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绪论0.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体系结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特征:实践性(主张自然界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被人们所认识的自然界,这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性(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时人类史和自然史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性(统一:唯物论/辩证法,天然/人工自然界,人类/自然史,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能动性和变动性),批判性(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论”,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意义):a.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自然界万物的发展规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借鉴了辩证法的概念,将其应用于自然界的研究中。

自然辩证法涵盖了物质的起源、演化、运动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理解自然界规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资料,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等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以及物质世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通过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和内在的发展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存在原理:自然界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2)矛盾的斗争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物质力量。

(3)矛盾的统一原理: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我们要全面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4)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发展,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又是一种差异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
1.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等。

只有充分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之中,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目的是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广义的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一个学科群。

狭义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自然观,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讨清楚四大起源问题:即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生物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辨证法的内容主要包含: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辨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实践哲学。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该书以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为主线,将论文、杂记等内容概括为六大部分内容,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由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对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所构成,也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1.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用该思想分析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内容: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从而相互动态平衡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自存在,它必须以其它事物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必然要受到其它事物的限制和制约;同时任何事物也必然是其它事物存在的条件和根据。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例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各个阶层等等。

2五行的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3五行的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社会协调发展: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阴阳属于事物发展的两个矛盾的集合,社会的发展是在矛盾中相互发展,通过矛盾的相互之间的影响有量变产生质变,促进了这个社会地方整体的发展。

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它表明任何事物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我国社会的整体的发展(五位一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相互之间也是统筹在一起的,任意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

如果任何一方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的也跟着发生改变。

这也符合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2.有序无序、进化与退化的内含、辩证关系及实现进化的根据和条件有序:一般指的是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秩序。

无序:指的是系统或系统之间是混乱无规则、无秩序的组合。

有序和无序是二个用来刻画系统进化与退化程度的重要概念,因为自然界物质的系统的演化过程也就是有序化程度的转变,是一种有序走向另一种有序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知识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四、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特征七、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意蕴八、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九、系统的含义、特征十、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十一、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十二、自然界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十三、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重要作用十四、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五、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十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十七、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应秉持的观念十八、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生态思想十九、科学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二十、科学与人文冲突的原因二十一、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十二、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途径二十三、伪科学的危害、治理措施二十四、科学主义二十五、“李约瑟难题”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 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三、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1、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概要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内容为三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1,自然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统一体。

2.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对物质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3,自然系统的普遍性。

3.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4.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原则1.要摆正人与自然界的位置;2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3.要进一步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4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5.科研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 .3科学性4可行性6.选题的步骤:1发现或搜集问题 2初步选择问题 3资料调研 4制定研究计划5课题论证 6课题审批7.科学观察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 典型性原则8.科学实验的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 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3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实验方法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

(5)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9.数学方法的特点:(1)数学方法具有抽象性(2)准确性(3)广泛的应用性10.系统方法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动态原则(3)最优化原则(4)模型化原则11.复杂性科学的特点(1)它只能通过研究方法论来界定,其度量标尺和框架就是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论(2.)它不是一门具体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

(3)它要力图打破传统学科之间互不来往的界限,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统一机制。

(4)它力图打破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理论,抛弃还原论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梦想,主张既要超越还原论,又要超越整体论,即把还原论和整体论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适合复杂性研究的贯通思维。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探索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存在及演化。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学科。

研究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范畴性的( vategorical )理论,但也有一定的规范性( normative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 intellectual )意义。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2、数学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3、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是由具有广延性、质量、形状道行不变的属性,并且具有不可入、不可再分的原子结构。

(2)一切自然过程都按照力学定律变化,所有的物质运动服从严格的决定论规律。

(3)时间与空间是绝对的、无限的和分分立的,独立于物质和物质运动。

4、系统论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原理。

整体与部分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对矛盾。

“整体”是指自然系统的有机整体,“部分”是指自然系统的组成元素。

其关系有两点:1)整体与部分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P2-P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作用(P14)
2.系统自然观的观点(P17)
3.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P21-2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P26-P30)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P30-P31)
3.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P37-P38)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分析和综合(P44)
2.归纳和演绎(P45)
3.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P48-P53)
4.复杂性方法的特性(P57-P58)
5.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58-P59)
6.技术思维的特点(P62-P65)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P69-P70)
2.科学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分层(P76)
3.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P77)
4.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P80-P81)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创新型国家
1.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P88-P90)
2.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P93-P94)
3.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P102)
马潇整理,如有错误,请联系我,谢谢。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探讨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在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复习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斗争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统一于一个整体。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特殊性则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矛盾斗争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则强调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连续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物质运动、质量变化、能量转化等。

在学习自然辩证法时,我们需要关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例如生物的生长和衰亡、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的相变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包括抽象和具体、分析和综合、历史和现实等。

抽象和具体是指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具体分析的过程,从整体和个别的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分析和综合则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和现实则是指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过去和现在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在自然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工程技术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的复习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自然界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物质的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具有加和性,在量上等于各个组成要素的加和;系统具有非加和性,“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对于各个组成部分来说,不能离开整体来把握各个部分。

3.开放性。

孤立系统,是与其环境隔绝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封闭系统,是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是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的系统。

事实上,自然界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孤立系统、封闭系统,任何系统都与外界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只是不同系统的开放程度有很大不同。

一个系统的开放性微弱到相对于一定的目的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作为一种抽象,可以视为一个孤立的或封闭的系统。

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

4.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一、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答: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1)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2)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二、试分析近代机械自然观?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主要表现在: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_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_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矿业&环境)P35——P43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的古代朴素自然观和近代机械自然观,它的、立论基础、特点、思想、重大意义分别是什么?(特点:与时俱进)立论基础: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人工尿素的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律、电磁场理论。

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马、恩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基本特征:1.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基本思想:1自然界是物质的;2运动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6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7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重大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结合提供理论依据。

P521.“系统”包括哪些内容?它的科学知识、思维方式、基本思路和内含都是什么?怎么样进行分层?各层次上的应用情况?内容: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2、自然界物质各级组织系统的基本分类: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将自然界中的系统区分为:(1)孤立系统,这是指与环境交换的物质和能量很少以至对研究日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系统;(2)封闭系统,指与环境仅有能量交换的系统;(3)开放系统,指与环境既交换物质义交换能量的系统。在这三类系统中,开放系统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两次技术革命,即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技术革命和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并正在酝酿第五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成果转化周期缩短,对社会影响加深;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综合为主;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开始相互渗透和结合;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出现;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个体化的“小科学”逐步向团队化的“大科学”转变;科技的国际合作加强,竞争激烈;“科教兴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有人认为,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是20世纪物理科学中的三大革命。美国物理学家福特认为:相对论排除了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幻觉;量子论排除了对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迷梦;混沌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狂想。
混沌是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混沌学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出确定性系统的随机性,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定性系统自己产生了随机运动。所谓非线性,就是研究对象的有机性、整体性、完型性、非堆性、非加和性,不是1+l二2、2+2=4。而这些,是完全与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相对立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纵横谈
一、何谓“自然辩证法”
2、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在许多国家发生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为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材料和经济条件,使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得到较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代后期的六大科学打开了机械论自然科学及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口,这六大成就包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维勒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施旺和施来登提出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这六大成就作为近代后期自然可续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证明了天变地变物种也在变,说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客观规律而不是神创造的。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代原始综合自然哲学朴素唯物辩证的观点,克服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陷,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研究内容学科性质:首先,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连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再次,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科学技术整体;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研究对象涉及到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内在的要求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存在和烟花的规律,以及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高考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高考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高考自然辩证法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探索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

在高考中,自然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就高考自然辩证法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展开探讨,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量和质的转化量和质的转化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化学中,物质的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物质的质的变化。

举个例子,当一滴水蒸发后,其体积减少,质量减轻,形成气态的水蒸气,质量和质的属性都发生了变化。

另外一个例子是燃烧,燃烧是物质的质的变化,燃烧物质的质量减小,但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这些转化关系在高考中常常被考察,考生需要理解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肯定、否定和否定的否定肯定、否定和否定的否定是自然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范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肯定是指肯定事物存在的内容和特点,否定是指否定事物存在的内容和特点,否定的否定是指肯定否定事物的否定,从而再次肯定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科学家通常在试验和实践中不断肯定和否定,直至得出一个能够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理论。

三、矛盾和统一矛盾和统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包含着矛盾和统一的。

矛盾是相对的对立面,在相互斗争中推动事物的发展;而统一是矛盾的解决,是相对对立面的统一和融合。

在生物学中,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生物体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统一。

在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等学科中的众多规律和定律都是通过矛盾和统一的关系得出的。

四、因果和运动发展因果和运动发展是自然界的两个基本规律。

因果关系是指一个物体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于特定的原因和条件所引起的,不存在偶然性。

运动发展是指事物由一个特定状态向另一个特定状态的转变,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来实现。

在生物学中,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都是因为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物理学中,所有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发展,比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原子和分子的振动等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科学思想史一、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Q1,“理性科学”在希腊时代,作为一种人文形式,是与希腊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与他们把“自由”为作基本的人文理念密切相关的。

比较起来,我们中国古代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文理念,因而也伴随着不同的人文形式。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把“仁”作为基本的理想人性,而把“礼”作为达成这种理想人性的基本形式。

希腊人最高人文理念是自由。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由的话,那么他就只能是奴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懂得“自由”呢?希腊人认为只有学习一门叫做“科学”的知识,才能进入自由的境界。

而科学,在他们看来也就是所谓自由的学问。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Q3纯粹的非功利的。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形态是数学,数学也是希腊时期最发达的一门学问。

数学按我们今天的看法,应该属于理科学问,可是在希腊时期,它却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因为当时文理不分的,如果你非要给它指定一个归属的话,那我说它应该算德育课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希腊人看来,唯有通过数学的方式,我们才可以领悟到那个最高的人文理念“自由”。

大家可以看一看,数学的对象是很奇特的,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根本不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圆,我们现实中的圆没有一个是真正圆的,我们看到的圆或多或少总有点不圆,只有几何学中的圆是真正的圆,是一个最完美的圆。

因此,希腊人认为,我们唯有通过学数学才能知道有一个理念世界存在,它超越于我们的此岸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所有成员都是最完善最真实的。

希腊人由于发现了这样一个超越的理念世界,而创造了一门理性科学。

Q3理念世界与理性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纯粹性、内在性。

如果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现实纠纷之中的话,那么我们的思想不可能是纯粹的,我们就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我们也就不可能给出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世界的问题。

比如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更多的是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原则性不强,总是可以通融,这确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文明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doc一,一,绪论1,1,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定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它是一个学科群,是包括许多科学的大口袋;(3)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4)它是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桥梁;(5)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6)它是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关系:(1)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2)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指导和统帅关系与事实不符,缺少依据)2,2,自然辩证法创立和发展概况?(1)(1)自然辩证法创立:①马恩共同创立唯物辩证法;②马注重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恩钻研自然辩证法和革命策略,《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③20世纪初,列宁撰写《唯批》,捍卫唯物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①20年代,苏联学者发现《自然辩证法》手稿,随即展开研究、宣传工作;30年代创立学科,并逐步体系化;②20世纪30-7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辩证法已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对各国的社会文化、科技事业产生了影响;④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在苏东欧失势,自然辩证法也然。

(3)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①在30年代传入中国,解放区是学习和传播中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与此息息相关;②解放后,照搬照抄苏联,对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产生过较大影响,60年代,毛还大力倡导;③改革开放后,邓论孕育成型,邓看重现代科技,倡导”第一生产力“思想,确立”科教兴国“战略;⑤当代这个自然辩证法正在重大突破,如扶持高薪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取缔打击“法轮功“、重树科学道德…….在哲学层已有反应。

3,自然辩证法与现代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建国初期: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着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

(2)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是国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制定科技策略的理论基础。

(3)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西方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

第一篇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4,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积极价值: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

”历史局限:缺少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侵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①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②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③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④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灵操纵的庞大机器。

⑤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

(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利: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弊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区考查,堵塞了人民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形而上学性,思维局限性,以偏概全。

6,辨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观点:是唯物主义的,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③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④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

(2)方法:是辨证的,①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②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运动和发展;③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界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

三,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7,系统自然观的科学依据?(1)系统自然观孕育在20世纪30年代,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谋而合。

(2)系统观念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体现: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

8,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进化的条件?(02年考,重点,新思想、新学识与自然辨证法的耦合)(1)进化——退化的辨证关系: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辨证关系。

①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阶段截然不同。

进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

②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

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也常常包含着进化;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进化与退化可相互转化。

(2)进化是有条件的:①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②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纯属的相互作用④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⑤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四,辨证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期末本章占10分以上,重中之重)9,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

(韦加:从人类的产生到人类的演化发展整个过程可以称为人类超越自然界的过程,而重要的中介是劳动和实践。

)(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①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最重要的实践;②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

(3)自然界和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现代人的体质、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态的进化也与此同步。

10,分析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1)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①天然自然:客观的、第一性的、无限的;②人工自然:人化的、第二性的、创生的、有限的。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在联系:①两者本质统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②变动趋势: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天然自然逐渐向人工自然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天然自然日渐消失,人工自然大幅扩充,比比皆是。

11,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1)怎样形成: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的,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正是依据这种思想,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境。

因此,不能把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2)化解方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

12,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仍在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②“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④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型国家。

第二篇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5-8章考试比例很大)五,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考试重点)13,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的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

科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特征:(1)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与客观实在的过程和现象相联系,它的具体便是在可控条件下,可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

(3)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14,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科学价值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三个方面。

(1)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2)科学思想:主要是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如牛顿力学的机械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观念等。

(3)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

15,两种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①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②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怎样”的问题;③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

(2)科学负载价值说:①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②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

六,科学理论的形成16,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02年考!)(1)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①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②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③不同理论或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④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⑤科学家的兴趣和心智偏好。

(2)科学课题的原则:①社会需要原则;②理论创新性原则;③科学逻辑性原则;④现实可行性原则;17,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①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实验观察与科学理论相互渗透,随时要进行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