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简介

合集下载

梅花拳——传统武术进校园

梅花拳——传统武术进校园

白堽中心小学“梅花”绽放
——传统武术进校园为了改变“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的状况,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和身体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白堽中心小学开展了传统武术进校园,学生练习梅花拳的活动。

梅花拳即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武术进校园是发展梅花拳的有效措施,在各地已开始推广普及。

我校聘请民间梅花拳武术家来校传授武艺。

老师们在工作之余,积极练习梅花拳,进步迅速,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团队精神面貌;孩子们认真练习梅花拳,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样,嘿哈声铿锵有力。

特别是年过五十的李校长,对武术更为痴迷,梅花拳打得虎虎生威,流星锤耍得娴熟自如。

体育教师胡淑芳利用周末时间向武术家请教学习梅花拳,并不辞辛苦的带领和指导全校师生练习梅花拳。

梅花拳在我校的推广和发展,李校长和胡老师功不可没。

我校经过重重选拔,将梅花小精英组成校武术队。

校武术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勤学苦练,现在他们已是拳械招招到位,式式精准,身手不凡。

已被我市体育局选中,于2015年正月十六日参加在河北平乡县后马庄梅花拳始祖大殿落成典礼。

梅花拳在我校已经落地生根。

我校已成为传承梅花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梅花拳的步法

梅花拳的步法

梅花拳的步法梅花拳,又称梅花桩或梅花拳,因过去练功和技击都在桩上练习而得名。

在近代练功由桩上改为在地上,故又称“落地梅花”。

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修,攻防击技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

梅花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的传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

在众多拳派中,唯独梅花拳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

武场锻炼武功,传授拳法;文场敬祖师,研究文理及香礼妙法。

文场的指导理论包含儒、道、释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五行之理的神奇妙用,修身养性,练神练气,称为文功。

梅花拳练习包括四门、八方。

四门为练拳的方法,八方为练步的方法。

练拳:四门架子,两人相对,各站在八卦的方位,可南北、可东西、可分列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坎离相对、坤艮相对、兑震相对、乾巽相对,是两人相对的意思;甲在坎北、乙在离南,相对而练也,周而复始为一夸。

桩为静,行步为动。

行步有三法,即摆法、撤法、扎法,摆法为三法之宗。

练拳俗称盘架子,即如何练习灵活运用。

梅花拳步法叫八方步,又名群步,为散手之母,分小八方、中八方、大八方,每个小步法又有桩步和行步之分(桩上为桩步,桩下为行步)。

桩步练全身之气,行步练脚下之速。

步法总纲:走如风,站如钉;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长,退之则促;随东就西,声左则右;知己知彼,百站不殆;同动互追,步随身换;脚随手出,阴出阳入;阳出阴入,总揽四面;支撑八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拷摆撤扎,一气呵成。

行步有三法:摆法、撤法和扎法,摆法为三法之宗。

拳论说:“活不活在于步,灵不灵亦在于步;未曾练拳先走步,胜在进步占优势,不败在退步避锋。

”正确的步法能保证最有效地攻击对方,扬长避短。

敏捷灵活地移动双脚,并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攻击范围,对战胜对手必不可少。

历代拳家都非常重视步法的练习,在梅花拳中,步法的稳健、灵活、奇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文/代忠波编辑/刘强。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曹广超/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梅花拳内功心法

梅花拳内功心法
梅花拳练气的地方不叫丹田,而叫中宫,这是梅花拳不 同于其他拳派的独特之处。为什么呢?只有练到空灵时才有 确切的感悟。丹田是一个点,中宫是一个圆形的范围,在脐 附近(丹田 + 肚脐 + 命门这个三角)。人体的结构因人而异, 有的人腿长上身短,而有的人腿短上身长,这两种身形的人 其黄金分割位的 0.618 不在脐上(或上或下),所以身体的 重心和丹田不能叠加共振。而中宫就不同了,它是一个范围, 所以能共振,即能发出整劲来,继而可发激灵劲。梅花拳的 前辈师爷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独特的中宫说。
天下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法
梅花拳内功心法
文 / 代忠波
梅花拳,又称梅花桩,因过去练功和技击都在桩上练习而得名,在近代练功由 桩上改为地上,故又称“落地梅花”。梅花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的传统,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在众多拳派中,唯独梅花桩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 指导武场。武场锻炼武功,传授拳法;文场敬祖师,研究文理及香礼妙法。文场的 指导理论包含儒、道、释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五行之理的神奇妙用,修身养性, 炼神炼气,称为文功。梅花拳是一种内炼气、外练形,内外兼修,攻防技击性强, 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
(编辑 / 刘强)
代忠波,1975 年 4 月 13 日出生,男,学士学位,国 家一级武术教练。
49
辅助练习:风摆柳(云手) 分定步云手和活步云手。
1. 定步:两脚侧开与肩同宽,两手向前置于胸前,两 手向左下摆走,到腹前时两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继续左走, 两掌上翻,到胸前时掌心朝前。右同。
2. 活步:脚下丁錾步,快速踏动,两手协同配合动作, 可慢可快,存乎一心。
四、行气法
梅花拳行气,走四个圈:前向后一圈、后向前一圈、左 向右一圈、右向左一圈。行气时把身法步眼比清,徐徐抡舞, 不可着力、不可憋气,灵塔擎在中宫,神驭气、气驭形,不 可阻滞,动作顺畅连绵不断。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南派少林梅花拳,又叫'上乘梅',也有人称之为'相识梅'。

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的福州、长乐、连江、福清、永泰等地。


梅花拳的主要特点是腿法较多,素有'南北合拳'之称。

它在身法和步法上也跟罗汉拳一样,讲'一字马'和'一片身'。

在手法上则讲究'点、转、沉、挪、解、落、带、进'八字诀。

在技击上的特点是躲闪带打,要求做到'猫闯狗闪,兔滚鹞翻身'。

虽然也讲短打近攻,但不要求'落地生根'。


梅花拳套路有三十二式、四十六式、五十六式和一百零八式之分。

本书选编的是四十六式少林梅花拳,由庄炳武先生传授。

一、动作名称17.上步揉臂双弓步双抖拳(螳螂手)18.盖跳步马步双打掌
(扇两掌)
19.双弓步打肘弹拳(反转打锤)
20.盖跳步马步双打掌
(扇两掌)
21.双弓步打肘弹拳
(反转打锤)22.左虚步双击拳(猴抢桃)23.右虚步双击拳(猴抢桃)
24.跳单跪步右下甩拳
(龙摔尾)
25.双弓步双提撩拳(双虎出山)
26.双弓步双提撩拳(双虎出山)27.双弓步双弹拳(开弓)
28.双弓步右劈拳(劈山拳)29.左倒澄题
(犬弹腿)
30.跳步虚步左揉勾手
(猴捏桃)31.双弓步格冲拳(当心锤)32.双弓步左砸拳(砍染手)33.双弓步格掏拳(顺风拳)
34.左右掏手双弓步右冲拳
(黑虎抢心拳)二、动作说明17.上步揉臂双弓步双抖拳(螳螂手)
①右脚朝东南上一步成双弓步。

同时两拳下落于腹前,两臂弧屈,两拳心朝后。

眼看前下。

(图18①)
②两拳向外向前上划弧同胸高,两臂略直,两拳心左右相对。

两眼平视。

(图18②)
③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双弓步。

来自“武宗”公众号·同时两拳下落于腹前,两臂弧屈,两拳心朝后。

眼看前下方。

(图18③)
④两拳向外向前上划弧同肩高,两臂略直,两拳心左右相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拳法,其五势包括:
1. 落梅势:主要表现为上手蓄力,拳势如落梅花一般轻盈自然。

此势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臂力的协调,以及步法的灵活运用。

2. 豹子势:以模仿豹子捕猎时的迅猛和狡黠为特点。

此势注重速度和爆发力,通过迅猛无比的拳势,以瞬间打击对手。

3. 闪电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特点,表现出攻击的短暂而强悍。

此势注重力量的迅速释放,拳势短小精练,以快、准、狠的方式攻击对手。

4. 蜂腰势:以蜂腰扎啄的姿态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的灵活运用和扎击技巧。

此势注重腰力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扭动和蓄势,释放出强大的攻击力。

5. 凤头势:主要表现为形态优美、高挺而有力。

此势注重挺胸抬头,展现自信和威严,通过手势的变化和步法的运用,以控制对手并完成攻击。

以上就是梅花拳五势的基本内容,每个势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击方法,通过练习和研究这五势,可以提高自身的拳法技艺和战斗能力。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是使人聪明睿智,使大脑的思维能力更强、更有灵性!燕老师所传授的梅花桩武
功,主要是在高等院校里对大学生们传授的。这些年青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有什么事情比开发年青人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悟性更重要的呢?
山东大学的操场每周末都有燕老师的讲课,燕老师今已近八旬高龄,仍在义务的将 梅花桩武功传授给高校生。
亮相香港国际武术节
得到了统一,这不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嘛!因此,练武实际上也是在培养
人的传统文化与“无字经书”,练武者读的是一本“无字真
经”。这本“无字真经”不仅能够使人练得身体健康,具有极强的实战技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是什么呢?就
二、梅花拳武功的内容
梅花拳武功不是一门普通的武术拳派,它是东方 文化中一支“文武合一”的独特文化,也是一门古老 的人体科学。它的指导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具体 说来就是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 奇变化与《孙子》兵法的谋略等。
• 梅花拳法:
“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
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 随曲就伸。一气贯穿,刚柔相 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蓄 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宽 知窄,随高就低。静之如山岳, 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 实如太仓,动之似江河,行之 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 三光。” 五势梅花桩由“架子”、“成拳”、“器械”等几 部分组成。“架子”是本门基本功,有桩步、行步之分。 桩步为静,以大、顺、拗、小、败五势为主。按金、水、 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阴阳转结、变化衍生。 行步为动,以摆、撤、扎三法为宗,皆疾、箭、蹿、跳、 横走竖撞,拗步斜身、左右翻转之法。自古以来梅拳擅 长于步,灵活多变,包罗万象。
以高校生为主的梅花桩代表队在 香港一展风采,让世人见识了这 一古朴的武功,在香港引起轰动。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武侠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

梅花拳起源于明朝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梅花拳的招式灵活多变,以快速的拳法和流畅的身法为主要特点,使其成为武术界备受瞩目的一种拳法。

梅花拳的名字源于其招式的特点,梅花拳的动作柔中带刚,像梅花一样娇媚而坚韧。

拳法中融合了梅花的优美形态和坚韧的个性,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武术表演形式。

梅花拳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拳打出去如梅花绽放,美丽而迅猛。

梅花拳注重拳法的技巧和身法的协调,拳法灵活多变,结合了攻防一体的原则。

梅花拳以快速的连续拳打为主,搭配腿法和身法的变化,使其在实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梅花拳拳法独特,有“一拳多打”之说,即一招之中蕴含多种变化,让对手难以捉摸。

梅花拳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

内功包括呼吸调节、气贯全身以及意念和意识的控制等方面,通过内功的修炼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梅花拳的练习也强调修身养性,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使练习者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保持冷静,不受干扰。

梅花拳的招式独特多样,包括直拳、勾拳、钩拳、掌法、腿法等多种技术。

梅花拳的招式注重招架与攻击的结合,通过巧妙的身法和招式变化,可以有效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给予对手以迅猛的反击。

梅花拳的练习也注重身法和招式的协调,使拳法更加灵活且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梅花拳的练习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

梅花拳的练习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梅花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姿态和平衡感,使身体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梅花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具有实战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梅花拳的练习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培养练习者的坚持和毅力,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

梅花拳的练习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使练习者更加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备受瞩目。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

作者:xx来源:xxxx官方网站xx的历史渊源及传承xx/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xx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xx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xx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xx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武术拳种介绍之梅花拳

武术拳种介绍之梅花拳

05
梅花拳文理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梅花拳文理
《梅拳迷谱》
• 中气论 • 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
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 炼形不外阴阳,阴阳不明,从何炼起?仙经之督脉。行于背之当中,统领诸阳经;任脉
• 张从富和他的小架梅花拳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传统思 想,所以,梅花拳的大架和小架也并没有因此而分裂,这在 其他拳派中是绝无仅有的。张从富也就成了梅花拳近代史上 第一位改革家。
梅花拳代表性人物
张从富救驾有功,皇上留其在京数日,一日,他来到京城白云观,参拜佛祖后与主 持攀谈起来,很是投缘,言谈中得知主持明道人是邱祖(邱处机)龙门派与自己同宗,一 脉两支。连宗续代,通宵未眠,和守明道人将邱祖 遗 留下来的四十代辈份排谱合续至 一百代。
武术拳种介绍之
•梅花拳
01
梅花拳起源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梅花拳起源考
• 梅花拳是中国武术之一,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 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 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 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
心浮气者所能入也。昔宋将岳武穆,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 • 第五条:凡入拳堂时,务要沉细,不可喧哗,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着,趋避之内有利害。万
不可视拳脚如戏场,则学习才有进益。
梅花拳代表性人物
• 张从富

梅花拳

梅花拳

梅花拳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拳法技巧。

梅花拳的特点是优雅、迅捷,以及灵活多变的动作。

它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拳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梅花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

据传,梅花拳的创始人是明朝时期的武术大师王宗岳,他以梅花为拳法创作的灵感来源,将梅花枝吐蕊、含苞欲放的形态融入到了拳法中。

梅花拳的动作以迅捷、灵活为主,融入了太极拳的柔和和崩折的特点。

其动作包括伸展、腾挪、蹦跳等多种形式,同时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拳法中的每个动作都具有自己的含义和用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灵活性。

梅花拳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梅花拳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在拳法的演练过程中,更注重意念的运用和内心的修炼。

梅花拳强调的是身心的和谐与统一,通过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来培养习武者的意念和意识。

梅花拳的训练过程非常严格和认真,训练者需要不断地修炼和锻炼,才能够掌握技巧和精湛的拳法。

同时,梅花拳的训练也以和谐为核心,注重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以及维护健康的原则。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一种武术形式,梅花拳以其华丽的动作和独特的内涵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梅花拳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文化展示等领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梅花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值得称赞的。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象征着坚韧和美丽的花朵,它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怒放,象征着坚持和勇气。

这种精神正是梅花拳所倡导和追求的。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难,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梅花拳都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退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内涵,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

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梅花拳梅花拳是一种流行于河北的一种武术文化,它融合了周易八卦于拳理,不断地发扬光大,先后出现了很多的名人。

随后也被列为首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大家对于中国武术格斗的“活化石”了解有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梅花拳的特色据《辞海》“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

武术拳种。

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

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

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

梅花拳是邹宏义始祖总结了集干支术数之精华,融阴阳生克之奥理,星转斗移,寒暑往来,天下始于一,成于三,行于五,定于七,终于九,万物通变之术,皆其术数也。

外有五式开合,内有吐呐升降,风格独特,简单易学,常持久练,身强体健,神清脑灵。

梅花拳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吸收佛道儒之精华,是中华武术中文武双修的拳派。

梅花拳具有独特的演练鼓乐。

梅花拳的主要内容梅花拳内容丰富多彩,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类:1、文理:“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

2、武功:梅花拳的练习,首先要从基本功练起,其内容主要有: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练习。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梅花拳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其指导思想和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的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练,日臻完美,它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简单易学、效果显着,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文武并重,是中国着名之文武双修的拳派。

古拳法刚猛有力,学会后轻轻松松搞定敌手

古拳法刚猛有力,学会后轻轻松松搞定敌手

古拳法刚猛有力,学会后轻轻松松搞定敌手神秘古拳法现身江湖拳法刚猛有力威力巨大!梅花拳亦称梅桩,梅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

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

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亦有千年矣邹宏义,字光大,清代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人,著名武术家,梅花拳的创始人。

本名邹宏义,字号字光大,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顺德府(今邢台市)。

翻身腾空蹬腿动作:重心极力下降;左腿屈膝下蹲,右腿落地伸直,两腿成右仆步;同时,右臂稍后拉至左胸外侧立掌.掌心向左,左臂直臂后伸,左掌变勾手,勾尖朝下;目视右前方(图1217)。

承上,身体右转180度,猛然跃起翻转;左腿直立支撑身体.右腿屈膝上提;同时,左掌变拳屈肘于体前,前臂斜向前上方竖立,右掌变拳向外翻肘,在头右上方屈肘横架(图1218)。

承上,左腿猛力蹬地纵身跃起,并随身体腾空向右翻转之势向前上方蹬击;目视左脚(图1219、图1220)。

武子穿心梅花拳此式要领:腾跳高、远;翻转迅速;蹬腿有力。

并步单剑指动作:随右、左脚依次落地,两腿先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前反掌抓楼,右拳向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目随左手(图1221、图1222)。

承上,身体左转90度;左脚尖外撇.右脚上步,与左脚并步直立;同时,左掌搂手抓握变拳,屈肘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拳变剑指向前刺出,手心向下,剑指向前;目视剑指(图1223)。

武子穿心梅花拳此式要领:剑指向前刺出要干净利索,快而有力;指击与右脚上步要同时。

虚步亮掌动作:上体弓腰前屈;右脚后退一步.两腿稍屈膝;同时,两手变掌同时下落在膝前交叉,左掌在上,右手在下,立掌,掌背相对,掌心均向外;目视两手(图1224)。

承上,上体直立;左腿属膝提起回收并迅速在右脚前下落,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左掌向下、向左再向上分掌上抬至与肩平,立掌,掌外沿朝左.掌心斜向前,右掌向下、向右再向上分掌上抬至头右侧上方,屈臂抖腕亮掌,掌心斜向前上方,掌指向左;双目先随右掌上挑.待右手抖腕时再猛摆头.目视前方(图1225、图1226)。

梅花拳五势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五势拳法一、梅花五势拳法根源梅花五势拳法,又称梅花五行拳,五势桩法。

古佛法王老祖分定天地之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万物定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天、地、人三才的平衡之时,差遣五方佛祖各管一方,有其根源为证。

五方佛排定五方。

古佛世尊为了渡化众生,在世间开展文武大道,按五行之法,命五方佛祖创下了梅花五势拳法。

五方佛各创一势。

太素佛居西方,创下大势;太乙佛居北方,创下顺势;太始佛居东方,创下拗势;太初佛居南方,创下小势;太极佛居中方,创下败势。

五势即有各势的独立性,自成一套法理;又有生克制化整体理法。

其理法奥妙无穷。

梅花拳无极歌混沌一气内外修,梅花功法至根由;穴穴自然虚无静,仙佛还元始已生。

无极势,又称预备势,起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身要直,含胸拨背收腹,头往上虚领顶劲,下额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两腿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曲,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

眼观鼻,鼻观口,口合心,凝神敛气,内视于心,立于虚空之地,混沌虚无之境。

无极势,默念无字真经,奉请五方佛祖,从虚无中来,虚空中坐定五行方位,佛光普照,整个宇宙光华布满乾坤,充贯身体大小周天,四肢百骇,使虚无之躯充满佛光,在虚无之境,结出丹田圣胎,无极而太极。

梅花太极歌无极孕育太极生,动静开合两仪形;三才四象八卦转,五行六合七星成。

太极势,由无极生太极,意守丹田,运丹田真元二气,转太极生两仪,天、地、人三才合一,两手走太极,左脚回收提起,左手由下往左上划弧走里面,经过右肩,右胸,向下往左,至左前方,臂与肩同高,正好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右手从下向左,向上走外面经过左胸,左肩,往上至头顶,臂伸直向上,阴阳变化一太极。

同时,左脚向左迈出成大虚步,成左大势。

(一代宗师——王道隆)二、大势大势歌诀大势气弘性属金,生顺克拗妙绝伦;金隐于内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

(一)、大势动作说明:1、梅花拳大架大势大势,又名横势、打虎势、扑势。

传统文化|济宁:梅花拳在梁山

传统文化|济宁:梅花拳在梁山

传统文化|济宁:梅花拳在梁山据初步考证,清末民初,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一带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梁山好汉创立的各种拳术、器械被广泛演练传承。

同时,少林、峨眉、武当等外地功夫也相继流传到梁山一带,梁山武林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直至现在,梁山民间仍有十余种拳种(派)在传承、发展,其中就包括梅花拳。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得名,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说法,现择两种说法记述如下。

一种说法是,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于昆仑派。

相传,在中国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有一祖师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见《梅拳秘谱》),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

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

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

正因为如此,过去梅花拳多以父传子、子传孙等形式流传,故梅花拳又有“父子拳”之称。

至明末清初,梅花桩(拳)才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普及开来。

《梅拳秘谱》中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第二种说法是,梅花拳源于春秋五霸时期。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梅花拳创始人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拳书传于后人。

第一部拳书叫《五虎七星拳》。

梅花拳共有四大谱、四小谱。

梅花拳的第一小谱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立,第二小谱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谱在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谱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的第一大谱由华山道长董法利先师立。

当时立谱者有七人:董法利、关风龙、于进海,河北省平乡县人;杨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人;刘进玉、张玉峰,山东省泰山黄家岭村人。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四川暑期支教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环境工程学院陈健涂浩何爱民一、背景梅花拳(亦称梅花桩,由在约百根桩上练功而得名)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历史,她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一个古老的武术拳种,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人员侧重于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讲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文场领导武场;武场弟子通过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层次和形式的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邢台),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平乡县于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古老的梅花拳现在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是否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与时俱进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梅花拳,使她更好的造福于民?这就是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二、实践地点本次实践活动,我们选取了梅花拳的近代发源地之一河北省广宗县进行调查,另外为了了解梅花拳的大学校园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我们选取北京、济南、上海等地部分高校进行调查。

本次实践的主要地点:1.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前魏村、赵伏城村、后平台村、杨庄村等2.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八辛庄村、油召村3.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4.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5.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驻沪高校三、调研形式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联合了北京大学梅花桩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梅花拳协会及山东大学梅花桩协会等共同开展调研活动,主要从农村和高校二个方面展开:1.农村:在农村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拜访当地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查阅梅花拳的历史文献、考察梅花拳的文物古迹、走访当地的梅花拳弟子和群众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行走2个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走访拳民和群众100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

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

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

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

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

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

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

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

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

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

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

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

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

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

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炼,伴着岁月递嬗日臻完美,既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武术功法,又是凝聚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梅花拳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制,形体神韵,皆有独特风格。

在习练与实战中,梅花拳无论是马上还是徒步,无论是桩上还是落地,均能闪展腾挪,格斗自如,内功外功互补,轻功重功并举,软功硬功兼使,采日月之精华,外练筋骨皮,遵文化之意蕴,内练精气神,变幻莫测,出神入化。

梅花拳创始之初,无论练功还是技击均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栽桩约百根,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木桩越来越高。

后来由于时代变迂,桩上练功渐渐落到地上,是为落地梅花拳。

但它仍保持了原来的
拳式动作,套路风格和招式保持了原有的上中下三种打法。

五势梅花桩,拳式朴实无华,动作舒展大方,静如寒梅怒放,动如残花飘荡,具有拳式安泰、姿态美观、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优点。

中华武术的各种优长,在梅花拳中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梅花拳的演练变化灵活,攻防范围包括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攻击要诀窍为时时接近敌人,处处攻击对方,每防必固,每攻必克,乘虚而入,所向无敌。

梅花拳的兵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斧、钺、钩、杈之外,还有许多罕见的器械,如:镗耙、燕翅镗、拦马橛、提戟、文棒、九环锡仗等,长短杂陈,奇正并有。

更让人惊叹的是,把所有兵器进行组装,可以成为一辆小车。

这辆小车也是一件独特的兵器,转移时把兵器组成小车,推着行走十分方便,停居时把小车拆散,每样兵器就可单独使用。

清朝初年,邹宏义决定将自己创立的梅花拳发扬光大,于是离开徐州北上,广宗、威县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河北省平乡县后马庄村,设立拳场收徒传艺,影响了周边数十个县,甚至山东、河南等地众多尚武之士,纷纷慕名来后马庄拜师学艺。

数年之后,邹宏义之子邹文聚继承父业,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

邹宏义之孙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广收门徒,专心推广梅花拳,进一步使梅花拳弟子遍及全国各地。

梅花拳自创立以来,历经几百载风雨,而今已传二十多世,其中名家辈出,历久不衰。

第十四代传人赵三多,河北威县沙柳
寨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以平乡梅花拳弟子为骨干发动了著名的盐民暴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为我党组织发动冀南暴动揭开了序幕。

1939年,冀西民训处杨秀峰成立的以梅花拳弟子为骨干的冀西抗日大队,抗击日寇,保卫家乡,屡建战功,其中就有许多梅花拳弟子参加。

数百年来,梅花拳培育了众多仁人志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谱写了无数抗敌爱国的辉煌篇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河北省、邢台市和平乡县十分重视梅花拳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93年7月,座落在河北平乡县后马庄村的“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

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命名平乡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陈振江先生为邹宏义墓地题词“梅花拳祖师之墓”。

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同志四次亲临平乡视察,具体指导梅花拳武术文化的弘扬发展工作。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批准载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我县按照“梅花拳源地”的平乡定位和中央、省市
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启动了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工作。

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以梅花拳圣地后马庄邹氏墓群为中心,规划打造一个集梅花拳始祖纪念、参观学习、武术培训、竞技表演、国际交流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性文化园,凸显文化品位、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等特点。

梅花拳文化产业园总规划面积为1107.45亩,总投资10.2亿元人民币,包括“一苑、一校、一居、一区”,即:梅花拳文化苑(248.55亩),梅花拳文武学校(86.4亩),新民居(225.45亩,其中包括入口服务区)及生态农业观光区(547.05亩)。

先后聘请邢台市测绘局、武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湖北中鲁古建设计院完成了地形地貌的测绘产业园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该项目已于今年正月十六(第二十届梅花拳联谊会)开工。

2011年3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