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特级教师王大绩)

合集下载

王大绩: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五)

王大绩: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五)

王大绩: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㈤——淡化题目,重视诗歌【古代诗歌鉴赏要点】①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②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③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④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

【例 4·20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理解泡开诗歌 ]鹧鸪天·代人赋——“鹧鸪天” , 词牌, 表明词的形式; “代人赋”,词题,表明词的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真的是代他人所写; 另一种可能是假托代内容。

题为“代人赋”,他人所写。

无路那种情况,都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村头桑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陌上,村头(同学们学过“陌上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透露出早春的讯息。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江南乡村充满早春特有的生机。

桑叶吐芽,蚕种生化,多么和谐适时。

诗人选择典型事物,两句写出早春农事。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视野由村内扩展向村外。

平冈,矮矮的丘冈;细草,冈上刚刚萌生细细的青草;鸣黄犊,黄色的小牛犊在平冈细草间“哞哞”鸣叫。

我们可以想象, 阳光暖洋洋地笼罩着平冈细草,牛犊告别寒冷,沐浴阳光,鸣叫格外生机勃勃。

一天将要过去, 太阳西斜, 照向带着寒意的树林; 还没有长出叶子的枝桠间, 暮色里, 栖息的乌鸦就像墨点点在那里,特别显眼。

它们作别了白天的暖意,此刻肃穆起来。

诗人用国画写意的笔法,两句,选择典型形象,勾勒出早春乡间的自然风光,由晨到暮,亦声亦画,有暖有寒,正是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山,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路,有横有斜,错落字,这里显见是一家小小酒馆。

王大绩谈诗歌鉴赏

王大绩谈诗歌鉴赏

淡化题目,重视诗歌——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㈠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必须涉及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诗歌;而试题涉及古代诗歌也只能以“鉴赏”的名目出现,以区别于古文阅读及其他理解型题目。

但是,一般所谓古代诗歌鉴赏往往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按谢冕教授的说法,诗歌鉴赏是鉴赏者在诗作者艺术创造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与高考特定的环境、形式难以相容。

高考是大规模的、笔答的、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这种考试必须有明确的、便于评阅的答案和标准。

因此,高考考查的古代诗歌鉴赏,实际是“前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

一般性的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用谢冕教授的说法,就是“泡”——“泡”成散文、故事,“泡”成同学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

从同学这面看,真正的困难,也正在于一般性理解。

同学们学习紧张,一般没有许多时间大量阅读古代诗歌,我们不熟悉古代的生活和文化,不熟悉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含蓄、委婉的表达,尤其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跳跃、错综的语句样式。

我们不妨借鉴谢冕教授倡导的方法:“泡”,“泡”开——“不厌其烦、不怕罗嗦”地“泡”开!大凡浓缩的精品,都需要“泡”,古代诗歌也在其列吧。

但是,在惯常的语文备考中,在模拟考试中,同学们往往重视题目,忽视诗歌。

因为题目上打着分数,而分数决定着同学一时的脸面荣辱,是大家的关注点、兴奋点。

其实,任何题目都是为了考查解读诗歌而设置的,诗歌读懂了,一切全有了。

因此,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备考中,我们特别强调“淡化题目,重视诗歌”。

那么,怎么理解古诗,“泡”开古诗呢方法仍然是“确认、整合、发散”,仍然是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关注古代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

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

从而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泡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

这里且举一例——用上面提出的方式,“泡”开下面这首唐代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

王大绩讲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古代诗文阅读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王大绩
诗文
高考

老师 诗文
诗歌
语文 诗文
课 规制
真题
高考
要点
语文
文言文
典型
规律
总体
内容摘要
王大绩老师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考指导专家,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参加过十多年高考 阅卷。悉心研究语文教学与高考规律,洞察高考试题走向。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均有独到建树和全国性影响。
“王大绩讲高考”系列图书是王大绩老师依据多年高三语文教学和阅卷经验,提炼、总结语文学习和备考的 恒定规律而撰写的高考语文系统备考指导书。本套图书依据高考考点,分为“现代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 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册。每一册既有高屋建瓴的学习、备考思路指引,又有高高考成绩。本书为古代诗文阅读与分册。
精彩摘录
这是《王大绩讲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王大绩讲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二节近年高考文 言文阅读真题例析
第一节加工类高考 古代诗文阅读题目
例析
第三节近年高考古 代诗歌阅读真题例

第一节规律概说 第二节题型补充
第三节典型例析 第四节文言断句
第一节规律概 说
第二节典型例 析
第一节文言文 阅读的延伸
第二节古代诗 歌阅读的延伸

(word完整版)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一)

(word完整版)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一)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一)也说“白描”——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一)[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由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审思语文高考中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引起语文界同仁的思考、研究和讨论,以期获得建设性的成果。

使语文高考成为推动语文教学和语文课改的强劲动力。

高考前夕,到北京市铁二中讲课。

针对某种强调专业术语,忽视感悟生活、关注语言、锤炼思维的语文备考现象,我一如既往地表明自己反对在语文备考中死背专业术语的态度。

谈到诗歌鉴赏,我强调“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泡”开诗歌。

至于回答问题,只需要就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展开即可。

讲座结束,一位青年教师问我:“您说不用理会那些专业术语?”我说:“没错,用自己的话回答就行,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好。

用不着去趸那些‘诗歌流派’‘表现手段’‘修辞方法’的名词。

”这个小伙子问:“那高考题中的‘白描’呢?”是啊,那一年“诗歌鉴赏”的参考答案中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呀。

这位老师指的是2006年北京卷第12题。

题目要求“鉴赏”的诗歌是陶渊明的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题目是: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

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参考答案是: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看来,尽管“参考答案”里有“意思对即可”的表述。

但“白描”一词,仍然在语文老师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按《现代汉语词典》,“白描”解释为: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果严格按照“参考答案”,那就必须答出“白描”这一专业术语;就算按“意思对即可”的从宽要求,也需要答出“简练单纯”或“不加渲染烘托”的意思。

高考语文延伸题备考示例(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延伸题备考示例(古代诗歌阅读)

语文延伸题备考示例(一)王大绩[古代诗歌阅读]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译词]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南宋·方岳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13.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200字左右)(10分)[示例]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我读出了一个寂寞孤独、愁肠郁结的词人形象。

在词人的胸怀里郁结着“芦叶蓬舟千里”“醉眼渺河洛”的家国之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的凭吊之愁和“山欲暝,敛眉峰”的际遇之愁。

对词人的这种感情我是理解并同情的,它真切地反映出在南宋偏安的大环境里,一位孤零漂泊的知识分子的心声。

试想,天地苍茫,西风凄紧,词人匹马漂泊,孤独吟啸,此情此景,令人为之神伤。

诗歌讲座 王大绩

诗歌讲座 王大绩

简答题目要点
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 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而不 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要确 切,作答要尽量做到流畅、完美; 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 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例2·2009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 后回答问题。 *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 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木芙蓉
吕本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译诗一]
木芙蓉 小小池塘的南岸边生长着木芙蓉, 在雨后或霜前似乎特意开得艳红。 更是胜过那无声无息的老旧桃李, 一生自由开开落落任凭东风劲吹。
[译诗二] 窗前木芙蓉树上,
窗前木芙蓉
一朵孤零的花朵历经辛苦冒着小寒季节绽放, 这朵花的花心阿, 应该是像我这个孤单过客的心一样满含酸楚。 更是致意那青女, 那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的挽留才留在枝桠间, 千万不能这样阿, 把它当着平常的惹愁招怨的红绿花草来看待。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 哪种修辞手法?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大绩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大绩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大绩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学科:语文轮次: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课程专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主讲教师:王大绩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诗歌一浣溪沙苏轼元丰七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学科:语文轮次: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课程专题:古代诗歌写作新题赏析讲授教师:王大绩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诗歌一浣溪沙苏轼元丰七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浓烟疏柳媚晴滩。

进淮清洛渐长路。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一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

题二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趣?诗歌二虞美人李煜绿风回小院庭芜,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

笙歌未散尊?在,池面冰初求解。

烛明香暗画楼浅,八十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尊?(léi),盛酒的器皿。

题三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题四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

诗歌三山馆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旧,禽带夕阳归属于。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施家桥谁送酒③?孤菊拖墙飘。

注:①岫:山。

②畲田:烧毁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搞肥料的田地。

③施家桥谁送酒:陶渊明归隐田园,贫并无酒钱,存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就是,诗人的境遇不如陶渊明。

题五首联及、颔联,诗人怎样整体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Canillac具体分析。

题六“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语文特级王大绩老师谈高考命题作文

语文特级王大绩老师谈高考命题作文

语文特级王大绩老师谈高考命题作文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作文,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学生学习唯一动力的严峻现实。

在高考各个科目所有题目中作文题分值最高、社会影响最大、最能承载学生的创造才华,于是当然引来的关注、猜测、评价也最丰富。

考前纷纷猜测,一个轮回接一个轮回,年复一年。

猜测对的,风光无限、身价倍增;猜测错的,颜面扫地、愤然指责。

其实,这些多么无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难道我们对作文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层?海面,就算是雨落浪涌,比起海洋深厚的内涵又算得了什么?还是魏武帝说得好呀:“日月星辰,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间”,如果我们“一片汪洋都不见”那也只能落得“知向谁边”了。

高考作文题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必须要开阔开放,具有时代感和普适性,因此就有了贯通性和兼容性。

这与写作的自然状态是相当贴近的。

自然状态的写作、创作,是有感而发,没人出题;考试,则必须命题。

写命题作文,也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状态。

浏览一下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原本就是一家人,根本拆解不开。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中有多少“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人与事呀!2005年7月12日,奥委会决定2012年夏季奥运会“花落谁家”,当罗格主席宣布“伦敦”时,全场一片唏嘘,巴黎被淘汰真是“出人意料”,可伦敦中选又的确在“情理之中”。

伦敦举城欢庆,第二天却是连环爆炸案,又是“出人意料”;可再一想,这又在英国内外政策和世界诸多矛盾纠葛的“情理之中”。

一份报纸,一天新闻,无异于一部“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百科全书。

一件事或一个人如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就在现实中或历史上有它的“位置与价值”,当然也就有理由“忘记和铭记”了。

其实,每年的高考作文题,自身就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样板,也都在高考史、教育史中占有某种“位置”,体现某种“价值”,有的为我们“铭记”,有的则被“忘记”啊。

古代诗歌阅读概说王大绩

古代诗歌阅读概说王大绩

古代诗歌阅读概说读一首古代诗歌,读什么?读感情。

同学们知道一句话:“诗言志。

”诗歌是为了表达感情的。

在文学作品里,诗歌和小说的属性大体是相对而存在的: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客观世界;诗歌,表达个人感情,主观世界。

古代优秀诗歌的感情,大多不是直接抒发,而是经由形象表达的。

毛泽东主席评价唐人诗歌水平高于宋人水平,说过一句很明白的话:“诗歌贵在形象思维。

”孤立的一个形象,很难说表达什么感情,若干形象整合起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感情寄托,这就是情境,或者说“境界”。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意思是,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的;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是经由形象表达的。

王国维先生创立的“境界说”,就是强调景与情的统一,形象与感情的真实及自然,即“真景物”“真性情”,首要是一“真”字。

这些道理,不但要懂得,而且要成为我们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在每一首古代诗歌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要确切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感情,以及其间的纽带“情境”,首先要读懂诗歌;或者说,把握住这几个梯次层进的要点,才能读懂诗歌,才算读懂诗歌。

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要“泡”。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像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

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同时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思维里还原诗歌的情境;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例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目,给出一首唐人七律,附有四则注释。

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特级教师王大绩)
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
王大绩
【古代诗歌阅读的自觉意识】
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
检索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
连缀形象,将其加工、上升为意象;
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一、理解诗歌
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和标点;
检索聚焦诗中重要形象,整合加工诗歌意象;
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加工相关意象做推断;
泡开含蓄跳跃的诗句,加工成现代文字。

二、简答题目
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例一·2016年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译诗]
金陵望汉江
长江绵延曲折长驱万里,支流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溃豁泛滥中南地域,波涛急落湍流飞般迅疾。

六代帝王衰败沦亡无续,三吴不足观赏已非盛地。

我朝圣明君主一统寰宇,垂拱而冶众流得以安抚。

传说的任公子到了今日,钓竿当罢沧浪已经无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备考答案]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长江曲折回、绵延万里、支流纵横、九龙盘旋的壮阔景象。

第三、四句描写了长江泛滥横溃、豁荡中国、直流急下、湍瀑飞奔的惨烈景象。

这既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寓示着国家和社会的境况:总体的雄伟、壮阔,曾经的割据、动荡、苦难和衰落。

为后面赞扬江山一统的大唐盛世做好铺垫。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备考答案]典故里说任公子钓起了巨大的鱼,诗歌里说: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用来比喻已无割据一方,危害国家的巨寇。

以此赞颂江山一统、国泰民安的唐朝盛世。

同时又自比任公子,表达生不逢时,英雄无有武之地的惆怅。

【例二·2016年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斯须:一会儿。

【译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开元年间先帝的一匹御马叫玉花骢,
众多画家描绘的形象都与原貌不同。

这一天玉花骢被牵到殿前丹墀之下,
昂首屹立在宫门更激扬起凛凛雄风。

皇上诏命将军你拂展素绢摹绘御马,
将军立意构思呕心地筹划辛苦经营。

顷刻间真如九天龙马现身活灵活现,
一挥荡涤历代凡马无非都徒具虚名。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备考答案]一洗万古凡马空是诗人杜甫对曹霸所描绘的玉花骢的赞语。

它应该包括四层意思:一、形神俱备,超越了众多画工绘制的玉花骢;二、如真龙出世,使得历代名马都相形见绌,徒具虚名,平凡无奇;三、画如其人,显现了画家高标卓立的才华;四、诗以言志,暗含诗人的一份自我期许。

曹霸承接诏命,拂展素绢做好准备;他先是凝神观察殿前丹墀下的玉花骢,倾心感受骏马昂首屹立的凛凛雄风;接下来立意构思,呕心筹划,辛苦经营;胸有成竹之后,一挥而就——顷刻间鲜活的九天龙马呈现在素绢之上。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备考答案]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三层铺垫。

第一层用画工们的作品对照铺垫:众多画工都描绘不出玉花骢超逸绝伦的天马神态;
第二层用玉花骢的形象烘托铺垫:玉花骢屹立宫门前,激荡起凛凛雄风,描摹实属不易;
第三层用曹霸画前准备正面铺垫:从容淡定拂展素绢,动笔前悉心观察揣摩,惨淡经营。

铺垫充分,只用斯须二字,就写出了曹霸挥毫现真龙,一洗凡马空的高超画技。

【例三·2016年全国三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六韬:古代兵书。

时髦:指当代俊杰。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译诗]
内宴奉诏作
三十年前我就通学兵书韬略,我的名字常与当代俊杰同列。

曾经为奔赴国难而披上铠甲,不会因家里贫困而卖掉宝刀。

臂力强健还嫌弓弦劲力疲软,目光敏锐当能辨识高明战阵。

昨天夜间庭院房前秋风乍起;见到当年盘花战袍顿生羞惭。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臂弱眼昏表明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臂健眼明表明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备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臂弱眼昏,表明诗人正视自己烈士暮年的身体状况,凸显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对照
尚嫌弓力软犹识阵云高,一方面忆念盛年的英武气概,一方面倾诉无以报国的感慨。

与尾联抒发的羞愧情感也更吻合。

观点二:作健明好。

臂健眼明表明诗人虽已过盛年,但坚信自己身体强健,武艺高强,脑聪目明,堪当重任——结合尚嫌弓力软犹识阵云高,表达出忠心报国的热忱。

但是,如今已如盘花旧战袍一样被弃置,失落不平的感情溢于言表。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备考答案]曹翰的诗作通过回顾习武从军的过往,描述臂健眼明的现状,表达被弃置的失落,倾诉报国的热望;
辛弃疾的词篇通过回忆沙场点兵、飞马挽弓、建功报国的夙愿,表达英雄白首、壮志未酬的悲怆情怀。

【原文链接:_474a236b0102wbb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