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1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
2、学习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合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通讯的写作特点,并能结合生活进行写作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1、能说出“南极精神”的内涵,创造性地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通讯的写作特点,并能结合生活进行写作尝试。
教学过程:一、导入:“相约常州舞动龙城” 2008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4月27日上午九时在莱蒙都会钟楼广场开幕。
假如你是某旅行社的业务员,你社即将开辟常州——南极旅游专线,你可以向市民介绍关于南极的哪些知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过渡:常外学生的知识存储很丰富。
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一位女画家陈雅丹,请跟随她一起去领略一下南极以及南极人的风貌。
好吗?二、永留心间的那一段往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以女画家为叙述人称,串联四个小标题,简要叙述课文内容。
“我终于乘坐我国“极地号”科考船踏上了去南极的征程……”(在临近南极前投放了一个漂流瓶,踏上乔治岛的雪原后,我用心地去看,去感受,并融进了“南极人”这个集体。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不仅想起了队员们刚刚为我过的生日,还想起了作为地球物理学家的父亲想到南极的遗愿。
艰难构思后,我终于在自己赠给南极的人类第一幅壁画上留下了三个太阳。
)相互评价。
过渡:同学们的快速阅读能力很强,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不知同学有没有注意到:三、永驻心间的那一个南极∕那一群人课文第三部分:“父亲(陈宗器)说过,那年九死一生从罗布泊出来,几位同伴曾约好,将来一定要争取去南极洲考察。
可是愿望未能实现。
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父亲为没去过南极感到遗憾。
”今天,陈雅丹终于站在了南极长城站后山上,模仿她的口吻,结合课文第二、三部分,选其一对她父亲说:“我看了这样一个南极……”“我在南极看到了这样一群人……”(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夜里,窗外传来一阵阵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的怒吼。
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方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2)能听懂与阅读这个神话故事,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作者用词和作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1)阅读神话故事时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阅读策略,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基本阅读技能;(3)能够借助多媒体、关键技术等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阅读效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西方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2)用比较、综合等阅读策略,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作者用词和语言风格。
2.难点:(1)太阳神的种类,太阳神与民间传说的关系;(2)西方神话故事的特点,如何理解神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3)运用多媒体、关键技术等手段提高阅读效能。
三、教学过程1.预习任务先让学生看一遍《三个太阳》的记叙文,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完成下列任务:(1)画出三个太阳的分别样子、不同颜色、形状。
(2)找出文章中的生词,复习词汇。
(3)预测下文内容:太阳的形态和孩子的成长过程。
(4)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故事梗概。
2.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
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比较主要人物间的关系。
3.多角度分析与对比学生围绕故事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角度,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情况,分析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与体验。
4.阅读技能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综合等阅读策略,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提高阅读效能。
5.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体会神话故事的一般意义和价值,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分组读、分组分析。
2. 多媒体、PPT、动画等辅助教学。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趣导入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船队包括“向阳红10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号”。队员包括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近百名各个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运输和通讯的海军官兵387人,以及随队采访的新闻记者、摄影师等,共有591人。经过30天的艰苦航行,行程11171海里(2066869千米),于12月26日凌晨5时,胜利抵达南极洲,并用26天,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从此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立足点。长城站座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该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在此岛上,除我国的长城岛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与中国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其中最早去南极探险的国家有:英、俄、美和法国。
明确: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分类: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记杞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重点:
1、文章是如何围绕"南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三个太阳》教学设计 苏教版-精选资料
1986年12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共90人,另加“极地”号考察船(38人),总指挥钱志宏,副指挥郭琨、马荣典,考察队长由郭琨兼任。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中有一位女画家。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她还在长城站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画,画上有三个太阳:一个是中黄色的,一个是淡绿色的,一个是橘红色的。一个敢于永闯南极的女性,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这三个不同色彩的太阳也一定是不寻常的太阳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去了解一下这三个太阳的诞生吧。(课题、作者、体裁)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பைடு நூலகம்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迹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对话2: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三个太阳》,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读了课文之后,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3《三个太阳》教案1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通讯的特点2.南极精神三、教学难点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2.语言特点的分析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设计同学们,太阳在你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是温暖、是希望,对吗?有时候它也表示象征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2.作者简介黄传会,1949 年9月出生,浙江苍南人。
中共党员。
1969年应征入伍,1972年被推荐到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毕业。
历任海军某岸炮营战士、排长,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主任,大校军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2011年7月改为文职干部,并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
2014年报告文学《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讲述参考书上的旁批。
2.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
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3.认识女画家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三个太阳》教案 苏教版
《三个太阳》这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首篇,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南极精神”的内涵为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科学事业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注重学生能力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融会贯通,尤其体会文本语言文字中的内涵及隐藏的情感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南极人身上体味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点。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第一课时一、了解南极洲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
二、标题与作品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三、初读识音义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2、注音:亘( )古伫( ) 立粗犷( ) 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四、再读知人事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2、记叙顺序是什么?明确: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
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五、认识女画家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3三个太阳》word教案
三个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材分析《三个太阳》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著努力来到南极,在南极的所见所闻,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事情。
本单元是新闻单元,本课是一篇通讯,着重写人记事,与记叙文联系比较紧密,叙事性强,选材典型,语言生动,同学们容易把握情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通讯的特点,对新闻题材的学习起到了过渡作用。
也适合与口语交际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想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实践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激发兴趣法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的学习;问题导引法帮助同学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从而进一步挖掘主题思想——南极精神;实践法采用现场采访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指导归纳法使学生明确南极精神的内涵,并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特点。
2.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不能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主题的挖掘、写作特点的归纳,完成对通讯这种文体的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合作法。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3课《三个太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3课《三个太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三个太阳”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个太阳”的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三个太阳”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太阳”分别代表了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4.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
5.创意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三个太阳”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创意写作。
(3)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组内互查。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三个太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意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对“三个太阳”的象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在创意写作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三个太阳分别出现在哪些场景?它们各自代表了什么自然现象?”(2)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提问:“谁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炽热’这个词?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词可以怎么用?”(3)在课文结构分析环节,教师可以说:“请大家看看,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别是如何引出、发展和结束‘三个太阳’的故事的?”2.教学难点:(1)理解“三个太阳”的象征意义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对话:“小明,你觉得文中的三个太阳为什么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呢?小华,你能联系文章的其他内容,谈谈你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吗?”(2)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写作时,如何才能像课文作者一样,把抽象的概念‘三个太阳’写得生动有趣呢?让我们来头脑风暴一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三个太阳》教案 苏教版1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民族的胆识和气慨,崇高的南极精神。
2、能够划找出文中有关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目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下了一场雪,大家感觉如何呢?冷是吗?但对于南极来说,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那么大家对南极了解吗?现在给大家看一些有关南极的照片。
(出示多媒体)二、学一学,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
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三、检查预习你能根据下列读音写出对应的字吗? 试一试,计算一下自己的正确率!gèn 古断壁残yuán 步lǚ f ù盖xiè货乘奔yù风白雪áiái kǎi 甲雕sù shuò气líng 厉léng 角zhù立zhù存zào 热zào 动三、整体感知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
具体有: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
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
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
江苏省仪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23 三个太阳教案 苏教版
三个太阳黄传会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引入课题。
二、检查字词,介绍体裁(一)检查字词亘古钦佩船舷真挚踮脚暴虐混沌吞噬铠甲抿住伫立剔透翩跹蓦地紧蹙粗犷俯瞰步履蹒跚呕心沥血蘸玛瑙胡子拉碴(二)体裁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一般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传记、人物专访)、小故事、巡礼、纪实、见闻、特写(报告文学)、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初读南极过渡:同学们,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很长?但老师却觉得本文也很短,短到几个词就可以概括:南极、南极人、南极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文本,去认识一个地方,去认识一群人,去感受一种精神。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南极环境的句子,并读一读欣赏南极图片,补充对南极的介绍。
四、再读南极人南极人指哪些人?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小组合作探究。
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测绘工程师:吃苦受累,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
五、三析南极精神补充长城站的艰难建成。
南极是如此寒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
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南极精神”。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三个太阳(黄传会)教学目标: 1、体会蕴含于课文中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学习崇高的南极精神。
2、体味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自读、讨论交流课时计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南极”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名词,而南极又是我们陌生的一个地方。
正因为陌生,才吸引了那么多的向往;正因为陌生,才凝聚了那么多的坚强。
读完《三个太阳》,你便会知道——什么是南极?什么是南极人?什么是南极生活?什么是南极精神?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带着我们今天的感悟走向南极,走向那茫茫雪原、万年冰山……二、阅读主场(一)浏览课文,为研究题目提供条件。
浏览结束后,学习小组就为什么拟这样的标题,进行交流。
题目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意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二)教师提出课文每部分阅读要注意解决的问题,由学习小组自行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集中进行研读,确认问题的答案,在班上作专题发言。
1、第一部分在内容叙述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补叙。
显示了画家遇到的重重困难。
2、画家为什么在临近南极前要投放一个漂流瓶?瓶内的字条是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个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的精神高尚。
3、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与南极人一起修码头——共同战斗,接近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共同战斗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之中的兴奋感。
这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画下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直接展示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世界。
与南极队员一起跟风雪作战——具体反映南极人生活的另一个侧面,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个太阳教案1新版苏教版20200105449
《三个太阳》教学目标:复备栏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南极洲: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南极雪山海二、标题与作品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三、初读识音义1、填字:吞shì cù眉步lǚ翩xiān2、注音:亘( )古伫( ) 立粗犷( ) 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四、再读知人事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2、记叙顺序是什么?[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
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 五、认识女画家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六、探究标题义“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三个太阳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三个太阳基本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深刻理解崇高的南极精神。
提升目标:体会准确凝练的语言,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理解“南极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亘.古()钦.佩()船舷.()真挚.()踮.脚()混沌.()暴虐..()吞噬.()铠.甲()抿.住()伫.立()剔.透()翩跹.()蓦.地()紧蹙.()粗犷.()俯瞰.()步履.( ) 蹒跚..()惊心动魄.()zhōng()心呕( )心lì( )血 zào( )动二、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一下问题:1.本文采用了小标题形式结构全文,请你仔细阅读课文小标题的每一部分内容,想一想每一部分选取了哪些事例?为什么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2.读完之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线索,在此基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答案: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再读课文,感受南极:快速找出对南极风光的具体描写的部分,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你对南极的感受。
设计目的:训练学生快速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南极风貌的具体解读,让学生了解南极不仅美丽的一面,更有环境恶劣的一面。
三、想一想1.文中的南极人指谁?你对文中所写的南极人又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交流阅读感悟。
)追问:女画家是不是“南极人”?文中还出现一个人——女画家的父亲,他算不算“南极人”?为什么?明确:他虽然没有到过南极,但正是他们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科考成果,一代代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热爱南极,有献身南极事业的民族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民族的胆识和气慨,崇高的南极精神。
2、能够划找出文中有关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下了一场雪,大家感觉如何呢?冷是吗?但对于南极来说,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那么大家对南极了解吗?现在给大家看一些有关南极的照片。
(出示多媒体)
二、学一学,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
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三、检查预习
你能根据下列读音写出对应的字吗? 试一试,计算一下自己的正确率!
gèn 古断壁残yuán 步lǚ f ù盖
xiè货乘奔yù风白雪áiái kǎi 甲
雕sù shuò气líng 厉léng 角zhù立zhù存zào 热zào 动
三、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归纳:
描写环境的语句
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
具体有:
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
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
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
女画家。
主要写了女画家。
执着,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作者想表现的是个体形象还是群体形象?
2.找出能点出文章中心的段落。
概括中心。
1.能集中体现南极人精神的主要是在哪几部分?
2.找找能体现这些南极人精神面貌的语句,看看体现南极人什么样精神品质?(并大声朗读这些语句)3、找出文中描写画家眼中南极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有何作用?
说说女画家亲身参与了哪些工作?
4、在书中找出对南极人的描写句子,并通过画出的语句说说在南极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南极人和南极精神。
女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精读要求:
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按要求阅读。
交流讨论:
主要事件:
1、极力争取去南极
2、途中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
4、暴风雪中卸货物
5、长城站里过生日
6、长城站后山感怀
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
8、凝神精思画壁画
9、考察队员论壁画
这些事件的作用:
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