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浏览。
乘船远行
来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
海市蜃楼 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 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 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 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 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 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一起,表 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
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这四首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作品的 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代表 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饮酒》等。

【优质课件】初中语文八上人教新课标版30《诗四首》(陶渊明、王维等人)

【优质课件】初中语文八上人教新课标版30《诗四首》(陶渊明、王维等人)

作者:陆游
陆游 (1125一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强。
1、题目为《游山西村》,八句却无 一个“游”字,而处处切“游”, 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 作一番分析。 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 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所见 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切合 语境? 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 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
这首诗歌最打动你的是 什么?请说明理由。
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久居异地
之人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
浑然一体.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 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 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 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 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 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 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 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 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 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 如在目前。

八上语文《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八上语文《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 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 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自学检测理解内容
•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具体指什么?
• 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 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 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 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
,太原
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
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他晚年对
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
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 徘徊于山水之山间水,田通园 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
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不仅
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
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自学检测二 指名 朗读诗歌
• 自学指导三 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资 料,理解诗意。3分钟之后指名翻译诗 句,回答下列问题:
• 1.这首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 具体指什么?
•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翻译诗句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 生,豆苗长得很稀疏。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 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 ”的名 句是


。”
• 3、《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
是“
,___
__ ___”。
• 描写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
__ ,__ __

第12课《唐诗五首-归园田居》PPT课件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2课《唐诗五首-归园田居》PPT课件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烟:烽火,报警 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使至塞上:以边塞为题材 的诗篇。主要以田园山水的 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 的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
神,有独特成就。
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景句。 你从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 体说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诗中有画。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 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 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 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 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 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归园田居
分 节
陶渊明
奏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朗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读 诗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歌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 园 田 居(3)
按节奏读: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 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 难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 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绪。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PPT课件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 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 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 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 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 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 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 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 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 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 “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 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 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 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 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 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 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作 者: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或云渊 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 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 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 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 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 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使至塞上公开课

使至塞上公开课

3.诗的留白
诗贵含蓄,请注 意诗中的省略,让 我们用想象和联想 去填补诗人为我们 留下的审美空白!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 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 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 孤寂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唐· 李白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 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 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 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Yān jì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 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 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 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 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诗中有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 线条美 色彩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至塞上(古诗三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使至塞上(古诗三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04?—754年) 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旳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极少有关他旳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旳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怀念家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旳。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依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旳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旳主要原因。
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
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紧紧围绕题目“使至 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 旳任务是“问边”,已经到旳地 方是“塞上”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 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 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 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写作背景
唐朝开元二 十五年(737年 ), 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胜吐蕃, 王维以监察御史 旳身份出塞宣慰, 并在河西节度使 幕府兼任判官。 此诗即王维出塞 途中所作。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朝廷旳使臣将到边防慰问, 轻车从简,行进在居延地域。 随风而去旳枯蓬飘出塞外, 秋天归来旳大雁已飞入北方 少数民族居住地域旳上空。 烽火台上燃起旳一道孤烟在 广阔旳沙漠上冲天而起, 蜿蜒波折旳黄河映衬落日之 残红。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 《黄鹤楼》 《归园田居(其一)》
❖复习旧知识
律诗——涉及四联,每句五个 字旳叫五律,每句七个字旳叫七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人,出 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 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 生活。唐代著名的山水 田园诗人。 他的诗写得好,看 他的诗,就像看画;他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 的画,就像读诗。苏轼 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 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701-762),字太 白,自号青莲居士。是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 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 人誉为“诗仙”。 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 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 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 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 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 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 年漫游生活。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 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 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 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 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 “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 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 “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 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 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 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 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 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四首》(共11张PPT)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四首》(共11张PPT)

•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 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 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 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 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 浪漫主义色彩。
• (4)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 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 (1)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 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 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 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 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 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 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 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húsù, 恐惧得发抖,恐惧颤 抖的样子),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使至塞上》
• (1)“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 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 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 30《诗四首》(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 30《诗四首》(新人教版)

一词多义
大漠孤烟直 (烽烟)

烟消波静 (烟雾)
衣沾不足惜 (值得)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足)
词类活用
1.征蓬出汉塞 (名词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 2.月下飞天镜 (名词作动词,向下) 3.江入大荒流 (形容词作名词,原野) 4.晨兴理荒秽 (形容词作名词,杂草)
文言句式
倒装句: 1.种豆南山下 (状语后置,应为“南山下种豆”) 2.但使愿无违 (宾语前置,应为“但使无违愿”)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 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 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朗读诗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说这是因为陶渊明初归 田园,不熟悉农务。其实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种的, 他只是参与部分劳动,这话说得没有意思。组诗第一首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有“开荒南野际”之句,可以证明南山 下的土地是新开垦的。所以不适合种其它庄稼,只好种上容易生长 的豆类。这道理种过田的人都懂得。如果不考虑运用典故的因素, 这两句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 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这是纪实。但“理荒秽”三 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 朝廷之荒乱。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 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 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人生归有道,衣食固 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 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 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 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大沙漠 遇到 黄河 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 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 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 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 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 误入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性本爱丘山。·适:适应,迎合。 一去三十年。·韵:气质,本性。 池鱼思故渊。•羁鸟: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拙:愚拙。 草屋八九间。•荫:遮盖。 桃李罗堂前。•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缓慢地上升。 •墟:集市。 鸡鸣桑树巅。 虚室有余闲。•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 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复得返自然。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 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 情。
《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 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的塞 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 言的内心感情。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 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完整版PPT课件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完整版PPT课件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 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 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 和田园诗三大类 。
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 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 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 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 对淳朴的 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 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和向往。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 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 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 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 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 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 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 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 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 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 途中。
陶渊明(365--427), 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 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 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 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 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 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 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 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 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 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 的落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 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 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 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 (365—427),字 元亮,一说名潜, 字渊明,世称靖节 先生,又自号“五 柳先生”
著作《饮酒》 《拟古》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
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 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 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 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 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 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 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揣摸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 上落日更圆。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 句。”
《使至塞上》诗歌以传 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 的塞外景色。
总结: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 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 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 郁之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 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理解诗歌大意: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 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 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积累、拓展:
1、你能说出王维其他诗 中的一两句名句吗?
2、你认识到的陶渊明是 个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 体说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 写得好吗?为什么? 诗中有画。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 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 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融情于景, 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绪。
归园田居:这是诗 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 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 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划 分 节 奏 , 朗 读 诗 歌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按节奏读:
归 园 田 居(3)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 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 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 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 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 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 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 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 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 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 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