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自用)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秋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是为数不多的表达了秋天景色的诗作之一。
通过教授《秋思》这首优秀的散文诗,旨在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诵读《秋思》。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于秋天美丽和凋零的感受和思考。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随后,教师发出问题:你们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请说出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2.学习《秋思》的背景和意义(15分钟)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介绍作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主要表达的主题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秋天你们会感受到什么?3.诵读《秋思》(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诵读《秋思》,并注重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节奏感。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表情进行诵读,体验《秋思》中的情感和意境。
4.理解《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秋思中的秋叶、秋风、寒雨等意象有何含义?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秋天的思念和忧伤?5.自由写作(25分钟)学生以《秋思》为题,自由发挥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也可以在家里写完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范例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优化和修正。
6.作品分享和点评(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彼此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意境,提醒学生文采的提升和创作技巧。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篇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手段,播放钢琴曲《秋思》,营造秋天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 秋天有哪些特点?”通过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或幻灯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回忆,为学习《秋思》做铺垫。
篇二:课文阅读理解教师将《秋思》课文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可以提问学生:“诗人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通过课文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篇三:课文分析1. 了解诗人杜牧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3. 诗歌意象解读教师逐一解读诗中的意象,如“洛阳城里见秋风”、“青草池塘处处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篇四:诗歌欣赏与赏析教师播放《秋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配合课文中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可以自己感受诗歌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和意义。
篇五:创设情境,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请你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你会怎么写?”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作元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赏析和分享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写作能力。
篇六:诗歌展示与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秋天诗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论。
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篇七: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欣赏和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秋思》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秋思》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秋天的气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秋思》的诗意理解。
3. 朗读和背诵《秋思》。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秋天的气息。
四、教学准备: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秋天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理解《秋思》的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欣赏课文:(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秋思》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欣赏。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
6.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学生抄写《秋思》全文,加强记忆。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秋天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学生以“秋天的思念”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八、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秋思》的准确性和对秋天诗歌的欣赏分析。
《秋思》教案(精选12篇)
《秋思》教案(精选12篇)《秋思》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秋思》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秋思》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五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中国古诗词,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诗歌的名称。
2.新课呈现(1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和他的作品《秋思》。
通过简要分享杜牧的生平和他在唐朝的地位,引起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
3.阅读并分析诗歌(20分钟)让学生阅读《秋思》这首诗,并对其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先自行阅读诗歌,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讨论与分享(15分钟)引导学生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讨论。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
5.诗歌朗读(10分钟)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对《秋思》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逐句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6.写作练习(20分钟)请学生根据对《秋思》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秋天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诗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7.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你对于《秋思》这首诗有什么更深的理解?b.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诗歌鉴赏的技巧?c.下次你还愿意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吗?为什么?四、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学习和鉴赏。
2.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2.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准备1.《秋思》的诗歌教材。
2.课堂展示用的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秋思》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仅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还培养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准诗中多音字的读音。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初步体会诗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
(生背诵)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回答)师:像这样抒发思乡情感的诗歌我们把它叫作“思乡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它是唐朝诗人张籍写的《秋思》。
(板书:秋思)(生齐读诗题)师:诗题怎么理解?(生交流)师:在秋天里思念家乡,这样的思念应该是悠长的,所以朗读诗题时,可以把秋思这两个字稍微拉长一点,这样就更有味道了,请大家再试一试!(生再次齐读诗题)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一)指导读准多音字师:嗯,有点味道了。
课前已经预习过诗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诗歌)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评价)师指导读准多音字“重”。
师:“重”在这儿的意思是——那么“意万重”就是——(生交流)师:没错,“意万重”就是想说的意思很多,这是虚指。
你看,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句诗。
(生齐读)(二)读出节奏师:读得正确,也读得流利,不过,朗读古诗还要能够读出节奏来。
秋思教案文档
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秋思》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形式;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朗诵等方式感受和表达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其中的意境;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作文、朗诵等方式表达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秋思》的文本;2.PPT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音乐等;3.白板、粉笔、书写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共鸣;2.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秋天的人文景观或者历史典故,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思考。
步骤二:导入诗歌《秋思》1.教师播放音频,大声朗读诗歌《秋思》;2.教师解读诗歌的标题、作者、创作背景等信息,向学生引导对秋天的思考;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步骤三:欣赏诗歌1.教师逐句解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2.引导学生尝试朗读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节奏;3.欣赏其他相关的秋天相关作品,例如音乐、绘画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秋天的表达。
步骤四:感悟与表达1.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关于秋天的作文,表达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2.学生进行朗诵活动,展示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共同感悟秋天带给人们的思考和情感。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秋天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或背诵活动;2.学生可以参加秋天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例如写诗、作曲等;3.学生可以进行秋天相关的美术创作,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思》这首诗的作者、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并且通过朗诵、作文等方式感受和表达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秋天,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热爱和思考。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
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以秋天的景色或与思乡相关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古诗: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秋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意:通过注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秋风”“家书”等,探讨它们在表达思乡情感上的作用。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经历或相关故事。
6.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并进行适当的默写练习。
7. 总结: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强调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和珍贵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音乐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和延伸,如让学生仿写古诗、绘制与诗歌相关的图画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渔家傲(秋思)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秋思)教案(优秀3篇)《渔家傲(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诗人会触景生情,更喜欢借景抒情,让诗词情景交融。
李白孤独时看山,山亦孤独;杜甫国破时赏花,花亦落泪;苏轼思亲时望月,月亦有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驻守西北边关时,看见塞外奇景,会引发怎样的感情呢?我们走近范仲淹的《渔家傲》。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那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情怀的范仲淹,在边塞的秋色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二、解题三、走近作者(回顾,介绍)四、背景介绍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四年期间,对边地的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五、听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六、感知内容: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片侧重于写下片侧重于写七、合作探究赏景1.上片写了何时何地的景物?哪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上片里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异”在何处?3.上片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八、合作探究悟情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用“我从句中,感受到”来谈一谈九、思维训练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此词所展现的画面。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生:《静夜思》,李白。
(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生:明月。
(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生:借景抒情。
初中课文秋思的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初中课文秋思的教学设计范文四篇诗词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每一个诗词曲作品,都是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秋思》的作者张籍是借助给家人写信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无比思念。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秋思的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
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
(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
)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放第2框)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通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秋思》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2. 理解诗歌的内容,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3.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思乡之情;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2 生字词解析1)洛:洛阳,古代都城,位于河南省;2)阳:阳光,这里指洛阳;3)秋:秋天;4)风:秋风;5)欲:想要;6)作:写;7)家书:给家人的信;8)意:意思;9)万重:形容意思很多;10)复:又;11)恐:担心;12)匆匆:急促的样子;13)说:表达;14)尽:完;15)行人:送信的人;16)临发:即将出发;17)开封:打开封口。
2.3 诗歌翻译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我想写封家书,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但又担心信里的内容无法完全表达我的心意,送信的人即将出发,我又打开封口,查看信中的内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2 讲解法教师对诗歌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3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诗歌内容,更好地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
3.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思乡之情。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秋思》。
4.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3 讲解诗歌内容教师对诗歌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4 描绘秋天景象学生结合图片和诗歌内容,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
古诗秋思的教案
古诗秋思的教案教案标题:《古诗秋思》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秋季意象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古诗《秋思》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秋季意象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古诗《秋思》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秋思》的课文、多媒体设备、图片或视频素材、白板、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图片展示秋季的景色,引发学生对秋季的感受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回忆或分享他们对秋季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或播放《古诗秋思》。
2. 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节奏和抑扬顿挫。
3.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秋季的思念之情。
Step 3:诗歌赏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秋思》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带领全班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Step 4:创作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创作,主题为秋季思念或秋季景色。
2. 学生可以参考《古诗秋思》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Step 5:诗歌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诗歌创作。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和评价每个小组的创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在诗歌鉴赏和创作方面的提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一篇短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活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秋思》五年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
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三。
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Δ见:·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Δ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
(一)初读,诵秋词
1.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注意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
1.听老师范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
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
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
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拨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谁来给他起个名字?
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
9.老师想请大家带着刚才的想象,与同学交流一下心得,然后说一说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可以将和谐景象贯穿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
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表现出的是静雅、安适、温暖的境界。
这句的基调是否与全曲的悲愁基调不和谐呢?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情。
衬托(反衬)。
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
人贵直,文贵曲。
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
古道西风瘦马
瘦马古道行走增加孤独悲凉之感;西风寒冷添凄冷之意。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倍添回乡无望之感伤。
请同学们在理解这首元曲基调的基础上,再次饱含感情地诵读一遍。
能背的尝试背1.我现在想问问我们的同学,这首小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浓烈的思乡之情。
2.深情的诵读最后两句(让我们再次吟诵,“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诗文,要求,读出每一个词的重音。
(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突出每一个词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个字)
请学生谈谈为何要这样处理重音。
3.老师总结:
季有春、秋,而选其秋;藤有荣、枯,而选其枯;树有老、幼,而选其老;时有晨、昏,而选其昏;鸟有鸦、鹊,而选其鸦;马有肥、瘦,而选其瘦;风有东、西,而选其西;道有新、古,而选其古;阳有朝、夕,而选其夕。
全篇既无“秋”字,也无“思”字。
但在静水深流的外表下我们却能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传递出来的强大辐射所凝聚成的巨大磁场。
这都归功于诗人苦心孤诣精选出来的10个典型的意象。
无需浓墨重彩的大肆渲染,无需动词介词的连接,只需让这些意象叠加出一个一个的镜头,我们便能触景生情,感同身受。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一)化读,绘秋景
这些景物都是我们在秋天里常见的景物,可是它们在诗人的眼中,却这般不同。
请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想的,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这个萧瑟的深秋夕照图勾勒出来吧。
(100字左右)
(二)研读,析秋篇
1.对比阅读白朴《天净沙•秋》
体会两手小令同为天净沙,同为写秋,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相同?
为何相同?
又有何不同?
为何不同?
相同点:同为昏,同有鸦,同取老树村落
不同点:马诗暗淡,凄凉白诗色彩绚烂清新
2.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一致?
补充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杰出的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年少时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做官),看不惯官场黑暗,晚年退而隐居。
可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
的生活。
于是在漂泊旅途中,他写下《天净沙秋思》。
白朴简介: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
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
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
总结:景随情生,情随情起。
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
你会发现,无论这时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
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
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五、课后作业,活学活用
选取10种意象来表达你的忧伤(喜悦)心情,按照《天净沙》的曲调填写一首小令。
参考场景:在操场上,教室里,回家的路上,乡间小路上,公园里……
六、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种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