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血液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它携带着氧气和养分供应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帮助排除代谢产物和废物。
在临床医学中,用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它既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以用于手术时的输血,近年来临床用血的情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临床用血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现状及潜在问题。
一、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临床用血是指将血液及其成分或类似物质输注给患者的过程。
这是一项涉及到血液供应、质量控制、血液传染病预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目前,临床用血主要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自体输血等。
据统计,世界各国每年的临床用血量巨大,其中包括大规模的输血行为,如手术时的输血。
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与人口结构、疾病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问题亦日益突出。
二、临床用血的影响因素1. 临床用血指征的合理性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类型和数量。
然而,研究发现存在一定的临床用血滥用现象,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过多或过频地进行输血,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引发输血相关并发症。
2. 血液质量的保证临床用血的基本前提是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血液质量的保证。
血液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捐献者的健康状况、病原体的筛查和检测方法等。
目前临床用血中需注意的问题包括输血反应、感染风险等。
3. 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在血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由于血液具有一定的保存时限,因此对于过期的血液的处理也是血液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改善临床用血的现状,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并保证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 完善血液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临床用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输血操作流程,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基层医院临床用血都存在着多少不同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医院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科学、合理。
【关键词】用血管理基层医院问题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50-02临床用血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条款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核心条款,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存在问题不断地持续改进,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及其成份,提升医疗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议。
现对基层医院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1.1制度执行不到位1.1.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到位。
没有定期召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输血科(血库)与临床用血科室之间沟通少,对临床用血新知识、新技术和有关法规、制度没有及时组织学习和传达,广大医护人员对输血新知识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没有开展和应用。
1.1.2未对临床用血重点科室进行确定和评估;未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致使某些医师或科室不合理使用血液情况始终存在。
1.1.3输血文书资料填写不全。
如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和输血记录单存在内容、项目填写不全。
1.1.4输血指征掌握不严;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1]。
血液使用不合理,如存在2单位红细胞悬液搭配200毫升血浆同时申请输注。
1.1.5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存在同一患者一天备(用)血量大于800亳升或1600亳升无科主任核准签发和报医务部门批准的现象。
1.1.6输血病情记录不完全。
如无输血前的病情评估和输血后的疗效评价或评价简单,输血后未做血液分析;未记录血液输注的起止时间等。
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1、用血量受限制,对患者的治疗有影响血液成分的供应是有限的,而实际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需要用血,因此,用血量受限制。
这种情况下,医院往往会考虑把有限的血液用于重症患者,但是有时候这会影响一些普通病患的治疗。
2、血液供应量不足,难以满足紧急需求由于血液成分的供应量有限,如果出现紧急的用血情况,医院往往无法及时满足紧急需求。
这样会导致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3、血液质量的管理存在问题尽管目前血液质量的管理体系已经在不断完善,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血液检测项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血液中也存在病毒污染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二、临床合理用血方面的建议1、建立用血量的定额分配机制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血液成分,应该建立用血量的定额分配机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用血量。
2、加强血液供应量的保障为了保证血液供应量的充足,应该加大对血液成分供应的投入,并建立良好的血液供应系统,以满足紧急需求。
3、加强血液质量的管理要加强血液质量的管理,应该建立严格的血液检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血液,并及时处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4、加强对捐血者的管理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应该加强对捐血者的管理,比如要求捐血者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及对疾病史的审核等。
5、加强用血的教育要提高用血的合理性,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教育,使他们更加了解血液的重要性,熟悉用血原则,从而更加合理地使用血液。
总之,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该加强血液供应量的保障,加强血液质量的管理,加强对捐血者的管理,以及加强用血的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合理用血效果。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根据医务科和血库对近几年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特别是2017年1-10月份临床各科室用血情况的汇总和总结,我们对
我院临床用血趋势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分析结果:
1.我院成分输血比例达到了100%,已经达到了上级管理
部门的要求。
2.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我院临床用血量下降了26.86%。
3.临床用血量具有季节性,在1、2月份是用血低峰,可
能与节日有关。
而7月份是用血高峰。
4.在临床科室中,骨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的用血比重
相当大。
因此,加强这些科室的用血监管是促进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的关键。
5.我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较以前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血浆的
不合理输注。
实际上,很多患者并不需要血浆或应用血浆才能
取得预期疗效。
临床医师往往将血浆用于补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提高免疫力,甚至与红细胞合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血浆的合理使用。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血液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和实际的临床观察,本文将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用血的频率和数量根据医院的数据统计,临床用血的频率和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一趋势可能与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的增加有关。
临床用血的频率也因不同的科室和病种而有所不同,例如外科手术患者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
此外,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方法需要用血支持,也导致了用血的数量增加。
二、用血的途径临床用血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全血输注和血液分离技术。
全血输注是指将供血者的全血直接输注给受血者,此法适用于急救、大面积出血等情况。
而血液分离技术则是将供血者的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然后根据需要分别输注给受血者。
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血液资源,使输血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
三、用血的目的临床用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患者的血液异常和改善其生命体征。
其中,红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贫血,补充氧供,提高组织器官的氧供;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和凝血功能障碍;血浆输注主要用于纠正凝血因子的异常,以及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四、用血的安全性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医院和血库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供血者需要经过严格的筛查和体检,以确保他们的血液符合使用标准,并且不会传播传染性疾病。
受血者则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等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临床医生也需要综合考虑受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确保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从而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五、用血的经济性临床用血虽然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经济负担。
用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血液的采集、处理和保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检测和监控工作。
此外,用血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患者来说,不仅需要支付用血的费用,还需要面对可能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带来的治疗负担。
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
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作者:冯艳莉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用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可行性建议,使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我院输血科能达到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做准备。
方法根据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抽查2014年8月~2016年7月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制定抽查输血病历模表。
根据抽查结果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血原因,并将抽查结果下发临床各用血科室,共同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改进方案使其逐渐完善。
结果通过抽查两年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发现,基层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离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标准仍有一定差距,亟待改进。
结论基层医院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输血全程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医院职能部门没有做到监督作用。
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不能完全依靠输血科,需要院领导给予足够重视及各临床用血科室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基层医院;输血;改善随着我国科学合理用血的健康发展,用血安全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输血科得以独立出来并承担着整个医院的用血管理工作。
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不一样,输血工作中常规处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数量非常大,质量要求高,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复杂多样[1],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因此,输血工作中必须强调质量管理。
而用血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譬如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就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专业人员,用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及改进措施都要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共同讨论完成。
临床输血过程也是复杂多样,包括大过程和小过程,小过程又包含若干子过程,其中大过程包括:管理者执行输血的过程、医师执行输血的过程、输血科技术人员执行输血的过程、护士执行输血的过程[2],由此可见,完全依靠输血科是无法保证各个环节准确无误的,也无法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同时医院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可提高输血相关知识及制度的知晓率。
临床用血情况总结汇报
临床用血情况总结汇报临床用血情况总结汇报本次汇报旨在总结我院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用血现状,以及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用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次汇报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用血情况的概述、用血项目分析、用血质量控制、用血成本的控制以及改进措施。
一、用血情况的概述我院是一家知名三甲综合医院,使用大量的血液制品来满足患者的临床用血需求。
根据最近一年的数据统计,我院用血人次共计XXX,涉及各类血液产品XXX 个单位。
与前一年相比,用血总人次呈增长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本院对于血液治疗的认知逐渐提升,以及相关治疗项目的增加所致。
二、用血项目分析分析我院用血情况,主要涉及到各类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
我院主要使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红细胞悬液是我院临床用血中最常用的产品,占总用血量的60%以上,其中手术科室和妇产科占用血量最大。
其次是血小板悬液,占总用血量的20%左右,主要使用于肿瘤科和内科。
新鲜冰冻血浆用量较少,占总用血量的10%以下,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和ICU等重症监护科室。
三、用血质量控制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确保用血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用血质量,我院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医务人员遵守规范操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用血前的筛查工作,确保血液供应者的资格和血液的安全性。
四、用血成本的控制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用血成本的控制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降低用血成本,我院已经与多家血液中心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有稳定的血液供应,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患者。
此外,我们也加强了库存管理,避免过期血液的浪费。
五、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用血质量和合理性,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用血培训: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用血的科学性的认知,以减少不必要的用血。
2. 强化用血联合会诊:推行临床用血联合会诊制度,尤其是对于高风险血液制品的使用,如冰冻血浆等。
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保险血”。
仍沿用旧标准“100/30”。
(四)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
※血浆
合理性输注比很低 不了解血浆输注适应症
与红细胞搭配输注
仍用来扩容 补充营养
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
手术后用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PT或APTT稍延长,未达到>正常1.5倍,输用血浆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有血浆输注指征,但血浆用量不 足,<10-15ml/kg 无正当理由
第十三条
第十一条、第十三条 第二十七条 第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一条
(一)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 10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11 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12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13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14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15 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16 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与公示制度 17 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核制度 18 采供血相关操作规程 条款 第二十一条 第十七条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十四条、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第二十七条
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一)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冷链”保护意识差
有些用血单位将血液置于室温下的时间过长。
用血量大的医院未使用“冷台”
不少单位至今仍用家用冰箱贮血。 取血用疫苗冷藏箱、冰壶或袋子。 部分取血人员未经培训不懂血液运输的要求。甚至患者家属取血。 冰箱温度记录不全。
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汇报
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我将在本文档中对这
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发现近期医院的用血量有所增加。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主要是由
于手术数量的增加所导致的。
随着医院的发展,手术室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血液的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手术室的需求,我们需要及时调配血液资源,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注意到近期医院的用血类型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往,我们医院
主要使用的是A型和O型血液,但是最近我们发现B型和AB型血液的使用量也
在逐渐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多类型的患者可以接受更多类型的血液。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血液储备,以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发现近期医院的用血原因也有所多样化。
除了手术需要,我们还
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输血来治疗其他疾病,比如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这些情况也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血液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
随着用血量的增加,我们需要确保
医院的血液库存充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大规模事故。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配血液资源,确保库存的充足,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够满足医院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及时调整血液资源,确保
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希望医院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保障医院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基层医院血库和临床输血管理现状
基层医院血库和临床输血管理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在医疗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层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血库和临床输血管理现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对我国基层医院血库和临床输血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基层医院血库现状1.设施设备方面基层医院血库作为临床用血的储备和管理中心,其设施设备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基层医院血库的设施设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仍有部分基层医院血库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
2.人才队伍方面基层医院血库的工作人员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血库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血库甚至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由其他科室的人员兼任,这无疑对临床用血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3.管理制度方面基层医院血库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临床用血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基层医院血库的管理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但仍有部分基层医院血库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如操作规程不健全、质控措施不到位等。
二、基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现状1.输血指征把握方面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在输血指征把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部分医生对输血指征把握不准确,导致血液制品的滥用和浪费。
2.输血前评估方面基层医院在输血前评估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如对患者过敏史、输血史等方面的询问和检查不够细致,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输血过程中管理方面基层医院在输血过程中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如输血速度控制不规范、输血记录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输血安全。
4.输血后监测方面基层医院在输血后监测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不够及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三、改进措施1.加大投入,提升血库设施设备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院血库的投入,更新血库设施设备,提升血库的储存和管理能力。
临床用血管理情况汇报
临床用血管理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用血管理的日益重要,我院对临床用血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本文将从用血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用血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用血操作流程,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用血管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用血管理的专业水平。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用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用血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临床用血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首先,临床用血的指征不够明确,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用血行为。
其次,用血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规范性不足,有些医务人员在用血操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再次,用血后的监测和评价不够全面,有些患者用血后并未进行有效的随访和评价。
最后,用血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用血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指征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加强用血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医务人员在用血操作中做到规范、安全;三是建立完善的用血监测和评价机制,对用血患者进行全面的随访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用血信息系统,提高用血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为临床用血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将以此次汇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用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用血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管理水平,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
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工作在二级医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用血工作是医院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输血、血液检测、血液保存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血液资源不足、输血安全隐患、血液管理不规范等。
由于二级医院的规模和设施相对较小,血液资源紧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输血反应等安全隐患也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一些医院在血液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如血液采集、储存、输注等环节缺乏标准化操作,容易引发医疗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二级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临床用血工作。
首先,加强血液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建立健全的血液库存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资源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其次,加强输血安全管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加强对输血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的血液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血液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血液管理水平。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血液病理学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血液管理将更加规范和便捷。
此外,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共享,二级医院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享血液资源,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总之,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是医院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血液资源管理、输血安全管理和血液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提高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为二级医院临床用血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临床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血液移植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给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彻底改变了病患者的命运。
然而,用血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缺乏适宜的供血者。
由于健康问题、心理原因或政治原因,众多供血者未能成为可用供血者。
此外,用血知识的普及度也不高,也导致供血者人数不足。
因此,应当提高用血知识的普及度,以促进供血者的增加。
其次,一些供血者在捐血前未能接受妥善的安全检查,使病患者易受传染病及无效性血液的侵害。
因此,应该加强血液供应质量的监管,以确保捐血者健康,使其供血安全可靠。
第三,医院临床用血指南的落实程度不够,导致用血量过大或采用非标准的血液产品。
一方面,一些医院没有落实临床用血指南,医生没有采用明确的血液产品来解决病患的血液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医院采用的血液产品并不符合临床指南的规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以确保各项指南的落实。
第四,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付费用血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医患关系,而且也加剧患者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加强血液供应机构的管理,建立完备的血液供应系统,落实免费供血政策,并严格执行政策,杜绝有偿血液的存在。
此外,血液产品的运输温度要求也很高,易出现冷藏失败的情况,影响血液的质量,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输成本。
因此,应当实施新型运输技术,采用有效的冷藏运输方式,加强血液产品的运输管理,以保障血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血液检验技术的发展也受到重视。
广泛使用新技术,如免疫技术、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等,可有效检测血液中的抗原,确保血液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有效解决合理用血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血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用血知识的普及度,以便增加供血者;加强血液供应质量的监管,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加强临床用血指南的落实,以确保供血安全有效;建立完备的血液供应系统,落实免费供血政策;开发有效的冷藏运输技术,加强血液产品的运输管理;广泛使用新技术,如免疫技术、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等,以确保血液安全性。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用血经济效益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用血经济效益一、引言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以及免疫细胞等重要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救治大量失血、贫血、手术及严重疾病患者。
然而,血液资源相对有限,如何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高用血经济效益,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临床用血现状1. 用血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400万人次接受输血治疗,用血量达到2000吨以上。
2. 血液资源供应紧张:虽然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不断完善,献血人数逐年增加,但血液资源供应仍然紧张。
特别是在季节性缺血、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血液供应压力更大。
3. 用血不合理现象普遍:在临床用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血不合理现象,如输血指征把握不严、成分输血比例偏低、输血后评价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血疗效,还可能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
三、用血经济效益分析1. 成分输血的优势:成分输血是将采集的全血分离成不同成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分输注。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研究表明,合理采用成分输血可以节省约30%的血液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2. 输血指征的优化: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是提高用血经济效益的关键。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输血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合理制定输血方案。
3. 输血后的评价与反馈:输血后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价,了解输血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助于优化用血方案,提高用血安全性。
同时,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建立输血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用血管理水平。
四、提高用血经济效益的举措1. 加强临床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技能和输血管理水平的认识,使其能够合理制定输血方案,降低用血风险。
2. 完善用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提高用血安全性。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用血知识与培训
临床用血情况分析:用血知识与培训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用血在救治患者、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临床用血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对用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以及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临床用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提高用血质量,本文将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用血知识与培训建议。
二、临床用血现状分析1. 用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临床用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用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医护人员在用血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部分医护人员对用血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反应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导致用血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2. 用血培训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用血培训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间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在用血过程中无法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影响临床用血的质量。
3. 用血管理不规范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用血管理不规范也是影响用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输血记录不完整、血袋标识不清、血液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血液污染、输血反应等风险。
三、用血知识与培训建议1. 加强用血知识培训为了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用血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用血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反应的识别与处理、血液制品的种类与特点等。
同时,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如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以提高培训效果。
2. 完善用血培训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用血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
培训体系应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教材、考核评价等方面。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策略。
3. 规范用血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输血记录、加强血袋标识管理、严格执行血液储存条件等。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用血管理的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用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為我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可行性建议,使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我院输血科能达到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做准备。
方法根据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评审标准,抽查2014年8月~2016年7月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制定抽查输血病历模表。
根据抽查结果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血原因,并将抽查结果下发临床各用血科室,共同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改进方案使其逐渐完善。
结果通过抽查两年共900份归档输血病历发现,基层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离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标准仍有一定差距,亟待改进。
结论基层医院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输血全程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医院职能部门没有做到监督作用。
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不能完全依靠输血科,需要院领导给予足够重视及各临床用血科室的积极配合。
标签:基层医院;输血;改善
随着我国科学合理用血的健康发展,用血安全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输血科得以独立出来并承担着整个医院的用血管理工作。
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不一样,输血工作中常规处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数量非常大,质量要求高,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复杂多样[1],不允許有任何差错,因此,输血工作中必须强调质量管理。
而用血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譬如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就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专业人员,用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及改进措施都要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共同讨论完成。
临床输血过程也是复杂多样,包括大过程和小过程,小过程又包含若干子过程,其中大过程包括:管理者执行输血的过程、医师执行输血的过程、输血科技术人员执行输血的过程、护士执行输血的过程[2],由此可见,完全依靠输血科是无法保证各个环节准确无误的,也无法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同时医院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可提高输血相关知识及制度的知晓率。
笔者通过抽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治疗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说明用血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并需要医院各部门共同参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相关资料,覆盖各个临床用血科室。
1.2方法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在输血科资料室抽查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
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分别制定三种表格并统计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该项总不合格份数的百分比。
三种抽查方式所抽取的病历可以为不同病历。
2 结果
抽查300份输血申请单,有178份不合格,共12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申请单总份数的比例见表1;抽查300份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有104份不合格,共16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输血病历总份数的比例见表2;抽查300份输血电子病历,有82份不合格,共10项不合格项,各项不合格项份数占不合格电子病历总份数的比例。
3 讨论
通过抽查输血申请单300份、档案室抽查输血病历的住院病案目录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300份、电脑书写病历系统抽查输血电子病历300份,共900例患者输血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临床输血存在很多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分析其不和规范的原因:①临床医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输血适应征,出现滥用血的情况。
认为所有患者术前均应将血红蛋白提升到100 g/L以上,而不考虑患者自身的耐受条件;认为白蛋白降低或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均应输血浆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少数医生认为即使不贫血也可以通过输红细胞升血压或补充血容量。
②部分临床医生过于谨慎,输血量达不到输血治疗的目的。
当患者输血量不够时,患者不会获得预期的输血疗效,却要冒输血传播病毒和引起其他输血反应的风险。
输血量不够主要体现在输注血小板,血小板的输注剂量取决于输血小板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血小板数以及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同时,输入的血小板存活期约为5 d,故应2~3 d输1次。
部分临床医生输注血小板后未评估CCI值,无法判断疗效,且单采血小板价格较贵,多数患者经济条件有限,故经常达不到输注量的要求。
③部分医生对输血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
轻视输血相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在医疗纠纷中的影响,如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医师未签名或未签时间;输血前未检测传染性指标或患者拒绝检查而未签字等;少数医生认为输血后患者症状好转就行,输血结束后完全无输血相关记录或在日常病历书写中一句话带过。
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是对现代输血发展的基本要求,临床医生要做到只给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坚决杜绝人情血、保险血。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从而减少患者不必要地冒经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3]。
一份完整合格的输血病历应包括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并且按照要求准确无误的填写[4],因为一旦出现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时,输血病历将作为最直接的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
针对此次抽查的输血病历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整改对策:①输血科应加强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规范化输血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②输血管理委员会对输血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并及时反馈沟通,做到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循环模式。
③医院应加大对不规范输血的惩处力度,将医生合理用血的评价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
用血权限的认定。
总而言之,基层医院输血科离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临床科学合理化用血任重而道远,需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玉清,康熙雄.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541-546.
[2]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22.
[3]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6.
[4]唐锦辉,孟浦,成于珈,等.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216-217,330-333.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