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复习

合集下载

《安塞腰鼓》知识点

《安塞腰鼓》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安塞腰鼓》知识点《安塞腰鼓》是一首流传于陕西安塞地区的民间艺术歌曲,下面是关于《安塞腰鼓》的一些知识点:1. 腰鼓: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军事节令乐器,后来发展成民间舞蹈乐器。

腰鼓以鼓面为主要发声部分,鼓面由牛皮或羊皮制成,鼓的身体由木材制成。

2. 安塞:安塞是陕西省延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土高原上。

安塞以腰鼓舞蹈闻名,被誉为“腰鼓之乡”。

3. 历史渊源:《安塞腰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传始于唐代的长庆年间,而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现在的《安塞腰鼓》乃是民间传承的结果。

4. 剧情梗概:《安塞腰鼓》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的英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边塞,男主角安塞腰鼓由于深爱着娇妻顾惜荷,拒绝了国家的征辟,被严刑拷打而死。

悲痛之下,顾惜荷化身为魂灵,呼唤着忠魂安塞重回人间。

最终,在上苍的眷顾下,她成功地唤醒了丈夫的灵魂,两人重聚并共同战胜了外敌。

5. 表演形式:《安塞腰鼓》是一种组合了歌唱、舞蹈和音乐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

演出时,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腰鼓,伴随着鼓点和歌声,展开精彩的舞蹈表演。

6. 技艺要求:《安塞腰鼓》的表演要求舞者有较高的舞蹈功底和节奏感,要求手腕柔韧灵活、肩膀和腰部协调自如。

同时,舞者还要具备较强的音乐和歌唱素养,以确保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传承与保护:《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扶持,鼓励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

8. 影响与推广:《安塞腰鼓》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交流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关注《安塞腰鼓》,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播和推广。

9. 腰鼓文化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安塞腰鼓》,安塞地区每年都会举办腰鼓文化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其代表作《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瞳tóng仁:眼珠。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歌颂了生命之奔腾的力量,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所蕴含的壮阔以及当地人民豪放的气概和精神。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写表演前宁静的氛围,为后面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第5-27段):描绘安塞腰鼓壮阔的表演。

第三部分(第28-30段):鼓声戛然而止,世界寂静,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五、鉴赏品读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它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无限赞美。

2.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歌颂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和阻碍的强烈愿望。

4.关于本文的主旨,应该怎样理解?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多重见解: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安塞腰鼓》复习资料一、生词:复习注释、圈划的词语二、文化、文学常识。

1、各地所特有的文艺样式:四川:变脸东北:二人转安徽:黄梅戏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2.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一(1-4段)写表演前的安静。

二(5-27段)腰鼓表演的壮观。

三(28-30段)演出后的寂静。

首先分析一下主体部分:腰鼓表演的壮观。

1、这一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总结这句话的作用:(1)结构上:这句话是线索,贯穿全文,突显层次,使全文语言回环往复,产生音乐美。

(2)内容上:本句话运用反复手法,极好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这一部分从哪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的呢?明确:(1)5-12段:恢弘的表演场面。

(2)13-16段:激越的腰鼓响声。

(3)17-21段:表演者:黄土高原的后生们(4)22-27段:奇丽的打鼓舞姿。

二、读文章,品味语言1、朗读第1-4段(1)品味:“茂腾腾...的后生”。

“茂腾腾...”形容充满活力,用在后生前面表现了黄土高原那些后生们的茁壮、朴实、自然、健康,充满生命的激情。

(2)表演前的后生们给你怎样的印象?(原文中找词语来形容)明确:朴实、沉稳、安静。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明确:用了比喻句,“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形象生动表现了后生们的朴实美与沉静美。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3课 安塞腰鼓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3课  安塞腰鼓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0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安塞腰鼓是陕北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春秋以前,表演时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表现力极强,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题目直接交代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又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刘成章(1937—)当代诗人、散文家。

陕西西安人。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

代表作有散文集《黄土情》《羊想云彩》,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着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而祖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景象,令他怦然心动。

这些景象随即转化成刘成章日日在感悟的“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既“安塞腰鼓”。

因此他写下此文,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1.字音:咝.(sī)晦.暗(huì)困倦.(juàn)瞳.仁(tóng)捶.(chuí)戛.然(jiá)烧灼.(zhuó)亢.奋(kàng)羁.绊(jī)恬.静(tián)冗.杂(rǒng)束缚.(fù)淋.漓(lín)骤.雨(zhòu)磅礴..(páng bó)2.词义:瞳仁:瞳孔。

恬静:安静,宁静。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

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闭塞:堵塞。

蓦然:指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

烧灼:指高温炙烫。

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淋漓:形容畅快、酣畅。

八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安塞腰鼓》专项复习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部编版《安塞腰鼓》专项复习归纳

《安塞腰鼓》专项复习归纳【作家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文章主题】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基础知识】一、字词部分亢kàng奋晦huì暗羁绊jī bàn 蓦然mò rán 冗杂rǒng zá烧灼shāo zhuó叹为wéi观止戛jiá然而止大彻chè大悟二、解释部分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恬静tián:安静。

晦暗huì:昏暗。

羁绊jī: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mò:突然。

冗杂rǒng:繁杂。

元气淋漓lín 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jiá: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文学常识《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

17、安塞腰鼓(复习版)

17、安塞腰鼓(复习版)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 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选自杜甫《后出 塞》(其二)。该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 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落日西照, 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飒然有边塞之 气。 •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陕北红了半个天。”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陕北信天游
主旨探讨
• • • • •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歌颂阳刚之美 人就应该这么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表达对改革开放后生活 和时代的审美感受,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 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
写作状态:作者自述
• 当年写作时却一点没有费力,只觉得各种 词儿像泉水一样从脑子里咕嘟咕嘟往外冒, 一气便呵成了。写的时候我甚至还借鉴了 《阿房宫赋》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 本体和喻体的倒置,具体如“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 腻,弃脂水也„„”事实证明也是借鉴对 了。 • 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 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
写作意图:作者自述
• 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 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 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 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 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 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 文章,如《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 等。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 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 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 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 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安塞腰鼓》复习

《安塞腰鼓》复习
字 词 积

亢奋 羁绊 烧灼 磅礴 颤栗 安塞 尔后
kàng 晦暗 冗杂 jī bàn 戛然而止 zhuó Páng bó 蓦然 Zhàn lì 铿锵 渺远 sài 茂腾腾 ěr
huì rǒng jiá mò Kēng qiāng miǎo téng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 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 可选用文中的内容。)
•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 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 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中 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 文化。
腰鼓表演: 昂扬的腰鼓 (5-27) 鼓声止: 寂静的腰鼓 (28-30)
宏伟的场面 (5-13)
雄壮的响声(13-17)
击鼓的后生(14-22) 奇丽的舞姿(23-27)
合作探究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 是因为 (可从词、句式、 修辞、表达方式、结构等方面进行)”的句式 来说。
例如
我发现了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 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 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它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写出腰鼓表演者的 朴实。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品味下列语句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 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 “那么一股劲”?)
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让生活 在这儿的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 压抑和束缚,安塞腰鼓正是要打破这种束 缚,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痛快了山河、 蓬勃了想像力”。

安塞腰鼓复习

安塞腰鼓复习

4、为什么说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有 何作用? • 江南流水则是柔媚娇嫩的。黄土高原的后 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 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只有安塞腰 鼓才能承载这样粗犷的生命的力量。 • 通过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黄土高原雄浑 深厚的特点。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环境的寂静,分别 有什么作用? • 开头写寂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表演蓄势 (作铺垫),结尾写出奇的寂静是来反衬 安塞腰鼓对人们心灵的震撼。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 本文描写了一场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震撼 人心的安塞腰鼓表演。歌颂激荡的生命和 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阅读第5-13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的中心句是?
•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 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本段开头“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中的三个加点的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语由浅入深的描写了 安塞腰鼓表演者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情感。
• 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 闭塞。 • 表达作者对安塞腰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和 力量的赞美。
阅读第14—27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用? •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它使内容逐步具体化, 强调作者的赞叹。 2、安塞腰鼓的声响有什么特点?“隆隆”叠 用有何作用? • 沉重,雄浑,铿锵有力。反复,写声音的回 响,鼓声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使人 振奋。 3、为什么说“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 你”?用原文回答。 • 她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 在……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3、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 • 比喻,排比,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腰 鼓表演的雄健、豪放,以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的壮阔、 豪放、火烈。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知识归纳《安塞腰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知识归纳《安塞腰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知识归纳《安塞腰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大家把理论知识学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复习,从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ﻪ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导析:以高粱地为背景,写出了极具陕北特色的风情。

写他们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活力。

ﻪ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导析: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在于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之间,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放弃一切冗杂的思绪,与鼓声产生共鸣。

ﻪ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ﻪﻭ导析: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条件是落后的,可是陕北人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不含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ﻪ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ﻭ导析:多水的江南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养育了纤柔细腻的江南人,他们是打不出这样气势雄浑的腰鼓的。

ﻪﻭ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ﻪ导析: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ﻪ(二)重点段落导析ﻪ1文章以独立成段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开篇,有什么作用?ﻭ导析:后生,是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用这一句开篇,点明了腰鼓的搏击者,并突出其充满生命活力和爆发力的特征,为下文写腰鼓作铺垫。

2课文第七自然段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边沿场面,这里的描绘有什么特点?ﻭ导析:这段文字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壮阔,豪放火烈。

作者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再用比喻写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如强震击起的石头的狂舞。

再用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大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安塞腰鼓》知识点

《安塞腰鼓》知识点

《安塞腰鼓》知识点《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陕西秦腔艺术的一种。

它是一种集唱、念、做、打、舞于一体的曲艺形式,以鼓乐为主要伴奏。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韵律、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深受观众喜爱,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以下是关于《安塞腰鼓》的一些知识点。

1.历史背景:《安塞腰鼓》起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据考证,它的创作与表演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源自当地民间的祭祀活动。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规范的表演形式,并成为陕西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剧情内容:《安塞腰鼓》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历史故事、名著剧情等为素材,其中最著名的剧目有《杨门女将》、《关公战秦琼》等。

这些剧目通常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冲突解决等情节。

3.音乐特点:《安塞腰鼓》的伴奏以鼓乐为主,鼓乐分为“大鼓”和“小鼓”。

大鼓以擂鼓、拍鼓和敲击鼓箍等技巧演奏,小鼓则以击、拍、垫、勒等演奏方式配合大鼓。

鼓乐的节奏明快、有力,并与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动作紧密配合,营造出紧张、激动的氛围。

4.表演技巧:《安塞腰鼓》的表演具有独特的技巧要求。

演员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唱腔、念白、做功、打击等表演手法,展示角色的身份、性格、情感等特点。

而且演员需要有较高的唱念功力和舞蹈技巧,才能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变化。

5.剧种发展:《安塞腰鼓》自明代嘉靖年间以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在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安塞县被明代皇帝封为“搏击之乡”,《安塞腰鼓》也得到了更多的宣传和发展机会。

20世纪,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陕西安塞腰鼓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影响和传承:《安塞腰鼓》不仅在陕西省内流传广泛,在全国范围内也备受关注。

它的表演形式、音乐特色等也对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官方机构和文化团体也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的年轻演员,使得《安塞腰鼓》能够延续到今天。

《安塞腰鼓》知识点

《安塞腰鼓》知识点

《安塞腰鼓》知识点《安塞腰鼓》是一部中国传统民间戏曲剧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起源于陕北地区,是陕西秦腔的代表之一、剧目以民间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人民英雄秦叔宝在抗击外敌和保卫祖国的斗争中的英勇事迹。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塞腰鼓》的知识点。

1.剧情梗概《安塞腰鼓》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末年的西安安塞县。

剧中主要讲述了秦叔宝在明成祖朱棣带兵进攻靖难之际,他化名刘皂隐居在安塞县,鼓舞民众抵抗外敌的故事。

秦叔宝饰演一个文学才子的形象,通过广泛传播文化和知识,激励百姓团结起来抗击入侵者。

剧情紧凑动人,充满悬念和感人的情节。

2.人物角色3.歌曲和舞蹈《安塞腰鼓》融合了秦腔和腰鼓艺术,以及舞蹈等表现形式。

剧中穿插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劳动民俗歌曲,如《大渡河水宽又深》、《尔等一谋全县知》等。

这些歌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展示了陕北人的乐观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4.舞台道具和服装5.文化内涵《安塞腰鼓》通过讲述和展示秦叔宝的抗击外敌的故事,强调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剧目中呈现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和勤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家园的热爱。

剧中的文化内涵鼓励观众重视教育和知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6.艺术技巧《安塞腰鼓》通过腰鼓的节奏和音乐,配合演员的动作和唱腔,展现了剧目独特的艺术技巧。

腰鼓的节奏快速有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情。

演员通过专业的唱腔和舞台表演,将秦叔宝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7.社会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戏曲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传承了陕西秦腔的传统文化,展示了陕北地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

剧目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和团结力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总结起来,《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戏曲中的一颗明珠,它以秦叔宝的故事为背景,展示了英勇抗击外敌的精神和陕北人民的乐观精神。

剧目融合了腰鼓艺术、秦腔和舞蹈等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学习要点(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学习要点(部编本)

《安塞腰鼓》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基础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积累】1、注意下列字词注音。

晦暗(huì)困倦(juàn)瞳仁(tïng)捶(chuí)戛然(jiá)烧灼(zhuï)亢奋(kàng)羁绊(jī)恬静(tián )冗杂(rǒng)束缚(fù)淋漓(línlí)骤雨(zhîu)磅礴(pángbï)2、掌握下列生词。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或终止。

【安塞腰鼓介绍】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课文重点问题归纳等知识点归类

《安塞腰鼓》课文重点问题归纳等知识点归类

《安塞腰鼓》课文重点问题归纳等知识点归类《《安塞腰鼓》课文重点问题归纳等知识点归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安塞腰鼓》课文重点问题归纳等知识点归类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陕西延安人,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他最早写诗,后来写散文。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

二、故事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这是一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和气魄。

贫血缺钙的民族,何以立足于世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历史进程的一种写照,也是作者美好的期待和祈愿。

三、理解词义1.茂腾腾: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发的样子。

2.亢奋:极度兴奋。

3.晦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4.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5.蓦然:突然,猛然。

6.冗杂:繁杂。

7.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写打鼓前的寂静,为下文蓄势。

第二部分(5-27):从五个角度赞美安塞腰鼓热烈、豪放的特点。

第三部分(28-30):写鼓声停止后,世界出奇地寂静。

与文章开头照应,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感染力。

五、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为什么以高粱地为背景?此句为全文确立了基本的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文采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

文中此句每一次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成片的高粱地是陕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以高粱地为背景,衬托后生朴实的形象,为下文后生们的表演作铺垫。

2.“百十个……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安塞腰鼓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安塞腰鼓 复习要点

03 安塞腰鼓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骤(zhòu)雨瞳(tóng)仁恬(tián)静严峻(jùn)
烧灼(zhuó)磅礴(páng bó)耳畔(pàn)束缚(fù)
闭塞(sè)震撼辐射渺(miǎo)远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牵绊,束缚,缠住不能脱身。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或觉悟。

二、文学常识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的抒情散文。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磅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壮阔、豪迈气概和精神的赞扬。

四、知识点
1、节奏疾猛,排比激昂,语句铿锵,富于气势。

2、结构精巧,从安静始,至演奏高潮,以寂静止。

3、语言具有地方特色。

后生、咝溜溜、红豆角角老南瓜。

4、表现手法——以动衬静。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最新《安塞腰鼓》精讲及知识梳理

最新《安塞腰鼓》精讲及知识梳理

《安塞腰鼓》精讲及知识梳理《安塞腰鼓》精讲及知识梳理请暂停视频!1.请打开课文,先自己默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请用笔标注一下自然段,用笔画出不知道读音及不知道含义的字词。

2.把书下注释看一遍,解决一部分你刚才画出的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3.慢慢地深入阅读一次,阅读过程中请试着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了解文章一共讲了几件事。

阅读之后,让我们一起开始畅游之旅!作者简介刘成章,陕西省延安人。

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塞腰鼓场牌很丰富,花样变幻多端,较有代表性的有“童子拜观音”、“绵羊碰头”、“枣核掏心”等。

腰鼓队过街表演时用鼓、锣、铙、钹和锁呐伴奏。

领头的鼓手以哨子指挥,后面的鼓手们随其哨音变换动作。

鼓点雄壮有力,扣人心弦。

鼓手的动作强劲豪放,刚劲洒脱。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奔腾的力量安塞腰鼓:变换的舞姿安塞腰鼓:淳朴的后生安塞腰鼓:沸腾的生命安塞腰鼓:宏大的场面安塞腰鼓:快乐的舞者安塞腰鼓:整齐的队列陕北风光语言卡片瞳( )仁羁绊( )颤栗( ) 蓦( )然恬( )静冗( )杂戛( )然磅礴( )亢( )奋烧灼( )晦( )暗骤( )雨辐( )射解释下面的词语。

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它粗犷豪放、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动力十足。

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复习重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复习重点新人教版

二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八个字组成的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怎样的作用?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对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美?5.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情景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有何感受?请你将它改写为一段较为朴实的场面描写,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一1.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2.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有尽情赞美之意,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说好,表达效果远比不上原句好.3.有力疾速大起大落生命的活力(意思对即可)4.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5.(1)说明因为生命的存在所以那么活跃强盛.(2)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6.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7.反义词突出腰鼓的力量.8.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9.①场面②风格③气氛二1.zhěpín cù càn 2.总写这次舞蹈表演留给“我”的美好印象并引出下文. 3.作者重点写了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四肢的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蕴含丰富的情感,表演与传情做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突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演技.这段描写细腻生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4.并列关系排比能1 / 1。

《安塞腰鼓》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

内容透析全套课文内容透析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这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民间文化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本文就是围绕安塞腰鼓来写的、(二)、谋篇立意这篇抒情散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写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以诗载情,融入想像,呈现出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演出场面,热情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30个自然段,按表演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表演前的预备阶段,蓄势待发。

第二部分(5-27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的表演。

按所写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宏伟的场面。

第二层(第14-17自然段):雄壮的场面。

第三层(第18-22自然段):击鼓的后生。

第四层(第23-27自然段):奇丽的舞姿。

第三部分(第28-30自然段):写鼓声戛然而止,以动衬静,意境深远。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本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语言铿锵激越。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尤其是“……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等句,几字一顿,频频出击,节奏紧凑,使语势自然激越,热烈昂奋。

2、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

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复习一、字词部分亢kàng奋晦huì暗羁绊jībàn 蓦然mòrán 冗杂rǒng zá烧灼shāo zhuó叹为wéi观止戛jiá然而止大彻chè大悟二、解释部分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恬静tián:安静。

晦暗huì:昏暗。

羁绊jī: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mò:突然。

冗杂rǒng:繁杂。

元气淋漓lín 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jiá: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文学常识《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

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四、复习重点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

B、语句铿锵,有气势。

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

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重点背诵:一、1、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场面、舞姿、后生;表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作者写安塞腰鼓主要是为了赞颂些什么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

?二、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3、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含义:写出了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

不能调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三、《安塞腰鼓》复习纲要1.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答:壮阔、豪放、火烈,富于生命的力量。

2.安塞腰鼓的生命力量要突破什么样的对象答:贫困的生活与疲惫的精神。

3.安塞腰鼓巨大力量的源泉是什么答:①生命顽强的本质;②自强不息的古老精神传承。

$4.第六段“看!——”的作用是什么答:内容上:突出安塞腰鼓富于生命的力量,震撼人心;结构上:单独成段,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是承上启下,起到由静到动的过渡。

5.第3段的作用是什么答:以动写静,以被风吹动的高粱叶和衣衫反衬出后生们的沉静,进而表现出他们力量的积蓄。

为后文充满生命力量、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作了铺垫。

6.第1段“茂腾腾”与第3段“咝溜溜”的作用各是什么答:“茂腾腾”一词是叠词,生动形象而又朗朗上口地表现出后生们充满活力,进而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咝溜溜”一词是叠词,形象生动而又朗朗上口地表现出南风的凉爽、有力,反衬出后生们的沉静。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的加点词能否互换答:不能,三个词所展现的力量与情感是不断增强的。

8.第7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中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有什么表达作用答:听觉与视觉,真切地表现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与火烈。

~9.品读语句:(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第8段)答:排比,富于气势地突出了安塞腰鼓使整个环境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2)第9、10、11段三处“使人想起”。

答:反复,突出了充满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3)……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第15段)答:比喻,反复,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观众的心受到安塞腰鼓的巨大震撼。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第20段)答:比喻,形象地写出江南的柔弱与秀美,承受不了安塞腰鼓强大的生命力量。

10.“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答:突出了对豪放、火烈,富于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的强烈赞美之情,突出了主题,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11.语言理解: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第11段)答:安塞腰鼓中包含的强大的生命力量,使人们在迷茫与希望中反复思索,并最终认识到生命顽强不屈的本质,产生永恒的信念。

(2)……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第10段)答:安塞腰鼓中的巨大力量使人们产生以辛勤的劳作去改变贫困的强烈的渴望。

(3)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第25段)答:安塞腰鼓充满生命力量的动作使人们对创造美好的生活产生了无尽的思考。

12.分析28段的作用。

答:以静写动,以安塞腰鼓表演结束后释放了激情的宁静,反衬出安塞腰鼓的火烈、富于气势,充满生命的力量。

$13.分析“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的作用。

答:以动写静,以渺远的鸡啼来反衬出生命的激情已释放后的宁静。

与文章开头形成首尾呼应。

四、《安塞腰鼓》阅读练习㈠阅读《安塞腰鼓》第1-1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者写出了后生们朴实沉静的特点,后者则表现出他们力量豪放的特点。

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好处是展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增强语势。

3、将第2题的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答:不可以。

因为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就显得平淡无奇。

…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答:为了使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为下文的火烈作铺垫。

5、选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作用是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6、“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答:不可以。

“似乎”表示猜测的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7、“但是:看!——”独句成段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表达效果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过程。

8、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1)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答:这句话写腰鼓捶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答: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答:这句话突出了腰鼓声的雄壮振奋人心。

9、选文第7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三个短语依次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为什么这样排列答:因为击鼓得后生们疯狂程度逐步加深。

10、选文第7自然段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方面写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场面的壮阔、豪放、热烈。

㈡阅读《安塞腰鼓》第17-3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句子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答:不能。

因为它们反衬出这片神奇厚土生养的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强健有力。

2、选文第10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答:“不存任何隐秘”就是尽情渲泄内心的情感。

3、“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有什么作用答:不是。

作用是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

阅读选段一、①好一个安塞腰鼓!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好一个安塞腰鼓!”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3.第②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7.“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画“”的形成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8.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