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眼里的中西文化差异(图解)
中西文化差异(图表)
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华裔设计师刘扬曾经出版了《东西相遇》一书,引起巨大反响。
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
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德中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
这是一套关于文化对比的作品,共24张图片,是刘扬眼中的德国与中国的差异,蓝色代表德国人,红色代表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
2、生活方式
3、守时
4、人际关系
5、表达愤怒的方式
7、关于自我
8、星期日街景
10、餐厅里
11、胃痛时的饮品
13、审美标准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15、一日三餐
16、交通工具
17、晚年生活
19、心情与天气
20、领导
22、对待孩子
23、对待新生事物
24、心目中的彼此。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
9、聚会
• 点评: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 么喜欢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 中国话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 化意涵。说他们没文化,我举双手赞成。 而他们却永远是在我们过团团圆圆的节日 聚会时,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感受一下 什么“生命的意义”去了。看看那巨大的 “圆”,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 “图腾”吗?我们中国人要什么?不就是 要个团圆么!
11、胃痛时的饮品
• 点评: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不一定是科学, 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那就是胃痛时要 至少喝点热的。至于为什么?那得问我们 的中医去。他们的学问,那真是“话到嘴 边留半句”,深奥着呢。
12、旅游时
• 评:其实,这有些冤枉我们中国人。毕竟 我们中国人才富裕起来几年啊,终于可以 像小日本儿那样了,走到哪里都拍照了。 另外,中国人喜欢的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 而是“到此一游”的意义。毕竟,有照片 可以说明俺老兄到过什么什么地方了。尤 其是去了国外,则更是要用照片说明。
5、表达愤怒方式
• 点评: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 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 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 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戒 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要表现 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人。如果有 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一切愤怒都表现 在脸上。如果像那外那样,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 则显得此人,还是那句话,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 要吃亏的。
soups 汤 清汤(Consomme) 浓汤(Cream soup) onion soup 洋葱汤
甜点Dessert buttered toast 奶油土司 French toast 法国土司 黄油蛋糕Butter Cake 水果馅饼Tart
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图】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发表时间:2007年10月26日 20时14分1、表达个人观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生活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守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人际关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表达愤怒的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排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自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星期日街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9、聚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0、餐厅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1、胃痛时的饮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2、旅游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3、美女标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5、一日三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交通工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7、晚年生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8、洗澡时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9、心情与天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领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1、时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2、孩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3、对待新事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4、心目中的彼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张放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
【高中历史】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差异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差异
下面这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 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至少 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从他的画中,可以 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 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思维 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 等。
表达个人观点时
西方人
中国人
生活方式
西方人
中国人
准时
西方人
中国人
人际关系
西方人
中国人
表达愤怒方式
西方人
中国人
排队
西方人
中国人
自我
西方人
中国人
星期日街景
西方人
中国人
聚会
西方人
中国人
餐馆里
西方人
中国人
胃痛时的饮品
西方人
中国人
旅游时
西方人
中国人
审美
西方人
中国人
处理问题方式
西方人
中国人
一日三餐
西方人
中国人
交通工具
西方人
中国人
老人的晚年生活
西方人
中国人
洗澡时间
西方人
中国人
天气与心情
西方人
中国人
领导
西方人
中国人
时尚
西方人
中国人
孩子
西方人
中国人
对待新事物
西方人
中国人Leabharlann 对对方生活的想象西方人中国人
图解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石庆《图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组图】》一个德国人用图阐释中西文化巨大差异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
【精选文档】一位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PPT
12、旅游时 When travelling
13、美女标准 The criteria of beautifulness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Problem-solving
15、一日三餐 Meals
16、交通工具 The way of transportation
17、晚年生活 Late in life
18、洗澡时间 When to take shower
19、心情与天气 Relations between weather and mood
20、领导 Leader
21、时尚 Fashion
22、孩子 Children
23、对待新事物 The way to handle new things
Leader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Problem-solving
16、交通工具
The way of transportation
18、洗澡时间
When to take shower
3、守时
Time-keeping
10、餐厅里的声音
In the restaurant
5、表达愤怒的方式
The way to express anger
The way to express anger
14、处理问题的方式
Problem-solving
5、表达愤怒的方式 The way to express anger
6、排队 Queuing
7、自我 Oneself
8、星期日街景 Sunday’s street
9、聚会时 Party
10、餐厅里的声音 4、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5、一日三餐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個德國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圖表是一位德國人的作品,點評出於同胞之手,他似乎在語氣上對自己的文化頗有點微詞。
其實任何事情都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說,不過圖表中所揭示的文化差異的確存在,看後讓人忍俊不禁。
左:西方人右:中國人1、表達個人觀點時點評:中國人在表達個人觀點時,總喜歡拐彎抹角。
“是”時不說“是”,卻說“不是”。
“不是”時不說“不是”,卻總說“是”。
看官不如仔細想想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實際狀況。
並且,最有趣的是,一個中國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樣直來直去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的話(如上圖所示),則會被認為“沒有城府”,屬於“直腸子”,是要吃虧的。
事實上,中國人的處事哲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話到嘴邊留半句”。
因此,在老外眼中來看,中國人表達意思時,總令他們費解。
而中國人的這種文化傳承,對所謂一些所謂的“知識份子”來說,很有好處:可能自己沒什麼水準,卻可以整天裝深沉,裝X,話說一半就停,結果很大程度上,讓人感到此人水準真是了得!2、生活方式點評:中國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熱鬧,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來,就是如圖所示,永遠喜歡有人陪,永遠不喜歡獨處。
而且,認為一個人總是獨處,那這個人可可憐了。
老外卻正好相反,他們總喜歡獨來獨往。
假如有人總是沒有任何目的地,只為陪而陪地過去陪他們的話,那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個人空間受到了侵害。
此外關鍵是,他們在獨來獨往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人山人海地相處時得到的同樣的快樂,甚至更多。
3、準時點評:老外(主要是歐美西方人?)對於時間觀念十分強。
而漢語裡關於時間方面的詞句,最發達的就是:差不多,還行,基本上那時間吧,等等。
如果與人相約的話,很多中國人最習慣的說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
至於具體幾時,則要根據兩人對時間的感覺而定。
如果與老外相約,則老外必定會加上一句,上午幾點?下午幾點?晚上幾點?等等。
“不準時”以及“沒有時間觀念”,幾乎可以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了。
4、人際關係點評:看到右邊這幅畫,我不禁啞然失笑。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
德国人图示中西方文化差异2008-10-31 20:17这是新帆新闻组看到一组图片。
非常简单也非常生动,直观的反映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下面的这段话转贴自陈顺的博客这个德国朋友对中西方文化应该说是深有研究,才能这么深入浅出的表现他心中的文化差异,不过看完之后,还是不禁会想,西方人要想真正读懂和理解我们中国文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他很会看到现象,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
就好像,现在这个德国人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被我们忽视的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在西方人看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兜圈子,绕弯的思维方式,不可思议的群居、凑热闹的生活习惯,都被图列一一表现出来。
但是,如果他能体会到中国人含蓄包容的文化内涵,他或许就能够理解:中国人喜怒不形于色的行为习惯,充满人性关爱的家庭观念。
在我看来东方文化确实是更注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从而也带来了这种文化的相对包容和曲折含蓄;而西方的文化更讲究目的的直达性,相对开放,也更加功利化。
其实无论中西方哪一种文化,目前为止,我们都无法真正去分辨谁更为优秀。
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从而孕育了出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社会风貌;也各有所短,相互间的学习和交融会带来我们共同的进步。
表达个人观点守时人际关系表达愤怒的方式排队自我周末街景聚会餐馆胃疼时的饮品旅游时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日三餐交通工具洗澡的时间心情与天气领导时尚美女标准对待新事物晚年生活孩子心目中的彼此类别:网络文摘 |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317) | 评论(2)。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课堂PPT)
breakfast 早餐 lunch 午餐 brunch 早午餐 supper 晚餐 late snack 宵夜 dinner 正餐 main plate主菜盘。 soup spoon汤匙。 glass饮料杯。 salad plate沙拉盘。 napkin餐巾。 main course fork主菜叉 子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中西 文化巨大差异
1
1、表达个人观点时
2
•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 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生活中发 生的实际状况。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 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国人 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 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国人表达意思 时,总令他们费解。
dessert spoon甜点匙。
48
Christmas Day,the 25th of December,is the biggest festival(节日)celebrated in the Christian
countries of the world.Although everyone enjoys Christmas Day,it is particularly enjoyed
39
22、孩子
40
• 点评:其实,这是老外不太懂中国当代历 史原因造成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 1976年以前,并不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 的,至少我们小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这是个太大的话题。
41
23、对待新事物
对外汉语 口语课话题 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45页PPT
对外汉语 口语课话题 德国人眼中的中西 文化差异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VIP专享]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
一个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巨大差异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
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
相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
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
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
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
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
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
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