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88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
夏商时期,国君与“服国”是一种政治伙伴和同盟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国君与诸侯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二者形成了上下级的政治依附关系。
易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2.(2019·石家庄模拟)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
这说明在西周( )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解析】选A。
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以分封制为纽带构建政治框架,故选A。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选C。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正确。
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选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2、有学者论及中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谓“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该材料反映了()①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因分封制的需要而产生③由血缘亲疏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度④西周形成了崭新的政治风格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墨子·告子》记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 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5、农村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 违背人伦礼仪B. 不利于社会进步C. 重视尊卑贵贱D. 有利于凝聚宗族6、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第1课_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 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该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禅让制2、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B.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5、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凭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初“三监”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B.武庚是周初“三监”中的一位C.周初设“三监”以加强对殷地的控制D.武王猝死直接导致“三监之乱”7、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西周新封的封国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这反映出分封制()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隐含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强化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8、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2022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考点1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消灭 D.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姓”以别婚姻,“姓”最初是贵族的总称,彰显贵族血缘的贵重.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逐步瓦解,贵族没落,宗法制衰微,所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A项表述与史实相反,故排解;C项内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故排解;D项与基本史实相违,应是逐步取消.故选B.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行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正确。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没有突出国与家的对立,故A排解。
材料主旨不在于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B排解。
分封制在前期的作用是利大于弊,后期弊大于利,故C排解。
3、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头,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旧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缘由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C.郡县制 D.近代新式训练的推广【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no.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神权的体现
商朝人崇信鬼神,每遇事情便要 占卜。 甲骨的背面出现裂纹叫做“兆”, 再根据兆纹来判断凶吉。
△练一练: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弦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 宗元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
齐
3、受封者的权利:
行政、财政、军事
地方独立性强
4、受封者的义务:
16字
5、作用:
巩固统治,使民族发展,扩大疆域 各地方独立性强,导致春秋战国的 分裂局面
1、目的:
巩固统治
2、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确保了继承权的唯一性
三、宗法制
3、作用: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等级森严 3、家国一体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
时期 传位方式 生产关系 原因 原始社会时期 (尧舜禹时代) 选贤举能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低下
王位世袭制
夏启——清.Βιβλιοθήκη 仪 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力有所发展
皇帝
1、对象:
燕、鲁、魏、 晋、吴 杞、宋、许、 陈、楚
王室贵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
2、目的:
巩固统治
B、王位继承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3、材料分析: 下面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 兄也”. 《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 国… 《燕召公世家》:“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之后 也…… 封之于陈……” 《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 周王的亲族、同姓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西周的封侯有几类? “以藩屏周”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镇江中学调研)“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B.维护宗法制度C.加强地方管理D.削弱贵族势力C[西周将宗族或亲信“插队”到地方,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分封制对地方的控制较为松散,西周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而言,而将宗族或亲信“插队”到地方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削弱原有贵族势力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
]2.(2021·常熟调研)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C[根据材料“以周王室为中心……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的建立巩固了周代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国家政治秩序,故选C项;君主专权从秦朝开始,排除A项;亲缘关系早于宗法分封制的形成,排除B项;秦朝才正式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
]3.(2021·如皋调研)战国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饮食、盥洗、装扮、照明等,有盆、釜、铜镜、灯台、炉子等,礼仪功能逐渐消失了。
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等级分封制政体的瓦解B.封建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D.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A[西周崇尚礼制,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而材料中“战国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礼仪功能逐渐消失了”反映了礼崩乐坏,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治体制,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生产经营,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2)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和人民等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3、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特点:①层层分封,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5、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6、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整合】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影响(1)积极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1)利: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
【图示历史】早期政治制度【重点考向】考向一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结合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行为,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通史坐标]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夏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2)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户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
(2)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首领----,臣服于商朝。
(3)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扩展统治范围。
2.概况4.瓦解: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易错提醒]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
[图说历史]分封制的效果及影响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3.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2)确立大小宗的名分(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是“家”和“国”的统一。
[思维导图]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通史链接]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019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在中国古代,诸如祭祀、田宅、租赋、户婚、立嗣等民事纠纷与轻微的刑事伤害,或由族长亲断,或由族长召集宗族会议解决,一般都不赞成个人擅自发起诉讼。
这说明()A.中国古代不重视国家立法 B.家族法对社会秩序起调整作用C.中国古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D.家族法盛行推动民事法律制定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材料表明()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C.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D.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4、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5、“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 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6、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 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更明确。
(6)关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7)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周的统治范围;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巩固了周 王室的统治,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④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秩序。
特别提醒: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 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和原因。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国) (9)对后世影响: 西周的分封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由部落联 盟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 立的局面,但却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属关 系,向着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进了一 大步。(过渡)
(西周:前1046~前770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约前475 战国:约前475~前221】
周朝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体制——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 (2)对象: (3)办法: (4)主要诸侯国: (5)权利和义务: (6)作用: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分封制的目的 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顾炎武 【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
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权力、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2)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大宗、小宗体系(相对关系);大小宗关系既 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概览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内容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主旨(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对象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王权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三、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这并不能说明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较商代内服与外服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周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宗法制通过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权力继承方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这与材料中分封制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反映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了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
3.(2021全国乙,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荒地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治制度 3.(2016﹒课标全国卷III,24)青铜铭文的文
化影响
3年7考
4.(2014﹒课标全国卷II,24)分封制、礼乐
制(周代“雅言”)
5.(2013﹒课标全国卷I,24)由墓葬体现的分
封制的崩溃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__王__位__世__袭__制____取代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 __父__子__相_传____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 神秘色彩。
宗法制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家庭和睦。
材料九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 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西周长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稳定统治。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材料十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 关系?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材料六
宗(本义):宗庙,祖庙 宗,尊祖庙也。
——《说文》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 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材料七 宗法制示意图
反映宗法制什么特点?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材料八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 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铁犁牛耕推广,小农经济 产生,民营手工业出现
东 文 百家争鸣、司南、《诗经》
周
《离骚》
私人讲学出现, 出现百家争鸣
一、史料研析与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 )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7、《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8、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
高考总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高考总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
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0~公元220)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政区划。
2.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9广东惠州一调,24)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2.(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24)商朝时期,国人居住于王都之内,但仍然是聚族而居,按血缘形成一定的族邑。
因此,商都的居民点多散布于宫殿、宗庙区四周,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形态。
这说明当时( )A.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原则B.宗法思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C.都城的各功能区已严格区分D.家族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3.(2018河南六市一模,24)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4.(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24)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5.(2018安徽合肥三模,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一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强化了人伦秩序D.发展了小农经济6.(2018云南昆明二模,2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 )A.强化了天子权力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7.(2018湖南永州三模,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
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
所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商汤、盘庚、周武王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
上看,也就是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借武力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 项错误。
2.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 )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仅涉及西周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这并不能说明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且
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较商代内服与外服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
管理者。
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虽然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
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宗法制通过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权力继承方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这与材料中分封制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反映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了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
4.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
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
D.“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
答案: D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故A项错误;根据“尊王攘夷”“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可知B项错误;材料“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说明周朝还存在,故C项错误;在“尊王”的前提下,春秋霸主通过战争、会盟等方式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故D项正确。
5.《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维护了贵族间的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答案: A
解析: “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墓地,这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间的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D项错误。
6.“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了“和而不同”的秩序
答案: D
解析: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等级制,规定上下有别,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知作者主张以乐求同,以礼存异,并非集体认同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等级明确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则贵贱等矣……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制度规范了“和而不同”的秩序,故D项正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倚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
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
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积极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机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意义”,根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得出歌颂了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