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必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

同时要从对这些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这几个子目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本课内容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河,在本单元和建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史对高一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很高,要注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历史名词概念较多;对部分同学来讲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难度,要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法,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探究回答,启发引导。

2.学法:根据老师创设问题、主动探究、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并能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备考策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近5年涉及的不多,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新政协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复习本单元要加强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适当联系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经济、思想等知识。

【重要考向】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军事: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

(2)理论: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初施政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①对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对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历史解释】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1)追歼残敌: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 年《宪法》确立。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立实施过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 西周:-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中央: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宋朝:- 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

-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形成背景⎩⎪⎨⎪⎧① 的胜利发展。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

(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新中国 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原则: 和 。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建立国家机构。

(3)作用⎩⎪⎨⎪⎧①基本形成了 制度。

②为中国 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

(2)目的:实现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建立⎩⎪⎨⎪⎧① 明确规定。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含义⎩⎪⎨⎪⎧①前提: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②区域: 的地区。

③方式:设立 和 ,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施⎩⎪⎨⎪⎧①形成了 、新疆、 、宁夏、 五大省级自治区。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题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思维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素养点拨】1.时空观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民主政治经历了建立、发展、曲折的历程。

2.历史解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3.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史料及其他史学研究材料,实证改革开放前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成就及影响。

4.家国情怀。

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成就中,认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家政权事宜。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基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①新政协的召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④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②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 各民主党派 和__________________ 无党派民主人士 ,开始筹建新 ②中共团结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2)标志: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平举行。 临时宪法 的性质;选举产 ①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
2.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重新召开各级__________________
(2)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完善 了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②原则:人民民主和______________ 原则。
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 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______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

③ 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3、开国大典——仪式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一、新中国的成立: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1、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条件 国家;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筹备 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49.9
①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特色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3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3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课题33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阶段时间成就奠基20世纪50年代(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令(2)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发展改革开放后至80年代(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3)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4)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1)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间概况改革开放前背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2)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后背景(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就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化点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6.11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6.11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确立:1949 年各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1954 年宪法确 立。 互相监督 的 (2)指导思想:1956 年提出“长期共存 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针。
政治协商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 (3)主要形式:__________ 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__________
进行。
(4)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 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了比 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 选举制度,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治化的新时期。 2.发展原因:
(1)政治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决策,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经济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政治建 设必然随之不断完善,同时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1.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局限: 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2.特点: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013 年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 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史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
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 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 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 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 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1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1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十一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课标要求: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精神:明确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具体要求。

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区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坚持党的领导1.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含义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2.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为什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③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2)怎么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①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②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总结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一)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概况: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目的:筹划成立新中国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同时,又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3.地位: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易混(错)警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只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⑴军事: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⑵政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⑶组织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3、意义:①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三)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背景:三大改造展开2、目的: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3、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6、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发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革的危害,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整合】一、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2、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3、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带详细解析)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带详细解析)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09·山东基本能力)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①②B.①④C.②③③④解析用排除法。

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③;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取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②。

答案 B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 A3.(2009·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解析题目中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表述是“工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最早出现在1954年颁布的宪法中,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背景的描述,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0·唐山模拟)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与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已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易混辨析]
•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
•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 会,本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性 质。1956年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图解识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_民_主__主_义______社向会主__义_______顺利过 渡。
主题
2
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红卫兵)手中。当时打 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 法律。
• ——季羡林《牛棚杂忆》
• 史料二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 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 2.主要形式:_____政_治_协__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 政_治_协__商_会_议________。 • 3.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_政__议_政_____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 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 [易混辨析]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 1954年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 存在。
• (《3)_法__制__建__设_》加《快刑,法颁》布《__1刑_98_事2__诉__讼_年法宪》法《,民相事继诉出讼台法了》选举等法各种法律 法规。
• (4)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9年,通过 《行_政_复_议__法_______》,规范了政府行为。
• (5)党的十五大把“__依_法_治__国__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_________”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 新依时法治期国。
• (2)加强了__人_民__民_主_专__政____,巩固了革命和建设成果。
• (3)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 (4)提高了人民_建__设_社_会__主_义_____的积极性,社为会_主_义_______民主和法制建 设奠定了基础。
• 5.___1_9_56_年,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 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 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___一_律_平__等__和 各_设民_族立_大_自_团_结治__机__构__,_,行在使一__些__少__数__民_聚。族居 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2.相关法自治律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1954年 《___________________中_国_人》民更政治明协确商会的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 行中民华族人民区共域和国自宪法治。
• (2)两个宪法性的文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 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 全完善时期。
• (4)四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 1.有利条件:“文革”的结束;十__一_届_三_中_______全会的召开。
• 2.表现
• (1)首要环节是平反“__文__革_____”前后的冤假错案。
•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_人_民_代__表_大_会________制度政和治协_商________制 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 [拓展深化]
• 《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异同
• (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 (2)历史条件:前者是在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提出 的;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后确立的。
• (3)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 (4)意义:《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 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 新阶段。
• 3.实施情况:建国前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_个_自__治__州__、_、自_治__县__。____、________内_蒙五古大省级自新疆治区,建立广西了100余
• 4宁.夏作用:少西数藏 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 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 [易混辨析] • 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 [对点训练] • 1.(2016·苏北四市)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
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 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 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C 全一致
•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 [解析] 《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 项错误;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故B项错误;题干中
“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
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 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 八、基层民主选举
• 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 投民政票表用 治决建__设__的__基__础_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
• 2.法律依据
• (1)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2)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
• 3.内容
•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__直__接_____选举产生。
• (2)农村实行以__民_主_选_举____、民主决策、民主_管__理______、民主监督为核心 内容的村民自治。
• 4.意义
• (1)农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 益。
• (2)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依法治国
• [对点训练]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
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
• 问题:上述史料分别反映了两部法律具有怎样的特点?
• 提示:(1)史料一“切合实际”“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 度”的“人民大宪章”表明《共同纲领》具有宪法的地位、作用, 它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代表了人民的意愿。
• (2)史料二中“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反映出 1954年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 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
主题
1
《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 论和政治制度。……它内容丰富,文字质朴。……它没有高调,更 没有空想。这真是切合实际,切合人民今天需要的共同纲领。
• ——张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 史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成立。
• 3.意义
• (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新国民主主义革命 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 代。
• (2)新中国的成立,是_马_克_思__主_义____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的胜利。
• (3)是中国政府为贯彻“_________”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 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 [易混辨析] •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质
• 村委会、居委会都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所 以,不能说参与村委会选举是公民参政议政的表现。
• [图解识记]
• 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与完善
考点突破
• [易混辨析] •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
•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 体,人大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长_期__共_存_____、互相_监_督_______”的方针。
4.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 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发展。
第11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基础攻关
2
考点突破
3
仿真模拟
4
复习练案
基础攻关
• 一、开国大典
• 1.筹备: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 新《中__国__的__有__关__事__宜__,__通__过__了__起__临__时__宪_中》国法,人作民同政用治时的协规商会定议首共同都纲、领 国歌、国 旗、纪年。
• [图解识记]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