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字 古今字 (作业)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不容易正确分辨,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
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
“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
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
“方”通“横”。
“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
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做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古今字 假借字答案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也就是说,古今字分为两类:一是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关系。
如罪人的“罪”,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现在后一个字已不使用了。
第二类,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
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
“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假借字与古今字对古今字的概念,上面已做了解释,对它的理解,还应注意由于造今字,所以借字就成了古字。
如“说——悦”,作喜悦时,“悦”字借用了“说”,写作“喜悦”、“不悦”,后因有了专字(今字),那么由于造字时间不同,有先有后,构成了古今关系。
假借字则是指后来没有造今字的一类。
这是它和古今字一个明显的区别。
假借字大多是比较抽象的难造的文言虚词,如“我”、“而”、“焉”、“其”、“自”等。
“我”本是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而”本是胡须,假借为转折连词;“焉”本指产于江淮的一种黄色鸟,假借为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的书写形式。
假借字的特点是一经借用,就久借不还。
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无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本无其字的假借是用组成的汉字做表音符号,去记录一个新词(新义),不管这新词、新义与字义是否有关。
与原字义有关或者无关都可以导致古今字的产生。
如“奉——俸”,“奉”字是两手捧着,恭敬地接受,被借去作俸禄的意义,两义有密切关系。
又如“莫——暮”,“莫”字本来的“日暮”义与它被借去记录的无指代词的意义就毫不相关。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字若同另一个字存在古今关系,那么在今字产生以前,古字曾有被借去表示与之有关或无关的意义的假借阶段,虽然从六书角度看“奉”、“莫”是用了假借字,但正因它后来造了新字“俸”、“暮”,所以习惯上把这种字称为“俸”、“暮”的古字,而不说它是假借字。
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区别
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区别一、通假字与假借字。
假借是六书里造字办法之一,语言里有某一个词没有字去表示它,于是选用一个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
例如用本义是小麦的“来”表示动作来去的“来”,用本义是鸟名的“难”去表示困难的“难”,用本义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义,按照前人的解释,通假字必须是本有其字,但是书写时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距”通“拒”等都是本字存在,书写的时候没有使用,而是临时用一个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这就是通假。
二、通假字与古今字。
古今字是一个历史概念,段玉裁曾经说过:“凡读经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一个字有时有多种职能,它可以同时表示几个互不相关的意义。
由于文字日益发展,另外找一个新字去表示某种意义,分担了原来字的一些职能,这个新造字和原来的字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如中学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桓侯不说”中的“说”通“悦”、《愚公移山》“寒暑移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见,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而通假字是放弃现存的字不用,临时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所以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把古今字处理成通假字的,否则就会产生一个已经产生的字,通到一个还没有产生的字上去了的情况,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属于古今字的数量不在少数,而古今字并不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有确切的记录,这给研究古今字和通假字带来一定的难度,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三、通假字与异体字。
汉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使用地域广大,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同一个字北方和南方不一样,在收字时排在一起,形成异体字。
如“小惠未褊”《曹刿论战》中“褊”和“遍”,再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是互为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埂”。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重点和难点本讲介绍了古书中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要求学习时理解以上四种用字现象的成因,能从概念和具体字例上对四种用字现象加以区分,并在已学文选里辨认以上用字现象。
第一节假借字一、定义王力《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1、本字和假借字必须是音同或音近,才能产生通假。
2、即使两个字音同或者音近,如果没有例子,也不一定就能通假。
二、假借字的两类情形1、本无其字的假借:莫、然、其、乎、午莫:代词: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昏暮(→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然:燃烧指示代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孟子》其:畚箕代词、语气词乎:呼吸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午:捣臼的棒槌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来:麦子:贻我来牟。
《诗·周颂·思文》来往新:伐木:《说文》:“取木也。
”与“旧”相对而:颊毛连词《说文·而部》:“而,颊毛也。
”《周礼·梓人》:“作其鳞之而。
”《说文·而部》:“耏ér,罪不至髡也。
从而从彡。
或从寸。
诸法度字从寸。
”《后汉书·高帝纪》:“耐罪亡命。
”我:一种兵器第一人称《说文·我部》:“施身自谓也……一曰古杀字。
”女:A义:女子 B义:第二人称代词《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孔颖达疏:“我非徒悦其美色,有美此女人之能遗我彤管之法。
”朱熹《诗集传》“女”下注“汝”字,传:“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难:A义:鸟名 B义:困难“哭”、“笑”2、本有其字的通假《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中考语文古今字与假借字
古今字与假借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4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如下:(一)古今字与假借字古今字与假借字有交叉,如“然”是“燃”的古字,“然”用作连词、代词和形容词词尾时,它又是一个假借字。
古今字与假借字也有区别,从字形上来说,古今字涉及了两个字,而假借字只有一个字;两者的关注点也不同,假借侧重于本义与假借义,古今侧重于同一个义项在不同时代表达时所使用的字。
(二)古今字与通假字对于古今字与通假字,它们的相似之处较少,如古今字与通假字都是两个字形表示一个义项,都涉及两个字,这两字往往音同或音近。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词性上来说,古今字是由假借和引申产生的,属于造字方法,而通假字属于用字方法;从意义上来说,古今字中,具有引申关系的古字与今字联系密切,具有假借关系的古字与今字偶尔也有联系,而通假中本字与通假字一般没有联系;从时间上看,古今字中古字在前面的时代被使用,而今字在后面的时代被使用,它们是相承的关系,不同时存在,而通假中本字与借字同时存在。
(三)通假字与假借字关于通假与假借,通假早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临时借用某字的用字方法,假借是不造新字而产生新义的造字方法,也就是说通假一般是两个字形一个意义,而假借一般是两个意义一个字形。
通假一般是有借有还的,而假借大多数是有借无还的。
同时,在假借字中,本义与借义的读音是一致的,而通假字中,本字与借字读音有时不一致,有时一致。
通假侧重于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假借侧重于本义是否留存。
笔者认为,假借现象扩大了原字的功能,且有意而为之,带有一定的创设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较为积极的语言现象;通假现象中一个字被其他字借用,大多是由于无意的笔误造成的,创设意味较少,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阅读的障碍,是一种稍显消极的语言现象。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通论练习一、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六书?各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六书,古人认为是六种造字法,是汉代人对汉字字形规则的一种看法。
具体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的线条随着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宛转,即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特点是初看像似可以认识形体,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字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合两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现新字的意义。
形声字的特点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字。
转注字不是造字法,明了它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假借字的特点是本来没有写某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寄托该词。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宇的方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的方法。
3.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
由于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表示几个词,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原字形就是古字,新字形就是今字。
4.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语言中的某个未造字的词;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第二,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长期甚至永久占用,以至人们不得不再造新字以与之区别;而通假字则是暂时借用,随着用字的不断规范,字词关系逐渐固定,除了文人为仿古而使用之外,一般就不再使用了。
5.汉字通假的条件是什么?汉字的通假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通假字与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而这种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上古音为标准。
第二,必须有文献的佐证。
6.古今词义范围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7.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兼类有何区别?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属词类活用。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都是汉字学上的重要概念,它们所代表的几种文字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如表示“返回”义的词原用“反”表示,后来用“返”表示,“反”、“返”在“返回”义上构成古今字;表示“昏暮”义的词原用“莫”表示,后来用“暮”表示,“莫”、“暮”在“昏暮”义上构成古今字。
古今字产生的两大原因:一是文字假借,一是词义引申。
(一)文字的假借由文字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某字被借走,为它的本义造新字,原字与新字构成古今字。
如:须一鬃“须”字由表花纹条理的“彡”和表头部的“页”构成,其本义是胡须。
(说文解字》:“须,面毛也。
”)由于“须”被借去表“必须”之义,于是本义另造“鬃”字表示(“鬃”今又简化为“须”)。
然一燃“然”字下面的“?”实即“火”字“然”之本义是燃烧。
《说文解字》:“然,烧也。
”由于“然”被借作代词、连词,以及形容词词尾,于是本义另造“燃”字表示。
2.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形成古今字。
如:采一彩“采”字的字形结构是“爪”在“木”上,本义是采摘。
假借表文彩、色彩。
后为假借义造“彩”字。
辟一鹳“辟”的本义是法律、法度。
《说文解字”:“辟,法也。
”假借表开、开辟。
如《苟子?议兵]》:“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
”后为假借义造“阴”字(“牌”夸又简化为“辟”)。
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造成一词多义,表现在书面上就是一字多词。
为了表意明确,减轻原字的负担,于是新造字分担原字的义项,形成古今字。
具体情况亦有二:1.让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如:昏一婚“昏”本义是黄昏。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后为引申义造“婚”字。
景一影“景”本义是日光。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音字
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 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 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一种兵器 我
第一人称
《说文·我部》:“施身自谓也……一曰古杀字。”
小篆
籀文 甲骨文
A义:女子 女
B义:第二人称代词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 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 之贻。”
孔颖达疏:“我非徒悦其美色,有美此女人之能遗 我彤管之法。”
就能通假。
二、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1、本无其字的假借: 莫、然、其、乎、午
代词: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 莫
昏暮( → 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燃烧 然
指示代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畚箕 其
代词、语气词
呼吸 乎
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捣臼的棒槌 午
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麦子: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来
来往
伐木:《说文》:“取木也。” 新
与“旧”相对
颊毛 而
连词
《说文·而部》:“而,颊毛也。” 《周礼·梓人》:“作其鳞之而。” 《说文·而部》:“耏ér,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或从
寸。诸法度字从寸。”
假借字
说文: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引申?借字表音——一字多用现象?无本字的假借其、之、犹豫、耳、夫、何、奚(被捆绑的奴隶)、亦、陆离沙发、尼龙、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罗汉、比丘、头陀、夜叉、巧克力、麦克风、法西斯、阿司匹林须——須+立:待也,从立須声。
無——無+亡:亡也,从亡,無声。
衰——疒+衰:减也,从疒,衰声。
然——嘫,语声也,从口,然声。
本有本字的假借艸——草(草zào斗,栎实)耑(物初生之题也。
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端(从立,耑声,端正)猒(饱也,从甘,从肰)——厭(本义“压迫”)——餍陕(隘也,从阜,夹声,是狭的本字)——狭陝:shan毛求——鞠(音转)球:玉器册——策(马箠,赶马的杖)。
简册。
飞——蜚,流言蜚语?蜚声海内?一字多借的字:干:盾:干戈;岸:寘之河之岸兮。
(诗经、伐檀)乾:干湿;榦枝(天干是本;地支是枝):干支旗杆:可能是干的本字(旗)若干:阑干(纵横交错的联绵词)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
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
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
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
“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
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莫、也、矣、者、焉我、吾、汝、乃、其。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56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假借字、古今字和异体字
字,产生在后的那个字则叫今字。古字和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古”和“今”也是相对的概念,段玉裁说:“古今无定时, 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可见,“古”、“今”只是指表示某一词义的字产生的时代性 而言的。
这种类型的古今字,常见的如:然燃、孰熟、队坠、县悬、何荷、责债、其箕、暴曝、要腰、止趾、奉捧、匪篚、益溢、虚
墟等等。 ② 在假借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表示某一词义的古字是六书假借字,后来,又为这一词义另造新本字。这样,原先的六书假借字与新造的本字就形成了古今
一、假借字 “假借”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前者指“六书”中的假借,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 音通假”)。用六书假借法“造”的字,叫“六书假借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 1 六书假借字 我们知道,“六书”是专讲造字理论的。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能产性的造字方法,它们能从无到有创造新的字 形,因此历来被称作“造字之本”;转注和假借由于不能创造除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外的新的字形,因而被称作“用字之法 ”。段玉裁说:“戴(震)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复起,不易斯言 矣。”戴震和段玉裁的这种观点,简称叫“四体二用”,又叫“体用说”,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实际上,假借是一种不造新字的“造字 方法”,它的本质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就是说,语言中已有某一个词,但在文字中没有记录它的字,于是就在已有的文 字中找一个与它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来兼记它,而不再为它另造专字。 例如,“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含义为“簸箕”的名词。语言中又有一些虚词,意思是“那”、“他的”、“如果”,或者表示 委婉语气、反问语气,它们的读音与“其”相同;照理,应当分别为它们专造新字。但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它们造字,而 是直接借用“其”字来记录它们。于是“其”除了本义“簸箕”外,又兼表了上述几种虚词假借义。例如《史记·项羽本纪பைடு நூலகம்:“今欲举 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其”表“那,那个”之义。《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表“他的”之义。《荀子·劝学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表“如果”义。《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其”表委婉语 气,可译作“还是”。《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岂”,等等。上述例句中的“ 其”,就是六书假借字。 因此,从汉字的绝对数字来看,六书假借并没有增加新字,仅是借用音同的已成之字来记录新词,确实是“用字之法”;但是 ,如果从整个文字体系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它能以一个字表示若干个词,免却了为每一个词造一个专字的劳顿,节制了 文字无限制地繁衍滋生,所以它又确实是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 六书假借字在古汉语书面语言中用得十分广泛。如果一个词的词义同用来记录它的专字的字形结构所反映的本义没有任何内 在联系,那么,就可以把表示这一词义的专字看作六书假借字。虚词“之”、“所”、“而”、“则”、“然”、“若”、“夫”、“莫”、“或”、“为 ”、“也”、“邪”、“焉”等,都是六书假借字。 2 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汉语书面语言中在“本有其字”的前提下,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借用的字,它是由古音通假而产生的。所谓古音通假 ,就是古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古音通假纯属用字之法,它的本质是“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清代著名学者朱骏声语)。也就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已有专 字记录它,但古人在写文章时,却不用这个专字(又叫“本字”),而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来记录这个词。 那个被借用的字即通假字。 例如,“眉”是记录“眉毛”的专字,但在《荀子·非相》“伊尹之状,面无须麋”一句中,却借用了与“眉”古音相近的“麋”(本义是一 种鹿)来表示“眉毛”之义,“麋”即通假字。 凡通假字,一定能找到本字。这是通假字与六书假借字的区别。 由于六书假借字和通假字都是以音同或音近为原则而借用的字,所以,人们往往把两者合称为“假借字”。近代学者刘师培曾 以“制字之假借”和“用字之假借”来区别六书假借和古音通假,他说:“制字之假借一字两用,用字之假借是两字一用。一字两用 之假借由于字少,两字一用之假借由于用字之宽。”他的话颇有道理。 通假字,如果从音同替代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写别字”。但通假字与别字之间也有差别,即通假字具有社会 约定俗成性和历史沿用性,而别字则具有任意性。
假借字举例15个
假借字举例15个在汉字中,有一种写法叫做“假借字”,是指一个汉字本来的意思与某种外来词汇接触后发生了转变,成为了新的意思。
假借字在汉语中非常常见,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很多,比如“电视”、“饭店”、“巧克力”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汉语中常用的15个假借字吧!1. 饭店: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restaurant”,原本是指供应西餐的餐厅,现在泛指任何经营餐饮服务的场所。
2. 巧克力: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的“chocolate”,是指由可可制成的一种甜食。
3. 电话:这个词源于希腊语的“tele”和拉丁语的“phonus”,意为“远距离通话”。
4. 电视:这个词源于希腊语的“tele”和拉丁语的“visio”,意为“远距离视觉”。
5. 马达: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motor”,是指发动机或者电动机。
6. 减肥: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slim down”,是指通过节食或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
7. 回收: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recycle”,是指通过收集废旧物品进行再利用的过程。
8. 班主任: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class teacher”,是指负责管理班级事务和学生管理的教师。
9. 作业: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homework”,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的对课程的练习和作业。
10. 葡萄酒:这个词源于拉丁语的“vinum”,是指由葡萄发酵制成的一种酒类。
11. 冰淇淋: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ice cream”,是指一种甜食,由果汁、牛奶等制成。
12. 电子邮件: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electronic mail”,是指通过互联网发送的电子信息。
13. 手机: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mobile phone”,是指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设备。
14. 马拉松:这个词源于希腊语的“marathon”,是指一项长跑运动。
15. 骑士:这个词源于英语中的“knight”,是指中世纪欧洲贵族的一种身份。
通过了解这些假借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汉字的多义性,也可以更准确地使用汉语词汇。
古 代 汉 语(五)古书中的用字
然-燃 本义是燃烧, 假借为代词、连词或者词尾。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 学》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战国策·赵策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若火之使然,泉之始达。《子·公孙丑上》
其-箕 本义是畚箕, 假借为代词或者语气助词。
通用的形体不同的字。
2、异体字的构成情况
1)结构方式不同
泪-涙 岳-嶽 岩-巗 淼-渺
2)偏旁位置不同
和-咊 秋-秌 峰-峯 群-羣 期-朞 鞍-鞌
3)声符不同 綫-缐 裤-袴 洩-泄
掩-揜 猿-猨 粮-糧 4)意符不同
睹-覩 暖-煖 瓶-缾 辉-煇 嘆-歎 绔-袴
(四) 繁简字
1、定义
繁简字是从笔画的多少来区分一个词 的不同书写形式,笔画多者叫繁体, 笔画少者叫简体。
隹--唯 表示鸟义。后来假借为语气词“唯”。 “辟”这个字,《说文》:“法也。从卩,从 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原来, “辟”是个会意字,由“卩、“辛”、“口” 三部分组成。本义是“法”,如《诗经·大 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但在古代、 特别是先秦著作中,“辟”经常借作他用:
①《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 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古书用字情况复杂,即同一个 词常有不止一个的字形来记录它。
本节介绍的假借字、古今字、 异体字和繁简字,就是古书常见 的四类用字现象。
(一) 假借字
1、定义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所记录词义不是该
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产生原因
在古籍中不用其义,只用其音。 3、识别条件
文言基础知识:假借字
文言基础知识:假借字读古书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比如“蚤”:从字形看属虫类,本义是跳蚤。
可是根据这样的意义,无法理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这句话。
如果换个同音字“早”来解释意思便通了,就是“要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蚤”同“早”,这是古字的“同音代替”,“蚤”是“早”的假借字。
“蚤”当“早”讲,“早”是“蚤”的假借义。
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本字的假借,一是有本字的假借。
无本字假借是传统所谓“六书”之一,有本字假借即传统所谓“通假字”。
1.无本字假借口语里有这个词、但没有书写这个词的字,不是为这个词造个新字、而是借用一个现成的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这叫假借。
假借字的这种由来和古今字是一样的。
例如:“我”本是一种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汝”是水名,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权”字从“木”,本义是黄华木,假借为秤锤;“征”字从“ㄔ”,本义是征伐,假借为“征税”的“征”;如此等等。
假借字和古今字情况不同的是:古今字指后来为借字造了今字的一类。
由于造了今字,所以是古今字问题,如“说”和“悦”、“竟”和“境”。
我们现在不说“说(喜悦)、竟(边境)”是假借字,是因为它们已有专字(今字)。
假借字指后来没造今字的一类,借字一直借到现在,“我、而、汝、征”无不如此。
有的后来虽然造了今字,但不是为借字而是为本字造的,本字和今字成为古今字,而借字始终是借字,无所谓古今字。
前边说过的“莫、孰”就是如此:本字“莫(日暮)”和“暮”是古今字,本字“孰(生熟)”和“熟”是古今字,而“莫、孰”的借字——否定词“莫”和疑问代词“孰”,则始终是个假借字。
开始是借了个字,后来又没为它造专字(今字),无本字假借特指这种情况。
明白假借字的实际意义在于:有些字(词)的意义是字形说明不了的,是和词的本义无关的。
例如:“权”字从“木”,本义和秤锤有什么关系?“征”字从“ㄔ”,本义和征税有什么关系?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在字形分析上兜圈子,牵强附会地说是引申义,而要实事求是地看作“假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燃 孰——熟 亦——腋 采——彩
谢谢观赏
本有本字的假借
• 本有本字的假借指本来有本字的词也使用假借。 • 例如:策——册 ”策“本义是马箠,古代常常 借”策“为 “册”。现在一般的“册”字不能用 “策"代替。 蜚——飞 ”蜚“的本义是一种虫,古代常 常借“蜚" 为 “飞”。现在一般的“飞”字不能 用“蜚”替代。
使用本有本字的假借字的原因
• • • • • • • • 使用本有本字的假借的原因是以下七种: 1.分散文字职务 2.简化字形 3.使字形不易相混 4.人们喜欢用形声字代替表意字 5.为合并多余的字 6.为避讳 7.为求用字典雅
假借字的各类型的区别
• 无本字的假借 • 本子后造的假借 其 齐与斋、剂、脐、跻、齑
• 本有本字的假借
假借字 古今字
什么是假借字?
•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 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 在不另造新字之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 成了假借。 • 简而言之,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造 字法。
假借字的分类
• 无本字的假借
• 本字后造的假借 • 本有本字的假借
无本字的假借
• 音译外来词有很多是始终用假借字“尼龙”、“巧克力”、“麦克风"等,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古今外来的地名和人名。
本字后造的假借
• 一般后造的本字叫后起本字,后起本字指在假借字 基础上造的汉字。古人字少,一个字有时代表几 个意义不同,而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用,后来 在原本借用的字的基础上造出与词义相应的新字, 这样的新字在文字学上称为后起本字。 • 例如:斋、剂、脐、跻、齑、荠 这些字,开始时借“齐”字来表示。 《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 一个字通行的写法与原来的写法不同,原来的写法 就称为本字, 例如“搬”的本字是“般”。
无本字的假借
• 无本字的假借指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 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 • 例如:古汉语虚词“其”、“之” 语气词“耳” 疑问代词“何” 、“奚” 双音节词“犹豫” • 这类词往往抽象,难以用表意的方式来设计文字。
策——册
什么是古今字?
• 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 字称为“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称 为“今字”。
一、词义的引申产生的古今字
• 益—— 溢 坐—— 座 解—— 懈
昏—— 婚 敛—— 殓
取—— 娶 弟—— 第、悌
二、同音假借形成的古今字
• 其——箕 何——荷 县——悬 止——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