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结构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和调节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晶闸管的基本结构1.1 PN结的构成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包含两个PN结。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的结合形成的。
P型半导体富含正电荷,N型半导体富含负电荷。
1.2 门极结构晶闸管的门极结构由控制电极和发射极组成。
控制电极通常是一个金属接触,用于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1.3 结构特点晶闸管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双向导电性,即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导电。
此外,晶闸管还具有高压、大电流、高频等特点。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2.1 导通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会形成一个导通通道,电流可以通过晶闸管流动。
此时,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
2.2 截止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反向电压时,PN结会被反向偏置,导通通道被阻断,电流无法通过晶闸管。
此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
2.3 触发条件晶闸管的导通需要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
当控制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时,需要在控制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加入一个触发脉冲,以激活晶闸管的导通。
三、晶闸管的应用3.1 电力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力控制领域,如交流电压调节、交流电流控制、交流电压变换等。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对电力的精确控制。
3.2 频率变换晶闸管的高频特性使其非常适适合于频率变换。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频率的变换。
3.3 电动机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动机控制,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动、住手和调速。
四、晶闸管的优势4.1 快速开关速度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速度非常快,可以实现高频率的开关操作。
4.2 大电流承载能力晶闸管具有较高的电流承载能力,可以应对大功率电路的需求。
4.3 高温工作能力晶闸管具有较好的高温工作能力,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04第四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
第四章晶闸管及其应用第一节晶闸管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晶闸管—可控硅,是一种受控硅二极管。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耐压高、容量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灵活、寿命长、使用维护方便。
缺点:大多工作与断续的非线性周期工作状态,产生大量谐波干扰电网;过载能力和抗扰能力较差、控制电路复杂。
(由于技术进步,近年有改善)1.1晶闸管的基本结构:晶闸管是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其外形、结构及符号如图。
1.2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在极短时间内使两个三极管均饱和导通,此过程称触发导通。
晶闸管导通后,去掉EG ,依靠正反馈,仍可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导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 晶闸管阳极电路(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
2. 晶闸管控制电路(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或正向脉冲(正向触发电压)。
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便失去作用。
依靠正反馈,晶闸管仍可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关断的条件:1. 必须使可控硅阳极电流减小,直到正反馈效应不能维持。
2. 将阳极电源断开或者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反向电压。
1.3晶闸管的伏安特性静态特性承受反向电压时,不论门极是否有触发电流,晶闸管都不会导通;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开通;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
晶闸管的阳极伏安特性是指晶闸管阳极电流和阳极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其中:第I象限的是正向特性;第III象限的是反向特性图3 晶闸管阳极伏安特性I G2>I G1>I GI G=0时,器件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正向阻断状态,只有很小的正向漏电流流过,正向电压超过临界极限即正向转折电压U bo,则漏电流急剧增大,器件开通。
这种开通叫“硬开通”,一般不允许硬开通;随着门极电流幅值的增大,正向转折电压降低;导通后的晶闸管特性和二极管的正向特性相仿;晶闸管本身的压降很小,在1V左右;导通期间,如果门极电流为零,并且阳极电流降至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I H以下,则晶闸管又回到正向阻断状态。
晶闸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晶闸管是一种异型双极结构的电子器件,由三层PNPN结构组成。
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结构晶闸管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交叉组成的四层PNPN结构,形成了三个PN结的结构,即P1-N1-P2-N2、两个P型区域称为主极(anode,A)和触发极(gate,G),两个N型区域称为P型区域的发射层(emitter,E)和P型区域的集电层(collector,C)。
晶闸管的主极两端接有外部电源,而触发极一般连接到控制电路。
2.工作原理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一个低于临界电压的阳极电压时,即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没有电流通过。
当控制电极施加一个高于临界电压的阳极电压时,即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通过。
晶闸管的导通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保持阶段、启动阶段、加强阶段和饱和阶段。
-保持阶段:当触发电压上升时,晶闸管开始导通,但此时并没有电流通过。
主极处于反向偏置,控制电压从触发极上扩展到集电极端,使得内部的PNPN结正向偏置。
-启动阶段:当控制电压达到晶闸管的启动电压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开始增加。
这个过程是正反馈的,因为电流的增加会引起发射层电压的降低,从而增加集电层电压。
这种正反馈的作用会使晶闸管持续导通而不需要保持电流。
-加强阶段:在启动阶段之后,电流从发射层向集电层继续增加,响应时间非常快,仅为纳秒级别。
晶闸管的涉及电压变小,其间接穿晶闸管的电流开始逐渐加强。
-饱和阶段:在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足够大的情况下,晶闸管进入饱和状态,其电压降只有几个伏特,并且电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是通过控制电极的电压来实现的。
当控制电压去除或降低,晶闸管将自动进入关断状态。
晶闸管的关断过程相对较长,需要通过外部电路才能完全关断。
总结:晶闸管是一种PNPN结构的电子器件,由四个区域(P1-N1-P2-N2)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压对其导通和关断进行控制。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中正负载流子的反复注入和浓缩。
晶闸管具有低损耗,高可靠性和耐受高电压和电流的特点,常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晶闸管的结构下面是晶闸管的主要结构:1. P型硅基板:晶片的底部是由P型硅基板组成的,其中注入了氧化物层(SiO2层)。
2. N型漂浮区:晶片的顶部是由N型漂浮区域组成的,其厚度通常约为几微米。
3. P型区:在N型区域下面,有一小块P型电极区,通常称为阳极。
在晶片上另一端同样有一块P型区,通常称为阴极。
4. 金属接触层:阳极和阴极上方均有金属接触层,以便在晶体中注入电流。
5. 控制极:在P型区和N型漂浮区中间的区域上有一个控制极,通常称为门极。
门极是一个金属电极,可以通过它来控制晶闸管的通电和断电状态。
晶闸管的主体是一个单结结构,由两个异种半导体材料组成,具有PN结的特征。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PN结中存储的大量载流子的控制。
下面是晶闸管的工作原理:1. 断电状态:当晶闸管处于正常的断电状态时,P型区和N型区之间的PN结是不导电的。
此时在晶闸管两端施加的电压低于其绝缘强度,没有足够的电子跨越PN结进入N型区域,也没有足够的空穴跨越PN结进入P型区域。
2. 触发状态:通过控制极施加一个短的脉冲电压,可以注入到N型区的少量电子,这些电子在PN结中的重复撞击产生更多的电子,这些电子在N型区域和P型区域传播,直到引起晶闸管的完全导通。
在完全导通状态下,PN结两侧形成了大量的少数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可以像导体一样流动并在晶闸管中形成一个低阻通路。
3. 导通状态:在晶闸管的导通状态下,当控制极不再施加脉冲电压时,晶体仍继续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只有在PN结两端电流降为零时才能停止导通。
因此,在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时间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状态,从而实现所需的电路控制。
精析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1.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是一种4层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3个PN结,其内部的构造、外形和电路符号如图6 -1所示。
其中,最外层的P区和N区分别引出两个电极,称为阳极A和阴极K,中间的P区引出控制极(或称门极)。
2.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组成的实际电路如图6-2所示。
为了说明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将其看成NPN和PNP两个三极管相连,用三极管的符号来表示晶闸管的等效电路,如图6-3所示。
其工作过程如图6-4所示。
当晶闸管的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正向电压UZ而控制极K不加电压时,中间的PN结处于反向偏置,管子不导通,处于关断状态。
当晶闸管的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正向电压UA,M28F101-200 K6且控制极G和阴极K之间也加正向电压UG时,外层靠下的PN 结处于导通状态。
若V2管的基极电流为IB2,则集电极电流Ic2为β2IB2,V1管的基极电流IB1等于Vz管的集电极电流,因而V2的集电极电流Icl为βlβ2如,该电流又作为V2管的基极电流,再一次进行上述的放大过程,形成正反馈。
在很短的时间(一般几微秒)两只二极管均进入饱和状态,使晶闸管完全导通。
当晶闸管完全导通后,控制极就失去了控制作用,管子依靠内部的正反馈始终维持导通状态。
此对管子压降很小,一般为0. 6~1.2 V,电源电压几乎全部加在负载电阻R上,晶闸管中有电流流过,可达几十至几千安。
要想关断晶闸管,必须将阳极电流减小到不能维持正反馈过程,当然也可以将阳极电源断开或者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一反向电压。
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①晶闸管与硅整流二极管相似,都具有反向阻断能力,但晶闸管还具有正向阻断能力,即晶闸管正向导通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阳极加正向电压,同时控制极也加正向触发电压(实际工作中,控制极加正触发脉冲信号)。
②晶闸管一旦导通,控制极即失去控制作用。
要使晶闸管重新关断,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之一:一是将阳极电流减小到小于维持电流I H;二是将阳极电压减小到零或使之反向。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晶闸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和电子调节领域。
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应用和故障排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晶闸管的结构、特性和工作方式。
一、晶闸管的结构1.1 硅基材料:晶闸管的主要材料是硅,因其具有较好的电特性和热特性而被广泛应用。
1.2 PN结:晶闸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PN结被称为控制结,另一个PN结被称为终端结。
1.3 门极结:晶闸管的控制结上有一个附加的门极结,通过控制门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二、晶闸管的特性2.1 可控性: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可以通过控制门极上的电压来实现,具有可控性。
2.2 双向导通性:晶闸管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导通,具有双向导通性。
2.3 高电压和高电流承受能力:晶闸管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和电流,适用于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控制。
三、晶闸管的工作方式3.1 导通状态:当门极结施加正向电压时,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从终端结流过。
3.2 截止状态:当门极结施加反向电压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电流无法通过终端结。
3.3 触发方式:晶闸管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脉冲电压来触发,使其从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
四、晶闸管的应用4.1 电力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力调节、电压变换和电流控制等领域,实现对电力的精确控制。
4.2 电子调节:晶闸管可以用于调节电子设备的亮度、速度和功率等,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4.3 高频电子设备:晶闸管具有快速开关速度和较低的开关损耗,适用于高频电子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五、晶闸管的故障排除5.1 过电流保护: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过电流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2 过电压保护: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过电压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3 温度控制:晶闸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需要采取散热措施来控制温度,以避免故障发生。
结论:晶闸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具有可控性、双向导通性和高电压、高电流承受能力等特点。
晶闸管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
晶闸管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1.1 晶闸管晶闸管(Thyristor)是硅晶体闸流管的简称,也称为可控硅SCR(Semiconductor Control Rectifier)。
晶闸管作为大功率的半导体器件,只要用几十至几百毫安的电流就可以控制几百至几千安的大电流,实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
1.1.1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是四层(P1N1P2N2)三端(阳极A、阴极K、门极G)器件,其内部结构和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等效电路晶闸管的符号及外形如图1-2所示,图1-2(a)为晶闸管的符号,图1-2(b)为晶闸管的外形。
晶闸管的类型大致有4种:塑封型、螺栓型、平板型和模块型。
塑封型晶闸管多用于额定电流5A以下;螺栓型晶闸管额定电流一般为5~200A;平板型晶闸管用于额定电流200A以上;模块型晶闸管额定电流可达数百安培。
晶闸管由于体积小、安装方便,常用于紧凑型设备中。
晶闸管工作时,由于器件损耗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散热器降低管芯温度,器件外形是为便于安装散热器而设计的。
图1-2 晶闸管的符号及外形晶闸管的散热器如图1-3所示。
图1-3 晶闸管的散热器1.1.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以图1-4所示的晶闸管的导通实验电路来说明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在该电路中,由电源EA、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白炽灯组成晶闸管主电路,由电源EG、开关S、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组成控制电路(触发电路)。
图1-4 晶闸管的导通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及结果说明如下。
(1)将晶闸管的阳极接电源EA的正极,阴极经白炽灯接电源的负极,此时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
当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断开时,灯不亮,说明晶闸管不导通。
(2)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承受正向电压,控制电路中开关S闭合,使控制极也加正向电压(控制极相对阴极)时,灯亮说明晶闸管导通。
(3)当晶闸管导通时,将控制极上的电压去掉(即将开关S断开),灯依然亮,说明一旦晶闸管导通,控制极就失去了控制作用。
晶闸管的结构
晶闸管的结构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由四个P型、N型业导体材料层构成,它们被交错地叠放在一起形成PNPN结构。
晶闸管的主要结构包括:
1.阳极(A):晶闸管的正极,通常与外部电源相连。
2.阴极(K):晶闸管的负极,通常与负载相连。
3.控制极(G):用于控制晶间管的导通和截止,通常称为闸极。
4.阳极侧半导体材料(P1):晶闸管中的第一层半导体材料,与阳极相连。
5.阳极侧PN结(P1N1):晶闸管中的第一层PN结,由P1层和N1层组成。
6.中间N型半导体材料(N2):晶闸管中的第二层半导体材料,与闸极相连。
7.控制侧PN结(N2P2):晶闸管中的第二层PN结,由N2层和P2层组成。
8.阴极侧半导体材料(N3):晶闸管中的第三层半导体材料,与阴极相连。
9.阴极侧PN结(N3P3):晶闸管中的第三层PN结,由N3层和P3层组成。
晶闸管的优点包括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开关速度慢、控制电路复杂,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是否使用晶闸管以及选择何种型号的晶闸管。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又称为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可控的开关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变流器、电机驱动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由四个半导体层组成,分别是P型半导体(阳极)、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门极)和N型半导体。
整个结构组成了一个PNPN的结构,类似于一个双极型晶体管,但晶闸管比双极型晶体管多了一个所有电流都能通过的门极。
在晶闸管结构中,阳极和门极是两个主要的电极。
阳极承受电流,而门极用于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阳极上的电压高于门极,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
只有当门极施加一个合适的触发脉冲时,晶闸管才能实现导通,形成通路,电流开始流动。
晶闸管还具有反并联二极管,它被连接在晶闸管的两个半导体层之间。
它的作用是提供反向偏置,以避免晶闸管在关断状态下被击穿。
同时,反并联二极管还能够保护晶闸管免受反向电压的损害。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关断状态、触发状态和导通状态。
1. 关断状态:在关断状态时,门极的控制电压低于晶闸管的临界触发电压。
此时,PNPN结构的两个PN结正向偏置,形成一个高反向电压,导致整个结构处于关断状态。
晶闸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绝缘能力,能够承受很高的反向电压。
2. 触发状态:当门极施加一个合适的触发脉冲时,晶闸管就会从关断状态切换到触发状态。
触发脉冲使得PN结发生反向电流扩散,导致PN结正向偏置被打破。
一旦PN结正向偏置被打破,PNPN结构中的第一个PN结就会形成一个电流驱动器,使得整个结构逐渐变得导电。
3. 导通状态:在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后,发生一种被称为“自持现象”的反馈作用。
即使移除控制电压,晶闸管也会保持导通状态,直到通过它的电流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此时,晶闸管具有很低的压降和很高的电流承受能力,使其能够在高功率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晶闸管内部结构
晶闸管内部结构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双向导电性能。
它内部的结构是由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N结构组成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闸管内部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
1. P型半导体区域:晶闸管的内部结构中,P型半导体区域是由P 型材料构成的。
这个区域中的材料经过掺杂,使其具有正电荷载流子,也就是空穴。
P型半导体区域在晶闸管中起到贯穿整个结构的作用。
2. N型半导体区域:N型半导体区域是由N型材料构成的,通过掺杂使其带有负电荷载流子,即电子。
N型半导体区域与P型半导体区域之间形成一个P-N结构。
3. P-N结构:P-N结构是晶闸管内部结构的关键部分,它是P型半导体区域和N型半导体区域的结合。
在P-N结构中,P型半导体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的电子发生复合,形成一个耗尽层,使得P-N 结构中没有自由载流子。
4. 控制极:晶闸管内部还有一个控制极,用来控制晶闸管的导电状态。
控制极一般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它与P型半导体区域之间通过绝缘层相隔。
当控制极施加正向电压时,绝缘层被击穿,控制极与P型半导体区域之间建立起电流通路,晶闸管导通;而当控制极施加反向电压时,绝缘层阻止电流通过,晶闸管截止。
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晶闸管内部还有一些辅助结构,如扩散区、栅极、阳极等。
5. 扩散区:扩散区是指P型半导体区域和N型半导体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其主要作用是使P-N结构的界面更加平整,减少电阻,提高晶闸管的导电性能。
6. 栅极:栅极是晶闸管内部的一个金属电极,用来控制扩散区的电子和空穴的注入。
通过控制栅极的电压,可以控制扩散区中的电荷分布,进而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7. 阳极:阳极是晶闸管内部的一个金属电极,用来收集流过晶闸管的电流。
阳极通常连接外部电路,将晶闸管的导通电流引出。
晶闸管内部结构由P型半导体区域、N型半导体区域、P-N结构、控制极以及辅助结构如扩散区、栅极和阳极等组成。
这些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和控制,决定了晶闸管的双向导电特性。
晶闸管结构和工作原理
晶闸管结构和工作原理晶闸管是一种电力电子器件,主要用于交流电的控制。
它具有可控硅的性质,可用于控制高功率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主要由四个层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为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
其中,两个N型半导体层分别为阳极和阴极,两个P型半导体层分别为控制电极和控制极。
这四个层状结构组成了一个PNPN的结构,在两个P型半导体层之间形成一个N型的电流通道。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关断状态、触发状态、导通状态和自关断状态。
1.关断状态:当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低于其耐压能力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正向和反向电阻非常大,几乎不导电。
2.触发状态:当控制电极施加一个正向电压时,会在控制电极和阳极之间形成一个小电流。
这个小电流被称为触发电流,它可以激活和控制晶闸管的导通。
3.导通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一个足够的触发电流时,晶闸管可以从关断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
此时,晶闸管会变为低电阻状态,导通电流流过。
4.自关断状态:当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只有当电流降至零或通过一个负电流触发时,晶闸管才能自动返回关断状态。
此时,通过断开控制电路或通过反向电流将晶闸管的控制电极电压逆向极化,晶闸管会自动关断。
晶闸管的应用:晶闸管作为一种可控硅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流电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控制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如家电中的电炉、实验室中的变压器和电机控制等。
2.电力调节器: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力调节器中,用于控制电能的输出和稳定电路。
3.变频器:晶闸管可以用于变频器中,将交流电转换为不同频率的电流,广泛应用于电机调速、光伏发电和风电发电等领域。
4.焊接设备: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子焊接设备中,控制焊接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5.逆变器:晶闸管可以用于逆变器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可调节输出电压和频率,应用于太阳能发电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晶闸管基本结构
晶闸管基本结构
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实现高压、高电流的控制,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结构由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氧化物组成,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晶闸管的基本结构:
1. P型半导体区:晶闸管的P型半导体区是指充当阳极(A区)的区域。
这个区域的厚度一般是几百微米到数毫米,它的掺杂浓度要比N型半导体低得多。
在制造晶闸管时,该区域主要是通过扩散过程形成的。
2. N型半导体区:晶闸管的N型半导体区是指充当阴极(K区)的区域。
它的厚度约为P型半导体区的一半,它的掺杂浓度要比P型半导体高许多。
在制造晶闸管时,该区域主要是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的方法形成的。
3. 氧化物层(O层):氧化物层是晶闸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位于P型半导体区和N型半导体区之间,是个极薄的氧化层。
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离P、N两个区域,使电子不能够穿过O层而流入P 型半导体区。
O层厚度通常仅有几个微米。
4. 门极结(G结):门极结位于晶闸管的P型半导体区和氧化物层之间,是一个N型半导体的区域。
当在G结周围施加一定的正电压时,就可以在N型半导体中形成反向偏置,从而达到控制晶闸管导通的目的。
几点需要注意的是,晶闸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防止超过其最大额定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否则会导致晶闸管烧毁。
此外,由于晶闸管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它在某些特殊场合需要使用,而在通用场合,晶闸管的使用还需要综合考虑其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晶闸管(Thyristor)晶体闸流管(精)
小的反相漏电流流过。
当反向电压达到反向击穿 电压后,可能导致晶闸管 发热损坏。
雪崩 击穿
-IA
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五. 动特性
iA 100% 90%
10% 0 uAK
td
tr IRM
t
O
t
trr
URRM t gr
晶闸管的开通和关断过程波形
1) 开通过程
延迟时间td (0.5-1.5s) 上升时间tr (0.5-3s) 开通时间tgt以上两者之 和,tgt=td+ tr 2) 关断过程 反向阻断恢复时间trr 正向阻断恢复时间tgr
IA 正向 导通
IH O
IG2
IG1
IG=0
UDRM Ubo +UA UDSM
雪崩 击穿
晶闸管本身的压降很小, 在1V左右。
-IA
晶闸管的伏安特性(IG2>IG1>IG)
2) 反向特性
施加反向电压时,伏安特
IA 正向 导通
性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反向阻断状态时,只有极
UA URSM URRM IH O IG2 IG1 IG=0 UDRM Ubo +UA UDSM
在极短时间内使两 个三极管均饱和导通, 此过程称触发导通。
i B 2 iG
K E A > 0、 EG > 0
形成正反馈过程 A
β1β2 iG
T1 G
R
iG
EG
iB 2
β2 iG
T2
+ EA _
iC 2 2 iG iB1 i C 1 β 1 iC 2 1 2 iG iB 2
. 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 保持流过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在其维持电流以上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是一种电子器件,用于控制直流或交流电流的流动,它有着广泛的使用场合,比如变频器、电子调压器、电子稳压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一、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是由四层P-N结构构成,其中包括一个PNPN四层结构,在四个结之间有一些控制引脚。
晶闸管之所以被称为"可控硅",是因为它的PNPN四层结上一个控制电压可以改变结内的电阻,进而改变晶闸管的导通性能。
晶闸管的上下两个接口分别为阴极(C)和阳极(A),第三个引脚为控制态晶体(G),第四个引脚为触发极(T)。
当晶闸管的控制极接通一定的电压,晶体内的电子开始运动,此时晶闸管就可以导电。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1. 晶闸管的导通当晶体管的控制极施加一个正的触发脉冲时,会通过控制极、基极、阳极、阴极,形成一个电压引导,使得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在导通状态下,晶闸管的电流可以高达几百安培。
2. 晶闸管的关断当通过晶闸管的电流小于其维持电流等级时,晶件处于关断状态,此时晶闸管会把所有的电流阻止在其耗散电阻中,即是晶闸管的电流变成向耗散电阻方向流动,并阻止向阴阳极流出。
当在晶体管的阳极有正向电压加到临门时,此时晶体管的硅晶在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开孔,使得阳极所加电压的电流向晶体管的控制极G流入,使得晶能进入导通状态。
在晶闸管的导通状态下,从阳极到阴极的电流不断增大,但是从控制极G到阳极的电流却非常小,此时控制极G断电后,晶体管不会立即关断,它会维持一定的电流容量,直到晶体管的电流降低到维持电流以下,晶体管才会进入关断状态。
三、晶闸管的优势晶闸管相对于其他电子器件,有如下优势:1. 低功耗:晶闸管转换数据时会使无功损耗降至最低,从而达到更高效的传输速率。
2. 维护方便:晶闸管不需要额外的维护,因为它的包装结构只需要更换整个组件就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维持。
3. 节省成本:晶闸管组件的启动输入电流较于其他电子器件更低,所以在启动的时候只需要更小的电源,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复杂任务。
晶闸管结构及工作原理_
晶闸管结构及工作原理_晶闸管的结构主要由四个区域组成:N区,P区,N+区和P+区。
其中N区和P区之间形成PN结,N+区和P+区之间形成P+N结。
在N区和P区之间加上一个外接电压,当向PN结端施加一个正向电压时,PN结处的电子和空穴被迁移到PN结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导电通路。
这个导电通路就是晶闸管的主要通道。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PN结构。
当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时,PN 结处有一个薄的绝缘层,没有电流通过。
一旦向PN结端施加一个正向电压,PN结附近的电子被迁移到P区,形成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空穴对再漂移到PN结另一侧,继续形成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导通道。
当晶闸管接通时,通过PNPN结的电流增加,PN结的电场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电流的传输。
晶闸管内部的电导通道逐渐扩大,形成一个低阻通道,从而允许更大的电流通过。
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时,仅需一个较小的控制电流即可控制整个晶闸管的电流。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可以实现开关功能。
当有一个触发脉冲施加在PNPN结上时,PNPN结的电流迅速增加,晶闸管从导通状态转换为关断状态。
同样地,当再次施加一个触发脉冲时,晶闸管又从关断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PNPN结的电流迁移和电导特性。
其关键在于控制电路和触发脉冲的施加。
正是通过对触发脉冲进行控制,以及对晶闸管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有效的监控,才能实现对晶闸管的精确控制。
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晶闸管可以在电力控制、变换和调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交流电变直流电、电能调节和传输等。
通过深入了解晶闸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晶闸管,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电阻
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电阻摘要:1.晶闸管的基本结构2.晶闸管的阴极、阳极和门极3.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4.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5.门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6.结论正文:一、晶闸管的基本结构晶闸管是一种四层三端的半导体器件,具有电压控制的开关特性。
它主要由P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以及连接两者的控制极组成。
根据控制极电流的不同,晶闸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向型晶闸管,另一类是单向型晶闸管。
二、晶闸管的阴极、阳极和门极1.阴极:晶闸管的阴极通常连接到电源的负极,起到收集电子的作用。
2.阳极:晶闸管的阳极通常连接到电源的正极,起到发射电子的作用。
3.门极:晶闸管的门极用于控制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流流动。
通过改变门极的电流,可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与截止。
三、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晶闸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取决于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
在正向导通状态下,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很小,接近于零。
在反向截止状态下,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非常大,接近于无穷大。
四、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主要是由门极的电流决定的。
当门极电流较小时,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较大;当门极电流较大时,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较小。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门极和阴极之间的电阻值相对较小。
五、门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门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主要取决于晶闸管的结构和材料。
通常情况下,门极和阳极之间的电阻值较小,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和电压来确定。
六、结论晶闸管的阴极、阳极和门极之间的电阻值取决于晶闸管的额定电流、电压和结构。
晶闸管的结构以及工作基本知识
一、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品闸管(SemiconductorControlled Rectifier 简称SCR)是一种四层结构(PNPN)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它同时乂被称作可控整流器或可控硅元件。
它有三个引出电极,即阳极(A)、阴极(K)和门极(G)。
其符号表示法和器件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1符号表示法和器件剖面图普通晶闸管是在'型硅片中双向扩散P型杂质(铝或硼),形成RNR结构, 然后在人的大部分区域扩散N型杂质(磷或锐)形成阴极,同时在P?上引出门极,在片区域形成欧姆接触作为阳极。
图2、晶闸管载流子分布二、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晶闸管导通与关断两个状态是山阳极电压、阳极电流和门极电流共同决定 的。
通常用伏安特性曲线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3 1b)当晶闸管加正向电压时,人和丿3正偏,厶反偏,外加电压儿乎全部降落在丿2结上,厶结起到阻断电流的作用。
随着匕K的增大,只要匕K<匕”通过阳极电流厶都很小,因而称此区域为正向阻断状态。
当匕K增大超过匕。
以后, 阳极电流突然增大,特性曲线过负阻过程瞬间变到低电压、大电流状态。
晶闸管流过山负载决定的通态电流*,器件压降为IV左右,特性曲线CD段对应的状态称为导通状态。
通常将匕。
及其所对应的/眈称之为正向转折电压和转折电流。
晶闸管导通后能自身维持同态,从通态转换到断态,通常是不用门极信号而是山外部电路控制,即只有当电流小到称为维持电流/ 〃的某一临界值以下,器件才能被关断。
当晶闸管处于断态(“脉< %。
)时,如果使得门极相对于阴极为正,给门极通以电流心,那么晶闸管将在较低的电压下转折导通。
转折电压/。
以及转折电流乙。
都是的函数,心越大,匕。
越小。
如图3所示,晶闸管一旦导通后,即使去除门极信号,器件仍然然导通。
当晶闸管的阳极相对于阴极为负,只要匕匕。
,厶很小,且与人基本无关。
但反向电压很大时(匕匕。
),通过晶闸管的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表现出晶闸管击穿,因此称匕。
晶闸管 开关原理
晶闸管开关原理
晶闸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具有开关功能。
它的开关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晶闸管的结构由四个PN结组成,分别是P1、N1、P2和N2。
其中N1和P2之间是一个控制电极G。
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G未加电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不导电。
而当控制电极G加上正向电压时,就会激发P1-N1结的PN结向前偏导通,使得P1-N1结导通,进而激活整个晶闸管。
此时,只要晶闸管的P2-N2结施加足够的正向电压,晶闸管就会一直导通,形成通路。
晶闸管的开关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电极G的电压来控制整个器件的导通与关断。
当控制电极G加上正向电压时,晶闸管导通,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电流可以通过。
而当控制电极G不加电或加上反向电压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晶闸管的开关原理使其在电力控制、电机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将晶闸管用于交流电路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调节和控制。
此外,晶闸管还可以用于电机的启动和制动,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可以实现对电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等功能。
晶闸管的开关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极的电压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实现电流的通断控制。
这种开关原理使得晶闸管具有广泛的应
用领域,可以实现对电力和电机的精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