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青岛市档案局(馆)2003年12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
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优势。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青岛市档案局(馆)2003年12月“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
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优势。
青岛市城建档案馆借阅流程

青岛市城建档案馆借阅流程The borrowing process at the Qingdao City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ccess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within the archives. Borrowing from the archives allows researchers, historians,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在青岛市城建档案馆借阅流程是获取档案中宝贵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从档案馆借阅资料可以让研究人员、历史学家以及公众了解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The first step in the borrowing process is to register for a library card at the archives. This card allows individuals to check out materialsand access the archives' resources. Registration typically requires proof of identification and address, as well as agreeing to adhere to the archives' borrowing policies.借阅流程的第一步是在档案馆注册借书证。
这张借书证可以让人们借阅资料和使用档案馆的资源。
注册通常需要身份证明和地址证明,以及同意遵守档案馆的借阅政策。
Once registered, individuals can browse the archives' collection to find materials of interest. The archives may have a catalog or online database that lists available materials, making it easier for borrowers to locate specific items. Researchers often spend time searching through the archives' collection to find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ir projects.注册后,人们可以浏览档案馆的收藏,找到感兴趣的资料。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1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国家档案局二O—O年六月说明本指南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福建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良城、蔡学美、潘积仁、黄建峰、王宪东、郭玉东、冯剑波。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李和平、姜之茂、方旳、韩李敬、黃玉明、何伍爱、赵国俊。
目录总体要求概述建设原则与要求建设日标建设内容建设步骤.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收集功能要求管理功能要求保存功能要求2.3.1长久保存策略2.3.2存储架构选择利用功能要求.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运用系统开发服务平台建设软硬件设备配置3.3.1系统软件选择3.3.2硬件设备配置.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电子文件接收档案数字化资源整理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保障体系建设安金保障体系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总体要求概述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造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事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口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建设原则与要求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LI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数字档案馆建设概论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已接收 电子 文件 l 4万份 ,通过 匾绔 主 位 都 不 断 产 生 各 种 电 子 文 件 .尽 管 暂 动采集数宇信息 5万余条 时还 保留纸质 文件 .但接收电子文件 ,
数字档案 馆的概 念和建设
意 义
其次 .通 连建设 数字档 案馆 ,建 实 现 电子 化 是 大 势 所 趋 . 必 须 予 以 考 立 起数 字档 案 安全存 储保 管 的体 系 。 虑 要 能够在线 接收 各种有价值 的信 保 证 了新 形成 的数字档 案的安 全 又 息 ,如 数字 图片、数 字音频 、数字视
案 馆 , 而 是 一 个 虚 拟 、萑 着 广 阔 空 通 连 致 务 嗣 、 国 际 互 联 羽 查 阅 有 关 栏
间 的档案馆 ,它所 收集 、管理 、提供 案和现行 非保 密文件 三 年多夹 ,本 高。实 现网络查 阅档 案信息是 建设 数 利 用的是数 字档案 信息 。至于这 些数 馆 网站访 问量 已选 16万 人次 ,仅档 字档案津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 3 葛栏巨访问量即选 2 0多万 字档 寨信息是竹散保存还 是适当集审 . 案和文件查
通过公众 网、政 务网 、局域 网查阅 一 定 范 围 内 的 档 案 信 忌 , 趟 案 管 理 水 平
青 岛市 菩堕位都 按照 数宇档 案馆 建设
l 接 收采集功能。要 能够 接收 I
要求 实施 了电子文件 归档 ,并及时将 来 自党政机 关的数字 档案信 息。随 着
和 服 务 水 平 有 了 明 显 提 高 .取 得 显 著 电子文件 向栏 案馆 移交。截至 20 0 5年 办 世 自动 化 和 电 子 政 务 的 发 展 ,各 单
母
; m ・ Ⅻ ∞H
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早期的概念引入到如今的深入发展,数字档案馆一直是我国档案界近些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2022年我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深圳数字档案馆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立项,标志着我国数字档案馆开始付诸实践,数字档案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从概念引入到提法统一1994年MargaretHedstrom率先提出“电子档案馆(Electronic Archives)”的概念,1996年戴维・比尔曼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以虚拟档案管理的元数据体系为中心的“虚拟档案馆(Virtual Archives)”。
此后,我国档案界逐渐开始关注并研究数字档案馆这一新生事物。
1997年,董健民首次提到“在数字档案馆中,电子技术已使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更加科学有效”,1998年,冯惠玲进一步指出“电子档案馆亦可称为‘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或‘无墙档案馆’,它不是一个实体机构、一个存放处的概念。
”有关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概念也经常被比较,例如,刘春弟认为“电子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数字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基本相同的概念和事物,数字(电子)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虽然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但随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被广泛接受,数字档案馆这一提法已经渐趋统一。
二、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随着数字档案馆实践的展开,学术界的理论探讨逐渐深入。
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界定、特征、功能、演变、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比较等问题引发广泛的讨论,形成多种观点,以数字档案馆的界定为例,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广义狭义论、实体虚体论、技术论、数字信息系统论、档案信息服务论、档案资源共享论、整合论。
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如元数据与数据描述技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安全技术、备份技术等相关探索,也为数字档案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研究

“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研究作者:巩淑芳来源:《档案管理》2023年第05期摘要:自2002年11月國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以来,已有20年。
目前我国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情况如何?本文从2015年—2022年各年“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的认定数量、级别和类别以及国内分布情况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同时,探索、剖析国内第一家建成投运的数字档案馆和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特色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现状;青岛模式;共享平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Abstract: 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th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irst proposed the goal and task"to set up certain demonstration digital archives in some central c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utline of National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November 2002.)How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digitalarchives(rooms) in China no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umber, level and category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digital archives (rooms)" from 2015 to 2022, as well as their domestic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xploresand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digital archives which were built and put intooperation in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national demonstration digital archives' -- Qingdao Digital Archives, in order tobetter realize the demonstration leading role.Keywords: Digital archives; Digital archive room; Construction status; Qingdao mode; Shared platforms; Document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archives and offices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已进入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快车道的关键时期,梳理、统计、研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市区市档案馆功能结构及设施设备配置参考」

青岛市区市档案馆功能结构及设施设备配置参考库房区纸质档案库存放以纸张作为载体的档案库房,包括文书档案库、科技档案库、专门档案库等。
4-6100-300㎡/个,根据馆藏、待进馆档案数量、档案资源整合需求设臵,配臵密集架、五节柜等档案装具。
使用面积(下同)音像档案库存放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库房,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带、磁盘、光盘等。
1-2100-200㎡/个,应有独立温湿度控制系统,或者采用恒温恒湿、防磁装具。
实物档案库存放、陈列通过收集整理而转化成具有档案属性的实物的库房。
1-2 100-300㎡/个,保存区以展示陈列柜架为宜,陈列区根据实物特点配臵。
图书资料库存放图书资料的库房。
1-2 100-300㎡/个,以固定柜架为宜。
特藏库以优于普通库房保管条件,收藏保管档案珍品(或特殊载体)并实行特别管理的库房,其功能主要是保管收藏,同时也可兼具宣传展示功能。
1200-300㎡/个,应有独立温湿度控制系统,防紫外线照明系统,配臵便于转移的档案装具,如五节柜等,必要时采用恒温恒湿装具。
利用服务传统档案阅览区通常指提供纸质档案查阅利用的区域。
1 150-200㎡,每座不应小于 3.5㎡。
配臵阅览桌、目录架、常用资料架、电源及网络接口等。
服务区应便于公众进出,各功能区相互贯通。
区政府公开信息阅览区用于阅览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属于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信息的区域。
1 100-150㎡,每座不应小于3.5㎡。
配臵同传统档案阅览区。
电子档案阅览区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查阅经过数字化处理档案的区域150-100㎡,每座不应小于4.0㎡。
配臵工作台及电脑,预臵网线。
胶片档案阅览区查阅胶片档案的区域。
1 20-50㎡,每座不应小于4.0㎡配臵阅读器和阅读复印设备。
暂时没有可不设臵。
多媒体档案阅览区通过计算机、电视等多媒体设施查阅利用多媒体档案的区域。
2-4 主演播厅1个,100㎡/个;小演播厅1-3个,30-50㎡/个,每座不应大于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青岛市档案局(馆)2003年12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
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1、环境优势。
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
“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
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
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系统,下连青岛市各级乡镇机关,全部市直机关均可通过宽带连接到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实现了全市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
2、基础优势。
青岛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使用、网络连接普及率较高。
档案工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即开始运用计算机管理,开展数据库建设。
多年来,青岛市档案局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开发了DOS、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多个版本的机关档案管理系统、综合档案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馆室一体化管理,形成了统一标准建设的档案数据库。
“十五”以来,青岛市在国内率先制定了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措施督促各级档案馆、室开展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全文扫描、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各综合档案馆已经与2003年9月全部实现了馆藏档案案卷目录、文件目录计算机检索,全市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总量达470万条。
目前12个区市档案馆已经有9家购置了服务器,主要业务人员基本实现了每人1台计算机开展工作,全部购置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基本设施,建立并发布了档案网站(网页),通过政务网络(金宏网络)与市档案馆实现了高速连接。
3、技术优势。
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支较高素质的信息化干部队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档案管理软件。
特别是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技术、经验和方法。
纵上所述,青岛市建设区市级数字档案馆,具备了环境、基础、技术和财力的可行性。
它必将推动整个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形成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为核心的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为青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三、建设方案青岛市区市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和方法,将按照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开展,即构建四个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两个大型数据库,开发四个综合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操作标准、规程,培养一支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
(一)基础设施建设1、数字档案信息传输平台建设网络传输平台主要由局域网络、政府网络和Internet互联网络三个平台组成。
①局域网络平台,承担数字档案馆内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利用等主要业务工作。
所有保密信息只能在局域网络处理,严格控制使用人员,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局域网络平台应与internet网络实现物理隔离,数据交换采用移动硬盘等介质实现。
局域网络平台与政府网络应物理隔离,必要时可以有机连接,实现数据交流、传输。
局域网主要采用主干网、楼层网加子网的三级系统结构,主干网采用100Mbps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楼层网和子网采用10/100Mbps速率的交换型快速以太网,既能充分满足当前需要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主干网、楼层网和子网应实现无缝连接。
②政府网络平台,连接各区市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实现数字档案馆与进馆单位档案室网络连接,同时,融入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金宏网络)。
政府网络平台是档案系统广域网骨干传输系统,其网络结构主要以政府网为传输干线,以档案馆为一级网络中心,连接各进馆单位档案室。
进馆单位档案室主要以宽带网络方式接入档案馆网络中心,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上传与下载。
③国际互联网络平台,数字档案馆连接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外部网络平台,承担档案信息发布、档案信息在线利用等工作。
该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区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统一出口实现,也可以直接通过连接ISP服务商实现。
2、数字档案信息采集平台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主要建设电子目录采集平台,全文数据采集平台等,承担数字档案信息的日常采集工作。
①目录采集平台主要承担馆藏各种档案资料目录数据的采集,进馆单位数据采集等工作。
实现每人1台计算机联网工作(政府网络和局域网络),按照分工开展目录数据接收、录入、检查等工作。
②全文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包括馆藏纸质档案采集(扫描)、电子档案数据采集(接收)、照片档案采集(扫描或接收)、多媒体档案采集(接收、制作)、资料信息采集(接收)等平台。
区市数字档案馆一般可以配备高速扫描仪1台,普通扫描仪2台以上,建立小型的全文采集工作室;配备音视频信息系统,开展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
3、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管理平台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存储管理平台主要包括馆内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器1台,NAS结构全文存储管理服务器1台,磁带备份系统1套,光盘刻录机1部,断电保护UPS系统1套,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1套,Windows2000 Advance 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1套,承担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管理和信息发布工作。
4、数字档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馆内应用平台建设,基本实现每人1台计算机,安装“综合档案馆数字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编辑研究等功能。
国际互联网档案信息发布和在线利用平台建设,即网站建设。
区市数字档案馆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网站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区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的网络资源或青岛档案信息网资源,将档案主页挂接在计算机中心或青岛市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器上;也可以租用服务器资源或自己购买服务器,利用自己的网络出口,服务器放在本单位或实行服务器托管。
政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1台服务器和1台全文存储服务器,连接政府网络来实现。
主要用于接收电子政务产生的电子公文数据,接收通过机关档案管理系统整理完毕的电子档案数据,浏览下载各种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开展档案信息发布,档案信息在线利用工作,可以实现网上文档服务功能(代替实体文档服务中心),保密信息不在网上传输。
(二)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规划构建两个大型信息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这二个数据库集中存储了数字档案馆的所有数据信息。
考虑到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是整个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因此,针对档案馆数据的特征,我们分别采用大型的关系数据库来保存管理其业务及条目数据,如档案目录,以达到易管理、易检索利用的要求;用非结构化的文件方式存储其全文数据,如照片、多媒体,可以达到大容量(1TB)、不依赖于现有平台和系统、易扩展的要求。
1、档案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存储著录标引产生的以二维数据表方式存放的档案二次文献,主要包括档案资料案卷级、文件级目录,人名索引(详见附表二)。
数字档案馆目录数据库主要数据来源包括馆藏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各进馆单位档案目录数据。
2、全文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包括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形成的图像数据,照片档案数字化形成的图像数据,馆藏录音带、录像带数字化后形成的多媒体信息,移交进馆的电子档案数据,重要资料信息数据。
(三)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考虑到区市档案馆的规模、人员以及所承担的业务,其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关档案管理系统:按照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建设的考虑,应对机关档案进行前瞻性控制,按照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四同步”的管理模式,实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
目前青岛地区可使用“易初档案管理系统”(在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鉴定中得到认可)或依据文件中心、电子政务管理需要重新开发软件系统。
2、综合档案馆数字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市档案局牵头,云果公司开发,崂山档案馆试点,主要包括电子档案接收、档案资料编目、在线检索利用、库房动态管理、档案资料征集、档案信息编研、数据报表打印、档案数字化、系统维护等功能,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应再增加部分功能,提高版本,可以满足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
3、档案信息发布系统(网站):目前各区市开发建立的网站和网页,需要增加目录查阅、文档服务、在线利用等基本功能,加强可维护性,通过完善后可作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发布系统。
4、电子公文接收管理系统:如何接收电子公文,需要从目前使用的电子政务系统、OA系统等多方面考虑。
鉴于目前各自为战的状态,我们应开发灵活的接口系统,读取、接收电子文件信息,并根据各区市电子政务工作发展情况及时完善,基本实现电子公文的实时移交,网上业务指导和开展网上立卷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