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型新授课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课堂教学专题研究

2013年3月22日我组全体组员在理科教研室召开了新授课课堂教学研讨会,各位教师积极发言,探讨气氛浓厚。现将各位教师的发言结果总结如下。

一、课堂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课本,从课本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理化生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

3.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课堂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性原则

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熟练运用。夯实基础,才能提高理化生学习整体效益。对基础知识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对基本技能学习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对基本的理化生思想与方法学习要注重提炼,指导解题。

3.发展性原则

新授课要学习新的理化生知识和技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监控调节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三、课堂设计主要功能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理化生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理化生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学习从收集的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不断改进的意识;

(5)通过学习理化生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理化生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学习理化生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理化生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尝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理化生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四、基本教学模式

初中理化生课堂教学模式,既无固定模式,也非一成不变,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也存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客观上遵循有模化向无模化转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遵循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不同,优化并形成不同情境下的变式模式,能有效指导我们当前教学实践,以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模式,仅供参考。

1.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提前发放预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要认真的看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内容。把尚未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

2.师生交流,合作探究

交流的是已导入的问题,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得到解决,合作探究的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设计成的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以小组为单位,突出主干,对共性问题、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

3.展示成果,释疑点拨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或设计方案,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留给学生整理、理解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4.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要根据目标,针对基础问题或上述过程中未涉及到的题型以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编制课堂检测题。对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拓展提升。

问题要注意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突出重点和补救性,力图发现新问题,难度不要太大,题量要控制在5分钟左右;要注意对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纠正、补偿。

5.反思升华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提升学生的思维量,反思提炼也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

6.创设情景,导入下节新课

把握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导语要有情景性、启发性、生动性和激励性,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以事例、事实或实验引入等。总之这一环节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时还应注意控制时间。为学生课前预习和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注意事项

1.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新授课是在问题背景下,对理化生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