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0《论语》十二章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论语》十二章;(2)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掌握《论语》十二章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儒家思想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谦虚谨慎,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2)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掌握《论语》十二章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涵;(2)如何将《论语》十二章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及孔子;(2)引导学生关注《论语》十二章的主题思想。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论语》十二章,感受文本的韵味;(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4.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补充;(2)教师重点讲解《论语》十二章中的儒家思想。

5.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作业布置1.背诵《论语》十二章;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1.部分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论语》中的第十二章。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 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 十二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一、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之称。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倡导施行“仁政”。

二、《论语》简介:《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论语》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格言体),仅指明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一种是圣诞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的回答,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不写。

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一种是什么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三、文意疏通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字词:⑴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教材注释)⑵学: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繁体字写作“學”,形声字,上部表示双手建造房屋,下部的“子”字,表示小孩在屋内学习。

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小孩(学习者)。

联系《广雅》和《说文》的解释,前者说“学,识也。

”后者说:“学,觉悟也。

”可见,古汉字“学”的含义,明显指代通过脑力活动、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行为,绝不等同于我们现代的“学”概念——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⑶而:并且,而且。

2.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2.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2.10《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第一课时自主梳理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重点领悟: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先生,指孔子。

而:表顺承,“然后”之意。

时:按一定时间。

副词。

习:反复练习。

之:代词,它,指学习的内容。

亦:助词,也。

说:“悦”的古字,愉快。

乎:表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乐:快乐。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介词,从。

人:别人。

知:了解,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翻译: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 提高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不是确数。

谋:商量事情。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翻译:探究提升:课文里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练习反馈:一、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了解孔子吗?你去过孔府吗?你知道孔子的那些名言?请说给大家听。

三、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孔子,名 ,字,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被称为“孔圣人”、“至圣”,与“亚圣”孟子合称。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前551至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

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

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

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11 《论语》十二章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2课时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a.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b.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a.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b.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c.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e.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a.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b.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4)一词多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1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案.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6章,,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展示课前搜集的文学常识(二)预习指导(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

一般是在姓之后加“子”,以表示尊敬,是敬词。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自己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翻译课文。

三、达标测评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笃一箪食士不可以不弘毅知松柏之后凋曲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堪其通假字:。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探究学习后六章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

(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行:走焉:于之,在其中善者:长处、优点从:学习不善者:短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教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

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如“说、知、朋、行、而、之”等。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襟,提高处世的能力。

3.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重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如“说、知、朋、行、而、之”等。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结合注释自学课文,分析本文所选每章的内涵。

明确:1.2.(略)3.第一章:讲了学习的方法、乐趣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

第二章:讲述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第三章: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引申为修德进学的各个阶段。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的必要性。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六章: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

第七章:阐述学习乐趣的重要性。

第八章: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

第九章:谈学习态度,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十章:感叹时光的流逝。

第十一章: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二章:谈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文意1.本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个人修养的?2.文章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如“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3.“温故而知新”中“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明确:这一章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创新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儒家文化,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文阅读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引导和个别关注。
2.课堂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对于古文阅读的困难,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对古汉语词句的解析时间,通过更多的例句和现代语境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在时间管理上,我将调整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表达。
-及时反馈:在作业批改后,我会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课文朗读录音机。
软件资源:《论语》电子教材、古文阅读辅助软件。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学习交流群。
3.信息化资源:电子课件、古汉语字典APP、儒家文化主题教学视频。
4.教学手段: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讨论法、互动问答、角色扮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新人教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学而篇》第一章至第六章,《为政篇》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二章。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的重要性和态度,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孝道,礼节,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通过学习这些章节,使学生了解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感悟古代圣贤的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10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10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其书,弄清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理解前五章内容。

2、了解本文特点,熟读并背诵前五章,积累前五章成语、格言、警句。

3、积累前五章中的学习方法、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修养名句,并付诸实际,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1、积累前五章文言实词及虚词;2、了解前五章每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前五章。

3、积累前五章有关学习方法、态度及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论语中的常见的格言、警句、俗语导入课文(可引起学生兴趣)二、简介孔子其人其书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先由学生介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三、学习前五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一)通读前五章1、请学生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前五章两遍。

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的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解决)(2)了解句意。

(不会的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解决)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读音、字音中难懂之处,不懂的做好标记。

准备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解决字音、字义难点(教师点播)(二)熟读前五章,了解每章内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文章,直到熟读成诵。

2、小组展示诵读成果,全班评议,指出优劣。

3、全班诵读课文。

(三)讨论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问题:在诵读基础上,分别同学概括概括前五章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那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2、在小组讨论并在全班展示,教师总结板书: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3)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不逾矩(四)集体诵读全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共同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前五章,积累了常见实词及虚词,了解了学习方法及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名言,希望我们时刻以这些名言警示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合作翻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论语》十二章
课题
《论语》十二章
本学期总第课时
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经典。4.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复习、背诵前三则。
板书设计
《论语》
第一则: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
第二则:品德修养
第三则:学习、修养过程:学习领会——安身立命——融合为一
教后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时间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