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渗透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事务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塑造学生的良好价值观。

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呈现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感悟,学生能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教育影响。

2. 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比如,通过讨论课堂上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并解决道德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因素与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人之初,如玉璞。

性与情,俱可塑。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有局限性,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

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指路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

”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做好双基工作。

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

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思想铺垫,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想分析事物。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相比其他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古代的教育,儒家传统思想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认为道德品质是人的处世之本。

《论语》中指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道”就是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由此看出。

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道”。

因此,语文教学在强调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更应秉承和发挥优良的道德传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良好的道德文化渊源。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

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

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

因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惜 今 天 ,为 明 天而 努 力学 习的 决心 ,从 而 使学 生 的 爱 国主 义情 感 得 到体 验 ,得 到发 展 。 2进行 科学 思 想教 育 . 当今 学 生 多是 独 生 子 女 ,从 小 受 到 父母 、亲 人 的 百 般 啊 护 ,在 优越 的 环境 中成长 ,过着 饭 来张 口 ,衣 来 伸手 的 生 活 。 科学 思 想教 育让 学 生 信仰 并 追求 科学 真 理 、认 识社 会 、 了 遇 到 挫 折 困 难往 往 焦 躁 不 安 ,灰 心 丧 气 ,意 志 薄 弱 ,缺 乏 毅 解 社 会 、学 习科 学 的思 维 方 法 ,掌 握 事 物 的 客 观 规 律 。如 玛
W W W . Igz m z zs. n cor
浅谈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德 育渗透
◎龙 一 春
( 阳市 花溪 第五 中学 ,贵 州 贵 阳 5 0 2 ) 贵 5 0 5
中图分 类 号 :G 2 . 0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0 9 2 0 O —2 2 0 6 32 2 3 9 2( 0 9) 7 6 — 1 6
着 眼把 思 想教 育 渗透 到 语文 教 学 的各 个环 节 ,课 内课 外 有机 结 合 。 关 键词 :语文 教 学 ;德育 渗 透

学 科教 学 是学 校 教育 的 主要 渠道 之 一 ,不 失 时机地 利 用教 如在 教 《 后 ~ 课 》时 ,在 对学 生 进 行知 识传 授 的 同时 , 最 学 内容 ,在 各 学科 教学 中渗 透德 育 ,有利 于构 筑 学校 德 育 工作 可 以 让学 生 边看 书 边 听录 音 ,把 学 生 带入 课 文人 物所 表 现 出来 的 平 台 。 加 强 德 育 是 我 国 中小 学 课 程 教 材 改 革 的 重 要 指 导 思 的不 愿作 亡 国奴 ,对 侵略 者 的仇 恨 和 对 自己祖 国无 比热 爱 的气 想 ,因此 ,在 课堂 教学 中渗 透德 育 是得 意 教育 的 有效 途 径 。现 氛 中 ,再 联 系 到我 国 人 民遭 受侵 略 ,任 人 宰 割的 历 史 ,学 生强 在 我就 初 中语文 中 的得意 渗透 谈 一 下 自己粗 浅看 法 。 烈 的 爱 国主 义激 情 马上 被 调 动起 来 ,更 加 坚定 了不 忘过 去 ,珍

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和途径 ,就显得非常重要 。
论甚 至是争议 ,最后 让他们作 出选择。尽 管选择各有不同 ,却让
现代青 少年 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农村有许多是 留守儿童 ,优 学生们 进行 了思想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讲解《岳 阳楼记》
越 的生活条件 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更显聪慧能干 ,但 同时也滋生 时 ,不仅要让学生领 略作者对优美的洞庭景 色的描写 ,同时也要
的 目标不仅 在于发展 和充实智能 ,而且也在于形 成高 尚的道德 生成。换句话说 ,就是在语文教学 中进行 品德教育应结合课 文
和优美 的品质。”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我们要着重解决为谁而学 、 进行。如何做 呢?要把握课 文中德育渗透 的重点 。入选语 文教材
学什么 、为什么学的问题。为谁而学 、为什么而学涉及学 习的动 的文学作品 ,都有其 闪光 的思想和精神 ,但侧重有所不 同 ,有 的


浅 谈怎样在语文教学 中渗透德育
甘 肃省 榆 中县金崖 中学 岳桂香
古人早就提 出过 “智德 ”这一概念 ,即智 中有德 。智的发展 待人接物的道理 ,对学 生有 启发意义 ,但要教师加 以引导 ,并 拓
促 成了德的提高。著名 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智育 展开去 ,让学生明 白其 中的道理 。结合课文学习解读 ,进感 ,这种美德应继承和发扬 。 导 ,又要在思想内容 上给以启示 。在讲评 中坚持正面引导 ,对作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 、体贴 父母 ,引导学生仿效榜样 、尊敬父母 ,激 文 中表现出的健康 向上 的情感给予充分 肯定 。同时,要及时纠
励学生 多做 家务 、关心 父母 ,从 身边的小事做起 ,养 成 良好的习 正部分 同学在作文 中流露 出的不健康情感 ,激发 和培养 学生热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它要求教师把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寓德育于智育当中,自觉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

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中学语文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实行文道统一的原则。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又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紧紧把握这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1.正确高尚人生观的渗透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能受到寓理于情的洗礼,从而净化灵魂,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如臧克家的《有的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里,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能更好的活。

私人以两种不同的人对人民的态度、对人生目的、对功名、对荣誉的追求方面进行对比,形象说明有的人虽生犹死,有的人虽死犹生,热情歌颂了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的崇高事业、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诗人揭露了对生命意义的精辟概括。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我国古代把“教”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就是德育的意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把德育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有了“人本德育论”的观点。

所谓人本德育论,就是“以‘做人’为价值目的,以‘人生’为基础内容,以‘人本’为方法原则,强调主体德性发展、人的道德实践、整体生命培育和教育者的身教的德育理论。

”可见,德育教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

而语文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自有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的工具性作用,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虽然语文课不是专门的德育课,但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在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进行渗透。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亮点,进行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德育因素的熏陶和影响,在心灵播下健康发展的种子。

例如,学习《论语》时,我们就该让学生借鉴古人经常复习、勤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不懂就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效仿古人待人接物讲究诚信的处世之道;学习《羚羊木雕》时,我们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交流、沟通、理解来消除代沟,营造和谐、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其次,利用批阅作文、日记时适时进行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进行德育方面比其它学科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逐步掌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积极为学校德育工作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德育,简而言之,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常言道:“做事之前先做人”,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而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它所蕴含的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课堂教学方式开放而灵活,比其他学科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在教学中逐步掌握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艺术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把道德情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

因此,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学语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教材渗入德育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微的工作 , 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自 然进行, 像春雨‘ 润物细 无声 ” 让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用 自己的实际行动 , 。
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 田, 用心血浇灌祖 国的花朵。 (透的实效性
厦于将倾 , 挽狂澜 于既倒 ; 为寻求救 国救 民的道路 以 或 身殉道 , 惊世骇俗 ; 更有为了革命 事业而不惜抛 头颅 , 洒 热血 的志士… …他们坚韧 的毅力 、 顽强 的意志 、 高的 崇
精神 、 伟大 的人格可与 日月同辉 , 与天地共存 ! 他们人格 的崇高美 呼唤着学生 , 感染着 学生 , 而提高 他们 的审 从 美能力 , 不断完善 自我 , 超越 自我 。
用 爱 心 滋 润 学 生 的 心 田
— —
浅谈 中学语文教 学 中的德育渗透
甘 肃民勤县 职业技 术 学校 (7 3 0 ) 柴成 贤 3 3 0
语文教学 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 、密不可分 的关 系。 美 ;杨柳岸 , “ 晓风残月 ” 是凄凉婉约之美 ;清风徐来 , “ 水 波不兴 ” 是静态之美 ;鹰击长空 , “ 鱼翔浅底 ” 则是动态之
对 学生情感态度 的熏陶作用 , 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
文性 的统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要深人挖掘教材
的内涵和外延 。 教学 时, 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 际, 创造氛
围, 动之 以情 、 晓之 以理 , 目的、 有 有计 划地将德 育渗 透
于语文教学之中。

使学 生受到人物崇高形象的感染 和教育 。
学生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 品质 , 感受 张春华老 师对 贫困 地区失学儿 童的关 爱之情 , 认识 到“ 希望工程 ” 献爱心的 现实意义 , 而教 育他们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 和学 习的 从 机会 , 勤奋学 习 , 立为祖 国的建设 事业作 出贡献的远 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发布时间:2021-08-13T16:23:14.4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作者:叶志健[导读]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教学生专门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应有机结合起来,然而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认为育人是班主任的事,是德育处的事。

新沂市高级中学叶志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教学生专门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应有机结合起来,然而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认为育人是班主任的事,是德育处的事。

其实不然,因为无德育性的教学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每一位教师都应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那么,要想使德育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学科便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片沃土。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审美情趣的教育。

语文学科之所以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片沃土,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德育功能的条件。

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髓,它富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对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都有着重要作用。

况且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也是他们的道德情操最易塑造的时期。

而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怕吃苦,贪安逸,想自己的多,关心别人的少。

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积极推行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现实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来实施德育教学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德育的过程是潜隐性的,要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隐性的。

德育因素往往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成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

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

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1.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

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让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德育因子成为“春雨”,随着教学的“春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一、根据语文学科特性,谋求文道结合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

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目的,教材也系统地选择了一些有利于革命传统教育、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善恶教育、献身精神教育、勤奋求学教育、敬师尊老教育等内容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祖国荣誉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艾青《我爱这土地》时,我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书,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再联系到我们中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了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教学《永久的悔》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然后结合课本中的内容畅所欲言,在浓厚的亲情气氛中,学生会感触到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每个人都应该格外珍惜这至爱亲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感恩之心也在不断滋长。

在教学《伤仲永》时通过理解分析:一个天资聪明神童,因为唯利是图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把他当摇钱树而带着他四处走访,使得“神童”沦为默默无闻的“庸人”,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即使有非常高的天赋,但后天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成功,这就激发了学生勤奋好学的热情。

二、引导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渗透·目前,图书市场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高雅的作品,也有低俗的读物,而我们的中学生辨别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浅谈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德育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和深入的最佳时期。

本文就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

可时下我们的教育却出现了错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教师只重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于是就培养出了诸如刘海洋、马加爵之类所谓的好学生。

所以,培养健康合格的学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一、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

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

二、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

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语文教师应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元素,而且应该成为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和谐地落实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立足文本,设计德育目标德育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精神思潮下,人们的心态十分浮躁。

如果老师还是依靠说套话,带高帽,这样的德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索,至多就是一股吹过耳旁的风。

所以,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应该立足文本,设计目标,让德育有根可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选编的教材,丰富地包含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性的启发,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注重对教学内容中情感、态度、价值教学目标的设计,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例如《风筝》一文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这一环节,达成了文章设计的德育目标“感悟作者的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小到一个词语感情色彩的教学,大到一篇文章的主题教学,其中都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我们不妨在教学中随时有意渗透,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德育教育的滋润,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散步》一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让学生领悟到了责任和“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 , 没有苦难 的经 历 , 也没有纵 向化的体会 , 加上社会 再 某些腐败现象 、 个别人 的蜕化 变质 , 使刚刚开始独立思维 的学生产生 了 种种 疑虑 : 社会 主义究竟优越在哪里 ? 个人如何面对? 例如 , 高中教 材安 排 了一单元 的评论 ,结合 这方 面的教学 ,写作课有意识安排写文学评 论, 像范爱农 的白眼, 夏瑜 的热 血 , 孙中山的“ 国人 皆以诸先烈之精神为 国奋 斗 , 实现吾人 理想之真 正中华民 国” 的呼吁 , 这里所揭示 的深刻的 思 想 性 , 比孔 乙 己 的颓 唐 、 进 的长 发 更 能 激 起 学 生 思 想 的 波 澜 , 远 范 让 学生写文学评论 :评鲁迅 作品的外貌描写》 《 《 、救救孩子——华小栓》 这 些评 论 , 加深 了学 生对于 “ 只有中 国共产 党才能救 中国” 的认 识。再例 如 , 惜》 以《 为话题作文 ,51 ” “ . 四川汶川大地 震和“ .4 青海 玉树大地 2 41” 震, 对生命 的珍惜 , 学生最有感触 , 可以写成《 珍惜生命》 有 的学生是外 ; 来 打工子 弟 , 乡的贫苦 , 家 给他 留下了难忘 的印象 , 以写成《 惜粮 可 珍 食》 由于平时养成大手大脚花钱 的坏 习惯 , ; 浪费 了父母的血汗钱 , 有的 学 生最有感触 , 以写成《 可 珍惜财 富》 有个 学生 生活在一 个单 亲家庭 ; 里 , 亲在他六岁 的时候就 离开 了他 , 母 是他 的父 亲一手把 他抚养 大 , 父 亲对他 的疼爱感触最 深 , 以写 成《 可 珍惜父爱 》 珍惜亲情 , 个学生最 ; 有 有 感 悟 。 昨天 , 可 亲 可 敬 的姥 姥 刚 刚 离 他 而 去 , 之 不 去 的总 是 姥 姥 他 挥 的 身 影 , 是 姥 姥 对 他 的 好 , 以写 成 《 惜 亲情 》 由 于 平 时 好 动 贪 玩 , 总 可 珍 ; 中学快结束 了, 对浪费时间是最有感悟的 , 学生可以写出 自己的惋惜 。 四、 德 育 渗 透 到 语 文 活 动 之 中 将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要求 沟通课 堂内外 ,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 , 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还 可配合课文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 , 教学《 园小 记》 菜 一文 , 可以从延安军 民热爱 劳动 、 乐观 向上的高 尚情操 中 , 进行发扬 延安精神 、 提倡艰 苦奋 斗的革命 传统教育。然后 以“ 做一个 勤劳朴素 的中学生” 为题 , 开展为学 校、 为班级做好事的义务劳动 的实践活动 , 使学 生在 活动中切身体会到 勤劳朴素的真正含义和劳动的价值 ,从 而形成 良好 的行为和习惯 。再 如, 教学《 俭示康》 文 , 训 一 引经据典 , 事例典型 , 诫严格 , 训 是理据 充分 的、 标准的德育教育材料 。文 中“ 由俭人奢易 , 由奢人俭难 ” 等至理名 言 学 生可以说 是烂熟 于心 。课后 , 组织学生 了解社会现象 , 系古今 中外 联 事实作比较 , 学生可以发现许多共同的人和事 : 古之李 文靖 为相 ,听事 “ 前仅容旋 马”今之 毛泽东 主席 , , 一生粗茶淡饭 , 睡硬板床 , 穿粗布衣 , 一 件 睡衣竟 然补了 7 3次 、 穿了 2 0年 , 还有英 国女王伊丽 莎白二 世每天深 夜她都亲 自熄灭 自金汉宫 小厅 堂和走廊 的灯 ,她坚持皇家用 的牙膏要 挤 到一点不剩 。 张文节为相 ,受俸不少” 可“自奉” 清约” 陈嘉庚艰苦 “ , “ ; 创业 , 巨资在 国内办学 , 而生活俭朴 , 捐 然 一根牙签折成两半用 ; 繁森 L 身 为地委书记 , 卖血筹钱养 藏胞孤儿 ; 宋朝 的包拯是清官 的典 型 , 包拯 规定 :后世子孙仕宦 , “ 有犯赃者 , 不得放归本家 , 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 吾志 , 非吾子若孙也 。”《 (宋史》 3 6 包拯传》; 卷 1《 )清满洲 正红旗人 和坤 , 专擅弄权 , 控制官员升迁 , 大肆贪污。嘉庆 四年 (7 9 定其 2 19 ) 0大罪状 , 赐 死 。查 没 金 银 、 宝 极 多 , 有 “ 坤 跌 倒 , 庆 吃 饱 ” 谚 ; 江 省 副 珍 时 和 嘉 之 浙 省长 王钟 麓 , 利用 职务之便 , 为他人谋利 , 介绍 项 目, 收受 巨额 贿赂 , 受

审情度势 润物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审情度势 润物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淹 的 “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则 从 更 高 的道 先 德境 界 指 导 我 们该 怎样 做 人 ,做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人 … …
教 师 挖 掘 了这 些 德 育 因 素 后 ,在 具 体 的课 堂 渗 透 中 , 还 要 联 系 中 学 生 的情 感 认 知 和 心 理 实 际 ,找 好 渗 透 的切 入 点 ,审 情 度 势 ,寓 德 育 与 语 文 教 学 中 。 中 学 生 正 处 于 情 绪 激 动 的 时期 ,都 希 望 受 到 他 人 的 夸 奖 与 鼓 励 ,而 又 普 遍 具 备 极 强 的 “ 仿 ” 与 “ 齐 ” 的 心 理 特 点 。基 于 这 种 实 际 模 思
纯 说 教 所 无 法 相 比 的效 果 。 又 如 ,在 学 《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生
的 德 育 就 是 这 样 一 种 渗 透 教 育 。 所 谓 渗 透 ,就 是 不 露 声 色 地 将 德 育 内 容 融 人 到 课 堂 教 学 中 去 ,像 “ 物 物 不 知 的 春 着 风 ” ,像 “ 物 细无 声 ” 的 春 雨 ,使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受 润
凡 此 种 种 ,教 师 在 课 堂 施 教 中 ,抓 住 教 材 中 的 德 育 因 素 ,并 及 时 联 系 学 生 实 际 ,恰 到 好 处 地 找 到 切 入 点 ,审 情
的 《 莲 说 》则 激 励 我 们 要 做 一 个 高 尚 而 纯 洁 的 人 ; “ 爱 生
我 所 欲 也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而 不 舍 的坚 强 意 志 ;而 “ 淤 泥 而 不 染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 出

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刘朝军摘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责。

德育教育可供选择的途径很多,但最有效、最直接、最基本的还是潜移默化,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升华。

关键词:德育教学渗透升华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

可见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

由此可见德育的渗透在教育中的地位。

古人说得好“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作为刚从小学步入中学的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来说,正处于“人之初”的起始阶段,他们犹如一块埋藏于泥土中的璞玉,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刚刚在建立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及强。

此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如能利用好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循循善诱,正确引领,精心打磨,细心雕镂,加以时日,一定能将其打造成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和氏璧”。

德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放在首位的。

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是几节政治课,不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就一蹙而就的。

德育教育是无形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纵观中学阶段各科教材,德育元素最多的莫过于语文。

古人说:“文以载道,道在其中。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操行和道德素养。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胡适先生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

”可见文学作品中是有不少德育元素的。

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学者们精心挑选的美文,这些文章中可以说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深情,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优秀品质,蕴含着仁人志士的美好情操,积淀着人世间的真善美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上至校长、书记、各部门负责人,下至各班主任、各科教师甚至工友,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

而地点也十分广泛的,比如说教室、寝室、操场、会堂……都是德育的好场所。

但各科目的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而且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

”因此,各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性的途径。

而语文学科是除政治学科以外的最重要的学科德育阵地。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

我们知道,古文里说的“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都是讲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对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

语文与德育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中学的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的底蕴。

韩愈说,“文以载道”。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吴晗写的《谈骨气》,文章弘扬了作为中国人应有的人格、气节。

这些文章载的是无产阶级之道,且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学了一定会身受感染,并以文中人物为楷模,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就是一些文言小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文都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的高尚道德情操。

这些淡泊明志、格调清新的文章,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调正心态,不要受金钱名利的诱惑而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

因此,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犹如春风化雨,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1.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要改革教法,变单纯的教为导。

《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浅探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浅探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浅探学校在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知道由于语文授课的特殊性,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认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语文教育,但是,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应尽的义务,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道德和思想品质的修养。

而且,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在德育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艺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课外活动加深对德育的教育。

1.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1.1 语文教学的大纲有这么一个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主体。

初中语文课程中包含很多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我们要充分好利用他们,结合实际,通过巧妙地课堂引导,让学生走进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殿堂。

比如通过学习《黄河颂》、等课文,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历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学习《最后一课》要引导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报国之情。

学习《邓稼先》的时候,除了教育学生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知识报国的崇高精神和矢志不移人生道路,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

学习《安塞腰鼓》(抒情散文),体味中华民族在艰苦磨难中培育的直面坎坷苦难、乐观豪壮的精神,还要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用形象写抽象声音的手法。

1.2 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挫折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知恩图报,对那些曾经给与自己帮助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要懂得报答之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据有关调查,现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令人担忧。

所谓教书育人,就意味着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注重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力求做到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道德教育;有效渗透所谓文以载道,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是一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

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务必明确,语文课堂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

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谈几点体会。

一、多样化的德育渗透方式本着切实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多方面多形式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教师的德育渗透可以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道德教育,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中体现道德教育;可以在文本中有效渗透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等活动渗透道德教育……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多方位、多渠道的,不一而足。

语文教师们应以语文课堂为渗透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辅以多种渠道并行,以此来积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如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教师可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进行一个小活动“我眼中的母亲,我体会到的母爱”,让学生们具体谈谈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爱,并谈谈相应的感受。

结合课文内容,单亲家庭的学生感受尤其深刻,他们通常在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讲述之后,也会同时深深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爱。

这样,通过学生们情感的交流,他们都能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从而懂得自己也应该积极孝敬父母以回报父母的爱。

教师还可趁热打铁,安排学生们回家后以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并通过作文的方式与大家交流之后的体会。

这样,有效地强化了学生们对宝贵的亲情的感受。

再如教学《活板》一文,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利用资料书、网络等来查阅世界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从而明白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国家的印刷术的发明远远早于其他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财富・Intemet fortune・Teaching fi eld教学园地在肯定学生见解正确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所起题目的含义,然后展示漫画作者的题目,学生哗然:“我的题目最接近作者的题意”、“我的题目比作者的题目所反映的思想更深刻”……此时学生已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它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课本,并稍加点拨,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意义,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树立生态文明观,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探究学习中,思想品德课还可以利用成语、歇后语、谚语、影视片段、音乐节选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思考、思索。

3.2 以小品悟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探究学习依据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以生动、亲切、充满活力与学生零距离的教学情景,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愉快地感受、体验、探究,从而领悟做人的道理,追寻知识的真谛。

在八年级学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由学生自编自演了小品《如此旅游》,他们尽情演绎了当下旅行社欺骗消费者的一些手段,学生在大笑之余也记住了他们的经典语句:我们承诺的八菜一汤就是八根菜一盆汤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在旅途中游客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②游客应该怎样维权?③作为旅行社和游客在履行合同中分别应尽什么样的义务?通过一个小品,教师将课本知识有机地整理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思索中体会到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合格的公民。

充分展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3.3 以时事拓潜,让学生在时代变迁中探究学习与时俱进是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时代要求,思想品德课就会失去生命力。

而课本阐述的观点往往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

它源于社会实践,又高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能把时事热点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

在复习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过程中,结合北京奥运会,教师启发学生:(1)在奥运会期间,除了运动员,北京还活跃着哪些人的身影?(2)运动员、观众、安保人员、志愿者各自承担着什么责任?(3)请举例北京奥运期间令你感动的人物或事件,并运用责任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通过北京奥运这一时事线索串联起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收集、筛选时事信息时,学以致用,将“责任”的有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其中,思维在时事学习中拓展,沉睡意识在时事学习中激活,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是自主学习的体现,是自主意识的体现。

3.4 以专题引路,让学生在知识重组中探究学习专题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总复习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它超越了课文、章节、框题,甚至不同年级所学知识的界限,把相关的知识点重新组合、排列,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系列的专题知识。

在九年级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如下工作:(1)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本年度的时事热点;(2)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某一热点时事,整理相关的课本知识,并将其系统化。

在专题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以漫画导思、以小品悟理、以时事拓潜、以专题引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激活主体潜能,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萧川等.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3]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作者简介:张娟娟,女,大学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广州市四十一中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李 炜(耒阳市南京中学,湖南 耒阳 421834)【摘要】中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进而论述了德育教育渗入中学语文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椐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1.我国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1.1 传统德育教育思想、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获得非常迅猛的发展。

但现代社会的种种进步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碰撞,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念并存、价值多元化的局面,极大增加了教育难度与复杂性,特别是增加了中学德育教育的难度,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已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新形势。

同时由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或保守或过于正统,没能正视现实,或者没能及时把握好社会转型期德育核心内容,致使德育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多,灌输的成分多,难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1.2 网络给德育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当今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进程,使得知识传播渠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途径、掌握知识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其开放性、虚拟性也拓展了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情感交流空间。

但网络也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特别是网络上泛滥的黄色信息,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股网络“暗流”正在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学生沉溺于网吧的现象是学校德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可以说网络暗流带Teaching fi eld ・Intemet fortune・网络财富教学园地来的巨大冲击,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

1.3 学生思想状况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陷于忧愁苦闷之中不能自拔,又不懂得寻求帮助,一味逃避现实,甚至过分偏激,走向极端,动不动就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

如此种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损伤极大,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无益处。

如此长期以往,学将固不成学,教也不成教;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将无法真正得到实行,对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冲击将无法避免。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方法和出路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2.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2.1 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现实可行性语文教育通常是指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

祖国语言是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行为方式、思想情感的语言,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因此语文教育不同于一般单纯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活动。

它既包括语言和文字本身的教育,也包括有关文学、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

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

它是直观、形象、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从这一点看,把德育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2.2 语文教育的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德育渗入语文教育提供了条件。

例如:魏巍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颂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阐述了志愿军战士革命的人生观和苦乐观。

又如,吴晗写的《谈骨气》,文章弘扬了作为中国人应有的人格、气节。

这些文章载的是无产阶级之道,且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学了一定会深受感染,并以文中人物为楷模,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就是一些文言诗歌,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情操。

这样的文章淡泊明志,格调清新,不事喧嚣,体现出了我国文化中的天然和谐的美感和道德修养。

学了这些文章,学生自然会受到熏陶,提高思想素质,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3.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的方法3.1 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渗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学《行道树》讲到行道树对人无所求,默默奉献时,顺势点拨——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学生们去思考,引导学生由行道树的精神联想到无数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抓住课文的动情点,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

3.2 优化诵读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教学《散步》一文时,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老爱幼,幼尊老的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做到体贴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再如讲授《雷电颂》时,给学生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随着激昂的朗诵不自觉的融进到文章高昂的氛围中,再让他们随录音仿读,并穿插讲解朗读中如何处理语音、语调、语气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分组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屈原的呐喊,重新认识历史,从而激发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再如在教学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3.3 深挖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对像《纪念白求恩》、《谈骨气》、《俭以养德》这样的议论文,深挖其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自不必说,就是对散文、诗歌也要进行深挖。

例如,教《荔枝蜜》时,要教育学生培养辛勤、奉献精神;教《敕勒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课文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章时,也也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其中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