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定稿
沁园春长沙定稿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文体知识(一)词:1.别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如《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
2、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一)注意这些音:(1)沁园春(qìn)(2)峥嵘岁月(zhēngróng )(3)百舸争流(gě)(4)怅寥廓(liáo )(kuò)(5)挥斥方遒(qiú)(6)浪遏飞舟(è)(二)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景下阕:忆、记情志(三)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请找找本诗中的意象三学生研讨1.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山上万山红遍,静景远眺层林尽染;江中漫江碧透,近观百舸争流。
动景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视万类霜天竞自由。
2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提示: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
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生机勃勃之景遍:红之广染:拟人手法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有力;翔:游之轻快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词的下阙突出什么人的活动?由哪个字领起?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国家责任感。
2022高一统编新教材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定稿docx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回答:诗是何等奇怪的个体/生下来就会站起来走开/薄薄的一页瘦瘦的几行/不需衣衫不畏冻饿/就自己奔跑到野外/甚至只要有几句写到谁的心里去/就可以/从商周到隋唐/一直活到所谓的当代二.有关‘词’的文学知识介绍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
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5)“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
“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5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沁园春·长沙说课稿(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
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4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
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
体会意境、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二、教学方法和教具。
《沁园春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
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
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长沙》。
(二)介绍背景。
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
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
(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逐字稿
沁园春长沙试讲稿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的张三,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演示一节高中语文课,内容是《沁园春·长沙》的鉴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此诗的背景。
此诗是毛泽东在1925年秋
天写的,当时他在长沙参加湖南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首诗是在长沙岳麓山马祖庙写成的,描写了他在长沙感受到的秋天的美丽和自由、无拘束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诗的结构。
整首诗共四十八个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北
国的寒冷冬天。
第二部分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第三部分是“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表达了毛泽东追求进步和自由的精神。
第四部分是“黄
山谩咏,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鉴赏这首诗。
首先是诗的意境。
通过描绘北国寒冷的冬天、长城的荒凉和历史的变迁,以及毛泽东追求自由和进步的精神,整首诗表现出了一种壮美、自由和振奋人心的意境。
其次,是诗的语言。
此诗的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形象生动。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气氛。
最后,我们来谈谈此诗的价值。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授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0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0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
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一、对教材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重点难点的定位;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五、教学时间的安排;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
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20xx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xx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
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2.明确诗歌的意象;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重点:诵读诗歌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
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
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
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篇:《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吉安县立中学王悦元一、教学设想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品味意境。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重点难点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并学习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无所畏惧的革命壮志。
三、教具准备BF开国大典原声带,AVI歌曲《东方红》,AVI《沁园春·长沙》朗读视频,FLV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视频,多媒体投影,PPT 课件。
四、教学过程(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1、毛泽东简介: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展示各个历史阶段相关照片)2、词的有关知识①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②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③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长沙》演示文稿
比较阅读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1925年)
毛泽东
词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 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燕”通“宴”)乐曲调的歌 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 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 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的词牌, 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 的规定。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 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 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 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五十九字以下)、 中调(约九十字以下)、长调(约九十字以上),如《沁园春》 114字,属于长调。词,又有“曲词”、“杂曲子”、“曲子 词”、“长短句”、“诗余”等别名。
பைடு நூலகம்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 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 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组织领导了长 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 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 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0708]1920年与何叔 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 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1923年 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到1925 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韶山经 长沙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04]在长沙,重 游岳麓山、水陆洲、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 聚的旧地,追述往事[0506],写下了这首词。 注:标有[0506]等序号的是该词的整句句序。
沁园春.长沙定稿
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 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 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 示出来。
用飞鸟盘旋回飞的状态 来描写游鱼,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鱼在水中畅游 时哪种轻快自如的神态。
被压迫的人民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秋景: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气度、胸襟、性格、身份 一代伟人 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 乐观性格
Here add your
title.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 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 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风格
词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顶峰,其作品分别表 小令(58字以内)
1中调(59—90字)
词 的 分 类
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
.
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 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感情婉转 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 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
?
1长调(91字以上)
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
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背 景
毛泽东同志从 1911 年至 1925 年,曾数度 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 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 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 一座峥嵘高峰。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 茂的年龄,在这一时期,他在长沙组织了湖南 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特别是创办《湘江评 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 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 首词。
a沁园春长沙定稿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和战友们 参加了哪些活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是怎样的一群青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读出情志 曾记否, ——携、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怀人忆事 —斗士以天下为 己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全词抒发了怎样的一种志? • “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 敬尧的斗争。
•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 委员会并任书记。 •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 活动, •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 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 长沙,重游岳麓山、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 朋友游聚的旧地,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 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 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 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 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 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 据《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 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 调因此得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诗人简介
•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 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 1976年9月9日。
时代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 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定稿
翻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语序的颠倒: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 水滚滚北去。
写作背景
•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 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 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 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 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 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怎样的秋景?
生机勃勃 壮阔 色彩斑斓
这是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 看漫江水碧,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 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搏击长空;低眉处, 游鱼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谁 主 沉 浮 ?
问 苍 茫 大 地 ,
怅 寥 廓 ,
写作技巧探讨:
齐读湘江秋景图,思考: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 描绘这幅秋景图的?
1、写作视觉的变化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瞰
2、从动静的角度看: 动静结合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 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 的热烈场面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主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 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问题思考:
上片写景与下片抒情有什么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发豪迈之情,必定借助豪迈之景。 景本无所谓豪迈,无所谓情感,而是由于
作者的心境使这些事物感染上了属于作者 特有的色彩(意象)。
《沁园春·长沙完稿》
• • • •
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本词上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2.分别圈出统领上下阕词句内容的两个字。 3.划出最能表现本词主旨的一句词,体会 这句词在全词中的作用。
• 上阕: 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 • 下阕: 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 上阕: 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 • 下阕: 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 • 主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忧国伤己)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清静无为)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少年壮志)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老而弥坚)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沉郁壮阔)
动
俯瞰——低 景: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 体会 "万山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碧透 百舸 争 流 鹰击 鱼翔 "等词语的表现力。 • “万” • 写出山之多。 • “遍”
• 写出红之广。
• “层” •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 高低。 • “染” •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秋 色之深。 • “漫” • 写出湘江水面的宽阔。
以景语终结、情景交融,意境苍凉悲壮,寓意深 刻——革命家的开阔胸襟以及对革命进程中无数考 验与牺牲的清醒认识。
志与战斗力,迈步 跨越雄关的自信豪 迈
咏蛙
毛。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立
志
毛泽东 1910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2、体味诗人是如 何写壮景抒豪情 的;
沁园春长沙定稿
编制王海燕复备时间2015-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一沁园春·长沙组别姓名批阅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1、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预习案一、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当时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常识1、.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音乐的,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按字数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如《如梦令》、中调(59至90字),如《》、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按字数属于。
词的每一段落又叫或,词按段多少划分单调(共一段)、双调(共两段)、三调(共三段)、四调等,《沁园春·长沙》按段数属于。
沁园春长沙教案定稿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鉴赏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1、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2、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简介词的知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明确字音:①沁.(qìn) ②橘.( jú ) ③舸.( ɡě ) ④遒.( qiú ) ⑤侯.(hóu) ⑥携.(xié) ⑦竞.(jìnɡ ) ⑧稠.(chóu)⑨挥斥.(chì ) ⑩漫.江(màn) ⑪峥嵘..( zhēnɡrónɡ )⑫怅寥廓...( chànɡliáokuò )词朗读时的节拍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
沁园春·长沙定稿版
“生 少气 年勃 学勃 子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 到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含蓄巧妙回答
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回忆与同伴到水流中央游泳,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 舶的场景,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要像当年中流击水、 搏击风浪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 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中心思想
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 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 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 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壮志。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谁问 怅 主苍 寥 沉茫 廓 浮大 , ?地 ,
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属于什么手法? 惆怅、感伤
触景生情
4、诗句中的“怅”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 “怅”? 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竞争联想到社会环境 《沁园春· 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形 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随着革命高潮 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 激烈。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 的斗争尤甚。再想到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 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禁思绪万千。这首 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重游橘子洲时 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正是要发动民众, 开办讲习所。
‖“意象”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高一语文必修2《沁园春·长沙》定稿ppt
•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 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 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时间 地点 环境 万山 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 碧透, 百舸争流。 鹰 击长空, 鱼 翔浅底, 万类霜天 竞自由。
眼 前 看 景
生 机 秋 勃 景 勃 的
心 中 问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中流击水图
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 气风发,热情奔放。 •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 当年万户侯)
• 10——12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朗读并回答:读这三句话要有什么样 的感觉?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对秋就有着不同的感受: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 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 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 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 远大抱负。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 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 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 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 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 来主宰这个世界。
挥斥 chì 浪遏 è
方遒qiú
飞舟
北
名词做状语, 向北。
《沁园春 长沙》课件定稿
写作背景
•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 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 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 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 成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 焦点。 •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 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 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面对 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 词。
词
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 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 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 “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 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 者“阕”。
分类
分
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思考 5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 • • • 百舸争流 怅寥廓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 • • • gě 大船,泛指船只 liáo kuó 指宇宙的广阔 zhēng róng 不平凡,不寻常 qiú 强劲有力
• è阻止
沁园春 长沙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 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 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 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 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 的命运?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 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 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 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 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 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 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 沙》。
沁园春长沙 优质逐字稿
1沁园春·长沙一、导入(书法)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同学们,请看这幅书法作品,这是一代伟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慢慢欣赏,用一两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有同学说“凌乱,龙飞凤舞”;有同学说“大气,刚健”,还有同学说“豪放,洒脱”。
是啊,毛泽东的书法潇洒飘逸、一气呵成,诗词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品味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感受作者心怀天下的胸襟。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二、初读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1】听名家范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①音频听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听得都非常地仔细,描述得也非常到位,这首词给人激越豪壮、自由奋发、昂扬向上之感,与其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一感觉的呢?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2】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吧。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看到大家已经端正坐好,就请那位手举得最高的同学,③你来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上阕描绘壮美秋景,下阙追忆青春年华”概括得言简意赅,请坐!(板书)好,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字词给人激越豪壮、自由奋发、昂扬向上之感的呢?看你若有所思,就请你。
哦你认为下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奋发语言给人激昂豪迈之感。
沁园春长沙教案定稿
沁园春·长沙教案定稿第一章:词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词的背景时代背景:了解《沁园春·长沙》创作的年代,即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的时期。
文学背景:研究该词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著名词作的关系。
1.2 作者简介基本信息:介绍作者毛泽东的基本情况,如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成就等。
创作风格:分析毛泽东的词作风格特点,如豪放、激情、寓意深刻等。
第二章:词的意象分析2.1 意象的分类与作用自然意象:分析词中涉及的自然景观,如长沙、橘子洲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人文意象:探讨词中所包含的人文景观和符号,如伟人、革命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2 意象的组合与表达分析词中意象的组合方式,如对比、并列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表现力和效果。
探讨作者运用意象的手法,如描绘、象征等,以及它们在表达词的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词的语言特色3.1 词的语言风格分析词的语言风格,如豪放、激情、寓意深刻等,以及它们与作者个性和时代背景的关系。
探讨词的语言风格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3.2 词的语言技巧分析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探讨作者运用语言技巧的手法,如变化、创新等,以及它们在丰富词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词的主题与情感4.1 词的主题分析词的主题思想,如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表现和传达。
探讨词的主题与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关系。
4.2 词的情感分析词中的情感表达,如豪情壮志、激情澎湃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探讨作者运用情感的手法,如对比、转折等,以及它们在表达词的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词的审美与鉴赏5.1 词的审美特点分析词的审美特点,如韵律感、对仗工整等,以及它们在词中的美感表现。
探讨作者运用审美特点的手法,如变化、创新等,以及它们在丰富词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方面的作用。
《沁园春·长沙》板书设计(7篇)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景远眺万山红遍中
层林尽染静寓
湘江秋景图近观漫江碧透情
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动情
俯瞰鱼翔浅底中
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志
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特定环境)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景) (静景)万类怅寥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景) (静—动)霜天问苍茫大地
鹰击长空(上)(动景)竞谁主沉浮
鱼翔浅底(下)(动景)自由
(分)————————————————————(总)
(景) ——————————————(情)
【板书设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革命形象书生意气,挥斥方道革命斗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革命行动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革命精神
主沉浮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战斗翔:飞,自由轻快。
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展示领起:看、忆
答辩缩略:激(浊)扬(清)
探究比拟:击、翔
朗读活用:粪土
运用故问:自问自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度秋学期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定稿)主备人:张丽丽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教学难点】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的体悟。
【教学思路】这首词是语文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课型及方法】1、课型:诗歌讲读鉴赏课2、方法:播放录音、反复诵读、教师讲解【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前导学1.有关词的知识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联系《沁园春雪》)。
长沙是题目“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2.写作背景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二、质疑讨论1、学生齐读,解决生字词。
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 róng)寥廓(liáo 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2、品评鉴赏上片:(一)起三句:注意“独”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有语序倒装,有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
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说得不错。
我们叙述事情的习惯一般是先说时间,在说地点人物最后在说情节。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者其他的词语呢?(生: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师:对。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三句,在来看一看这三句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独立寒秋图)(二)分析湘江寒秋图:注意:“看”字统领一个“看”字,领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师:对,共7句。
这在诗词中这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次,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在朗读的时候因为“看”是领字,所以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师范读此7句)。
现在大家再齐读这7句(生齐读)。
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有谁能找出它有哪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师: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
)对,是“远眺”,(师演示)这写的是“远景”。
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
)这是“近观”,师演示。
这写的是“近景”。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又是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写的是“低景”(师演示)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师:好。
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生:染、击、翔)师:“染”为什么用得好?(生:用了拟人手法。
)“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翔”字用的好吗?我感觉用游是不是好点呢?鱼儿怎么能在天空中翔呢?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师:其实诗句里不光这些动词用得精练形象,在诗人眼里,山是万山,林是层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万山红就要红个遍,层林染就要尽染,漫江碧就要碧个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用词是生动传神。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特点:色彩斑澜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师:最后一句总括了所有的景致:“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
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生:号召和呼唤。
)对,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
古人写秋多悲秋、哀秋,如大屏幕上所视几句都是作者在秋天中所抒发的忧愁之感。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吗?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生: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生:不是。
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
是的,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
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怪不得最后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其实,“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三)煞尾三句:“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师:词人由大自然的胜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书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三、反馈矫正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下阕,思考一下下阕是如何回答上阕所提出的问题的。
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跟着是怎样回答的呢?(一)“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呢?不寻常的岁月。
那我想问大家一句那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
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
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度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大家在来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他回忆的这些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二)忆的内容:恰领起的七句。
这几句写出了同学们的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呢?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后面三句,指点江山,指点在这应当什么讲?(生:评论)江山呢?(国家大事)激扬文字则指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这两句写出了他们对国家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则是表明他们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这三句向我们表明了他们的活动和志趣。
(前面我们也说过,“长沙”作为题目,与词的内容是有关系的。
长沙是毛泽东早期的求学和革命活动的中心地方,在这里,有着许多的回忆,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
同年秋,他自韶山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水陆洲、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追述往事,写下了这首词。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作者选用典型的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不是一般的游水嬉戏,也不是单纯回顾往日的友谊,而是用中流击水的气魄豪情给同伴们以期待和鼓励,是对革命前途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