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四种课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探讨▍河南省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 健课堂教学课型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而形成的典型、成熟的教学程序与框架,在实践中又不断调整完善,具有简约性与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一、新知课新知课分为概念新知课与命题新知课。

概念新知课主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涵与外延。

该课程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认识结构体系,使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应用与书写、语文含义。

在教学策略中,概念课需要对直观教学进行关注,引导学生从具体引申为抽象、把旧概念发展为新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要通过正面、反面案例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避免对新旧知识进行混淆。

在教学中,概念课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按照“感觉—知觉—观念—概念”的顺序对四种形态的发展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概念的背景与限制条件进行理解。

命题新知课的关键则在于公式与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公式与公理进行记忆。

通过命题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定理的条件与结论。

在教学策略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从实际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克服强调记忆而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心理;需要对公式、定理的记忆方法进行把握。

二、习题课习题课是在课堂完成教学之后,教师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的一系列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对知识的加深理解,让概念更加完整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寻找论证的方法的能力。

习题课更加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公式、定理运用到情境中,寻找解决办法。

习题课与概念课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解题思维培养,对解题思路、策略与技巧进行归纳掌握;在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时,把握共同因素,举一反三,迁移学习成果,同时要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创造性;在习题课中还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时把握解题的思路与规律,而不是进行全面讲解,固化思维,在多练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但并不盲目。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新授课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

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

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

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

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

新收获就是新进步。

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

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

在知识的链条中,巳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

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

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

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

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

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

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

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 了。

“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

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

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一一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

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数学课四种课型教学要求

数学课四种课型教学要求

数学课四种课型教学要求1. 概念、定理课型:(1)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特点。

以实例出发,抽象出概念,总结出定理(公式),又再回归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到理论的层面上去重新认识问题,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概念的引入,要重视实际问题的数学背景的分析,以及数学语言、符号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与日常生活用语、文字、描述方式的区别。

这一环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全体参与过程的实现。

(3)在概念、定理的理解上,要有充分时间给学生探究、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可急于求成,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

(4)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出一定的性质、特征。

特别是对不同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同的术语之间的异同,要反复比较,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要重视反例的使用。

这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知、理解的有效手段。

(6)要深入浅出。

既要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又要清晰准确,更要回归专用数学术语、数学形式,这是学生自求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础。

2. 练习课型:(1)要选好例题、堂上练习题、课后作业题的题组。

既有联系又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充满自信的气质,同时又逐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2)目标要定,操作要变。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条件或求问,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作梳理、归纳、总结。

(3)提供广阔的空间。

允许别出心裁的求解和答案探讨,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各种做法,甚至是不正确的做法,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4)用学生出现或提出的问题,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是课堂互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时机,要认真把握。

(5)在学生参与的操作上,要关注中、下层面的学生动向,不要冷淡了他们,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独角戏”,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一面。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有四种情况可供选择。

1.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

4.综合课:明确目标——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二、训练课(习题课)
侧重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

基本流程: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

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如果一份导学案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

三、复习课
梳理知识体系——揭示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拓展——当堂检测达标。

课堂可以从问题(项目)入手,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四、试卷讲评课
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

四种课型上课环节

四种课型上课环节

四种课型的课堂环节即自主学习课、延伸学习课、自主训练课、反思评析课。

1.自主学习课:学生在学案指导下的学习课,通过独立学习、互助学习、师生互动等,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学会。

(1)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要具体,要求要明确。

(3)独立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记忆、查资料、做练习。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互助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同学互助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完成学案规定的学习任务。

需书面完成的,书写在问题解决笔记本上。

教师将该本收回批阅。

(5)总结遗留问题。

学生总结没有学会的遗留问题,填写问题卡。

教师收回问题卡,课后根据问题卡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拿出解决方案。

2、延伸学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延伸,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仍存在的或新生成的问题,完成基本练习,使能力进一步提升。

(1)问题展示。

“问题”有三个来源,一是自主学习后问题卡上的问题,二是自主学习时新生成的问题,三是根据学习情况教师设计的新问题。

教师要将问题梳理、归类,要善于分解问题、铺设台阶。

课前制好课件,用多媒体展示。

(2)问题解决。

每个问题都要分三步走:①请同学作展示性解答,重点说明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思想及体会。

老师组织讨论,进行质疑、交流、完善、提高,及时给予引导、点评。

同学们要注意倾听、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②若学生不能展示回答,教师可以提示、点拨,师生互动解决。

③对于学生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进行讲解式解决,教师在讲解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讲解必须精要凝练。

(3)课堂练习。

针对教材目标要求进行课堂练习,练习内容是完成教材的课后练习,同时适当调整或补充。

(4)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学生完成。

(5)布置作业。

发放下节“自主训练课”题目并提出要求。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2)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自己和别人的习惯。

(3)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情景,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交际。

(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内容1. 重点单词:(1)always 总是(2)usually 通常(3)often 经常(4)seldom 很少(5)never 从不2. 重点句型:(1)What habits does he/she have?(2)He/She always/usually/often/seldom/never ...3. 语法点: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生活习惯。

(2)学生展示自己的图片或卡片,介绍自己的习惯。

2. 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习惯。

(2)教师呈现句子,学生跟读并模仿。

(3)教师讲解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3. 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自己和组员的习惯。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交际。

4.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情景,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回答。

(2)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用一般现在时态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或朋友的习惯短文。

(2)学生复习一般现在时态的单词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分类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分类

初中教案英语四种课型分类一、引言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初中英语课型: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评价课。

二、新授课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设计新授课时,教师应遵循以下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情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 呈现: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新知识,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新知识。

3. 讲解:对新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pair work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5. 练习:设计适量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巩固课巩固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设计巩固课时,教师应遵循以下步骤:1. 复习: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活动: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学知识。

3. 练习:设计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鼓励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练习课练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设计练习课时,教师应遵循以下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设计适量练习,涵盖不同类型,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对练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4. 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鼓励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评价课评价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一、新授课㈠课型模式:1、新课引入时间:不超过3分钟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2、预习交流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

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

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

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环节一:课前预习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

注重难度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

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环节二:新课导入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三:新课教学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2.学生动手: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

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

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环节四:巩固练习1.读、说、写:训练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型教学流程

四课型教学流程

“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四种课型教学操作流程(一)单元导读课(准备)操作流程目的: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掌握学情,做好新授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内容和任务,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自读课本。

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1、粗读。

快速浏览每个信息窗,扫清生字词障碍。

了解有几个信息窗,以及每个信息窗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精读。

借助单元导学提纲(可采用先读课本再读提纲,或是先读提纲再读课本等方式),按照教材编写思路,通过读、思、做等活动,理解课本内容,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准备交流收获和疑惑。

读:特别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并要读懂、理解、记忆,防止流于形式。

比如: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看不用笔“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从头到尾把教材仔细读一遍,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思:一要思考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通过看书明白了多少,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如何解决,还有那些地方不理解等。

二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和办法。

(边读边思考,对于方框中或者是指导性的语句进行细读,能理解的先理解,不理解的用特殊符号划出来,作为新授课重点理解的内容。

)做:一是通过采用重点圈,难点画,疑点标,易点练等方式,在课本或导学提纲上做简单标注和记录,对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二是对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自己先查一查、想一想,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

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复习,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三、全班交流,确立目标1、小组为单位,交流本单元的收获和疑惑,可逐个信息窗进行交流,先交流收获再交流疑问,简单的疑问小组能解决的就没必要记录,对于一些共性的疑惑,小组长记录整理,准备全班交流。

初中语文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

初中语文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

初中语文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一、综合技能类课型这类课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

常见的综合技能类课型有:1. 阅读课型:通过阅读文章、材料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理解、细节把握等训练。

2. 写作课型:通过写作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安排作文练、写作技巧讲解等内容。

3. 口语课型: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可以设置口语对话、演讲等活动形式。

4. 听力课型:通过听力练强化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听力材料,进行听力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训练。

二、文学欣赏类课型这类课型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包括文学知识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分析。

常见的文学欣赏类课型有:1. 文学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文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2. 文学作品分析: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文学作品鉴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写作技能类课型这类课型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写作技巧、写作结构等方面的训练。

常见的写作技能类课型有:1. 写作技巧讲解: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2. 写作结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合理组织文章内容。

3. 写作素材积累:通过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和观点。

四、语法知识类课型这类课型主要教授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常见的语法知识类课型有:1. 语法知识讲解:通过讲解语法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准确性。

2. 语法练:通过语法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本课型的分类及标准,每种课型都有其特点和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灵活选取合适的课型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四种课型

初中数学四种课型

原因——变式训练
B.不会的:学生讨论片刻 ——教师引导——学生解
答——提炼要点——变式:通过评讲,进一步挖掘知识间的 联系,在“考过,评过,讲过”后消除疑难,巩固强 化,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培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 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解题 策略.
2.活动单格式:
(1)课题
(2)复习目标
(3)基础训练题及基础知识建构(基础知识建构要留白,
让学生个人总结)
(4)精选典型试题(加变式训练)
案例1
(5)课堂小结(留白,学生个人反思)
案例2
(6)课后检测
三. 复习课(专题课) 1.要求: (1)讲简单的迁移与变通,讲基本的综合与提高, 强 调概念的联系性教学,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 新思路。 (2)运用题组和变式题,使学生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 思维导图。 (3)发现问题进行补偿性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4)寻找学生可提升点(薄弱点)进行攻关。
2.格式:同习题课(有的不需要基础训练题)
案例
四.试卷讲评课 1.要求
①成绩分析,表扬优生和进步生。
②确定要讲的题目,难度系数在0.2—0.7之间的试题必
讲;0.2以下不讲;0.7以上不讲。
③确定讲解方法(分类讲解,按知识分类或学生解题情
况分类)。
A.会的却做错了的:展示典型错误——学生订正讨论找
活动单四种课型
一.新授课
1.要求:解决概念、新知识的缘起、形成概念的思维过 程、概念的核心理解、概念的最基本运用。
2.活动单格式:
(1)课题
(2)学习目标
(3)活动一、二……
(4)课堂小结(留白,学生个人反思)
(5)课堂检测
(6)课后检测

中学数学课型分类

中学数学课型分类

中学数学课型分类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广泛地教授和学习。

中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应用,将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中学数学课型进行分类,并对每个课型进行简要介绍。

1. 讲授课型讲授课型是中学数学课堂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这种课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积累,适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概念的引入。

在讲授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例和练习题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

2. 探究课型探究课型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课型适用于探索性学习和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3. 讨论课型讨论课型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共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讨论课型适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实践课型实践课型是一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和模型的建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课型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计算机辅助课型计算机辅助课型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演示、模拟和辅助教学。

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中学数学常见的课型分类,每种课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课型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三复习备考的几种课型

初三复习备考的几种课型

初三复习备考的几种课型初三课堂复习教学的主要课型有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测验课,各课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结构如下:一、复习课复习课对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概括、回忆、理解、深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梳理巩固、查漏补缺已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调整知识与考纲的差距,注重知识的沟通与延伸,有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2.基本结构目标导向→考点展示→知识梳理→形成网络→典例分析→精题演练→变式拓展→归纳小结→巩固训练→课后深化。

3.基本原则系统性:滚动复习、前后衔接、梳理归纳。

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

重点性:突出重点模块、重点考点、重点例题、重点解题方法、重点薄弱环节。

针对性:围绕考纲、针对实际、切中要害。

发展性:传授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

二、讲评课科学的讲评能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悉技能、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提高考试技能的作用。

1.主要任务发现并解决学生考试或练习中所反映的上一阶段复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对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考试技能)。

2.基本结构考试简析→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反馈→师生讨论→重点点拨→梳理巩固→补偿练习。

3.基本原则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综合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内外交叉。

启迪性:注重点拨、启迪思维、激发共鸣。

辐射性:以题带点、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诊断性:诊病析因、指点迷津、诊防结合。

三、练习课练习课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学生独立尝试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1.主要任务通过练习,使学生迅速、准确、熟练地掌握双基、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点和习题有机结合。

2.基本结构目标导向→分发试题→自主练习→巡视指导→反馈信息→课后批阅→评价小结。

3.注意问题练习课着重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主要是学。

练习课区别于测验课,前者题量有限,以一课时为单位,后者主要是检测过关,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高考技能。

四种课型的教学思路设计

四种课型的教学思路设计

四种课型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指根据不同的课型,针对每种课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下面将针对四种不同的课型,即探究式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游戏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给出相应的教学思路设计。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和项目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思路如下:1.确定关键问题:在教学开始前,明确想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让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3.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采集数据和材料,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归纳规律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5.展示和讨论成果: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集体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促进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团队合作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设计团队合作教学的思路如下:1.明确团队目标:在教学开始前,明确团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共同努力,提高绩效。

2.分工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分工,让每个人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3.协作解决问题:引导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4.鼓励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凝聚力。

5.反馈和评价:及时对团队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和机制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四种课型的实践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四种课型的实践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四种课型的实践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四种课型的实践,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首先是实践活动课型。

这种课型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
并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体内物质
的测量,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人体内场调查实
验等来熟悉生物的知识结构。

其次是传统教学课型。

这种课型以讲授为主,主要是由老师一步
步讲解,逐一细节去讲解知识点,老师保证类比清晰、讲解逻辑严谨,保证学生顺利理解知识,并且掌握学习知识要点。

第三种是发现课型。

这种课型由老师给出实验材料,学生根据老
师提供的材料实验出自己应该得出的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发现相关知识。

这种课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能,为实现学习的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是探究课型。

这种课型探究则是学生内心的探究,这样的探
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使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它的实践性强。

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用在课堂上,可以极大地提
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多种实践课型,都在不同程度上能
满足学生的需求。

每种课型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
合理选择,取其精华,避免其糟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分析一、朗读课朗读课是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一种课型,它对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

在朗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绕口令、儿歌或词语,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引导学生情感表达:朗读课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还应该表达出其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情节,教导学生如何表达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

3.鼓励学生表现:在朗读课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站在讲台上朗读,提高他们的表现信心和水平。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向他们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分享,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讨论,从中学习到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布置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作文课1.引导学生构思: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构思,让他们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示范写作: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

3.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作文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古诗词默写古诗词默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文学素养。

在古诗词默写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分段教学:将一首古诗词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

可以先讲解古诗词的意思和背景,再逐句逐句地进行默写。

2.诗词朗诵:在每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可以让学生朗诵一段古诗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诗词。

中学语文四课型教学分析浅议

中学语文四课型教学分析浅议

中学语文四课型教学分析浅议所谓四课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各部分的固有顺序,把教材分为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都依次经历阅读、解惑、讨论、探索四个阶段。

每一阶段分别构成一种课型,简称“四课型”,下面我将四课型的操作要点阐述如下:一、阅读课。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所以,我先设置了阅读课。

一般是每一单元的第一、二课时,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 5分钟左右的必要的启发讲解:或背名言、或讲个小故事、或讲个成语的来历等,针对每课的具体内容,确定启发讲解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二,指导读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阅读的路标和向导。

关于读书方法,我向学生提出了“三到”的要求,就阅读的全过程来说要看到、读到、写到。

所谓看到就是要快,要全。

了解全貌,掌握全局。

所谓读到就是心到,边读边思考。

写到就是要动笔进行点、划、摘、记,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记忆。

上述读书法,从导言课开始逐步向学生介绍,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好笔记,写出体会,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

这话很有哲理。

学习中的问题,就是推动学习深入前进的动力。

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刻,才真正开始了向这个问题的进击。

在学习阅读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二、解惑课。

讨论课上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尚未解决,特别是全班争论的重点问题,意见不统一,或理解不够深透。

这时,学生把希望寄托于老师,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到了。

为此,我设置了解惑课,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要力求生动有趣,言简易明,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

第一、教师讲解的重点应放在“三点”上,所谓“三点”指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前后各节之间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这些都是教材最本质的东西。

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

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

“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一、自主课评价校准(100分)1、自主学习阶段(35分钟)。

(1)学生能安静、独立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学案中提出的自主学习问题。

(20分)(2)学生能明确提出学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5分)(3)学生能规范写出学习报告(包括本节课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本节课的知识简图等)。

(20分)(4)老师能深入学生当中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个别存在的知识性的问题。

(10分)2、小组讨论交流阶段(10分钟)(1)学科长能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10分)(2)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阶段能解决同学们中存在的问题。

(10分)(3)学生能生成了有价值的问题。

(10分)(4)学生能通过交流,共同归纳出本组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有代表性的反馈卡。

(10分)(5)老师能深入学生参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中存在的个性问题或简单的共性问题。

(5分)二、展示课评价校准(100分)1、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报告和反馈卡进行二次备课,科学设计展示题目。

(10分)2、小组展示题目是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展示者的。

(10分)3、小组讨论交流阶段(10分钟),小组成员能围绕本组的展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达成共识,形成回答问题的简洁准确方案。

(10分)4、学生展示过程中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板书规范,能合理运用肢体、图形等多种语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展示问题。

(10分)5、学生展示过程中能脱稿、熟练地表述展示问题。

(10分)6、展示过程中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记录。

(10分)7、展示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0分)8、展示过程中能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10分)9、展示过程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准确展示问题,适当对知识进行归纳和补充,并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

(10分)10、展示课后学生能认真总结反思,完善学习报告。

(10分)三、训练课评价校准(100分)1、教师能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精心编组训练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初三复习课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初三英语教师许多教师在初三复习课时,常认为教师应占主角,学生多听,充当“笔记本”和“录音机”的角色。

而我们学习的许多先进教学思想都倡导我们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探索者,研究者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才会成功。

一般到了初三的下半学期都要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课本知识,第二轮专题知识提高,第三轮模拟题型练习。

以下是我们在第一轮即复习初中三年课本知识阶段的一点尝试。

要将初中三年的课本知识放到两、三个月的时间来复习,通常一次课要复习两三个单元,如何实现课本知识在反复呈现和加深的同时,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就成了十分重要的活动。

为了提高效率,尽可能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把本次课复习的重点多巩固几遍,我将复习的每次课分成两节课,第一节为课本基础知识阶段,第二节为扩展、补充、迁移阶段。

一、基础巩固阶段第一次课是复习课本的知识。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

(一)、小组合作,找寻难点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为一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

由组长进行分工例如复习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七单元至第十单元的内容时,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固定的需要寻找重难点的单元,而后,每个人将自己找的重难点写在纸上,组长监督,记录员记录组内各成员的表现。

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初步复习,即知识的第一次呈现。

本活动的设计就要激发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以及用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中的竞赛,帮助后进同学,小组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共同找重难点的活动,使教师从教转为了导的地位,课堂上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了主动的“找”,整个小组活动的总结,归纳过程即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诱导下,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整个学习过程,能动地,独立的学习各学科文化遗产,并且是重新探索,重新发现,重新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接受,重复和记忆。

”通过合作互助,进入下一活动。

例如复习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七单元至第十单元的内容时,首先由组长进行分工,接下来每一个成员都有了要寻找的内容,在经过几分钟的总结归纳之后,组长开始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由一位同学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以及修改重难点,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全身心的投入了活动中,对旧的知识不断地重新探索,重新发现,重新创造。

同时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小组在复习当中帮助后进同学,取得了共同进步。

(二)、组内讲解,再次强化记忆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将刚才找的重难点讲解。

教师根据分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的内容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争论。

内容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

形式通常有三种:(1)汇报式。

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

例如复习人教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时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先让各小组在五分钟内找到各单元的重难点,之后每一个组确定一人进行全局汇报,各组按序汇报,最后教师总结。

(2)交流式。

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下册第十单元反义疑问句时,在小组总结时发现有一些后进生对反义疑问句的回答掌握的不好,还有的同学有疑问,在汇报时我有意让这些同学把问题提了出来,全班讨论,自己解答遇到的问题,结果那些有疑问的同学都得到了解答,并且印象深刻。

(3)辩论式。

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教师可随时引导辩论。

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创见。

全班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

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下册第九单元的“on 和to”的用法时,有的同学说“on”是指两个地方接壤,“to”是指两个地方不接壤;而另一部分同学则不同意,于是我让同学们自己查找之后,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对这一知识点展开讨论,结果学生们自己解决了疑问,对知识掌握的也很好。

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在复习人教版初三第七单元的内容,找第七单元重难点的同学先讲解第七单元的重难点,记录员记录,以此类推,每个同学将自己找的重难点又重复记忆了一遍,而别人找的重难点也记忆了一遍。

不但促进学生动脑思考,也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进行了多次呈现,对于初三的复习课来说,学生自己主动复习两遍的效果,远比教师重复两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的知识从理解水平提高到了思维水平,理解水平与思维水平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教师“教会”的,一般只掌握了知识,表现为被动的接受,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后者是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能力、品德在主动的全身心投入中获得全面发展,能使“学会”转为“会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个别呈现,全体互补本活动为查漏补缺阶段。

经过小组讨论,组内展示后,请两至三个组向全班展示本组查找的知识点,由其他组补充漏掉的知识点。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七单元至第十单元内容时,在总结“如何做奶昔?”这一话题时,在经过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后,全组每一个人将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完整的陈述出来,并记录,随后教师请三个小组逐一将本小组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其他的组如果有补充可以补充知识点,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我完善,共同讨论,强化记忆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完成了知识的转化过程,将学生引入了独立思考的境地。

正如张熊飞教授所说“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就是独立思考。

学者,思也。

一个思字,抓住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害,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就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可见,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四)教师总结,查找死角在经过刚才一个活动后,本节课知识点已补充完毕,教师将本节课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明后,在作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就可以结束了。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七单元至第十单元内容时,进过前面各环节的活动之后,学生已将各单元的知识总结得很好了,接下来教师的总结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讲授与思考转化的过程,教师将这几个单元的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如何回答生日;一般将来时的用法等等。

有的教师担心这一活动岂不成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嘛?其实不然,张熊飞教授曾经说过,精讲不是要求教师不讲,而是不需要讲的一句也不多讲,需要讲的一句也不能少讲。

叶老提出“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有了学生的“学”,加上教师的“诱”,最终会达到学生的“思”。

二、扩展、迁移、补充阶段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迁移和补充了,(一)、创设情境,诱导运用语言总是和情境连在一起的,有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

在这一活动中,首先给予学生一些导向性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编一个新对话,借以达到运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运用,并以更加贴近生活的对话方式,使他们印象深刻。

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时,经过上一节课的总结、归纳、思考后,给学生提供三个对话的内容即:“你什么时候做运动?”,“你怎么了?”,“你假期干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对话主题,编不同的对话,并表演。

学生会非常的乐于参与,因为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实际。

张教授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心理上的内化与生理上的消化是一致的。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己动手,扩展迁移在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重建课堂的重要任务。

在课堂上应该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从具体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出发,推想出信息之间多种不同组合的能力。

当我们解决矛盾时,由于观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异,衍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渠道,形成发散思维。

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时,学生根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自己设计作文题,如:请写一篇关于你的假期的文章,要提到你去了哪里,游览了什么,干了什么,并给出相应的提示词,在小组内相互交换作文题目,并完成作文,最后在全班面前展示。

通过对提示信息的思考,借以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多思,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指导。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

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 favorite book, I like my family.等让学生写。

需要说明的是,开展这种活动最好要求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自由写作本子,定期上交教师批改。

这样写过后,学生可对照检查自己前边的写作,看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整节课中教师有节奏有层次的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有节奏有层次的实现主体地位,这种诱和思的不断转化,把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的真正落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

既是每一个具体活动发展变化的辩证法,也是诱思探究思想的精华所在。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这句话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倘若有点积极性也是处在不正常状态。

因而积极性是被动的,盲目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步,独立思考意识、创造性思维受到扼杀,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拐棍儿,因而就达不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一目的。

而“诱思探究教学”着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促使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调动,相辅相承。

使学生思想、知识、习惯、心理等相应得到补充和提高。

总之,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