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年心肺复苏术新方法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术新方法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术新方法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心肺复苏术(CPR)的实践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

根据2024年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为医护人员和非专业人士提供了详细的心肺复苏技术指南。

更新内容1. 胸外按压技术- 按压深度:成年患者建议按压深度至少为6厘米,但不超过60岁患者的胸廓前后径的1/3。

- 按压频率:建议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

- 按压与呼吸的比例:成人CPR中,建议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

2. 人工呼吸- 通气方法:建议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如有可能,优先选择口对口通气。

- 通气频率:与按压频率相匹配,大约每分钟10至12次。

- 通气时长:每次通气时长约1秒,确保通气充分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3. AED使用- AED准备:尽早准备并使用AED,无需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 AED操作:遵循AED屏幕上的指示进行操作,即使有其他人在场,也应尽快开始操作。

- 继续CPR:在AED分析心律和给予电击期间,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4.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早期ECC:尽早开始体外心脏除颤(ECC)。

- 药物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和当地指南,合理使用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

- 气道管理:优先考虑快速而有效的气道管理,如高级气道设备。

5. 团队协作- 明确角色:每个团队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 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使用明确的手势和术语。

- 轮换:在长时间CPR中,确保按压者轮换,以保持按压质量和力度。

结论2024年的心肺复苏术新方法指南强调了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以及早期使用AED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必要性。

所有医护人员和非专业人士都应掌握这些最新的复苏技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以上内容,并添加更多细节和示例以丰富文档。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
37
CPR标准用药
室颤: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
+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 或利多卡因50~100mg,每3~5分钟重复 一次。
38
CPR标准用药
心室停搏与电机械分离: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
阿托品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A: Airway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5
问题
口对口通气在急救中能否普及? 口对口通气真的有效吗?
6
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
1, 大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Ornato JP et al 1990
2,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通气。
10
新指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入你不愿 意做口对口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 外心脏按压。现有资料证明,及时 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后要比完 全没有CPR好得多。
11
新指南
如果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 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15:2,胸 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2
Case
患者在10分钟内送到了医院抢救室, 请问:
No.%Biblioteka No. %ROSC 37 出院率 5
13
22
8
1.7 3
1.2
Callaham ML et al: JAMA 1992;268;2667
30
肾上腺素应用剂量
0.2mg/kg(N=648) 1mg(N=632)
No.
%
No. %
ROSC 217 出院率 31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

2024年心肺复苏最新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2024年心肺复苏(CPR)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

报告内容包括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CPR效果的评估、复苏后护理以及与CPR相关的各类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本报告旨在为急救医疗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的CPR 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 CPR技术和设备的发展1.1 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最新的研究发现,CPR按压深度和频率的优化对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成人患者,建议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此外,研究发现,按压节奏的一致性和深度的一致性对于提高CPR效果至关重要。

1.2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最新的研究推荐,在进行CPR时,应尽量保证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协调。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以确保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3 CPR辅助设备2024年的研究表明,CPR辅助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负压辅助通气设备(VAVD)等在提高复苏成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设备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可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 CPR效果的评估2.1 大脑功能评估最新的研究强调,在CPR后应尽早进行大脑功能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意识状态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2 心脏功能评估CPR后,心脏功能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心脏电生理功能、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心脏复苏后的功能状态。

3. 复苏后护理最新的研究强调了复苏后护理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复苏后护理应包括:脑保护措施、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4. CPR相关的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2024年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大量的CPR相关临床实验和案例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CPR技术的改进、复苏药物的应用、CPR辅助设备的使用、复苏后护理方案的优化等方面。

心肺复苏的高级技术和改进方法

心肺复苏的高级技术和改进方法

心肺复苏的高级技术和改进方法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术,用于挽救心跳停止的患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的高级技术和改进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大的希望。

一、自动体外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能够自动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的设备。

传统的心肺复苏需要医务人员手动操作除颤器,而AED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复苏过程。

AED通过电极贴片将患者的心电图传输到设备上,然后自动分析心律是否需要电击。

如果需要,AED会发出指示并自动给予电击。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心肺复苏的速度更快,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心脏复苏成功率。

二、机械心脏按压装置传统的心肺复苏需要医务人员通过手动按压胸部来维持血液循环。

然而,长时间的手动按压容易导致疲劳,从而影响复苏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械心脏按压装置应运而生。

这种装置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持续的胸外按压,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确保了按压的深度和频率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机械心脏按压装置可以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并减少医务人员的疲劳程度。

三、体外冷却心脏骤停后,缺血缺氧会导致脑组织受损。

为了减少脑损伤,体外冷却技术被引入到心肺复苏中。

体外冷却通过降低患者体温来减缓脑损伤的发生。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冷却毛巾、冰块或冷却设备来实现。

研究表明,体外冷却可以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

四、心肺复苏质量监测心肺复苏的质量对于复苏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复苏过程的质量,心肺复苏质量监测技术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这种技术通过监测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和反弹力等指标来评估复苏过程的质量。

同时,还可以监测气道通畅性、氧合情况和呼吸频率等参数。

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复苏措施,提高复苏效果。

五、心肺复苏培训和普及心肺复苏的高级技术和改进方法虽然重要,但只有医务人员掌握并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心肺复苏培训和普及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学校和社区等场所可以开展心肺复苏培训课程,教授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法。

急救医学心肺复苏与急救技术的新进展

急救医学心肺复苏与急救技术的新进展

急救医学心肺复苏与急救技术的新进展近年来,急救医学领域的技术和心肺复苏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治疗方法,使得急救医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心肺复苏,并提高急救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项新进展,并解析其对急救医学的意义。

一、无损伤性心脏复苏技术传统的心肺复苏技术常常对患者胸骨造成损伤,尤其是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大力按压时。

然而,最新的无损伤性心脏复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该技术采用机械装置来模拟揉捏心脏,从而实现对心脏的有效复苏,而不对患者的胸部造成额外的损伤。

这为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二、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ED)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是一种可悲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去颤。

该设备能够在出现猝死情况时及时发现自动并施行去颤。

这使得普通人士也能在发生急诊情况时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三、手机急救应用程序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智能手机。

这为急救医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如今,各种急救应用程序已经出现,使人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地找到相关急救指南和操作步骤。

这种手机应用程序使得急救知识更加普及化,并帮助大众更好地进行急救。

四、身体机器接口(BMI)身体机器接口技术是一种将机器与人体直接连接的技术,它结合了人体神经系统和机器系统。

在急救医学中,身体机器接口可以实现直接对病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进行监测,从而非常精确地诊断和治疗病人。

这种技术的出现,无疑将大大提高急救医学的效果和有效性。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急救医学领域的心肺复苏技术和急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无损伤性心脏复苏技术到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再到手机急救应用程序和身体机器接口技术,这些新进展使得急救医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急救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更多的生命。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无疑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急救医学的进步。

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比较指南

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比较指南

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比较指南引言: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救的关键步骤,其成败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心肺复苏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以及不同指南之间的比较。

1.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美国心脏协会是制定心肺复苏指南的权威机构之一,其指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新版的AHA指南于2015年发布,并在之后的几年中进行了一些修订。

该指南强调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提倡使用能够提供连续胸外按压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复苏,并推崇使用心肺复苏的连续质量监测。

2.欧洲复苏委员会(ERC)指南:欧洲复苏委员会是负责制定和更新欧洲地区心肺复苏指南的组织。

其指南与AHA的指南在很多方面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差别。

ERC指南在2015年发布了新版指南,并在之后几年间进行了一些更新。

该指南强调早期进行胸外按压,注重胸外按压的质量和深度,并提倡使用自动机械胸外按压装置(A-CPR)来提高按压质量。

3.国际复苏联盟(ILCOR)指南:ILCOR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由多个心血管和复苏相关的协会组成,并负责制定和发布全球性的心肺复苏指南。

其指南通常整合了AHA和ERC的指南,并结合全球多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更新。

ILCOR最新的指南于2020年发布,强调早期发现心脏骤停的重要性,倡导普及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并推崇使用高档AED和自动胸外按压装置。

4.指南的比较:虽然AHA、ERC和ILCOR的心肺复苏指南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它们在如何进行早期胸外按压、如何提高按压质量、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

这些指南都强调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将胸外按压视为最关键的步骤,并强调连续胸外按压和按压质量的监测。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和设备情况有所不同,可能导致实际的急救操作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这些指南进行实际急救操作时,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心肺复苏术的新技术及应用

心肺复苏术的新技术及应用

心肺复苏术的新技术及应用心肺复苏术是对病人进行急救时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因为它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和心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心肺复苏术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肺复苏术的新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机器人心肺复苏术机器人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新型的心肺复苏术技术,它使用机器人手臂来进行急救操作。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稳定和持续的心肺复苏,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的急救情况尤为重要。

此外,机器人心肺复苏术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病人。

机器人心肺复苏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救护车、急诊室和手术室等不同的场合。

在一些重大灾难和紧急情况下,它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使用机器人心肺复苏术需要精心培训、设备保养和操作规范等方案的支持,这将成为未来一些更完善、更高效的急救系统和设备的一部分。

二、医疗应用平台医疗应用平台是另一种创新的心肺复苏术技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的速度和效率。

该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来分析众多基因组数据和临床病例,获取更准确和更快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将使医疗工作者在医学常识方面得到更好的支持,同时也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存和恢复率。

心肺复苏术是医疗应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更高效的急救调度和决策。

由于医疗应用平台可以实时地更新和分享数据,它还可以为病人提供远程监控和医学指导服务,提高对病人的关注和照顾。

这些都是将心肺复苏术应用到未来急救系统的一项潜在优势。

三、运用VR技术进行应急培训VR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已经非常普及,这种技术的发展也为心肺复苏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进行模拟的心肺复苏术培训,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实际操作培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VR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具有触觉反馈和互动性的培训体验,这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到心肺复苏术的应用中。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只是心肺复苏术发展的一部分。

心肺复苏2024指南

心肺复苏2024指南

心肺复苏2024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2024指南是国际上最新的指导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心肺复苏有三个重要环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自动体外除颤。

心脏按压对于维持供血至关重要。

2024指南建议在急救过程中,以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进行持续按压。

按压时应尽量使胸骨下陷,以达到有效压迫心脏。

快速而准确地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性,确保没有明显的阻塞物。

若无患者自主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建议使用面罩或气囊面罩与袋球进行人工呼吸,并配合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频率建议为每分钟10-12次,一次呼吸需要1秒钟左右,以保持适当的通气量。

自动体外除颤是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的电活动。

指南建议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即在开始CPR的同时尽早使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应施行3次快速推胸击负反馈按压后进行电击,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当电击后心脏出现自主电活动时,应立即继续CPR并监测生命体征。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则,2024指南对于特定情况下的心肺复苏也提出了一些特殊建议。

例如,对于沉入水中的溺水者,首先判断人员安全并进行应急救援。

紧急时刻,可暂不进行体征检查,立即自水中救出并施行心肺复苏。

对于新生儿的心肺复苏,应使用低压(60-90次/分钟)和浅胸骨下陷(1.5厘米)的技术。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心肺复苏团队的重要性。

复苏速度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而组织协调的团队合作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急救服务。

指南鼓励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心肺复苏团队,以提高整个急救系统的效率。

总之,心肺复苏2024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标准的救护措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提供了指导。

在紧急情况下,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宣传这些指南,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2024 年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心肺复苏的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4 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操作标准和指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心肺复苏如此重要。

当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大脑等重要器官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因为缺氧而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在这“黄金时间”内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恢复心跳和呼吸,为后续的医疗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2024 年心肺复苏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强调。

在判断意识和呼吸方面,指南建议采用更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施救者应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同时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来判断呼吸。

如果在 10 秒内无法明确判断,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对于按压的位置和手法,指南明确指出,按压点应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进行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120 次。

要注意保持按压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让胸廓充分回弹,以提高按压效果。

人工呼吸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子,用嘴覆盖患者嘴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

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AED 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

如果现场有 AED 设备,应尽快获取并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此外,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也非常关键。

如果有多人在场,应明确分工,有人负责按压,有人负责人工呼吸,有人负责拨打急救电话和寻找 AED 等。

2024年全球心肺复苏最新指南

2024年全球心肺复苏最新指南

2024年全球心肺复苏最新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心肺复苏(CPR)的最新标准和推荐实践。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心肺复苏技术和程序的权威指导,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指南概览心脏骤停的识别和紧急反应- 心脏骤停的识别:立即识别心脏骤停迹象,包括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无脉搏。

- 紧急反应: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并在拨打紧急电话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心脏骤停的诊断和 location。

基础生命支持(BLS)- CPR技术:推荐使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率为 30:2,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

- 呼吸道管理:优先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如有呼吸道设备,可使用面罩或球囊。

高级生命支持(ALS)- 药物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和可获得性,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

- 心电监测和除颤: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心电监测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设备的指导进行操作。

特殊情况下的CPR- 婴儿和儿童CPR:采用不同于成人的按压频率和深度,以及特定的呼吸道管理技术。

- 孕妇CPR:考虑到孕妇的生理变化,采用特殊的体位和按压技巧。

- 院外心脏骤停:优先考虑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团队协作和通讯- 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确保高效协作。

- 通讯:使用标准化通讯程序,确保与EMS和医院接收部门的清晰沟通。

教育和培训- 标准化培训:推荐使用基于证据的培训程序,包括模拟训练和认证。

- 持续教育:鼓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定期更新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建议,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并促进其康复。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定期复习和遵循这些指南,以确保他们的实践符合当前的最佳证据和标准。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虚构的示例文档,实际的心肺复苏指南会由专业机构发布,并会包含更详细的操作步骤、图示和特定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023年全新心肺复苏技术指南

2023年全新心肺复苏技术指南

2023年全新心肺复苏技术指南指南背景本指南旨在介绍2023年全新的心肺复苏(CPR)技术,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复苏效果。

以下是指南的要点: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及时的心肺复苏可以提供氧气和血液流动,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2023年新技术概述-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AED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用于监测心律和自动除颤,提高心脏骤停的处理效率。

- 环绕式胸外按压:传统的胸外按压仅在胸骨正中进行,新技术推荐使用环绕式按压,即在胸骨两侧同时施加按压力量,提高血液流动效果。

- 心肺复苏的早期介入: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是至关重要的,新技术强调在骤停发生后尽快开始CPR,并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持续保持复苏。

心肺复苏技术的步骤1. 确定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反应。

2. 寻找帮助: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3. 开始胸外按压:按照指南推荐的环绕式按压技术进行胸外按压。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可用,按照说明操作设备进行除颤。

5. 继续CPR: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确保力量适中,不要过度施压。

- 在使用AED设备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操作,确保安全。

- 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并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以上是2023年全新心肺复苏技术指南的概述,旨在提供简单易行的策略,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复苏效果。

请在实际操作中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并持续关注相关最新指南的更新。

2024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

2024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

2024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用于挽救发生心脏骤停的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CPR的效果和成功率,国际心脏心肺复苏联盟(ILCOR)在2024年发布了最新的CPR更新指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些新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2024年版CPR更新指南强调了早期CPR的重要性。

与以往不同,新的指南建议在发现心脏骤停后,应该首先进行30秒的观察,然后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而不是先进行两次清醒呼吸。

这是因为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几秒钟内,心脏仍然具有残余功能,持续的胸外按压能够为心脏提供持续的血液流动,从而延迟脑部缺氧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的机会。

其次,新的指南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

传统上,CPR中的胸外按压要求按压深度为至少5cm,但新的指南推荐将压缩深度提高到至少5cm,最大可达6cm。

此外,新指南还建议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而非以往的100次。

这些调整的目的是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确保足够的血流量到达心脏和大脑,从而增加生存机会。

第三,新的指南明确了CPR中使用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

与以往不同,新的指南建议在成人患者中,可以进行连续的胸外按压,而不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这是因为胸外按压已经被证明是最关键的CPR步骤,持续进行可提供更好的血流量。

人工呼吸仍然建议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如专业急救人员的到达、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进行气管插管等。

最后,新的指南提出了检测心律和除颤时的一些新的建议。

例如,指南建议尽早进行心律检测,以便尽早发现可电除颤的室颤和室速,并进行快速的电除颤。

此外,可考虑在未经过预期效果的CPR后使用最小化的中断推算放电。

这些调整的目的是尽早识别和治疗可电除颤的心律紊乱,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2024年版心肺复苏更新指南对早期CPR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建议尽早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并注重提高按压质量。

同时,指南还调整了CPR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建议在成人患者中可以进行连续的胸外按压。

心肺脑复苏技术的新进展

心肺脑复苏技术的新进展

一般仅推荐用于室颤/室速(VF/VT)型心脏停搏在, 而心脏无收缩或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包括EMD、心室自主节律、室性 逸搏心律、除颤后心室自主节律和缓慢的无脉搏 心律。心超显示无脉伴电活动的病人,往往可见 微弱的心脏机械活动,这种机械活动太微弱,以 致于不产生可测的血压和脉搏。 用法:40IU静注或皮下注射一次,适用心脏 停搏时间较长者。有报道心脏停搏40分钟后,仍 能恢复自主循环。另有报道,发现复苏后存活者 血中血管加压素浓度大于死亡者。
②利多卡因:适于治疗单向型室速,剂 量1~1.5mg/kg静注,3~5分钟或5~10分 钟重复,1~4mg/min静滴,最大剂量 3mg/kg,>1h静滴。 ③硫酸镁:适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剂 量1~2g静注。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时,应 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病因治疗。
4、碳酸氢钠:不适用于CPR早期。由于CPR早期 处于低灌流状态,此时在组织中很少产生CO2, 胸外按压是恢复灌注的主要方法,也是纠正酸中 毒的主要途径,而且早期较低的PH并不影响复苏 结果。 早期(<5min)应用指征:原有代谢性酸中毒 存在,高血钾,特殊中毒(阿司匹林或三环类抗 抑郁药中毒)病例。 当停搏时间较长(>10min)应用肾上腺素的同 时并用碱性药物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不利作 用。
2、血管加压素(Vas会议新推荐的药物。是一种天然 的抗利尿激素,当大剂量运用远远超出正常 体内含量时,具有强力的利尿作用。其对外 围血管的收缩作用远大于EN,但副作用远小 于EN,也无抗利尿作用。由于其半衰期长 (10~20分钟),而EN为3~5分钟,因此, 成人复苏时一般推荐一次剂量为40u,若无 效,观察10~20分钟后,可以用第二次,但 目前临床上都只用一次,以后可改用EN。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可帮助挽救因心脏骤停和呼吸困难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的患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本文将为你介绍其中一些最为重要的新技术和理念。

机械心肺复苏传统的心肺复苏是通过人工压迫胸部实现血液的循环,但这种方法需要高强度和高效率的手动胸部按压,并且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由此,机械心肺复苏(Mechanic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mCPR)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更加有效和稳定的方法。

mCPR是一种由机器提供胸部按压的自动化心肺复苏,在紧急情况下将自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到了接近35%。

相较于传统的胸部按压,mCPR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恒定的按压效果,同时减轻急救人员的负担和疲劳。

与标准的手动心肺复苏相比,mCPR能够减少胸外压时间和提高氧气输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高质量心肺复苏高质量心肺复苏是一种旨在提高心肺复苏效果的理念,不仅强调患者的生命体征,更注重急救人员的技术、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

与传统的心肺复苏相比,高质量心肺复苏更关注胸部按压的深度、速度和周期,注重肺复张和动脉回流的协调,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高质量心肺复苏需要以获得国家认证的高质量急救中心作为支持,监控着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应该有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机制,让急救人员合理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心肺复苏效果的提高。

电子化心肺复苏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化心肺复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技术选择。

它是一个能够自动监控、记录和反馈心肺复苏过程的系统,在早期发现并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电子化心肺复苏系统中,急救人员配备有手电筒或触摸屏,能够自动记录胸部按压深度和频率、气道通畅状态、呼吸频率和患者的自我脉搏检测议程。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急救人员更准确地监控患者的状态,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肺复苏的新型技术及应用前景

心肺复苏的新型技术及应用前景

心肺复苏的新型技术及应用前景导语: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而心肺复苏术是目前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为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心肺复苏领域。

本文将探讨这些新型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机器人辅助心肺复苏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心肺复苏领域,机器人也开始发挥作用。

机器人辅助心肺复苏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准地进行胸外按压操作,减少误伤并提高按压深度和频率。

同时,机器人可通过AI算法提供实时监测和反馈,进一步提高抢救效果。

二、自动化体外心脏模拟系统自动化体外心脏模拟系统(Automatic External Cardiac Simulation System, AECS)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和医药学的创新技术。

这种系统能够模拟真实心脏的生理特征和异常变化,为医生提供非常接近真实情况的训练场景,帮助他们熟悉心肺复苏的过程和技巧。

AECS还可以根据医生的操作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加快专业技能培养速度。

三、新型药物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除了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新型药物也逐渐成为改善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手段。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氢硫酸亚菲那明(asphaton)在抢救胸外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该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并增强组织血流来保护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免受缺血缺氧造成的损害。

四、无创胸外按压技术传统的心肺复苏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无差别地持续胸外按压,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胸骨和肋骨骨折等副作用。

而无创胸外按压技术则可以通过特殊设备在胸壁表面施加连续压力,有效替代传统的手动按压过程。

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还能提供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心肺复苏效果。

五、虚拟实境在心肺复苏训练中的应用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 VR)是一种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能够向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心肺复苏领域,VR已经逐渐用于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训练。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普及与提高
心肺复苏的普及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例如,在中小学开设心肺复苏课程、在公共场所设置心肺复苏设备等措施, 都可以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意识和技能水平。
心肺复苏的提高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生存率也在 不断提高。例如,采用更科学的按压手法和更先进的除颤技术,可以提高心肺 复苏的成功率。
急救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急救医疗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急救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 人工心肺装置、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远程心肺复苏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心肺 复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急救医疗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 急救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急救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汇报人: 2023-11-27
contents
目录
• 心肺复苏简介 • 心肺复苏的新措施 •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 心肺复苏的未来展望 • 心肺复苏实践与案例分享
01
心肺复苏简介
心肺复苏的定义
01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通过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维持人体 呼吸和循环功能。
者手中。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
远程操作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允许医护人员在远程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通过实时视频和数据传输,实现精准有效的救治。
培训新技术
远程心肺复苏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新的培训机会,通过模拟实战 环境,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心肺复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演变,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急救 技术。
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不仅注重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还强调人工呼吸的重要性和操 作规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02
心肺复苏的新措施
新型心肺复苏器
自动体外心肺复苏器
无线遥控心肺复苏器
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培训
培训教材的更新
更新心肺复苏的培训教材 ,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 临床实践经验。
多样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心肺 复苏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
定期复训与考核
对已经接受过培训的医护 人员进行定期复训和考核 ,确保其技能得到保持和 提高。
心肺复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用于长时 间心肺功能衰竭的过渡治疗,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自动心肺复苏仪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自动判断心搏 骤停并启动心肺复苏,同时监测
生命体征,提高复苏成功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减少施救者的 体力消耗,提高救援效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使用可提高公 众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提高生存
率。
03
复苏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存率。因此,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公
众安全和急救至关重要。
02
历史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国际
复苏联盟(ILCOR)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心肺复苏技术
的全球传播和应用。
03
最新进展
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包括更高效的复苏设备、
心肺复苏的生存率提高
早期启动急救系统
提高心肺复苏的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启动急救系统。通过普及急救知识,让更 多人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启动方式,有助于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

新版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的进展与不同

新版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的进展与不同
重视细节和技巧
新版指南对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进行了强调,要求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和技巧的掌握。
实践应用的不同
实践应用更加广泛
新版指南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对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强调团队协作
新版指南强调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心肺复苏任务 。
设备更新与普及
新版指南可能涉及到新的设备和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需 要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普及,以保障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未来展望
进一步推广和培训
未来需要加强新版指南的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和技能水平,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设备研发与创新
鼓励相关领域的设备研发和创新,以满足新版指南的需求,提高复 苏的效果和安全性。
04
新版指南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临床实践差异
新版指南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地区、医院和医生 之间的临床实践差异,这会影响指南的推广和执行效果。
培训和教育不足
新版指南需要医护人员接受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 们能够正确掌握和执行相关操作。然而,目前培训和教育 资源可能存在不足,难以满足需求。
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是针对这一操作的标准操作规范,旨在 提供准确、科学、实用的操作指导,以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 全。
指南的重要性
01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紧急处理措施 ,需要在短时间内正确实施,因 此操作指南对于保证操作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02
正确的操作指南能够提高医护人 员的操作水平,减少操作过程中 的错误和疏漏,从而降低新生儿 的死亡率。
肺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
强调团队合作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24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CPR)指南,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更新。

这些指南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关于如何最有效地执行心肺复苏的指导。

首先,2024年的指南重点强调了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的重要性。

在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每分钟的推胸按压和快速电除颤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率。

因此,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应该尽可能快地展开急救措施,而不是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早期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生存下来的关键。

其次,新指南还推荐了一种称为胸外心肺复苏(CPR)的方法。

这一技术强调了只进行胸部按压,而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研究表明,单纯进行胸部按压的胸外心肺复苏比传统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组合更容易被普通人掌握,并且可能更有效地推动氧气输送。

因此,在新指南中,强调了在非专业急救人员中使用这种更简单的胸外心肺复苏的方法。

此外,2024年的指南也对于特定人群的心肺复苏进行了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技术有所变化。

针对这两个特定的人群,新指南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措施,以确保他们接受到最合适的急救方法。

在实践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肺复苏的受害者和急救人员,新指南还建议在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时使用面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这样可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护受害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

此外,新指南还给予了急救培训和教育更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一般民众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技能,AHA建议所有人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总的来说,2024年的心肺复苏指南是一份全面更新的指导文件,为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骤停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并为更多的人提供生命挽救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南,并积极学习和实践其中的最佳急救方法,以确保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行动并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是一项救援生命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近年来,针对心肺复苏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心肺复苏的传统方法心肺复苏的传统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术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指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上,通过速度和力量控制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在暂时恢复心肺功能的前提下,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当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心肺复苏术是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

其中,BLS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而ACLS则是在BLS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药物的治疗手段。

虽然心肺复苏术已经成为急救常规操作,但其成功率仍然不够高。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用于诊断心脏骤停和进行自动除颤。

使用AED的过程比较简单,只需要将AED贴在患者胸前,启动设备就能自动进行心电图分析和电击治疗。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机构开始安装AED设备,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更快地进行救援。

然而,对于一些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AED并不能总是有效地解决问题。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为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各国医学界展开了长期而广泛的研究。

以下是最新的心肺复苏技术发展和改进的概述:胸部压力和呼吸频率的优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如果在一个脉搏无效的患者上进行300次胸外心脏按压时,增加女性更换心肺复苏操作员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这是因为更好地处理根据患者体型而定的不同的体力需求。

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成年人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使用更快更好的胸外心脏按压速度和更少的合拢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比于每分钟100次的按压次数,每分钟120次的按压次数提高了存活率21%。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正在研究心肺复苏期间呼吸频率的最佳设置,以便在救治患者时处理可能造成进一步危险的肺部积液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
O2
O2
Hb
O2
O2
供氧过程
利用氧
组织供氧量减少
• 组织氧输送
组织供氧量= 动脉血氧含量×心输出量 = (1.34 × Hb × SaO2+ 0.0031×PaO2)×心输出量
≈ 1.34
× Hb × 2 ×CO Hb
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
100
氧 80 饱 和 60 度 % 40
TIME IS LIFE
JAMA. 2008;299:785–792.
如何呼救

拨打120,院内启动急救小组 如果附近有AED尽快取来 叫附近的人前来支援,组织团队抢救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室颤
无脉性室速 无脉电活动 (PEA) 心电静止 临床表现: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
可除颤的心电表现
除颤后检查心律 评估呼吸 抗心律失常 阿托品应用 心脏骤停纤溶治疗
是 通过“看、听、感受” 未详述 被推荐 未提及
心脏骤停后救治
未提及
2010年指南主要更新:
1、4个生存链增加为5个,增 加了心脏骤停后的综合处理 2、强调早期胸外按压,成人 和儿童、婴儿由ABC变为CAB 顺序,不包括新生儿 3、更加强调团队协作
前提:没有大动脉搏动,符合心脏骤停标准
多形性室速
QT延长:校正的QT女性>0.48S,男性>0.47S
按压和除颤
先除颤还是先按压


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一项无EMS人员目击的院外成 人心脏骤停的临床试验表明,当EMS反应时间>4-5 分钟, 在首次电击除颤前做一段时间的CPR可改善存活率。 但2 个RCT 表明,不管EMS 反应间隔多少,院外VF或无脉 VT患者除颤前接受EMS人员1.5到3分钟的CPR,对患者ROSC 和出院存活率无改善。 2010指南:目前除颤前进行CPR 而延迟除颤的益处不确定
20
20 40 60
pH↓, PCO2↑ 2,3DPG↑,温度↑
80
100
氧分压 (mmHg)
ABC还是CAB?


心源性停搏:CAB 窒息性停搏:ABC
如何识别心脏停搏


2010年指南:1、没有反应2、没有呼吸或喘息样 呼吸3、没有大动脉搏动 2013年第8版内科学: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反应, 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并以最短 时间判断有无脉搏(10秒内完成)。如判断患者 无反应时,应立即开始初级心肺复苏。见P330。 院内(有专家推荐):1、突然意识丧失2、大动 脉搏动丧失。
减少按压中断 按压深度至少5cm 胸廓充分恢复 避免过度通气
否。除颤后即做CPR 不再“看、听、感受” CPR 2 min,除颤后VF仍存在, 胺碘酮300mg 不推荐常规使用 因肺栓塞或疑似急性血栓原因 致心脏骤停,复苏未奏 效者,考虑纤溶治疗 对无意识成年人采取低温3234°C 维持12-24 hr
10S:脑氧储备耗竭 20-30S: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 5分钟:脑内ATP耗竭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TIME IS LIFE
3~5秒: 黑蒙 5~10秒:昏厥 15秒左右:阿斯综合征发作 10~20秒:意识丧失 30~60秒:瞳孔散大 60秒:呼吸渐停止 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立即识别心跳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着重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的综合处理
心脏骤停后的综合处理


按指征治疗性低温和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 预见、治疗、预防多脏器功能障碍 尽早实施脑电图检查以诊断治疗癫痫,评估疗效 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指导吸氧浓度 积极纠正导致心脏骤停的可逆因素 全面性、结构性、综合性、多学科协作管理
心脏停搏的分类

心源性:即心脏性猝死,停搏发生前或发生即刻 心外组织代谢和功能尚好,血液氧合正常。 窒息性:停搏发生前后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广泛异 常,狭义窒息者(气道梗阻、肺炎、肺水肿、呼 吸抑制、溺水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广义是指 由于心外组织病变,缺氧、中毒、代谢障碍等造 成继发性心脏停搏。
3、碱化血液疗法的使用4、洗胃和活性炭的使用5、血液透析无效
应用碳酸氢钠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解读氧疗:

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一旦有可能,使用100%的吸氧浓度 (FIO2=1.0)是合理的(Class IIa,LOE C) 恢复自主循环后,要逐步调整吸氧浓度到最低的水平,以 使动脉血氧饱和度≥94%。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称宏森 宁波市第四医院ICU
心肺复苏概念

心肺复苏(CPR)
对于心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 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 效急救措施的总称。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复苏目标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ROSC)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终极目标:增加出院存活率
解读:肾上腺素

Jasmin等在2012年发表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 中发现肾上腺素的累积剂量.的增加将增加病死率 同期,Olasveengen等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肾 上腺素可以改善短期存活率,但是降低了出院率 和带来了不良的脑功能。
解读:除颤

不推荐连续多次除颤 强烈建议当除颤器做使用准备时对所有心脏骤停患者进行 CPR(2010指南 IB级)。
事件二:医疗剧
解读: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α 和β 受体激动剂,α 激动,收缩血管,能提 高CPR期间的CPP和脑灌注压。其β 受体激动作用,可能增 加心肌做功和减少心内膜下心肌的灌注。 如果IV/IO通道延误或无法建立,肾上腺素可气管内给药, 每次2-2.5mg。 加压素40IU可替代首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是非肾上腺素能外周血管收缩药,也能引起冠 脉和肾血管收缩。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效果没有差异。
如何胸外按压




有节奏(>100次/分,充分回弹) 、尽量大的深度。 垂直下压,减少肋骨骨折。 2分钟或5个循环后交换 减少按压中断 检查心律<10S,交换<5秒 自动除颤仪充电时?
早期识别和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关键
战地医生的678法则

可触及颈动脉搏动:60mmHg以上 可触及股动脉搏动:70mmHg以上 可触及桡动脉搏动:80mmHg以上
严重休克,未触及脉搏,但心脏不一定停搏
识别和呼救的重要性
In a hospital setting, survival is >20% if the arrest occurs between the hours of 7 am and 11 pm but only 15% if the arrest occurs between 11 pm and 7 am.
强调早期胸外按压
C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中国动向

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 2013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14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5分钟是ATP(三磷酸腺苷)储存耗竭的时限!
猪的室颤模型研究

刚出现室颤,微循环并未停止 4-5分钟后,微循环基本停止 8-10分钟后室颤基本消失 越晚除颤转复成功率越低
100%
三个复苏时相
Myocardial ATP
0
rapid defibrillation
Electrical Phase
good chest compressions
TIME IS LIFE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
1min 4min 6min 8min
CPR成功率
>90% >60% >40% >20%
10min
几乎0%
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常温下耐受缺氧时限
大脑 小脑 延髓 脊髓 交感神经节 心脏和肾脏 肝脏 肺脏 4~6分钟 10~15分钟 20~30分钟 45分钟 60分钟 30分钟 1~2小时 时间更长
1966年第一版 CPR指南面世
1992年ILCOR 成立
2010年最新

1960年


1973年




2000年

1979年 1985年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 ILCOR: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国际复苏联盟)
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心底部)
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心尖部)
解读:开胸

没有充分的有益或有害的证据推荐常规应用开胸CPR。 然而,如果心脏骤停是在胸部或腹部已经打开的手术期间 或胸心外科手术术后早期发生,开胸CPR是有用的。 (2010 IIa C级)
事件三:闹心
孕妇,顺产后三天猝死,家属根据病历 记录,以2010年国际心肺指南作为医疗 标准,来打官司。
Circulatory Phase
little we can do
Metabolic Phase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Arrest Time (min)
Weisfeldt ML, Becker LB. JAMA 2002: 288:303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