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2006教案

《构造地质学》2006教案

教案(2005~ 200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班级:220401-2、2204-5班教研室:构造地质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刘志宏地球科学学院制授课题目绪论授课学时2学时教室设备与教具计算机和媒体设备课型讲授(√)、实验()教学目的(1)了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初步了解构造地质学现象、问题和研究意义;(3)了解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特点、讲授的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难点:构造地质学问题和研究意义教材与参考资料1. 李德伦,王恩林,梁一鸿,刘志宏.构造地质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1-2802. 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2623. 俞鸿年,卢华复.构造地质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 毛玉元,刘援朝,徐亮.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998,增刊,99-1045. 马杏垣.中国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地质论评,1995,41(5):483-4856. 吴淦国,张达,陈柏林,等.构造地质学的现状与进展.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教学内容提要学时分配及备注绪论一、地质构造现象与构造地质学问题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2.研究内容3.研究范围和尺度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反演法2.正演法四、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五、构造地质学课程简介1.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特点2.构造地质学的课程结构3.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方法4.构造地质学的学习方法5.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总体要求6.构造地质学课程的考核方式7.构造地质学课程的学时分配学生课外学习引导思考题:(1)什么是地质构造?列举一些你所见过的地质构造现象!(2)为什么要学习《构造地质学》?(3)怎样学习《构造地质学》?(4)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

西安石油大学613构造地质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安石油大学613构造地质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安石油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613)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识别、观察、描述和表示各种基本地质构造的能力,会应用力学原理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和组合关系,初步掌握基本地质图件的阅读、分析和编制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的“构造地质学”入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主要内容
本门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包含应掌握的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以及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

考试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构造研究基本研究方法的应用。

(1)绪论: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析和研究思路方法。

(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层状岩石的原生构造及其对顶、底面的指示;地层层序及其接触关系;不整合的识别和表示方法、研究不整合的意义。

(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应力、应力状态和应力摩尔圆等概念;线应变、角应变和应变椭球的概念;纯剪切变形、简单剪切变形、递进变形;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

(4)褶皱:褶皱及其基本要素;褶皱的分类及褶皱的组合类型;褶皱的形成机制(重点: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

(5)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断层的分类、断层的组合;断层的地层效应;断层形成力学机制和安德生模式;断层的观察和研究;同沉积断层。

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教学大纲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代码:06010050使用专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执笔者:李俊系(部)主任签字:制定日期:2013 年8 月30 日修定日期:年月日《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10050 课程名称: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总课时数:64 执笔人:李俊编写日期:2013年8 月审核人:周志强修订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说明(一)编制依据与适用专业本教学大纲以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适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及相关的其他物探类专业,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院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在校学生,是该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普通地质学属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属于必修课,是地球物理勘查专业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矿物岩石、地层等在成因上的关系和地壳在动力作用下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演变历史,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以及变化规律。

该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故大纲中对实训课有要求。

总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的知识,以这些课程为支撑,为重力学、电磁学、固体矿产勘查等课程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本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能设置;针对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来设置;本课程包括地球概述;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概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地震作用;风化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褶皱;节理;断层;劈理和线理;岩浆岩构造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教学方法应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性等方法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手段来组织教学。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九、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
根据代表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
在变形前后方向是否改变,把变形分为:
非旋转变形 irrotational deformation
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不改变
旋转变形 rotational deformation
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改变
τ
l2 l1 l0
数学证明,单位圆球体变形后成为椭球,并
且,3各垂直的主轴只有线应变无剪应变
单位球体经均匀变形后成为的椭球体称为应
变椭球strain ellipsoid,这个椭球的轴率 和空间方位可以用来表述应变的大小和方向
XY面 = YZ面 = X方向= Y方向=
压性面;褶皱轴面、片理面 张性面;张节理 最大拉伸方向 中间应变轴
体变
地质意义
断层主要是平移
推覆体主要是平移
瑞士 Alps morcles napple
J K
E
形变韧性剪切带的两盘 位移引起剪切带内 的变形
形变:砾岩的变形
形变泥岩变形和变质成板岩,退色斑变形
二、应变的概念与度量
应力与应变 应力stress状态 是指某一瞬间作用 于物体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场是 随时间而变化的。 应变strain 是指物体在变形前后状 态的比较,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形后 两种状态的比较。
应力与应变为因果关系
应变两种方式:线应变和剪应变
线应变:长度变化 剪应变:角度变化
(1)线应变(e)及其表示方法
变形后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e=(l’-l)/l 平方长度比( λ ) λ=( l’/l)2=(1+e)2 自然应变(ε) ε=∫ll’dl/l=ln(l’/l)=ln(1+e)

地质构造之力学基础(应变分析)

地质构造之力学基础(应变分析)

§2 应变分析
(三) 岩石变形的阶段
有关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的多数资料是通过岩石变形实验得来的, 岩石在 外力的作用下, 一般都会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 次发生, 但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彼此过度的。 1. 弹性变形:
(1)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当外力解除后, 岩石又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这种变形行为叫弹性变形
2.线应变:物体内某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改变量叫线应变.
一杆件受纵向拉伸变形, 设杆件原长为l0, 拉伸变形后的长度为l, 那么, 杆件绝对
伸长为:
△l=l-l0 纵向线应变定义为: ε =(l-l0)/ l0 即 ε = △l / l0
实验证明, 杆件拉伸变形, 不但有纵向伸长变形, 同时还有横向缩短变形。设杆
韧性: 岩石在断裂前的 塑性变形量超过10%
§2 应变分析
(四) 剪裂角分析 在岩石变形实验中发现, 岩石受到挤压力的作用, 会在与挤压力方向成
一定交角的位置形成一对剪切破裂, 由于这一对剪切破裂是受同一作用力而形成 的, 构造地质学中称这一对剪切破裂为共轭剪切破裂。
当岩石发生共轭剪切破裂时, 包含最大主应力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 面中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2θ)
最大主应力轴σ1作用方向与剪切破裂面的夹角称为 剪裂角(θ).
§2 应变分析
二维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可知, 两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最大主应力轴σ1或最小主 应力轴的夹角均为45°, 二剪裂面之间的夹角为90°, 二剪裂面的交线是中间应力轴s2的作 用方向。
但从野外实地观察和室内岩石实验来看, 岩石内两组共轭剪裂面的交角常以锐角指 向最大主应力σ1方向, 即包含σ1的共轭剪切破裂角常常小于90°, 通常在60°左右, 而共轭 剪切破裂的剪裂角则小于45°, 也就是说, 两组共轭剪裂面并不沿理论分析的最大剪应力 作用面的方位发育, 这个现象可用库伦、莫尔强度理论来解释。

构造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构造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性质:必修
总学时:64学时讲课:40学时实习:24 其它
授课班级:100101E003-01班学生人数:30
任课教师:漆家福(教授)助教:陈石(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构造地质学(第二版)作者:朱志澄等
构造地质学作者:漆家福等
出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上课地点:逸夫楼-108#;
实习课程地点:地质楼构造地质学实验室;考试:闭卷统一考试,时间另行安排。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 屈服
• 屈服点
• 屈服极限
• 岩石在断裂前塑性变形应变达5—8%为中等韧性,超 过10%的材料性质为韧性,而脆性材料在弹性变形阶 段后,和断裂变形阶段前就没有或只有极小的塑性变 形(3—5%)
塑性变形的显微机制
• 由于岩石类型、围压条件、温度、应变速率和施加应力类型的不同,出现脆性到韧性的一系列变化现象, 在压缩和拉伸条件下,其变化有五种情况。
2. 剪应变: (1)定义: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 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
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 γ ) (2)应变量计算:γ= tgψ
(右偏为正;左偏为负)
应变轴的规定及与主应力轴之关系
• 通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 立方体,在其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都只有线应 变而无剪应变,即只有伸长和缩短,这三个互 相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三个主应变方向称 为主应变轴。并规定:最大伸长方向为最大应 变轴(A轴),最大缩短方向为最小应变轴(C 轴),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应变轴(B轴),B 轴方向既可是拉伸,也可以是缩短
3.2 变形分析
•3.2.1 变形和应变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 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 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 物体变形的程度用应变来量度,即以其相对变 形来量度,应变所涉及的物体形态的变化,总 是与物体的两个状况有关—初态和始态,所以 下面所指的应变,只涉及到系统的两个特定的 状态。
A.平移;B.旋转;C.形变;D.体变
物体变形的泥巴实验
Brittle Deformation Ductile Deformation
M.S. Patterson
Fig. 10.7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sa= 0 ta = 0
结论: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
上(即a=45°的截面上), 正应 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 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并且 最大。在两垂直的截面 ( α=45° 和α=-45° )上剪 应力互等, 剪切方向相反。
结论: 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
面上,既无正应力, 也无剪应力
一、 应力分析
(s1 - s2) cos2a /2 (7)
t= (s1 - s2) sin2a/2
(8)
一、 应力分析
结论: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的主应力之和为一常量, 且等 于二主应力之和 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的剪应力值大小相等, 剪切 方向相反, 这一关系称为剪应力互等定律 在与外力垂直的截面上, 存在最大主应力s1 , 剪应 力为零, 即没有剪应力 在与外力平行的截面上, 存在最小主应力s2, 剪应 力为零 在与外力呈45°的截面上, 正应力为二主应力之和 的一半, 剪应力为最大
1
3 2
一、 应力分析
(一)有关力的一些概念
1. 外力: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的 力称为外力。两种类型:
面力: 通过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力 体力: 物体内每一个质点都受到的力, 它不通过接触, 而 是相隔一定的距离相互作用, 如太空星球之间的吸引力, 物体 的重力等。 2. 内力: 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两种类型: 固有内力: 一物体未受外力作用时, 其内部质点之间存在 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各质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从而使物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这种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内力. 附加内力: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 其内部各质点的相对位 置发生了变化,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发生了变化, 这种物 体内部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当截面与作用力相垂直时(α=0º),该截面上的正应力值 最大,而剪应力值为零。当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 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该截面则叫主平面,主应力 作用的方向为主应力轴。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概念--应力
如果内力Δp与截面ΔA不相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 法则,可将内力Δp分解为垂直于截面ΔA的分力ΔN和 平行于截面ΔA的分力ΔT。
相应的垂直于截面ΔA的应力σ叫正应力,或称直应 力:
σ=ΔN/ΔA 平行于截面ΔA的应力τ, 称为剪应力,又叫切应力: τ=ΔT/ΔA
(一)应力概念--应力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1、单向受力状态下的二维应力分析
设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为p,内力为pa(图5—2),那么垂直 于内力pa的截面mo的单位面积Ao上的应力σ1为:
σ1=pa/Ao 与 内 力 pa 斜 交 的 任 意截面mn上的面积 Aa合应力σa为:
σa=pa/Aa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应力集中
(一)应力概念
一、 外力、内力和应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 运动速度、形状和大小等。在说明一个力时,既 要说明它的大小,还要说明它的方向。这种将大 小和方向同时加以考虑的量,在数学上叫做矢量 (或向量)。根据施力物可将力分为内力和外力, 应力是内力的一种。
σf =lim(Δp/ΔA)=dp/dA
应力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帕(Pa),即N/ m2,其含意为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牛顿力的大小。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构造地质学》教案

《构造地质学》教案

《构造地质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研究内容及对象1、构造地质学的定义地质构造指的是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从而形的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两个概念的区别①研究对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及岩石圈中的造现象、空间分布及形成原因。

②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的区别构造地质学有两个分支,即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种区别在欧美国家中实际不存在,在欧美国家中,structural geology一词包含了所有的地质构造,也包含了tectonics的含义。

而在前苏联和我国,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个单词则具有不同的含义,即structural geology指的是地壳内的中、小型构造,而tectonics则指的是包括岩石圈在内的区域大地构造,故在这些国家,将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两词分别称之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在大学里也分别开设上述相应的两门课程。

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从构造现象(构造形迹)上讲,其包括岩石和岩体〈地质体〉的原生和次生构造,尤其以研究岩石的次生构造为主。

次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形成后,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破坏,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

原生构造:指的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主要指沉积岩和岩浆岩)。

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讲,《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力地质作用。

二、研究方法《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反序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及规律反寻其成因,进而去讨论地壳运动的规律,即"将今论古"。

在对某一构造进行实际分析时,往往包括了如下方面的研究:空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与组合形式。

时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顺序与演变。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精选全文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二、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导致的地质构造在垂向上的分带性。

不同的构造层次分别显示不同的主导变形机制。

三、构造解析的思想1.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和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

2.构造解析分析和解释地质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方法学,内容包括对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目的:了解地质构造的发生条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四、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模及其动力来源。

2.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思考题1.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2. 对地质构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各有什么主要内容?3. 学习构造地质学有什么意义?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1.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图中直线MON),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直线称(真)倾斜线,倾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的倾向。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就是该岩层的(真)倾角。

注意:规定: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走向有两个数值。

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视倾角的值比倾角值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tanβ=tanα·cosω2. 倾斜岩层产状表示法(1)方位角表示法:“倾向∠倾角”如:213︒∠54︒、0︒∠ 25︒、60︒∠ 60︒地质学上一般采用方位角表示法。

构造地质学考点

构造地质学考点

第一章 绪 论
1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产生的岩石和岩层中的变形、变位的几何形貌形迹叫地质构造。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进程,探讨构造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主要为:
1)研究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 2)研究地质构造的产状 3、地质构造的空间尺度
1)弯滑褶皱作用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在侧向挤压作用中通过层间滑动而发生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其特点如下:
(1) 在发生纵弯褶皱的一套岩层中, 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 而整个褶皱没有中和面。
(2) 纵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 背斜中各相邻的上层向背斜转折端滑动, 而各相邻的下层则向相反方向——即向相邻的向斜的转折端滑动
5、标志层 (重点)
所谓标志层是指厚度不大、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或所含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的岩层。
6、纵弯/横弯/剪切/柔流褶皱作用 弯滑/弯流褶皱作用 (重点)
1)纵弯褶皱作用的概念:
原始水平状态的岩层, 在受到侧向的顺层挤压力的作用后发生褶皱弯曲叫做纵弯褶皱作用。
(1) 三轴应力状态(2) 双轴应力状态(3) 单轴应力状态
4、应力场/构造应力场
1. 应力场:
上面讲述的是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 任一物体和地壳岩石中都存在一系列点的应力状态,它们构成了物体或岩石中的空间应力场。也就是说, 物体内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叫应力场
褶皱中间面: 位于两相邻包络面正中连接各个褶皱的拐点的联机。
3、轴面/枢纽 (重点)
枢纽: 在褶皱的横剖面上, 同一褶皱岩层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机叫枢纽。

《工程地质》课件 第三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课件 第三章  地质构造

图3-14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按上述步骤就能绘制出节理走向玫瑰花图。玫瑰 花瓣愈长,说明此方位角范围内出现的节理数目愈多; 玫瑰花瓣愈宽,说明节理方向的变化范围愈广。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节理倾角玫瑰花图的绘制方 法与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大同小异,只不过因为每条节 理的倾向、倾角只有一个数值,因此作图时,要用整 个圆,如图3-15所示。节理倾角玫瑰花图可和节理倾 向玫瑰花图绘在一个图内,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a〕厚度稳定岩层
〔b〕厚度变化岩层
〔c〕尖灭岩层
〔d〕透镜状岩层
图3-1 岩层的厚度及其形态
1〕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是指岩层倾角为0°的岩层。绝对水平的岩层很少见,习惯上将倾角小于5°的岩层都 称为水平岩层,又称水平构造,如图3-2所示。岩层沉积之初岩层顶面总是保持水平或近水平,所 以水平岩层一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 、盆地中部或局部高原地区。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割时,老岩层 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01
03
05
02
04
节理的成因类型、 力学性质。
节理的张开度、长 度和节理壁面的粗 糙度。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2〕节理的统计和表示 统计节理,有各种不同的图式。节理玫 瑰花图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节理玫瑰花 图可分为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节理倾向玫瑰 花图和节理倾角玫瑰花图三种。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如图3-14所示。
〔a〕未剥蚀
图3-10 背斜与向斜
〔b〕剥蚀
2〕按轴面产状分类 按轴面产状的不同,褶曲可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和平卧褶曲四种,如图3-11 所示。

构造地质应力分析基础

构造地质应力分析基础

1
1
3 2
主应力示意图
一些常见的应力状态
• 1、单轴应力状态: 一个主应力不等于 零,另外两个主应 力为零 • 单轴压缩: • σ 1> σ 2= σ 3 = 0 • 单轴拉伸: • σ1 = σ2 = 0 > σ3
2、双轴应力状态: 一个主应力为零, 另外两个主应力不 等于零 双轴压缩: σ1>σ2 > σ3 =0 平面应力状态: σ1 > σ2 =0 > σ3
应力轨迹:应力场可用应力轨迹来表示,应力轨迹又称应力迹线、
应力网络,是定性地表示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作用方位的曲线。
3
1
=2.5MPa
剪应力分布
主应力迹线 最大剪应力迹线
附加侧向张力的简单剪切光弹实验获得的应力轨迹图示
应力集中:又称应力扰动,是由于岩块或地块内部的局部不 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在岩体内部造成应力场局部变化的现象。
一点的应力状态
为了表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以考察点为中心,截 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立方体,该立方体的六个表面 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
2 3
力作用。此时的三对正应
力称之为该点处的主应力, 按照大小分别用1、2和 3表示。
1
1
3 2
主应力示意图
主应力的方向称为该点的应力主方向,三 对表面称为该点的三个主平面。
应力
在物体内部某截面(如图中n面)上的某点(如图 中m点)处截取一微小面积F,设其上的作用力为 P,则将
P dP lim P F 0 F dF
称为n截面上m点处的应力, 也可以称为m点处n截面上的 应力。
n
p
m
应力
概念: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力 ,公式记为 σ=F/S 。 几个相关概念 • 外力:一物体施加于另一个物体的力。 • 内力: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1、面力(surface force)与 体力(body force)
2、内力与外力
研究对象以外对物体的作用力——外力
研究对象内部各质点之间作用力——内力
内、外力具有相对性:因研究对象不同
一点上力的矢量表示法
二、应力 (stress)
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某点)力的强度
应力国际单位:帕斯卡
Pascal(帕斯卡)简称
变形条件
作用于岩 体上的力 (边界力) 和岩体中 的力(体 力) 影响岩石力学 性质的条件 温度 围压 加载速率 孔隙流体
岩体的初始不均一性 各类岩石的力学 各种被动 性质 标志 矿物组成 构造特征 结构特征
应力系
岩石的力学性质 变形行为
变形速率 物体内各部分的相对 运动
变形的持续时间
改 造 和 置 换
第二、三章 小结
倾斜岩层与“V”字形法则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识别标志及 其构 造意义 利用原生沉积构造判定岩层顶、底面 软沉积变形
第四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地壳(岩石圈)中各类变形的原因都是受力作用的 结果,了解岩石力学基础,更好的了解岩石变形
影响岩石变形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地质构造变形(Deformation)是指地球多种形式的运动
主应力轴(主方向)。
一个点的3个主应力决定了该点应力状态,应力状态表示:
• 根据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力状态可分为 单轴、双轴和三轴
常见应力状态基本类型
单轴压缩 双轴压缩 三轴压缩
五、应力莫尔圆图解
一点应力状态的图解表示方法
应力莫尔圆及其意义
常见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
τ
σ σ3 σ2 σ1
A 剪应力分布 B主应力迹线 C最大剪应力迹线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变)、角度变化(角应变)或体积变化(体应 变)
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
有关应变的几个基本概念
线应变:变形前后物体内线段的相对伸长 或缩短
1)伸长度(线应变):变形前后单位线段长 度的改变量
L0
L1
e = (L1 - L0 )/ L0 _
e —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在拉伸或压缩情况下,变形物体不仅会 在拉伸或压缩方向上(纵向上)产生变 形,而且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横向上) 产生应变(e0)。 e0 =b/b0
5)外力作用方式:拉伸与压缩 6)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 7)重复施力
注意:岩石自身力学性质也是影响其变形 方式的重要因素!
常温常压下一些岩石的强度极限表
岩石的破坏
岩石破裂的两种主要方式 —张裂和剪裂
岩石破裂理论:
按照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呈45 交角的截面上剪应力最大。称为最大剪切面。 因此,剪切破裂面应该发生在这个方向上, 成对出现,称为共轭剪切破裂面。
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
负。
体积应变:变形前 后体积的变化量。
=(V-V0)/V0
应变椭球:变形 物体内一点上变 形前的一个圆球 体在变形后变成 一个椭球体—应 变椭球。
应变椭球体内有三 个互相垂直的主轴, 沿主轴方向只有线 应变而没有剪应变, 称之为应变主轴 (应变主方向)。 分别以1,2,3 (或X, Y, Z)表 示。椭球体的三个 主轴的半径分别为
A0 τ s
P
当=45时, sin 2=1, <45时,sin 2<1
=1/2s1;当 >45或
结论3: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呈45交角的截面上剪 应力最大。称为最大剪切面。
当=90时, =0,s=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CD′F和⊿CDE中:CF=CE,∵OC=AC ∴OF=AE 故: σα+ σβ=σ1 说明:两个互相⊥的截面 上,正应力之和等于主应 力值,与截面方向无关。 在⊿CD′F和⊿CDE中: D′F=DE ∴ τα=DE=D′F=-τβ 说明:两个互相⊥的截面上,剪应力大小相 等,符号相反,称剪应力互等定律,它们成 对出现。
σ2
在双轴应力状态下, σ2 物体内任一点含σ3的任 意截面上的σ、τ和哪 些因素有关: ⅰ、和两个互相垂 直的主应力的大小和性质有关。 ⅱ、在主应力大小和性质相同情况下, 与α有关: 当α=0时, σ=σ1; τ=0 截面⊥σ1 当α=90O时,σ=σ2; τ=0 截面⊥σ2 当α=45O时,σ=σ1+σ2/2; τ=σ1-σ2/2 τ最大(τmax)
证明: OE=OC+CE=σ1/2+σ1/2· cos2α =σ1/2(1+cos2α)=σα ED=CD· sin2α=σ1/2· sin2α=τα
由此证明,莫尔 圆上的一个点,代表 单元体内一个面,点 的坐标就代表该面上 的σ和τ。
顺口溜 圆上的点,体上的面,二倍 角,同向转。
在莫尔圆上可以看到 下列特点: 1、α=0°时,则 σ=σ1 ;τ=0,正应力 值最大。 2、α=90°时,则 σ=0;τ=0,即主应力 σ1平行截面。 3、α=45°时, σ=σ1/2;τ=σ1/2,剪 应力最大。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断 层
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和相对位移, 形成各式各样的地质构造,这是地壳运动所 引起的地应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地 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和组合规律,就必须研 究应力活动的规律与岩层的变形特征。 本章将重点介绍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的 基本概念及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 因素。
(一)点应力状态
概念:物体受外力作 用后,其内部各点的应力 分布是不相同的。为了研 究物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 常从点应力状态研究入手。 点应力状态:是指受力物体内一 点,通过该点各个方向截面上的应力 分布情况。
2 σ1 σ22 σ
σf
τ1
O
1 τ2
O点处合应力σf大小 一定。 当截面为1时,正应力及 剪应力为σ1、 τ1。 当截面为2时,正应力的关系: 设mm截面⊥nn截面,mm 截面上法线Nβ与σ1方向线 交角为90o+α,在莫尔圆上 对应mm截面的点是D′, D′点的坐标OF和FD ′分别 等于σβ、 τβ,半径CD ′ 与CD相差180O,所以,DD′ 是莫尔圆的直径。故在nn和 mm截面上,σ和σ1有如下 关系:
(2)在截面不⊥外力方 向,且内力不均布时:(可 取极限,令△F→0) 首先将作用于dF上的附 加内力dP分解为垂直于dF的 dN与平行dF的dT。
作用于dF截面上的应力为: 合应力:σf =dp/dF 正应力:σ=dN/dF 垂直于截面dF上的应力叫正应力。正应力 可以是压应力,也可以是张(拉)应力。 剪应力:τ =dT/dF 平行于截面dF上的应 力叫剪应力(切应力)。
明斯将物体内的一点的二维应力状态分 为八类:自己分析。

静水拉伸 一般拉伸 纯剪应力
单轴压缩

单轴拉伸
拉伸压缩 一般压缩
静水压缩
四、三维应力分析:(不讲)
五、应力场、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
以上讨论的是受力物体内一点瞬时的应力 状态,而物体内一点到另一点应力是如何变化 的,整个物体和区域应力状态又如何,这是下 面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1、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的每一点都 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 列瞬时的点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为应力场。 均匀应力场:应力场中各点的应力状态如 果都相同,称为均匀应力场。 非均匀应力场:如果各点的应力状态并不 相同,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力状态存在着变化, 则称为非均匀应力场。
2
σ2 P2 P2
在σ1和σ2的共同作用下: σ=σα+σβ=σ1+σ2/2+σ1-σ2/2·cos2α τ=τα+τβ=σ1-σ2/2·sin2α 所以,双轴应力状态下,物体内任一点 含σ3的任意截面上的σ、τ为: σ1+σ2 σ1-σ2 cos2α σ= + 2 2 σ1-σ2 τ= sin2α 2
σ1=p1/Ao σA=p1/Aa Aa=Ao/cosα
在斜截面Aa上的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分别为: σ=σA· cosα=(p1/Aa)· cosα =(p1/Ao) ·cos2α=σ1· 2α cos =σ1/2 ·(1+cos2α) (∵1+cos2α=2cos2α)二倍角公式 τ=σA· sinα=(p1/Aa)· sinα =(p1/Ao)· cosα· sinα=σ1· cosα· sinα =σ1/2 ·sin2α (∵sin2α=2cosαsinα)
符号规定
正应力(σ):可以是挤压力, 也可以是拉张力。地质上习惯以压应 力为正,张应力为负。(注:材料力 学中张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剪应力(τ):其作用是使质点 沿截面发生相对剪切滑移。使物体有 逆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应力为正,使物 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应力为负。
+
_
+
_
二、点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
2、图解法:双轴应力莫尔圆 (1)概念: 将上式平方后相加:
_ 2 1+ 2 + 2 2 1 圆方程 - + =
2

2


2

圆心
σ2
半径
σ1+σ2 ;0 2 σ1-σ2 2
(2)应用莫尔圆求σ、τ 设单元体某一截面的法线N α与主应 力σ1的夹角为α,在莫尔圆上从CA起以逆 时针方向取∠ACD=2α,D点坐标OE和DE分 别为σ、τ。
三、二维应力分析
只研究某二向应力的作用,不考虑 第三向应力的作用。当然单、双、三轴 应力状态均可进行二维应力分析。 (一)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是讨论: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包含 σ2的任意截面上主应力σ1与σ、τ的 关系。 分析方法:计算法、图解法两种
1、计算法: 设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为P1,内力为p1, 求在斜截面Aa上的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
(二)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是讨论: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物体内任一 点含σ3(σ2)的任意截面上σ1、σ2 (σ3)与 σ、τ的关系。
P1﹥P2
2
P2 P2
σ2 P2
P2
P2
双轴应力状态分析
设物体受到互相垂直不为零的 压力P1,P2的作用,且P1>P2。可用 单轴应力状态的公式分别求出在P1 和P2单独作用下,截面(MN)上的 正应力σα、σβ和剪应力τα、 τβ,进行代数相加即得出双轴应力 状态下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公式:
计算公式:σ=σ1/2·(1+cos2α) τ=σ1/2·sin2α
垂直于内力p1的截面MO的单位面积A0上的应 力σ1为: σ1=p1/Ao 与内力p1斜交的任意截面MN的面积Aa上的合 应力σA为: σA=p1/Aa 设斜截面MN与垂直截面MO的交角为α,此角 亦等于斜截面MN的法线与合应力σA的交角。斜截 面MN的面积Aa与垂直截面MO的面积Ao关系为: Aa=Ao/cosα( cosα=Ao/Aa)
规定:σ轴自0点向右为正,代表压应 力,向左为负,代表张应力。 τ轴自0点向上为正,代表逆时针扭动, 向下为负,代表顺时针扭动。
τ

+
O –
· C
σ1

莫尔圆的圆 周是无数个点的 轨迹,这些点代 表α取任意值的那 些截面上的应力 值。
(2)应用莫尔圆求σ、τ 莫尔圆上的任意点都代 表一个截面,如nn截面,其 法线Nα与σ1的夹角为α, 从A逆时针方向取一圆心角 2α=∠ACD。圆上的D点就 代表nn截面,D点的坐标OE 和ED分别等于截面上的正应 力(σ)和剪应力(τ)。 D’代表与D垂直的一个相邻 截面。其法线Nβ与σ1夹角 β=90°+α。
第一节 应力分析 第二节 变形分析
第三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 及岩石变形的因素
第一节 应力分析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 二、点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 三、二维应力分析 四、三维应力分析(不讲) 五、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 力轨迹和应力集中
第一节 应力分析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
1、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 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上的力称之为外力。 分两种: 面力:通过接触面传递的力,叫面力。 体力:相隔一定距离相互作用的力,叫 体力。如吸引力、重力等都是体力,体力是 物体的每个质点上都受到的力。
σf O

过一点的一切截面的应 力分布情况,称为该点的 应力状态。
怎样描述一点的应力呢? 受力物体内任意点的应力分布可截取包含 该点在内的小单元体—正六面体来研究。
作用于单元体 的有 三个主应力: σ1、σ2、σ3 单元体内有 三个主平面: S1、S2、S3
主平面、主应 力及主应力轴
主平面: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通过物 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微小的立 方体,使其三对相互垂直的六个面上只有正应 力作用,而无剪应力作用,该六个面称为主平 面。 主应力:一般情况下,这六个面上三对主应力值 是不等的,分别称为最大主应力(σ1)、中 间主应力(σ2)和最小主应力(σ3) 。 主应力轴:每对主应力作用的方向线称为主应力 轴。
1、计算法:
设物体只受P1作用,MN截面上:
σα=σ1/2· (1+cos2α) τα=σ1/2· sin2α
设物体只受P2作用,MN截面上: σβ=σ2/2· (1+cos2β) =σ2/2· [1+cos(180O+2α)] =σ2/2· (1-cos2α) τβ=σ2/2· sin2β =σ2/2· sin(180O+2α) =-σ2/2· sin2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