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1. 总则为了保障井下劳动的安全和高效进行,确保员工在井下工作的数量和布局符合实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2. 职责2.1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订立和修订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并适时向相关人员发布和解释。
•监督和引导各部门在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发觉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定期组织评估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看法。
2.2 井下劳动管理部门•负责依据井下生产情况和工作需求,订立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并依照规定布置人员和设备。
•监督和检查井下劳动的组织和人员编排情况,确保各岗位配备合理,人员性能稳定。
•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利用率。
2.3 井下劳动人员•遵守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规定,服从组织布置和人员编排。
•积极搭配管理部门的工作,供给精准牢靠的信息和数据,确保定员计划的精准性和执行顺当。
•发觉组织布置存在问题或个人本领显现变化时,适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供给解决方案。
3. 管理标准3.1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订立•依照井下生产规模和生产过程的特点,编制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包括各个岗位人数和布置。
•考虑到安全和效率要求,依据现有资源和设备情况,合理布置人员及其工作时间。
•依据阅历和数据建立合理的生产指标,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周期。
3.2 人员编配和配备•依据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确定每个岗位的人员编配方案,确保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依据井下生产进展和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和变更人员编排方案,优化资源利用和工作效率。
•合理配置和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确保人员工作的便利和安全。
3.3 工作调度和布置•依据人员编配方案,对井下劳动人员进行工作调度和布置,确保每个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的合理性。
•依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的多而杂性,合理布置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防止工作疲乏引发的安全问题。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三项管理制度)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三项管理制度)为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井下劳动定员运营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规定(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21﹞38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井下劳动定员运营管理(二)煤矿按照核定的井下劳动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和组织生产,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
(三)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符合《贵州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
(四)指定职能部门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做好煤矿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切实做好等工作,劳动定员标准每年修订一次。
(五)建立劳动定员考核办法,并奖惩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内容。
(六)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
每班采.掘作业人员人次不得超过《贵州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根据井下生产和劳动定员标准科学合理的配备井下辅助工种人员,数量不得超过采掘作业人数抢筑的 40%。
(七)充分利用矿坑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加强劳动定员管理。
二、井下劳动定员有关规定(一)明确专人并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科科长负责井下劳动定额沙托梅管理,人力资源科定额组专职做好井下劳动定员标准编制现职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制定井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井下劳动定额一等安省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平均、合同范本世界领先和可操作的井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井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每年修订一次。
再次发生在生产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脆弱性设备和摩托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查觉井下劳动定额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及时予以修订。
(三)严格落实井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严格按照井下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工作生产。
三、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和执行标准(一)人力资源科抓好自查,进一步完善完善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相关工作,人力资源科定额定额组掌理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工作,做好井下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工作。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一、综述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合理安排矿工的劳动定员,确保矿井生产正常运行和员工安全。
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管理程序1. 劳动定员计划编制煤矿应按照生产任务、设备状况、矿井布置等情况,编制劳动定员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各岗位的劳动定员人数、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
计划应经矿长批准后执行。
2. 劳动定员调整2.1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生产任务变动、设备损坏等情况,需要对劳动定员进行调整。
调整应经矿长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岗位负责人。
2.2 劳动定员调整时需充分考虑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和劳动强度,确保调整后仍能保证矿井安全和正常生产。
3. 劳动定员管理3.1 煤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劳动定员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岗位的劳动定员得到有效执行。
3.2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岗位工作量的测量和分析,及时调整岗位劳动定员,保证符合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三、岗位劳动定员1. 岗位劳动定员标准的确定煤矿应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岗位劳动定员标准。
标准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综合考虑人力资源和设备状况等因素。
2. 劳动定员人数的确定2.1 岗位的劳动定员人数应根据工作量、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等实际情况来确定。
需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2.2 劳动定员人数的确定需考虑到矿井的巡检、维修、供车等非采矿工作,以确保矿井非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劳动定员的执行和调整3.1 各岗位应根据劳动定员标准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工作量超过岗位劳动定员标准时,需适当调整岗位人数或增设临时工。
3.2 劳动定员的调整应经矿长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岗位负责人和职工,确保调整后不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四、职责分工1. 矿长1.1 批准劳动定员计划和调整。
1.2 监督和检查劳动定员的实施情况。
xx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严格合理控制入井人数,以减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一、制定现场劳动定员管理的原则1、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新《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措施的落实,实现增速提效,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制定必须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
4、坚持按定额定员管理的原则。
对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要按劳动定额标准定员,合理节约劳动生产力。
5、坚持限定人员数量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既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又要满足基本生产岗位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劳动定员管理规定和执行标准1、健全、完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各生产工区要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严格按定员标准组织生产,层层建立劳动定额定员考核办法,实行排休班制度。
相关人员要切实做好劳动定员原始记录、入井人员考勤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确保劳动定员标准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2、加强劳动定员管理。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带人员位置标示卡入井,以便对各单位出入井人员数量按照定额数量时时进行监控。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5篇)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根据“____号令”精神,为严格控制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职工身体健康,为实现我矿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1、一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认真执行《煤矿安全专篇》编制的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个数,以此为据组织定员,不得增加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个数来达到增加定员超能力生产的目的。
2、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定员上岗作业,不得任意增加每班作业人数来提高生产能力,违反规定,处罚责任人____元/次。
3、不得超劳动强度、超时工作,严格实行____小时工作制,除特殊情况处理安全隐患外,不得随意加班延点。
4、特作人员和其它岗位人员实行岗位定员:安检员、瓦检员、放炮员、机电工、绞车工、监控员、其它井下后勤人员均按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得随意增减。
5、定员职工必须同煤矿签定劳动合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如实配合矿方建立职工档案。
6、定员职工必须按矿方要求配合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以便煤矿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7、职工必须经煤矿或上级煤炭主管部门培训后考试合格才能入井工作。
特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
8、上岗职工必须遵守煤矿劳动纪律。
坚守岗位,干好、干足____小时。
按时上下班,特殊情况要请假,矿方同意后方可离开矿上。
9、煤矿职工必须参加每月二次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听讲,考试不及格者,须补课学习后重新补考。
10、业余时间可开展正常娱乐活动,不允许赌博和酗酒闹事,违者按《三违处罚条例》处罚____元-____元/次的罚款或者开除出矿。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2)是指煤矿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安全生产标准,合理确定矿井内的劳动人数,并进行分工和管理的制度。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约资源。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劳动定员的确定:根据煤矿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和安全要求等因素,科学确定矿井内的劳动人数,包括各岗位的定员和总定员。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等各类煤矿。
第三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重点是科学确定劳动定员人数,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遵循人本原则,保护职工权益,关注职工安全和福利。
第二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煤矿劳动定员应科学合理,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
第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应根据煤矿设计产能、技术设备水平、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
第九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职工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确保生产经营的需要。
第十一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保持适度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二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程序,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三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平公正,严禁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不正当行为。
第三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第十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需求分析、人力资源调查、人员需求预测、劳动定员制定、定员公示、定员调整等环节。
第十五条煤矿劳动定员需求分析应结合煤矿生产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第十六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力资源调查应对煤矿现有员工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进行全面了解。
第十七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员需求预测应根据煤矿生产规模、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预测。
第十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制定应结合煤矿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要求,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确定合理的劳动定员。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井下劳动定员及入井人数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超定员生产,XXX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本矿实际情况,制定了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一、劳动定员管理原则
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省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
4.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井下劳动定员标准
1.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入井人数,每班入井人数不得超过70人,各工种人数也有明确的规定。
2.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人数,井下最多同时布置1个采煤
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
3.严格按核准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
特殊工种人员外,其余人员严禁现场交接班。
三、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1.劳动定员一般不予变动,但在生产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和机械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重新核定。
2.严格按照劳动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
生产。
3.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全面负责,副科、队长要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好该项工作,并对当班的井下劳动定员管理负责。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1. 引言井下劳动是一项危险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于保障矿工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旨在确保矿井中的人员数量合理、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目的、范围、原则以及实施步骤,以帮助井下劳动组织能够更好地控制工作人员数量和安全。
2. 目的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矿工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控制井下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井下劳动的顺利进行。
3. 范围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井下工作的人员,包括矿工、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该制度涵盖以下方面:3.1 井下劳动人员数量计划根据矿井的规模、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井下劳动人员数量计划,确保人员数量合理分配。
同时,要考虑到事故逃生和救援的需要,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和安全通道。
3.2 井下工作站定员根据井下工作站的安全容量,确定每个工作站的定员人数。
工作站定员需基于安全因素和工作效率进行平衡考虑,避免因过多人员导致拥挤和事故风险增加。
3.3 井下维护、保养和紧急救援人员除了井下工作人员外,还需确定井下维护、保养和紧急救援人员的数量。
他们负责井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及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4. 原则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4.1 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井下劳动的首要考虑因素,定员制度应确保矿井内的人员数量不超过安全容量,避免因人员过多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4.2 工作效率原则定员制度应在安全考虑的基础上,追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合理的人员分布和组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3 参与决策原则在制定定员制度时,应广泛征求井下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的意见。
他们对井下工作的熟悉程度和经验能够为制度的制定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5. 实施步骤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5.1 收集井下工作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井下工作的相关数据,包括矿井规模、每日产量、设备状况等。
《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安排井下劳动岗位的分工和人员数量,确保井下劳动的高效率和质量,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
以下是对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制定依据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
具体包括《煤矿安全法》、《煤矿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矿井的结构和条件等实际情况。
二、目的与原则井下劳动定员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井下劳动的安全和高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原则主要包括合理分工、科学定员、严格管理和优化效益。
三、定员标准1.按工种定员:根据井下不同的工种特点,制定不同的定员标准。
例如,井下巷道的清理工作由一名操作工和两名助理工组成,井下设备维修工作由两名电工和三名机修工组成。
2.按作业区域定员:根据井下不同的作业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定员标准。
例如,井下采煤工作区的定员标准为每个工作面设有一名工作面负责人、三名采煤工和两名辅助工。
3.按工作时间定员:根据井下工作的时间要求,制定不同的定员标准。
例如,井下连续开采作业的定员标准为每班次设置两组工人,轮流作业,确保生产的连续进行。
四、实施步骤1.制定岗位分工方案:通过对井下劳动岗位的详细分析,制定岗位分工方案,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2.制定定员标准:根据岗位分工方案,制定各个岗位的定员标准,明确每个岗位所需人员数量。
3.制定人员调配方案:根据岗位分工方案和定员标准,制定人员调配方案,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员进行工作。
4.实施定员管理:按照人员调配方案,组织井下劳动人员进行工作,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人员到位。
5.监督检查:对井下劳动的定员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五、责任与考核1.领导责任:岗位负责人负责对所属井下劳动岗位的定员管理情况负总责,并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
2.个人责任:井下劳动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岗位的职责,确保定员管理的顺利进行。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2023-10-28CATALOGUE目录•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概述•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流程•煤矿劳动定员标准的内容•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改进建议•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概述定义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是指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劳动组织等因素,对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进行定员核定,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安全生产。
重要性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与重要性劳动定员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合理的劳动定员能够使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定员与生产效率相互影响劳动定员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会反过来影响劳动定员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劳动定员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劳动定员管理的起源劳动定员管理起源于工业化革命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的问题,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劳动定员管理的历史与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产定员、以岗定员到市场经济时期的以效定员、以岗定责,逐渐形成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定员管理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定员管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等方面的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和安全生产需要。
02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总结词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依据调研、分析、论证、起草、征求意见、修订、审核、批准制定程序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制定周期定员标准的制定岗位分析与评估全面、客观、公正总结词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明确岗位性质、任务、职责、要求等,为定员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评估计划、实施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严格、透明、高效总结词按照企业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进行审批,确保审批流程的合规性审批权限经过审批的劳动定员标准应当进行备案,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备案要求劳动定员标准的审批与备案定员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总结词01严格、执行、持续改进实施要求02各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员标准,确保定员标准的落实到位监督机制0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劳动定员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规范煤矿井下劳动组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防止超员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我国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定员标准:根据煤矿生产工艺、作业条件、设备设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劳动定员标准,作为煤矿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
2. 劳动定员管理: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定员标准进行劳动组织,确保井下作业人数不超过规定人数。
同时,应定期对劳动定员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生产实际。
3.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煤矿井下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个岗位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4. 人员培训与考核:煤矿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考核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意识。
5. 劳动组织与调度:煤矿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和劳动定员,合理组织生产,确保各个生产环节高效有序。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确保井下作业人数符合劳动定员标准。
6. 安全检查与监督:煤矿企业应加强对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超员作业和违章操作。
7. 事故报告与处理: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
要手段。
煤矿企业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管理,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三篇)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是一种规定井下劳动成员数量的制度。
在矿井等地下工作环境中,为了保证安全和效率,井下劳动组织往往会实行定员制度。
定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井下工作区域的定员:对于每个井下工作区域,制定最大工作人数的限制。
这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通风情况、安全设备等因素来确定,旨在确保工作区域内的人数不过多,不会影响安全和工作效率。
2. 负责人员的定员:设定每个井下工作区域的负责人员数量。
负责人员通常是熟悉井下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的人员,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疏散和救援。
3. 进出井下的人数限制:控制每次进出井下的人数。
这可以通过设立检查站、登记制度等方式实施,以防止井下工作人数超过限制。
通过实行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可以保证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秩序。
这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劳动人员的权益。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二)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员原则1.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应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确定合理的人员数量;2. 计划生产力水平与现实水平相适应,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益;3.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禁以身份、背景等非能力素质因素确定定员。
第三章:定员程序1. 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总定员数,由井下劳动组织管理部门负责提出申请,并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2.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工艺、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各岗位的定员数;3. 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要求,确定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并进行面试、测试、考核等程序;4. 将拟录用人员信息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进行录用;5. 根据需要,进行回避与退役,以保证人员的轮岗、休息及补充,避免人员过劳;6. 定期进行定员评估,根据生产任务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章:定员计划1.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制定定员计划;2. 定期分析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水平和工作需求,调整定员计划;3. 根据定员计划,确定各岗位的招聘计划,并及时公布。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 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然而,煤矿劳动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保障煤矿工人的劳动安全,合理控制劳动定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旨在帮助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劳动安全。
2. 劳动定员的定义和意义2.1 劳动定员的定义劳动定员是指根据煤矿生产能力、工艺流程以及劳动安全要求,合理确定煤矿的劳动人数。
2.2 劳动定员的意义合理控制劳动定员对于煤矿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障劳动安全:通过控制劳动定员,可以避免过多人员在煤矿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提高生产效益:合理控制劳动定员可以更好地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法规,确保煤矿企业的合规经营。
3.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内容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劳动定员的确定原则煤矿劳动定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优先:以保障劳动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能超过煤矿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承载能力。
•稳定可靠:应根据煤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合理确定煤矿的劳动人数,保持劳动力稳定、可靠。
•公平合理:劳动定员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输送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3.2 劳动定员的计算方法劳动定员的计算方法应根据煤矿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和劳动安全要求进行科学计算。
一般可采用如下的计算方法:•根据煤矿的产量确定每个人员的工作量标准。
•结合煤矿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计算出各个工种的工作量。
•根据工作量和生产周期,计算出每个工种需要的劳动人数。
3.3 劳动定员的方案制定和调整煤矿劳动定员方案应当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并报企业领导审批。
劳动定员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以下要求:•充分调研:对煤矿的生产现状、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进行全面调研,获取准确数据。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生产效益、劳动安全和合规经营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劳动定员方案。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范本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范本一、总则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是为了规范井下劳动组织中的人员配备和管理,有效提升劳动效率和安全性而设立的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
二、定员原则1. 合理性原则:根据井下工作的性质、工艺特点和安全要求,合理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
2. 安全性原则: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井下工作的安全可控。
3. 高效性原则: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应当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避免人员过剩或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定员程序1. 调查研究阶段: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以及与相关岗位人员的交流,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需求,并将其纳入定员计划。
2. 制定定员计划:根据研究结果和井下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
3. 定员审核:将定员计划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审核,确保定员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定员执行:根据定员计划,招聘或调配合适的人员,并严格按照定员计划进行管理。
四、人员定员标准1. 岗位关联性:根据井下工作的性质和工艺特点,确定岗位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各个岗位的配备合理。
2. 工作强度:根据井下工作的强度和工时要求,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3. 安全要求:根据井下工作的安全等级和风险程度,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安全人员数量。
4. 绩效考核:根据井下工作的绩效要求,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
五、定员调整1. 季度评估:每个季度对井下劳动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定员调整。
2. 定员调查:根据季度评估的结果,进行定员调查,了解员工对人员配备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井下工作的变化情况。
3. 定员调整:根据季度评估和定员调查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员定员的调整,并及时进行调整。
六、人员离岗与新进1. 离岗流程:当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需要离岗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流程,办理离职手续,同时进行岗位调整或新进人员的补充。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与煤矿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与煤矿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一、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定员的制定原则1、保证安全生产原则:劳动定员的确定必须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为前提,充分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开采工艺、设备状况、通风能力等因素,保证各工作岗位和环节有足够的人员来保障安全生产。
2、科学合理原则:根据煤矿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避免人员冗余或不足。
3、提高效率原则: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和工作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煤矿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动态调整原则:随着煤矿生产条件的变化和技术装备的更新,及时对劳动定员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始终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劳动定员的确定方法1、岗位分析法:对煤矿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等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劳动强度等因素,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
2、设备定员法:根据煤矿各类设备的运行特点、维护要求等,按照设备的数量和设备开动的班次,计算所需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数量。
3、比例定员法:根据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如采掘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比例等,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
(三)劳动定员的管理与控制1、建立健全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明确劳动定员的制定、审批、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执行劳动定员标准:煤矿各部门和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核定的劳动定员组织生产,不得超定员安排人员作业。
3、加强劳动定员的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劳动定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优化劳动组织: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班次、工作时间和劳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投入。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
根据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为严格控制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身体健康,为实现煤矿规范化管理,特制定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一、煤矿开采和掘进方式、布局要严格按煤矿设计、安全专篇执行,严禁超出设计范围和设计工作面的个数进行布置。
二、回采和掘进要严格按所编制的《作业规程》规定的人员进行配置,严禁超《作业规程》规定的人工种、人数进行配置。
三、井下回采和掘进时要的按规定配足瓦检员、安全员、放炮员、机电人员等特殊工种人员、其它辅助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不得随意增减。
四、上岗职工必须遵守煤矿的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干好干满8小时,严禁超时延点作业,暗中增加生产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五、根据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矿井实际配置1个综采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以保证正常生产接续,严禁配置其它采煤或掘进面(以掘代采工作面)。
六、煤矿根据井下作业场所,井下出勤:综采工作面每班出勤人数为21人,掘进人数(按两个掘进工作面计算)32人,合计每个班入井作业人员为53人(包括特殊工种)。
七、井口检身人员要严格按控制入井人员,每班入井人数要向矿调度汇报当班实际入井人数。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一、定员管理制度的定义定员管理制度是指根据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确定矿井井下各级工作岗位的人员数量,保证井下各项安全生产规程的执行,消除因人员数量过多而引起的事故隐患。
二、定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确保安全生产定员管理制度可以根据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井下工作人员数量,避免因人员数量过多而引起的混乱和事故隐患。
定员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提高矿井井下作业的安全系数,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定员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井下作业的有序进行,避免因为过多的人员而造成的井下作业效率低下,从而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3、规范管理通过定员管理制度,可以对矿井井下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减少人员闲置,避免人员因过度劳动而引发疲劳和事故。
三、定员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确定基本定员数根据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规模、采煤技术要求,确定矿井各级工作岗位的基本定员数量。
2、核定特殊工作岗位的定员数矿井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比如巷道支护工、通风工、电工等,这些工作岗位的定员数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定。
3、确定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合理确定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可以顺利完成。
4、定期检查和调整定员管理制度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矿井的生产需要,对定员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定员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存在的问题(1) 定员数量不合理一些煤矿存在着定员数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导致了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和效率问题。
(2) 执行不到位部分煤矿对定员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存在着人员闲置或者过劳的情况,影响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
2、建议(1) 加强监管和检查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定员管理制度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定员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
(2) 完善制度和规范流程煤矿企业需要完善定员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确保定员数量的合理化、科学化。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井下劳动是矿业开采领域中一项极其紧要的劳动,为确保井下劳动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各大矿企订立了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
一、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背景煤矿等开采场所为了保证井下劳动的安全,特别是避开井下劳动人员超员现象的发生,普遍采纳组织定员制度。
井下劳动人员必需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作业,遵守井下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自身和四周劳动者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井下作业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实施1. 定员制度的确定井下劳动组织表是煤矿等开采场所组织定员的紧要依据,它是由井下班组领班依据工作内容、工艺流程、作业空间、设施设备等情况编制的,上报主管领导审核后实施的一个动态定员表。
而井下组织定员依据煤层的垂深、井筒的倾角、开采方法、开采水平及安全距离等因素订立,一般严格执行!2. 定员制度的执行井下劳动人员必需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劳动,不得擅自进入其他班组的作业区域。
井下组织定员表的门口之外,任何人和物都不得进入。
当主管领导要进入井下劳动作业区时,必需事先向井下作业指挥员及领班汇报,得到同意后方可进入。
在井下劳动过程中,发觉超员现象时,井下组织定员表的领班应当向班组负责人汇报,适时组织井下劳动人员排查超员人员,确保不影响井下作业的进行。
3. 定员制度的检查为检查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执行情况,矿企必需组织专人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重要包括:检查井下组织定员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遗漏或超员的情况;检查井下作业区是否有其他人员和物品进入,确认井下作业区的门口是否有人值班;检查井下劳动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是否带着安全帽、安全鞋等。
三、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的意义1. 保障井下安全组织定员制度是防止井下人员超员的有效手段,对井下劳动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在实行组织定员制度后,井下劳动人员在作业期间,不会发生井下拥挤的情况,也可尽量避开由于井下作业过程中的职责不清、坍方、爆炸等导致造成的损害和损失。
阳塔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阳塔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 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数,从源头上防控群死伤事故风险。
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记行)》(煤安监行管【2018138号)文件要求,结合本矿的产能,灾害情况、作业业场所设置、生产工艺及作业形式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意义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省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
4、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坚持既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组织结构组长:梁轶博(安全副矿长)成员:陈文义(调度主任)、郭振雄(安检科科长)、王小亮(生产技术科科长)史瑞强(通风科科长)、袁正明(地测科科长)、陈波(综采队队长)、刘志强(掘进队队长)、吴继全(机运队队长)阿拉塔(杂工队队长)陈纲(供排队队长)三、工作流程(一)、科学优化劳动组织,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备1、各生产业务科室要合理规划,科学分布各采区的采掘工作面衔接,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提高采掘效率,原则上一个采区只能同时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避免井下作业队组及作业人员的不合理集中;2、优化队组编制,尽可能的减少管理层次和作业环节;工作面和队组推行两个小班生产,一个小班检修的三班八小时工作制;3、在科学布局一线采掘工作面的同时,要在现有条件下减少辅助运输环节,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超过七十米的掘进工作面要布置胶带运输机进行运输,严禁使用非防爆机械进行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如下劳动定员管理规定。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矿井劳动定员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司成立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和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实施规划的制定和考核落实。
二、劳动定员标准
根据安监总煤行【2007】21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通知》、鲁煤安管【2007】64号文关于《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13】5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劳动定员标准如下:
1、合理安排矿井生产接续和作业计划;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产。
2、合理编制矿井生产接续方案,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同时开采的采区个数不超过3个、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超过3个回采工作面或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3、控制入井人数,确保每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不超过100人,其中采煤工作面每小班不超过26人,掘进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16人。
三、保障措施
1、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产;按规定安排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严禁挤占设备检修时间进行生产作业,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2、按照技术换人、装备换人和管理换人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实现主运、排水、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一岗多能,减少岗位工设置。
3、合理劳动组织,采取分区进行检修和按“三八”制作业方式组织生产;按法定出勤班数22个设定下井个数,控制出勤班数;同时采用合理集中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减少辅助人员下井人数;根据工作需要,减少部分部室人员下井指标,同时取消与井下生产无关或关系不大人员的下井指标。
4、合理编制矿井生产接续方案, 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同时开采的采区个数不超过3个、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超过3个回采工作面或5个以上掘进工
作面同时作业。
5、实行“限员挂牌”制:在井口设置电子显示屏,在采区及各采、掘工作面入口设置定员牌板,标明定员和实际作业人员数量;其中调度信息中心负责将每班下井出勤人数在井口电子显示屏显示,各采区采掘实际出勤人数由安全监察部跑线人员负责在定员牌板上进行填写;各采、掘工作面实际出勤人数由各区队当班班组长负责在定员牌板上进行填写。
6、加强入井人员管理,完善井下考勤系统:为适应现代化矿井对于“挂牌限员”制的要求,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考勤,实现井下人员分采区、分水平自动统计,并传输到大屏幕上定时滚动播出。
四、管理规定
1、生产副经理负责按照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总工程师负责矿井生产节续的合理安排,确保同时开采的采区个数和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内的采掘工作面个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采掘专业分管领导负责现场劳动定员管理的落实。
否则,不按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追究生产副经理责任;由于安排接续不合理,生产采区、采掘工作面个数未控制在规定要求之内,追究总工程师责任;各施工地点出勤未控制在定员要求范围之内,追究采掘分管总经理的责任。
2、“限员挂牌”制落实不力,追究安全监察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3、控制出勤班数,超出规定出勤班数下井的,不支付加班工资。
4、与井下生产无关或关系不大人员不得下井;当确需下井时,要经分管领导的许可,并到调度信息中心签字;否则,按违章处理。
五、本文件由调度信息中心负责考核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