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开发及市场概况

合集下载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它具有抗菌谱广、药效强、耐受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繁殖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阿奇霉素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阿奇霉素市场规模庞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药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阿奇霉素市场销售额达到X亿元,估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三、市场竞争1. 主要竞争对手阿奇霉素市场存在着多个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公司在阿奇霉素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经验。

2. 市场份额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公司A在阿奇霉素市场中占领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约为30%。

公司B和公司C分别占领着20%和15%的市场份额。

其他竞争对手则分散地占领了剩余的市场份额。

3. 竞争优势公司A在阿奇霉素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价格合理,销售网络广泛覆盖,品牌知名度高。

此外,公司A还不断进行研发创新,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四、市场趋势1. 市场增长趋势阿奇霉素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抗生素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阿奇霉素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2. 技术创新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阿奇霉素市场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新的制剂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阿奇霉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满足患者对药物的更高要求。

3. 市场政策趋势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阿奇霉素市场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政策,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提出更多要求,这将进一步促使行业的洗牌和整合。

五、市场前景阿奇霉素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应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和研究近况1 发展史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20世纪50-70年代相继问世,包括红霉素(1952 年)、竹桃霉素(oleandomycin, 1960年)、泰乐霉素(tylosin, 1961年)、马立霉素(maridomycin, 1971 年)和罗沙米星(玫瑰霉素,rosaramicin, 1972 年)等。

红霉素是第一个14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52 年由礼莱公司开发上市。

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治疗肺炎球菌等所致呼吸道感染以及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但红霉素对胃酸不稳定,胃肠道不良反应较明显[1]。

20 年后,16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沙米星和马立霉素相继上市,它们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与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但抗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更强,还可用于治疗由奈瑟菌、衣原体或溶脲脲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国内在同期引进或仿制了麦地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交沙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虽均不如红霉素,但肝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微,临床上主要用于口服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五官和口腔等轻症感染。

[1] 董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1,22(3): 134-136.[2] 孙路路.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2): 79-83.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主要有克拉霉素(1986 年)、阿奇霉素(1986 年)、罗红霉素(1986 年)、罗他霉素(1988 年)和地红霉素(1988 年)。

与红霉素相比,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对酸稳定,而且抗菌谱扩大、抗菌活性增强,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胞内病原体作用强,同时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

螺旋霉素市场调研报告

螺旋霉素市场调研报告

螺旋霉素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它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次市场调研报告旨在分析螺旋霉素的市场情况,了解其应用领域、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2. 产品概述2.1 产品定义螺旋霉素是一种经合成的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病症。

它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2.2 产品类型螺旋霉素主要分为片剂、胶囊和注射剂等几种常见剂型。

不同剂型的螺旋霉素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用药方式。

3. 市场规模3.1 市场概况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螺旋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替代品较少,且具有独特的抗菌谱,因此在感染病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3.2 市场增长趋势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疾病负担的增加,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螺旋霉素由于其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4. 应用领域4.1 感染病领域螺旋霉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生殖系统感染等。

其广谱抗菌作用使其成为对多种病原体有效的治疗药物。

4.2 牙科领域螺旋霉素在牙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感染和牙周炎等疾病。

其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5. 竞争格局螺旋霉素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但不限于亨氏、辉瑞和默沙东等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在抗生素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螺旋霉素在市场上的独特抗菌谱和广泛应用领域也为其在竞争中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6. 发展趋势6.1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

螺旋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存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研发更为有效的抗生素药物,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吴萌萌 2120100855 微生物专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处方药。

改善耐药性、扩展抗菌谱、增加抗菌活性依然是大环内酯类杭生素研究的主攻方向。

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抗耐药菌并能扩大抗菌谱的新化合物, 包括酮内酯类、酸内酯类、脱水内酯类等新品种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包括细胞穿透作用、促胃肠动力作用、抗肿瘤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抗菌以外作用等临床新应用。

新型高效的大环内酯类杭生素将不断涌现, 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本论文将着重介绍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机理;临床应用AbstractMacrolide antibiotic is a kind of prescription drugs used clinically in recent years.Improving drug tolerance,expanding antibacterial spectrum,increasing antibiosis activity will be the major direction in macrolide antibiotic research.In recent years,researcher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ding drug tolerance bacterium and compounds to expend antibacterial spectrum,which include ketone lactones,acid lactones and dehydration lactones.Nowadays,new findings exclude antibiosis,include cell penetrates functio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tumor functi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o on were applied in clinical trial.The high-efficient macrolide antibiotic will spring up.Now,I will place emphasis up on introducing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 antibiotic.Key words:Macrolide; Antibiotic; Mechanism; Clinical practice引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具有共同化学结构和相近抗菌作用的抗菌药。

2024年达托霉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达托霉素市场发展现状

达托霉素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达托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它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渗透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达托霉素市场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达托霉素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达托霉素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Y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高效抗菌谱:达托霉素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包括耐药菌株。

如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等细菌引起的感染,达托霉素表现出较高的疗效,这为其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

2.药物疗效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达托霉素的疗效逐渐得到了提高。

新的配方和剂型的引入,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3.全球老龄化人口增加: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而达托霉素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增长势头。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达托霉素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除了原研企业的产品,也出现了多个仿制药企业投放到市场。

主要的市场竞争因素包括价格、产品质量、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等。

1.原研企业的优势:原研企业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经验,他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大研发平台,维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2.仿制药的崛起:仿制药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使得一些患者和医疗机构倾向于选择仿制药。

一些仿制药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3.品牌影响力:在医药市场中,知名原研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这使得一些患者和医生更加信任其产品的疗效和质量。

因此,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虽然达托霉素市场面临一些机遇,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应对。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在当今社会,抗生素市场向来是医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抗生素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抗生素市场概况1.1 抗生素市场规模:抗生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规模,每年的销售额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

1.2 主要产品种类:抗生素市场的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1.3 市场竞争格局: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商包括辉瑞、默克、诺华等国际知名制药公司。

二、抗生素市场需求分析2.1 医疗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抗生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殊是在农业领域的抗生素使用方面。

2.3 新兴市场需求:新兴市场对抗生素的需求增长迅速,特殊是在亚洲、非洲等地区。

三、抗生素市场发展趋势3.1 抗生素抗药性问题:抗生素抗药性是当前抗生素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3.2 新产品研发:制药公司不断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以应对市场需求和抗药性问题。

3.3 抗生素市场国际化:抗生素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合作和并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抗生素市场政策环境4.1 监管政策:各国对抗生素市场的监管政策日益加强,加大了对抗生素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力度。

4.2 禁用政策:一些国家对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禁止,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健康风险。

4.3 政府支持:一些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本国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五、抗生素市场未来展望5.1 创新发展:抗生素市场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推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

5.2 市场竞争:抗生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额。

5.3 国际合作:抗生素市场的国际合作将更加密切,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

抗生素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抗生素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市场规模1.1 抗生素市场总体规模抗生素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数十亿美元。

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

1.2 主要产品种类抗生素市场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市场份额中占领较大比重。

1.3 市场增长预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抗生素市场估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推广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二、增长趋势2.1 亚洲市场增长迅速亚洲地区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家。

抗生素市场在亚洲地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2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这也促使医药行业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投入,以解决耐药性问题。

2.3 市场竞争加剧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营销力度。

三、竞争格局3.1 主要企业抗生素市场主要企业包括辉瑞、默沙东、拜耳等国际知名制药公司,以及一些国内制药企业。

这些企业在抗生素市场中占领较大市场份额。

3.2 新兴企业随着抗生素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制药企业也开始涉足抗生素领域。

这些新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逐渐蚕食主流企业的市场份额。

3.3 合作与并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一些企业选择通过合作与并购的方式进行战略布局。

这种合作与并购行为也在抗生素市场中频繁发生。

四、消费者需求4.1 医疗机构需求医疗机构是抗生素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他们需要大量抗生素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症。

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质量和疗效要求较高。

4.2 患者需求患者在医疗需求上的增加也推动了抗生素市场的发展。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它具有抗菌谱广、药效强、用药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阿奇霉素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阿奇霉素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2年,全球阿奇霉素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估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三、市场竞争格局阿奇霉素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全球市场上有多家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阿奇霉素产品,其中包括辉瑞、拜耳、罗氏等国际知名制药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市场推广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四、市场驱动因素1. 阿奇霉素的广谱抗菌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这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这也为阿奇霉素市场提供了增长机会。

3. 持续的研发和创新为阿奇霉素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阿奇霉素制剂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五、市场挑战1. 阿奇霉素市场面临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药品注册、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阿奇霉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来保持竞争力。

3. 阿奇霉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这也是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

六、市场前景随着全球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阿奇霉素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未来几年,市场上可能会浮现更多的创新产品,并且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政府对药品监管的加强也将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市场推荐策略1. 企业应加强研发创新,推出更多新型阿奇霉素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加强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3. 与医疗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

4. 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积极配合相关政策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开发及市场概况2002-07-16红霉素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的抗菌谱与青霉素C相似,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对青霉素耐药菌和某些病原体如军团菌、螺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及某些厌氧菌感染有效。

红霉素还具有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对不断增加的许多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随着对红霉素的研究开发深入开展,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的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开发进展1 早期开发的主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红霉素的化学改造,早期工作主要针对克服红霉素对酸不稳定、有苦味的缺点和提高水溶性方面,或制成高纯度水不溶、对酸稳定、无苦味、便于口服的品种,或制成水溶性好、可注射给药的各种红霉素盐类和酯类。

其代表性品种有:红霉素乙基琥珀酸酯(中国,英国,美国,日本药典有记载);依托红霉素(中国,美国,英国药典有记载);红霉素乳糖酸盐(中国,美国,英国药典有记载);红霉素硬脂酸盐(英国、日本、美国药典有收载);红霉素抗坏血酸盐;红霉素硫氰酸盐,红霉素葡庚酸盐(英国药典有记载);红霉素碳酸乙酯等。

2 近年来开发的主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1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谱和体外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对酸稳定,胃肠道吸收好,口服同剂量时,血峰浓度比红霉素高6倍,半衰期由红霉素的2~3小时处长为10~13小时,不良反应率低。

2.2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特点:对酸稳定,抗菌谱有所扩展,除保留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外,对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及厌氧菌也有较强的作用,尤适合于混合感染的治疗,血药浓度为红霉素的2~10倍,组织深度更高,为血药浓度的12~50倍,半衰期是红霉素的32倍,不但用药剂量小且给药次数也少,不良反应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及儿童更具有实际意义。

南斯拉夫Sour Pliva公司采用改造9位酮的方法,在红霉素肟化后,利用肟衍生物,在对甲苯磺酰氮(TSCL)和吡啶的作用下进行Beckmann重排,扩大环转成酰胺,再经还原和N-烷基化,从而筛选出阿奇霉素。

2.3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特点:对酸稳定性好。

在pH2.0的稀盐酸中,30分钟后的保留活性,红霉素为0.5%,而甲红霉素为95%,并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对酶稳定,口服吸收好,血清和肺组织浓度高,半衰期为红霉素的2倍。

日本大正制药公司从改造6位羟基入手,成功地合成了克拉霉素。

2.4 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口服后有较高的组织浓度,对红霉素、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也有效,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而对阳性菌的作用则弱,半衰期为20~25小时,用于治疗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均被证明安全有效。

德国Boechringer-Ingetheim公司改造内酯环9位酮基,将红霉素还原胺化得到红霉素胺,它口服后血浓度极低,无实用意义,但它和酯肪醛反应的衍生物口服有效,从中选出了地红霉素,它是红霉素胺与2-甲氧基乙醛反应所产生的环状恶嗪衍生物,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半合成红霉素,现已和美国Lilly公司共同开发。

2.5 氟红霉素(flurithromycin)对胃酸稳定,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为8小时,对肝脏无毒性。

意大利Pirret公司在红霉素分于内引入氟原子,以抑制螺缩酮化,防止酸分解,他们以8-氟红霉内酯A作为前体,利用红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受阻变株发酵培养,成功地转化为(8S)-8-氟红霉素,是一个较有前途的半合成红霉素。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开发新进展酮内酯(ketolide):3位为酮基的新14元大环内酯,有两个以上的作用点。

对过去的大环内酯耐药菌有较好作用。

如A-1957730,ABT-773,HMR-3562,HMR-3647,HMR-3787,RU-004。

TE-802,TE-810等。

其中ABT-773对所有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都有强力作用。

HMR-3647作为酮内酯类抗生素中开发的第一种药物已上市,其英文名称为telithromycin(泰利霉素)。

酰内酯类(Acylide):3位脱去糖后羟基被酰化的大环内酯,TEA-0769抗金葡萄活性比克拉霉素强2倍。

抗粪球菌比克拉霉素强16倍,体内动态也优于克拉霉素。

FMA-199与DMA-481对耐红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与HMR-3647相似。

氨基甲酸酯类(4-carbamate macrolide):14与15元大环内酯4-氨基甲酸酯类对呼吸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活性,包括大环内酯耐药肺炎球菌。

CP-544372对各种革兰阳性耐药菌体外活性与HMR-3647相同,动物试验结果优于HMR-3847,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6.5小时),一天给药4次,可维持与酮内酯相同的血药浓度。

脱水内酯类(Anhydrolides):在2-3-间引入双键的A-179461活性低于RU004,但A-185685和A-197800活性高于RU004,且对MLS-C型耐药菌有效。

红霉素A环11,12碳酸酯:红霉素A环11,12碳酸酯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效价高(2500U/mg),抗菌作用大于红霉素,毒性低,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比红霉素A大5倍),是其主要缺点。

波兰Polf药厂对红酶内酯环,11,12位上的三醇基进行改造,将红霉素和碳酸乙烯反应制得红霉素A环11,12碳酸酯。

红霉素A环式11,12碳酸天门冬氨酸盐: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菌也有活性,而且毒性较低,据报道对实验动物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大于红霉素近5倍,在酸性介质中(PH1。

1-1。

2)比红霉素A稳定,无显著毒性反应。

由于其具有优越性和疗效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衍生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我国主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产销概况1 我国主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市场现状在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上,红霉素用量正在逐步减少,而其一系列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

目前国内企业竞相开发这三个品种,造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使得生产能力过剩,价格竞争加剧,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红霉素:我国红霉素的全国总产量在1996年为355.8吨,1997年产量增至588吨,1998年~2000年基本保持在550~660吨左右,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

该品1996~1997年国内市场走势畅快,出口很少。

进入1998年后,由于红霉素衍生物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新品种陆续上市,抢占了部分红霉素的市场份额,红霉素热已有降温,原料药在外销价80美元/公斤。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Zithromax):商品名为希舒美,1990年9月由辉瑞公司在英国首次上市,1991年在美国上市。

它在2000年世界市场上的销售额为13.8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5.6%,在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在第25位(1999年排名第21位)。

2000年在国内医院的用药金额占整个抗感染用药金额的1.85。

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排在第一位。

在国内,除了大连辉瑞制药生产的希舒美外,深圳制药厂的舒美特,北京大洋药业的泰力特,石药集团的维宏等也纷纷上市,尤其是维宏,严迪(罗红霉素),利君沙(琥乙红霉素)在市场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利君沙已热销市场多年,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使其至今仍保持着较好的销势。

严迪更是靠广告的大力宣传。

在2001年全国抗感染药品零售市场的销售额名列第六。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Biaxin):是取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

1991年10月由美国雅培公司获FDA批准上市。

在中国上市的商品名为克拉仙,剂型有片剂、缓释片、静脉注射剂和干糖浆,其干糖浆剂是唯一能控制主要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和非典型致病菌菌谱的小儿口服抗生素。

该品1995年世界销售额为10.5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为11.34亿美元,位于世界畅销药第11位,国内临床用量正不断扩大。

在国内,除了上海雅培制药公司生产的克拉仙之外,其它品牌还有河南驻马店的天文甲欣,广州南新制药的卡碧士;珠海丽珠制药的甲力,山东淄博新华制药的百红优;西安利君制药的利迈君;南京长澳制药的澳扶安等,共有近50家企业生产。

硫氰酸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在2000年的杭州会上曾风光一时,然而时过境迁,到2001年武汉原料会,受国家对红霉素制剂限价的影响。

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一泻千里,一下子降到近年的最低点400元/十亿。

而在2002年硫氰酸红霉素走势向下,市况平淡。

罗红霉素:该品在2001年上半年货紧价扬,而到下半年顺势而下。

武汉会上罗红霉素原料药报价1050元/kg。

这主要是受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暴跌的影响,罗红霉素制剂一哄而起。

市场已接近饱和,引致原料从紧缺到出现库存。

但也有部分厂家转向出口外销,避开国内时常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

2002年其原料药价格平稳,价格将在1000元/kg。

2 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部分生产经营厂商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部分生产经营厂家品名生产经营厂家克拉霉素丽珠集团海外公司台州黄岩华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林州市光华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恒生制药厂陕西省西安制药厂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益化工厂郑州爱生医药有限公司浙江华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昊化化工有限公司北京金奥利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黄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红光化工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王林化工厂陕西省医药总公司巴士德(香港)有限公司克拉霉素胶囊天津莱福保健品有限公司天津药业涟水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光华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恒生制药厂江苏多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扬州市第三制药厂陕西金花企业集团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第一制药厂汕头市诺康医保技术有限公司天方药业集团公司天津德利得集团莱福药业有限公司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克拉霉素分散片黑龙江华富药业集团公司三发展前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正在重新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重视,由于其特有的疗效,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发展,在当前各种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药物纷纷崛起时,其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国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因此,在当前积极发展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菌素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应重视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菌素得到开发研究。

但同时要认识到: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畅销的背后也潜在着危机。

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

有40%的生产能力过剩或闲置,并且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到出口外销量小,下游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对红霉素的耗用量少,国内市场用量增长不快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面对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目前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引进国外优良菌种:目前国内水平较高的大连药厂,台山药厂只能达到6万左右发酵单位,而在日本,发酵单位已达到10万U/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