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3月13日-3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2.若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②E与F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③图中的生理过程b在线粒体中进行④该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A.①④B.②④C.①②D.①③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5.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蒸腾作用D.异化作用6.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丁大于甲+乙+丙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A捕食物种B,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B.有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受到一定的信息素刺激才能萌发C.蚊子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群落内的各种生物8.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B.适度松土可以促进①过程,加快物质循环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基本相等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10.下列研究中探究的是化学信息传递的是A.观察孔雀的开屏过程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期的鸣叫声C.用食盐验证草履虫的应激性D.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丙主要是绿色植物B.丁所含的能量最少C.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只能来自细胞呼吸二、非选择题12.如图为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字母或标号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或碳循环过程: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元素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而在生物群落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的.(3)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主要依靠各类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另一部分碳元素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4)从碳循环的过程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碳元素的循环过程相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和石油等,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____. 13.美国科植物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他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中提到:植物是一种拥有强大感觉能力和一定意识的智慧生物.它们能看、能闻.能根据外界环境自动调整成长发育.植物的感知方式与人类相似,虽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但能够进行定位和记忆功能,并且还有自己的意识和心智.请运用相关知识来解释书中提到的一些例子:(1)莴苣时刻思考的就是有没有蚜虫在啃噬自己的叶子,一旦出现蚜虫,就必须制造有毒的化学物质,把蚜虫杀死,这样才能保护自己,茁壮成长.这说明植物是有一定意识的.那么这种化学物质是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信息.而这个事例又说明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功能.(2)植物的视觉系统功能比人类的还要强大,比如植物能看到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够觉察到电磁波,而这些都是人眼根本看不到的.植物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命活动.这说明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信息传递外,还具有____________功能.14.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_____________(填“能量流”或“物质流”),图中所示成分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由图中可以看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进入到生物群落,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中A的能量流动去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3)食草动物依据食肉动物留下的气味进行躲避,食肉动物同样依据食草动物留下的气味进行追捕,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1.【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正确.3.【答案】A【解析】从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E是生产者,F、G是消费者,H是分解者,M是CO2,N 是O2,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是E、H.过程a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b、c是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4.【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信息密切相关,B错误;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正确;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相信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或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D正确.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碳循环在甲、乙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乙传向丙以无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丙传向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故A错误.7.【答案】A【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A正确;有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这是物理信息应用的实例,信息素是指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B错误;蚊子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D错误.8.【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也不含色素,A错误;适度松土只能促进植物呼吸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不能促进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错误;②过程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 正确;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基本等于碳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返还无机环境中,要依赖各类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④的量不相等,D错误.9.【答案】B【解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故选B.10.【答案】C【解析】孔雀开屏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行为信息;鸟的鸣叫声和电视图像均属于物理信息;食盐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12.【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2)[①]光合作用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3)呼吸作用化石燃料(4)全球性反复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产生温室效应(或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解析】据图可判断,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通过[①]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依靠生物的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中,另一部分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反复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碳元素在短期内大量释放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13.【答案】(1)化学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内容.(1)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4.【答案】(1)能量流动能(2)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物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3)信息传递。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A. 始终不变B. 有丝分裂时不变,减数分裂时减半C. 有丝分裂时减半,减数分裂时不变D. 始终减半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调节性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的,细胞坏死是随机的B. 细胞凋亡是随机的,细胞坏死是程序性的C. 两者都是程序性的D. 两者都是随机的4. DNA复制的方式是什么?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半随机复制D. 全随机复制5.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点突变和插入突变B. 点突变和缺失突变C.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中,______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

7.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8.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发现的。

9.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______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10.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______的过程。

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2. 解释为什么说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四、论述题13.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D二、填空题6. 间期7. 基因8. 沃森和克里克9. 蛋白质结构10. 不同形态和功能三、简答题11.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细胞合成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质;S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G2期细胞准备进入分裂期。

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减数分裂则使染色体数量减半。

12.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的发育、组织稳态维持以及疾病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2月13日-2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2月13日-2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2月13日-2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2月13日-2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2月13日-2月19日)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月13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活动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二是受到适宜的刺激;反射是一个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1.如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2.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3.对实验狗的脊髓进行直接加温,会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冷却其脊髓,又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3月20日_3月26日)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3月20日_3月26日)新人教版必修3

3月20日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若要得到无子番茄,需处理花蕾期的番茄花,处理前需要去雄,处理后需要套袋,以避免自然受粉,A错误;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的成熟,B错误;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能促进鱼类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1.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甲)。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乙。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脑的高级功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脑的高级功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控制缩手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小脑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参考答案】C1.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下列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A.听觉功能B.视觉功能C.语言功能D.运动功能2.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A.脑干B.大脑皮层C.小脑D.脊髓3.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A.运动语言中枢S区B.书写语言中枢W区C.视觉语言中枢V区D.感觉语言中枢H区4.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解边整理笔记B.课间听到上课铃声就迅速走进教室C.见到面熟的人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D.手指突然碰到尖锐的东西而迅速缩回5.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B.躯体运动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以上全部参与1.【答案】C【解析】人脑具有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的功能,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功能。

2.【答案】B误;脊髓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等,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3.【答案】A【解析】大脑皮层的言语中枢包括S区(说话中枢),W区(书写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说话说明S区(说话中枢)受损。

该外伤病人不能说话,说明S区(说话中枢)受损,A正确;能写字,说明W区(书写中枢)正常,B错误;能看书看报,说明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能听懂别人讲话,说明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

4.【答案】D与,D正确。

5.【答案】D【解析】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用躯体运动中枢调控手指的运动,需要用躯体感觉中枢感觉盲文的字型并用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分析盲文的含义,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完整word)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2•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103.3 6.016.0③M47 4.0 1.25 1.0114.07.5 : 1.0④10140 2.510.3525一47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U、M、W 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体外体外体外A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H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 .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 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 -A - B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6. 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羊”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c 为下丘脑,b 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 b 与a 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 a 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 c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7.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刺激点的膜电位变化过程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由题图可知,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①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④→①,故D 正确。

学霸推荐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B.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2.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3.当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所产生的兴奋能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兴奋能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D.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Na+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答案1.【答案】B【解析】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不是零电位,B错误。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②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③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

因此静息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 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只参与物质的转运C. 细胞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D.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2.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细胞质D. 内质网3.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静止期4. 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是:A. 聚合酶B. 解旋酶C. 连接酶D. 限制酶5.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细胞中C.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D.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4.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________的改变。

5.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选择性表达。

三、简答题1. 简述细胞膜的功能。

2. 描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能量转换。

3. 解释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意义。

4.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有何影响?5. 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是什么?四、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细胞膜的流动性。

2.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过程。

3.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细胞分化的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讨论细胞呼吸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 探讨细胞分化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专题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每日一题 新人教版必修3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 起始状态没有植被保留原有土壤B 达到的相对稳定阶段森林草地C 演替的条件人为条件自然条件D 演替的时间短长【参考答案】A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的自然演替无规律无方向可循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项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项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项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控制物质进出C. 进行光合作用D. 储存遗传信息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内质网C. 细胞核D. 线粒体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A. 先减半再恢复B. 先加倍再减半C. 始终保持不变D. 先加倍再恢复4.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A. 化学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分裂的次数B. 染色体的复制次数C. 染色体的分离方式D. 细胞分裂的场所6. 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C.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D. 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7.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8.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减数分裂期9.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A. 高效性B. 特异性C. 可逆性D. 以上都是10. 细胞凋亡是由:A. 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B. 细胞内部程序控制的C. 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D. 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1-5 B C A A C6-10 B B B A 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脂质、蛋白质2.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答案:S期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

答案:细胞核4.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葡萄糖、氧气5.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

答案:组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发生场所。

答案:细胞呼吸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a、b、c代表激素)。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构乙表示垂体B.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D.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甲分泌激素a【参考答案】B1.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②只作用于b,而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2.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不同激素的名称。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代表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缺碘时激素________(编号)浓度高于正常水平。

(3)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________(编号)分泌过多。

(4)除②外垂体还能分泌________激素促进生长,该激素与③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时,表现为________作用。

1.【答案】C【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 正确;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b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正确;激素③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反馈作用弱,导致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幼体时②促甲状腺激素和③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13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萘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正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D错误。

1.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2.荷兰科学家温特于1928年做了以下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并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

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是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其生长的物质B.单侧光使尖端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C.尖端产生的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影响生长的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1.【答案】A【解析】该实验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对照组仍应有胚芽鞘尖端;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有形态学上下端对调的对照实验。

2.【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尖端产生的物质进入琼脂块,促进去顶的胚芽鞘的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与未放琼脂块的一侧形成对照;本题中没有光照,B错误。

3月14日植物激素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起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故A、B 正确。

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故C正确。

植物激素不一定都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故D 错误。

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A.脂肪B.乙酸C.蛋白质D.吲哚乙酸2.下列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乙烯C.细胞分裂素D.秋水仙素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生长素与棉花的落花落果无关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1.【答案】D【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答案】B【解析】生长素主要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等,A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D错误。

3.【答案】B【解析】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生长,A正确;高浓度生长素可以用于疏花疏果,B错误;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能起到催熟作用,C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和细胞分裂,D正确。

3月15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实验中,甲、乙表示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表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右生长B.乙向右生长C.丙向左生长D.丁向左生长【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胚芽鞘感光部位是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锡箔纸能遮挡光照,云母片能够阻挡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故甲直立生长,乙向右弯曲,丙向右弯曲,丁不能生长。

1.如图表示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2.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一段时间后,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一段时间后,图2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1.【答案】A【解析】接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能引起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内完成,故A项错误;单侧光作用下,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故生长素分布③比④处多,③处生长比④处快,B、C、D项正确。

2.【答案】D【解析】如果是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图1乙中胚芽鞘会向左弯曲生长,A错误;如果是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则图2甲中,C侧的生长素会运输到D侧,则乙中胚芽鞘生长效果为c<a=b<d,如果是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乙中胚芽鞘生长效果为c<a=b=d,B、C错误;胚芽鞘尖端为胚芽鞘生长提供生长素,D正确。

3月16日人工处理条件下植物弯曲情况的判断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如图是达尔文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胚芽鞘背光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B.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与否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图可知各组实验都有单侧光,但尖端进行了处理,结果胚芽鞘生长方向不同,故该实验应是探究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正确;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较多(或较少),A错误;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和尖端是否感受单侧光,C错误;由实验无法得出生长素会(或不会)受到强光的破坏,D错误。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d组尖端不能B.a'组胚芽鞘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2.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的量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1.【答案】D【解析】生长素的产生、合成和极性运输,不受正放和倒放的影响,故A、B、C三项都错误,据题干可知,a'中接入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中接入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故D正确。

2.【答案】B【解析】图甲中,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横向运输,故生长素浓度①≈②;图乙中,光不能使生长素在琼脂块中横向运输,故生长素浓度③≈④;图丙中,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故⑤⑥中都无生长素。

3月17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是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D.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1.由燕麦胚芽鞘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的一段2.如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代表的是芽,②代表的是根B.图中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c~d段表示生长素对②的促进作用在增强D.图中c点对应的浓度是①生长的最适浓度1.【答案】C【解析】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作用特点。

本题的图与课本的图相比,差异在于抑制和促进在坐标图上的位置,因此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据图分析,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比②低,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因此①代表的是根,②代表的是芽,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B正确。

c~d段表示生长素对②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减弱,C错误。

图中c点对应的浓度是②生长的最适浓度,对①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错误。

3月18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高考频度:★★★☆☆难易程度:★★☆☆☆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于该实验不能确定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最适浓度范围,所以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进行预实验,A正确;本实验自变量是NAA浓度,不能得出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的结论,B错误;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NAA浓度大于c时平均生根数目未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错误;该实验中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