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2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2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含义 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又称天然环境 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分类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变化 目前,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与人类的关系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 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2)生物的反作用⎩⎪⎨⎪⎧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 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 染物质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

(2)农业社会:人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

(4)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_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_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智能提升
一、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下列景观,回答(1)、(2)题。
(1)图中为天然环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图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环境质量较差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甲图为荒无人烟的沙漠景观,乙图为农业生产景 观,丙图为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而形成的黄土沟壑景观, 丁图为城市景观;图中丙地(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质量较差,其 形成主要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有关。
【提示】 不赞同。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随 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 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 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一、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据此完成 1~4 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 )
【提示】 环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还为其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另外,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 活动,把废弃物输送给环境,环境对废弃物质有一定的清除和容 纳能力。
自我校对 一、①相对 相关 中心事物 周围事物 ②生物要素 非 生物要素 ③影响的程度 ④轻微 天然生态特点 ⑤原始森 林 大漠盐湖 ⑥天然环境 社会劳动 人类 ⑦人类活动 遭到破坏 ⑧水土流失 荒漠流沙 ⑨农田水利 畜群牧场 二、①影响 制约 ②相互协调 ③大规模破坏 ④生产力 科学技术 环境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环境(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教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3.让学生运用人类自身事例,解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地球是太空中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人类生活在其中……等有关的图文材料导入新课。

环境及其分类定义: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概念内容自然 环境 是环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社会 环境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认识误区:人们将人类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不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其中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持着天然生态特点,并且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按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

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2)生物的反作用⎩⎪⎨⎪⎧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较 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物质而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时代人类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原始社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人类依赖自然环境农业社会栽培植物、驯养动物人类顺应自然环境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当代社会认识改变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思维导图】
【答案】(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为冲积平原,地 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再加上热量充 足,很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成为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 (2)问题: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原因:因为他们的灌溉技术落后,采用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 位上升,又由于蒸发旺盛,盐分上升累积到土壤中,造成土壤 盐渍化,农作物难以生长。 (3)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应与周围环 境的客观性协调一致,人类开发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应研究其 客观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周围环境才能不断向着有利于人类 的方向发展,人类才不会遭到环境的惩罚。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 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本书所说的 “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 念,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2.环境的分类
类型
天然环境
联系
人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 不开天然环境;部分人工环境和天然环境在景观上具有相 似性,如原生荒漠和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
[特别提示] 天然环境是否完全不受人类影响? 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中,保持原始特点的纯天然环境几乎是 不存在了。所谓的天然环境只是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仍然保 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 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等基本上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环 境都可以称之为天然环境。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情景导入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 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 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 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 题为“塑战速决”。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含义 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又称天然环境 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分类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变化 目前,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与人类的关系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 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2)生物的反作用⎩⎪⎨⎪⎧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 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 染物质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

(2)农业社会:人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

(4)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一章第一节,概括性地介绍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讲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家乡芜湖为案例,搜集芜湖的发展变化,从时间的尺度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的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切换空间尺度,从家乡芜湖缩小到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的一隅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环境这一概念。

整节课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地上了地理必修1、2、3,因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全面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及发展的影响等。

因而教师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

三、教学目标1.分析家乡芜湖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以时间为轴线,认识家乡芜湖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伴随的人地关系变化。

3.结合材料分析家乡芜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转换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芜湖、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等的环境及变化。

5.通过案例学习,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芜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芜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为芜湖未来的环境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分析芜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学生学案《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堂环节一:认识芜湖现有的主要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分析芜湖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小组:读图,描述芜湖的气候特征。

第二小组:描述芜湖的地形特征。

第三小组:分析芜湖的水文特征。

说说芜湖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忆从哪些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芜湖的河流有着怎样的水文特征?第四小组:说出芜湖的土壤特征。

找出芜湖的主要土壤类型。

回忆土壤的酸碱性,判断芜湖的土壤酸碱度。

回忆必修3,芜湖现有的农业土壤大多是人工改造的土。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 鲁教版选修6.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 鲁教版选修6.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鲁教版选修6【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人地关系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一条主线,自然资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已经在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中学习过,但系统性不够。

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分散型的知识通过复习与串联讲解上升到系统性知识的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环境分为哪几种类型。

二是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三是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教学目标】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重难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通过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二是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从原理上深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提前三天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该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范围和适用对象该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内部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和临时工等。

三、责任与义务(一)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1.负责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执行;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3.负责指导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组织开展安全检查、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负责组织应急演练和事故应对工作,保障安全事件的迅速处理;6.监督员工的工作行为,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7.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传达和落实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1.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2.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4.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配合组织进行整改;5.参与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应急演练,提供必要协助;6.禁止擅自改变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保证生产安全。

四、奖惩措施(一)奖励措施:1.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色的员工,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书面表彰;2.对于安全检查工作成绩优秀的部门,可以给予奖金或职务晋升。

(二)惩罚措施:1.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2.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的人员,可以给予停职、降职甚至解雇处分;3.对于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导致事故的人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监督和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其落实到位。

同时,也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含解析)鲁教版6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学案(含解析)鲁教版6

第一节人类环境环境及其分类————-—- 情景导入先思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乡时,才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唯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颗蔚蓝色的星体、充满生命的星体。

我们透过澄澈的阳光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天地间一片云霞蒸腾、吐故纳新,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着勃勃生机。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思考探究:我们所说的人类环境是指材料中所描述的环境吗?提示:不是。

材料中描述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我们所说的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的概念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重点难点掌握好—-——-—一、环境概念的理解我们讨论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周围一切事物,即围绕着人群的空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

生物科学和生态学通常所称的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的,环境就是围绕着生物有机体的周围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着主体的不同,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或成分均可互为环境。

人类与生物之间就是互为环境,离开中心事物的环境是没有意义的。

“环”,环绕,指周围;“境”,境况,指事物的境况。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以人为中心事物,周围事物就是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周围事物就是其他非生命物质。

二、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下,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等,其范围日趋扩大形成的[易误辨析]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图,回答1~2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学习目的: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习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通过这个案例,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④表示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思考: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经典例题]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旅游概述教案湘教版选修3【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品」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精品」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什么是环境———————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我国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思考探究:什么是环境?环境就是指大自然吗?提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范围大于大自然。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

———————重点难点掌握好———————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误辨析]天然环境并不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几乎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称为天然环境。

例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原始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天然环境。

———————应用体验不可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此完成1~4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 )A.地球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C.人类 D.生物圈2.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把环境分为( )①天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3.下列不属于人工环境或人工环境因素的是( )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人类遗址 D.贵州梯田4.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喷发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围湖造田解析:1.C 2.B 3.B 4.A 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的主体是人类。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环境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环境概述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概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了解有关环境的基础知识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1.通过图像材料,区别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时指出它们包含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环境受污染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课堂播放《沂蒙山小调》顿时好像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了沂蒙山区,这首歌曲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我们无不被那迷人的田园风光所陶醉,以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环境的内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2)①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

②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主要影响因素:人为原因。

3.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

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提示】社会环境。

“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

章末整合提升1.环境的内涵是什么?2.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社会环境?3.环境因素通常指哪些?4.环境质量的形成原因是什么?5.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8.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分别是什么?9.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11.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12.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措施有哪些?教材P 3活动1.奥运会期间采取了以下临时减排措施:控制施工扬尘;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及废气排放。

这些措施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如天变蓝、水变清。

2.工业产生的废气影响大气质量,大气污染反过来也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区域环境质量。

3.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大气环境质量,从环保局了解水质状况。

4.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根据身边实际情况举例即可。

教材P 4活动(上)(1)、(3)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

(2)、(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教材P 4活动(下)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又有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教材P 9活动1.酸雨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②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④腐蚀建筑物;⑤危害人体健康。

2.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世界酸雨分布区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

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

教材P 14活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据此说明该环境法中涉及的 环境哪些属于天然环境,哪些属于人工环境。 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人 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 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据此可以判定哪些属于天然环境,哪些属于人工环境。 答案: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风景游 览区、温泉、自然保护区等都属于天然环境,而名胜古迹、疗养区、生活居 住区都属于人工环境。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______。 (2)四幅图中,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__图。 (3)四幅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作用 的是________图。 (4)四幅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的是________图。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受人类干扰程 度
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 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
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 态特点的环境
后的环境
变化趋势
自人类出现后,天然环境就成 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
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 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
条件,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 度上的不断扩大,其范围
大,其范围日益减小
(2)具体表现:
类型
概念
实例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 天然环境 天然生态 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 、高山草甸、大漠盐 湖、极地苔原 等
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 社会劳动 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 人工环境 能维持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

能结合实例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环境的分类(1)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具体表现: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类型概念实例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一、判断题1.人类的环境是由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

( )2.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3.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 )4.天然环境是指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

(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的生物环境。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7.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人工环境的一组是( )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解析:第6题,符合环境概念的只有选项D。

第7题,人工环境必须有人类活动的干预,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的形成过程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6.D 7.B8.下列现象或过程,哪些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A.因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B.科技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打击D.发展草原风光旅游业,内蒙古畜牧业从业人员减少解析:选A。

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9.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选C。

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B、D两项属于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修建的工程。

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是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使环境遭到破坏形成的。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的含义是否相同?(2)假设该图中的中心事物是人类,那么周围事物是指什么?(3)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哪些关系?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提示:(1)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周围事物是指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3)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

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人类与其周围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的,可以满足人类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核心归纳]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其区别和联系如下:类型区别联系受人类干预程度范围大小变化趋势天然受人类的影响小,景观天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特征基本保留自然面貌,其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等都基本上按自然规律进行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天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基础,人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工环境如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趋扩大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人类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⑤天王星、海王星⑥银河系A.①②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⑥2.下列不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A.城市或乡村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贵州梯田解析:第1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

银河系、天王星、海王星等属于宇宙环境,它们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第2题,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

答案:1.B 2.B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合作探究]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小圆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大圆Ⅱ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境两大类。

(3)图中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图中B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4)图中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力越大,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越________。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

(6)人类与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提示:(1)人类社会环境(2)人类天然人工(3)生产消费(4)大(5)A B D C(6)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核心归纳]1.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1)人类遵循环境发展规律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对立性就会向统一性方向转化。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既能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这就是我们所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人类违背环境发展规律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就会向对立性方向转化。

如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

[跟踪训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B.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D.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箭头a表示从自然环境输入到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知应为选项中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

第2题,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若合理处置这些废弃物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

答案:1.D 2.D一、选择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是自然环境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C.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解析:第1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包括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如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农田、果园等。

第2题,现在,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社会环境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并不是所有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

答案:1.A 2.C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①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

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

……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A.依赖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善待自然5.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_______描述的文明时期(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

第4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5题,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

答案:3.C 4.C 5.A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