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
解表药药效总结 7页
中药药性解表药药效总结1.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要药”。
*2.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生姜解毒,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5.香薷味辛,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月麻黄”。
*6.荆芥辛平,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7.防风辛甘,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8.羌活辛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尤以上半身疼痛适宜”。
9.白芷辛温,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阳明经头痛要药”。
10.细辛有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煎服每日1-3克,散剂每次0.5-1克。
11.篙本辛温,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尤以巅顶疼痛适宜”。
12.苍耳子毒,发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头痛要药”。
13.辛夷辛温,发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要药”。
*14.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5.牛蒡苦寒,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16.蝉蜕甘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7.桑叶苦寒,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18.菊花甘平,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9.蔓荆子苦,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兼治头痛。
*20.柴胡苦辛,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少阳证要药”、“疏肝解郁要药”。
21.升麻辛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22.葛根辛甘,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活血。
清热药药效总结(一)1.石膏甘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
*2.知母甘苦,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3.芦根利尿,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
4.天花粉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清热解表的意思
清热解表的意思
清热解表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引起的热病,如感冒、流感、痢疾、疱疹等疾病。
其治疗原则是通过清热解毒,使体内热邪被驱散,从而达到解除病症的目的。
清热解表的具体意思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清除体内的热邪,解除表面的病症。
其中,“清热”指的是清除体内的热邪,使体内温度降下来;“解表”则是指解除表面的病症,如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清热解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清热解表中药有银翘片、板蓝根、连翘、薄荷、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
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清热解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热邪排出;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加速热邪的排出;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体内热邪的排出。
总之,清热解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由外邪引起的热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解表是什么意思
解表是什么意思
解表的意思是解除表证,一般指感冒等的治疗。
表证多指发病部位表浅还未入里,一般都是通过皮肤、口鼻等侵袭人体,病情比较轻的疾病。
一般表现为发热、怕冷等症状,多见于感冒初期,发病快,预后好,病程短,这时需要解表。
而表证里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
表寒证表现为怕冷、无汗、流清涕等。
表热证则表现为发热、咽痛、流黄涕等。
而解表的意思就是通过辛温药物、辛凉药物解除这些症状。
解表药物包括麻黄、桂枝等,在感受表邪后应避风邪,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遵嘱服用感冒药物。
常用解表药简表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胸腹疼痛痹痛
3—10
没药
苦平
3—10
延胡索
辛苦温
(止痛专药)
气血凝滞诸痛
3—10
郁金
辛苦寒
解郁清心
利胆
肝气郁结诸胀痛
月经痛黄疸
3--10
益母草
辛苦
微寒
活血袪瘀
利尿解毒
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水肿皮肤痒疹
6—15
牛膝
酸苦平
补肝肾
引血下行
腰膝痿弱热淋瘀痛
产后腹痛症瘕
6--15
穿山甲
咸微寒
消痈排痈
苦寒
降火
通乳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乳汁不通
3--10
金钱草
苦酸
微寒
利胆排石
消肿毒
湿热黄疸;结石证;恶疮肿毒;蛇咬伤
10--30
茵陈
苦微寒
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10--30
六、常用止咳化痰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功用
主治
用量(克)
杏仁
苦微温
小毒
宣肺止咳
平喘
润肠
咳嗽痰多
气喘
肠燥便秘
6--10
桔梗
苦辛平
祛痰排脓
一、常用解表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功用
主治
用量(克)
麻黄
辛微苦
温
发散风寒
平喘
利尿
感冒风寒
咳嗽气喘
水肿风疹
2--6
桂枝
辛甘温
温经通阳
风湿痹痛胸痹
水湿痰饮
3--10
荆芥
辛温
透疹止痒
解表药
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4.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6.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7.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二、清热解毒药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中药第08章--解表药
生姜汁:辛温,辛效力较强, 生姜汁: 辛温, 辛效力较强, 其 温中止呕作 较生姜为胜, 长于止呕开痰, 用 较生姜为胜 , 长于止呕开痰 , 多用治呕 咳嗽痰多等症, 也可用于昏厥之急救; 吐 , 咳嗽痰多等症 , 也可用于昏厥之急救 ; 生姜皮:味辛性偏凉,功专和中利水, 生姜皮: 味辛性偏凉, 功专和中利水 , 长于 走表, 有利水消肿之功效, 走表 , 有利水消肿之功效 , 以治皮肤水肿 为专长; 为专长; 辛散之性大减, 和中温中见长, 煨 姜:辛散之性大减,以和中温中见长,适 用治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等症。 用治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等症。
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能( 一 、 概念 : 凡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为主要功能 ( 效) 的药物,称解表药。 的药物,称解表药。 立法依据: 内经· 素问》 其在表者, 二 、 立法依据 : 《 内经 · 素问 》“ 其在表者 , 汗而发 因其轻而扬之” 之”;“因其轻而扬之”。 分类: 辛温解表------风寒表证。 ------风寒表证 三、分类: 1. 辛温解表------风寒表证。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风热表证。 ------风热表证 2. 辛凉解表------风热表证。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 四、功 能: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 五、适应证: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 侵入时所产生的证侯。 侵入时所产生的证侯。)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 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4、散阴疽,消症结。 散阴疽,
用于阴疽,痰核(包括一些肿大的淋巴结) 用于阴疽,痰核(包括一些肿大的淋巴结), 从阳和汤得启发。 从阳和汤得启发。 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茸胶、 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茸胶、炮姜 肉桂、甘草)------《外科全生集》 碳、肉桂、甘草)------《外科全生集》。 还可温散寒邪治疗痹证(寒痹) 还可温散寒邪治疗痹证(寒痹)。 漫肿平塌, 皮色不变, 不热少痛, 疽 : 漫肿平塌 , 皮色不变 , 不热少痛 , 未成脓 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 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
中药学各论第八章解表药
葛根:主入胃经(阳明经)。
1、解肌发表:治疗伤寒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及身热、 口渴之证。
2、升清止泻;本品升提中气作用善于止泻,治疗脾 虚泄泻。
3、生津止渴:治疗津伤口渴、消渴等。 4、透疹:治疗麻疹初起,疹毒透发不畅。
解表药的小结
一、解表药的常用配伍: 1、表证多犯肺,伴咳嗽痰多者,配化痰止咳药。 2、表证而兼气滞,伴胸脘痞满、嗳气、呃逆者配行
第八章 解表药
概述 一、概念:
解 ---疏解、解除。 表 ---一指表邪,六淫之邪;
二指表证,邪在肌表之证。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谓之 解表药。 二、性味、功效: 辛:具发散之特性。可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 疏散、宣发是解表药的最大特性,部分解表药还具 有祛风止痛、平喘、透疹、利水消肿等作用。
性味:辛,温。
功效特点: 1、发汗解表:一般不用于单纯的风寒表证。 2、祛暑化湿:治疗暑湿伤中的呕吐泄泻,脘腹胀满
疼痛。 3、利水消肿:治疗风水相搏之水肿。 香薷为夏令解表散寒所常用,夏月之香薷犹冬月之
麻黄,发汗而又祛暑化湿。主治夏季外感于风寒,而内 伤于暑湿之“阴暑”证。
细辛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全草。
三、分类、适应证:
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具有 疏散风寒作用,治疗风寒表证。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大多辛凉,具 有疏散风热的作用,治疗风热表证。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等的草质茎。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共同点:
1、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两药是辛温解表药的代表药。二者经常相须为用。
2、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
解表散热和解表散寒有什么区别?
解表散热和解表散寒是中医中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应用的适应症和治疗侧重点。
解表散热是指通过提高体表温度,促进发汗和周围血管扩张,以排除体内的邪热。
中医认为,感冒、风热感冒等疾病常伴有体表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需要通过散热的方法将邪热排出体外。
常用的中药如麻黄、葛根、连翘等,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散热的作用。
而解表散寒是指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体内寒冷感,以消散体内的寒邪。
中医认为,体寒的症状包括恶寒、畏寒、肢体发冷等,需要通过散寒的方法来改善。
常用的中药如附子、干姜、桂枝等,具有温阳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
总的来说,解表散热主要用于寒邪引起的风寒性疾病,解表散寒则适用于体内寒邪引起的寒性疾病。
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还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解表四大手法
解表四大手法
解表四大手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等表浅病症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包括发汗、解表、散寒、祛风。
发汗手法通过刺激汗腺,使体内的汗液排出,达到解表的效果,具有较好的解热、解毒、解暑作用。
解表手法是通过行气活血,使人体的热量得以散发,达到解表的效果,具有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散寒手法是通过刺激经络,增强体表的血液循环,使人体产生温热感,达到散寒的效果,具有缓解寒性疾病、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祛风手法是通过排出风邪,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祛风的效果,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总体而言,解表四大手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等表浅病症的有效手段,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 1 -。
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
中医中的解表和固表都是什么意思?是相反的概念,就像你出汗如果你风寒感冒就用解表的方法使你出汗,而如果你阴虚盗汗损伤津液的话呢就用固表不让他出汗。
表就是人体的肌表,解表就是使毛孔开汗出,固表就是使毛孔闭汗止。
当然根据不同病症所用药物不同!最通俗的比喻关水龙头过程称为固表,打开水龙头过程称为解表。
表就是卫表,一般表征,称为太阳病,或恶寒或不恶寒,颈项强痛,脉浮,但总有发热的症状,所以我们常说表证指发热;解表一般采用汗法,或用针灸或熏蒸沐浴或汤药等;固表——指卫表不固,自汗畏寒,或营强卫弱,大约采用固表实卫,调和营卫等。
所以治疗不一定一定用止汗的办法,如:营卫不和,即采用汗法以使营卫调和,则营卫调和表自固简言之,解表就是发汗,如受寒了,鼻塞流涕,用生姜捣碎加红糖喝后睡觉取汗.就是解表.固表就是说止汗.由于气虚,无力卫外,汗自出.用浮小麦或是麻黄根来止汗的方法.供参考.益气,是健脾气补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固表”简单点说,就是加强肌体防护功能,就跟打仗加固城墙是一个意思。
这里防御的是风、寒、湿、火、暑等等能够使我们生病的病邪。
表固了以后,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
方法呢可以加强营养,锻炼身体,还不行就需用些固表药,玉屏风散不错,中药黄芪泡水喝也行。
据说由百会穴开始,通过紫宫穴颤中穴往任脉行去,在通过涌泉,再回去督脉,又回百会穴。
理论上只要真气源源不息,功就无法破。
不过,只是“据说” 任督二脉虚, 不能固表, 腠理疏松, 风邪乘虚而入而致病, 故预防运动员赛前感冒当以补益肺气而固表为主。
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 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方, 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
方用黄芪益气固表, 抵御风邪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 以资水谷之源, 助黄芪固表益气, 为臣药。
《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 以上二药合用, 则气旺表实, 邪不可干, 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御风, 兼引药达腠理, 使诸药在腠理发挥作用, 故为佐使之药, 其中黄芪得防风, 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 祛邪而不伤正, 诸药配伍, 相得益彰, 起到实表祛风, 预防感冒的作用[ 1 ] 。
解表剂详解
治法
辛凉解表
疏风清热
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
方解
银、翘─外散内清(重用) 桑、菊──长于宣散,
荆芥穗、豆豉──辛微温 桑叶偏入肺止咳散肺热,
①助君辛散解表 ②治头痛 ③与诸寒药相伍,去性取 用,解表而不助热。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薄荷、牛蒡子、桔梗、甘 草──清热毒利咽、头目
菊花主入肝,随桑入肺 共散肺热 薄荷、桔梗、杏仁──宣降 肺气,止咳 连翘、芦根─清肺热,生津 甘草─①清利咽喉 ②调和
佐制:黄芩、生地——①寒凉,防辛温燥 烈太过。②清热生津,治次要证
使:甘草——调和
【使用注意】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证 忌用。
【特点】 ①为治四时外感风寒湿邪,表实无汗,
兼里热者之常用方。 ②配伍特点:辛温燥烈升散之品,与苦
寒清润之品相配──升者不峻,寒者不 滞。 ③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临证应 灵活变通。
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1.外感风寒表虚:是指感邪较轻,肌腠疏松
的表寒证。 2.营卫不和:即卫强营弱。
卫强:非卫气强盛,实指肌表有风邪。 营弱:卫浮于外,与邪相争,营阴不能内守。
【组成】桂、芍、姜、草、枣 【功用】解肌发表,长于调和营卫 【方解】 桂:辛甘温①解肌散寒。②温经通阳,调
卫——散---温阳 芍药:酸寒敛阴以和营——收---益阴
二药配伍,使营卫调和,辛散而不伤 阴, 酸敛而不碍邪。桂芍之比3:3。
生姜──辛温。①助桂发表。 ①温胃止呕 炙草、大枣——①调和 。②补中益气。
【服法】 ①“适寒温”服之。②药后啜热粥。③ “温覆”注意保温。④取微汗。⑤禁食 生冷等不易消化之品。禁过汗。
【加减】 1.兼咳喘——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
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
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
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
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
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
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解表剂(辛温解表)
解表剂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而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解表剂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作用肌表是人体的藩篱,口鼻内通于肺,肺应皮毛。
所以外感六淫伤人,首犯肌表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咳嗽、脉浮等表证。
此时因病邪轻浅,应遵“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使邪气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得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而解,势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前人所谓“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疗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解表剂分类解表剂是为治疗表证而设,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为主要表现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以解表药为主要组分,具有宣散表邪、发汗解肌、透疹消疮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一类方剂。
主要治疗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引起的各种表证,以及麻疹初期,疮疡初起,兼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脉浮等表证者。
根据外感疾病的寒温性质不同,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
此外,由于表证有挟气滞、挟风湿、体虚外感及麻疹初起而有表证等情况,因而又有理气解表剂、解表润燥剂、解表透疹剂及扶正解表剂等不同类型.解表剂可分为三类辛温解表常用: 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 辛凉解表常用: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甘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扶正解表常用: 败毒饮,参苏饮,再造散等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攻效减弱。
解表剂取汗以微汗出为宜,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过多,必致耗气伤津。
病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不宜使用解表剂。
在服法上一般适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
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麻黄汤概述麻黄汤,中医方剂名。
解表
组成
香附
四两
紫苏
四两
陈皮
二两
甘草
一两
方解
君 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臣 香附:行气开郁 佐 陈皮:理气燥湿 使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 常用方。 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 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
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
类方比较 配伍 主治 异 功用
麻黄汤
桂枝汤
桂、芍并用,佐以 姜、枣,发汗解表 之逊于麻黄汤
外感风寒,恶风发 热,有汗之表虚证
麻、桂并用,佐以杏 仁,发汗力强
外感风寒,恶寒发 热,无汗喘咳之表 实证 宣肺平喘,辛温 发汗之重剂
调和营卫,辛温解 表之和剂
同
均为辛温解表剂,同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均 用了桂枝、甘草,都具有解表散风寒之功
个人简介
袁立霞 中药方剂教研室 方剂学博士 副教授 电话:61648257 QQ: 195154565 邮箱:cnylxtcm@
解表剂
一、概念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二、 立法依据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因其轻而扬之” “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口渴,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 为主组方。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银翘散
《温病条辨》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 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数。
解表剂
解表剂(一)、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表征。
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药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2、辛凉解表剂:外感风热证。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稠黄、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等。
药物: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3、表里双解剂:用于表里同病。
外感表证,兼热结便秘,或湿热泻痢等药物: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4、扶正解表剂:有补益药和解表药配合组成,具有扶正、散邪特点,用于体质虚弱、兼感外邪所致的虚人外感。
药物:玉屏风散颗粒、参苏丸祛暑剂(二)祛暑剂:祛暑、除湿的作用。
属于暑邪或暑热挟湿伤人所知的病症。
临床上多见于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
1、解表祛暑剂:适用于夏日受暑感寒。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药物:保济丸、藿香正气水、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2、健胃祛暑剂:适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物:十滴水(软胶囊)3、祛暑除湿剂:适用于夏伤暑湿。
症状: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等药物: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泻下剂(三)、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等便秘症状。
1、寒下剂: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痛。
药物: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新清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2、润下剂:润燥滑肠,促使大便易于排出。
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或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药物: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清热剂(四)、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等作用,主要用于里热证。
1、清热泻火类:用于肺胃里热炽盛证。
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葳蕤汤
【成份】 生葳蕤9克,生葱白6克,桔梗4.5克,东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红枣二枚。
【主治】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本方常用于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主治】 痧疹初起,透发不出。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主治】 血虚外感风寒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致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详细
--------------------------------------------------------------------------------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详细
--------------------------------------------------------------------------------
竹叶柳蒡汤
【成份】 西河柳15克,荆芥穗3克,干葛4.5克,蝉蜕3克,薄荷叶3克,鼠粘子(炒,研)4.5克,知母(蜜炙)3克,玄参6克,甘草3克,麦门冬(去心)9克,竹叶(三十片)3克。
...详细
--------------------------------------------------------------------------------
升麻葛根汤
【成份】 升麻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葛根15克。
【主治】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本方除用治麻疹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疮疹、水痘、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附: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
败毒散
【成份】 羌活4.5克,柴胡4.5克,前胡4.5克,独活4.5克,枳壳4.5克,茯苓4.5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甘草1.5克。
【主治】 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详细
--------------------------------------------------------------------------------
麻杏甘石汤
【成份】 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主治】 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解表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详细
--------------------------------------------------------------------------------
葱白七味饮
【成份】 葱白(连根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绵裹)6克,生姜(切)6克,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六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