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合集下载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前言
两栖动物包括蛙类、蝾螈、鳗鲡等,常见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中。

本教案旨在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目标
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物种的特点;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3.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物种的特点。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结构
两栖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组成;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索、前列腺和等器官。

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生殖,另一种是
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中,雄性会将注入雌性体内,受精卵会在内
形成;而在无性生殖中,生殖个体会直接产生下一代。

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产卵等过程。

在求偶时,两栖动物会通过特殊的动作或鸣叫声来吸引异性;交配期间,雄性
会跳跃或张开腮帮以展示自己的特点。

发育阶段
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包括卵、蝌蚪和成蟾蜍/蝾螈等几个阶段。

对不同物种而言,这些阶段所需的时间和明显特点也不一样。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这些过程。

同时,还可以组织实地观察
和实验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特点。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两栖动物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的生活习性、呼吸方式等特征。

3.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阐述两栖动物的有性生殖、卵生特点,以及雌雄抱对时的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详细介绍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的发育特点,特别强调变态现象。

5. 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七、课堂练习:(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呼吸。

(2)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____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呼吸。

2. 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两栖类动物的受精方式及变态发育。

【教学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提示1:(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目标通读全文。

注意:A、了解本节课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做上标记。

B、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做上标记,试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阅读提示2: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3)除了鸣叫,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什么特殊现象?这样的行为又有什么意义?(4)比较蝌蚪和青蛙的的异同点。

蝌蚪青蛙生活环境外部形态生理结构(6)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点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受精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与坏境。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殖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数量和种类减少。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1. 引入两栖动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是指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2. 介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裸露、四肢游泳或跳跃等。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对两栖动物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栖动物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习性和生殖器官。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卵生或胎生。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习性,如产卵地点的选择、产卵数量等。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如精巢和卵巢。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行为,让学生了解其生殖习性。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孵化、蝌蚪阶段等。

2. 讲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特点,如从蝌蚪到成体的变化过程。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发育顺序。

2.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变化。

第四章: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水域和陆地。

2. 讲解两栖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特点,如皮肤的呼吸功能。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第五章:保护两栖动物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

2. 学生学会保护两栖动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如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生物通过生殖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又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本节教材包括两栖动物的生殖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两部分类容,教材以蛙为例,描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全过程及特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内部结构等的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本课有关课件、挂图;资料:导学案。

学生:预习课本P14至P17页,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和与两栖动物相关的知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图片:1、在春末夏初青蛙的繁殖季节,蛙高声鸣叫是为了,这是一种生殖行为。

青蛙受精作用在体外发生的,这种受精方式称为。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对不明白的问题质疑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两栖动物的发育)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分学习蛙的受精卵逐步发育成,它更像鱼类,生活在中,用呼吸。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录像青蛙的发育过程或观看实物标本,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

(2)蛙的鸣叫,雌雄抱对等繁殖行动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

(4)比较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

(6)两栖动物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了解其他两栖动物。

3、实验设计:某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他应当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4、资料分析:通过分析P14的资料,分小组讨论(1)环境的变化对两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

5、学生展示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的影响【教学方案二】、提出问题:P15练习第3题导出两栖动物概念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录像,回答问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学生大组交流调查实践活动)资料分析:P14—1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能够识别常见的两栖动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学会使用生物学资料和图表来整理和分析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探究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难点:1.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节理解。

2.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3. 制定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准备:1. 预习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特点。

提问:“你们对两栖动物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已有的知识。

2. 知识讲解:介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特点、呼吸方式等。

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等。

3. 实验探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步骤。

如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解剖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等。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讨论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威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3. 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和保护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如实地考察或观察周边的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a.回答问题:两栖动物有哪些常见的生殖方式?b.示范:以蛙类为例,介绍其繁殖的常见方式。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a.展示:呈现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图片。

b.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3.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a.描述: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卵的形成和卵裂变。

b.比较:比较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准备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以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2.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关于两栖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分类、特征等。

3.正文:a.生殖方式的介绍:教师提问:两栖动物有哪些常见的生殖方式?学生回答:自交、异交、孤雌生殖等。

教师示范:以蛙类为例,介绍其繁殖的常见方式,如产卵、受精和孵化等。

b.生殖器官的分析:教师展示: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图片。

教师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如雄性的睾丸、输精管、尿道和交配器官,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产卵器官等,并解释其功能。

c.发育过程的描述:教师描述: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卵的形成和卵裂变。

教师比较:比较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的异同,如卵裂变的形式、卵内营养物质的储存情况等。

4.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

5.拓展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生物课外读物,扩展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反馈。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2、能够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基础和发育过程。

3、掌握两栖动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策略,并能够阐述其生态意义。

二、教学准备:1、相关教材及资料。

2、解剖刀、镊子、显微镜等实验器具。

3、自然博物馆等两栖动物标本。

三、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基础两栖动物是一种“两个家庭”的生物,即两个生长期之间的转换。

在生殖阶段,它们处于水中或陆地生态环境中,就会进行繁殖活动。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外生殖和内生殖。

1、外生殖方式外生殖是指两栖动物在产生卵子和精子之后,在水中或湿地上将卵子和精子从体外结合,产生出幼虫或卵的形式。

这种方式在两栖动物的繁殖生活中非常普遍。

外生殖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方式:浮游卵和粘淀卵。

浮游卵即是卵到海外水里存在。

这种形式通常只适用于那些水中生长的两栖动物,如蝌蚪等。

粘淀卵是指卵附着在岸边的水草或岩石上。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陆生两栖动物,如蛙和蜥蜴等。

2、内生殖方式内生殖是指两栖动物通过产生卵并将精子注入到卵中来进行繁殖。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动物,比如蛇类和蜥蜴等。

内生殖在两栖动物的繁殖中非常重要。

由于陆生生态环境非常苛刻,繁殖方式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和幼仔生长的机会。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即卵的发育和卵仔的发育。

1、卵的发育两栖动物的卵通常比较大,直径约为0.5毫米至20毫米。

受孕后,卵将通过慢慢膨胀变成蛋的形式。

这种过程会延续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具体时间取决于两栖动物的品种以及繁殖方式。

2、卵仔的发育卵仔指的是已经受精的卵在离开母体之后的发育过程。

这种发育通常是通过两栖动物体内的胚胎转化实现的。

卵仔的发育有三个重要的阶段:胚胎、卵仔和幼仔期。

胚胎期:在这个阶段,两栖动物的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形成由细胞组成的小球。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生殖和发育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两栖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发育阶段和变态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变态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环境适应问题。

6. 总结提升:归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强调生态环境对它们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

2. 调查周围环境中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两栖动物变态现象的认识。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4.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态保护。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效果。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掌握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两栖动物,引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讲解和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哪些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并让不同的小组发表自己的想法。

4.总结评价学生分享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动态的图片、视频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学和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合作和讨论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生殖和发育过程3.影响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六、作业布置1.整理所学知识,制作一份PPT,展示给同学们。

2.做好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实验报告。

3.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撰写一篇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两栖动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也对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了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二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设计

初二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设计

初二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3.了解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与繁殖策略。

4.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3.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与繁殖策略。

三、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可以使用问题启动导入。

例如:你知道有哪些两栖动物?它们是如何繁殖和发育的呢?2. 探究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和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实验材料:1.蝌蚪标本2.镜片3.放大镜4.细滤纸5.盖玻片实验步骤:1.将蝌蚪标本放在镜片上,用放大镜观察蝌蚪的外部结构,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特点。

2.用细滤纸将蝌蚪的体液吸取到盖玻片上,并用放大镜观察盖玻片上的蝌蚪精子或卵母细胞,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特点。

3.小组合作,讨论蝌蚪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总结。

3.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解释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结构1.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精包、输精管等。

2.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卵丝管、子宫等。

生殖器官功能1.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功能:产生和储存精子,并将精子输送到雌性体内。

2.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功能:产生和储存卵巢,并接受雄性输送的精子。

4. 拓展学习(15分钟)让学生了解并讨论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繁殖策略。

适应性进化1.生殖策略的多样性:两栖动物根据不同的生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殖策略。

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初二生物学教案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体会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 难点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青蛙的视频,提问:青蛙属于哪一类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 讲授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展示青蛙繁殖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殖行为。

教师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雌雄蛙抱对,促进排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率。

两栖动物的发育展示青蛙发育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青蛙发育的各个阶段。

教师讲解: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幼蛙和成蛙生活在陆地上和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无尾。

分析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如尾巴的消失、四肢的出现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为什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所以离不开水。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如数量减少、栖息地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再次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意义。

4.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并写短文介绍。

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动物学研究的意义——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动物学研究的意义——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动物学研究的意义——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学科,逐渐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殖和发育是动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两栖动物,绵长的进化历程使得其具有复杂和多样的生殖和生活史。

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于动物学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并给出一份生殖和发育相关的生物教案。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的生殖生殖是两栖动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

两栖动物可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类,两者在生殖方式上有所不同。

卵生两栖动物年龄增长过程中依据生殖要求发育不同性状和结构。

经过交配后,雄性时刻关注卵的状况。

布氏氏鲫是一种在河流中生活的蛙类,它们在夏天有繁殖的倾向。

这个时候雄性会在附近找到一只雌性,然后将精子注入雌性的卵中,形成受精卵。

由于布氏氏鲫会产生多个卵泡,每一次繁殖的结果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幼虫。

待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形后,将完全孵化出幼虫。

胎生两栖动物则比较直接,不需要卵的保护。

胎生两栖动物通过直接对产卵雌性的关注来完成交配,卵在蛙类局部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孵化,并直接接收雌性的养分以进一步发育。

2.两栖动物的发育两栖动物的发育是指自从受精之后,逐渐演化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

两栖动物的发育经历了卵裂期、胚胎期、蝌蚪期和变态期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中如何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对于不同两栖动物来说,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

两栖动物在其发育的蝌蚪期和变态期中,需要借助多种营养材料、制度和生命史特性来实现其健康成长。

为了将它们带到种群的上限,并产生遗传多样性,两栖动物在其生命周期中采用了许多适应性策略。

二、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意义1.增强生命科学的理解研究生殖和发育是了解生命的发展的最好方式之一。

生物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阶段的序列,了解动物的性别与自洽机制,识别哪些涉及高度表现的特异性终止基序,以及独特的细胞间通讯时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变迁对青蛙生殖发育的影响。

重点要掌握的是青蛙的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一一雄性;作用一一招引雌蛙
2.生殖J■有性生殖
T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3.发育卵]受精卵一小蝌蚪一小蝌蚪一青蛙(有尾、头,无四肢)(有尾、头,有四肢)精子」
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
四、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后感。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两栖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特点。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等。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体外受精、卵生等。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卵、蝌蚪、幼蛙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生能够解释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体外受精、卵生等。

3. 通过示例或图解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卵、蝌蚪、幼蛙等。

3. 通过示例或图解展示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章: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2. 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教学活动:1. 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如水域和陆地的交错区域。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如繁殖、食物来源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3. 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2.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需求。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视频资料: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实物模型: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

4. 讨论话题:两栖动物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2. 的新课: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体外受精、卵生等。

讲解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如青蛙的发育过程。

3. 实例分析:观看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的视频,分析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环境需求。

4. 小组讨论:讨论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提出保护措施。

5. 总结:强调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本地区的两栖动物种类和分布,了解当地的两栖动物保护现状。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内两栖动物调查活动,了解校园内两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存环境。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知识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当地两栖动物保护现状的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两栖动物保护措施时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教学拓展1. 对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生态环境影响——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一、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概念1、生殖生殖是指两栖动物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以细胞分裂或配子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通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卵生,即通过繁殖方式产生卵,卵通过孵化的方式繁殖后代。

另一种则是胎生,即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胚胎在母体内孕育,直到发育成熟后再出生。

2、发育发育是指两栖动物在生长和成熟的同时,身体结构、器官和行为特性逐渐定型的过程。

发育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发育,即从卵中孵化直接成长成熟;另一种则是间接发育,即通过经过一定的阶段,如蝌蚪阶段,到达成熟的阶段。

二、生态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方面1、气候和季节气候和季节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处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两栖动物来说,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

气候变化可导致生殖期和繁殖次数发生变化,同时对于卵和蝌蚪的生长和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2、水源和水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需要水的支撑,水的质量和温度对生殖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水的质量差,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水中污染物质会导致卵的死亡或蝌蚪形态异常,从而降低成年两栖动物生殖率。

此外,长时间水源不足,也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

3、栖息地和食物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也是其生殖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栖息地的改变或食物的不足都可能导致两栖动物繁殖周期和繁殖数量的改变。

例如,一些两栖动物在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或受到扰动时,可能会停止繁殖或减少繁殖的次数和数量。

4、竞争和捕食竞争和捕食也是影响两栖动物繁殖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比如,有些食肉性的两栖动物可能会捕食卵或蝌蚪,而竞争者会争夺食物和栖息地。

竞争和捕食压力会导致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受到限制,可能会降低繁殖成功率和幼体成活率。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控制物种数量通过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可以控制物种数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另一些物种的繁衍和生长,从而维持整个物种生态系统的稳定。

两栖动物生殖器官解析——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器官解析——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两栖动物生殖器官解析——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1.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在生命周期中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包括青蛙、蝾螈、蟾蜍、蜥蜴等等。

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拥有骨骼、四肢及内脏等复杂结构。

2.生殖器官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中,分别有雄性生殖器和雌性生殖器。

雄性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射精道和阴茎;雌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和生殖道。

下面将对这些生殖器官进行详细解析。

2.1.雄性生殖器(1)睾丸睾丸是两栖动物雄性生殖器的主要部位,它位于腹腔内,由两个薄壁囊袋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精子和分泌睾酮,它的内部结构包括精小管和间质细胞。

间质细胞主要分泌睾酮,精小管则是精子的产生和成熟的地方。

(2)输精管输精管是雄性生殖系统中连接睾丸和射精道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精子。

输精管的内壁有许多纤毛和微绒毛,这些毛发的运动可帮助精子前进到射精道。

(3)射精道和阴茎射精道是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一条管道,它连接输精管和阴茎。

阴茎是雄性生殖器中的重要部位,它具有勃起和射精的功能。

当雄性性兴奋时,充血使阴茎增大,提高压力并排出精液。

2.2.雌性生殖器(1)卵巢卵巢是由植物体发育而来的器官,是两栖动物雌性生殖器中的主要部位。

它们藏于腹腔中,通过输卵管连接到子宫。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卵子和产生激素。

(2)输卵管输卵管是将卵子输送到子宫的器官。

它分为两段:近侧管和远侧管,分别与卵巢和子宫相连。

输卵管的内壁上有许多绒毛,这些毛发的运动可帮助卵子前进到子宫。

(3)子宫和阴道子宫是两栖动物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可以容纳受精卵发育为胎儿。

当卵子受精并进入子宫时,它将在这里发育,形成胚胎。

成熟的胎儿将由阴道排出。

3.总结以上就是两栖动物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的详细介绍。

两栖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哺乳动物以及其他生物的生殖器官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进化历史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动物的生殖生物学,进而为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提供更为科学的思路。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两栖动物是指能够在水和陆地两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青蛙、蟾蜍等。

它们具有湿润的皮肤,通常有四个腿,一个短尾巴,以及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的特殊的肺和皮肤。

2.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不同之处。

2. 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通常通过外部受精的方式进行生殖,即雌性和雄性将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水中,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成为幼体,幼体最终发育成为成体。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通过图表和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受精、蝌蚪期、幼体期和成体期。

2. 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具有长尾巴、呼吸器官为腮,幼体具有四肢和肺,成体具有湿润的皮肤、四肢和特殊的肺和皮肤。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通过图表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向学生介绍两栖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章:实验观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陈仕财
【学习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
察、分析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分析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复习什么是两栖动物及其主要特征?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
2、阅读教材第49页内容,通过图示,总结出青蛙发育经历的几个时期。

3、比较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4、讨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思考:同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认为应是什么原因?
2、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分析,想想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3、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②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二、系统总结
三、尝试应用
1、为了观察青蛙是发育过程,某同学在池塘中采集了许多蛙卵,把它们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却有一部分蛙卵未能孵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从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市郊区近几年两栖动物青蛙的数量统计如下:1998年100只到2000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农田青蛙减少了一半,还有50只,请你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为了减少杀虫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蛙的计划。

四、诊断评价(教师寄语:付出就有回报。


1、青蛙将卵块产在____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2、蛙的卵在水中受精,方式属于____
A、体内受精
B、体外受精
C、体内、体外均有
D、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3、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
D、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4、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____
A、鳃、肺
B、鳃、皮肤
C、肺、皮肤
D、鳃、肺和皮肤
5、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虫
C、招引异性青蛙
D、吓退天敌
6、下列那项不能说明蟾蜍是两栖动物?____
A、蟾蜍的体温不恒定
B、蟾蜍眼后有一对大型毒腺
C、蟾蜍是变态发育
D、蟾蜍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
7、蛙是变态发育,它的幼体区别成体的显著特征是____
A、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
B、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C、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8、有蝌蚪发育成青蛙不难看出____
A、变态发育过程
B、鱼类进化到两栖类的过程
C、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的过程
D、鱼类和两栖类有亲缘关系
9、下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1]是________,[4]是________,
[6]是________,[8]是________。

(2)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阶段,而且________
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和________很不相似,
因此,青蛙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

(3)试分析如果环境变化不会影响青蛙的生长
发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