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专题8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原卷版)
送东阳马生序(一)(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①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切:迫切。
②通籍:做官,出仕。
③俸:官薪。
④落落:堆积的样子。
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二)(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与人书(六)①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
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
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
《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
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
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1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__。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2分)①假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 (2分)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0.5分,共2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②录毕,走.送之走:③或.夜昏怠或: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每小题2分,共4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答案】1.A2.①假:借;②走:跑;③或:有时;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3.(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余幼时就喜欢研究,但家境贫寒,无法买书阅读。
于是每次都去向藏书之家借书,自己手写笔记,然后计算时间还书。
即使天气酷寒,砚台都结冰了,手指也无法弯曲,他也不敢懈怠。
写完笔记后,他会赶紧送回去,从不敢超过约定时间。
因此,许多人都会借书给他,他因此得以遍览群书。
长大后,他更加崇拜圣贤之道。
但他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硕师名人可以向他请教。
于是,他会趋向百里之外去拜访先达,向他请教经义。
先达德高望重,门徒弟子满了他的房间,但他从未轻视过余,余站在他左右,提出疑问和问题,俯身倾听。
即使XXX有时会严厉批评他,他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不敢再说一句话。
只有等到先达高兴了,他才会再次请教。
因此,即使余很愚笨,最终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XXX两岁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没有依靠。
但他有雄心壮志,把天下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
有时他会熬夜读书,但感到疲惫时,他会用水洗脸提神。
即使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也会啃粥边读书。
后来,他成为一名官员,总是慷慨地讨论天下大事,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但他也曾被人诽谤并贬职,被派往邓州。
XXX刻苦自励,不再重视肉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他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1.A组的词语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
2.(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是借的意思。
(2) “走送之”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3) “或夜昏怠”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4)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们。
3.(1) 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2) 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4.两个人幼年时的共同点是:家境贫寒和刻苦读书。
5.从这两个人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要刻苦勤奋研究;(2)要广泛阅读;(3)要虚心请教他人。
甲]这段文字讲述了余早年热爱研究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一)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查不赞、德查不成羞,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 (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假诸人而后见.也才美不外见.《马说》C 无冻馁之患.矣患.其塔动《梵天寺木塔》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走.送之B.主人日再.食C.媵人持汤.沃灌D.援疑质.理3.文中划线句是对同舍诸生衣着和神态的描写,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本文作者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尽管他幼时穷苦得“无从致书以观”,却能“遍观群书”:尽管从师求学艰难却能“卒获有所闻”,并最终成为大家。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第5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1]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2]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4]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1]受:通“授”。
传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指知识和道理[3]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对比手法及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对比手法及作用《送东阳马生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东阳马生逝世后的景况以及他对马生的怀念和感慨之情。
在本文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表达自己对逝去时光和人世悲欢的思考。
下面将就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展开阐述。
首先,苏轼通过对比生与死、青春与衰老,展现了时间流转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文章开头即写道:“至建中静,天象新台。
马生自辅神兵下,此岁甄璧归哱”。
这里引入了一个对比,建中静象征着平和安宁,与马生逝世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苏轼又以时间为线索,对比了马生在世时的青春风华和他逝世后世事变迁的情景,使马生的死对应于世事的衰老和荣耀的消失。
通过这样的对比,苏轼展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凸显了马生作为一个人物的悲壮和他在世事中的融合与脱离。
其次,苏轼通过对比官职的高卑、财富的富贫来反衬出人生的起落和变幻。
文中写道:“始令英雄列宿尽,宴尔新凉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对比了官职高卑的差异和马生的世俗成功,来彰显他的风采。
而后文写道:“斯时陶唐咏史吟,谁与胡儿争。
金谷园中开芍药,动地春色生”,则对比了财富的富裕和文人墨客的无奈,突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这样的对比,使得马生的光辉越发鲜亮,也表达了苏轼对金谷园中文人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虑。
再次,苏轼通过对比马生的志向和才华与当时世事的变迁,揭示了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无常。
他写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管领东山鸿雁诏,五侯蒙大树篇”,在生平之艺术成就方面,与世事的浮沉形成对比。
这里,苏轼借马生的例子,传达了对有志之士的嘉许和同情,同时也反思了当时政治体制对人才的困境。
通过这样的对比,苏轼不仅展示了马生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和贡献,也更深层地反映了人生的选择与机遇的关系。
最后,苏轼还通过对比马生在世时的殊荣与马生逝世时的丧葬情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世悲欢的思考。
文中写道:“一旦身寄异乡客,拔剑水东流。
古戍近池塘,历历春草如萦緜”,对比了马生在世时的英勇和他逝世后的荒凉,抒发了对马生的离别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送东阳马生序》《程门立雪》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送东阳马上徐》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
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
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往来翕.忽
C.其归.也/云归.而岩穴暝
D.又见.程颐于洛/其将归见.其亲也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本文的杨时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在求学过程中,对待老师和学习的态度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从师和学习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D(A撰写/类;.B.一致/迅疾;C.回去/聚拢;D.拜见。
)
2.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求学心切,对老师毕恭毕敬。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虚心向学、尊敬师长的品质,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也要注意保重身体、劳逸结合,同时与老师建立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潜能。
湖北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1·湖北鄂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录毕,走.送之(行走)B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C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持,拿着)D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诧异,对……感到惊讶)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 .门人弟子填其.室 暮归,忘其.牛C .足肤皲裂而.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父怒,挞之.3.下面对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送东阳马生序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送东阳马生序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1、明确对比线索:对比手法可以清晰明了地把同一件事情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开,从而把穷尽尽一件事情的主要特点表达出来,方便让读者分辨相关信息,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各处的意图表达。
2、增加文章魅力:采用对比手法可以将作者的观点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将信息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如使用类比及比喻,让文章容易理解并传达出鲜明而丰富的思想,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容易把要表达的思想融入文章中。
3、强化信息凝固:通过对比手法可以把文章更有结构,更有系统性,能够让当事人,特别是多方当事人有更加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理解特定问题,也能够让客观呈现出来的文章,能够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出复杂的思维过程,把当事人的思维路线图式的展示出来,从而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凝固。
4、扬长避短:通过对比手法也可以很容易的把文章中对于某一项内容的优点,或者是对于一个概念的认识都可以从中表现出来,而不是用空洞漫长的数据来增加文章的长度,能够保持文章的洗练而不失其重点,也可以让读者得到更快更有力的思想传播。
5、传达思想要点:通过对比手法不仅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观点,也
可以表达出一片情怀与实践,传达出一种对事物的不同面试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独处思维,和启迪作者有关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让读者可以更为直观的、深刻的理解和以内心深处感受作者想要传递出来的思想要点。
2022年部编版语文比较阅读06 送东阳马生序(附详解)
比较阅读06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借给C.穷.冬烈风穷:穷困D.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佩戴2.下面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敢稍逾约B.四支僵劲不能动C.略无慕艳意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求借于藏书之家抄书,体现出作者少时求学的艰难。
B.文中“未尝稍降辞色”表现了老师的言辞、脸色很严肃,这里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
C.第二段作者将富家子弟的“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缊袍敝衣”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作者甘于敝衣粗粝,是因为“中有足乐者”。
D.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强调求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包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送东亚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中考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弗之怠.(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3.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参考答案:1.懈怠等待,等通“肢” 喜欢,爱好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冬天手被冻裂,每天要用热水泡很多次。
3.(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4.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懈怠,放松)(2)负箧曳屣(背)(3)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4)溥幼嗜学(爱好)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急跑着给人家送去,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时间(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②礼愈至:周到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④主人怪问衡:感到奇怪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精练6篇(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精练6篇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节选自《精骑集》序)【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善:认为……是对的。
⑧勒:编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3)然.负此自放:________________ (4)故虽有勤苦之劳.:________________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对比阅读精选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对比阅读精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③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不逮:照不到。
②文不识:人名。
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门人弟子填.其室(2)援疑质.理(3)色愈恭,礼愈至.(4)资.给以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人不知而.不愠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
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
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
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1)充满(2)询问(3)周到(4)借2.B 3.(1)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
答案: (二)(16 分) 6.(4 分)(1)热水 (2)破 (3)答应,同意 (4)肩负,扛 7.(3 分)B 8.(4 分) (1)(2 分)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1
(2)(2 分)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9.(5 分) 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 乙文则通过阎正衡借书记诵、以薪换书、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
4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答案:
(1)朝廷(2)给予、赠送;(3)拜见;(4)到;(5)打开、5 分(每小题 1 分。) 考查重点实词的理解。 8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 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 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 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 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 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据鞍:跨在马鞍上。④注疏:注解, 注释。⑤若: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8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走.送之( )(2)礼愈至.( )(3)穷.冬烈风( )(4)媵人持汤.沃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益慕圣贤之.道马之.千里者B.或遇其.叱咄安陵君其.许寡人C.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D.足肤皲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分)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汇编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14年北京中考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一、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13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袁枚《黄生借书说》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
袁枚《黄生借书说》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②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③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④,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⑤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随园主人:即袁枚,自称“随园主人”。
① 惴惴,提心吊胆、忧心惧怕的样子。
①庋(guǐ):置放、收藏。
①通籍后:名字登记在官籍中,指开始做官。
①素蟫(yín):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
灰丝,指灰色的蜘蛛丝。
【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标一处)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而强假.焉___________①姑俟.异日观_____①故有所览辄.省记____________①不敢稍.逾约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简要分析【甲】文是怎样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5题。
(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
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
5、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
八.答案:1、B 2、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2)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九.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十.20、余/因得/遍观群书。
十一.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十二.(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十三.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