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百家争鸣的原因、表现、重要代表(儒家及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和影响。

重点: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儒家的主张。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一、百家争鸣

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

1、孔子——创始人

⑴地位:

⑵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

⑶主张与成就

A、思想主张:

活动探究1: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

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四敬鬼神而远之。

⑷评价:

活动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子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⑴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⑵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

②“礼”的学说:

B、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

②培养目标:

2、孟子——继承发展

政治主张:、。

3、荀子——丰富完善

主张:

A、天人关系:。

B、政治思想:。

(二)道家: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2、道学的奠基:——老子:基本思想主张:

A . B. C

思考: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材料二观点。

3.道学的形成——庄子

(1)基本思想主张:①②

(三)法家思想

1.法家的出现及其在各国推行的变法(自主阅读)

(1)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主要有、之后

、、、其中变法最为有名。

A、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

B、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

2、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的思想主张:

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三者糅合为一。②韩非主

张,,。提出了,的主张。

3.影响:①法家理论对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②对

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③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

被吸收到中,成为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风气:

2.墨家的基本主张:依据下列材料概括:、、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3.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自主阅读)

4.“墨辩”学派及墨家学派的湮灭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百家争鸣”中的“家”是指

A豪门望族B思想流派C士人集团D文艺团体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教育的进步D政治环境的宽松

3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调和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侧重,其中儒家思想的精神重心是

A社会道德伦理B社会经济制度C国家政治制度D军事战略谋略

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6.孔子曾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这说明他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7关于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B.注重政治和人事

C.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D.敬重鬼神而近之

8.“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

9.诸子百家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A.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B.“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11.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

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12.关于荀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学说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B.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C.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D.他的学说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结合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残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度,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言,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