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欧排污许可制度研讨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28•【字号】沪府规〔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府规〔202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工作部署,更好协调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就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出实施意见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
——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全链条改革,建立准入制度与执法监督制度的闭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强化创新引领。
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助力本市“(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制度。
——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便利集约、高效智能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拓宽审批“绿色通道”服务范围,依托数字赋能提升审批效能,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守牢预防底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严格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管理,加强源头预防,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准入,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底线、防风险。
二、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一)建立生态环境分区协同管控机制。
积极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发展战略,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
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协同管控机制,推动成果数据共享共用。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确定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确定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10.10•【文号】环办法规函〔2024〕337号•【施行日期】2024.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关于确定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24〕337号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陕西省、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按照《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24〕56号)要求,经地方申报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程序,确定北京市海淀区等23个地区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名单见附件。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以3年为一评估周期,本期试点时限自2025年1月至2027年12月。
二、请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和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三年期的试点工作方案,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印发,并报省级生态环境厅(局),抄送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三、试点工作启动后,请各试点地区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年度工作进展情况,经省级生态环境厅(局)报送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四、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会同相关单位,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指导。
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各试点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国家建立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提供实践经验。
省级生态环境厅(局)要强化跟踪督促,对试点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对于试点工作形成的经验做法及时加以宣传推广,引领带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附件: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4年10月10日附件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北京市海淀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省伊春市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江苏省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浙江省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辖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武隆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
在生态环境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在生态环境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同志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
2023年9月,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为我市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市绿色低碳发展还存在环境污染尚未根本解决、能源资源总体利用效率不高、农村绿色发展不够、资金投入总体不足等问题,必须自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以生态为基,巩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质量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坚持全局系统观,避免简单浮躁、贪功冒进。
(一)实施"三转”,深化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向确保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稳定转变。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制度约束,以自然承载力的硬约束倒逼产业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推动责任部门由生态环境部门主导向跨部门综合治理转变。
在全社会、各部门形成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密切配合的协同共治格局,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湖长制、防汛抗旱、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同研究、同规划、同实施;推动投入主体向政府主投、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并举转变。
三是推动实现路径由行政推动向科技主导转变。
开展降低内源性污染、流域同治、生态修复等环保核心技术研究,为生态治理修复提供可行性技术方案。
开展十年禁渔中期评估,探索禁渔、禁钓与植被恢复双赢的最佳路径。
(二)重点加强水生态保护与治理。
一是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功能作为重点工作。
加强湿地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积极争取"山水湖田林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
二是继续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
继续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防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细化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游憩、自然教育等专项规划。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访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记者 :当前 我们正处 在比族复 兴的关键 时期 ,党的 十 八 届 三中全会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 关于令 面深 化改 革若 十重
文 明制度 建设 的内容 ,把 “ 资源产 权 、用途 管制 、生态红 线 、有偿 使用 、生态补偿 、管理体 制”等 内容充实 到生态 文明制度 体系 中来 。建立 系统完整 的生态文 明制度体 系 ,
是写在 纸上 的硬性规定 。事实上 ,那些 刻在人们 心 中、成
加 强生态文 明建设是 《 决定 》中的重要 内容 ,综 合起
来 看有三个 特点 :一是深化 了 “ 五位一体 ”的战 略布局 ,
始 终把生态 文 明建 设与经 济 、政治 、社会 、文化建设 相提
为人们 的价值 观念的 “ 软 性”规则 ,往往起 到更坚 定 、更
既是全 面深化改革 的重要 内容 ,又是 加强生态 文 明建设 的
大问题 的决定 》,提 f } l 加 强生态文 明建设 ,您认 为其具有
什 么重 要 : 卷义 ?
夏光 : 《中共 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 干重大 问题 的 决定 》 ( 以下简称 《 决定 》 )最重要 的意义在 于 ,它是关
人和环 境造成 负面损害 。搞活 主要靠市 场和社会 ,管住 主 要 靠政 府和 司法 。越是 放权搞活 ,就越要靠 制度 管住 ,这 是 同步推进 、相得益 彰的。
夏光 :生态文 明制度是指 在全社会 制定或形 成 的一 切 有利 于支持 、推动和保 障生态 文明建设 的各种 引导性 、规 范 性 、约 束性 规 定 和准 则 的总 和 ,其 表现 形 式 有正 式 制 度 ,如原则 、法律 、规 章 、条 例等 ,以及非正式 制度 ,如 伦 理 、道 德 、习 俗 、惯 例 等 。 可见 ,生 态 文 明制 度 有 “ 硬 ”和 “ 软 ”两个方 面 ,而并 非人们 通常认 为的制度都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land
by headspace /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REN Xufeng, XU Qinglan, WANG Changzhi
[3] 王兴琴. 安徽农田土壤和粮谷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及风险分析 [ D] . 安徽
农业大学, 2011.
参考文献:
[1] 秦承刚, 王旭东, 梁刚. 典型蔬菜种植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植物杀菌剂残留
研究 [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7) : 67-69.
[2] 王瑞波, 陈异晖, 和丽萍等.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要点解析
研究; 承担生态环境部重要文件和材料、 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 重要讲话文稿的起草工作; 承担生态环境
战略、 政策、 法治、 体制等调查研究、 成效评估与技术支持工作; 承担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工作; 为生态环
境部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研中心下设综合部( 党委办公室) 、 生态环境战略与理论研究部、 调研评估部、 生态环境法治与体制研究
部、 生态环境政策研究部、 生态环境与社会管理研究部、 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 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 ; 另设有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挂靠在政研中心。
[ J] . 环境科学导刊, 2017, 36(01) : 27-32.
[4]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HJ / T 166—2004) [ S] .
[5] 《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 ( GB 36600—2018)
中瑞排污许可证制度比较研究
排污 许可证 制 度于 2 O世 纪 7 O年 代 最早 在 瑞典 得 以应 用 L 1 ] 。基 于 良好 的实 施 效 果 , 瑞 典 的排 污许
摘 要 基于 良好 的实施效果 , 瑞典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得 到了很 多国家 的认可 。中国于 2 o 世纪 8 o年代 即意识到排污许可证制
度的重要性 , 但 目前 为 止 这 一 制 度 的 实施 遇 到 了很 多 阻碍 , 制 度 的应 用 范 围和 实 施 效 果 都 还 不 尽 如人 意 。在 对 瑞 典 的排 污 许 可 证 制 度的成功实施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 比研 究 了 中 国在 排 污 许 可 证 制 度 实 施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并 给 出 了完 善 这 一 制 度 的 建 可 证 制 度 比较 研 究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p o l l u t a n t d i s c h a r g e p e r mi t t i n g s y s t e m b e t we e n Ch i n a a n d S we d e n WANG Z hi ’ a n g,QU Y u n —
me n t a t i o n o f p e r mi t t i n g s y s t e m wa s f a c i n g ma n y o b s t a c l e s , 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wa s f a r b e h i n d p r a c t i c a l
r e q ui r e me n t s .I n t he c o nt e xt ,t h e s uc c e s s f ul e x pe r i e nc e of pe r mi t t i n g s ys t e m a pp l i c a t i on i n Swe de n wa s i nt r o du c e d, t h e r e l e v an t p r obl e ms e xi s t e d i n p e r mi t t i n g s ys t e m a p pl i c at i o n i n Chi na w e r e a na l yz e d, f i na l l y t h e s ug ge s t i o n f or b r e a k t h r o ug h pr e s e nt b ot t l e ne c k i n Chi na wa s pr ov i d e d. Ke y wo r ds : Swe de n; p ol l u t a nt di s c h ar ge p e r mi t t i ng s ys t e m ;c o m pa r a t i v e s t ud y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1.引言1.1 概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978年。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直属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致力于开展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机构汇集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拥有一流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平台,具备承担复杂环境问题研究的能力。
在组织结构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设有多个科研部门和研究中心,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大气环境研究部、水环境研究部、土壤环境研究部、生态环境研究部等。
这些部门和研究中心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领域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此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还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交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等多个环境领域。
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资源循环利用等。
通过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推动了我国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
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研究,该机构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未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继续深入研究,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家园贡献更多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说明。
具体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设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主题的背景和概述,让读者对文章所要介绍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引言部分将分为三个子部分:1.1 概述将简要介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该机构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2.03•【文号】环办法规函〔2024〕56号•【施行日期】2024.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环办法规函〔2024〕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为强化环境健康管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地方实践,我部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荐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内容以建设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的美丽中国为目标,开展环境健康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方法创新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区域高环境健康风险源清单、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估、推动环境健康风险分区分级管控、强化环境健康对生态环境管理的引领作用、推动发展“环境健康+”产业和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等6方面任务,详见《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1)。
二、试点主体多层次、多类型推进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试点主体包括县级及以上市(区)、国家级新区及有典型性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
三、申报要求(一)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局)按照《指南》要求,组织开展推荐工作,每个省份推荐数量不超过3个。
已列入试点范围的主体不需重复申报。
(二)试点申报主体应具有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的意愿,并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发展水平、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状况等在全国或省内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能够为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人员和经费保障。
支持较为成熟的县(区)级试点扩大示范到所在地级市。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科研究简介——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1]Lars Zetterberg ,Marksus Warke ,Thomas Sterner ,et al.Short -run allocation ofemissions allowances and long -term goals for climate policy [J ].Ambio ,2012,41(1):23-32.[2]刘明明.论我国气候变化立法中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3):120-131.[3]Xiong Ling ,Shen Bo ,Qi Shaozhou ,et al.Assessment of allowance mechanism inChina's carbon trading pilots [J].Energy Procedia ,2015,75:2510-2515.[4]PhilippeQuirion.Historic versus output -based allocation of GHG tradableallowances :a comparison [J ].Climate Policy ,2009,9(6):575-592.[5]Lars Zetterberg.Benchmark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abatement incentives [J ].Energy Economics ,2014,43(2):218-224.[6]Fan Dai ,LingXiong ,Ding Ma.How to Set the Allowance Benchmarking for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s Carbon Market :Marginal Analysis and the Case of the Hubei Emission Trading Pilot [J ].Sustainability ,2017,9(2):1-15.[7]Oliver Sartor ,ClementPalliere ,Stephen Lecourt.Benchmark -based allocations inEU ETS Phase 3:an early assessment [J ].Climate change ,2014,14(4):507-524.[8]吴濛.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模式和方法研究———欧盟碳排放权初始的特点和启示[D].浙江工业大学,2017.[9]朱能,朱天利,仝丁丁,等.我国建筑能耗基准线确定方法探讨[J ].暖通空调,2015,45(3):59-64.[10]张宁,贺姝峒,王军锋,等.碳交易背景下天津市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与基准线[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187-193.[11]常莎莎,郗凤明,毕垒,等.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12(6):554-560.[12]江崇旭,邢金城,秦晓娜,等.天津市医院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J ].建筑科学,2012,28(8):1-20.[13]黄崎,康建成,张建业.酒店业碳排放基准线的构建与节能减排实证研究[J ].旅游科学,2018,31(4):78-94.[14]Heleen Groenenberg ,Kornelis Blok.Benchmark -based emission allocation in a cap-and -trade system [J ].Climate Policy ,2002,2(1):105-109.[15]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七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6]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Commercial buildings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CBECS ).[EB /OL ][17]曹勇,魏峥,刘辉等.德国VDI 3807标准对我国能耗定额的启示[J ].建筑科技,2011,22(19):78-81.[18]DB31/T551-2011.星级饭店建筑合理用能指南[S ].[19]DB31/T550-2011.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合理用能指南[S ].[20]DB31/T 795-2014.综合建筑合理用能指南[S ].[21]DB31/T552-2017.大型商业建筑合理用能指南[S ].Allowance benchmarking analysis of building industry for theShanghai emission trading pilotLI Yuehan 1,HU Jing 1,LIU Jia 2(1.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 Science ,Shanghai 200233; 2.Shanghai Information Center ,Shanghai 200050)Abstract :The study established a static and dynamic baseline methodology for carbon emiss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build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Shanghai.By adopting data from 39pilot building in Shanghai ,we firstly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carbon intensity of these buildings and then designed two scenarios for carbon emissions benchmarking along with an analysis of applicability for Shanghai ,which were reasonable emissions scenario and the advanced emissions scenario.We also stimulated the dynamic allowance benchmarking during the year of 2016-2025,according to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The study shows :(1)the static carbon emission benchmark for five -star hotels ,office buildings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 are 138.7kgCO 2/m 2/a 、106.2kgCO 2/m 2/a 、187.9kgCO 2/m 2/a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interquartile analysis ;(2)Shanghai Building Rational Energy Use Guide and Beij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verifi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benchmark ;(3)the static benchmark is set to the emission standard of the year of 2020,while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s during the year of 2016-2019and 2021-2025are (1-α/5)2020-n and 0.99respectively.Keywords :emission trading ;building industry ;allowance benchmarking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毉毉毉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科研究简介———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是政研中心的特色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重点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环保督察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等领域开展研究。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科研究简介——国际环境政策
格平[J].环境保护,2009,433(23):8-10.[2]陈玉玲.生态环境的外部性与环境经济政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91-292.[3]牛红义,韦彩嫩.外部性理论对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启示[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5(3):20-22.[4]苏明,傅志华,刘军民,等.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研究参考,2007(27):2-23.[5]李伟伟.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与政策工具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v.24;No.165(S2):107-110.[6]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环境经济政策汇编[M ].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7]杨朝飞,王金南,葛察忠,等.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框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8]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庇古和科斯的正外部性内在化理论比较[J].东南学术,2002(6):158-165.[9]沈小波.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及前景[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6):19-25.[10]陈劭锋,刘扬,邹秀萍,等.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43-48.[1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James P.The sustainability circle :a new tool for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sign[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1997(2):52-57.[13]Beisea M ,Rennings K.Lead markets and regulation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52):5-17.[14]李克,张嘉昕.创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25-27.[15]Peters S.Nationalsystems of innovation [J ].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Management ,1999,29(2):60-77.[16]Walz R ,et al.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s for a sustainabledevelopment in the BRICS countries [M ].Stuttgart :IRB publisher ,2008.[17]董颖,石磊.生态创新的内涵、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0,30(9):2465-2474.[18]Tessitore S ,Daddi T ,Frey M.Eco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 industrialclust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58(1/2):49-63.[19]董颖,石磊.“波特假说”———生态创新与环境管制的关系研究述评[J ].生态学报,2013,3(33):809-824.[20]李万新,Xavier ,Leflaive.中国环境创新政策述评[J ].科学观察,2010(2):10-26.[21]杜林远,高红贵.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J ].党政干部学刊,2017(1):49-53.[2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Make up for externalities :from environmental economicpolicy to green innovation systemHAO Liang 1,WANG Mingyue 2,JIA Lei 1,WANG Xiaofan 3,SHEN Yu 1,ZHOU Limin 4(1.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100029;2.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3.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35;4.Institutes of Science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Abstrac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and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green economy ,as well as the main ways to make up for externalities.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Chinese society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contradictions had also changed.They were expressed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diverse environment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current green economy system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not only to overcom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to provide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positive externalities by innovation.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and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green economy system and the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ajor environmental contradiction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Keywords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externality ;major environmental contradictions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毉毉毉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科研究简介———国际环境政策比较研究国际环境政策比较研究是政研中心新兴学科之一,主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战略研究,双边环境合作机制支持,排污许可制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传统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等重点领域国际政策比较研究。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科研究简介——环境社会治理研究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 年第 3 期
的生态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提 高 了 一 些” 或 “提 高 了 很 多”,其中认为 “提高了很多” 的占 20. 2%; 75. 1% 的 受访者认为,与一年前相比,自身生态环境行为 “进步 了一些” 或 “进步了很多”,其中认为 “进步了很多” 的占 17. 2%。
受访者反映,其居住地面临的多种类型环境问题都 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废弃物污 染和生态破坏问题。40. 4%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一年在 其居住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 善 ; 30. 0%的受访者认为水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从各地改善情况来看,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 地认为当地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的人数占比最 多; 浙江、云南、福建等地认为水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 占比最多; 黑龙江、内蒙古、海南等地认为土壤污染得 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 宁夏、新疆、重庆等地认为噪 声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 安徽、内蒙古、河南 等地认为垃圾废弃物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 宁 夏、云南、黑龙江、广东等地认为电磁辐射得到显著改 善的占比最多; 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认为生态破坏 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的占比最多。
促进产业务实合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改委环资司领导率团访
深度丨部委发布In -Depth Ministries Release促进产业务实合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改委环资司领导率团访问欧盟委员会为了进一步落实第二十次、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所达成的关于中欧循环经济合作的共识,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同欧盟环境总司循环经济和绿色增长司司长赛道斯卡斯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司司长肖梅克尔进行会谈。
双方积极评价中欧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的合作进展,一致认为,中国和欧盟在深化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任树本司长建议,中欧双方在《循环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积极促进双方产业间的务实合作,应努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是尽快落实中欧循环经济部 长级对话。
针对塑料,尤其是减少 —次性塑料污染和加强废塑料回收利用等问题上,建议组建工作小 组,开展相关研究,并在部长级对话期间形成中欧关于治理塑料污染 的联合声明。
二是关注提高资源产出效率的 相关问题,加强中欧双方的研究合 作。
欧盟在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方面 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欧盟应积极分享好的经验,帮助中国迅速提升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能力。
三是构建中欧循环经济技术与 装备交流合作平台。
在循环经济领 域,欧盟有很好的技术与装备,中国有很广阔的应用市场和需求。
政 府搭台,企业唱戏,中欧双方不仅要在政策上广泛交流,更要在产业 和企业上紧密合作。
建议中欧双方 各指派一家对接机构,开展商务交 流。
四是在《循环经济合作谅解备 忘录》框架下,建议欧盟委员会促 进欧盟成员国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双 边和多边合作。
另外在其他议题方面,如循环 经济立法、投融资合作等,也可以 开展探讨。
随团参加会谈的有来自国家发 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发展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和中益能储热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13 2019年第2期•总第105期。
中欧专家纵论国家环境治理
中欧专家纵论国家环境治理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5年第11期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总结会暨加快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讨会,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欧盟环境海洋事务与渔业委员卡尔梅努·维拉、中国商务部代表陈红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欧盟驻华大使史伟等中外嘉宾出席会议。
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是欧盟支持中国政府在环境公共治理领域开展合作的项目,项目额度为1850万欧元,实施阶段为2010年12月至2015年11月。
具体项目目标是加强环境领域政府职能、公众参与和企业责任,推进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官员、学者围绕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展开热烈讨论,《环境与生活》在此节选部分嘉宾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环境治理已由概念理念变为国家决策李干杰(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这次大会汇聚了项目各相关方、相关部委、国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地方政府、社会媒体等各界代表,总结项目实施5年来的众多成果,并就如何加快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意义非常重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认识经历了由陌生到理解、由概念理念引入到形成国家决策和具体行动的不断发展提升过程。
在2009年中欧环境治理项目设计之初,“治理”还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先进理念。
但到现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已成为中国的国家目标之一。
在去年新修订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多元共治”也成为该法秉持和体现的重要思想和原则。
环境公共参与、环境信息公开,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成为新《环境保护法》的重大突破、进展和亮点。
可以说,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恰逢其时,顺应了中国环境发展的大趋势,为推动和促进中国环境治理的进步与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中欧环境治理项目全面实施以来,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视,对项目的实施前景寄予了很高期望。
商务部和欧盟驻华代表团也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
在各方和技术支持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对新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提供了大力支持。
生态环境部与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举行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
HOT SPOTS热点
生态环境部与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
举行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
2021年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总司长莫罗•佩特里西奥尼以视频形式举行第二次中欧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就中欧碳市场相
关进展和下一步计划及相关合作考虑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欧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是落实双方2018年签署的关于加强碳排放交易合作的
谅解备忘录的重要环节。
2019年举行首次对话以来,有关合作项目加快实施,在政策
对话、课题研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富成果。
中方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
创新,将碳交易作为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工具之一。
近期,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了规
范性文件<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和管
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工作,实现上线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扩
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增强减排政策力度,实现全国碳市场持续发展。
欧方表示,很高兴看到近期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对中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中方的合作。
□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中欧环境与经济合作项目“区域环境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页码: 144-14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国政法大学;生态环境;区域环境管理;人事司;环境保护;环保协会;阿特金斯;规划院
摘要:2019年11月6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政研中心 )与欧洲环保协会主办的“区域环境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生态环境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浙江省治水办、7个省的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德国绿色环境保护协会、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阿特金斯咨询公司的外国环境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分享经济与中国绿色发展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功承办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九届战略沙龙(上篇)
作者: 杨学军
作者机构: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国情 经济政策 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 清华大学 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
摘要:2016年1月23日,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主办、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简称"环保部政研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国合会第九届战略沙龙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主题是"分享经济与中国绿色发展"。
自1992年成立起,国合会坚持国际视野与中国国情、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定位,结合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阶段任务、政策重点和国家能力,努力探索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法律、。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司长王志斌:政策、投资、市场、技术多轮驱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司长王志斌:政策、投资、市场、技术多轮
驱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乔建华
【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
【年(卷),期】2024()4
【摘要】“在当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阶段,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内涵特征、发展重点、根本动力、有效路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六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说。
王志斌指出,我国生态环保产业需求端由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产业发展的重点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产业领域拓展到低碳改造、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协同治理以及碳中和相关领域;发展动力由政策和投资双轮驱动逐渐转为政策、投资、市场、技术多轮驱动。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乔建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一席谈--访卫生部人事司王环增司长、规划财务司于德志副司长
2.线路通行权破题而出《电信法》根治管线恶性竞争——访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国斌
3.科学开发频谱资源严格规范检测机构——信产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国斌解读无线电管理两部新规章
4.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202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风险防控服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附件2《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风险防控服务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目录1项目背景 (1)1.1国外规范情况的研究 (1)1.2国内规范情况的研究 (1)1.3必要性和意义 (2)1.3.1规范环境风险防控服务质量的需要 (2)1.3.2升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的需要 (3)1.3.3健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需要 (3)2工作简况 (4)2.1任务来源 (4)2.2主要编制过程 (4)2.2.1成立规范编制小组 (4)2.2.2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 (4)2.2.3确定规范大纲 (5)2.2.4完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5)2.3规范编制的主要成员单位及其所做的工作 (5)2.4创新性说明 (5)3编制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6)3.1规范编制原则 (6)3.2技术依据 (6)3.3解决的主要问题 (6)3.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6)3.5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7)4主要条款说明 (7)4.1规范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依据 (7)4.1.1适用范围 (7)4.1.2规范性引用文件 (7)4.1.3术语和定义 (7)4.1.4基本原则 (8)4.1.5服务内容 (9)4.1.6服务保障 (10)4.1.7附录A (10)4.1.8附录B (10)4.2试验验证情况分析 (11)5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11)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结果 (11)7实施规范的措施建议 (11)8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11)参考文献 (12)《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风险防控服务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国外规范情况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率先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
目前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主要存在两种典型的方式。
一种是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美国的《资源保全与恢复法》和瑞典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