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简介

合集下载

梅花拳五式拳法

梅花拳五式拳法

梅花拳《五势拳法》

一、梅花五势拳法根源

梅花五势拳法,又称梅花五行拳,五势桩法。古佛法王老祖分定天地之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万物定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天、地、人三才的平衡之时,差遣五方佛祖各管一方,有其根源为证。

五方佛排定五方。古佛世尊为了渡化众生,在世间开展文武大道,按五行之法,命五方佛祖创下了梅花五势拳法。

五方佛各创一势。太素佛居西方,创下大势;太乙佛居北方,创下顺势;太始佛居东方,创下拗势;太初佛居南方,创下小势;太极佛居中方,创下败势。五势即有各势的独立性,自成一套法理;又有生克制化整体理法。其理法奥妙无穷。

梅花拳无极歌

混沌一气内外修,梅花功法至根由;

穴穴自然虚无静,仙佛还元始已生。

无极势,又称预备势,起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身要直,含胸拨背收腹,头往上虚领顶劲,下额微收,两眼平视前方。两腿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微曲,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眼观鼻,鼻观口,口合心,凝神敛气,内视于心,立于虚空之地,混沌虚无之境。

无极势,默念无字真经,奉请五方佛祖,从虚无中来,虚空中坐定五行方位,佛光普照,整个宇宙光华布满乾坤,充贯身体大小周天,四肢百骇,使虚无之躯充满佛光,在虚无之境,结出丹田圣胎,无极而太极。

梅花太极歌

无极孕育太极生,动静开合两仪形;

三才四象八卦转,五行六合七星成。

太极势,由无极生太极,意守丹田,运丹田真元二气,转太极生两仪,天、地、人三才合一,两手走太极,左脚回收提起,左手由下往左上划弧走里面,经过右肩,右胸,向下往左,至左前方,臂与肩同高,正好阴阳变化一太极。同时,右手从下向左,向上走外面经过左胸,左肩,往上至头顶,臂伸直向上,阴阳变化一太极。同时,左脚向左迈出成大虚步,成左大势。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中国梅花桩的来历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曹广超/文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一、梅花拳名的来历

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1)拳势如梅花

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2)梅花傲霜雪

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

梅花拳的步法

梅花拳的步法

梅花拳的步法

梅花拳,又称梅花桩或梅花拳,因过去练功和技击都在桩上练习而得名。在近代练功由桩上改为在地上,故又称“落地梅花”。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修,攻防击技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

梅花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的传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在众多拳派中,唯独梅花拳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武场锻炼武功,传授拳法;文场敬祖师,研究文理及香礼妙法。文场的指导理论包含儒、道、释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五行之理的神奇妙用,修身养性,练神练气,称为文功。

梅花拳练习包括四门、八方。四门为练拳的方法,八方为练步的方法。练拳:四门架子,两人相对,各站在八卦的方位,可南北、可东西、可分列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坎离相对、坤艮相对、兑震相对、乾巽相对,是两人相对的意思;甲在坎北、乙在离南,相对而练也,周而复始为一夸。桩为静,行步为动。行步有三法,即摆法、撤法、扎法,摆法为三法之宗。练拳俗称盘架子,即如何练习灵活运用。

梅花拳步法叫八方步,又名群步,为散手之母,分小八方、中八方、大八方,每个小步法又有桩步和行步之分(桩上为桩步,桩下为行步)。桩步练全身之气,行步练脚下之速。

步法总纲:走如风,站如钉;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长,退之则促;随东就西,声左则右;知己知彼,百站不殆;同动互追,步随身换;脚随手出,阴出阳入;阳出阴入,总揽四面;支撑八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拷摆撤扎,一气呵成。行步有三法:摆法、撤法和扎法,摆法为三法之宗。

拳论说:“活不活在于步,灵不灵亦在于步;未曾练拳先走步,胜在进步占优势,不败在退步避锋。”正确的步法能保证最有效地攻击对方,扬长避短。敏捷灵活地移动双脚,并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攻击范围,对战胜对手必不可少。历代拳家都非常重视步法的练习,在梅花拳中,步法的稳健、灵活、奇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梅花拳作文400字

梅花拳作文400字

梅花拳作文400字

English Answer:

Introduction.

Mei Hua Quan, also known as the Plum Flower Fis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 that is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haolin Temple. It is known for its graceful and fluid movements, which mimic the delicate beauty of the plum flower.

History and Origins.

The exact origins of Mei Hua Quan are unknown, but it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developed by either a Buddhist monk named Bai Mei or a Taoist priest named Zhang Sanfeng. Both men were said to have been masters of martial arts, and they are credited with creating the unique techniques that characterize Mei Hua Quan.

Characteristics of Mei Hua Quan.

Mei Hua Qua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se of circular motions, evasive footwork, and quick, precise strikes. The movements are designed to be fluid and graceful, like the petals of a plum flower.

河北民俗梅花拳

河北民俗梅花拳

河北民俗梅花拳

邢台梅花拳在广宗、平乡一带流传三百多年,以爱国爱民为拳规拳训,师承关系清晰,现已传至第七代,并有拳谱存世。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最长拳师87岁。

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据《广宗县志》和《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阳五行于招术,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出现邹宏、景廷宾等著名拳师。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的特*

据《辞海》"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

梅花拳是邹宏义始祖总结了集干支术数之精华,融*阳生克之奥理,星转斗移,寒暑往来,天下始于一,成于三,行于五,定于七,终于九,万物通变之术,皆其术数也。外有五式开合,内有吐呐升降,风格独特,简单易学,常持久练,身强体健,神清脑灵。梅花拳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吸收佛道儒之精华,是中华武术中文武双修的拳派。梅花拳具有独特的演练鼓乐。

梅花拳的主要内容

梅花拳内容丰富多*,梅花拳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类:

1、文理:“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

梅花拳1]

梅花拳1]

平乡梅花拳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北有少林拳,南有武当派。然而邹宏义所创立的梅花拳深深植根于平乡大地,辐射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几个省份,堪称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平乡县委、县政府在该县后马庄村举办了中国平乡第十五届梅花拳联谊会大会,迎来了众多的武林界著名人士和武林精英纷纷献艺,诸多门派,相互交流,场面之宏大,盛况空前,以此弘扬民族文化,纪念梅花拳始祖邹宏义。

一、梅花拳的渊源

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的铁骑踏入中原大地,而明朝遗臣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长江以南拥立皇族建立起几个小朝廷与清兵对抗,由此江南开始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连绵战火,就在此时一个武术天才在江苏徐州的铜山县呱呱坠地,此人就是梅花拳始祖邹宏义。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客居江苏徐州铜山北街,有邹氏家谱云:“我邹氏本是北直顺德人在先元顺帝时,始祖为元内臣,至洪武年间始祖改元而为明臣辅理有功,承蒙皇上洪恩,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镇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传。遂寄籍徐州而家焉。”邹宏义的曾祖父名邹养浩,字完宇,名登一榜,初任徐州府教谕,后升山东常清县令,又升山东兖州府同知,又坐升兖州府太守,祖父讳业美,字景元,父名邹宗孟,字篓里。宏义幼时,家人本想让其读书

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未能成名,加上当时清兵与南明朝的连年征战,乱世苍茫,国家离乱,宏义便习起武来。开始通过拜师和家传武功相结合习练。大约在崇祯末年,宏义在山坡上练武时巧遇武林高人张三省,张三省把宏义所练的拳术中不足之处,一一指点,并把自己练武的要领、套路、动作等秘诀传授给邹,邹当即叩拜张三省为师。宏义天资聪慧,极具悟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方云游,走访高手,切磋探讨精心锤炼,(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历数载风霜雪雨,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拳路。其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斗雪怒放,行步三法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临风婆娑。桩步为静,静如处子,行步为动,动若脱兔,动静结合,相得宜彰。又多在梅花树下练武,遂故命名为梅花拳。“梅花拳”简称“梅拳”,因过去练功在木桩上练习,所以又叫“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后来由于时代变革,栽桩百根以上,造价高,又费事,后改为以砖代桩,再后来干脆在地上演练,故又叫“落地千枝梅花拳”。“梅花拳”是我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的实际效用。技击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体更是得心应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让小,谦虚忍让,虽有武功彰其外,实有文德居其内,历来深受人民的爱戴,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 的历史沿革文本文档

梅花拳 的历史沿革文本文档

中国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沿革

作者:□傅志民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07-9-28 7:56:43

编者:中国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在辈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充分表现了张从富大度、宽胸的宗师风范。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由于改创为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却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梅花拳的历史渊源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据《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现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为“梅花”。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称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东方离创拳、传拳的时间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的来历

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曹广超/文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

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

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

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

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是使人聪明睿智,使大脑的思维能力更强、更有灵性!燕老师所传授的梅花桩武
功,主要是在高等院校里对大学生们传授的。这些年青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有什么事情比开发年青人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悟性更重要的呢?
山东大学的操场每周末都有燕老师的讲课,燕老师今已近八旬高龄,仍在义务的将 梅花桩武功传授给高校生。
亮相香港国际武术节
得到了统一,这不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嘛!因此,练武实际上也是在培养
Baidu Nhomakorabea人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这就是武育文化的伟大价值。
自古以来老百姓称梅花桩武功为“无字经书”,练武者读的是一本“无字真
经”。这本“无字真经”不仅能够使人练得身体健康,具有极强的实战技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开发智慧、提高人的悟性是什么呢?就
二、梅花拳武功的内容
梅花拳武功不是一门普通的武术拳派,它是东方 文化中一支“文武合一”的独特文化,也是一门古老 的人体科学。它的指导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具体 说来就是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 奇变化与《孙子》兵法的谋略等。
• 梅花拳法:
“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
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 随曲就伸。一气贯穿,刚柔相 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蓄 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宽 知窄,随高就低。静之如山岳, 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 实如太仓,动之似江河,行之 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 三光。” 五势梅花桩由“架子”、“成拳”、“器械”等几 部分组成。“架子”是本门基本功,有桩步、行步之分。 桩步为静,以大、顺、拗、小、败五势为主。按金、水、 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阴阳转结、变化衍生。 行步为动,以摆、撤、扎三法为宗,皆疾、箭、蹿、跳、 横走竖撞,拗步斜身、左右翻转之法。自古以来梅拳擅 长于步,灵活多变,包罗万象。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

南派·少林梅花拳(中)

南派少林梅花拳,又叫'上乘梅',也有人称之为'相识梅'。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的福州、长乐、连江、福清、永泰等地。
梅花拳的主要特点是腿法较多,素有'南北合拳'之称。它在身法和步法上也跟罗汉拳一样,讲'一字马'和'一片身'。在手法上则讲究'点、转、沉、挪、解、落、带、进'八字诀。在技击上的特点是躲闪带打,要求做到'猫闯狗闪,兔滚鹞翻身'。虽然也讲短打近攻,但不要求'落地生根'。


梅花拳套路有三十二式、四十六式、五十六式和一百零八式之分。本书选编的是四十六式少林梅花拳,由庄炳武先生传授。

一、动作名称

17.上步揉臂双弓步双抖拳(螳螂手)

18.盖跳步马步双打掌
(扇两掌)


19.双弓步打肘弹拳(反转打锤)


20.盖跳步马步双打掌
(扇两掌)


21.双弓步打肘弹拳
(反转打锤)

22.左虚步双击拳(猴抢桃)

23.右虚步双击拳(猴抢桃)


24.跳单跪步右下甩拳
(龙摔尾)


25.双弓步双提撩拳(双虎出山)


26.双弓步双提撩拳(双虎出山)

27.双弓步双弹拳(开弓)


28.双弓步右劈拳(劈山拳)

29.左倒澄题
(犬弹腿)


30.跳步虚步左揉勾手
(猴捏桃)

31.双弓步格冲拳(当心锤)

32.双弓步左砸拳(砍染手)

33.双弓步格掏拳(顺风拳)


34.左右掏手双弓步右冲拳
(黑虎抢心拳)

二、动作说明

17.上步揉臂双弓步双抖拳(螳螂手)


①右脚朝东南上一步成双弓步。同时两拳下落于腹前,两臂弧屈,两拳心朝后。眼看前下。(图18①)


②两拳向外向前上划弧同胸高,两臂略直,两拳心左右相对。两眼平视。(图18②)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五势内容

梅花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拳法,其五势包括:

1. 落梅势:主要表现为上手蓄力,拳势如落梅花一般轻盈自然。此势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臂力的协调,以及步法的灵活运用。

2. 豹子势:以模仿豹子捕猎时的迅猛和狡黠为特点。此势注重速度和爆发力,通过迅猛无比的拳势,以瞬间打击对手。

3. 闪电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特点,表现出攻击的短暂而强悍。此势注重力量的迅速释放,拳势短小精练,以快、准、狠的方式攻击对手。

4. 蜂腰势:以蜂腰扎啄的姿态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的灵活运用和扎击技巧。此势注重腰力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扭动和蓄势,释放出强大的攻击力。

5. 凤头势:主要表现为形态优美、高挺而有力。此势注重挺胸抬头,展现自信和威严,通过手势的变化和步法的运用,以控制对手并完成攻击。

以上就是梅花拳五势的基本内容,每个势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击方法,通过练习和研究这五势,可以提高自身的拳法技艺和战斗能力。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梅花拳的源流

1梅花拳的形成时间

梅花拳( 亦称梅拳) ,是我国传统武术流派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我国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一带以及欧、美、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加以发扬。有关梅花拳形成的时间,文献典籍无徵,但民间传说纷纭,主要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和明末清初说”。很显然,不管是西周说还是春秋战国说,虽然在民间言之凿凿,有的还记录在内部的抄件中,但大都为故事传闻。因为梅花拳的出现离不开中国武术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从现有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确定,梅花拳的形成时间应在明末清初。

2 梅花拳为何人所创

有关梅花拳的源流问题,虽然各地梅花拳内部传承谱系记载的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梅花拳谱系是以“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为第一辈; 张三省为第二辈; 邹宏义为第三辈;蔡光瑞、邹文聚、王西征、孟有德为第四辈; 杨炳、孙盘龙、韩华礼、张福、王登榜等为第五辈……”[3]。这里的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是谁? 没有具体说明,据梅花拳内部人说这是虚拟人物。梅花拳第二辈传人张三省确有其人,周伟良[2]31教授研究认为: “张三省本名张山,明清之际人氏,为徐州铜山人,具体住址或铜山小尖山村,或苗家楼村; 张的武艺( 梅花拳) 是明末社会动荡时期,由一位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所传,故在梅花拳内尊其为二辈; 武艺学成后,其名广为周边地区所称颂,‘黄河两岸,三省广播’,‘从此立下文武教场,收徒讲道’”。由此可见,法王老祖( 或收元老祖) 并不是虚拟人物,他就是周伟良所提到的“僧道之类的方外高人”。但是,周教授在这里并没有对这位“方外高人”有更多的介绍。目前,认为法王老祖( 虚拟人物)是梅花拳的第一辈祖师( 即创始人) 的观点,仍然占有主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由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教授领导的“梅花拳的源流与发展研究”课题小组,从 2001 年开始就致力于这项课题的研究,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调查走访梅花拳传人,并收集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一份在河南民间发现的落款为“清嘉庆丁卯年( 公元 1747 年) 子月绪传六炉”时的梅花拳大文炉底,据这份史料载: 梅花拳“头辈师爷收元老祖法王朱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梅花拳起源于明朝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梅花拳的招式灵活多变,以快速的拳法和流畅的身法为主要特点,使其成为武术界备受瞩目的一种拳法。

梅花拳的名字源于其招式的特点,梅花拳的动作柔中带刚,像梅花一样娇媚而坚韧。拳法中融合了梅花的优美形态和坚韧的个性,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武术表演形式。梅花拳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拳打出去如梅花绽放,美丽而迅猛。

梅花拳注重拳法的技巧和身法的协调,拳法灵活多变,结合了攻防一体的原则。梅花拳以快速的连续拳打为主,搭配腿法和身法的变化,使其在实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梅花拳拳法独特,有“一拳多打”之说,即一招之中蕴含多种变化,让对手难以捉摸。

梅花拳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内功包括呼吸调节、气贯全身以及意念和意识的控制等方面,通过内功的修炼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梅花拳的练习也强调修身养性,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使练习者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保持冷静,不受干扰。

梅花拳的招式独特多样,包括直拳、勾拳、钩拳、掌法、腿法等多种技术。梅花拳的招式注重招架与攻击的结合,通过巧妙的身法和

招式变化,可以有效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并给予对手以迅猛的反击。梅花拳的练习也注重身法和招式的协调,使拳法更加灵活且具有攻防一体的特点。

梅花拳的练习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梅花拳的练习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梅花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姿态和平衡感,使身体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梅花桩拳简介

梅花桩拳简介

梅花桩拳简介

梅花桩属昆仑派拳术,全称“干枝五势落地梅花桩”,简称“梅拳”,隶属道教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四大古老拳种之一,迄今已传世前百代和后百代的二十代有余。魏巍为后百代第十八代“永字辈”传人。

梅花桩注重实战,以技击见长,步法奇巧,瞬息万变,脚随手出、步里藏拳,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训练系统和练功方法,使它在各门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手法,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梅花桩是古老的内家拳,它的功法是内外兼练,它要求做到外要练形,内要练气,以达到形气合一,内外一体终至浑元一气的程度。练形,梅花桩称为练“表”也就是指人体表皮的、有形的、表面的、形态的修炼,即俗话讲的“筋骨皮”,并把练“表”称为练“外丹”。“外丹”练成,若继续不间断地演练,练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能气随意发,力随气使,刚柔相济,一气贯串,而达到“气化”的程度,则可谓“内丹”养成。也就是俗语讲的“内练一口气”。梅花桩拳理认为“内丹”没有不借助于练“外丹”而养成的,梅花桩拳把练外丹称作武练,把练“内丹”称为“文练”。“外丹”与“内丹”练成后,与敌人交手时便可“行气”了。著人肌肤坚莫敌者为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卫则在于气了。

由于历史悠久,梅花桩的武功积累是十分丰富的,大致可分为两

大部分,即拳法部分和器械部分,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练功方法。

在拳法系统中,梅花桩基本拳架称为“干枝五势梅花桩”,简称为“梅花桩架子”,它是梅花拳内外兼练,易筋易骨,改造筋骸的根本大法,是梅花拳弟子毕生练习的内容。

梅花桩拳法技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之为上、中、下三盘。上盘:拿、锁、带、勾、搂、刨、打、崩、挑、劈、砸;中盘:沾、粘、连、随、吸、卸、柔、化、推、托、领、带、辗、转、扭、蹭、挨、膀、挤、靠、偎、身、靠、打;下盘:踢、点、截、撞、勾、挂、踩、蹁、跌、扑、滚、翻、前后扫蹚、左右撑拨等等。此种功夫打的是“一身之法”。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技击之中起作用。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描述

武侠梅花拳是一种源自中国的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它以梅花为象征,灵感来源于梅花的刚柔并济、坚毅不拔的特点。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武侠梅花拳的起源、特点以及训练方法。

武侠梅花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相传,明朝时期的一位武术大师在山间修炼时,偶然发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梅花树,被它的刚毅和坚强所打动,便从中汲取了灵感,创造了梅花拳。后来,这位大师将梅花拳传授给了更多的人,并且在武林中声名远扬。

武侠梅花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内功的修炼。练习者要通过特殊的呼吸法和动作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力和体魄。其次,梅花拳的动作流畅而有力,融合了刚劲和柔韧的特点。练习者在实战中,可以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此外,梅花拳强调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追求以少胜多的战术优势。

要想学好武侠梅花拳,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拳术中的基本动作包括直拳、钩拳、掌击等,要求动作准确、力度掌握得当。此外,练习者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腿部的力量,进行准确的踢击。除了基本动作,梅花拳还强调身法和步法的训练,要求身体灵活、步伐稳健。

在实际训练中,梅花拳注重练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练习

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便在实战中能够迅速应对对手的攻击。此外,练习者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能够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除了基本技巧的训练,武侠梅花拳还注重内功的修炼。内功练习包括呼吸法、气功和静坐等。通过这些训练,练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内力和体质,增强抵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南派·少林梅花拳(上)

南派·少林梅花拳(上)

南派·少林梅花拳(上)

南派少林梅花拳,又叫'上乘梅',也有人称之为'相识梅'。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的福州、长乐、连江、福清、永泰等地。
梅花拳的主要特点是腿法较多,素有'南北合拳'之称。它在身法和步法上也跟罗汉拳一样,讲'一字马'和'一片身'。在手法上则讲究'点、转、沉、挪、解、落、带、进'八字诀。在技击上的特点是躲闪带打,要求做到'猫闯狗闪,兔滚鹞翻身'。虽然也讲短打近攻,但不要求'落地生根'。


梅花拳套路有三十二式、四十六式、五十六式和一百零八式之分。本书选编的是四十六式少林梅花拳,由庄炳武先生传授。

一、动作名称

预备式


1.虚步推掌(抱印)

2.马步抖切掌(阴拦掌)

3.双弓步双砸拳(双拳撞门)

4.双弓步右格肘(出基手)


5.双弓步连环拳
(连四拳)

6.左转双弓步左格拳
(转身靠基)


7.双弓步连环拳(连四拳)

8.左转双弓步左格拳
(转身靠基)

9.双弓步连环拳(连四拳)


10.左转双弓步左格拳
(转身靠基)

11.双弓步连环拳(连四拳)

12.双弓步双推掌(推山掌)


13.盖步上步双推掌(压推华山)


14.提膝分手双弓步双推掌
(推门掌)


15.上步揉臂双弓步双抖拳
(螳螂手)

16.转身左格拳
(罗汉转身)

二、动作说明

预备式

面朝南成立正姿势,两脚并拢。(图1)

1.虚步推掌(抱印)


①左脚向左侧出一大步,重心左移,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横裆步。同时,两手屈肘上提至右腰侧,左手成竖掌,掌心朝右;右手成拳,拳心朝上,小指一侧紧贴左掌心偏拇指处。来自“武宗”公众号·两眼平视。(图2①)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内收回,前点成右虚步。左掌与右拳仍紧贴着从胸前正中半推出,左掌心仍朝右,掌指高平下颔;右拳心朝内,小指一侧仍紧贴于左掌心偏拇指处。两眼平视。(图2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梅花桩是梅花拳的一种功法,传说历史非常悠久。据《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描述,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第二代为江苏徐州张三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影响面非常狭窄。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于民间。从历史记载看,梅花拳最晚诞生于明末清初,真正的创始人是当时江苏铜山人邹宏义。邹宏义原名邹讵亮,字魁阳,幼时客居江苏铜山北街。明朝崇祯末年,邹宏义拜武林高人张三省为师学习武艺。历经数载风霜雪雨,邹宏义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法与家传武功相结合,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术——梅花拳。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若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习练,故冠以“梅花拳”之名。此外,梅花拳还有取梅花在冬天未尽、春天未到之时开放,蕴含先知先觉之意,暗合先备先用之理,达成先发制胜之效。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大爱小,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理和武功两大部分,讲究文武双场结合,文理指导武功,以武强身,以德育人,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从文理层面看,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心养性,炼神炼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做到文武兼备。从武功层面看,练习梅花拳要从基本功开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内容。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在文理、武功的关系上,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以武济文,指导思想和具体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炼,伴着岁月递嬗日臻完美,既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武术功法,又是凝聚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梅花拳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制,形体神韵,皆有独特风格。在习练与实战中,梅花拳无论是马上还是徒步,无论是桩上还是落地,均能闪展腾挪,格斗自如,内功外功互补,轻功重功并举,软功硬功兼使,采日月之精华,外练筋骨皮,遵文化之意蕴,内练精气神,变幻莫测,出神入化。梅花拳创始之初,无论练功还是技击均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栽桩约百根,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木桩越来越高。后来由于时代变迂,桩上练功渐渐落到地上,是为落地梅花拳。但它仍保持了原来的

拳式动作,套路风格和招式保持了原有的上中下三种打法。五势梅花桩,拳式朴实无华,动作舒展大方,静如寒梅怒放,动如残花飘荡,具有拳式安泰、姿态美观、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优点。中华武术的各种优长,在梅花拳中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梅花拳的演练变化灵活,攻防范围包括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攻击要诀窍为时时接近敌人,处处攻击对方,每防必固,每攻必克,乘虚而入,所向无敌。梅花拳的兵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斧、钺、钩、杈之外,还有许多罕见的器械,如:镗耙、燕翅镗、拦马橛、提戟、文棒、九环锡仗等,长短杂陈,奇正并有。更让人惊叹的是,把所有兵器进行组装,可以成为一辆小车。这辆小车也是一件独特的兵器,转移时把兵器组成小车,推着行走十分方便,停居时把小车拆散,每样兵器就可单独使用。

清朝初年,邹宏义决定将自己创立的梅花拳发扬光大,于是离开徐州北上,广宗、威县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河北省平乡县后马庄村,设立拳场收徒传艺,影响了周边数十个县,甚至山东、河南等地众多尚武之士,纷纷慕名来后马庄拜师学艺。数年之后,邹宏义之子邹文聚继承父业,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宏义之孙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广收门徒,专心推广梅花拳,进一步使梅花拳弟子遍及全国各地。

梅花拳自创立以来,历经几百载风雨,而今已传二十多世,其中名家辈出,历久不衰。第十四代传人赵三多,河北威县沙柳

寨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以平乡梅花拳弟子为骨干发动了著名的盐民暴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为我党组织发动冀南暴动揭开了序幕。1939年,冀西民训处杨秀峰成立的以梅花拳弟子为骨干的冀西抗日大队,抗击日寇,保卫家乡,屡建战功,其中就有许多梅花拳弟子参加。数百年来,梅花拳培育了众多仁人志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谱写了无数抗敌爱国的辉煌篇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河北省、邢台市和平乡县十分重视梅花拳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7月,座落在河北平乡县后马庄村的“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命名平乡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陈振江先生为邹宏义墓地题词“梅花拳祖师之墓”。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同志四次亲临平乡视察,具体指导梅花拳武术文化的弘扬发展工作。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批准载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我县按照“梅花拳源地”的平乡定位和中央、省市

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启动了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以梅花拳圣地后马庄邹氏墓群为中心,规划打造一个集梅花拳始祖纪念、参观学习、武术培训、竞技表演、国际交流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世界性文化园,凸显文化品位、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等特点。梅花拳文化产业园总规划面积为1107.45亩,总投资10.2亿元人民币,包括“一苑、一校、一居、一区”,即:梅花拳文化苑(248.55亩),梅花拳文武学校(86.4亩),新民居(225.45亩,其中包括入口服务区)及生态农业观光区(547.05亩)。先后聘请邢台市测绘局、武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湖北中鲁古建设计院完成了地形地貌的测绘产业园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该项目已于今年正月十六(第二十届梅花拳联谊会)开工。

2011年3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