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3)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三)学习目标:1、理解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实行表达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使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揭示课题并齐读。
任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流程: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5、学习生字词:自读——小组内轮读——小组展示读——教师重点指导。
活动二:走近双龙洞任务: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是怎样的?流程: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三:欣赏双龙洞任务: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
流程:1、导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见到些什么?(2)洞口和外洞是怎样的?(3)孔隙是怎样的?(4)内洞又是怎样的?2、学生齐读课文3、小组内讨论。
4、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5、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四:品味双龙洞任务: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流程:1、品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举手回答下列问题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双龙洞的游记。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特别有趣的文章,叫《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作者带着我们走进了金华的双龙洞,那里的景色可美啦!一进洞,黑乎乎的,让人有点小害怕。
可是慢慢地,就能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女,好像在给我们讲着古老的故事。
还记得那窄窄的孔隙吗?只能容得下一艘小船进出。
躺在小船上,感觉自己就像被大山紧紧地抱住了,心里又紧张又兴奋。
双龙洞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好地方,真想有机会能亲自去看一看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说说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篇课文里的双龙洞可太有意思啦!作者描写的那些石头,多神奇呀!比如说,有一块石头像一只大桃子,看着都想咬一口。
还有那溪水,清清凉凉的,一路陪着我们。
最刺激的就是过孔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不敢呼吸了,生怕碰着脑袋。
读着这篇课文,就好像跟着作者一起去探险,太好玩啦!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可精彩啦!作者把双龙洞写得活灵活现的。
一进洞,哇,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宫殿。
那大大的洞厅,高高的洞顶,让人觉得自己好渺小。
特别是那两条龙,仿佛随时都会飞起来。
还有那小船通过孔隙的情景,我每次读到都觉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这篇课文真的太吸引人啦,你们喜欢吗?《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四年级下册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里说的双龙洞可美了!石头有的像狮子,有的像老虎,好像在开动物大会。
洞里的灯光一照,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
我特别喜欢作者坐船过孔隙的那段,感觉又惊险又有趣。
你们读完这篇课文,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玩玩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四年级下册》小朋友们,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不是很有趣呀?作者把双龙洞的样子说得清清楚楚。
四年级下册 3.记金华的双龙洞(完美版)
金华双龙洞简介
• 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距市区约15公里, 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洞穴分 列三层,以朝真洞最高,冰壶洞居中,底 层的双龙洞这最有名。双龙洞分内外两洞。 • 原来金华北山是一座石灰岩构成的山体, 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经过几万几十万年 的山顶渗透下来的水的侵蚀溶解,形成了 现在的溶洞。
尽管作者按照进入内洞的顺序来写,但 是作者却从四个方面来反衬出空隙的“小” ,这就是反衬手法的作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石离“我” 很近,突出了孔隙低矮与狭窄的特点。
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新绿 溪流
映山红
映山红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油桐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新绿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映山红 沙土
油桐
新绿 溪流
一片明艳
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还听到了什么?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明写溪流,暗写山势。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
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进了内洞,可就是别有洞 天了,小朋友们就慢慢观赏吧!
黄龙
青龙
“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
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
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二、多音字转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调diào 调子tiáo 调节三、词语杜鹃移动额角登陆石钟乳石笋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昏暗挤压宽广观赏浙江罗列窄小浓郁肩膀臀部变化多端源泉四、词语解释盘曲而上: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
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山上。
明艳:鲜艳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气势:本文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团漆黑: 形容光线非常暗。
蜿蜒: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的先后顺序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排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反思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
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
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金华双龙洞的。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
(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 3.看图交流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导言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一节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是有关金华的双龙洞。
今天,我将通过自己的记忆,与大家分享这个神奇的地方。
二、介绍
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大观山风景区内,是一个集景观、文化、军事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景区。
洞中有两个天然石龙,所以称之为双龙洞。
据说这里早在三国时期就已有人类在此栖居并开采,随后历经朝代更替,有关双龙洞的传说也从此时开始流传。
三、传说
据传说,洞内曾住着一位道士,他常常深居双龙洞内潜修道行。
有一天,为了助人度难关,他化身为石龙,从洞内飞出,凌空激斗,最终帮助心诚祷告的村民们解困脱险。
此后,这两只石龙便一直守护着金华这座城市。
四、登临
我和同学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双龙洞口,随即走进洞内。
洞壁上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有如白玉雕琢而成。
同学们还品尝了当地的名产“双龙油茶”,唇齿留香。
最让人难忘的是,我们还乘坐缆车,看到了绝美
的山景及双龙洞全貌。
五、感受
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学到了历史上有关双龙洞的传说和文化,还感
受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之美相结合的魅力。
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神奇
的地方,期待再次前往双龙洞。
六、结语
双龙洞不仅是金华的一张名片,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旅游质
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里有美丽的景色、神奇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从中得到丰富的启示和感悟。
我相信,这个神奇的地方会对每位前来探访的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宣城有哪些溶洞呢?广德的太极洞和水东的龙泉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游客。
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就像一个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一下,好吗?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以上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5、检查自读情况:(1) 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2) 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组词浙[zhè]浙江、浙菜、江浙桐[tóng]桐柏、梧桐、油桐、泡桐、簇[cù] 簇生、簇新、簇拥、花团锦簇浓[nóng]浓烈、浓烟、浓茶、浓厚臀[tún]臀围、臀部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稍shào息) 额[é]额头、额外、超额、名额擦[cā]擦汗、擦亮、擦拭、擦洗蜿蜒[wān yán]乳[rǔ]乳汁、乳牛、乳白、乳胶据[jù]根据、据说、证据、字据(拮据jū〕源[yuán]源头、源泉、资源、源源不绝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建议1、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有关溶洞的知识和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相关信息。
2、从整体感知入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导游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 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 窄,时而缓,时而急,溪 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 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 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
来的。 溪水的变化
一路迎着 溪流。随着 山势,溪流 时而宽,时 而窄,时而 缓,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 变换调子。
思考题
(1)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內 洞,必须干什么?
览
• 孔隙(5)
顺
• 内洞(6-7)
• 出洞(8)
序
思考题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 洞的路上看见了 什么景色? (请用: “﹏﹏ ” 画出来)。 (2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 子?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 的?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 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 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 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 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 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 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 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内外洞有石屏相隔,仅通水道,长 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 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 色。古诗有云:“洞中有洞洞中泉, 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惟 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 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 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 “水石奇观”之誉。
、“孔隙”的特点是“窄、 矮、险"。从以下几方面 可以看出来: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 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 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 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 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 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 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 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 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 角,擦伤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