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第5单元第11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学案

合集下载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5单元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5单元

第11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考点1|伟大的抗日战争[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日本侵华战争1.背景(1)蓄谋已久: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

(3)国共内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4)国际社会无暇顾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从局部侵华到全面战争(1)局部侵华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②扩大:日军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1)野蛮的军事进攻。

(2)屠杀和平居民。

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类似的惨案。

(3)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实行殖民统治。

(5)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实行“三光”政策。

以战养战指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6)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对中国人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目的是通过对沦陷区的居民进行洗脑,清除对统治者的仇恨,进而把统治者的思想强加给沦陷区人民,是一种民族侵略政策。

[教材补遗]“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

“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近代史通史概览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近代史通史概览学案

近代史通史概览世界近代史►阶段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阶段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中国近代史►阶段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

►阶段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阶段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通用)一轮课件:2部分5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通用)一轮课件:2部分5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全民族抗战时 期(1937- 1945 年) 中日民族矛盾
反抗日本侵略, 实现民 族独立;建立独立、自 由、民主的国家
国共两党第 二次合作
赶走 解放战争时期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6—1949 年) 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美帝国主义, 建立人民 人民之间的矛盾 民主国家
国共两党内 战
背景 相 同 点 内容 性质 作用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 锢了人们的思想 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 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kEDhWLSFGRASAD1233@$#%%@!DVGT
经济
民族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 但经济危机 工业 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 文化
解放
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 理论 想形成并发展
二、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启蒙运动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 所处时代 时 主要任务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不 同 点 理论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具体影响 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 深远影响 胜利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 局限方面 的唯心成分 新文化运动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接近尾声时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推动了五四运动发生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 前期没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 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 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考讲座2中国近代现代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考讲座2中国近代现代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课件

第二步
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 “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 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 题应是什么样的。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很多学生都是 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 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 能掉以轻心。
第六单元
新中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讲座(二)
中国近代现代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对应学生用书第 154 页)
环 节 一
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
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 读有效信息。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 材料题目。科学做法应该是:
第(2)问“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国民党“一大”《宣言》发布的背景:北洋军阀的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反帝 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第四步
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 《人权宣言》 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 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 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年)重大史实政治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经济住宅传入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领域: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领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二步

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二步通史串讲第12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对点训练1.(2016·河南洛阳统考)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

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解析:选A。

材料中“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到“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说明宪法注重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保护,故A项正确;当时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还是受到限制的,故B项错误;政治体制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民主政治进步,不是曲折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贵州遵义质检)阅读下表可知(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台湾向大陆出口大陆向台湾出口台湾的顺差1987 1 226.53 288.94 937.591988 2 242.22 478.69 1 763.531989 2 896.49 586.90 2 309.591990 3 278.25 765.36 2 512.891991 4 667.15 1 125.85 3 541.301992 6 287.93 1 118.97 5 168.96 A.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牺牲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解析:选A。

题干通过历史数据反映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客观说明了海峡两岸以及香港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互利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两岸的贸易往来,但是看不出“牺牲”,故B项错误;香港在这种贸易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三通”还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中国现代史综合课件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中国现代史综合课件
中国现代史综合
古今贯通 中西对比
古今贯通
1.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
专题连线·纵向梳理
(1)资产阶级民主构想阶段: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虽然没有付诸实践,但其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 (2)资产阶级民主实践阶段
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实践的开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
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
时期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到 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前 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 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 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 现工业化 实行中央领导,强化计划经 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 面追求工业化 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 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 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63%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到20世纪 90年代初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 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 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 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 实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 外开放的政策

通史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五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_晚清时期1840_1911年单元小结

通史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板块第五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_晚清时期1840_1911年单元小结

解析:法一:(物理分析法) 两车恰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 A、B 速度关系 v1-at=v2① 由 A、B 位移关系 v1t-12at2≤v2t+s0② 由①②得 a≥v1-2s0v22=220×-110002 m/s2=0.5 m/s2 故 a 应满足 a≥0.5 m/s2。
(1)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2)不考虑反应时间,其他条件不变,汽车刹车后 10秒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思路点拨] 可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公式求解。
[解析] (1)汽车原来的速度 v0=120 km/h≈33.3 m/s,在 反应时间 t1=0.7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1=v0t1 =33.3×0.7 m≈23.3 m;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滑行时 间 t2=0-a v0=0--353.3s≈6.7 s,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s2 =v0t2+12at22=(33.3×6.7-12×5×6.72) m≈110.9 m,故汽车行驶 时的安全车距 s=s1+s2=(23.3+110.9) m=134.2 m。
(2)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车停下来所行 驶的距离。在制定交通安全距离中的刹车距离时,是按照刹 车后车做匀减速行驶计算的。由 v2=2as 得 s=2va2,可知刹 车距离由行驶速度 和 加速度决定,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 由路面和轮胎决定。
[重点诠释] 1.对反应时间和反应距离的分析 (1)反应时间: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 措施经过的时间。 (2)反应时间内汽车的运动:汽车仍以原来的速 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反应距离: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即s1=vΔt。
2.对刹车时间和刹车距离的分析 (1)刹车时间:从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完全停 下来经历的时间。 (2)刹车时间内汽车的运动: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刹车距离:汽车在刹车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4)规律:刹车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路面情况、汽车行驶 的速度和汽车轮胎的质量,由 s2=2va2可知,刹车距离 s2∝v2。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高效整合2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高效整合2
人民历史(必修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
专题高效整合
时空坐标 纵向成线 一、近代列强侵华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归纳 知识整合
一、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侵略方式 (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 年)、中日《马关 条约》(1895 年)、《辛丑条约》(1901 年)等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 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 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国共合作抗战:由于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经过八年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解放战争 (1)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 (2)两次谈判和会议: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政治协商会议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主要战役: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性质: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2)“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4)结局:中共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 权的革命道路。
(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表 现:列强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单元总结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单元总结课件

国家元首的 地位和职权 政府首脑 确立标志
国王居于虚位, 没有实权 首相 1689年《权利 法案》
皇帝掌握最高权力 帝国宰相 1871年《德意志帝 国宪法》
学科前沿
一、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
前沿拓展·对接高考
1884~1885年英国进行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也就是说工 人阶级最为基本的要求成为现实,这次改革对于选区又重新进行了划分,原来的城镇和农
晋升依据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 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的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
二、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近代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国家在产生的过程中形 成了不同的民族主义。英、法、德三国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形成了民族主义,
村选区被取消,按照当时英国的人口比例,重新划定了选区的界限,并实行单选区制,即一
个选区只选出一名议员。不久又取消了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并且议员从1912年开始领 取薪金。随着议会制度的改革,1853年议会发表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
为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绘制了蓝图。1870年,枢密院建立了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
家,由此诞生了英国民族主义。它的特点就是典型地显示了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而形成的统一的市场和共同的经济利益对于民族意识的激发作用,其政治思想 表现为鲜明的自由主义特点,强调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天赋人权,要求自由和法治。
2.法国:在法国,民族主义表现为民主主义形态。法国在15世纪确立了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然而,这种专制王权统治下的国家还不是近代民族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出现了深刻的危机,导致了启蒙运动的 出现,法国启蒙思想家把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和争取“民主”“共和”以及 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相结合,这成为了在民族主义理论上的突出特点,而 卢梭奠定了法国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法国大革命通过推翻封 建君主专制从而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从而推动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最终 确立。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总体脉络: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5、四条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必修一专题二、三;选修一专题九)(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三)(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必修二)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政治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场,沦为西方的原料场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思想上,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了解西方的努力。

【史实概览】政治: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定海)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考点1|伟大的抗日战争[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日本侵华战争1.背景(1)蓄谋已久: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

(3)国共内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4)国际社会无暇顾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从局部侵华到全面战争(1)局部侵华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②扩大:日军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1)野蛮的军事进攻。

(2)屠杀和平居民。

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侵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类似的惨案。

(3)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实行殖民统治。

(5)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实行“三光”政策。

以战养战指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6)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对中国人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目的是通过对沦陷区的居民进行洗脑,清除对统治者的仇恨,进而把统治者的思想强加给沦陷区人民,是一种民族侵略政策。

[教材补遗] “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

“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

二、全民族抗战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后战场①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①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1)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②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①背景:1942年日军威胁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图示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3.反攻阶段(1945年8月)(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教材补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

过程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行动正式开启。

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

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

②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史料三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揭示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史料二信息“持之以久”和“一线”“二线”相配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

(3)史料三信息“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各地抗日武装”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提示]“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2)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

[史论归纳]抗日战争的特点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14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下表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前身)1932—1936年牺牲的人数统计表。

这主要说明( )B.东北军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C.日本在东北的“三光”政策D.中共抗战初期顽强抵抗日军D[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故A项错误;东北军的前身是军阀部队,后来服从了国民政府的领导,“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没有进行有力抵抗就撤出了东北,故B项错误;日本是在华北推行“三光”政策,故C项错误;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中共抗战初期顽强抵抗日军,故D项正确。

] 2.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和国民政府进行了血雨腥风的“货币战争”。

日本共印制45亿假法币,实际使用了其中的30多亿。

日本将这些假法币大量投放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的货币贬值、经济混乱的一个重要诱因。

下列对日本大量伪造法币的主要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扰乱沦陷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为了“以华治华”D.建立统制经济B[日本大量伪造法币的主要意图是掠夺财富,转嫁战争负担,这一做法也扰乱沦陷区金融秩序,但这不是意图而是结果,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华治华”的策略,故C项错误;这一做法有利于建立统制经济,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 3.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以上数据说明( )A.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敌后游击战成为全面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已无足轻重D.日本侵略者始终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A[从1938年起,中共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升,这说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故A项正确;全面抗日战争的作战方式除了敌后游击战还有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故B项错误;在抗战期间,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抗日,在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时,敌后战场上升为主战场,故C项错误;在防御阶段时,日军把国民党军队作为主要作战对象,到相持阶段时才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故D项错误。

] 4.“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这次祭奠意在( )【导学号:61600049】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C.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D.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B[“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不能体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拜祭中国人的祖先,表达了全民族抗战的意图,故B项正确;材料中祭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更多体现了所有炎黄子孙应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理念,故C项错误;“始祖轩辕黄帝”的地位早已确立,故D项错误。

]考点2|人民解放战争[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1946年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过程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的士气。

(3)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蒋中正八月二十三日史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