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

合集下载

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复习

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复习

• 13①原因角度:事前没人管,事后管得太多,群 众利益更受损害。(相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 令人发指) • ② 态度角度:领导干部应该拎着乌纱帽干事, 不能捂着乌纱帽做官。 • ③方法角度:只有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新的有效的 监管机制,才能永保食品安全。 • 14、运用拟人和化用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产 品的作用。由济公和尚当年唱的那句“哪儿不平 哪有我”化用来的,读来很有亲切感,收到了很 好的广告效果。

“信手拈来” :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 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1. 他不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辨别,不管与观点是 否相符,信手拈来,随意贴上,常常张冠李戴, 论证不一。 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 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 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3、他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有振聋发 聩的感觉。 4、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己见, 入木三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 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 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 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 调味品。 3. 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 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 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1.让我们的校园不再腾云驾雾(杜晓倩) 2.学习圣地,拒绝烟雾缭(杜鹏宇) 3.校园空气清如许,乌烟瘴气怎容得。(王 晓) 4.油墨书香怎容得香烟的浸染。(孙小倩) 5.校园拒绝烟雾缭绕(郭晓丽) 6.祖国的“花朵”,经不起“烟雾”的熏陶。 7.不要让“硝烟”弥漫美丽的校园。(王岩)
• 健康你我他,禁烟靠大家。
•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 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 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 步。(2005年高考北京卷)

2019-2020年高中新教材培训资料专题三直面人生必修五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中新教材培训资料专题三直面人生必修五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中新教材培训资料专题三直面人生必修五苏教版内容目标1.能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价值观,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

引导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2.能具体分析司马迁“隐忍而活”、屈原“慷慨赴死”的原因。

3.能够理解分析《报任安书》、《渔父》两文在表达上各自的特点。

4.以“生存与毁灭”为中心,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讨愿望,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

学习要求1.思考司马迁“隐忍而活”、屈原“慷慨赴死”的原因,并说说对司马迁择生和屈原择死的评价。

2.司马迁在《史记》中借对其他历史人物的评论,表明对生死的看法,他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哪些种,你认为他和屈原分别属于哪一种。

3.探讨《报任安书》、《渔父》的表达特点,分析两文各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4.积累整理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表格形式梳理所学的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

5.查阅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经历、伟大贡献。

6.通过诵读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曩望固陋卜祝流俗蝼蚁槛阱圜墙惕息强颜绳墨陵迟引节死节沉溺缧紲隐忍鄙陋文采垂稽草创谤议浮沉雕琢固陋枯槁倜傥凝滞莞尔教学建议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的问题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

本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

《报任安书》、《渔父》,分别展现了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生死观,有巨大的问题探讨空间。

在组织问题探讨时,对《报任安书》,应注意文中集中表现司马迁人生观的段落,探讨司马迁忍辱不死、发愤著书的原因。

对《渔父》的探讨应抓住几次对话,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

《报任安书》、《渔父》两篇文章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在教学处理上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

《报任安书》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

对探讨的核心问题,应指导学生亲近文本,加深体会。

江苏省南通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03-专题三:直面人生 Word版缺答案

江苏省南通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03-专题三:直面人生 Word版缺答案

专题三:直面人生一【专题概述】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分为两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

第一板块“生存选择”选了两篇文言文,分别展现了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生死观,既有丰富的语言学习内容,又有巨大的问题探讨空间。

在这一板块中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在具体学习中,要在落实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善于把握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句子,仔细研究其内在的情理冲突,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博大的内心,进而从不同方面对两人的选择进行探讨。

第二板块“真的猛士”选取的是鲁迅先生的至情之作《记念刘和珍君》,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作者“说”还是“不说”这个关键,梳理相关的语句,弄清他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文中充满感情色彩的关键议论句,并且对“真的猛士”和“庸人”的内涵加以探讨,理解鲁迅对生死选择的认识。

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

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这是人生的大思考。

有了这样的思考,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渔夫》作者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

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

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

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时候虽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名声却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被世人称道。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此书)刚开始写还未完成,正好遇上这桩祸事,我痛惜此书尚未完成,因此宁愿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而没有怨怒的神色。
“直面人生”专题复习
复习篇目:《报任安书》
《渔父》
《纪念刘和珍君》
复习内容:
1、积累词汇、文言基础及写作材料。
(困境---苦难---厄运---直面人生)
2、默写《记念刘和珍君》要求背诵的章节及《报任安书》、《渔父》中的名句。
qiǎng bǔshìnìléi xiètìtǎng
强颜 卜筮沉溺缧绁倜傥
bìn jīyùn líng yǔyuán
(二).古今异义:
颜色憔悴. ————脸色
形容枯槁. ————形体容貌
三、默写: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2、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4.,?宁赴湘流,葬于江流之腹中。,?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
视淋漓的鲜血,.
6.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膑脚稽查愠色囹圄圜墙
rǎng gǎo wǎn liáo
攘夺枯槁莞尔寥落
dàng fěi jiéào
长歌当哭菲薄桀骜
lìn chóu chúdàn hái cuán
赁房踌躇不惮尸骸攒射
lùēyǔn xù
屠戮山阿殒身不恤
二.重点文言知识总结.
(一)重点词语:
1.安:
安能以皓皓之白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2)真的猛士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攒.射()尸骸.()桀骜.()赁.屋()惩创.()浸渍.()寥.落()长歌当.哭()菲.薄()喋.血()黯.然()立仆.()殒.身()洗涤.()不恤.()2、填空(1)《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默写:①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供的语境填写恰当的词语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这些传说,_________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_________我还不料,_________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_________始终微笔的和蔼的刘和珍君,_________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_________又证明着这_________是杀害,_________是虐杀,_________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3、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陶诗。

请写出诗歌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下列文句的含义(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三专题写作直面人生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三专题写作直面人生

佩服司马迁笔下的项羽,顶天立地的英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不打战争的草稿,置之死地而后生;惊叹作《七步诗》的曹植,满腹经 纶的才子,才思敏捷,厚积薄发,不打创作的草稿,步步生花,惊天泣 地;崇敬“导弹之父”钱学森,严谨钻研,果断推断,不打学术的草稿, 功勋卓著,叹为观止。
反观现实,很多人沉溺于凡事都先打个草稿的习惯,把大好的光阴 浪费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当中。甚至连买个菜也要打个草稿,先想着 货比三家,然后再揣度着讨价还价。以能砍则砍为原则,以连拖带拿为 保障。倘若是买个大白菜、包心菜之类的,必定不会忘了提醒自己把外 面的菜叶剥去几层。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耗费半天的时间和精力,这样 的草稿打还是不打?答案不言而喻。
•专题写作导学案
学会分析
[训练目标]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使用三种分析方法:概念分析、比较分析、 因果分析。
内容索引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技法指导 触类旁通 升格研讨 补长短板 实战演练 巩固反馈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学习写议论文,尤其是要学习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 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举 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比较分析(正反对比分析) 列举两个不同的事例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对所叙事例进行 比较,找出相同点,发现不同点,使读者深刻地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 述的观点。正反对比分析的标志性词语为:相反,而。思路经常是找出两个事例 的相同点,予以正面事例的分析,再进行反面事例的分析,最后正面强调。 (3)因果分析 这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或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概述事 例后,从逻辑的因果关系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 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果分析是一种探究本质的方法。表达形式:“因为…… 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缘事析理的 一般思路是从结果推原因,或从原因推结果。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①_______________ 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②_______________ 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③_______________ 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答案】①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②不会在短期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③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解析】①根据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和“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可知①处应填写垃圾的现状由整段文字阅读及最后一句话“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可知第①空可填写出现垃圾“围城”现象②根据前文在“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再加上“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 可知垃圾产生量在短期内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会有增加所以第②空可填写不会在短期减少(可能还会增加)③由“因此”可知第③空是对文本的总结结合后文“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可知本空应填写使垃圾不再“围城”的措施结合前文“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可知第③空可填写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2.(1)▲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陈情表》)2.(2)________▲_ _ 一鞭残照里 ________▲_ 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2.(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报任安书》2.(4)惨象 __ __▲_ _ 流言▲(《记念刘和珍君》)【答案】(1)1)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解析】【答案】(2)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解析】【答案】(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解析】【答案】(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解析】3.(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即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3.(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3)《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解析】(1)由“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可推知答案注意“旅、饥”的正确书写【答案】(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解析】(2)由“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可推知答案注意“阙、唯”的正确书写【答案】(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解析】(3)由“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可推知答案注意“谨、辞”的正确书写4.(1)《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4.(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有强烈的自我反思精神他反思来客对他赞美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解析】(1)根据“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可推知答案注意“弗”的正确书写【答案】(2)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解析】(2)根据“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可推知答案注意“寐”的正确书写【答案】(3)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解析】()根据“邹忌有强烈的自我反思精神他反思来客对他赞美的实质”可推知答案注意“欲”的正确书写5.(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3)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1)根据“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可推知答案注意“瀚”的正确书写【答案】(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2)根据“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锱”的正确书写【答案】(3)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3)根据“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可推知答案注意“攘”的正确书写6.(1)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乡村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杜牧《阿房宫赋》中从占地面积和高度描写阿房宫的宏伟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解析】(1)根据“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可推出答案注意“辩”的正确书写【答案】(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解析】(2)根据“从视觉角度描写乡村远景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暧”的正确书写【答案】(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3)根据“从占地面积和高度描写阿房宫的宏伟气势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覆”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7.(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A.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B.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C.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D.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答案】A【解析】(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意思、结构完整“而不敢归”是“乐毅畏诛”的结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以待其事”中“其事”作“待”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所封的土地和爵位子孙可以世代承袭”不符合史实【答案】D【解析】(3)D项“田单给赶牛的人穿上大红衣服”错误原文为“为绛缯衣” 意思是给牛披上大红衣服【答案】(4)①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定守卫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②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解析】(4)①坚守坚定守卫见得被活捉②奔走奔跑逃命追亡逐北追逐败兵畔通“叛” 背叛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8.(3)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A. 蒋兆和1956﹣1966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B. 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C. 蒋兆和用《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D. 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答案】D【解析】A.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政治热情”“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 B.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C.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答案】A, D【解析】A.“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为“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 D.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答案】①熟悉历史人物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②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③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④创作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解析】蒋兆和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的原因可以结合“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凤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戾和奸诈的气质”“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等内容概括得出9.(1)本文以“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事例开头有什么作用?9.(2)如果将选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9.(3)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哪两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到什么?【答案】(1)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的事例表明了创新的重要性自然引出论题——创新热点新闻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解析】(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结合本文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答案】(2)不好因为画线句是反问句更能强调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或强调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的观点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改成陈述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解析】(2)运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肯定了屠呦呦、诺贝尔因无惧失败、善待失败才取得创新成功的事实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改成陈述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答案】(3)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需要有抗打击能力(不惧困难和挫折)作为中学生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有好奇心有毅力等)【解析】(3)根据第二段“创新从哪里来”可知答案去下文寻找“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据此提取概括即可解答解答第二问就需要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诗句不属于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季节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了解每个季节所在的月份每个季节的典型景物A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好像春风吹来而实际上写此诗时正值秋天梨花应是雪花北方边塞八月即有雪天此句描写的是雪景而非春景B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莺啼”“绿映红”可以看出是春天C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可以看出是早春D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花”“浅草”可以看出是春天故选A.2.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赍发(jī)馋言玷辱(diàn)睥睨(bì)B. 庇佑(bì)云宵朔风(shuò)髭须(zī)C. 投奔(bèn)厮打提防(dī)手腕(wǎn)D. 憎恶(zēng)清秀辖制(xiá)踮脚(diǎn)【答案】D【解析】A项“馋言”应写作“谗言” “睥睨”的“睥”应读作“pì”B项“云宵”应写作“云霄”C项“手腕”的“腕”应读作“wàn”故选D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燕歌行并序》中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3)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答案】(1)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解析】(1)由“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可推知答案注意“旆”的正确书写【答案】(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解析】(2)由“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战场”可推知答案注意“偕”的正确书写【答案】(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解析】(3)由“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可推知答案注意“鬓”的正确书写4.(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1)根据“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可推知答案注意“瀚”的正确书写【答案】(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2)根据“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锱”的正确书写【答案】(3)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3)根据“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可推知答案注意“攘”的正确书写5.(1)苏洵在《六国论》中把燕国的灭亡归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家之言5.(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饱含深情5.(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带着幽香一路说笑参加元宵灯会的盛况【答案】(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解析】(1)由“燕国灭亡”的原因、“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可推知答案注意“荆”的正确书写【答案】(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解析】(2)由“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饱含深情”可推知答案注意“频烦”的正确书写【答案】(3)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解析】(3)由“写出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带着幽香一路说笑参加元宵灯会的盛况”可推知答案注意“缕”“盈”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4)下列对\underset\cdot原\underset\cdot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B. 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C. 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D. 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风月的性格特点7.(3)鉴赏文中画线语句①风月藏在水袖里的双手上下抖动犹如白蝶飞舞银花翻卷凄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②风月含着眼泪笑了A. 风月成为剧团里的台柱子是因为她不仅扮相漂亮嗓音有韵味而且是剧团里唯一的科班出身B. 萧老师在挑演员的时候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挨个看最后在风月的面前驻足不前萧老师的表现从侧面表现出风月的漂亮C.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法插入了风月考戏校的经过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风月漂亮文静又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D. 小说在正面描写风月时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4)直面人生单元检测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打烊.(yáng)板滞.(zhì)肩胛.(jiǎ)悭.吝(qiān)B、龌龊.(chuî)狡黠.(xiá)盥.(guàn)手掎.角(jǐ)C、纨绔.(kù)汲.水(jí)偏裨.(bì)敕.造(chì)D、涔.(cén)涔洗涮.(shuàn)咂.摸(zā)央浼.(m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歉收烦躁家具B、向隅而泣庇祐杜馔亵渎C、协肩谄笑神龛袒护錾银D、诞皮赖脸鼓噪瘐毙筹划3、下列各组画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②身量苗条,体格风骚B、①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②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C、①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②纳栗入监的有几般便宜D、①身量未足,形容尚小②屈原行吟泽畔,形容憔悴4、在下列各句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________都便她苦恼。

(2)根据观察的结果,凡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

(3)为保护干警的安全,领导决定派出行动组与巡逻组_______,迅速展开侦破行动。

(4)我为什么不能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_都没有了吗?A、粗陋关注会合权利B、粗俗贯注汇合权力C、粗陋贯注会合权利D、粗俗关注汇合权力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守财奴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没有一点儿改变。

B、1987年决分以后,帽子不胫而走....,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

C、虽然我们赊账范围并不大,可是逐渐形成寅吃卯粮....的传统。

最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语文教材复习

最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语文教材复习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必修四专题二《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字音整理 (请为括号内的多音组词)汗涔涔.cãn 惊愕.â伺.候cì(sì) 袖襟.jīn 报应.yìng(yīng) 笞.刑chī轮轴.zhïu 粗糙.cāo 镂.刻lîu 凹.陷āo菲.薄fěi(fēi) 镣.铐liào 垂头耷.脑dā胸脯.pú(fǔ) 结.实jiēshi(jiã) 胳.膊gēbo(gã gā)脊.背jǐbâi(jí)哄.笑hōng(hǒng hîng)抽搐.chù牛虻.mãng黝.黑yǒu 神甫.fǔ虫豸.zhì恫.吓dînghâ(tōng)迸.出bâng黯.淡àn 跛.脚bǒ犄.角jī脸颊.jiá未遂.suì(suí)引擎.qíng 铁镐.gǎo(Hào)噙.满qín 恻隐..tǎntâ..câyǐn 忐忑打量.liang(liáng liàng) 搭讪.shàn 荷.枪实弹hâ(hã)呵.斥hē吆喝..yāo.he 悄.无声息qiǎo(qiāo)推搡.sǎn 噩.梦â二、字音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B.笼lï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对峙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顾.盼雇.佣痼.疾故.弄玄虚B.负疚.马厩.就.范咎.由自取C.慰藉.解.送芥.蒂借.花献佛D.叫嚣.发酵.枭.雄惟妙惟肖.三、成语整理(主要是注意对象与语境的搭配)听之任之:听凭它(他)发展而不去过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3直面人生综合测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3直面人生综合测试

语文:第3专题“直面人生”综合测试(苏教版必修5)(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槛.阱(jiàn) 囹圄.(yǔ) 旋涡.(wō) 菲.薄(fēi)B.苍穹.(qióng) 桀.骜(jié) 立仆.(pū) 暴.肌肤(bù)C.鞭箠.(chuí) 攒.射(cuán) 寥.落(1iáo) 下劣.(liè)D.缧绁.(xié) 惩.创(chéng) 曩.者(nǎng) 尸骸.(há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愠色委曲求全殒身不恤不径而走B.倜傥广有羽翼轻而易举灭顶之灾C.汲取推贤进士惨淡经营淡装浓抹D.焚烧暗然神伤芸芸众生旗开得胜3.选出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C.倘使我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尉,——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D.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②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③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比喻对比反复反语. B.对比比喻反语反复C.比喻对比反语反复 D.反语比喻反复对比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练习(1)生存选择一、双基提要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曩.(nǎng)者缧绁..(léi xiè)B.传.(zhuàn)曰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C.愠.(wēn)色槛阱..(jiàn jǐng)之中D.贪生恶.(è)死倜傥..(tìtǎng)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其次诎体受辱B.仲尼厄而作《春秋》C.阙然不报,幸勿过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3.下列句中不含谦辞或敬辞的一句是()A.曩者辱赐书B.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C.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文王拘而演《周易》B.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C.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5.填空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___、思想家,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也称____。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_____”。

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也。

”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6、解释加点字屈原既放.()颜色..()而笑..()憔悴形容..()枯槁莞尔可以濯.()吾缨.()7、填空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苏教版必修5渔父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3. 思考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资料卡片1. 作者简介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遭放逐。

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 背景知识(1) 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前后矛盾。

自此,或论为屈原所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所作,聚讼纷纭。

今人持后说者居多。

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

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

(2)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后人将“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法官从那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①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不一定会更加公正, 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不一定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段中“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 “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例句的方式﹣﹣“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一句“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 这个可以理解为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不一定会更加公正第二句“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可以理解为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不一定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A. ①距关毋内诸侯(接纳)②常左右之(近臣)B. ①秦时与臣游(游览)②发踪指示(指给……看)C. ①故幸来告良(特意)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备)D. 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②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只是)【答案】D【解析】(1)A项②句意(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左右帮助B项①句意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游交往C项①句意因此幸亏他来告诉我故因此②句意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具齐备完整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项伯”中的“伯”不是爵位的名称【答案】B【解析】(3)B项“张良力排众议”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据【答案】(4)①我进入关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占有登记官吏、人民封存好仓库等待项将军(前来处置)派官兵把守关城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出以及发生意外的变故②如今萧何不曾有过大的战功只不过靠的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没有上过战场厮杀只是封赏反而处在我们上面为啥呀?【解析】(4)①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接触沾染所以……的原因非常指意外的事故②汗马之劳大功劳徒只仅仅顾反而却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1)首先“有”为及物动词后必须接续宾语“奇才” 故排除A 其次“举国”意为“全国” 在句中作状语“愿王举国”一句缺少谓语故排除D 最后“听用”一词在句中是“任用”的意思不能拆分故排除C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汤武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由原文可得知商鞅将商周与夏进行对比因此汤武应指同时期的称王之人商汤和周武王而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答案】C【解析】(3)C项由原文“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可知太子犯法由于是储君不能施刑所以商鞅以刑罚处置了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来展现法律的权威没有对太子施以刑罚并非“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答案】(4)①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②邻国的百姓(人口)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人口)没有增多为什么呢?③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解析】(4)①苟如果故名词原有的法规强、利使动用法②加更③患忧虑担忧寡少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①时康王次济州子諲遣进士李植献金帛及本司钱谷之在济州者以助军费②又谕子諲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A. 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比年行直达之法/加以应奉往来/启闭无节/堰闸率不存/B. 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比年行直达之法加以/应奉往来/启闭无节堰闸/率不存/C. 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比年行直达之法加以/应奉往来/启闭无节/堰闸率不存/D. 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比年行直达之法/加以应奉往来/启闭无节/堰闸率不存/【答案】A【解析】(1)画线句中“有司”作“三日一启闸”的主语其后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堰闸”作“率不存”的主语其后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文中画线的“狱”是“案件”的意思宋代县一级设狱【答案】C【解析】(3)C项据原文内容可知他只是第二次接到张邦昌的信后“没有开封烧掉来信”【答案】(4)①当时康王驻兵济州向子諲派进士李植呈献金帛以及本司在济州的钱粮以资助军费②又告诉向子諲慢慢讲述向子諲又说起来长时间不停止潘良贵再次呵叱他退下【解析】(4)①时当时次驻兵“本司钱谷之在济州者”是倒装句②谕告诉款语慢慢讲述“退者再”是倒装句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D.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答案】C【解析】(1)C项“朦胧凄迷”错应是“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答案】(2)体现了词人归隐与报国的矛盾心理①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然后用“谁是中州豪杰”发问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的愤慨接着运用范蠡典故表示愿效法范蠡做高洁隐士归隐田园②“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回首中原故土报国拳拳之心顿生执着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念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解析】(2)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总体来看体现出词人归隐田园与立志报国的矛盾心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回答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A.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overset审议通过→国歌法overset具体规定→国歌地位、奏唱礼仪等B. 社会公民overset 滥用自由和权益→不维护国歌尊严overset 辱没国家尊严等→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C.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overset征询→港澳法委会和政府overset赞同→将国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D. 部分香港市民overset 侮辱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overset 处理并防止→全国人民的愤慨【答案】D【解析】(1)D项“侮辱国歌”应是“不尊重国歌” “处理并防止”应是“引起”【答案】B【解析】(2)B项“比……更不能容忍”错图表只显示调查相关人数数据两者不具有可比性【答案】(3)①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②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③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④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然后沿着这个线索到文中去梳理划定答题区间阅读文本可以发现国歌立法的意义主要在材料三中提及“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另外从材料四中最后两句可以发现国歌立法对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具有重要意义7.(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作者自评“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 请分析鲁迅笔下的女娲有着哪些鲜活的特点7.(4)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补天》的创作背景及小说主题A. 女娲第一次“似乎是从梦中惊醒”后看到了“粉红的天空”“地上都嫩绿了”“桃红和青白色的的斗大的杂花”等景象此时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的美好世界B. 第二次因“轰”声而“猛然”醒来后女娲发现她原先造的人已经有了分化有吞食金玉粉末、咀嚼松柏叶以求长生不老的道士也有四处征战的禁军武士C. 女娲为了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找和天一色的纯青色的石头然而有些人看见了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这都写出了人类的自私与狭隘D. 文本一中写到禁军“改换了大纛旗上的字” 宣称“惟有他们是女娲的嫡派” 这展现了禁军这一派人对女娲的尊重他们感恩并铭记着女娲补天的恩情【答案】D【解析】(1)D项“这展现了禁军这一派人对女娲的尊重他们感恩并铭记女娲补天的恩情”错误这体现了“禁军”的自私贪婪他们要榨干女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2)C项“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误“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属于正常反应谈不上脆弱“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是因为这项工作太过繁重也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答案】(3)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东方圣母是任劳任怨、孤身战斗的勇者①身体健美女娲有着“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头发漆黑” 这样青春健美的形象充满着生命的活力②情绪丰富文中表达女娲情绪的词语很多如“喜欢”“愉快”“懊恼”“诧异”“叹一口气”“轻松”等这些属于人的丰富情绪也使女娲这一形象更为鲜活【解析】(3)解答此题需要抓住题干中“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鲜活”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阅读文本可知本文鲁迅取材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与“造人”的故事并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褒贬所成鲁迅创造《补天》中女娲的这个形象是创造人类的东方圣母是任劳任怨、孤身战斗的勇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如文中写女娲有“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头发漆黑” 展现了一个青春健美的女娲的形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如本文刻画的女娲形象有着像人类一样的丰富的情绪鲁迅使用“诧异”“喜欢”“愉快”“轻松”等词语赋予女娲人的丰富的情绪使得女娲的形象更加鲜活【答案】(4)创作背景《补天》和《呐喊》是同一时期创作的当时中国正遭受列强侵略国家动乱百姓生活艰苦小说主题《补天》与《呐喊》的主题基本一致①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②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③通过民众的行为表现出先驱者、奉献者的孤独和无人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解析】(4)第一问《补天》这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小说写于1922年原名题为《不周山》最初收在《呐喊》卷末从创作时间上来看《补天》比《故事新编》中的其它小说早了很多当时中国正遭受列强侵略国家动乱百姓生活艰苦第二问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①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概括主题②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概括主题③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概括主题即知人论世④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概括主题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主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结合文中“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等分析女娲是一个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在天地分崩之时凭借一己之力炼石补天救助渺小的人类从女娲的角度作者赞扬了女娲的努力实干、赈济天下苍生的品质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文中“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等分析在遇到危难时民众去向女娲求救在女娲补天时却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 在女娲补天逝世后民众“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结合文中“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等分析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先驱者、奉献者的同情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8.(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答案】D【解析】(1)D项原文是“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是假设不是事实更不能绝对化【答案】C【解析】(2)C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 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答案】B【解析】(3)A项“否则”太绝对C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 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属无中生有故选B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9.(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答案】B【解析】(1)①牛刀小试也作“小试牛刀”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初露锋芒比喻初次显示出棱角或刚开始表现出力量或才能此处“九歌”本就具有强大的能力应用“牛刀小试”②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此处指更新快应用“日新月异”③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用于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此处根据前后语境应用“不负众望”④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庸人自扰意思是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根据语境应用“杞人忧天”故选B【答案】D【解析】(2)本题中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可知括号内应与前面使用同一个主语“它” 即括号内的陈述对象应该是“九歌” 应从“九歌”的角度来说据此可排除A项再分析选项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摸索规律” 应是“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在前“摸索规律”在后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答案】A【解析】(3)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应为“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 二是成分残缺“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缺少介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 A项修改最恰当故选A10.(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10.(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10.(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比喻的运用及表达效果A.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了B.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 舍不得丢弃C. 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答案】C【解析】(1)文中第一段引号表特殊含义A项表直接引用B项表强调C项表特殊含义D项表否定讽刺故选C【答案】(2)①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②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解析】(2)①处从前文“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和后文“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可知①处填入的内容应是(不同民族)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相同故可填入“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②处从前文“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和后文“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可知②处应该介绍的是不同的建筑物故可填入“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答案】(3)①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形象地揭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即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②以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而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为喻阐述各民族建筑的功用和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形象地揭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③以文学手法为喻强调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解析】(3)文段中运用多处比喻从“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可以看出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形象地揭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即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从“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 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可以看出以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而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为喻阐述各民族建筑的功用和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形象地揭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可以看出以文学手法为喻强调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

苏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文《直面人生》,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通过分组讨论和班级展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一文。

2.1 课文背景本文是大陆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之一,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中国大陆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曾经经历了人生风雨的男子的人生经历和他如何直面人生的故事。

2.2 课文分析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情感表达;•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背景和历史因素。

2.3 课文策略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下策略:•个人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先自己先阅读,理解文章;•小组讨论: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文章,深入分析文章;•班级展示: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讨论的内容,全班共同探讨。

3. 教学过程3.1 预习教师提供本节课的课前预习材料,让学生自行探究《直面人生》中其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主题和历史背景,便于在课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3.2 导入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进行呈现,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对《直面人生》这个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学习活动1.个人阅读与理解每名学生需要在课前阅读《直面人生》一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对本篇文章的几个重点内容或想法,并进行口头报告,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

2.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对各自的理解进行讲解和解释。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小课题,就其所讨论的主题、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班级展示教师组织整个班级,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展示中可以自主选择方式,如演讲、课件、图画等,主要针对小组所讨论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面进行分享。

最新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人生-word文档

最新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人生-word文档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人生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一、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渔父二、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三、*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困难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专题内涵: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于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

2.呈现方式:问题探讨3.核心文本:报任安书/渔父/记念刘和珍君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注重整合5.课时安排:10课时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

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

这是人生的大思考。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生命才有力量。

专题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的话题是学生成长中渴望了解和探讨的,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

专题选编了5篇文章,组成三个学习板块,板块虽各有侧重点,但彼此交叉,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教学中切忌割裂开来,或者把问题简单化。

作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问题探讨必须自然渗透融合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从文本中自然生发出来。

既要通过问题学文章,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找到思想与表达融为一体的切入口,安排教学步骤,向预设的核心问题逼近;还要通过文章解答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思想,作为思考的素材、回答的理由,让文本学习通过问题探讨生成丰富的意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新课标强调“整合”,要求改变以往“教一篇是一篇”零打碎敲的方式,组织高效率的综合学习,但是综合学习必须建立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要在单篇教学上花力气,为整合做好铺垫。

单篇教学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而必须抓整体,抓重点。

我们在单篇上花些力气,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整合,使整合更有效果。

教科书采用“跨文本、超文选”的组合方式,应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衔接过渡。

要改革文言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记“文”,不能把文言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复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复习课件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4)而 渔夫莞尔而笑

客逾庖而宴《 项脊轩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答案:(3)形容词,全 举动、行为 “被”攻占 被举荐 (4)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 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3.词类活用
(3)百折不回: 答案: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折: 挫折。
(4)殒身不恤: 答案: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牺牲;恤:顾惜。
二、整体把握
谢谢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7)思垂空文以自见(
)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9)则仆偿前辱之责(
)
答案:(6)底,同“抵”;大底:大都 (7)见,同“现”, 表现,显露 (8)失,同“佚”;放失:散失 (9)责,同 “债”,屈辱,指下狱受宫刑
2、一词多义
若望仆不相师

(1)望
夜雪初霁,荞麦弥望《 扬州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5)就
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6)乃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答案:(5)赴死,就死 完成 靠近,引申为承受 踏上,登上 (6)却,竟然 才 是 代词,你,你的 只有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季布为朱家钳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精诚高级中学周剑锋一、字音整理(请为括号内的多音写词)曩.者nǎng 贪生恶.死wù(wūěè) 倜傥..tìtǎng 槛.阱 jiàn(kǎn)怯懦..qiè nuò膑.脚bìn 圜.墙yuán 沉溺.nì愠.色yùn 强.颜qiǎng 缧绁..léixiè剌.谬là泽畔.pàn 淈.其泥gǔ莞.尔而笑wǎn 枯槁.gǎo汶.汶者mén(wèn) 洗濯.zhuó鼓枻.而去yì编辑.jí寥.落liáo 惩创.chuāng(chuàng)菲.薄fěi(fēi) 洗涤.dí踌躇..chóuchú诧.异chà绯.红fēi 赁.屋lìn 喋.血.diéxuè(xiě) 尸骸.hái 虐.杀nüè立仆. pū不惮.dàn 屠戮.lù攒.射cuán 转辗.. zhuǎn zhǎn浸渍.zì山阿.ē.桀骜..不驯jié’ào 干.练gàn 创.伤chuāng 殒.身不恤yǔn 长歌当.哭dàng 苍穹.qióng慰藉. jiè(jí) 瘟疫.yì汲.取 jí旋.涡xuán二、字音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旋.涡/旋.风干.练/外强中干.厌恶./贪生恶.死B.强.颜/勉强.芳菲./妄自菲.薄东莞./莞.尔而笑C.创.伤/惩创.当.真/长歌当.哭讣.告/慷慨赴.死D.攒.射/积攒.狼藉./聊以慰藉.熟谙./黯.然泣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惮./禅.让转辗./碾.磨和蔼./雾霭.炫.耀/舷.梯B.枯槁./蒿.草尸骸./辛亥.膑.脚/摈.弃倜.傥/绸.缪C.浸渍./成绩.愠.色/蕴.藉怯懦./濡.染踌.躇/范畴.D.瘟疫./战役.汲.取/秘笈.屠戮./寥.落喋.血/通牒.三、成语整理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浑浑噩噩:形容浑沌无知的样子。

是非颠倒:硬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

朝生暮死:指仅生存一日的,形容短命。

绘声绘色: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

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

铁石心肠:比喻秉性刚毅,不为感情所动。

旗开得胜:战旗一展开就取胜,比喻一举成功或事情一开始就取得成果。

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唱代替痛哭,指用诗文排解心中的悲哀愤懑之情。

四、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北约军队悍然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消息后,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B.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还是有少数同学整天浑浑噩噩....,找不到自己奋斗的目标。

C.生活中,每个芸芸众...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磨难和坎坷,重要的是学会面对磨难,勇敢走过坎坷。

D. 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五、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其次诎体受辱 B.仲尼厄而作《春秋》C.阙然不报,幸勿过 D.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文王拘而演《周易》 B.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C.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故不可以反..憔悴,形容枯槁B.然终无可奈何C.而设诡辩..之..于怀王之宠姬郑袖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八、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报任安书》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B、《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又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向《新序》等文献。

C、《纪念刘和珍君》收入《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小说集。

D、《论厄运》的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直面苦难》的作者周国平作品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灵魂只能独行》等。

九、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3.亦欲以,,成一家之言。

4.新沐者必弹冠,。

5.盖,仲尼厄而作《春秋》;,;附:★答案:1、D 2、B 四、B 五、B 六、B 七、B 八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教学目标1.与学生共同重温专题的意义2.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3.共同鉴赏精彩片断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4.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重点难点1.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2.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教学过程一、专题引入(5分钟)今天我们复习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

这是人生的大思考。

有了这样的思考,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

(出示小黑板)1、请举例有关厄运困境的名言警句。

……(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培根《论厄运》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

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尼采《偶像的黄昏》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确实可靠》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霍蒂诺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培根《论厄运》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J•雷《英国谚语》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伊索寓言》与图国艰,以度厄运。

――扬雄《元后诔》仲尼厄而作《春秋》。

――司马迁《报任安书》2.学生一齐诵读导语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断(5×6=30分钟)(课前布置“构思与主题”答题作业,要求写在书题旁,并能找出最能体现主题的段落)(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注重牵引,容量较大,不能过分牵扯。

)(一)《报任安书》1.说构思与主题:采用书信体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表达了为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垂名不朽,实现人生价值而’”隐忍苟活“的思想。

充分显示了作者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鉴赏:4、5两段,思考作者如何进一步解释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提示: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

①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②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的生死价值观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提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渔父》1.说构思与主题: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的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2.片断鉴赏:①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提示: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提取观点: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记念刘和珍君》1.说构思与主题:本文是一篇深情浇注的悼念性文章,汹涌澎湃的感情与冷静凝重的思考交汇,鲜明地表达了对生死选择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现对生命的珍视,对虐杀生命的恶势力的愤慨,具有巨大的警世和教育意义。

2.片断鉴赏:阅读: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提取观点:笑对困境链接: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

”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放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

”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

原来,它反复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

理解句子含义(根据时间选择)(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