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专题质量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3.“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C.陈独秀 D.孙中山6.1905年,一本书使安徽少年胡洪骍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

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

这可以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7.19世纪末,有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

答案:C2.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解析:主要应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分析,其目的应是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

答案:D4.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解析:依据材料中“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或“操于众人”不同的作用可得出:人民主权、法律至上。

答案:A5.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

历史人民必修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2.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的原因C.探究英国战胜的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3.(2012·四川广安期末)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和魏源高于同时代的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们()。

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睁眼看世界”4.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6.(2012·陕西咸阳期中)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

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

顿忘厝火积薪之诫。

”这表明()。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应对西方列强的入侵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

专题三近代屮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坏视四方。

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对外体制”指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它导致清朝君臣对外部世界缺乏基本的了解。

【答案】D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Z,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Z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 “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 应是美国。

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

【答案】C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师夷长技”说明国人已认识到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先进,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但在当时他们对中国落后的认识还谈不上“充分”,故排除④。

【答案】C4.“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答案 B解析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项发生在19世纪末,C项出现于20世纪初,D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均可排除。

2.“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两种观点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排除③,故选C。

3.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答案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它们都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1903 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答案 C解析分析材料,文章用俄国贫弱、德日雄富来论述确立“宪法”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确立“宪法”应指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明了中国要富强也应该实行君主立宪。

其他各项不能充分反映材料。

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所学解放的潮流过关检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所学解放的潮流过关检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所学解放的潮流过关检测1 / 17专题三 过关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文献反映了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其中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文献是 ( )A 《资政新篇》B 《国闻报》C 《民报》D 《新青年》【答案】D【解析】近代前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寻求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应该是指在一战过后的新文化运动,因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得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刊物就是《新青年》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A、C 两项表述都是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均排除;D 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制造氛围,D 项排除,B 项正确。

3.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A .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科学、应用科学”都是属于科技方面的,比重在明显的减少,“哲学、社会科学”都是人文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比重是在明显的增加,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就是A选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

1.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书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D.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2.下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红色中华刘大白(民国七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3.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表明李大钊()A. 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 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D. 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5.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

”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创办民用工业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D.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6.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素养评价(三)(专题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安阳高二检测)鸦片斗争后,魏源编著出版了《海国图志》一书。

其主要目的是( )A.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学问B.发展资本主义C.中体西用,自强求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

鸦片斗争后,受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冲击,地主阶级内部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先进学问分子,起先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主见与冯桂芬的观点相像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选C。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应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因此C符合要求。

3.(2024·山东等级考)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气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气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形成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学问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解析】选C。

依据材料信息“1873年”,结合时代背景,此时中国正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先进中国人探究的是如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摆脱民族危机的问题,华蘅芳等人翻译《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这说明进化的思想与中国进步思想家要求变革的思想产生了共鸣,C正确;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以及传播西方先进科学学问,不是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主要缘由,解除A、B;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的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解除D。

【补偿训练】(2024·芜湖高二检测)“特独创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人民版必修3

2013年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林则徐率先提倡、实践的‘师夷’之说……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的起点。

”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上述结论的是( )。

A.组织专人编译西方书报B.编辑《四洲志》等书籍C.委托魏源编《海国图志》D.领导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答案:D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A.西方历史地理知识B.西方各国政治制度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以《四洲志》为基础,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不符。

答案:A3.梁启超在评论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总结传统科技B.诞生近代科学C.介绍、研究西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晚清思想领域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4.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

此话主要(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解析:谭嗣同认为清朝军事实力越强,君主专制的祸害越大,实质上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B5.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2022高中历史押题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测评 人民版必修3

2022高中历史押题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测评 人民版必修3

专题测评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张之洞D 李鸿章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 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A 魏源B 康有为C 梁启超D 严复4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A 民主共和思想B 三权分立学说C 君主立宪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5鲁迅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固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6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A 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 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 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7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A 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B 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C 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D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8(改编题)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A ①③②B ②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①9 新文化运动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A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B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C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 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0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章末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章末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

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A.《四洲志》B.《海国图志》C.《明夷待访录》D.《天下郡国利病书》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上海高考)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6.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把人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建设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制度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7.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A.受新的革命思潮的影响B.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变化C.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D.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8.“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的这一观点()①体现了彻底地反封建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背景对话1912年,清帝退位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清朝余孽!”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测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测试

必修三专题三1、蔡元培提出:“新体之历史,不偏重政治,而注意于人文进化之轨撤。

凡夫风俗之变迁,实业之发展,学术之盛衰,皆分治其条流,而又综论其统系。

是谓文明史。

”在此他强调了A. 进化论对于修史的重要性B. 修史应秉持的社会发展观C. 史家必须广泛涉猎文明史D. 综合性强是新历史的关键2、晚清时期,郭嵩焘考察英国政治,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这说明郭嵩焘A. 认为人才制度是国家强盛关键B. 批判中国传统的用人制度C. 推崇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D. 主张学习西方的选官制度3、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

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A. 经世致用B.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D. 君主立宪4、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

这条线索是A.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B.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5、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

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B. 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C. 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D. 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某某某某高二期末)“(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根据题目中“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得以付诸实践,而《海国图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著作,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开始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主X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某某方文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A.主X向西方学习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

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

正确答案为D项。

3.(2016·某某华安县一中高二期末)“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

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解析:选B。

著作是《林则徐与中国图录》,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B项错误;A、C、D三项符合史实。

2.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

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求其体而遗其用”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选D。

从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以及其课程设置可判断为洋务派开办的新式学校,涉及军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选择D项。

A项为顽固派的主张、B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的思想、C项为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

3.“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选C。

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A 项为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B项为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D项为中共二大的思想。

4.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

”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 )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康有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将会继续延续,不会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林则徐率先提倡、实践的‘师夷’之说……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的起点。

”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上述结论的是( )A.组织专人编译西方书报B.编辑《四洲志》等书籍C.委托魏源编纂《海国图志》D.领导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答案:D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历史地理知识B.西方各国政治制度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以《四洲志》为基础,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不符。

答案:A3.梁启超在评论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总结传统科技B.诞生近代科学C.介绍、研究西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晚清思想领域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4.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A.张之洞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B.张之洞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张之洞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D.张之洞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解析:“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等信息,意在改变阻碍变革的政治制度,反映了维新思想对张之洞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

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地主阶级思想范畴;C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是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A、C、D三项都错误。

答案:B6.(2013·安徽芜湖模拟)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解析:由这一派别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改革可知,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儒家文化,A、C、D三项可排除。

答案:B7.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革命的指导思想存在缺陷D.传统文化压抑和扼杀人性解析: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决定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在寻求人的解放的同时,谋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8.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其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民主革命指导思想走向科学D.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解析: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转向“制度”层面,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徐志摩24岁以前,是指1920年以前,他对西方的相对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远大于诗歌,说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社会潮流,故B项的说法最能反映材料信息。

其他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

答案:B10.观察下列两幅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它们所包含的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理论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解析: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利用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属于严复、陈独秀及其活动的相同点。

答案:D1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解析:“人权说”体现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生物进化论”则是近代西方科学思想的反映,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基本内涵不符。

答案:B1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解析:陈独秀主张“淘汰”“陈腐朽败之分子”,希望青年“以自觉而奋斗”,其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理想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基本信息不符。

答案:A13.《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 1 000 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 000册。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B.十月革命的影响C.文学革命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析:1917年,文学革命的兴起促进白话文的使用,为人们阅读书刊提供了便利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新青年》发行量猛增没有必然联系,D项发生在1919年。

答案:C14.(2013·山东潍坊练习)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解析:材料中“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故需要进行思想启蒙。

答案:D15.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解析:题干反映出大多数人赞成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最为公平公正,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与“1923年”等信息无关,B项与欢迎资本主义者“占27%”等信息不符。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奕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天文算术亦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习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

”——《洋务运动》第二册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全集(1)》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分别是什么?(3分)(2)材料二说明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这种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主要理由。

(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8分)解析:第(1)问中的“基本主张”可结合材料一中“实本于中术之天元”等信息进行归纳,“主要意图”可从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等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差异”可依据材料二中“中国最重三纲”等信息进行概括,“主要原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可联系材料三中“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等信息,从我国传统文化、世界发展潮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可围绕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从学习内容、主要目的、重大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基本主张:“西学中源”。

主要意图: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

(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制。

主要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主要理由: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4)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始终存在学习西方与否的争论和斗争;以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和民族意识。

17.五四时期,围绕着《学衡》杂志的一批学者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

这批学者被称为“学衡派”,其中主将梅光迪锋芒最露,影响尤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唯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

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

国人又经丧权失地之余,加以改革家之鼓吹,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徼利之捷径。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材料二(对于介绍和吸收西方文化,梅光迪提出)“所介绍者须其本体有正当之价值”;“当以适用于吾国为断,适用云者,或以其与吾国固有文化之精神,不相背驰,取之足收培养扩大之功……或以其为吾国向所缺乏,可截长之补短也;或以其能救吾国之弊,而为革新改进之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