程。

概括言之,以上关于配送的概念反映出了如下信息:(1)配送是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客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4)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5)送货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

(6)概念中“根据客户要求”的提法应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根据客户要求”是不妥的,客户要求受客户本身的局限,有时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

二、决定分拣策略的主要因素及其运用?决定分拣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分区、订单分割、订单分批及分类。

这四个主要因素交互运用可产生多个分拣策略。

(1)分区就是将分拣作业场地作区域划分。

按分区原则的不同,有以下四种分区方法:1)按货物特性区分2)按分拣单位区分3)按分拣方式分区4)按工作分区以上分拣分区即可同时存在于一个配送中心内,也可以单独存在。

除接力式分拣外,在分区分拣完后仍需将拣出的货物按订单加以汇总。

(2)订单分割策略。

将订单分成若干子订单交由不同分拣区域同时进行分拣作业的过程称为订单分割。

订单分割一般是与分拣分区相对应的,对于采用分拣分区的分拣中心,其订单处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按区域进行订单分割,各个分拣区根据分割后的子订单进行分拣作业,个分拣区子订单分拣完成后,再进行订单的汇总。

(3)订单分批策略。

订单分批是为了提高分拣作业效率而把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进行分拣作业。

其目的是缩短分拣时平均行走搬运的距离和时间。

订单分批的原则如下:1)按总合计量分批2)按时窗分批3)固定订单量分批4)智能型分批(4)分类当采用批量分拣作业方式时,分拣完成后还必须进行分类,因此需要有相匹配的分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管理鉴定要点及重点-第三章
第三章配送管理
一、鉴定要点
1.专业知识鉴定要点
(1)配送需求分析。

包括了解配送需求、配送需求结构和配送需求计划(DRP)。

(2)DRP原理与应用 (重点)。

(3)配送服务流程优化。

可从两个方面进行配送服务流程优化:一是规模能力,包括存储能力、吞吐能力、运输周转能力、流通加工能力等;二是服务水准能力,包括配送物品的可得性、作业绩效、可靠性等。

(4)“零库存”配送。

“零库存”配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现场的库存或完全消除库存。

掌握“零库存”实现的主要方式——准时制技术。

(5)配送绩效评估 (重点)。

(6)配送规划指标。

能运用车辆满载率、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平均每车次配送距离、平均每车次配送吨千米数、外用车比率、配送平均速度等指标评估配送规划水平。

(7)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重点)。

(8)配送中心成本构成。

了解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的构成,掌握降低配送成本的策略。

(9)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管理,使拣货准确、迅
速,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节约劳动力,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10)配送中心运营绩效评估指标 (重点)。

(11)配送中心作业活动绩效评估。

掌握通过以作业为基础衡量的各项指标和以过程为基础评估的各项指标对配送中心作业活动绩效进行评估的方法。

2.操作技能鉴定要点
(1)计算人均配送量与人均配送吨千米数(重点)。

(2)计算平均每台车配送金额与满载车次比率:
平均每台车配送金额=配送总金额/总配送车辆数
满载车次比率=满载车次/总配送车次
(3)计算车辆满载率:
车辆满载率=配送货物的总体积/(车辆总体积数×配送车运转率×31作天数)
(4)计算配送时间比率:
配送时间比率=配送总时间/(配送人员数×工作天数×正常班工作时数)
(5)计算配送成本比率:
配送成本比率=(自车配送成本十外车配送成本)/物流总费用
二、重点复习提示
1.专业知识复习重点
(1)DRP原理与应用。

运用三个输入文件(社会需求文件、库存文件和生产厂家资源文件)及两个输出文件(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制定配送需求计划。

(2)配送绩效评估。

通过人员利用率、车辆利用率、配送规划、时问效率、配送成本等评估指标来评估配送绩效,并提出改进措施。

(3)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对配送中心进行层次定位、横向定位、纵向定位、系统定位、功能定位分析。

(4)配送中心运营绩效评估指标。

开展作业活动绩效评估、内部绩效评估和外部绩效评估,以抓住提高效率和效益的机会。

2.操作技能复习重点
(1)计算人均配送量:
人均配送量=配送量/配送人员数
(2)计算人均配送吨千米数:
人均配送吨千米数=配送总吨千米数/配送人员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