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三大合作”改革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出路作者:王玉婷来源:《唯实》2015年第04期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民按照一定区域或以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基本生产资料共有或股份所有,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经营管理参照现代管理制度开展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几年,江苏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因此,及时分析面临的困难挑战,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保持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十分必要。

一、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江苏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政策引导,注重体制创新,狠抓措施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农村全面推行“三大合作”,近几年全力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不断加大各方面的扶持力度,集体经济飞速发展。

2013年,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946亿元,同比增长8.2%。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80亿元,村均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

苏南、苏中、苏北分别达到443万元、103万元、50万元。

苏南涌现了一大批收入超千万元的经济强村,其中,苏州市年经营性收入超千万元的村222个,苏中、苏北地区也有部分村收入分别超过500万元、100万元。

2013年,全省村级集体组织提取公积金、公益金72亿元,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5亿元,用于农户分配和提取村民福利费均超过20亿元。

江阴市2013年村级用于公益事业、村民福利支出达6.8亿元,常熟市勤丰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村级社会事业建设,苏州相城区灵峰村每年用于村民福利支出1000多万元。

江苏省“三农”问题特点分析及提高农民收入对策

江苏省“三农”问题特点分析及提高农民收入对策

江苏省“三农”问题特点分析及提高农民收入对策[摘要]江苏省的“三农”问题和全国的“三农”问题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如在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口比例、恩格尔系数等方面在总体上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江苏省的农民收入等问题又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文章具体分析了这些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城乡结构二元经济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既同样存在着“三农”问题,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现阶段发展中,要注意针对这些特点来发展,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江苏省三农问题和全国三农问题的比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三农问题”却始终是一个困扰全局发展的问题,城乡差别巨大,并且似乎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江苏省的经济同样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和全国比较起来,三农问题同样存在,但又有其区域特点。

下面选取了几个指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江苏省在这个问题上在总体上是优于全国水平的。

1.江苏省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总体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各产业在产值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2004年,江苏省第一产业产值是1989年的2.617倍,是1978年的12.347倍;全国第一产业2004年产值是1989年的4.912倍,是1978年的20.392倍。

虽然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

但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却大大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江苏已经基本成长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的经济区域,这和过去时间里以及目前我国的建设目标是相一致的。

2.城乡结构优于全国总体水平。

2004年,我国人口为129988万,江苏人口743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7%。

苏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讨——以苏州市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

苏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讨——以苏州市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

NO.427 JIANGSU RURAL ECONOMY 45
依托特优农产品 促进农工贸融合
从田头到餐桌,讲好“一粒 米”的故事。“吴中大米”,米 粒玉白有光泽,口感绵软略粘, 微甜、有韧性,2018年被认定为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园区在此基 础上建设水稻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对水稻生产、加工、管理进行一条 龙服务,实现“一粒种子”到“一 粒米”质量全程可追溯。搭建销售 推广平台,推广“江南味稻”、 “吴小米”等销售子品牌,建立线 下体验店及线上微商城,扩大了以 “江南味稻”为引领的镇级农产品
挖掘地方美食,建设特色 民宿。以碧螺春茶叶为原料制作 各种含茶菜品,以“江南味道” 大米制作白玉方糕、乌米饭、枣 泥麻饼、糯米酒等糕点酒品,以 太湖蟹、太湖三白等制作的湖鲜 美食,使到园区内休闲度假的游 客们,不出园区尝遍苏州美食。 整合园区内的闲置、废弃民宅资 源,引进部分商业资本,通过翻 新、改造,将民宅打造成各具 特色的民宿,并组建民宿产业联 盟,凝聚民宿合力发展,制定民宿 行业服务和收费标准,促进园区民 宿规范发展、合作共赢。园区引导 打造一批如玖树·森林的秘密、右
开展青少年农事教育。园区 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围绕碧螺 春的由来、古代碧螺老茶馆生活场 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茶 手工制作技艺的展示与介绍,传
承、弘扬碧螺春茶文化。通过与乐 享苏州、博研文旅、全市中小学校 等单位的合作,开展研学、团建等 多样农旅活动,为不同层次的群众 体验农耕文化提供场所及服务,打 造出了“第八批苏州市科普惠农服 务站”和“苏州市第二十一批科普 教育基地”。
见十八舍、半山艺、易成居、小团 圆、花坊孖、湖柳蝶坊、柳岸花明 等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让游客脱 离了钢筋混凝土,享受到了“诗和 远方”,将游客短暂的一日游引导 为多日游。

苏州加快推进“三大合作”

苏州加快推进“三大合作”
四 是 强调 民主选 举 、民主 决 策 、 民 分 配与成员 出资 、 能规模和投售 量三个 产
产 经 营需 要 , 在 平 常关 键 时期 召 开 成 主 管理 。合作 社 必须 强 调 民主 , 其 是 方面相 对应 , 还 尤 合作社成 员都十分满意 。 员代表 会 议 , 开 分 片会 议讨 论 阶段 性 合 作社 中的大 事 。 实际 运行 中 , 多合 召 很 六 是规 范 建帐 。 合作 社必 须 按照 财
事务 , 显然 , 这个合作社运行质态非 常 作社 领 导人 觉 得人 多 了 , 民主 要 求运 政部与农业部联合制定的《 民专业合 按 农
好。 以, 所 合作 社一 定 要健 全组 织 机构 。 作会 很 麻烦 , 会 很 费 劲 。但 是 我们 看 作社财务会计 制度》 开 的要求 , 建立健全
同 的情 况 下 非 常 强 调 建 立 一 整 套 内部 个 要 求 , 一要 合作 社 成 员人 人 出资 。 农 果不 听指挥 ,说 明你 还不 能让 大家心 服 《
规 章 制 度。章 程 可 以标 准 化一 点 , 但规 民专业 合 作社 法 》 并没 有 规 定成 员必 须 口服 。 的把 合作社 事情 办好 了 , 说服 真 有 章 制 度必 须 要有 特 色 ,要 有针 对 性 。 要 人 人 出资 。虽 然 不 能强 迫 , 是 我 认 为 但 力了, 应该可 以推 进 民主管理 的。
是 成 员们 充 分 讨 论 、 民主 表 决 而 形 成 应 该 以人 人 出资 为 好 , 因为这 是 成 员 与 的 , 且应 该 是社 员人 人 明白的 。 而
五 是强 调 合理 的分 配 。 去 分配 不 过
合 作 社 除 产 品 惠 顾 以外 最 有 效 的联 结 太 规 范 ,现 在 越 来 越 注 重 按 惠 顾 额 分

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分析

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分析

〔 关键词」 南 区 乡 体 ;可 续 展 苏 地 ;城 一 化 持 发
会以 “ 来, 科学发展观’ , 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 2006 年3 月5 日,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城乡协调发展”同时指出要转 , 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人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所以在现阶段, 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关注逐步取代了对发展速度的关注,
后, 污水排放量大, 造成太湖流域大面积污染、 富营养化, 地表水资源 的恶化和紧缺迫使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性地面不均匀下 降, 严重威胁到城市及重大工程建设, 苏州、 无锡和常州成为水质型缺 水城市。 ②城市化使土地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土壤资源, 城市生活、 工业 活动加重周边农地的污染负荷, 直接进人土地的污染物使土地的生态 质量下降, 适宜性变差, 影响土地的生态承载力。 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输人到有限和较小的时空范围, 系统所排放 城市 的 废弃物超出了城市环境的自 净能力, 大气、 噪音和电 水、 磁波等污染 日 益严重(见表1), 对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以正反馈的形式发展。
一、 引言 传统发展观强调以GDP 的提高为主要的内容, 但十六届三中全
现阶段, 保护苏南地区的资源和环境, 保护生态系统一及对污染
的防治是改善苏南地区城乡环境 、 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之路。 (一)合理保护和使用水、 土地、 能源等各种资源、 实现资源的优化
配置。1、 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通过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实现水资
划、 城市总体规划、 重大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制度, 促进苏南地区的水
资源利用与人 口、 环境、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调配生活、 生产和生 态用水, 并建立水资源合理的价格机制, 实施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相 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鼓励发展节水农业、 节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合理的问题。

一些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偏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一二产业,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情况下,当一二产业面临市场波动时,农村经济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稳定发展。

其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产业链条不完整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中存在一些环节的缺失,导致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比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导致农产品流通链条不畅,农民收益有限。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再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村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够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未能给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足够的政策倾斜。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财政、税收、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也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然而,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融合发展的进展。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这一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大转型路径。

第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以农业为主导,农村经济占据了绝对地位。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苏南地区逐渐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起了以出口加工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特别是苏州以创新兴业和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苏州模式,成为苏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示范。

第二是城乡转型协调发展。

在苏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苏南地区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脱胎于传统农业经济,向农村工业化、农村服务业和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进而与城市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是人才培养与引进转型。

苏南地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机制。

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

与此苏南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留学人才,充实了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苏南模式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转型过程。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转型协调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转型,苏南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幅提升,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示范区。

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意见

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意见

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意见各村党(总)支部、镇属各企事业单位:加快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增强发展动力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我镇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原则1、坚持“三权”不变。

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不改变农民的财产所有权,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村集体资产的收益权。

2、坚持依法自愿。

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开展劳动技术、营销、资金、土地等各类合作,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

3、坚持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创造,尊重群众选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村干部、农技站、农经站和服务人员等发起或参与兴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4、坚持规范有序。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

严格程序,示范引导,有序推进,加强规范管理。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鼓励多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养合作带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农技、农经服务部门人员及村干部发起组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共同创办。

围绕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

切实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有规模、有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挂靠联合,建立销售网络。

支持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提供统一组织和供应农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

包宗顺: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与对策

包宗顺: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与对策

包宗顺: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与对策摘要:作者通过深入的专题调研后认为,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苏南近几年来在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实践中也突显出资金“瓶颈”、周转用地指标难落实、区域农业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产权确认和流转及保护等,一系列矛盾和制约因素亟需化解和取得突破。

为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苏南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对策目前,苏南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关键阶段。

为能全面准确把握该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应对策略,笔者于今年6月上、中旬赴苏州、无锡、常州及其所属部分县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苏锡常地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成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苏锡常三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改革思路,在开展先导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各地在改革思路上注重“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在改革导向上突出富民优先,在工作措施上加强政策制度研究,在发展实践上加大创新力度。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

1、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苏州在全省最早探索城乡规划的一体化。

新世纪初,苏州就利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之机,彻底打破城乡地域分割,率先实现市域规划全覆盖,奠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2006-2009年间,全市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200多亿元,新建扩建农民集中居住点900余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13个。

目前已有33%的农户迁入规划集中居住区。

无锡近年来以镇村布局优化为重点,推进区划、规划合一,着力优化镇村规划、完善村庄规划和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现已完成所有规划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所有规划保留居民点的建设整治规划或平面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市都市农业园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苏州市加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当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主动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布局苏州市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农业产业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地缘位置和历史原因,农业发展不平衡,比较落后。

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当主动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布局,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集聚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集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品质和品牌,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农村三次产业发展给予扶持和保护,同时,鼓励本地的企业集聚,加大知识、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推动大规模、专业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创业者和就业者的扶持,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知名企业家等有志于农业发展的人才,参与到农村三次产业发展中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创新模式和机制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应当创新模式和机制,打破传统观念,采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和研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比和评估。

总之,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时,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人才,创新机制和模式,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州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我市农村三次产业现状及问题出发,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力农村第一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要想落实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加强农业、林业、渔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

我市要加强农业灌溉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抗旱、抗涝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与此同时,对于畜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也要建设符合生产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如畜牧业饲料加工厂、养殖场、渔业码头等。

二、发挥农村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要将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我市农村地区在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发挥这些优势,培育壮大当地的特色产业。

比如,在苏州市张家港区,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业;在吴江区,推动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等。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升级,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

三、推进农村电商,拓宽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市要积极推进农村电商,通过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等方式,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销售渠道。

同时,也要注重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等,提高产品的保鲜度,拓宽销售市场。

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可以让农民直接面向市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也可以为城市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农产品。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水平要想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我市要注重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农业大学专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此外,还要注重引导优秀人才回归农村,为当地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苏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农村经济是苏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以鼓励农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包括降低农村企业和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兴办企业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支持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培育农村创新创业氛围。

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农民创新创业。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形式,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潜力。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农村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村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三、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农产品加工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提供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

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与城市市场的对接,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开发农家乐、农业观光等形式,吸引游客前往农村旅游,促进当地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引进专业机构提供旅游规划和宣传。

要加强乡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

包括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方面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苏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促进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

只有经过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农村三次产业的作用。

二、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想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必须注重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现代化城市的做法,引进专业人才来农村企业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为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提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支持规定,为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税支持、土地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只有在政策支持的保障下,才能保证苏州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稳步推进。

四、加强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是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要想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

在合作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产学研联合、社会资源共享等手段,加强企业与政府市场环节的合作,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合作共赢,达到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的目的。

总之,苏州要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要守望相助,共同努力,为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苏南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苏南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苏南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穆青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1998(012)010
【总页数】1页(P14)
【作者】穆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我国山区"新农合"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探讨——以"十个现行、十一个改变"浅析山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J], 汤建新
2.论农牧区合作医疗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J], 王小莉
3.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J], 刘树林;于桂礼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J], 周世忠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J], 王贤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

十六大报告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部分的开头,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根据这个重要思想,从苏南经济社会发达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应该明确地提出实行“农退”的新途径,即在不放松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缩小农村的地域和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样,就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铺展了更为广阔的通途。

首先,要退出传统“农耕”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最终不可能脱离现代农业的经济基础而独自前行;而提升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把退出传统“农耕”作为切入点。

一是要从全局范围合理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保障粮食供给的政策取向,以致从世纪年代至年代中期,整个苏南所有县级市,都是国家级粮油生产大县。

世纪年代后期,国家宣布苏南的红皮小麦、广东的早籼稻等传统粮食作物退出保护价收购序列,一时曾让农民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年代末,国家又决定集中力量支持中部粮食生产区,苏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不再要求粮食自给平衡,可以退出粮田放手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这虽然是受制有限财力作出的不得已的政策选择,却承认和基本体现了市场导向下产业布局优化整合的客观规律。

由于将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推向市场后,很快又出现了新一轮地区同构、农产品过剩的现象。

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布局调整政策,还应把握农业布局转换与农民就业转轨的关系,辅之以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的政策。

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地才能以市场为导向顺利地退出传统农耕,在区域分工和差别化竞争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要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性调整,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解决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或是多养点什么、少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苏州农村“三大合作

苏州农村“三大合作

苏州农村“三大合作苏州农村“三大合作”二、“三大合作”对苏州城乡一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三大合作”改革给苏州农村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从根本上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1.农村市场化市场化程度是区分城乡的一个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明晰产权,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的关键也就在于明晰产权。

这些年来,“三大合作”通过明晰产权,优化配置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促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为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培育发展载体、转变增长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沟通城乡一间的经济联系,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2.农民组织化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创新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态,实现了农村基本经营方式经历了由“统”到“分”再到“合”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大幅度提高,开始走上“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的共同富裕之路,为农民向市民和农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创造了组织条件。

3.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苏州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希望所在。

社区股份合作完善了集体收益的分配机制,确保了农民享有集体收益的分配权。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当年能够按章程进行股份分红的合作社总数逐年递增。

统计显示,2009年全市社区股份合作社当年净收益用于分配的比例大致在30%至40%,基本股东年均股份分红在300元至1000多元不等。

农民收入中,非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已超过80%,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投资性收入、政策和转移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农民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

其中,财产性与投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已由2005年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33.2%。

4.集体经济扩大化富民离不开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和发展集体经济找到了新路。

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快股份固化改革,科学界定比例,规范收益分配,提高分红水平,使农民与集体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股份合作经济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

苏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新经验

苏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新经验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常熟市董浜镇党委
出版物刊名: 中国老区建设
页码: 22-2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 “三农”问题 苏南地区 经验 经济发展模式 乡镇企业 经济崛起 改革开放 八十年代
摘要:依靠乡镇企业、经济崛起、促农致富的苏南经济发展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农村改革开放发展创出一条全新之路,影响深远。

但就乡镇而言,工业经济再发展,也还有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常熟市董浜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苏州市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苏州市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二、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只有不断引进新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提高农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

我们需要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农村企业和农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深入应用。

三、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的推动下,培育新的农产品及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农村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强化示范引领,推广成功经验苏州市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需要被更多的地方借鉴和推广。

我们需要加强示范引领,通过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和企业学习先进的产业融合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产业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发展交流会和示范推介会,将成功的经验传播给更多的地方,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苏州市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苏州要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苏州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苏州还需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农民队伍。

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苏州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需要综合施策,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民培训,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将为苏州农村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是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各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理念,拓宽产业发展思路。

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农村产业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对各个产业进行引导和激励,推动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是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一,只有政策得力,各产业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农村产业的协同发展。

2.2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是苏州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农村“三大合作”改革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随着江苏省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大批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促使了大量农村土地流转。

这一状况在苏南尤其显现。

苏南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为内容的“三大合作”改革,为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三大合作”现存的问题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较低。

苏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带动面小。

二是土地股份合作社高效农业项目较少,发展后劲不足。

苏南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对原土地规模经营的包装,合作社直接经营管理的不多。

三是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较低,增收效果较弱。

苏南社区股份合作者分红较低,增收效果较弱。

以张家港为例,全市188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中,实行资产量化的占50%,确定社员股份的占18%,确定社员资格的占32%。

在资产量化的合作社中2009年仅有62家分红,只占资产量化的村(社区)62%,占改革村(社区)总数的11.7%,占全市村(社区)总数191家的32.9%,平均每股仅分红120元。

合作社资产存在没量化、股权没固化、股权不能继承等矛盾。

四是“三会”组织职能尚未充分发挥,规范运作欠佳。

“三大合作”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均成立了“三会”组织,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运行质量和水平均不高,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五是各项政策尚未建立健全,扶持力度不强。

苏南尽管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登记方面已经突破,但合作社在依法登记后,必须进行税务登记,相关税费负担较重。

“三大合作”改革对策
一要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拓展发展空间。

要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

广泛动员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基层农技站、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

发挥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发挥科协的作用,培训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发展,引导农民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跨区域发展,提高合作社的开放性,引导分散的小型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借助江苏省农林厅出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面积超300亩每亩奖励100元”的政策,在规范手续的基础上,严格按“确权确地、确权确利、确权确股”的要求全力加快发展。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高效农业项目,提高土地合作社效益。

此外,还要探索新型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可以以村为单位组建,也可跨村组建;经营形式可以由农民以承包土地、村以资金投入合股经营,也可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村以农业综合服务站直接经营。

明确在金融保险、用地、税费优惠、项目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同时,进一步探索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股权,
以家庭为单位长久不变,实现离土又离乡。

增加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投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不断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出效益,提高分配水平,调动农民入股积极性。

三要进一步加大社区股份分红面和分红额。

可以按照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设定分红额度,凡是可用财力超过多少万元的社区股份合作社要进行分红,利用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镇考核和“以奖代补”激励措施。

同时,探索将村民福利和“二次分配”列入社区分红,提高股均分红额。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以家庭为单位量化、固化股权,实行股权“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

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尽可能将农村集体资产量化、固化,将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换成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东,不论居住地在哪里,均享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分红权利,减少进城(镇)不离村现象。

进一步探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并可继承政策。

四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管理。

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规范管理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工商登记,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专业合作社转化,计划年内联合工商、财政对专业合作社依法运作、补贴资金流向、“三会”活动等内容进行一次检查,督促专业合作社依法营运。

同时,加强培训与指导,促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以积极发展各类农民投资性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为重点,大力扩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面,提高合作社的运作质量。

搞好农民投资性股份合作社典型培育,配合财政实施农民投资性股份合作社税收奖励。

五要加大财政扶持和融资担保力度和部门扶持“三大合作”协调力度。

随着江苏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加大,市财政将加大“三大合作”改革奖励力度:一是对争取到的项目,市财政给予等额配套。

二是加大奖励。

对新发展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农民投资性股份合作社给予更多配套政策,重点奖励社区股份合作分红,按分红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另外,依托金港投资担保公司,出台相关实施办法,降低合作社担保准入条件。

“三大合作”改革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少不了工商、财政、税务、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倾斜与支持。

(来源:苏州日报,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华彦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