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艺术生第十一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课件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大一轮课件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长江大保护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长江大保护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生态 修复、岸线保护等,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修建梯田、打 坝淤地等,旨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04
区域人口、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05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产业结构的类型
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主导产业的不同,产业结构可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 、服务业主导型等类型。
产业结构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主导型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 基础薄弱;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主 导型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工业和农业比重相对较低。
持续发展,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全面进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强调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 之间的公平性;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 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联合行动。
区域创新的实践探索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创新型企业 和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开放发展的实践探索
深化国际贸易合作,推动投资便利化,加强金融合作,参与国际 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
合作共赢的实践探索
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产业协作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

广东省高考总复习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地理

广东省高考总复习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地理

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本专题考查点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等几种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地。

2.荒漠化的原因(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人为因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若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面积扩大,可能导致()A.长江出海口出现咸潮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缓C.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D.塔里木河出现水体污染C[内蒙古自治区荒漠面积扩大,沙尘暴发生的沙源增多,导致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普宁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西南部形成温带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1建设人工草场2控制载畜量3实施退耕还草4发展草原旅游A.123B.234C.124D.1341.B2.A[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为南美洲的阿根廷,阿根廷地处安第斯山的东侧,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对西风带的阻挡作用显著,导致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气候干旱,这是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

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

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

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

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关隘要冲④人口集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太行八陉中,连接长治与河北邯郸之间的是()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滏口陉在昆仑山的南麓有一个叫英雄地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寒旱中心,顾名思义这里又干又冷,下围为英雄地位置示意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测绘部队测绘到昆仑山南麓,将一个原本无名的地方命名为“英雄地”,现在要对“英雄地”地理环境研究,应用不到的技术是()A.RSB.GNSSC.GISD.GRS4.英雄地成为亚洲寒旱中心的原因是()A.纬度高、海拔高B.海拔高、周边山高C.周围山体多冰川D.亚洲陆地的中心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极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5.大同市素有“煤都”之称时,最可能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下图)中的哪个时期()A.兴起期B.繁荣期C.衰退期D.新生期6.大同市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有()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煤)的利用价值②开发新的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④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原煤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2009年9月15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三峡坝前水位开始按“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规程缓慢上升,三峡工程迎来了新的全面挑战。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1.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利用整体性的观点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图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二、土地荒漠化1.荒漠化的概念:土地退化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特别提示:荒漠不等于荒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是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3.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三、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湿地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湿地的消亡。

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2.措施:针对原因找措施一、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一)综合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及影响特别提醒:河流的开发与治理1.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可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入手,要结合区域实际具体化。

2020版高考地理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

2020版高考地理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最新考纲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抓住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案例]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成因⎩⎪⎨⎪⎧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 生态环境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醒](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继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醒]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试说明要求】第1学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要研究的主题也就不同,但都以“该区域在哪里?区域优势或问题是什么?成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扬长避短进行可持续发展?”为思路开展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课涉及的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性和综合性,能有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试题多以区域图为载体,突出全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以非选择题为主,考查知识的跨度很大。

复习时应加强中国和世界、初中和高中、自然和人文等知识的联系。

本课复习时针对不同的区域案例,采取“掌握分析思路,提升答题能力”的方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或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5W”的线索,找出区域的优势和问题,具体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同时学会归纳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思维模型,训练答题规X,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知识构建】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本课重点构建区域环境问题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图。

(图1),造成的危害。

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 针对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5. 分析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6. 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十一环境与发展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十一环境与发展 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100余公里,有高铁、高速公路相连,长吉一体化对于形成吉林省中部经济隆起带,促进吉林省乃
二轮P68 至东1.北长地吉区一的体振化兴三,条都环具带有,举沿足发轻展重轴的向作外用辐。射读,长通吉过一轨体道化交区通域布局图,回答1~3题。
与周边的县市衔接,关于交通沿线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城市等级得到提升,扩大了服务范围B.三个功能
出同等时间内两种模式(驾车出行模式和公共交通模式)下覆盖人口累积曲线图。
1.读左图(驾车出行模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大兴机
二轮P66
场2小时圈覆盖北京市全部人口B.首都机场对北京市域1整.B体服2务.C 3.B
效率更高C.大兴机场修建时间更早,服务设施更全D.耗时4小时
驾车出行就能抵达首都机场2.首都机场公共交通人口覆盖累积曲
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1)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与近海陆港相
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
发展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1)A (2)C (3)C
(2021·广西梧州一模)城市人口覆盖率为机场地面交通不同时间圈覆盖人口与城市总人口的
比率,用以综合反映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便利性。以2019年12月15日上午10点的路况为例,下
图对北京“一市两场”(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地面交通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估,得
隧道(公路、铁路隧道,海底隧道,城市地铁隧道)修建的 原因: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我诊断
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前准备部分的情况
知识建构
含义 形成原因
荒漠化防治
(我国西北地 区)
危害 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 (黄土高原)
作用、分 布
毁林与保 护
含义与价 值
问题与措 施
森林的开 发和保护
湿地的开 发和保护

区 域
资 源
生环
态境
环与
境 建 设
可 持



开发条件

区 域
西 资


能源基地建 设
工业活动 第三产业
自然特征
人为原因
生产力水平 环境意识等
自然原因
气 地植 候 形被


压 土力 壤
开人 发类 活不 动合

宏观(管理、投入和意识) 关键(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人口
解决生态问 题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生态移民 保护天然植被
防护林 增加人工植被 平整土地建淤地坝 修建水平梯田 草方格沙障 提高灌溉技术
13
课堂评估 单项选择题 原理应用
图2为“热带雨林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表现为
① 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② 维持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③ 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
④ 提供大量优质木材和林产品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B.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17
重点图像
18
高考专题复习课 区域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

广东省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

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本专题考查点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等几种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地。

2.荒漠化的原因(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②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人为因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若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面积扩大,可能导致( )A.长江出海口出现咸潮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缓C.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D.塔里木河出现水体污染C[内蒙古自治区荒漠面积扩大,沙尘暴发生的沙源增多,导致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普宁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西南部形成温带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建设人工草场②控制载畜量③实施退耕还草④发展草原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B 2.A[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为南美洲的阿根廷,阿根廷地处安第斯山的东侧,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对西风带的阻挡作用显著,导致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气候干旱,这是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一)P133](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期中)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1~3题。

1.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

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2.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C.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1.A 2.C 3.B[第1题,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A对;风能资源丰富不是建设城市的条件,B错;靠近铁路干线和位于绿洲边缘不是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第2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A错;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C对;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B、D 错。

故选C。

第3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小,光照好,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故选B。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2017·开封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1。

B 2。

C(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3~4题.3.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4.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解析:第3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故在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③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面积比重大,故②代表草地;①代表耕地.第4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湿热的雨林区不利于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

高考地理总复习 加试突破练11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加试突破练11 区域可持续发展

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2016·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阅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

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2)能够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良性发展。

(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的现象。

材料二中反映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

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精品高三地理艺术生文化课备考练案:第十一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精品高三地理艺术生文化课备考练案:第十一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一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沙源、地形B.地形、风向C.沙源、风向D.沙源、城市2.下列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丰强于和田B.喀什强于若羌C.敦煌强于玉门D.若羌强于民丰3.从13日02时到13日23时期间,沙尘中心的移动速度( )A.越来越慢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越来越快读某区域图,近年来图中甲湿地水域变化较小,乙湖水位不断下降,完成下列问题。

4.甲湿地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河道弯曲,水流平缓B.降水多,季节变化小C.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D.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5.乙湖泊水位下降会( )A.导致海平面上升B.加剧湖区草场沙化C.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D.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黑沙土。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和近6 000年以来的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科尔沁草原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沙尘暴B.森林破坏C.土地沙漠化D.水土流失7.黑沙土是一种肥沃土壤,该地黑沙土层形成时( )①气候较暖湿②气候较冷干③夏季风势力较强④冬季风势力较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9.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二、综合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第一讲 认识区域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第一讲 认识区域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师生互动1】 淮河流域的许多城市都在争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标,确
实存在这条分界线吗?
【提示】我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是按综合指标划分
的,大体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但该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特征,淮河流域的城市可以说都在这个过渡带上。
【典例1】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1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3.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 )
【分析】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
特征划分。
4.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区域之间的相似性。( × ) 【分析】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5.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 )
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1.同一地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会属于不同的区域。( √ )
【分析】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 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分析】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 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自然带等。




有明确的 区位特征
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如甘肃省 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 的东南部
如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毫米以 内部某些特 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毫米 征相对一致 以上 有一定的 体系结构 客观存在性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 如东部沿海经济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 三角洲地区,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东新 区等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 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高考地理321系列之专题11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版

高考地理321系列之专题11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版

高考地理321系列之专题11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版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考点细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一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2.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3.掌握在指定的地理范围内选择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的方法和步骤4.掌握比较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人类活动方式和种类特征等差异的方法5.掌握分析某区域地理环境发展的方法6.掌握不同阶段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地理因素荒漠化的防治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主要表现和分布2.理解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2.了解区域发展过程中影响区域发展几种常见的环境问题3.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了解森林资源的生态效应和主要分布地区2.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3.理解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并能结合图表解释原因4.理解今后雨林的前途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1.了解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2.掌握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3.理解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或德国鲁尔区等典型的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2.流域开发的方向及治理的基本措施1.以大江、大河的工程建设(如京杭运河的治理、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淮河的治理等)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2.以区域洪涝、干旱灾害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精讲核心考点】一、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自然环境要素差异形成的原因气候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地貌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等土壤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人类活动方式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发展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积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1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湘教版)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1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考纲
考点 考向
考情考频
1.区域存在的环境 荒漠化的危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 ☆
与发展问题及其产 害与防治 水土流失
☆☆☆☆
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功能、破坏与 危害 沼泽的形成
☆☆☆☆ ☆☆
条件;开发建设的 基本内容;综合治 理的对策措施
考向一 考向二
-16-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 荒漠化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荒 漠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1)C (2)D
-17-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2018山东潍坊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 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 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 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 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粗砂D等.多颗砾粒石大、,孔粗隙砂大,孔,水隙分大容,易水下分渗渗,因漏此严缺重水严重,植被无法生长,D正确。
该地(2区)若由农于田缺大水量严引重,水不灌适宜溉于,会人导类致活荒动漠,A化错误加。剧该的地地位区于是山(麓地带) ,海拔
并不A高.绿,B洲错东误部。灌该丛地荒绿洲漠区区与无植被区均是降水少,气候干旱,C错误。第(2) 题,B根.绿据图洲示上,灌游丛灌荒丛漠荒位漠于区绿洲的东部边缘。若当地大量引水灌溉,导致绿 洲下CD.游.无无水植植源被被枯区区竭西,导侧致灌灌丛丛荒死漠亡区,转化为荒漠,使荒漠化加剧,A正确。引水灌
-11-
(2)禁牧、禁樵、禁采 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载畜,发展人工草场,定点轮牧。 ②多途径解决农牧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沙源、地形 B.地形、风向C.沙源、风向 D.沙源、城市2.下列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民丰强于和田 B.喀什强于若羌C.敦煌强于玉门 D.若羌强于民丰3.从13日02时到13日23时期间,沙尘中心的移动速度( )A.越来越慢 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 D.越来越快读某区域图,近年来图中甲湿地水域变化较小,乙湖水位不断下降,完成下列问题。

4.甲湿地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河道弯曲,水流平缓B.降水多,季节变化小C.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D.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A.导致海平面上升B.加剧湖区草场沙化C.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D.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黑沙土。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和近6 000年以来的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科尔沁草原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沙尘暴B.森林破坏C.土地沙漠化D.水土流失7.黑沙土是一种肥沃土壤,该地黑沙土层形成时( )①气候较暖湿②气候较冷干③夏季风势力较强④冬季风势力较强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漏、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9.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二、综合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形示意图,下图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示意图。

材料二艾比湖是一个低洼的大型咸水湖,海拔约171米,湖盆西北部为大风口——阿拉山口。

如今该湖只剩下500平方千米左右的湖面,它的大面积萎缩引发了严重的风沙天气。

材料三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现代工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1)说明艾比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2)简析艾比湖萎缩加剧当地风沙天气的原因。

(3)针对艾比湖的萎缩,说出恢复其湖面面积的合理建议。

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年份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水域面积3 950 3840 3 840 4 050 4 189 4 492(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_____ (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_____和_____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_____。

12.读我国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名称),限制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

(2)甲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该灾害属于_______灾害。

(3)丙处的主要农业类型是________,该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在图中乙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内,其城镇与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试分析原因。

13.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北盘江上游地区略图。

材料二: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曾是贵州省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岩石裸露面积占比在80%以上。

1997年该示范区森林覆盖率仅为3%,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在80%以上。

该示范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干旱频率高达90%。

(1)试分析花江示范区石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析北盘江上游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结合材料信息,简述北盘江流域今后的开发方向。

14.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贵州省地形图,下右图为贵阳气候统计图。

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

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乌江的水文特征。

(2)贵州虽地处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其自然原因有哪些?(3)请分析石漠化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1. B 2. A 3. C【解析】1.由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可得,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端,从图示时间可以推出此次沙尘暴在向东移动,而该图为5月,西北地区盛行偏北风,故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风向;从移动路径偏向东方,而不是南方,结合该地地形概况,推出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受该地南部山地阻挡的影响,所以B正确。

2.图中等值线为能见度等值线,能见度越小,受沙尘暴影响越强,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13日08时沙尘暴正影响民丰,能见度接近0.0,民丰强于和田,A正确。

若羌能见度低于K喀什,若羌受沙尘暴影响强,B错误;玉门能见度低于敦煌,玉门受沙尘暴影响强,C错误;民丰受沙尘暴影响最强,D错误。

3.图中两条相邻的沙尘暴位置线时间间隔都是3小时,距离越近,说明沙尘暴移动速度慢,相反距离远说明移动速度快。

图示信息可以得出相邻两条沙尘位置线的间隔先小后大,移动速度先慢后快,C正确。

4. D 5. B【解析】4.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

读图,甲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错。

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选D。

5.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

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

入湖径流大幅减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

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变化不明显,D错。

6. C 7. A【解析】6.从图中看科尔沁草原沙地面积大,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沙漠化,C 正确;沙尘暴是气象灾害,不是生态问题;该地以草原为主不会出现森林破坏问题;气候干旱不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ABD错误。

故选C。

7.黑沙土肥沃,说明形成时期植被丰富,可推测出形成时夏季风势力较强,气候较暖湿,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A。

8. C 9. C【解析】8.该地需要人工修复,说明其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原因是山体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选C。

AB不能说明需要人工修复,修复不是为了增加旅游景点。

9.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C正确。

10.(1)南、西、北三面地壳抬升,中部相对下降形成盆地;接受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大量汇集;在干旱气候下蒸发强烈,湖水变咸。

(2)湖泊萎缩,湖床盐尘裸露;且地下水位下降,周边荒漠化加剧;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3)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兴修水利工程;推广节水技术;植树种草,生态退耕。

(4)地形较平坦;水源条件较好;交通较便捷;对外联系密切,有多个口岸城市;省级行政中心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

【解析】(1)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过程为,南、西、北三面地壳抬升,中部相对下降形成盆地;接受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大量汇集;在干旱气候下蒸发强烈,湖水变咸。

(2)该地西部居于内陆地区,湖泊萎缩,湖床盐尘裸露,湖泊萎缩也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加剧;该地区风力大,风沙加剧。

(3)恢复湖面面积的措施应结合湖泊萎缩的原因来分析,如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兴修水利工程、植树种草,生态退耕等。

(4)天山北坡城市数量较多的原因是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水源、交通等方面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

11.西气东输工程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地形大于人流商品(物资) 原因:退耕(田)还湖【解析】(1)据材料一图可知,甲线为南北走向,且经过南昌,据此推测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为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据图可知,乙段高铁需穿越武夷山,地形是该段高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3)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南昌为省会城市,等级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因此其服务范围大于其他城市。

市场和交通是开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口和物资的集散,从而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从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知,21世纪鄱阳湖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湖。

湿地具有调蓄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面积增大促使其蓄洪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

12.(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水源、水资源)。

(2)旱灾(干旱);气象。

(3)畜牧业;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4)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或冲积平原),地形相对平坦;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牧业较为发达。

【解析】整体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限制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源。

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丙处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城镇与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原因主要从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

(1)图示地区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限制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源或水资源。

(2)甲处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该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3)丙处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该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或草地退化。

(4)在图中乙地所处的省级行政区内,其城镇与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或冲积平原。

原因主要从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

绿洲地区的地形相对平坦,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牧业较为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