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抗心律失常药(修改)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间期延长者禁用。
本药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不影响视力,停药后微 粒可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个别患者 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长期应用必需监测肺功能、进行肺 部X光检查和定期监测血清T3、T4。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体内过程】
口服后肝脏首过消除明显,静脉注射给 药作用迅速,仅维持20分左右。该药在血中 有70%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分布广泛,表 观分 布容积 为 1 L/kg 。 有 效 血 药 浓 度1 ~ 5为μ2g小/m时l 。,该经药肾几排乎泄全。部在肝中代谢,消除t1/2
抗心律失常药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
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对房扑、房颤和 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效,但治疗房扑、房颤时须 注意该药可改善房室结传导而加快心室率。苯妥 英钠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 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快速静脉注射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 缓。中枢症状常见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严 重者出现呼吸抑制。在低血压或心肌抑制时慎用。窦性心 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孕妇禁用。
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伴
发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
【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味觉改变等。心血管系统常见 房室传导阻滞,加重充血性心衰,还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由于 其减慢传导程度超过延长ERP程度,易致折返,引发心律失常。肝 肾功能不全时应减量。心电图QRS延长超过20%以上或Q-T间期明显
第20章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宽QRS心动过速 QRS心动过速 特殊临床情况下快速心律失常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窦速 首选β受体阻滞剂 首选 受体阻滞剂 次选钙离子拮抗剂 房早 无器质性心脏病不需治疗 症状明显β阻滞剂 症状明显 阻滞剂 诱发SVT、Af予以治疗 、 予以治疗 诱发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缓、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环节
降低自律性 – 阻断 受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阻断β受体 受体, – 促K+外流,降低自律性 外流, – 阻断 阻断Ca++通道 – 阻断 阻断Na+通道 减少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改善传导消除折返 相对、绝对延长ERP消除折返 相对、绝对延长 消除折返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普鲁卡因胺
药理作用 1. 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对心脏传导 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 系统的抑制以房室结以下部位为主。 系统的抑制以房室结以下部位为主。 2. 无阻断血管 受体。 无阻断血管α受体 受体。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用于抢救 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 危急病例),本品长期口服不良反应多, ),本品长期口服不良反应多 危急病例),本品长期口服不良反应多,目前 临床已少用。 临床已少用。
维拉帕米(异搏定, 维拉帕米 异搏定,verpamil) (Ⅳ类 ) 异搏定
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阻止钙内流能抑制慢反应细胞如窦房 、降低自律性: 房室结4相自动除极而降低自律性 相自动除极而降低自律性。 结、房室结 相自动除极而降低自律性。 2、传导速度:抑制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和振幅, 、传导速度:抑制动作电位 相最大上升速率和振幅 相最大上升速率和振幅,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3、延长不应期:阻滞钙通道,延长其恢复开放所需时 、延长不应期:阻滞钙通道, 故延长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间,故延长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4、其它:抗α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 、其它: 受体、 受体 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
第20章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A
B
C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19
mV
2
3
早后除极
t(s)
2.迟后除极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特点: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后的4相中(舒张早期);
.是细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所引起;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较低(负值大), 除极振幅较大。
A
B
1000ms
750ms
35
ⅠB类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主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原为一局麻药,最初用于心导管和心脏手术时的心律失常。
【体内过程】
肝脏首过消除70%,宜静脉滴注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 ,体内分布广泛,消除t1/2为2h
【药理作用与机制】
1 对激活和失活状态的钠通道都有阻滞作用,当通道恢复至静息状态 时,阻滞作用迅速解除。因此对于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除极化型 心律失常有较强抑制作用。 2 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短,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的时间短,因此 利多卡因对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差。 3 抑制Na+内流—减慢浦氏纤维传导性—单向阻滞变为-双向折返↓; 4 能减小动作电位4相去极化斜率,提高兴奋阈值,降低自律性。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目录
目录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重点难点
掌握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临床 上常用药物作用特点和临床适应证及应用注意。
熟悉 熟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了解 了解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等电生 理特性。
Na+通道开放,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28
III类—延长APD的药物: 胺碘酮
药理作用:阻滞Na+、Ca 2+、K+
通道,阻断和受体作用。 – 降低自律性:窦房结、蒲氏
纤维 – 减慢传导速度:蒲氏纤维、
房室结 – 显著延长APD、ERP
29
临床应用
广谱、作用强,可用于室上性及室 性心律失常 – 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室上速 –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室速
19
奎尼丁晕厥的处理
➢ 立即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电除颤等 ➢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或注射阿托品:心率
增快 ➢ 补充碳酸氢钠,促进K+进入细胞 ➢ 静脉补钾、镁:使复极趋于一致
20
应用注意事项
➢ 收缩压明显下降、心率减慢,均宜停 药观察。
➢ 用本药复律时病人必须住院。 ➢ 心衰、血压过低、严重窦房结病变、
4
☆自律心肌细胞:窦房节、房室节和传导 系统心肌细胞
☆非自律心肌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心肌细胞特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兴奋性 ☆ 收缩性
5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从开始除极至膜电位恢复到 –60 ~ 50mv的时间
在ERP中,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可扩布 的动作电位
碱作用
17
临床应用
特点:广谱、迅速、疗效显著,但安全范 围小、不良反应多,限制了应用。
适用于: 心房颤动和扑动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18
不良反应
➢ 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等 ➢ 金鸡纳反应:胃肠道反应+CNS症状(耳
《抗心律失常药物》word版参考模板
抗心律失常药物【商品名称】缓释异博定【剂型】片剂【成份】本品含盐酸维拉帕米【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片【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1.起始剂量180mg,清晨口服一次。
对维拉帕米反应增强的病人(即老年人或体型瘦小者),120mg一日一次口服,作为起始剂量可能是安全的。
根据每周评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在上一剂量后24小时才可增加剂量。
2.如果一日一次口服维拉帕米缓释片180mg未达到满意疗效,可以下列方式增加剂量:(1)每日清晨口服240mg;(2)每日清晨和傍晚各口服一次180mg;或每日清晨口服一次240mg,加傍晚口服一次120mg;(3)每12小时口服一次240mg。
3.当从普通片剂换服维拉帕米缓释片时,总剂量可能保持不变。
1.以推荐的单剂量和每日总量为起始剂量并逐渐向上调整剂量用药,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2.发生率在1~10%的不良反应:便秘(7.3%);眩晕、轻度头痛(3.5%);恶心(2.7%);低血压(2.5%);头痛(2.2%)。
外周水肿(2.1%);充血性心力衰竭(1.8%);窦性心动过缓(1.4%),I度、II度或III度房室阻滞(1.2%);皮疹(1.2%);乏力;心悸;转氨酶升高,伴或不伴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的升高,这种升高有时是一过性的,甚至继续使用维拉帕米仍可消失。
3.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速;潮红;溢乳;牙龈增生;非梗阻性麻痹性肠梗阻等。
【禁忌】1.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
2.低血压(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心源性休克。
3.病窦综合征(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并行使功能者除外)。
4.II或III度房室阻滞(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并行使功能者除外)。
5.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病人合并房室旁路通道。
6.已知对盐酸维拉帕米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1.必须调整剂量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必须和食物同时服用。
2.心力衰竭: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作用可因其减轻后负荷(降低循环血管阻力)而代偿,净效应不损害心室功能。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4相自动除极速度加快,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上移或阈 电位水平下移,均使从最大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 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ⅠC类--普罗帕酮(心律平)
【药理作用】 ➢ 显著阻滞Na+通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 阻断β受体、钙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 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 心脏毒性大(一般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以
免加重不良反应。)
Ⅱ类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部位主要在窦房结和房室结 1.阻断β1受体,4期自动除极速率↓,自律性↓ 2.抑制0期Na+内流,除极速度↓,传导速度↓ 3.延长ERP :高浓度
(二)兴奋性 ➢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其高低与
兴奋阈值成反比。 ➢ 影响因素:膜静息电位、阈电位的水平,及4期
离子通道的状态(Na+、Ca2+通道 静息态、激活态、
失活态)。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三)传导性 ➢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 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0期去极速度和幅
普萘洛尔
【用 途】 ➢ 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对交感兴奋、
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作 为首选药。 ➢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尤其对运动或情绪 激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Ⅲ类 延长ERP药--胺碘酮
药理作用
➢阻滞K+通道,Na+通道,Ca2+通道; ➢非竞争性阻断α、β受体。
最新【抗心律失常药】文档
⑵动作电位及形成的机理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表现为两种形式: 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的(静息电位大:-80~-95mV)去极化由Na+内流所致, 去极迅速,传导速度快,其动作电位称为快反应电位。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和有病变的快反应细胞(静息电位低:-40~-70mV)的去极化由Ca2+ 内流所致,去极速度慢,传导速度也慢,其动作电位称为慢反应电位。
折返激动是引起过速型心律失常的机理之一。 ❖ 单次折返引起一次早搏 ❖ 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 ❖ 多个微型折返同时发生可引起扑动或颤动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自律性 药物的这一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①减慢4相自动除极化速率 ✓ 对快反应细胞抑制4相Na+内流(如奎尼丁) ✓ 对慢反应细胞抑制4相Ca2+内流(如维拉帕米)
临床常见引起自律性异常的因素: 1.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及血中儿茶酚胺浓度 升高,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速:钙内流加快 窦房结自
律性升高。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细胞膜对钾的
通透性降低 钾外流减少 MDP 快反应细胞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加快 自律性升高。
2.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暂停:细胞膜对钾的 通透性升高 MDP加大 自律性降低。 室性异位节律: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浦氏 纤维仍按其固有频率发放冲动 室性异 位节律。 3.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梗死、强心苷中毒: 钠-钾泵功能障碍 细胞内钾离子浓度 降低 钾外流减少 MDP减小 自律 性升高。
MDP水平下移(加大),自动除极所 需时间长,自律性降低;反之则自律性
升高。
1
2
0
第20章抗心力衰竭药
长期观察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能 反而对其生存有害,故不宜作常规治疗用 药。
β受体激动药
代表药:多巴胺(dopamine)、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扎莫特罗(xamoterol)、异波帕胺 (ibopamine)等。
【药理作用】
• 兴体奋和D心A脏受的体β,1和分β别2受产体生以正及性血肌管力平和滑血肌管上扩的张β作2受用; • 由蛋白于脱在耦CH联F,时抑,制β1性受体G蛋的白密(度Gi降)的低表、达β增受多体,与因Gs而
• 目前已被推荐作为治疗CHF的常规用药; • 代表药:卡维地洛(carvedilol)、比索洛尔
(bisopr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
【药理作用】
• 对β受体数量和敏感性的作用; • 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和RAS 的作用; • 对心室功能的影响 ; • 降低心肌耗氧量、乳酸及提高作功纠正心
• B期患者有心脏结构改变但无心衰症状。
• B期标准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 I)加β受体阻断药。
• 如果不能耐受ACEI,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ARB) 。
• 合并有猝死高危险性,特别是左心室射血分 数< 0.3的患者,预防性植入埋藏式自动复 律除颤器(ICD),可通过减少心脏性猝死 而降低总死亡率。
主要内容
CHF的病理生理机制 抗CHF药物分类及CHF治疗策略
的选择 常用抗心力衰竭药
第一节 CHF的病理生理机制
2
一、CHF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
心肌病变 心脏前、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强心苷类
心排血量↓
β受体阻断药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血管收缩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共34页文档
折返可分为解剖性和功能性两种通路:
解剖性环形通路:①在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 腔静脉构成环形通路,可形成房颤、房扑。②在房室结 附近若有异常侧支返回心房,可形成正向或逆向冲动环 行通路,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ion syndrome),可 发生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称为WPW综合征(WolfParkinson White-Syndrome)。③在心室壁浦氏纤维终末, 由心内膜穿入,再伸向心外膜发出二支与心肌形成三角 形的环行通路。
18 24.03.2020
(二)药物分类: 四大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根据程度差异可分为
ⅠA、ⅠB、ⅠC三个亚类。
ⅠA类 适度阻钠,对Vmax中等抑制,约为30%, 可减慢传导,延长复极。代表药有奎尼丁、普鲁 卡因胺。
ⅠB类 轻度阻钠,对Vmax的抑制小于10%,传导 略减或不变,加速复极。代表药有利多卡因、苯 妥英钠。
4 24.03.2020
5 24.03.2020
2. 快反应和慢反应电活动:
快反应电活动是由钠内流所促成,此时膜 内外电位差(负值较大),除极速率快,传 导速度快。主要是指心作功肌和心传导系统 细胞等。
慢反应电活动是由钙内流所促成,膜电位 小(负值较小),除极慢、传导也慢。主要 指窦房结、房室结及心肌缺血的细胞也呈慢 反应电活动。
一 概述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是心动频
二 率和节律的异常表现。
三 1. 类别:有缓慢型和快速型
四
缓慢型有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以下)、传
导阻滞(心房、房室、心室)等。
五
快速型有窦性、异位过速两类:如窦性心动
过速、心房早搏、房扑、房颤、心室早搏、阵
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心室纤维颤 动等。
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共68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抗心律失常药物完整版PPT资料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普罗帕酮
口服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静注可中止阵发性房颤、房室结性和室性心
动过速 对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心律失常亦有效
控制室早、成对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的有效率为48-65 %
室上速和阵发房颤病人的有效率超过50% 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的主要一线药物 与地高辛合用:地高辛浓度升高40-60% 与华法令合用:升高华法令血药浓度,延长INR
降压作用
1.小剂量静脉给药则能出现 2.给药5mg/kg时动脉压下降 3.口服无此作用
增加心输出量
洋地黄+胺碘酮 治疗心衰+心律失常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作用至今为止,最强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A.离子通道作用
1)Na+通道阻滞:较轻,与利多卡因相似,快频率依赖,促心律失常作 用<Ⅰ类药物
2)K+通道阻滞:广谱,对复极作用广泛, QT延长,心肌三层K+通道均 阻断,Tdp发生率低。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口服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开始静脉用药时如不给负荷量,将需20-60min才能达到治疗浓度。
体表:a.心率减慢 洋地黄类 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静注可中止阵发性房颤、房室结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维持量:1-2mg/min
Ⅰc:重度阻滞b钠.通Q道T药延长
直接:扩冠,降冠脉阻力,增加血供
重的心力衰竭、低血压等 心源性休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心力衰竭、低血压患者慎用或不用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 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室速的复发。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mg、2次/d, 普萘洛尔10mg、3次/d,或阿替洛尔 12.5~25mg、3次/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 率增减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CH2 CH2 C
OCH2CHOHCH2
NHC3H7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明显减慢心房肌、心室肌、浦氏纤维的传导。
- 大剂量还有β 受体阻断作用和钙通道阻滞作用。 临床应用 - 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 对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
不良反应
- 引起低血压、心功能不全、传导阻滞,恶心、呕吐、 胆汁淤滞型黄疸。
药理作用 - 阻断钙通道→Ca2+内流↓→0相上升最大速度↓→窦
房结、房室结传导↓ - Ca2+内流↓→窦房结自律性↓ - Ca2+内流↓→0相延长→有效不应期↑ (房室结为主) - 缓解细胞内Ca2+超载 → 后除极↓ 临床应用 - 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
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 - 可出现便秘、腹胀、头痛、瘙痒等。 - 静脉给药可引起血压降低、暂时窦性停搏。 - 与受体阻断剂或奎尼丁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
对离子的影响 - 适度抑制Na+内流 - 不同程度抑制K +外流 对电生理影响 - Na+内流 ↓→0相Vmax↓→传导↓→单相阻滞变双相阻滞
→消除折返 - 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 ↓→自动除极↓→自律性↓ - K +外流↓→3相复极过程↑→ ERP和ADP↑→消除折返 - Na+内流 ↓→减少早后除极 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性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 的窦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 可用于由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所引发的室性心律 失常,减少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律失常。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AMINODARONE
药理作用 阻滞K +、Na+、Ca2+通道 - K+外流↓→明显延长APD和ERP - Na+通道、Ca2+通道↓→房室结和浦氏纤维的传导性↓ - Ca2+内流↓→窦房结自律性↓。 - 此外尚有拮抗、受体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扩张
- 传导↑:在低血钾或心肌部分去极化时,因促进3相K+外
流,引起超极化,使传导↑。
- 传导↓:使心肌缺血区蒲氏纤维传导↓。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防治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
常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过快,可出现思睡、头痛、视力模糊、 感觉异常、肌肉抽搐、呼吸停止。心脏毒性。
例如:快反应细胞的传导速度大于慢反应细胞
② 临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去 苯妥英钠
极
化 速
奎尼丁
度
静息电位水平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心肌兴奋冲动形成异常 - 自律性↑ - 后除极及自发活动 心肌兴奋冲动传导异常 - 单纯性传导障碍 - 折返激动
(一)自律性增强
异常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 自律性增强形成原因 - 4相自动除极速率↑,受Na+、Ca2+内流速度影响 - 4相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受K +外流速度影响 - 阈电位水平↓ 工作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出现自律性↑。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C类
对离子的影响 - 高度抑制Na+内流 对电生理影响 - Na+内流 ↓↓→0相Vmax↓→传导↓↓→单相阻滞变双
相阻滞 →消除折返 - 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 ↓→自动除极↓→自律性↓
药物: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等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心律平)
意义:保证心室/房肌同步收缩,有利射血。缝隙连接
(2)房室延搁(0.45~0.1s)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入心室的唯一通道
机制: 房室交界传导速度很慢,其中结区最慢
意义: 保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
2、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心肌纤维直径—正变
2、生理因素: ① 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正变 与静息电位水平相关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对心肌电生理学作用类似利多卡因 苯妥英钠特点
- 增加0相除极化速率,加快其传导,可对抗强心 苷中毒所致房室传导阻滞。 - 对抗强心苷中毒引起的迟后除极DAD。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 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 - 对房扑、房颤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效。
其他 血栓栓塞、减弱心肌收缩力,可引起低血压,过敏等。 服用本药应检查心率、血压,若出现明显心率减慢(<60次/
分)、收缩压下降(90mmHg)、Q-T间期延长(>30%),均 应停药。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以抑制房室结以下传导为主,对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比奎 尼丁弱
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比奎尼丁快;对室上性心律 失常也有效,但不作为首选药。
该药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无明显阻断胆碱 能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
不良反应 - 口服可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 - 大剂量有心脏抑制作用。 - 过敏反应较常见,皮疹、药热、白细胞减少、肌痛等。 - 中枢不良反应为幻觉、精神失常等。 - 长期应用,少数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综合征。
于冲动的“波长”;
- 形成原因:
• 环路中有单向传导阻滞 • 或邻近心肌纤维ERP长短不一;
- 折回的冲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浦肯野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形成
19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电生理学基础
•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是通过阻--滞快 慢反 反心应 应肌细 细细胞胞胞——膜——NC通aa+2内+内流流↓↓ 道的离子流、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最理大特舒性张而电位实水现平的↓
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
迟后除极是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 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
是由于细胞内钙超载,诱发短暂钠内流所致。 诱发因素有强心苷中毒、高钙症、最大舒张电位水平高。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a 迟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指示); b 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指示)
消除折返
改变传导性以消除折返
- 加快传导可以取消单相传导阻滞 促进K +外流速度→静息膜电位水平↓→ 0相除极速 率↑→传导↑→单相传导阻滞消失
- 减慢传导使单相阻滞转变为双相传导阻滞 抑制Na+内流 →0相除极速率↓ →传导↓→单相阻 滞变双相阻滞
改变ERP和ADP以消除折返 ERP/ADP ↑ - 延长ERP和ADP(绝对延长ERP) - 缩短ERP和ADP(相对延长ERP) - 使临近细胞不应期的长短不一趋于一致
ERP )→消除折返、减少后除极 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美西律、妥卡尼等
利多卡因 LIDOCAINE
O
C2H5
NH C CH2 N
C2H5
体内过程 口服首关消除明显,只能注射给药。
药理作用 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 自律性↓: 浦肯野纤维最敏感
- 缩短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的ERP和ADP 。
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 临床应用 - 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对预激综合征者更佳。 - 适用于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 心脏毒性、角膜褐色微粒沉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
退、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 长期应用需监测肺功能、肺X光和定期监测血清T3、T4。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异常自律机制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损伤造成细胞膜 通透性改变和阈电位改变。
(二)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 指冲动的形成是由紧接着一个动作电位之后的 第二次阈值除极化,即后除极 (afterdepolarization)所造成。
后除极可分为: - 早后除极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 - 迟后除极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
临床应用 - 用于急、慢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 治疗心房扑动、心房纤颤时应与洋地黄合用,以免引起
室率增加。
奎尼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等 金鸡纳反应(chichonic reaction)
长时间用药,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 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谵妄或精神失常。 心脏毒性* - 治疗浓度就可引起传导阻滞,如Q-T间期延长30%,表明出 现中毒,应立即停药。 - 严重时引起浦肯野纤维出现异常自律性造成室性心动过速或 室颤 奎尼丁晕厥(quinidine syncopy)或猝死 是偶见的严重中毒反应,发作时患者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惊 厥,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而死亡。
冲动传导异常——折返激动
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 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经另一条传导通路折回至原 处,再次兴奋已兴奋过的心肌,形成反复运行的情况, 称折返激动。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产生折返激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 解剖学及生理学上具有环形通路,通路的长度应大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又分为三个亚类: - Ⅰa类 代表药奎尼丁 - Ⅰb类 代表药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 Ⅰc类 代表药普罗帕酮、氟卡尼 Ⅱ类 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普萘洛尔。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代表药溴苄胺 、胺碘 酮。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代表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早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
早后除极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见 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性 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