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9页PPT
合集下载
脑梗塞ppt课件(精)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脑梗塞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共同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将在脑梗塞领域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如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等,为脑栓塞 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急性期治疗策略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
01
通过溶栓、取栓、支架等手段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
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02
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患者下肢活动减少,血 液回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 脉血栓,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 后果。
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压部位易 出现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还易引发感染。
预防措施建议
肺部感染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 呼吸、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 意保暖。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患者 要定期更换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 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穿弹力袜等 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压疮预防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 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等 减压装置。
处理方法指导
肺部感染处理
尿路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
蔬菜等。
04
未来脑梗塞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共同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将在脑梗塞领域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THANKS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如心房 颤动、心肌梗死等,为脑栓塞 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急性期治疗策略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
01
通过溶栓、取栓、支架等手段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部
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02
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患者下肢活动减少,血 液回流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 脉血栓,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 后果。
压疮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压部位易 出现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还易引发感染。
预防措施建议
肺部感染预防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 呼吸、咳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 意保暖。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患者 要定期更换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 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穿弹力袜等 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压疮预防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 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等 减压装置。
处理方法指导
肺部感染处理
尿路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
蔬菜等。
04
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75 mg,口服,qd。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4d。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3.
精选PPT
11
4.
精选PPT
12
讨论结论
精选PPT
1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同一柄 “双刃剑”,需严密掌握药物的安全性及用药指征,
而且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对部分患者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应 具有起效快、反应性好、撤药后抗血小板作用终止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及缺血性
脑卒中恢复期二级预防的重要用药。有研究表明,积极应用抗 血小板药物可使脑卒中复发率降低 11%~ 15%[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分类
序号
作用机制
药品
1
环氧化酶 - 1 抑制剂
阿司匹林
2
ADP 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奥扎格雷、、替格瑞洛、普
拉格雷、氢氯匹啶、
等禁忌,可 考 虑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持续时间3
个月(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 推 荐,A级证据)。
(7)对于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 推 荐,B 级 证 据)。
推荐意见:(1)溶栓治疗 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Ⅰ级推 荐,B 级 证 据)。 (2)不 符 合 溶 栓 适 应 证、且 无 禁 忌 证的、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
司匹林150~300mg/d(Ⅰ 级 推 荐,A 级 证 据)。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 d)。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PPT课件
详细描述
胃肠道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异常可能出现蛋白尿 、血尿等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逆,但仍需关 注并及时处理。
06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 床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药物 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 作用及处理
出血
总结词
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等部位的出血。
详细描述
出血的发生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轻微出血可能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严重出血可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等,危及生命。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类直接 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品,如水 蛭素和重组水蛭素。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 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优点是作 用强、特异性高,缺点是半衰 期短、需要频繁给药。
直接因子X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
直接因子Xa抑制剂是一类直接抑 制因子Xa活性的药品,如利伐沙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 物ppt课件
目录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介绍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用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
胃肠道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异常可能出现蛋白尿 、血尿等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逆,但仍需关 注并及时处理。
06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 床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药物 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 作用及处理
出血
总结词
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等部位的出血。
详细描述
出血的发生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轻微出血可能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严重出血可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等,危及生命。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类直接 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品,如水 蛭素和重组水蛭素。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 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优点是作 用强、特异性高,缺点是半衰 期短、需要频繁给药。
直接因子X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
直接因子Xa抑制剂是一类直接抑 制因子Xa活性的药品,如利伐沙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 物ppt课件
目录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介绍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用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
脑梗死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张茁PPT课件
03
替格瑞洛
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发挥
强大的抗血小板作用。替格瑞洛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且不受食物影响。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尤其是非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推 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等心源性栓塞患者 ,应在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活化、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导致血管 堵塞。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从而阻止血栓形成,恢复血 流。
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
脑梗死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抗血小板药物具有 抗炎、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脑组织损伤。
常用药物介绍与比较
出血并发症
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增加出 血风险,尤其在高龄、合 并其他疾病等患者中更为 显著。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 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 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抵抗 或不耐受现象。
未来研究方向及新技术应用前景预测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实现个体 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整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和医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于患者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副作用情况,及 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VS
对于医生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药物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 用药方案。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 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 性。此外,医生还应关注新药物和新技术 的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课件PPT
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将不断 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未来,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同时探 索更多新型药物和方法,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详细描述: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抗血小板治 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4
PCI技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 究与进展
临床研究结果
早期临床研究
早期临床研究主要关注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这些研究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基础。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血风 险评估,包括病史、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 定是否存在高风险因素。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和 剂量,以降低出血风险。
手术技巧
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 创伤和出血,例如采用微 创手术和精确的导管操作 技术。
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形成预防
在PCI围手术期,应采取有效的抗 血小板治疗措施,如使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以预防血栓形成。
总结词
评估出血风险
详细描述
在术前评估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出血风险,以决定是 否需要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总结词
与患者沟通
详细描述
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抗血小板治疗的目的、 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副作用,让患者有充分的 知情权和选择权。
术中抗血小板治疗
总结词
减少血栓形成
01
总结词
监测血小板功能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PPT课件
(四)副作用
1.出血:最常见的副作用,停药,静脉注射维生素K1 12.5mg可使 PT在24h内恢复正常,对出血严重者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200~400U; 2.皮肤出血性坏死:不多见,常发生于用药第1周,女性多见。可发 生在腿部、乳腺、外生殖器等部位,停药后消退,不留后遗症。对 先天性PC缺乏者,口服抗凝剂前应先用肝素抗凝; 3.其他:致畸胎、白细胞减少、发热、肝肾功能受损、口 腔溃疡等,停药,改肝素或抗血小板药。
三、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依前列醇: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作为抗血小板药以
防止高凝状态;也用于严重外周血管性疾病(雷诺病);还可试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子痫前期、子痫发作和血小板消耗性疾病。 静脉滴注时可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头痛;也偶可 致迷走神经反射如心动过缓,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 部不适。
不良反应:
1、 血液:有出血的倾向。 2、肝肾:偶有GOT、GPT、BUN升高。 3、消化系统: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胀满感。 4、 过敏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等,发生时停止给药。 5、循环系统:偶有室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发现时减量或终止 给药。 6、其他:偶有头痛、发烧、 休克及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 应可出现出血性脑梗塞、硬膜外血肿、脑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皮下出血等 。
(四)不良反应 1.出血:最常见、最重要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剂量 过大、老年、心衰、肝功能不全、手术或创伤有关; 2.血小板减少:一过性:静注后不久,数小时恢复,可能 是肝素引起一过性血小板聚集,停滞在某些区域所致; 持久性:分中度减少和严重减少,可伴血栓形成,可能 为体内抗体损伤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所致,及时停药可望 恢复,LMW-H这种并发症较少; 3.骨质疏松:少见,一般在大剂量用药6个月以上,绝经 期妇女使用应注意; 4.血浆AT- Ⅲ水平下降:可导致肝素抗凝作用逐渐失效, LMW-H不引起AT- Ⅲ水平下降; 5.过敏反应:由于制剂不纯所致,表现为轻度支气管痉挛 流泪、鼻炎、荨麻疹等,纯化制剂发生率少于1%。
脑梗死中西医诊疗及药物指导PPT课件
降纤治疗神经保护剂
使用降纤药物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降低 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如胞磷胆碱、依达拉奉等,可保护脑细胞 ,减轻脑损伤。
恢复期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 降脂药物,预防脑梗死复发。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改善 脑循环、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如丁苯酞、艾地苯醌等。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 础疾病的患者,需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指 标。
肢体康复
对于脑梗死后肢体偏瘫的患者,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包 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等,以改善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
心理康复
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 心理康复,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积 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 平,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 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 疗信心和积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确定脑 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 功能、血糖、血脂等,以评估患者 的全身状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扫描
用于初步诊断和排除脑出血。在 脑梗死发作后24小时内,CT扫 描可能无法检测到明显异常。
头颅MRI扫描
比CT更敏感,可以检测到早期脑 梗死,并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梗死
部位和范围。
血管成像技术
如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 血管成像(MRA),用于评估脑 血管状况,了解脑梗死的病因。
使用降纤药物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降低 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如胞磷胆碱、依达拉奉等,可保护脑细胞 ,减轻脑损伤。
恢复期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 降脂药物,预防脑梗死复发。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改善 脑循环、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如丁苯酞、艾地苯醌等。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 础疾病的患者,需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指 标。
肢体康复
对于脑梗死后肢体偏瘫的患者,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包 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等,以改善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
心理康复
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 心理康复,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积 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 平,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 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 疗信心和积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确定脑 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 功能、血糖、血脂等,以评估患者 的全身状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扫描
用于初步诊断和排除脑出血。在 脑梗死发作后24小时内,CT扫 描可能无法检测到明显异常。
头颅MRI扫描
比CT更敏感,可以检测到早期脑 梗死,并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梗死
部位和范围。
血管成像技术
如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 血管成像(MRA),用于评估脑 血管状况,了解脑梗死的病因。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ppt课件
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大约30-40分钟血浆浓 度达到高峰,服药1小时出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但肠溶制剂需3-4小时血浆浓度方可达到高峰。阿司匹 林可以胃吸收。因此,若为达到速效,而且在用肠溶 片时,应嚼碎服用。
3、早晨服药组的PGI2 水平夜间高于白天,晚间服药 则低于白天。夜间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保证 夜间PGI2 处于较高水平,ASA早晨服较晚间服有助 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氯吡格雷治疗建议(一)
NSTE-ACS患者,不准备进行早期(5天内)诊断 性冠脉造影或CABG术者,所有患者立即给予氯吡 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继之75 mg/天。 除非有 出血的高风险,应持续应用12个月
STEMI患者,无论是否采用纤溶治疗,应给予首剂 负荷剂量300mg(75岁以上和出血高危的患者不 用负荷剂量),继之75 mg/天,应至少持续两周 14天,可考虑长期治疗,如1年
抗血小板药的 临床合理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 —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
动脉硬化血栓病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肺部疾病 癌症
暴力死亡
爱滋病
0
2
4
6
8
10
12
14
16
*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 Murray et al. Lancet 1997;349:1269-1276.
死亡数 (x106)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I 低危
只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ESRS3分的高危患者, 预防卒中再发,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
CAPRIE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SRS分析
12
卒 10 中8 事 件6 率/ 年4 (% )2
0 0
3、早晨服药组的PGI2 水平夜间高于白天,晚间服药 则低于白天。夜间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保证 夜间PGI2 处于较高水平,ASA早晨服较晚间服有助 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氯吡格雷治疗建议(一)
NSTE-ACS患者,不准备进行早期(5天内)诊断 性冠脉造影或CABG术者,所有患者立即给予氯吡 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继之75 mg/天。 除非有 出血的高风险,应持续应用12个月
STEMI患者,无论是否采用纤溶治疗,应给予首剂 负荷剂量300mg(75岁以上和出血高危的患者不 用负荷剂量),继之75 mg/天,应至少持续两周 14天,可考虑长期治疗,如1年
抗血小板药的 临床合理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 —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
动脉硬化血栓病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肺部疾病 癌症
暴力死亡
爱滋病
0
2
4
6
8
10
12
14
16
*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 Murray et al. Lancet 1997;349:1269-1276.
死亡数 (x106)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I 低危
只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ESRS3分的高危患者, 预防卒中再发,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
CAPRIE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SRS分析
12
卒 10 中8 事 件6 率/ 年4 (% )2
0 0
抗凝药物的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2
梗塞等血栓性疾病的作用。心肌梗塞,脑梗塞 的发生多因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 致心肌、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血栓形成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暴露了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产生的 趋化,粘附以及细胞因子作用下,血小板粘 附在破裂处,粘附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 素A2(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 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并和凝血瀑布终产 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简单 说血栓形成过程是血小板粘附
TXA2和ADP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因素,阿
PPT课件
4
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的产生,氢氯吡格雷通 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斑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 通过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的结合,抑制血 小板聚集。西洛他唑是喹啉类衍生物,通过 抑制细胞磷酸二酯酶,减少血小板内环核昔 酸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PPT课件
13
不良反应:1、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
肠道和腹部疼痛,罕见胃肠道炎症,胃十二 指肠溃疡。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 和穿孔。2、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 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也有极 罕见出血的报道: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 可能威胁生命,出血后可能导致贫血/缺铁性 贫血,伴有虚弱、苍白、低血压。3、过敏反 应:包括哮喘症状,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反应。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指对于从未发生 过栓塞性血管事件的人群,采取各种措施预 防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二级预防指对于已
PPT课件
5
经发生血栓栓塞性事件的人群,采用相关措施 预防再次发生。
PPT课件
6
氢氯吡格雷(波立维)
应用: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系通过直
接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受体结合以及继发ADP介导 的糖蛋白Gpllb/llla复合物活化而起作 用。适应症:1、适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患 者,或确诊的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2、急性冠 脉综合征的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或非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术的患者,用于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 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在使用改善脑循环和代谢药物时,需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风险。
2024/3/26
18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2024/3/26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 以治疗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方法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 炎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 引发脑梗死。
4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 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梗死的 危险因素。
2024/3/26
5
03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 复发。
2024/3/26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pt课件
等禁忌,可 考 虑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持续时间3
个月(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 推 荐,A级证据)。
(7)对于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 推 荐,B 级 证 据)。
75 mg,口服,qd。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4d。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10
3.
完整版课件
11
4.
完整版课件
12
讨论结论
完整版课件
1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同一柄 “双刃剑”,需严密掌握药物的安全性及用药指征,
而且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对部分患者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应 具有起效快、反应性好、撤药后抗血小板作用终止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对 于 发 病24h内 且无禁忌证的非心源性轻型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3分),可尽早给予阿司 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持续时间 3周(Ⅰ级推荐,A 级证据)。 (5)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70%~99%)的非心源性脑 梗 死 患 者,如果无出血风险
[3] 谭宝慧,杨宏,徐忠信,等. 降纤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 [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23) : 2134 - 2136.
[4] 俞月萍,徐秋琴,魏尔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 与治疗学,2005,10( 8)
[5] 赵岳中,刘平.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 3) : 35 - 37.
个月(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 推 荐,A级证据)。
(7)对于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 推 荐,B 级 证 据)。
75 mg,口服,qd。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4d。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10
3.
完整版课件
11
4.
完整版课件
12
讨论结论
完整版课件
1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同一柄 “双刃剑”,需严密掌握药物的安全性及用药指征,
而且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对部分患者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应 具有起效快、反应性好、撤药后抗血小板作用终止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对 于 发 病24h内 且无禁忌证的非心源性轻型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3分),可尽早给予阿司 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持续时间 3周(Ⅰ级推荐,A 级证据)。 (5)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70%~99%)的非心源性脑 梗 死 患 者,如果无出血风险
[3] 谭宝慧,杨宏,徐忠信,等. 降纤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 [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23) : 2134 - 2136.
[4] 俞月萍,徐秋琴,魏尔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 与治疗学,2005,10( 8)
[5] 赵岳中,刘平.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 3) : 35 - 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