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考点35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被认为是地球系统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
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起因、特点、防范和减灾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地震1. 定义: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和地表震动的自然现象。
是地球表层结构演化的结果。
2. 特点:地震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3. 预测与防范:- 预测方法包括地震仪、人工预警和地震预报等。
地震预测尚不准确,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 防范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开展地震疏散演习、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和推广地震知识等。
二、台风1. 定义:台风是一种大规模的热带气旋,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点。
2. 特点:台风具有强风、大雨和风暴潮等特点,可能导致水灾、风灾和海啸等灾害。
3. 预测与防范:- 可通过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预报等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和监测。
-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海洋监测、加固基础设施、疏散居民和提前储备物资等。
1. 定义: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域超过一定水位进入低洼地区的自然现象。
2. 特点:洪水具有迅速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和破坏范围广等特点。
3. 预测与防范:- 可通过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等手段进行洪水预测和监测。
- 防范措施包括修筑防洪堤坝、加强排水设施、加固河道和提高居民避险意识等。
四、干旱1. 定义:干旱是指某个地区降水量长期严重不足的自然现象。
2. 特点: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 预测与防范:- 预测干旱的方法包括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和植物指数等手段。
- 防范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开展人工降雨作业、植被恢复和建立灌溉设施等。
五、火山喷发1. 定义:火山喷发是火山内部岩浆由于地壳运动而喷发到地表的自然现象。
2. 特点:火山喷发具有喷发物质、烟尘和火山灰等的喷出,可能引发熔岩流、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爆炸等灾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滑坡、泥石流一、滑坡1.成因(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破坏严重,(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断层活动: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一侧的岩层受到挤压,另一侧受到拉伸,当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石突然断裂,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3.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4.财产损失:地震会导致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防范措施1.建筑抗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地震预警: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逃生时间。
3.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教授防震知识,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强烈释放方式。
火山喷发时,岩浆、火山灰、碎屑物和有害气体等从火山口喷出,对周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1.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多发生在板块边缘或板块内部的活跃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带。
2.地壳运动: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积聚在地面以下,形成岩浆库。
当岩浆库压力超过地壳承受能力时,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3.人员伤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严重伤害。
4.环境污染: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火山灰对大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自然灾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高考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占据了重要的比重。
掌握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我们对于环境变化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按照引发原因和发生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三大类。
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暴风雨、冰雹、龙卷风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疾病传播、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自然灾害的形成主要与自然界的地理环境和作用有关。
比如,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洪水是由降雨量超过地表排水能力引起的。
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灾害事件的发生。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防范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灾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的了解尤为重要。
对于气象灾害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提前预警、搭建防护设施等手段来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方面,可以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等措施来降低危害程度。
在生物灾害的防范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加强疫情监测等来减少疾病的传播。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与对策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如,地震会造成建筑倒塌、人员伤亡等;洪水会导致农作物受灾、道路交通中断等。
针对这些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比如,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加强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抵抗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加强灾后恢复能力和灾害风险评估等。
五、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尽管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些人类活动却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和严重程度。
比如,过度的土地开发使得地质灾害更容易发生;过量的排放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引发了更频繁的气象灾害。
因此,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减少自然灾害和降低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六、国际合作与应急响应自然灾害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在灾害面前,国际合作和应急响应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简介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自然环境变化,如地震、风暴、洪水等造成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破坏。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变化和保护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地理课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导致地表的震动。
地震是一种群体行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烈度和震级来衡量。
地震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震源的深度、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地震有多种类别,如火山地震、板块内地震和板块间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或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火山口附近;板块内地震是发生在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内部的地震;而板块间地震则是两个不同板块边界发生的地震。
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发楼房倒塌、桥梁断裂、设施损坏等后果。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造抗震建筑、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等。
风暴风暴是指大气环流系统在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发生的强风和强降水现象。
风暴可以分为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等不同类型。
热带风暴是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中形成的中心低气压区域,伴随着强风和大量降水。
热带风暴通常会发展成为台风,它们具有旋转天气系统,风力强劲,伴随着暴雨和大浪。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很强的风力和降水能力。
台风通常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如拔起树木、摧毁建筑物、引发洪水等。
台风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减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龙卷风是一种旋转风暴,具有非常强大的风速。
它们往往出现在强对流天气状况下,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龙卷风通常发生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但风力极强,能摧毁房屋和破坏植被。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水位超过一定程度的自然灾害。
洪水通常是由于降雨量过大超过地表的排水能力而引起的。
洪水的危害包括淹没低洼区域、冲垮河岸和损坏建筑物等。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的突然、剧烈且不可抗拒的作用而引起的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灾害。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在地下形成的断层面发生滑动时,产生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地面摇晃,可能导致建筑物崩塌和人员伤亡。
地震的发生与活动地区所处的构造带有关,同时也会受到构造震源的震级和震中到受灾地区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的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熔岩、火山灰等物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活动常见于火山带或构造边界附近,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环”。
火山喷发时,喷发物会通过火山口喷出,形成火山喷发的景象。
三、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水位上涨超出河道容量而导致的一种自然灾害。
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降雨过多、下泄量过大、堆积物阻塞河道等。
洪水会造成农田、城市、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损失,严重的洪涝灾害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洪水来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抗洪很重要。
四、旱灾旱灾是指由于长时间天气干燥、降雨量不足而引发的灾害。
干旱给农田、饮水和农民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歉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预防旱灾的关键是科学节水、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等。
五、风暴风暴是指风力大、雨量大、气象状况极为恶劣的天气现象。
台风、暴风、龙卷风等都属于风暴。
风暴带来的风力和降雨可能导致居民楼房倒塌、电线断裂、河流泛滥等破坏,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防范风暴需要加强气象监测、提前进行预警和科学应对。
六、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山体崩塌、坡面溜滑或大面积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含有大量碎屑流体的流动。
泥石流通常会伴随着猛烈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对河床、植被和建筑物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发生突变或异常所引发的灾害事件。
它们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亡,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都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和减轻其带来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表下岩石层发生断裂或滑动而引发的地壳震动。
它们通常发生在地震带或板块交界处。
地震造成的损害包括建筑物倒塌、道路和桥梁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设计为抗震结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和灾害应对计划。
二、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强大的风力和暴雨。
它们可以引发洪水、风暴潮和土地滑坡。
为了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沿海地区需要建立风雨防护设施,人们应提前做好紧急疏散和物资准备工作,政府应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警报。
三、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水位上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洪水可以破坏农作物、房屋、桥梁等基础设施,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疾病传播。
为了减少洪水的损害,政府应加强河道治理,包括建设堤坝和疏浚河道,人们应远离洪水多发区并在洪水来临时按照当地政府的指示撤离。
四、干旱干旱是降雨严重不足的自然现象,导致土地上的农作物凋谢和水源枯竭。
干旱还会影响食物供应、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干旱,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灌溉系统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耐旱作物种植。
个人应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减少浪费。
五、山火山火是大面积的火灾,通常在干燥和多风的地区发生。
山火可以迅速蔓延,并破坏植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及人类的财产。
为了减少山火的发生和损害,政府应加强林火预防措施,包括疏林、清理干燥物和设置消防设施。
人们应提高防火意识,不随意野炊或抛弃烟蒂。
六、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下陷等。
它们通常发生在山区、高原或地下煤矿等地方。
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土地和建筑物毁坏、人员伤亡等。
政府应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人们应远离潜在的危险区域,加强防护和自救意识。
地理学科考研必备自然灾害知识
地理学科考研必备自然灾害知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或现象。
在地理学科的考研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具备相关自然灾害知识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条件。
本文将从地震、台风和洪水三个方面介绍地理学科考研必备的自然灾害知识。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地壳震动现象。
它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引起的。
在地理学科考研中,地震相关的知识是必考内容。
地震的规模常用里氏震级进行描述,表示了地震引发的震动能量大小。
震级越大,地震所产生的破坏力也越大。
地震震源位置是地震发生的地点,而震中则是震中地面上的点。
考生需要了解震源和震中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震中的地震波到达不同地方的时间来确定地震的震级。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地震的预测和防范知识。
地震预测是指对地震发生可能性进行的预测,帮助人们做好地震应急准备。
地震防范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地震应急预案等,旨在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二、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发展而成的低压气旋系统。
台风具有风力强、降水量大、暴风圈广等特点,对沿海地区和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在地理学科考研中,台风相关的知识也是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知道台风的季节和分布规律。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台风的结构和特点。
台风的结构包括台风眼、台风风暴眼墙等部分,而台风的特点则包括风力、降水等方面的特点。
另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台风对沿海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影响。
台风会引发风暴潮、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台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是考生必备的知识。
三、洪水洪水是由于降水量超过地表径流输送能力,导致水体暴涨并对沿岸地区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
洪水具有溃坝性、破坝性和冲毁性等特点,对沿江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在地理学科考研中,洪水是考生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洪水的形成原因,包括降水量过大、堰塞湖溃坝、冰川融化等。
高考自然灾害知识点大全
高考自然灾害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破坏性事件,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的现象。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自然灾害知识点不仅能增加科学素养,还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带您全面了解高考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震源是震中,地震的能量主要由震中向周围传播。
地震的强度用里氏地震震级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破坏力越大。
测量地震的工具是地震计,可以判断发生地震的地点和震级。
二、台风台风是指热带海洋上发展起来的狂风暴雨。
它由周围环流和上升气流引起,形成高低压系统,风速达到十级以上。
台风的路径受到海洋温度、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造成洪涝灾害和风灾。
三、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暴涨,造成周围地区被淹的现象。
洪水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降雨过程长时间、地势平坦等。
洪水会破坏道路、建筑物、农田等,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四、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土壤、岩石等沿坡面滑动或流动的现象。
滑坡的原因有地下水位升高、降雨过程中土壤饱和等。
滑坡会造成坡体崩塌,对附近环境和建筑物带来威胁。
五、干旱干旱是指气候时间尺度上的降水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
干旱会造成农作物歉收、粮食供应不足、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对农业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六、火灾火灾是指火焰蔓延、燃烧物质不受控制的现象。
火灾的原因有人为失火、电气设备故障、自然因素等。
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地面塌陷、地下水、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质环境、地下水、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关系。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八、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
暴雨的原因有气象系统活动、气温湿度等。
暴雨会导致道路积水、城市内涝、农田水浸等问题,对交通和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九、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被雨水和河水冲刷、风吹等作用破坏的现象。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是地球表面上地壳的震动。
地震通常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动和岩石的应力释放导致的。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会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地震防护意识等。
二、飓风和台风飓风和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一种强烈的风暴。
飓风和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海浪,并且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飓风和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预防和应对飓风和台风的措施包括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制定灾害应对预案,提高公众的防风意识等。
三、洪水洪水是因为降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上升并泛滥的自然灾害。
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引发城市和乡村的交通中断、停电、水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洪水的措施包括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治理水文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干旱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是蒸发过大导致土壤和植被干枯的自然灾害。
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粮食减产、饮水困难等问题。
预防和应对干旱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发展抗旱作物、改善土壤和水利设施等。
五、雪崩雪崩是指由于大雪堆积、气温变化等原因导致高山地区的雪崩自然灾害。
雪崩对高山地区的交通、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雪崩的措施包括加强雪崩预警系统的建设、积雪工程的防护、宣传雪崩防范知识等。
六、山火山火是指由于干旱、高温、人为原因等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起火的自然灾害。
山火对植被、动物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和应对山火的措施包括加强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加强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等。
七、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自然灾害。
暴雨极大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第35课自然灾害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Leabharlann 类活动的危害知识梳理一、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危害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知识梳理
二、主要气象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及措施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二、主要气象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及措施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二、主要气象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及措施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二、主要气象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及措施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三、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三、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考点突破
二、主要气象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及措施
第35课 35课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名题示例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如图为某科研机构为 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 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日平均由海洋输 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 单位:W/m2)。读图回答(1) (2)题 (1)~ 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海区的数值可能是 A.230 B.180 C.110 D.90 (2)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地热 B.洋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力量造成的大规模灾害,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自然灾害既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
初中地理课程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性质、成因、防灾减灾措施等。
本文将对常见的自然灾害进行汇总和介绍。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表现,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具有短暂性、破坏性和周期性等特点。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构造运动、火山活动、隆升、沉降等因素。
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山崩地裂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地震的影响,我们可以建设抗震房屋、提高公众地震意识、加强地震监测等。
台风是一种强大的热带风暴系统,通常伴随着强降雨和强风。
台风主要由海洋上的热量提供能量,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台风的成因与季风气候有关,夏季热带海洋上的暖湿空气通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台风。
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风、暴雨和海啸等,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洪涝等灾害。
预防台风灾害的方法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强化防御设施建设等。
洪水是由于降水过多而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道容水量而造成的灾害。
洪水的成因主要有降雨量过大、雪融水过多、河道狭窄等因素。
洪水的破坏性很大,可以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导致饮水和疾病传播等。
预防洪水的方法包括建设防洪枢纽、加强河道清淤、改善排水系统等。
干旱是指土地和地表水源长时间缺水的自然现象。
干旱的成因主要有降雨不足、高温干燥、气候变化等因素。
干旱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应对干旱,我们可以实施节水措施、发展抗旱耐旱作物、加强水资源调配等。
火山是地壳中熔岩、火山灰等物质通过地表喷发而形成的地形。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结果。
火山喷发可以造成熔岩流、火山灰、火山弹等多种灾害。
火山活动区域的居民需要加强火山监测和预警,遵守当局的疏散指引,以减少火山灾害的影响。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三地理下册《自然灾害》知识点
高三地理下册《自然灾害》知识点1、洪涝灾难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降水连续时刻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阻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缘故: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快行冷锋天气阻碍;气候洪涝,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缘故: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爱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操纵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缘故: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缺失的缘故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邻近都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刻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难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难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难严峻形成缘故:(1)自然缘故:山区面积宽敞,岩石破裂,风化严峻;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缘故: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复原植被练习题:(1) “卡特里娜”飓风突击美国,整个新奥尔良市陷入一片汪洋,新奥尔良受灾如此惨重的自然缘故有()A.新奥尔良市地势低洼,呈碗状下凹地势B.新奥尔良市穷人众多,缺乏交通工具C.美国在应急体系及对灾难预备上的不足D.新奥尔良海岸沼泽广布,植被稀少答案:A点拨:自然因素包括地势、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与水灾紧密相关的因素是地势和降水量、降水时刻长短等,新奥尔良市处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势低洼,呈碗状下凹地势,洪水不容易外泻。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点培优专题十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辽东丘陵、山
东丘陵、东南丘陵
第21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地理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第8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地理
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 紫色盆地
第9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地理
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 000米~ 2 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高原、盆地 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20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地理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东北平原、华北平
第三级 阶梯
中考·地理
(1)太行山脉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
(2)巫山的西侧是重庆市,东侧是湖北省。
(3)武夷山脉的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
(4)昆仑山脉的北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侧是西藏自治区。
(5)祁连山脉的东北侧是甘肃省,西南侧是青海省。
(6)南岭的北侧是湖南省,南侧是广东省。
第14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4页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可抗拒的灾害现象,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地壳的断裂引起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板块运动和岩石断裂等,常见于构造活跃带附近。
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里氏震级和地壳短期变形等来测定。
地震常伴随着破坏性的地壳运动、地上建筑物倒塌等不良后果。
二、台风台风,又称热带气旋,是一种热带海洋的风暴性的低气压系统。
台风生成的条件包括海水温度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温度梯度小等。
台风通过旋转的强风带和暴雨带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风灾和水灾,例如风暴潮、洪涝灾害等。
三、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地表、地下水过多或降雨异常等原因,导致水体超出原有容量,造成农田和城市区域内的淹没、植物死亡等现象。
洪涝灾害常发生于河流流域、低洼平原和人类活动集中地区。
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有持续的降雨、雨量集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由于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或下降雨不均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地表水资源供需失衡现象。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死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干旱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不断加剧,对于草原和农业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地表的土壤、岩石或构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失稳、滑动或坍塌现象。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和土质脆弱的地区。
滑坡可能导致道路中断、房屋毁坏等不良后果。
而泥石流是指由于陡坡上的土石流失平衡导致的一种复杂的地质灾害,常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六、火山喷发灾害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口或附近地区喷出岩浆、烟气、火山灰、岩渣等物质的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和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
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火山喷发灾害,包括火山碎屑流、火山灰落下、火山口松动等。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因素引发的突发性、破坏性事件,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害。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对于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中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引发的,火山口或火山体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上空或地表下的一种现象。
火山口或火山体中的岩浆被加热至约700摄氏度以上形成熔浆,熔浆中的气体被加热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爆破力。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大量的岩浆和气体,严重的喷发会造成人员伤亡、村庄和城市的破坏,甚至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也是地球大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原因主要有构造活动、地壳运动和地壳应力释放等。
地震的破坏力是由震源、震中和震源深度决定的。
破坏性地震会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严重后果。
同时,地震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和地壳破裂等。
三、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水量过多或水体储存容量不足而造成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利系统中水位上涨过高的现象。
洪水一般会对周围的土地、建筑物和农田造成直接破坏,还可能引发土地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洪水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四、干旱干旱是指地表或地下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亏缺,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人类生活用水不足的自然现象。
干旱会导致作物歉收、生态环境退化、水源枯竭等严重后果,给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威胁。
人们需要学会节约用水,开展合理的农业和种植措施,以预防和应对干旱的影响。
五、台风台风是指气象学上的一类剧烈风暴系统,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具有旋转风眼和辐射状云带。
台风具有强大的风力和降雨量,极其猛烈的台风可能引发洪水、风暴潮和山体滑坡。
对于沿海地区和暴雨频繁的地区来说,台风往往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初中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概述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①概念:自然灾害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②类型: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冰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喷发、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①地震
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地地区,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等国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③热带气旋
分布: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④干旱
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①干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雨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和土壤缺水。
②洪涝:洪水是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自然水道或人工堤坝形成的。
雨涝是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形成的。
③寒潮: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
④台风: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很猛烈的大风暴。
(2)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①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
②崩塌: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
③泥石流: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3)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①虫灾:危害最大的虫害是蝗虫、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具有染病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等特点。
它们能使农作物和森林受损。
②鼠灾:鼠灾的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①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②防治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工程措施
(开挖河道、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保护水域
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①非工程性防御:减灾规划,管理,教育,防灾法律。
②工程性防御——修建防灾工程
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能力。
考向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典例剖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茶之乡”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所产白茶品质优良。
白茶生长容易遭受气象灾害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在纯白茶林中套种香樟等阔叶林树种,就能够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近年来,随着白茶商品价格升高,安吉县出现了大面积毁林种茶的现象,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
开垦新茶园。
(1)说明危害安吉县白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
(2)分析纯白茶林中套种阔叶林树种能够减轻气象
灾害影响的原因。
(3)简述安吉县大面积毁林种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跟踪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河流R河中游某河段,该河段雨季
水位常在40米左右。
此时,该地河谷平原易发生涝
渍灾害。
(1)简析R河河谷平原雨季易发生涝渍灾害的原因。
(2)提出治理该地涝渍灾害的措施。
考向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典例剖析某年5月,我国的邻国缅甸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与缅甸毗邻的我国云南省自然环境独特,物产丰富。
与缅甸相比,我国云南省不会发生的自
然灾害是__________。
跟踪训练下图是我国山区道路两侧常见的工程图片。
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指出该工程预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该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2)简述应对上述地质灾害可采取的主要自救措施。
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
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
灾措施是什么?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
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
解决措施。
布。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为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
的主要措施。
1.2016年7月,西藏阿里地区发生了史上罕见“冰崩”。
这次冰崩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
导致冰川上冰体崩落。
它属于()
A.地质地貌灾害B.气象灾害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2016年8月4日,强降雨造成我国云南省芒市发生泥石流、滑坡,
导致芒市至瑞丽方向的龙瑞高速公路交通中断。
据此完成2~3题。
2.泥石流、滑坡属于()
A.气象灾害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D.地质灾害
3.云南省8月份降水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台风影响明显B.盛行西南季风
C.地形抬升明显D.准静止锋影响
16.读“我国东部某村落附近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图中村落可能受何种地质灾害威胁,并解释理由。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千米)和5.6级(震源深度10千米)的地震。
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
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的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2)①加强监测预警及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③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
解析第(1)题,影响地震破坏性大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筑物、人口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抗震措施等),结合材料中信息分析即可。
第(2)题,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可从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滑坡和泥石流。
理由:该村落所在地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村落附近(以南)坡度较陡;水源地(山顶)开山取石,破坏山体及植被,地表多松散物质;降水量大且集中;村落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洪流)携带物质容易在此堆积。
解析该村落位于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开山取石,植被遭到破坏,同时地表多松散物质,雨季降水量大,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