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丢丢铜仔 (1)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 优秀教案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1、听赏《丢丢铜仔》。
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六年级
时间
执教人
杨进科
学科
音乐
课题
《丢丢铜仔》
第(1)课时
三维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这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老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声音来模唱。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听
作业设计
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丢丢铜仔》
课后反思
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
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歌曲的完整表现:
3、教师引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教学难点:以情带声演唱歌曲,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方法:讲解法、聆听法、欣赏法
丢丢铜 教案
丢丢铜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丢丢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丢丢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丢丢铜乐器。
2. 丢丢铜相关的音乐片段或视频素材。
3. 丢丢铜演奏技巧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4. 音乐教室或演奏场地。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丢丢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播放一段丢丢铜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持续音、颤音等。
- 演示并解释每个演奏技巧的正确方法和要点。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把丢丢铜。
- 指导学生按照演奏技巧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演奏。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演奏中遇到的问题。
4. 欣赏体验(10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的丢丢铜演奏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 引导学生讨论丢丢铜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 创作表演(15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演奏技巧和知识,进行小型创作或表演。
- 每个小组可以编排一段简短的丢丢铜合奏曲目,展示他们的成果。
6. 总结反思(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丢丢铜演奏者或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
2. 组织学生参观丢丢铜演奏会或音乐会,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传统乐器,比较其与丢丢铜的异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丢丢铜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或表演视频,评估其在创作和表演方面的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丢丢铜仔》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杨林中学贺亚林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演唱《丢丢铜仔》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歌曲的演唱,教材选取了根据台湾名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二部合唱。
这首改编后的二部合唱,要求学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表现出欢快热闹的情境,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并品味台湾民间小调的风格韵律。
三、学情分析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了解,182班学生思维活跃,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由于农村中学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偏爱流行音乐,所以课堂气氛不能很死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多互动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火车律动的背景音响材料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衬词与滑音的练习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丢丢铜仔这首歌曲的轻快热闹的情绪和台湾方言的音韵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演唱《丢丢铜仔》。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案、课件板书:丢丢铜仔台湾民歌三连音四分课后反思:这个班的学生音乐基础不太好,在三连音问好可能有点难度,在演唱技能上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然后在轮唱部分花的时间可能比较多。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丢丢铜仔》人音版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外婆的澎湖湾》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由歌曲改编的乐曲《丢丢铜仔》,学习歌曲的背景,使得学生了解《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
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
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
“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让学生通过学习台湾民歌,进而对其他民族的民歌产生兴趣。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丢丢铜仔》选自《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一-中央民族乐团一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
原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
改编的曲式大致和原曲相同,为二段式;而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跟学生简要介绍丢丢铜仔音乐,包括其特点、来源和意义。
2. 播放一段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音乐活动(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并指导学生一起唱歌。
可以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的经典歌曲,如《丢丢铜仔欢乐多》。
2.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活力。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唱、合唱和伴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创作活动(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丢丢铜仔风格的音乐。
2.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运用这些乐器。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个别进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和讨论(1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丢丢铜仔音乐对于台湾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丢丢铜仔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源和活动。
3.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如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丢丢铜仔音乐作品,或者参加相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和合作。
2. 收集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并评估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音乐专家或丢丢铜仔音乐的从业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音乐。
丢丢铜音乐教案
丢丢铜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丢丢铜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丢丢铜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丢丢铜乐器;3. 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丢丢铜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乐器演示(10分钟)展示丢丢铜乐器,向学生介绍其构造和演奏方式,示范演奏几个简单的音乐片段。
3. 学习基本演奏技巧(15分钟)分发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教授丢丢铜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吹奏技巧和音域掌握等。
4. 小组合作演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演奏一段简单的丢丢铜音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5.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一段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丢丢铜音乐。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丢丢铜音乐,探索更多的演奏技巧和曲目;2. 组织学生参加丢丢铜音乐比赛或演出,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合作演奏成果和音乐欣赏表达;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丢丢铜乐器;3. 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4. 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和表演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丢丢铜仔》教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歌曲《丢丢铜仔》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歌曲《丢丢铜仔》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对台湾童谣的了解和认识。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台湾童谣歌曲集:提供一系列台湾童谣的歌曲,如《月光小夜曲》、《高山青》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风格和特点。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音频和图片资源:通过播放歌曲和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歌曲的特点。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丢丢铜仔》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请分析《丢丢铜仔》歌曲的旋律特点。
解答:
《丢丢铜仔》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歌曲以大调为主,旋律线条简洁流畅,富有特色。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描述出歌曲的旋律特点。
例题3:
歌词中“火车火车颠倒颠,进了隧道看不见”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解答:
这句歌词描绘了火车进入隧道的情景,隧道光线昏暗,火车在里面行驶时显得颠倒颠簸。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意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丢丢铜仔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丢丢铜仔的故事及其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复述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图片、PPT、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丢丢铜仔的图片,引入话题,学生进行简单讨论。
教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请问你们对这张图片有什么了解?学生:这是一个小孩子在家里玩耍。
教师:对,这是一个小孩子。
你们觉得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学生:好孩子。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学生:因为他看起来很乖巧。
教师:好的,他确实是一个好孩子,名字叫丢丢铜仔。
2. 阅读故事(20分钟)教师将丢丢铜仔的故事展示在PPT上,逐段进行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现在我将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丢丢铜仔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听。
(丢丢铜仔的故事内容略)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丢丢铜仔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他能够主动地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的。
3. 反复阅读故事(25分钟)教师反复阅读故事的每个部分,并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每个细节。
教师: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并思考这个故事,在故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丢丢铜仔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他能够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的。
教师:很好,你们对故事的理解很到位。
那么,你们觉得丢丢铜仔的行为有什么优点呢?学生:他懂事、孝顺、勤劳。
教师:非常正确,丢丢铜仔的行为确实有很多优点。
4. 引导学生思考(2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丢丢铜仔作为好孩子,他能够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能够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懂事和关心他人。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是铜仔。
这个孩子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兼有捣蛋与天真活泼的优点。
他经常捉弄一些大人,有时还会故意“作弄”大人,让大人也被他搞得很烦躁。
第二组是皮皮。
皮皮这个人物也是三个孩子中最调皮和最顽皮的一个,常常让其他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理解铜仔和皮皮丢丢丢的行为,体会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2、知识目标:了解《丢丢铜仔》记叙了发生在铜仔身上的一些事情。
在读文本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矛盾是正常的,而产生矛盾后应该采取正确而明智的处理方法。
在学习文本中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矛盾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遇到小矛盾首先要解决小矛盾是解决不了小矛盾的。
3-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态度,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学会用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来解决小矛盾的方法。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从而体会爱的力量。
通过学生读书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朗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课文。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朗读课文。
4、学生自己来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的美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感情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5、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体会作者的文笔手法,提高分析能力。
7、提高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难点一: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理解丢丢铜仔这个故事?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够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培养幼儿对于小动物关爱和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丢丢铜仔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制作简易的丢丢铜仔手偶。
教学准备:1. 丢丢铜仔的绘本或相关故事视频。
2. 幼儿适用的画纸、彩色笔、剪刀等制作手偶所需材料。
3. 学生课桌上的小动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丢丢铜仔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播放相关视频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2. 向幼儿介绍丢丢铜仔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丢丢铜仔的外貌特征,并询问幼儿对小动物的了解和兴趣。
3. 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不同特征和生活习性。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
4. 分发画纸和彩色笔给幼儿,指导幼儿根据自己对丢丢铜仔的理解绘制手偶。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选择适当的颜色和形状。
巩固:5. 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丢丢铜仔手偶进行角色扮演。
鼓励幼儿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以展示丢丢铜仔的特点和情感。
6.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赞赏。
拓展:7. 继续通过其他小动物故事、绘本或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和了解。
评估:8. 观察幼儿在制作手偶和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丢丢铜仔和小动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动物园、野外观察等方式,亲身体验并学习与小动物相关的知识。
注意事项:1.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难度。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提示,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特点和情感表达。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丢丢铜仔》-人音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台湾民间歌谣的基本概念。《丢丢铜仔》是一首富有特色的台湾民间歌谣,它以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丢丢铜仔》这首歌曲,感受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节奏和音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强调了民族音乐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生活仍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丢丢铜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中的节奏特点、民族音乐元素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歌曲中声部的和谐与配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操作的结果。
-团队协作:合唱、乐器演奏等环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举例:在合唱环节,学生需注意声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同学的配合,达到整体音响效果的统一。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节奏和音高。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音乐《丢丢铜仔》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学习对丢丢铜仔的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的和认识,体验课程的情境,并有感情的朗诵。
2、利用图片让幼儿理解丢丢铜仔故事内容,通过这一堂课程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
3、从丢丢铜仔这堂课的讲解中,引导幼儿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提高幼儿识字、语言表达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知道课程所传达的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教学CD、幼儿用书、教学卡片和教学视频、教学手工艺品、幼儿认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好奇,请幼儿积极表达之前对丢丢铜仔的理解2、故事导入:“小朋友之前了解过丢丢铜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丢丢铜仔的故事。
”《丢丢铜仔》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丢丢铜仔》里你说了什么,为什么?3、根据丢丢铜仔里面涉及的内容逐一讲解,对课程提到的重点内容做详解。
4、结合丢丢铜仔作出模仿的类似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创作故事,编排动作。
6、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讲解练习,并在幼儿讲解、述说的过程拍手鼓励。
7、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了解到的知识,并要求幼儿通过所学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再次创编。
四、教学的互动1、教师作出关于丢丢铜仔的相关动作,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通过课程丢丢铜仔给我们的启发。
3、引导幼儿根据丢丢铜仔的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勇于表达自我的想法,动作。
(1)身体表达—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2)生活表演—地板、桌子、等物体为借助物表演。
4、结合丢丢铜仔的课程内容,让幼儿进行相关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1、教师在给幼儿教学丢丢铜仔的过程中,幼儿能很好地配好老师的教学教学内容进行完成。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关于丢丢铜仔的故事,课后幼儿能从中将所学习理解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表达出来。
3、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自我表达通过学习丢丢铜仔所获得的知识和思考。
4、教师在课程开始多种媒介相结合,展示了《丢丢铜仔》相关的视频,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对课程的梗概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配合动作始终让幼儿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不断磨练。
丢丢铜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丢丢铜仔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了解丢丢铜仔的特点和作用。
3. 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丢丢铜仔。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丢丢铜仔的故事简介和图片。
2. 制作丢丢铜仔的材料和工具。
3. 著名丢丢铜仔制作者的视频或文章。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丢丢铜仔的图片和简要介绍丢丢铜仔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丢丢铜仔的故事教师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丢丢铜仔的故事。
重点介绍丢丢铜仔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制作丢丢铜仔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丢丢铜仔的材料和工具,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自己的丢丢铜仔。
4. 使用丢丢铜仔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丢丢铜仔,并邀请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丢丢铜仔的作用和效果。
5. 学习资源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丢丢铜仔制作者的视频或文章,以增加学生对丢丢铜仔的了解和兴趣。
四、教学延伸1. 材料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造力,选择不同材料来制作丢丢铜仔,如纸张、黏土、废旧材料等。
2. 创意运用学生可以尝试在制作丢丢铜仔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出独具个性的丢丢铜仔。
3. 故事创作学生可以根据丢丢铜仔的故事,自己创作并讲述属于自己的丢丢铜仔故事。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和使用丢丢铜仔时的表现,以及听取学生对丢丢铜仔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丢丢铜仔的故事、制作丢丢铜仔和使用丢丢铜仔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在教学延伸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创意和故事创作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小学六年级音乐聆听《丢丢铜仔》省级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聆听《丢丢铜仔》教案教学内容: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欣赏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2.通过律动、哼唱、观看视频等方式体验音乐,用合适的情绪表现音乐。
3.能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和2乐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能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1、2乐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律动进教室(背景音乐《一只鸟仔》)师:同学们好,刚才听到的音乐大家觉得熟悉吗?(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歌曲《一只鸟仔》)它来自哪里?(台湾)二、简介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首来自台湾宜兰的音乐《丢丢铜仔》,它的旋律被称为“宜兰调”,原是一首汉族童谣,因孩童丢铜钱玩耍时发出“丢丢”的声响而得名。
后来又经过改编,让我们一起聆听改编后的《丢丢铜仔》。
问: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聆听,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大致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与《一只鸟仔》之间,有什么关联?大家可以在听的时候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
(生回答)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相信答案早已了然于胸。
你发现这段音乐与《一只鸟仔》的旋律相似,其实,《一只鸟仔》的旋律就来自于《丢丢铜仔》。
它的演奏形式是民族管弦乐,你是怎么发现的?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乐器的音色?(二胡),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它的加入为音乐带来了别样的味道,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听到了其他乐器。
音乐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
三、新课教学(一)分段聆听——开启新旅程——1.播放引子(聆听3遍)第一遍:问交通工具师:你们听是什么交通工具来接你们了?音乐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第二遍:师生画旋律线我们一起从旋律线中找一找音乐的特点。
(渐强)你会发现这一小段音乐是渐强的,说明这列火车怎么样?(越来越近)这里是两个小节的同音反复,(唱一唱2222)后面几小节就好像行进中的车轮,师哼唱“da”带生用手划感受。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丢丢铜仔,并了解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2. 能够理解并模仿丢丢铜仔的动作和表情;3. 能够通过与丢丢铜仔的互动增强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丢丢铜仔的形象和故事材料;2. 合适的教学空间;3. 音乐设备。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丢丢铜仔1. 教师出示丢丢铜仔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关于丢丢铜仔的问题。
活动二:模仿丢丢铜仔的动作和表情1. 教师示范丢丢铜仔的特点动作和表情,如跳跃、摇头、摇尾巴等。
2. 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注意适当使用音乐或节奏感强的语言指导学生。
活动三:丢丢铜仔猜谜游戏1. 将丢丢铜仔的形象分成不同的部分,制作成拼图或卡片。
2. 将拼图或卡片混合放置,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找出正确的部分,组成完整的丢丢铜仔形象。
活动四:与丢丢铜仔互动1. 在教室或户外的合适位置,安排一个丢丢铜仔站立的区域,并在区域中放置几个目标点。
2.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扮演丢丢铜仔,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指导丢丢铜仔完成动作和走向目标点。
3. 设定一定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能够帮助丢丢铜仔完成任务最快。
活动五:丢丢铜仔的创作1. 鼓励学生动手创造自己的丢丢铜仔形象,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纸板、彩纸等。
2. 让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丢丢铜仔上表达个人特点和情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品等。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创作等形式,进一步认识和表达丢丢铜仔的故事和个性。
可以让学生用丢丢铜仔的视角,创作小故事或漫画,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丢丢铜仔》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我国台湾民间火车头的形象为创作素材,通过火车头的行走节奏,展现了生动活泼的画面。
歌曲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富有特色。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丢丢铜仔》,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族管弦乐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乐器和演奏形式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分类、演奏形式等。
2.学会《丢丢铜仔》这首歌曲,并能用民族管弦乐的形式进行演奏。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讲解。
2.《丢丢铜仔》歌曲的学唱和演奏。
3.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管弦乐进行创作和实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和《丢丢铜仔》歌曲的背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奏《丢丢铜仔》,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创作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民族管弦乐的创作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2.乐器:民族管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3.音响设备:播放《丢丢铜仔》歌曲的音响设备。
4.教学PPT:包含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歌曲旋律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丢丢铜仔》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管弦乐的音乐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丢丢铜仔》的乐谱,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灵感。
让学生了解火车头的形象与歌曲旋律之间的联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演奏《丢丢铜仔》,学生跟随学习。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丢丢铜仔音乐中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学习演奏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4. 分组合作,进行丢丢铜仔音乐的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丢丢铜仔音乐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铜鼓、大锣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体验演奏乐器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合奏,感受丢丢铜仔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步:学习基本节奏和旋律(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丢丢铜仔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他们跟随节拍进行口头模仿。
2. 利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分组进行小合唱,学生根据指导老师的带领,演唱丢丢铜仔音乐的歌曲。
第四步:分组合作表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进行表演。
2. 指导学生设计表演内容,包括舞蹈动作、乐器演奏和歌唱等。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丢丢铜仔音乐的认识和体验。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3. 展示学生表演的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时的参与度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合唱和表演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会,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2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6人。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3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台湾,现在我们搭乘前往台湾宜兰的火车,去欣赏宜兰小调独特的风格与韵味,为了更好地感受宜兰小调的魅力,现在我们来学几句客家话吧!
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仔》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活动2【讲授】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
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3 3为教师范唱伴奏。
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
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
提示:伴奏的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
同时注意听老师在唱什么。
(二)介绍歌曲: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配上词。
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火车行到衣都啊莫呀衣都丢,哎呦磅孔内,磅孔的水衣都丢丢,铜仔衣都啊莫呀衣都丢仔衣都滴落来。
”
了解歌词意义:引导学生分辨歌词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
并知道“磅孔”(火车隧道)和“丢丢”(水滴落的声音)的意思。
(三)学念歌词(模仿法学习,台湾客家方言读歌曲)
采用直接模仿法,学习客家方言读歌词。
辅以手势,强调方言音调的特点。
特点是:读字唱字时,带点鼻音,嘴巴发音要尽量“圆”。
重点是:“铜”字读“deng”第三声;“仔”字读“giang”第四声;“磅孔内”发音“pang kong lui”,音调都上扬,有鼻音。
“丢”字要有下滑音的感觉。
(四)学唱旋律
1、音叉定音,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学生视读旋律谱。
注意:音准节奏和发声,轻声读唱。
2、教师仍采用柯尔文手势,但加强了音乐表情。
注意:手势的表情,轻重、快慢、线条、呼吸等
3、学唱歌曲
第一遍:强调字音对齐,节奏、音准等。
速度稍慢地练习。
第二遍:强调方言的语音语调。
直接示范模仿,用手势辅助。
第三遍:在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
4、二部轮唱
第一步:练习第二部的结尾句。
第二步: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5、完整演唱全曲
齐唱和轮唱部分结合起来,完整演唱。
(五)多声部合唱《丢丢铜仔》——二部轮唱,并加入背景材料。
1、复习:作为背景音响材料的声势节奏(如:XXX X XXX X ),3 3
2、加入:汽笛声X—,丰富背景音响材料的层次。
呜
3、将歌唱及背景音响材料进行组合,进行初步合成练习。
4、进行即兴的速度力度处理,以合唱形式完整地表现火车穿行隧道的情
活动3【导入】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可以反复吟诵,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
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