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彩构成第四章色彩的对比构成(一)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588e3f4a1c7aa00b42acb36.png)
《色彩构成》内容简介《色彩构成》教材从色彩产生的原理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有关色彩的专业知识,内容包括: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
在每个章节里面,结合艺术设计各专业,采用了大量设计实例图片资料,以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的方法,并与将来的设计实践良好接轨。
本书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学会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
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最终达到应用色彩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用书,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色彩构成》前言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也是认知色彩设计原理的必要环节。
色彩构成研究、探索色彩美在视觉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由传统设计意识向现代设计意识转变的进程。
作为设计人员,对于色彩的认识、感觉、审美和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视觉传达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诸领域,色彩设计是设计师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的内容。
宗旨就是要解决如何认识和掌握色彩、提升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如何使色彩在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
编者从事色彩构成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将实践的体验上升到理论加以阐述,做到有的放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色彩的对比构成同时对比连续对比三要
![色彩的对比构成同时对比连续对比三要](https://img.taocdn.com/s3/m/7d847b307375a417866f8fd5.p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低长调:低调的强对比效果。 具有强烈的、暴发性的、深 沉的、压抑的、苦 闷的感觉。
低中调:低调的中对比效果。 朴素、厚重、有力度,设计 中常被认为是男性色调。
3.纯度对比
色彩之间因鲜浊程度差别 而形成的对比叫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较之明度对比、 色相对比更柔和、更含蓄, 1个阶段差的明度对比的清 晰度等于3个阶段差的纯度 对比,所以说纯度对比的 作用是潜在的,其特点是 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 强色相的明确性。
secaigouche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secaigouche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secaigouche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高长调:此调明暗反差大, 对比强,形象清晰度高。有 积极、活泼、刺激、明快之 感。 高中调:以高调色为主的中 强度对比,效果明亮、愉快。 高短调:高调的弱对比效果, 形象分辨力差。其特点淡雅、 柔和、高贵、软弱,设计中 常被用来作为女性色彩。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一、同时对比 二、连续对比 三、三要素对比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一、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指的是在同一时间 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它 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 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 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 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 自动将它产生出来。这种色 彩效果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 在观者的眼睛中的,并非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
secaigouche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secaigoucheng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2.明度对比 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 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 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中最重 要的因素,是色彩三要素的 中心,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 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 来表现。只要发生色彩现象, 明度的差异和对比可以说是 无处不在。
色彩构成完整ppt课件
![色彩构成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bf6a90852458fb760b564f.png)
3.Lab色彩模式
由照度(L)和两个色度分量a、b组成。L表示照度(Luminosity),相当于亮度, a表示从绿色至红色的范围,b表示从蓝色至黄色的范围。L的值域由0到100
完整版PPT课件
13
1.2.4视觉色彩补偿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 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 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 制造这种颜色补偿。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引起 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像霓虹灯、饰灯、烛灯等的光线都可以直
接进入视觉。
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透射
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所达到的光透射率及
波长特征。
反射光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
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完整版PPT课件
8
1.2知识点
1.2.1色彩的产生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 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 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 电灯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另一类本身 不辐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和透射光能量而呈现 颜色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对色彩成因起主要作用 的是物体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的功能。
完整版PPT课件
11
1.2.2物体色彩的辨识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 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 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 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ee1ff829c850ad02df804127.png)
• 暖色系列一般为前进色,冷色系列为后退色;
• 前进色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后退色 绿 蓝绿 紫 蓝紫 蓝
b、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 大小相同的两个立方体 • 暖色感觉大,冷色感觉小
• 与色调密切相关。对有彩色来说冷色属于收 缩色,暖色属于膨胀色。
• 法国国旗:
同一颜色增加了黑白灰之后,将产生同一色彩的不同明暗层次。
明度推移
其二,是各种颜色色相的不同明度的差别。
在色谱中,黄色最亮,明度最高;橙色、绿色其次;红色、 蓝色较低;紫色最深,明度也最低。
3、纯度 色彩的纯度也称饱和度、艳度、彩度等,是指色 彩的鲜艳、灰浊程度。
降低纯度的几种方法: 1.混入黑色(明度降低)
对比度对兴奋度的影响
• 色彩组合的对比度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兴奋 与沉静感,强者使人兴奋,弱者使人沉静。
纯度对兴奋度的影响
• 纯度方面,高纯度色具有兴奋感,低纯度 色具有沉静感。
6. 华丽色与朴素色 华丽感:红色系列
文静、沉着感:蓝色系列
色相的影响
•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以色相关系最大,其次是纯度 和明度。
①
在晴空万里时,山光水色我们可以尽收眼底, 但是,在漆黑的夜晚我们却什么也看不到!这 又是为什么呢?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 觉离不开光。 光是呈现色彩的载体,没有光就 没有色彩.
②
牛顿的光学实验
单位:毫微米(纳米) 1毫微米=10万分之1毫米
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 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 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色彩基于三 种因素: 一是光;
⑧
(三)色彩的错视
《色彩构成》全套课件-PPT
![《色彩构成》全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bb47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png)
3)变化混合色的比例后,可以达到使 用少量色彩得到多种配色的效果
空间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规律: 1、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进行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 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不同比例的红/青绿(空间混合)、可分别得 到程度不同的灰红、灰、绿灰。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进行空间混合,产生两色的中间色。 如不同比例的红/青(空间混合)、可分别得到程度不同的红紫、紫、青 紫。 3、有彩色系的色与无彩色系的色经过空间混合,也将产生两色的中间 色。 如:红/灰(空间混合),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红/白(空间混合),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 4、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 混合色应该是细点、细线或小面,同时要呈密集状。点子越小,线越细, 混合出的效果越明显。色彩并置产生空闭混合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必 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
纯度推移
作业:选一种色相做纯度九调练习。要求画面整洁、平整。 每一副图要求7CM×7CM
四、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主要指由色彩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可以是同一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也可以是 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人眼对明度的对比最敏感,明度对比对 视觉影响力也最大、最基本。 将不同明度的两个色并置在一起时.便会产生明的更 明.暗的更暗的色彩现象。如黄色与紫色并置.会很明显地感 觉到黄色比原来更亮,而紫色比原来更暗。同一色彩.当其周 围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其产生的明暗关系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如把一个灰色置于白底之上此时灰色看上去比较暗.而移到黑 底之上.灰色似乎又变得亮了起来。
从色彩学研究上讲,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 度、纯度这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因此, 也叫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f3efc3cde80d4d8d15a4fa9.png)
网页设计配色
主色调 辅色调 点睛色 背景色
对比与调和就是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规律
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冷暖对比 面积对比
同类色的调和 类似色的调和 对比色的调和 渐变色的调和
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关系
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
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
同类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
作业三:色相对比
运用色相对比中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 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分别在四张10cm*10cm的 纸上进行绘制。
视觉的惰性
2、视觉的惰性 A、大小恒常 B、明度恒常 C、色的恒常
3、视觉的阈值 阈值是指两种刺激必须有一定量的差别,差别未到达定量以 上,则无法区别异同,此定量即为阈值,未到达阈值为相 同,超过则不同。
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
1、物理补色 把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相混合成为无彩色黑灰时, 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在美术中有三对分别为 “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
光源色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性质的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单色光:只含有某一波长的光就是单色光。 复色光:含有两种以上的波长的光。
物体色
凡是本身不会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物体的 色彩是受光源的色彩和该物体的选择吸收与反射 能力所决定的。
1、平行反射 2、扩散反射 3、光的干涉
构图和色彩无强制性要求。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立在一起,由于 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色彩 对比现象。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b0891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6.png)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004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
![004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c1825b965ce05087632136a.png)
色彩构成
SHUZIYISHUXI
色彩构成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色彩之美在于和谐,而和谐来 自对比和调和.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异关系, 是一种对比关系,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 则成为一种调和关系。
两种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因其性质等的不同而呈现 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目的:加强色彩的视觉效应和色彩的冲击力, 从而获得视觉的传达和感染力.
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 邻近色为色相中对比; 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 互补色为色相最强对比;
色相对比分为四种:
1.同类色对比;
指在色相环上15 度以内的色彩差别 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构成效果。它是同一 色相捎带不同明度、纯度或冷暖倾向之 间的色彩对比。 即:
只有明。 对比效果统一,但也因此会觉得单调。
对比效果强烈、鲜明。具有明快、饱和、 华丽的特点。
但是容易视觉疲劳,需调和。
4.互补色相对比;
指在色环上间隔为 180 度的色彩搭配成 的色彩构成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紫。 这类对比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对人的视觉具 吸引力。
效果强烈、刺激。 但是处理不当容易生硬、不协调, 需要考虑对比强度问题。
邻近色:
邻近色相差很小, 色彩对比弱,必须借 助明度、纯度对比的 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 不足。如红与橙红、 绿与黄绿等
色彩设计方法
QIQIHAERDAXUE YISHUXUEYUAN 色彩构成
类似色:
是红与橙、橙与橙 黄、黄与黄绿、绿与蓝 绿、蓝与紫蓝、紫与紫 红等二十四色相环中相 隔30度至60度左右的色 相对比。
2.邻近色相对比;
指在色环上 0-60 度之间的色彩 差别 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构成效果。如淡 黄与 淡绿,橘黄与朱红,红与紫,蓝与 绿。
《色彩构成》课程单元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说课
![《色彩构成》课程单元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bac35ffd453610661fd9f4b0.png)
如有冲突,考虑两种属性搭配,给单调暗淡的色彩加大对比。
学习步骤3 案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中国传统年画与日本现代平面设计,这两种风格的作品色
9
教学方法手段: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对色彩有丰富直观的感受, 虽然司空见惯,但是相关概念抽象,因此本节课采用启发法、 欣赏法 、观察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学习。
10
五、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及需要查询的资料任务上传 到课程平台,并通过微信群,课堂派发布课前预习 通知。 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先进行自 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能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拓展学习内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结合教学设计,我将本节课分为 准备、导课、新授、总结、拓展五个环节
25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基于混合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 模式,不同为任务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各种信 息化教学设备,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了知识、理论、 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1、利用多媒体设备 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 感知、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利用教学网络平台,课前发布预习资料,学生 的学习时间大大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 后布置作业并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 行反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观察与探究(活动地点:系实 208训室、时间45分钟)
步骤1
案例活动:观察色相卡,查找色彩微差,观察后 回答色彩对比产生的的微妙差别。教师将色相卡 按照明度对比排列给学生看,颜色由深到浅的排 列非常明显。使学生明显地感觉到色彩的对比和 变化。
(色彩构成)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色彩构成)色彩的对比和调和](https://img.taocdn.com/s3/m/aef61a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4.png)
1 色相对比 1.4 色相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的组合特点是色调高度统一,但是色调单调,所有的变化都依赖明度上的变化。
1 色相对比 1.2 色相对比分类 (2)邻近色对比
• 邻近色对比也称为30°对比,指在色相环上选择两个距离为30°的色彩进行对比。同类色种对比在 视觉上色差很小,常被看作是同一色相,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
2 明度对比
2.2 明度基调与对比 (1)明度基调(色阶)
• 将黑、白两色调和,调和出8个不同明度的灰色,共形成10个色阶的明度 轴。
• 0为黑色,10为白色;明度色阶中的1〜3属于低明度基调;4〜6属于中明 度基调;7〜9属于高明度基调。
• 高调色显得愉快、活泼、柔软、辉煌和轻感。低调色是朴素、丰富、迟钝、 重、雄大、有寂寞感的感觉。
1 色相对比 1.4 色相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绿、蓝
绿、黄
绿、黄
绿、蓝
类似色特点是色调和谐、统一。因为色彩的对比强度适中,比较符合人们常态心理中的对比强度需求。
1 色相对比
1.2 色相对比分类 (4)中差色对比
• 中差色也称为90°的对比,指在色相环上选择90°的两个色彩 进行色彩对比。由于两个色彩的距离己经接近三原色的临界, 所以在色彩属性上具有大部分对比色的状态。
• 黄色与紫色形成补色系列;红色与绿色形成补色系列;蓝色与橙色形成补色系列。
1 色相对比 1.4 色相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
红、绿
紫、黄
橙、蓝
橙、蓝
互补色的搭配对比效果最为强烈,色彩的调和性需要依赖色彩的面积、纯度与明度等变化来调整对 比力度,达到色彩的和谐效果。
1 色相对比 1.3 色相对比练习
根据色相对比的学习,从同类色、邻近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中任意选择4种进行练习。
4色彩的对比
![4色彩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0bcfbd93186bceb19e8bb8c.png)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来自不同颜色间存在的比较关 系,它是形成色彩艺术的真正动力。
连一连
1.
色相对比 2. 明度对比
3.
纯度对比 4. 冷暖对比
色彩的对比
色相的对比:
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 所产生的色相差别对比。
右图中共有四种颜 色:红、黄、蓝、 绿
特点:强烈、鲜明、充实,但也产生不协调、过分刺 激等缺点。
色彩的对比
纯度对比
因色彩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我们称之为纯度
对比。
右图中纯度较高的 颜色为枚红色,纯 度最低的为暖灰底 色
特点: 纯度对比强会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炫目之感;此 时,若用低纯度的灰色调和则相得益彰。 纯度对比不足一易产生含混、单调、肮脏之感;此 时,若加少许鲜明色块则相映生辉。
不同程度的画面
色彩的对比
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是人类生理和心理对色彩的本能反应。 右图中最冷为深绿 色,最暖为褐色
改变一个暖色的纯度,其暖的程度会减弱,改变一个冷 色的纯度,其冷的程度会减弱。
如:红+白蓝+白变冷 Nhomakorabea变暖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冷暖程度是相对而言的,如同为暖色系的黄 橙与红橙相比,红橙比黄橙更暖些,淡蓝与深蓝相比, 深蓝更冷些。 冷暖对比同样可以是色彩关系显得变化丰富。
课堂作业: 1.参考课本P17中小马图案的配色方法,任选动 物模板做对比色的练习;
2.用课本P17下方模板,也可以自己创作或另选 资料画图稿,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和冷暖对比中任选一种对比完成一幅装饰画。
色彩的对比
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 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 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色彩构成对比构成
![色彩构成对比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1f86e760029bd64783e2cfb.png)
2、明度对比
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彩并列时,会使明色更 亮,而暗色更暗。将同明度的灰色置于白 底和黑底上,会感觉黑底上的灰色较亮; 而白底上的灰色明度较暗。
孟氏色立体等色相面明度变化
2、明度对比
明度基调 ★ 低明度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沉静、厚重、忧郁、迟钝、沉闷的感 觉;(低调) ★ 中明度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 调,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中 调) ★ 高明度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优雅、明亮、轻松、寒冷、软弱的感 觉。 (高调)
2、明度对比
高调
(7~9)
中调
(4~6)
低调
(1~3)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的强弱 ★ 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又称
为短调,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 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又称
为中调,具有明朗、爽快的特点; ★ 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又称
为长调,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1、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 3、纯度对比 4、面积对比 5、色彩形状位置对比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所看到的色彩对比 现象叫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 事实;看到的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 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 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 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 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红绿并置,红更 红,绿更绿)
色彩的形状感也是色彩的副感觉之一。
伊顿认为红、黄、蓝三原色恰好与正方形、三角 形和正圆形符合。
正方形象征着物体的稳定与重量,有一种实在感, 红色饱满、浓郁的视觉特征符合正方形的安定、 重量与充实,红色具有扩张感,正方形的四个内 角就象指向四方的箭头一样,正方形同样具有扩 张性。
色彩构成4——构成法则:色彩调和
![色彩构成4——构成法则:色彩调和](https://img.taocdn.com/s3/m/2f12c3cf7f1922791688e825.png)
在人与自然的生态中, 秩序无处不 在。 人的心跳与呼吸,植物枝叶的生长 ,寒暑易节,花开花谢, 星移斗转,潮涨 潮落。大到河海的阵阵波涛,小到- 池 塘中的层层涟满 , 大自然总是在有秩 序地运行, 有机生命也总是在有节奏地 律动着。
同明度调和, 是指采 用相同明度的色彩进行组合 ,色彩在色相、纯度方面均 有变化的调和方法。 同明 度调和是色立体上同一水平 状态的色彩组合, 色彩具有 相同的明度, 因此可以取得 含蓄、 丰富、高雅的色彩 调和效果 。 要注意的是, 色彩的色相、纯度不应过分 接近而使图形变得模糊不清。
同纯度调和, 是指采用 相同纯度的色彩进行组合, 色彩在色相、 明度方面均 有变化的调和方法。 同纯 度调和包括同为高纯度、 同为中纯度、 同为低纯度 三种配色类型。同纯度色彩 的配色调和效果最显著, 但 也容易出现脏灰、 粉气等 不良效果。 应注意在色彩 的色相、明度方面适度拉开, 就可以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秩序, 是按照色相的逐渐转 移、 明度由明到暗的渐变、色彩冷暖 的有序排列等规律,有秩序地建立起来 的 。 色彩秩序, 也是色彩调和的一种 有效方式,有条理、有秩序的色彩排列 或组合,都能够给人带来秩序感和秩序 美。
就人的视觉心理而言,有规律、有秩序的构 成形式很容易被视觉所把握, 它的内在规律性可 以产生和谐的视觉效应,能使人放松、舒适,看上 去不会太累。然而,人的心理需求又并非这样简 单。秩序感的极端是整齐、一致和单调,与之相 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是杂乱、多变和繁复。视觉的 有机秩序也需要一定的变化 。 整齐划一、 缺 少变化的图形会使人感到单调,一览无余的规律 性会使画面失去耐人寻味的意趣。生活经验告诉 我们,人们不喜欢单调和杂乱的两极, 而喜欢介 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结合, 即将多样变化纳入有序 的组织之中,既要保持秩序, 又要避免单调 。
色相对比三维动画基础
![色相对比三维动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f3e7b8d910ef12d2bf9e72a.png)
讲解教学内容第四章体验篇二、色彩的对比构成体验(一)色相对比首先,我们先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观察一下色彩对比现象。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观察色彩时,往往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一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
那么,怎么来定义色彩对比的概念呢?两色或多色并置时,必然会出现色彩差异现象,这种通过对照,而呈现出的色彩之间的差异即是色彩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差异,没有差异只能算是重复或根本就是同一色彩,所以单独的颜色是不可能出现对比的,色彩对比的前提条件是色彩之间的组合和并置。
教学内容色彩对比包含很多因素,如色彩之间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位置等等,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当色彩的对比现象出现时,基本都是以综合对比的形式出现的,很少呈现单一的对比状况。
依据色彩对比因素的不同,可以把色彩对比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这五种主要的对比类型。
色相对比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色彩,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因色相差别而产生的对比。
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距离越小对比越弱,距离越大则对比越强。
那么根据色相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色相对比又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和其它色相对比。
教学内容1.同类色相对比。
同类色相对比是指同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的色彩进行的对比,色相相距15°左右,属于弱对比类型,它的色调特点是:单纯、雅致、平静。
正如例图中这一间浅蓝色调的儿童房设计,非常明快和谐。
很容易看出,同类色相搭配出的色彩,统一性很高,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它的色调属于比较弱的色组,容易缺乏色彩层次感。
因而,在同类色相的色彩方案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明度和纯度变化,有意识的增强各色彩间的明暗层次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繼時對比 (successive contrast) 時對比是因視覺關察的時間所引起的色彩變化 八、邊緣對比 (marginal contrast) 是指當兩個色彩並置時,相接觸的色彩會產生相互 干擾的現象
①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 在色相对比(0度)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 度的变化加强对比(15-30度)
②
③
④
⑤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 变化明度、纯度加强对比(60度 以内),和谐、安详、耐看 对比色相对比,120度左 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对比 强烈、鲜明、饱满、华丽、 活跃 互补色相对比,180度左右 的两色对比为最强色相对比
四 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
浊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一种色相纯 度鲜浊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色相间的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按照12个纯度 级划分,相差8级为强对比,5-8个以内为中对比,4 个以内为弱对比。 以高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高纯度基调,称 之为鲜调,有积极、强烈、冲动、快乐、活泼的性格 意味; 以中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中纯度基调,称 之为中调,有稳定、文雅、可靠、中庸的性格意味; 以低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地处度基调,称 之为灰调(或者浊调),有平淡、自然、简朴、消极、 陈旧的性格意味。
1.面积构成色调
高明度基调
中明度基调
低明度基调 高纯度色面积占绝对优势可构成鲜调 中纯度色面积占绝对优势可构成中纯度基调 低纯度色面积占绝对优势可构成灰调 暖色面积占绝对优势可构成暖色调 冷色面积占绝对优势可构成冷色调
六、面积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2.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不同颜色 I:1 色彩对比效果最强 不同颜色 双方面积相差悬殊 色彩对比效果弱 颜色相同 l:1 对比效果最弱。 颜色相同 双方面积悬殊时 对比效果强。
高纯度的 冷色显得 更冷,暖 色更暖。
色彩纯度的降 低、明度向中 明度靠近,色 彩的冷暖感觉 也随之降低向 中性变化。
冷暖对比中: 最暖色------橙,定为暖极。 最冷色------蓝,定为冷极 橙、红、黄为暖色。
蓝、蓝绿、蓝紫为冷色。
冷暖对比
冷 暖 对 比
六、面积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明度对比构成的色调
明 度 色 彩 配 比
高明度
高高高 长中短 调调调
中明度
中中中 长中短 调调调
低明度
低低低 长中短 调调调
图片色彩的明度处理
互补色对比
同类色对比
纯度变化
对比色强对比
同类色弱对比
三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 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 形成不同的色相对比。
③
①
②
④
⑤
色相对比分为:
同一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
同类色对比
同类色 互补色 对比
同一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同类色对比互补色对比同类色弱对比
同类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
互补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
类似色对比
互补色对比
任选一纯色,和与之不 同明度的灰色,互混为
12个等级,取纯度对比
构成的九种色调中的四 种色调。如:鲜强对比、
灰强对比、灰中对比、
鲜弱对比等。
纯度对比中: 把不同纯度的色彩,相互搭配,根据纯度之间的差 别,可形成不同纯度的对比关系即纯度对比。 鲜调: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 高纯度基调 中调: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 中纯度基调 灰调: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 低纯度基调
强的色彩感觉距离近;偏冷含灰、 对比弱的色彩感觉距离远。
色彩的冷暖可以产生视觉上的远近透视:近处颜色偏暖、纯度高;对比 冷暖对比色在色环上的两端,冷极色蓝、暖极色橙,红、黄为暖色,红 紫、黄绿为中性微暖色,青紫、蓝绿为中性微冷色。
① ② ③
④
冷暖的极色对比为冷暖感觉的最强对比 冷极色与暖色的对比,暖极色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 比为中等对比 暖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 冷色的对比为弱对比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构成
主讲:吴爱峰
一 、色彩对比: 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 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 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 色彩对比。 1、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一)同时对比:色度学上的解释是——对同时呈现的邻
近的两个视场的颜色进行对比。就是在同一空间,同一 时间所看到的色彩对比现象。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重要位 置,色彩的层次、立体感、空间关系主要靠色 彩的明度对比来实现。 低明度色彩(低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 低明度基调。 中明度色彩(中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 中明度基调。 高明度色彩(高明度色彩画面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 高明度基调。
连续对比的特性:
① ②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上面,纯度高的比纯度低 的色彩影响力强。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时,则会增加后看色 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和绿为最大。
类似色
对比色
互 补 色 对 比
图 片 色 彩 的 纯 度 处 理
二 明度对比:将不同明度的色并置产生明暗对比效果 的视觉效应。也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 它是人眼在观看对比图形时产生的视错觉,明度对比对 人眼的刺激最为强烈。 配色明度在3个阶段以内的组合叫短调,为明度的弱对 比。 明度差在5个阶段以上的组合叫长调,为明度的强对比。
同时对比规律:
① ② ③ ④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灰与艳并置,灰更灰, 艳更艳。冷于暖并置,冷更冷,暖更暖。 不同色相邻,都倾向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鲜艳度 也同时增加。 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边缘部分 最为明显。
(二)连续对比:当我们先看红色的地毯再看黄色的地 毯(时间非常接近),我们发现后看的黄色地毯带 绿味,这是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 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 如先看的色彩明度高,后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色彩 显得明度更低;如先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得色彩 明度高,则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高。
纯 度 对 比 构 成 色 调
鲜鲜鲜 强中弱 调调调
中中中 强中弱 调调调
灰灰灰 强中弱 调调调
纯 度 对 比 构 成 色 调
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
五
冷暖对比: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冷暖 感觉本是触觉对外界的反映,由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 的经验以及人们的生理功能(如条件反射),使人的视觉 逐渐变为触觉的先导。
以低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 以中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 以高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同色相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 的九种色调。 任选一纯色,如明度低可只 加白色,明度高既可加白又
可加黑。调12个阶段,然后
按照明度对比关系构成九种 色调。即:高长调、高中调、 高短调、中间长调、中间中 调、中间短调、低长调、低 中调、低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