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肉瘤样癌2例

合集下载

小肠多发肉瘤样癌一例

小肠多发肉瘤样癌一例
( 文图见光 盘) 本

( )5 -7 3 :65 .
腹膜炎 ;2 感染性休克 ; 3 消化道穿孔 ;4 肺癌 ;5 高血 () () () ()
压 2级。1 1 0月 9日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 +小肠切除术
+回肠末端造 口术 , 中见腹腔 内有浑浊 黄褐 色腹水及脓液 术 约 30 l肝脏表面广覆污苔 , 00m , 自屈 氏韧带 3 m始 ,0 7 、 0c 3 、O 9 、1、5 、8 m 以及距 回盲瓣 5c 0 10 10 10c m和3 m 分别可见 0c 处
滕学栋 , 职康康 , 刘安安 , 小肠多发 肉瘤样癌一例 [ C ] 中华普外科手术 学杂志 : 等. J D. / 电子版 , 1 ,()9- 2 04 1 : 9 0 23
临床诊断易与癌肉瘤 相混淆 , 免疫组化在鉴别诊 断中很 重要 , 国内学者认为… 若有免疫 组化或 电镜条件 时 , 肉瘤样 结构纯间叶表达或无 上皮表 达形态特 点 , 变很 明显 时 , 癌 可 诊断为癌肉瘤 ; 肉瘤样结 构有上皮 表型或结 构特 点时 , 当 不 管癌成分有或无 均可诊断为 肉瘤样癌 。若 无免疫 组化及 电 镜条件时 , 光镜 下有 明确 的癌 和 肉瘤 样成 分之 间 的移行过 渡, 也可诊断为 肉瘤样癌 。而 R 等 认为无论 癌 肉瘤还是 0 肉瘤样癌 , 其生物学行为都是相 同的 , 均为分化差的双相性肿 瘤, 预后极差 , 因此区分 肉瘤样癌和癌 肉瘤 可能并无意义 。最 新 WH O关于消化道肿 瘤 的分类 中, 此类肿瘤 归于未分化 将 癌 。该病例病理免疫组化显示 C ( J K 表达上皮性标记 ) 阳性 及 V m( i 表达间叶性标记 ) 阳性 , 符合 s c诊断。由于此类肿瘤 对放 、化疗均不敏感 ,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 J

小肠肿瘤2

小肠肿瘤2

【CT表现】


(1)管腔的狭窄和扩张:肿瘤沿着管腔长轴生长, 形成管状圆形或椭圆形肠壁增厚、僵直,管腔变 窄、长短不一。由于黏膜下神经丛的破坏,肠管 瘫软、扩张,管腔呈“动脉瘤样 ”扩张、壁增厚; 瘤内可有残留内容物 。 (2)肿块: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可单发、也可多法,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伴有局 部或弥漫性肠壁增厚。增强后,肿块轻—中度强 化,远不及腺癌和平滑肌肿瘤。肿块出现坏死, 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或不规则的空腔形成;肿瘤 穿破肠壁,可见瘘管形成,瘤体内出现液气平。

增强:
大多数肿瘤有中度或明显强化;强化密 度均匀,多见于良性肿瘤;有时瘤体表面瘤体周边不规则强化,中央广泛坏死或囊变,则提 示为恶性肿瘤。有时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无明 确的边界,与淋巴瘤和腺癌相似。
十二指肠间质瘤
a
b
c
d
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囊变
回 肠 类 癌
各种小肠肿瘤的特点及鉴别诊断





小肠良性肿瘤:(息肉、腺瘤、、脂肪瘤等):一 般体积较小,多为腔内生长,边界清楚。息肉或腺 瘤可带蒂生长。 腺癌:肠管向心性缩窄、肠梗阻、肠系膜浸润、局 部淋巴结肿大。 小肠GIST:肿块常较大,恶性程度较高。多数为 腔外肿块,边缘强化;常见坏死及溃疡,肝脏及腹 膜转移多,很少有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较长肠管或几处肠管肠壁明显增厚,肠管 动脉瘤样扩张,并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类癌:一般体积较小,多为腔内生长,边界清楚, 可伴有类癌综合征。

脂肪瘤是第三位小肠良性肿瘤; 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在小 肠的远端; 肿瘤单发多见,大小不一; 大的肿瘤可因发生脂肪坏死而误为脂肪肉 瘤。
【 CT表现】

小肠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小肠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 eatetfP to g 。W s C i o i l Scu nU i rt, hn d 6 0 4 ,hn ) D p r n ahl y e hn H s t , i a nv sy C eg u 10 1 C i m o o t a pa h ei a
Ab t a t u p s T t d h l io a oo ia n mmu o i o h mia e tr s o a c maod c r io r ig f m h s r c :P r o e o su y t e c i c p t lgc a d i n h l n h sc e c f au e f s ro ti a cn ma ai n r t l s o te s l i tsi e mal n e t .M e h d S x c s so r o t i a cn mao e s l i tsi ewe n e t a e y l h co c p d i n tos i a e f a c ma od c r i o ft mal n e t r i v si td b g t s h n e g i mi r s o o .R s l T ept n e v a s doef l , g df m 4 2( e 13 yas h i io e s yo e d eut t c t S h s h ae tw r f em l n ma ae o 3t7 m a 6 . ) er.T es e i s ei ea n e e r o n z o etm r r gdf m 30c . m i da e r ( e . m) ada n e r a l o e r o p i mass f os a e o . m t 8 5c im t h t u n r o n e m a 5 5c , le ddt go a cui w r l d s e. s n n l t o ws l f opy o

小肠粒细胞肉瘤误诊一例

小肠粒细胞肉瘤误诊一例
色 : D 3 +++ , D 4 ++ , D 1 (+) MP C 4( ) C 3 ( ) C 17 , O(+) C 3 ,D
22 诊治反思 .
G S一般 以实体瘤 形式 发生于 皮肤 、 软组
织 、 巴结 、 眶 、 膜周 围 等部 位 , 淋 眼 骨 少见 于 胃肠 道 。本 例
以胃肠道症状 为首发 表现 , 肝 肾功能 异 常 , 伴 且尿 蛋 白( + ++ , 乙肝病 史 , 初诊为 乙肝相关性 肾炎 , )有 故 积极 对症 治 疗无效 。再次 系统检查 发 现小肠 肿 物 , 手术 切 除肿 物 , 术 后病理诊 断为非霍 奇金淋 巴瘤 。孤立 性 G S无 典型 表现 , 诊断较难 , 诊断 主要依 靠组 织病 理 免疫组 化 检查 , 院 因 我
春新碱 、 阿糖胞 苷 、 尼松龙 ) D 柔红霉 素 、 泼 、 A( 阿糖 胞苷 ) 、
瘦, 体重 约下降 2 g 0 k 。有 乙型病 毒 性肝 炎 ( 乙肝 ) 史 6 病
年。查体 : 体温 3  ̄ 8C。皮 肤 黏 膜无 黄 染 、 白及 出 血点 , 苍
M 米 托蒽醌 、 A( 阿糖胞 苷 ) 案化疗 , 腔 积液 吸收 , 方 腹 病情 缓解, 目前 已随访 1年 , 者状 态 良好 , 情稳 定 , 定期 患 病 仍
官, 常见于皮肤 、 巴结及骨膜周 围等部位 , 淋 中枢 神经 系统
及 胃肠道 少 见 …。 我 院 近 期 收 治 1例 小 肠 G , 报 告 s现
如下 。
现腹胀 、 欲缺乏 、 食 发热 , 温有 时在 3  ̄ 以上 。查体 : 体 81 ] 腹 膨 隆 , 实 , 硬 , 动 性 浊 音 阳性 。 B超 检 查 示 : 量 质 较 移 大

小肠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小肠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小肠肿瘤是怎么引起的?小肠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小肠肿瘤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较为一致的看法有:①小肠腺瘤样息肉,腺癌和某些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关系密切;②厌氧菌可能在一部分小肠肿瘤中起一定作用;③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mmunoproliferativesmallintestinaldisease,IPSID)被认为是淋巴瘤的癌前病变,各方面的证据均提示感染可能在IPSID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④炎症性肠病具有发展为小肠恶性肿瘤的倾向性;⑤一些疾病如口炎性腹泻,Crohn病,神经纤维瘤病,某些回肠手术后与腺癌的发生有关;另一些疾病如结节性淋巴样增生,AIDS 则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⑥化学性致癌剂如二甲基肼,氧化偶氮甲烷在小肠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二)发病机制1.病理分类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较多,国外报道已达35类,国内有人报道为20类,具体可作如下分类。

(1)按分化程度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①良性肿瘤:A.腺瘤或息肉;B.平滑肌瘤或腺肌瘤;C.纤维瘤;D.脂肪瘤;E.血管瘤;F.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G.错构瘤,畸胎瘤,淋巴管瘤,黑色素瘤及其他。

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五种肿瘤,国内报道空回肠平滑肌瘤较多占38~54%。

②恶性肿瘤:A.癌(腺癌,乳头状癌,黏液腺癌);B.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网状细胞肉瘤,黏液肉瘤);C.类癌或嗜银细胞瘤;D.霍奇金病;E.恶性血管瘤;F.恶性色素瘤;G.恶性神经鞘膜瘤。

恶性肿瘤中以癌居多,其次为各类肉瘤,肉瘤中以各类恶性淋巴瘤居首位,占35~40%,癌,肉瘤比例为1∶5.5。

(2)按组织来源分类:可分为上皮性肿瘤及非上皮性肿瘤。

2.肿瘤分布不同的小肠肿瘤在小肠的不同部位分部,似有一定的倾向性(表1)。

恶性肿瘤在小肠各段的发生率无差异,良性肿瘤则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回肠,后两者间无差异。

小肠肿瘤的临床 治疗

小肠肿瘤的临床 治疗

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研究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外科洽疗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病变小肠局段性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空回肠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术、姑息性手术;其他治疗。

结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很低,无特异l临床表现,诊断困难。

作出诊断时肿瘤往往处于进展期或已发生转移,所以预后较差。

大多数的资料显示小肠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多在33%~40%之间。

预后与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和手术方式有关。

【关键词】小肠肿瘤临床治疗小肠长度占胃肠道总长度的75%,黏膜表面积占全消化道的90%,但发生在小肠的肿瘤并不常见,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

小肠良性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小肠恶性肿瘤,小肠良、恶性肿瘤之比约为l:2.6~l:4.6。

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目前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小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21~75岁,平均56.5岁。

40岁以上36例(78.3%),发病至就诊时间5 h至5年。

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4例(30.4%),其中平滑瘤9例,纤维瘤2例,乳头状腺瘤3例。

恶性肿瘤32例(69.6%),其中腺癌25例,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2例。

病变位于回肠 31例,空肠12例,十二指肠3例。

现将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2 治疗2.1外科洽疗小肠肿瘤的治疗原则是应尽早手术,但对于行各项检查后诊断不明确,临床上又高度怀疑是小肠肿瘤者须尽早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早期手术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术中仔细探查,以防遗漏多发病灶、小病灶,必要时可借助术中内镜检查。

对恶性肿瘤应按根治的原则行根治性切除,如肿瘤已转移或侵犯周围脏器时,有条件者可联合脏器切除,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

常用术式包括:2.1.l 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小的或带蒂的良性肿瘤或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恶性肿瘤,可将肿瘤连同周围肠壁组织-起作局部切除,此术式虽然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但对恶性肿瘤患者,有较高复发风险,目前较为少用。

小肠肿瘤中西医最佳经验方

小肠肿瘤中西医最佳经验方

小肠肿瘤中西医最佳经验方小肠肿瘤中西医最佳经验方【概述】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

小肠占胃肠道全长的75%,其粘膜表面积约占胃肠道表面积的90%以上,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小肠肿瘤病之所以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小肠腔内的内容物呈流体状态,小肠的蠕动频繁并且排空快,当粪水进入结肠后,通过水分再吸收使粪便呈半固体状态,因此,粪便内所含的致癌物质亦随之更加浓缩,使结肠特别是左半结肠所受到致癌物质的危害(无论在接触的时间和浓度上)均远较小肠为大。

另外,小肠内的细菌亦较大肠内少,而且,粪便内的某些物质如胆盐需经细菌作用后才能转化为致癌物质,因此,小肠内致癌物质相对较少。

2.小肠液呈碱性,浆膜细胞含有一组微粒体酶系统,能减弱或去除外源性致癌物质的作用。

3.小肠与脾脏相似,有高度的抗癌能力,是特殊的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IgG在小肠内含量较高。

小肠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但是多发病于5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病理、分型】一、病因病机;(一)病因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有些学者认为小肠肿瘤与上述某些致癌物质的影响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有关;还认为与遗传因素及某些后天性疾患有一定关系。

如消化器官的癌,由遗传而发生的癌与非遗传的相比,常常在多脏器内发生;小肠恶性肿瘤常常有第二个原发病灶发生。

这说明部分小肠恶性肿瘤的多发病灶或同时伴有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与多基因可能有关。

还有学者认为小肠癌的发病因素是,某些胆酸如脱氧胆酸、原胆酸等及其在细菌作用下的一些降解产物有致癌作用,故在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经过胆汁中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可导致癌的发生。

(二)病机中医医学文献中也有类似小肠肿瘤论述,如《灵枢.小肠》就有"肠覃"的记载,认为是:"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第,癖而内著,恶气乃起,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

小肠间质瘤

小肠间质瘤

• 好发部位:胃、小肠多见。
• 转移部位:主要发生在腹部,可以波及肝脏以及 整个腹腔,淋巴结转移仅占6% • 手术是首选治疗 • 伊马替尼(GLEEVEC)为转移或复发GIST一线标准
治疗
小肠常见肿瘤
免疫组化表型
胃肠间质瘤 CD117 + CD34 + Desmin SMA - +/- S-100 -/ +
• 转移部位: 主要发生在腹部,可以波及肝脏以及整个腹腔, 淋巴结转移仅占6%
• 常见转移部位: 肝脏: 54 to 65 % 腹膜: 20 to 21 % 淋巴结: 2 to 6 % 骨: 6% 肺: 2%
• GIST的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首选) ※ 肿瘤完整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 :35~65%
神经内分泌癌
肿块显著强化,强化不 均
谢 谢!
※ 由于极少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故不推荐区域淋巴结清 扫
• 放化疗 (肿瘤本身对放射性抵抗,化疗药效率低,所以 不主张行放、化疗治疗) • 肝脏转移瘤治疗(介入、靶向药物) • 靶向药物治疗(伊马替尼):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 活化而抑制肿瘤)
GIST 小结
• 主要来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CD117阳性
• 肉眼所见: • 冷冻送检盆腔不规则肿物 3cmX3cmX2cm,切面灰粉色,质较嫩, 常规送检肠管一段长5.5cm,肠管外壁可见 3cmX3cmX3cm肿物,与肠管粘连,切面 灰粉色,质较嫩。肿物坏死严重。 • 病理诊断: • 小肠:间质瘤,核分裂1-3/10HPF • 肠管上下切端均未见瘤组织残留 • 免疫病理:CD117(+) CD34(-)
包头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徐剑
• 患者 男 55岁。CT号:52664 • 主诉:左下腹隐痛十余日。 • 现病史: 十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部隐 痛,无发热、恶性、呕吐、腹胀,腹泻及粘液血 便,行肠镜检查提示未见异常。行彩超检查发现 左下腹部腊肠样肿物,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腹腔肿瘤”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可, 食欲正常,无明显消瘦、乏力等症状。查体“腹 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部压痛可疑,肠鸣音 正常。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2 8・ 6
ChnJGa to neo,2 08 i sre trl 0 ,Vo. , . 11 No5 3
原 发 性 小 肠 肿瘤 4 4例 临床 分 析
宗 晔 冯 业霜 牛应 林 吴咏 冬 张 澍 田 首 都 医科大 学 附属北 京友 谊 医院消 化 内科 北京 市消 化疾 病 中心 ( 0 0 0 105 )
Y nd n, H NGS ui . eat etfG s oneo g, e i r nsi Ho i fia dt C pt nvr t o ogo g Z A h tn D p r n at e t l y B in Fi dh s t Aflt a i U i syf a m o r ro jg e p pa l ie o l a e i
Me ia S i c s B in i s v  ̄ ae C ne, e ig(o o o d l ce e , e igD g t eD e e tr B i n i 0 5 1 c n j ei s j
Co r s o d n e t : HANG h t n E i z a g t d c b h c m.n r e p n e c o Z S u i , mal h n s@b d - f .o e a :
p ma m l it t a tm r w r l a d a jjn m. T ert f e i n ai at u o a :.. I i y r r s alne i lu os ee o t teu u sn ce h ai o ng ad m l n n tm r w s134 n4 o b n g s pt nswt p m r s alnet a t r 9( .%) eeitsnl t m l u o , f h h6w r bng , ee a et i r a m l it i lu ,2 6 9 w r n t a s o a tm r o i ee ein 7w r i h i y sn mo 5 ei r s w c l rd l nnyad 1 eeh hgaem l nn y 5(1 %) o - og i l h m , 91 a e oacnma o gaemag ac n 6w r i d ai a c; 1 . w i g r g 4 nnH d kn y mp o a 4(.%) d nc r o , i 3(. 68 %)l o yma e m o ,1(_ i 23 %)lo oacma e mysro ,1(_ i 23 cri i n 23 %) acn d ad 1(_ o %)v l stblr d nma S re a io u ua eo . ugr w s lu a y

小肠肿瘤讲课PPT课件

小肠肿瘤讲课PPT课件

Part Two
小肠肿瘤概述
定义和分类
小肠肿瘤的定义:发生在小肠的异常增生 组织,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小肠肿瘤的分类:根据组织学可分为腺癌、 鳞癌等;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十二指肠肿 瘤、空肠肿瘤等。
小肠肿瘤的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环 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小肠肿瘤的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可 能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晚 期可能出现肠梗阻、肠出血等严重症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 食均衡、适量运动等
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寻求心理支持,与亲朋好友交流和倾诉 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运动、音乐等
避免有害环境和物质
减少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
注意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通风良好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 苯等
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和化疗
放疗:通过高 能射线破坏癌 细胞DNA,达 到抑制肿瘤生 长和扩散的目

化疗:通过药 物杀死癌细胞 或阻止其生长, 常用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等
放疗和化疗的 适应症:早期 小肠肿瘤的辅 助治疗或晚期 肿瘤的姑息治
长期随访和复查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有助于 及时发现肿瘤复 发或转移
定期复查有助于 监测肿瘤标志物 和影像学变化
及时发现复发或 转移有助于提高 治愈率和生存率
康复期间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有助于提高生活质 量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小肠肿瘤讲课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临床肿瘤学-小肠肿瘤

临床肿瘤学-小肠肿瘤

第二十一章小肠肿瘤第一节概况小肠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75%,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粘膜面也占消化道面积的90%,但其癌肿的发病率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发病率明显低于胃及大肠,表明其起源及发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小肠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良性为高,国外资料提示约2/3的小肠肿瘤为恶性,国内文献统计原发性小肠肿瘤5905例,其中良性肿瘤1265例,恶性肿瘤4640例,恶性占79%。

良性肿瘤包括腺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而恶性肿瘤包括腺癌、类癌、肉瘤、淋巴瘤等,以上四种恶性病变占小肠恶性肿瘤的95%。

不同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不同。

癌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尤其是壶腹部;而淋巴瘤及类癌易发生于回肠及小肠远端部位;肉瘤则可分布于整个小肠的不同肠段。

根据不同部位易发生的癌肿,可提示诊断的可能性。

小肠肿瘤难以诊断,文献报道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仅为21%~56%。

由于肿瘤部位及性质不同,临床症状可无或轻微,腹痛、腹块、出血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严重者表现肠梗阻、出血性休克等,因此小肠肿瘤是临床变异最大的肿瘤。

今年来随着影像学及其他诊断措施的增多,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

小肠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均适合不同癌肿及不同部位的肿瘤。

如何选择正确治疗手段及提高生存率仍是当今肿瘤专业研究的课题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小肠癌肿的发病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据美国报道,每年约4600新病例发病,小肠癌在1983-1993年十年中也从1.2/10万人增加至1.6/10万人。

随着内镜的开展,十二指肠肿瘤发现增多。

1990年代初,我国十二指肠肿瘤已占小肠肿瘤的30%。

小肠肿瘤好发年龄为30-59岁,腺癌的病人年龄常大于淋巴瘤。

小肠肿瘤的男性发病稍高于女性。

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①小肠内为碱性,不利于肿瘤生长;②肠内液体流动快,较少了食物中致癌物质的接触;③小肠内菌群少,细菌致癌因素降低;④小肠内有密集的淋巴组织具备高免疫力,其中IgA介导的免疫系统可能防止了癌的发生。

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1 临 床 资 料 与 方 法
2 4例 经 手 术 后 病 理 学 检 查 确 诊 。 1 . 4 治 疗
本组 3 9例 均 行 手 术 治 疗 。 1 3例 良性 肿 瘤 行 病 变 肠 段 局 部切除 , 端 端 吻 合 术 。对 性 质 可 疑 者 术 中 行 快 速 冰 冻 病 理 定
平 滑肌瘤
腺瘤
1 3 例 良性 肿 瘤 术 后 随 访 6 个 月 ~3年 未 见 复 发 。2 6例 恶 性肿瘤失访 1 例, 余2 5例 中随 访 6个 月 ~ 5年 , 姑 息 性 手 术 存 活6 ~1 2个 月 4例 , 3年 生 存 率 6 o ( i 5 / 2 5 ) , 5 年生存率 2 4
性 淋 巴瘤 ( 1 2 . 8 2 ) 、 平滑肌 肉瘤 ( 1 2 . 8 2 ) 和类癌 ( 5 . 1 3 ) 。 良性 肿瘤 占 3 3 . 3 3 , 主要为: 平 滑肌 肉瘤 ( 1 5 . 3 8 ) 、 腺 瘤 ( 1 0 . 2 5 ) 、 血管瘤 ( 5 . 1 3 ) 和脂 肪瘤 ( 2 . 5 7 ) 。本 组 资 料 表
J o u r n a 1 O f Ma t h e ma t i c a 1 Me d i c i n e
V0 1 . 2 8
NO . 3
2 0 1 5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3 3 7 ( 2 0 1 5 ) 0 3 — 0 3 8 2 — 0 2
中 图分 类 号 : R7 3 5 . 3 2
( 6 / 2 5 ) 。 3 讨 论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总计 百分 比

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

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

小肠肿瘤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32例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以腺癌居多,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良性肿瘤以腺瘤及平滑肌瘤为主,本组病例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

小肠肿瘤发病较少,术前不易确诊,以剖腹探查急诊手术发现较多,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症状。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小肠肿瘤比较少见,临床不易确诊,多数因并发症就诊,X线检查是主要手段,B超、CT、磁共振(MRI),内镜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小肠肿瘤治疗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总长的70%~75%,小肠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1%~6%,小肠肿瘤多发生于50~70岁老年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原发性小肠肿瘤分为小肠良性肿瘤和小肠恶性肿瘤,小肠良性肿瘤较少见,好发于回肠,空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少见,良性肿瘤根据组织来源,分为间叶性肿瘤和上皮性肿瘤,前者包括间质瘤、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等,上皮性肿瘤主要是腺瘤;小肠恶性肿瘤占胃肠道全部恶性肿瘤的2%~3%,包括腺癌、类癌、恶性淋巴瘤和间质肉瘤,其中以癌肿居多,癌瘤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

一、临床资料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

年龄32岁~88岁,平均53岁,55岁以上患者占62.3%。

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10例。

二、治疗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一)一般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症状的对症治疗;如对小肠类癌的哮喘、皮肤潮红等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对低蛋白血症予以白蛋白支持;对消化道出血予补液、止血等治疗。

(二)化学治疗如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可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确定化学治疗方案;如为腺癌,则可用5-Fu、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化疗;如为小肠恶性淋巴瘤,则可用MOPP方案(盐酸氮芥、长春花碱、甲基卞肼、泼尼松)等。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简介 : 汪发 勇 (9 2一) 男 , 徽六 安人 , 士 在读 , 17 , 安 硕 主 治医师( 任职于六安市人 民医院) 。
15 肿 瘤 部 位 与类 型 : . 本组 病 例 位 于 十 二 指肠 1 4
例球部 4例 、 降段 1 , 0例 其中恶性间质瘤 3 , 例 腺癌 9 , 例 淋巴瘤 1 类癌 1 ; 例, 例 空肠恶性肿瘤 1 , 0例 其中腺癌 1 平滑肌肉瘤 1 , 例, 例 恶性间质瘤 4例 , 淋 巴瘤 4例 。回肠淋 巴瘤 3例 、 恶性 间质瘤 1 。 例
2 讨 论
2 1 小肠 约 占 胃肠 道 全 长 的 7 % , 发 生 于 小肠 . 5 而
的原 发性 肿瘤仅 占消化道 肿 瘤 的 1 一 % , 肠 恶 % 5 小 性肿 瘤 占消 化 道 肿瘤 的 1 一2 _ 。小 肠 肿瘤 的 % % l J 早期 诊断 十分 困难 , 本组 术 前 确诊 率 1. % 。小肠 43 肿瘤 无特 殊 临 床 症 状 体 征 , 要 的 表 现 是 出血 、 主 腹 痛、 肠梗 阻 、 包 块 、 腹部 贫血 、 发热 、 黄疸 等 , 有上 述 对 表 现者要 警惕 小肠 肿 瘤 的 存 在 , 胃及结 肠 镜 检查 对 未见 异常 者 , 应 怀 疑 小 肠 肿 瘤 的可 能 性 J本 组 更 。
溃 出血 。
11 一 般 资 料 .
我 院 自 20 0 1年 3月 到 20 0 6年 4
月共 收治原发 性 小肠 恶 性肿 瘤 2 8例 , 1 , 9 男 9例 女
例, 年龄 1 8 岁 ,5 5— 7 4 岁以上 2 例 , 8 6 2 占7 . %。 12 临床 表现 本组 2 . 8例 中 , 便 或黑 便 1 血 4例 , 呕吐咖啡色样液体 2例 , 出血性休克 2例, 腹痛 2 2 例, 腹胀 2 0例, 腹部肿块 1 例 , 2 梗阻性黄疸 5例, 其 他有 恶心 、 吐 、 欲不振 、 泻 、 呕 食 腹 消瘦 、 热等 。 发 13 辅助检查 . 本 组病例行 胃镜检查 1 例 , 2 发现 十二指肠球部肿瘤 4例 ; 2例在本市二 甲医院 胃 有 镜检查无异常 ,0例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 4例 1 有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0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7期60mA组平均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是116.1mGy·cm,50mA 组平均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是94.7mGy·cm,40mA组平均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是76.3mGy·cm。

经统计学分析,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F=79.63,P=0.007)。

2.2 4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3名高级职称医师主观评价4组图像质量,以此评估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噪声、解剖结构、诊断需求方面的差异。

90mA组3名医师平均分为60分,60mA组3名医师平均分为60分,50mA组3名医师平均分为59.3分,40mA 组3名医师平均分为58.3分。

观察评分结果可知,采取不同的管电流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基本类似。

3 讨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是口腔种植术前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可全面评定牙槽骨密度,准确测量牙槽骨表面近远中向长度,颌骨颊舌径、垂直径,对组织结构多种重组图像进行直观显示,是目前主要应用的、可以全方位评价颌骨解剖结构间三维关系的影像学技术[3]。

颌骨可以实施低剂量CT扫描,是因为颌骨与牙齿间的密度大,自然对比佳。

在进行颌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之前,医师要充分结合临床需求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扫描参数合理设置,将扫描程序优化,使扫描程序更加个性化、科学化,这样,就能够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确保所获取的图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进一步保护受检者健康。

本次研究设置4组不同管电流,分别是90mA、60mA、50mA、40mA。

研究结果显示,4组对比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差异明显,图像质量评分基本一致,充分证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完全满足口腔种植定位术前评估的需求,且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过大的辐射伤害。

综上所述,颌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越来越突出,利用40mA (低剂量)的管电流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不但能够降低患者所需接受的辐射剂量,又能确保图像质量,可在口腔CT扫描中作为常规剂量应用。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
a Da t pot wn,Ga z u,Ga z u52 38,Ch na o o ho o ho 52 i
【 b t c 】 O jcie T n lz ec ncletrs f r ays litsiem l n n A s at r be t oa a e h l ia faue i r ma et ai at v y t i op m ln n g
a d l m 2 . %)tee ee 2css i l n n s o atmo(28%)1 i l dlr acr n e (50 ;hr w r ae t Mai att m lu r .6 ,0wt g n ua ne iu 0 1 wh g r 4 h a c
ju dc . ma ts n l nn m r w r e c di u d n m(28 %)jjn m(21 %) a n ie S li et e i a tu os eed t t d o e u 4 .6 , u u 3 . ln i ma g t ee n e 4 ,
oyi or optlrmJn ay 0 8 o oe b r 0 a uyojc . e opci l aaye e g u si o u r 2 0 vm e 1 s td bet R t set ey nlzdt i n h af a tN 2 1 s s r v hr
为 4 . % ( 22 、3 .1 ( 02 、1 .9 ( /8) . % ( /8) .7 ( /8) 二 28 6 1 /8) 57 % 1 /8) 42 % 42 、35 7 12 、35 % 1 2 ;十
指肠 肿瘤 的术 前诊断率 较高 , 而空 回肠肿瘤术 前诊断率较低 。 结论 【 关键 词 】 小 肠 ;恶性 肿瘤 ;临 床特 点

小肠腺瘤(肠息肉)

小肠腺瘤(肠息肉)

小肠腺瘤(肠息肉)【病因】(一)发病原因小肠腺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回肠,空肠较少。

一般来自肠黏膜上皮或腺上皮,多向肠腔内突出,可为单发或多发,往往带蒂,其游离端常指向远端。

腺瘤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3~4c m。

(二)发病机制小肠腺瘤与大肠腺瘤一样,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分成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状腺瘤亦称腺瘤样息肉或息肉状腺瘤。

以发生于十二指肠最多(41.3%),其次为回肠(34.3%),空肠较少(22.3%)。

多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的病例可集中在一段肠管或全部小肠,甚至整个胃肠道。

此种腺瘤呈息肉状,大多有蒂。

据统计,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例50%可伴发小肠腺瘤。

很多病例无症状,出现症状者以出血较多,亦可引起肠套叠。

2.绒毛状腺瘤亦称为乳头状腺瘤。

较管状腺瘤少见,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内,但亦仅占十二指肠肿瘤的1%~3%。

从十二指肠开始向远侧肠管逐渐减少。

体积较管状腺瘤大,0.5cm~8.5cm不等,但大多数< 5cm。

3.混合性腺瘤亦称绒毛腺管状腺瘤。

上述两种结构并存,生物学行为介于上述二种腺瘤之间。

另外尚有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ammatory polyp),一般可自行消失。

错构瘤性息肉如: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息肉病(Peutz-Jeghers syndrome,简称PJS)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①口唇、颊黏膜、牙龈、手足屈侧的皮肤有黑色素斑(简称黑斑),不高出皮肤及黏膜表面,大小约1~4c m,多在儿童和青春期出现;②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以空肠多发,大多有蒂,组织学上为一种错构瘤;③有家族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肠套叠是本病的急性并发症,少数可癌变。

【症状】小肠容受性好,内容物常为液体,而且腺瘤一般生长较慢,故小肠腺瘤可在较长时间内常无症状。

随着病程发展,约有50%的病人有较明显症状,多见于出现并发症之后,其余半数病人仅在剖腹做其他手术或尸检时才被发现。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

组织学小肠显微镜实验报告小肠位于肛门和直肠之间,是消化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体表最小的器官。

大肠由十二指肠、回肠道及降结肠组成。

小肠为一种特殊部位的空肠、回肠及结肠段,是消化道中最大的器官;胃起到营养作用,可与小胃相配合吸收营养;小肠段含水分和矿物质丰富。

大肠系构成人体内免疫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有大约10%—15%是恶性肿瘤。

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非癌性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性腺癌(恶性病变)。

其主要病因为: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或食物过敏;环境因素对大肠的影响;饮食因素及滥用抗生素等综合作用引起。

临床表现可分为:①非癌性病变为非肉瘤样改变;②肿瘤性病变为肉瘤样改变;③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由感染、手术后所致。

一、小肠的解剖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运送营养、排泄粪便、储存粪便及排泄。

小肠为空肠,与大肠相连,在人体内扮演着消化器官的角色。

空肠包含一层粘膜,下具有毛细胞,由粘膜层和浆膜层组成,在粘膜层中还有平滑肌和神经纤维,以及粘液等血管组织。

小肠内含有肠系膜组织,包括肠系膜神经节,肠平滑肌以及肠粘膜上皮和上皮细胞;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组成,小肠上皮及神经纤维由小肠平滑肌和神经纤维组成。

小肠是体表最大的器官,由20多个器官组成。

其最大器官直径为1—4 cm。

各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胃在小肠上段(空肠和回肠)内与十二指肠相通;小肠在回肠处(结肠)与降节段内与肠道内有神经纤维相连;小肠对血液的吸收和转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二、组织学分析小肠的病理变化小肠的正常组织以单层粘膜和网状纤维构成,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质地较脆,很少出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呈层状排列,多层细胞排列紧密,分布均匀,但有部分细胞为粘液性细胞。

粘液细胞和浆细胞在小肠粘膜表面上分布,具有粘液分泌功能。

结肠:又称“空肠”,是大肠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结肠壁中央。

其结构特点是内层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之间存在一层很薄的脂肪或肠壁的筋膜,且不与肠壁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肉瘤样癌2例
作者:席孝忠刘浩陈进才樊林史松陈刚白晓斌
【关键词】癌肉瘤;小肠
1临床资料
例1,女,54岁,于20071210入院.1mo前突发腹胀﹑腹痛,肛门无排气排便,在当地医院行对症支持治疗未见好转.2wk前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第4日腹胀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黑绿色胃液,肛门无排气排便.既往40a前曾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30a前患肺结核后治愈,5a前患子宫肌瘤,患美尼尔综合征7a余.查体: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见腹腔镜手术后斑痕,中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肠鸣音弱.腹部立卧位平片:小肠不全性梗阻.大便常规示潜血阳性.B超提示小肠肿瘤.CT 提示小肠腔内实质性包块,近端肠管扩张.诊断:机械性低位小肠梗阻(小肠肿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探查手术,术中见空肠段肿瘤2处,近端距Treitz韧带约40cm,相距约10cm,灰白色,近端肿瘤大小约6cm×5cm×5cm,远端肿瘤大小约7cm×4cm×3cm,行部分小肠及其系膜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切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小肠切除标本,黏膜面见2个隆起型肿物,切面灰红、暗红色,质细腻,鱼肉状,浸润肠壁全层.免疫组化:EMA(+),Vim(+),CK(+),SMA(-),des(-),S100(-),HMB45(-),CD34(-),CD117(-).肠周淋巴结检出13个,未见癌转移.病理报告:空肠隆起型肉瘤样癌侵润肠管全层.
例2,男,33岁,于20060821入院.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恶心,无呕吐,无发热,大便稀.1d前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为黑绿色胃内容物,吐后疼痛缓解不明显,伴粘液血便.既往体健.查体: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大便潜血阳性.B超提示回盲部肿瘤.CT显示右侧中下腹升结肠盲肠部异常密度伴肠腔狭窄.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末端回肠套入盲肠内,呈暗黑色,近段肠管明显扩张,直径约3.5cm.距回盲部约30cm处,肠腔内可见一淡粉色息肉状新生物,带蒂,大小约2cm ×2cm×1cm,质地柔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恢复顺利,切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回肠隆起性肿块,大约2cm×2cm×1cm,侵及黏膜下层,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0/11),免疫组化:EMA(+),Vim(+),CK(±),SMA(+),des(-),S100(-),CD68(-).病理诊断:回肠隆起性肉瘤样癌(高度恶性).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16mo 电话随访,患者健在. 2讨论
小肠肉瘤样癌(sarcomatoidcarcinoma,SC)是一种同时具有癌和肉瘤成分的少见的小肠恶性肿瘤.国内外对其命名争议较多,既往曾用名有巨细胞癌、梭形细胞癌﹑未分化癌﹑肉瘤样癌﹑癌肉瘤等.其肉瘤样成分可以表现为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骨或软骨肉瘤等.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肺脏、乳腺、肾脏、膀胱,其次是胆囊、食管等.发生机制不明,目前多认为是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向分化的结果.小肠的肉瘤样癌在国内外文献中少见报
道,临床表现主要以小肠梗阻及出血症状为主,如腹痛﹑黑便等[1-3],本组2例均以上诉症状入院.临床诊断易与癌肉瘤相混淆,两者间无统一区分标准,确诊需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有研究认为若有免疫组化或电镜条件时,肉瘤样结构纯间叶表达无上皮表达或形态特点,癌变很明显时,可诊断为癌肉瘤;当肉瘤样结构有上皮表型或结构特点时,不管癌成分有或无均可诊断为肉瘤样癌.若无免疫组化及电镜条件时,光镜下有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之间的移行过渡,也可诊断为肉瘤样癌[1].本组2例病例均既有上皮性标志物EMA表达,又有间叶性的Vim表达,所以可以确诊为肉瘤样癌.Ro等[2]认为无论癌肉瘤还是肉瘤样癌,其生物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均为分化差的双相性肿瘤,预后极差,因此区分肉瘤样癌和癌肉瘤可能并无意义.由于此类肿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小肠解剖部位的隐蔽性,早期诊断异常困难,加之肿瘤细胞分化低,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很差,5a生存率基本为零[2].最新WHO关于消化道肿瘤的分类中,将此类肿瘤归于未分化癌[3].
【参考文献】
[1]丁华野,廖松林.癌肉瘤与肉瘤样癌[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3):56-57.
[2]RoJY,ChenJL,LeeJS,etal.Sarcomatoidcarcinomalofthelung:Immuno histo chemicalandultrastructuralstudyof14cases
[J].Cancer,1992,69(2):376-386.
[3]KlcihuesP,SobinLH.WorldHealthOrganization:Pathologyandgeneti csoftumoursofthedigestivesystem[M].Lyon:IARCPr,2000:7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