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

合集下载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现金流量表是财务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一个企业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法和间接法:现金流量表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编制。

直接法是基于现金的实际流动进行编制,将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具体项目列示出来;间接法是基于利润表进行调整,计算出来的净利润再作为调整依据。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现金流量来源的展示方式。

2. 按照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分类: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和去向,现金流量表会将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项目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主要类别。

经营活动包括销售产品、收取款项等与主要业务相关的现金流动;投资活动涉及购置或出售固定资产、股权投资等现金流动;筹资活动包括借款、偿还贷款、支付股利等与外部融资相关的现金流动。

3. 净现金流量与现金等价物:除了展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详细项目外,现金流量表还会计算出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差额。

净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盈余或负债情况。

此外,在现金流量表中还会提供一项现金等价物,即企业拥有的可以即时兑换的高流动性金融资产,如货币市场基金等。

4. 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现金流量表为企业的管理者、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可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良好与否,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以及判断企业在投资和融资上的需求和能力。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的选择,按照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分类,计算净现金流量和提供现金等价物等。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初学者学习的难点与疑点,通过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常见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公式计算法、二是现金日记账法、三是调整分录法。

现金日记账法主要是直接对企业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操作者必须能够熟悉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内容界定。

但这种方法需要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导致日常工作繁琐,对于业务量大的会计主体而言并不合适。

公式计算法则是都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各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计算公式,从账簿或其他会计报表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进行集中计算分析,避免了日常操作的繁琐,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电脑自动计算,工作效率高。

不过,用固定的计算公式提取会计数据计算现金流量项目,生搬硬套故而过于机械,难以应对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影响,容易导致金额分类不准确。

此外,各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公式相对独立,不能对数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相互印证或检验,即使出现数据被遗漏或被重复纳入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也不容易发现。

调整分录法是三个方法中最为科学、最为专业、也最有难度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对初学者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也构成一定的挑战,以至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出现略去或让学生自学这一章节内容的怪象。

如果在教学中对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交待不明确、对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推导不清晰、对工作底稿的作用及具体填列过程讲解不详细,容易导致学生“越学越糊涂”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

因此,如何巧妙地解析调整分录法,对于初学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广大教师也是值得深入交流的。

一、调整分录的形成原理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应填列金额,而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确定都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调整分录。

浅析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

浅析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

浅析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作者:宋媛光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10期摘要:无论采用工作底稿法还是T形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实务中由于调整分录的理论依据不清晰,从而造成对调整分录实质理解的困难,难以做到应用自如。

关键词:理论依据;汇总分录;分析本文从调整分录的理论依据出发,剖析了调整分录的实质。

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直接分析经济活动填制现金流量表,工作量大,缺乏验算机制,易出错。

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但受调整分录制约,应用较难。

一、调整分录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任意时点恒等。

由此①、②成立: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①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 ②②-①=③资产(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③某年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来源于本年度从外部新吸收的投资(所有者权益投入净增加额)和本年度实现的净收益。

进而③转换为:资产(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投入净增加额+报告年度实现净收益=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投入净增加额+收入-费用④资产分为现金和非现金,故:现金(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投入净增加额+收入-费用-非现金资产(期末-期初) ⑤⑤左方为报告年度现金净增加额,是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

⑤右方是资产负债表计算得出或损益表直接列示。

净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⑥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⑦净增加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⑧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涉及账户的借、贷方体现了本期增加额与本期减少额。

现金流量表要求分别揭示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增减变化及变化后结果。

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未分类,⑤未反映现金增减是哪些活动引起。

因此,现金流量表中某一项可能涉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多个项目。

反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某一项目也可能反映多项现金流量表中的活动。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Word)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Word)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Word)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2000-01-0400:00:00|来源:|作者: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这两种方法均需在期末编制调整分录,因此调整分录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把会计核算原则由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是核算损益的基础,它不管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是否实际支出,一律按照收入、费用确认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只要归属于当期就记入当期损益。

而收付实现制是计列现金流量的基础,它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原则进行账务处理,不管收入、费用是否应归属于当期损益,只要实际收到了现金就记现金流入,只要实际支付了现金就记现金流出。

因此调整分录就是把经营损益计列原则调整为现金流量计列原则,把企业提供的经营损益的会计信息转换为衡量支付能力、偿债能力、资金是否紧张、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现金流量信息。

调整分录的编制对原始会计事项的汇总确认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凡涉及现金流入的记“借”方,冲减记“贷”方;涉及现金流出的记“贷”方,冲减记“借”方。

凡不涉及现金流量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与会计分录基本相同。

下面笔者就在此基础上谈谈工作底稿法下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一)差额调整法差额调整法是指将利润表有关项目的被调整发生额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归集,然后将其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有关非现金项目余额的差额纳入调整分录,求其平衡差并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

如《指南》第1例“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中的调整分录为: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201000(调整分录的平衡差)应收账款——货款24900 (资产负债表余额之差)应收账款——增值税51000贷:产品销售收入1250000 (被调整总额)应收票据——货款200000 (资产负债表余额之差)未交税金51000差额调整法对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非现金项目,采用余额之差进行调整,在以后的调整分录中如再次涉及这些资产负债表的非现金项目时,必须有选择地调整相应现金流量,以对差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进行“纠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基础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基础

编制原理企业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是解释一个企业年度(或中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的来源,这个金额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来完成,其理论依据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公式:“现金净增加额=负债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净增加额+收入本年发生额-费用本年发生额-非现金资产净增加额”。

等式的左方,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等式的右方,正项为现金流入,负项为现金流出,其数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

由此不难理解,编制调整分录,就是依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企业会计账簿,对等式右方进行逐项分析,将其转化为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项目。

如果对推导等式右方各项目调整不完全,或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贷不平,那么必将影响推导等式的平衡,导致现金流量表编制出现差错。

因此,在完成调整分录后,还需要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进行验算平衡,一是审查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二是审查调整分录自身计算有无错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简单来说,调整分录的编制,就是通过分析填列,逐笔调整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发生额,将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项目转化为与现金流量表对应的现金流量类别。

对不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项目不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

在将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的过程中,同样遵循会计中的借贷平衡原则、复式记账原理,即有借有贷,借与贷平衡,现金流量表一定平衡。

编制基础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我们应掌握如下编制基础,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1.不涉及编制基础的经济业务,与现金流量表无关我们平时所核算的会计业务中,有一些项目,是不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

比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盈余公积的计提等。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原理

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现⾦流量表的作⽤主要是解释⼀个企业年度(或中期)“现⾦和现⾦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的来源,这个⾦额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的⽅式来完成,其理论依据推导如下: 步骤⼀: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利润表遵循“收⼊-费⽤=利润”的会计等式,由于企业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所有,利润的实现总是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因此会计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

步骤⼆:企业资产可以划分为现⾦(含现⾦等价物,下同)和⾮现⾦资产,故“现⾦+⾮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进⾏移项得出“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现⾦资产”。

步骤三:由于步骤⼆等式在企业财务报告年度(或中期)的期初和期末同时适⽤,可以判定企业“期初现⾦=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收⼊-期初费⽤-期初⾮现⾦资产”,“期末现⾦=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收⼊-期末费⽤-期末⾮现⾦资产”。

⽤后者减去前者,就可以得出推导等式“现⾦净增加额=负债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净增加额+收⼊本年发⽣额-费⽤本年发⽣额-⾮现⾦资产净增加额”。

推导等式的左⽅,是现⾦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推导等式的右⽅,正项为现⾦流⼊,负项为现⾦流出,其数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

由此不难理解,编制调整分录,就是依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企业会计账簿,对等式右⽅进⾏逐项分析,将其转化为现⾦流量表的具体项⽬。

如果对推导等式右⽅各项⽬调整不完全,或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贷不平,那么必将影响推导等式的平衡,导致现⾦流量表编制出现差错。

因此,在完成调整分录后,还需要将其过⼊⼯作底稿或T形账户进⾏验算平衡,⼀是审查资产负债表项⽬和利润表项⽬是否全部调整完毕,⼆是审查调整分录⾃⾝计算有⽆错误,其⽬的是为了确保现⾦流量表的平衡。

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

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

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常见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公式计算法、二是现金日记账法、三是调整分录法。

现金日记账法主要是直接对企业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操作者必须能够熟悉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内容界定。

但这种方法需要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导致日常工作繁琐,对于业务量大的会计主体而言并不合适。

公式计算法则是都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各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计算公式,从账簿或其他会计报表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进行集中计算分析,避免了日常操作的繁琐,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电脑自动计算,工作效率高。

不过,用固定的计算公式提取会计数据计算现金流量项目,生搬硬套故而过于机械,难以应对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影响,容易导致金额分类不准确。

此外,各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公式相对独立,不能对数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相互印证或检验,即使出现数据被遗漏或被重复纳入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也不容易发现。

调整分录法是三个方法中最为科学、最为专业、也最有难度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对初学者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也构成一定的挑战,以至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出现略去或让学生自学这一章节内容的怪象。

如果在教学中对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交待不明确、对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推导不清晰、对工作底稿的作用及具体填列过程讲解不详细,容易导致学生“越学越糊涂”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

因此,如何巧妙地解析调整分录法,对于初学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广大教师也是值得深入交流的。

一、调整分录的形成原理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应填列金额,而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确定都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调整分录。

不过,虽然每一个调整分录的调整目的不同,但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
. 、 ,
、 、 .
现 则根据 这 个调 整分 录 的 借 贷 平 衡 关 系 计算 得
,

80

20 0

0

3

调 整分录 仅 为编
,
,
,
于 调 整 分 录 应 从 以 下三 个 方 面 加 以 理 解 l 调 整 分 录 与会 计 分 录 所 反 映 的 问 题 实质 是 一 样 的 例 如 本 期 销 售 产 品 l (启沁
,










,






,



2

两种 分录 资料 的
,
来 源 不 同 会计 分 录 来 源 于 记 帐 凭 证 调 整 分录 来 投丐
孤而

源 于 报 表 和帐簿 资料 例 如 L 述 调整 分录 中产 品
,

O 肖 邦 卫 东 章
投资类现余流人
X X刃 元 取 自 销 售 收 人 1《 利 润表 的 本期数 应 收 帐

在 编 制 现 金 流 量 表时 最 困 难 最 关 键 的 问题 是编 制调 整分 录 调 整分 录的作 用是 将 按 权 责 发 生 制 原 则 计 量 的 收 人 费 用 转换 成
。 、 , , 、
会 计专栏
应 收帐 款 : 贷 产 品销售 收
2( 0 X〕

:
1 (助 0 ( )
按 收 付 实 现 制原 则计 量 的 现 金 收 入 和 支 出 如 果 我 们按 现 金 流 量 表 中 现 金 的 概 念 会 将 计 核 算 中 的 帐 户 进 行 分类 的 话 可 分 成 银 行存 款 现 金 类 帐 户 (包 括 现 金 其 他 货 币资 金 帐 户 以 及 短 期 投 资 帐 户 中 的 现 金 等 价物 部分 ) 和 非 现 金 类 帐 户 两 大 类 如 果按 这两类 帐 户的 对应 关系将 会计 核 算 中 的 会 计 分 录 进 行 分 类 的话 有 三 类 会 计 分 录 : 第 一类 是 反映 现金 类 与非 现金 类 帐 户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如 借 银行 存 款 贷 产品销 售 收人 这 一类 中的 每一 笔分 录都 将 影响 到企业 现 金流 量的 变化 第 二类反 映 非 现 金 类 内部 各帐 户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如 显然该 类分 录 借 生产 成本 贷 原材 料 不 会 引起 现 金 流 量发 生 变化 第三类反映 金 类 帐 户 部 帐 户 之 间 的 对 应关 系 现 内 各 如 借 现金 银 行 款 这 类 分录 只会 贷 存 引 起 现 金 在 各 个 构 成 项 目之 间 发 生 增 减 变 化 不 会 引 起 现 金 在总 流 量 上 发 生 变 化 现 金 流 量 表 就 是 要 反 映 上 述 第 一 类 会计分 录 的情 况 因 此 只 要 将 现金 类 帐 户 借 方 贷 方发 生 额 根 据 所 对 应 帐 户 的 用 途 按 照 现 金 流 量表 的 各 个 指 标 的 要 求 进 行 分类 汇 总 也 能 编 制 出 现 金 流 缝表 示 用 图 表示 如 下 :

调整分录编制现金流量表讲义

调整分录编制现金流量表讲义

调整分录编制现金流量表讲义摘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经科版2006年CPA考试精读精讲》目录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1)(一)现金的界定 (1)(二)影响现金流量的变动因素 (1)(三)现金流量的分类 (2)(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 (2)(五)现金流量表编制程序 (2)(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3)二、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 (3)(一)调整分录编制原理 (3)(二)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4)(三)调整分录具有多样性特征 (4)(四)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的调整分录及其计算公式 (4)三、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 (9)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简便方法 (9)一、现金流量表概述(一)现金的界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1)库存现金;(2)银行存款,应剔除不能随时支付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3)其他货币资金;(4)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主要指购买日至到期日小于3个月的短期债券投资。

现金等价物不包括准备3个月内出售的短期股票投资。

根据定义,准备3个月内出售的短期股票投资虽然符合“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但由于其市价变动风险大,难以转换成已知现金,所以不作为现金等价物看待。

期限超过3个月的短期债券投资,在现金流量表中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

(二)影响现金流量的变动因素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该内容。

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部分反映该内容,比如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在补充资料中说明。

3.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该内容。

(三)现金流量的分类1.经营活动: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2.投资活动: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臵活动。

报表编制原理

报表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一)调整分录编制原理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是解释一个企业年度(或中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的来源,这个金额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来完成,其理论依据推导如下:步骤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利润表遵循“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由于企业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所有,利润的实现总是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因此会计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步骤二:企业资产可以划分为现金(含现金等价物,下同)和非现金资产,故“现金+非现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进行移项得出“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非现金资产”。

步骤三:由于步骤二等式在企业财务报告年度(或中期)的期初和期末同时适用,可以判定企业“期初现金=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期初费用-期初非现金资产”,“期末现金=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收入-期末费用-期末非现金资产”。

用后者减去前者,就可以得出推导等式“现金净增加额=负债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净增加额+收入本年发生额-费用本年发生额-非现金资产净增加额”。

推导等式的左方,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推导等式的右方,正项为现金流入,负项为现金流出,其数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

由此不难理解,编制调整分录,就是依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企业会计账簿,对等式右方进行逐项分析,将其转化为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项目。

如果对推导等式右方各项目调整不完全,或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贷不平,那么必将影响推导等式的平衡,导致现金流量表编制出现差错。

因此,在完成调整分录后,还需要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进行验算平衡,一是审查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二是审查调整分录自身计算有无错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二)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在现金流量表报告涵盖期间,企业已经以会计凭证为载体,对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编制了会计分录。

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

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指出,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同时,还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以下简称该附注部分为补充资料)关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调整分录法是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方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为依据,通过在期末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调整出现金流量表主表各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因此,该方法是在期末一次性完成,不但工作量大,且调整内容复杂,要求编表人对企业全年的业务比较熟悉,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该方法结构严谨,并可通过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实现对调整分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的验证,体现其方法设计上的科学性。

另外,由于编制调整分录需要经过大量的人工分析调整,报表项目间并没有固定的数据调整关系,所以很难通过财务软件自动生成报表。

所以,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一般都是使用这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只是他们大多局限于用这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笔者认为,可以对调整分录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通过调整分录一次性将现金流量表主表及补充资料相关项目应填列金额全部确定。

为说明改进后调整分录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以下举例说明。

一、相关报表与业务资料A公司2007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半年利润表如下: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资产期末期初货币资金36 30 应收账款27.1 10 存货35 40 固定资产63 70 资产合计161.1 150 短期借款18 30 应付账款46.7 40 应交税费23.4 20 实收资本60 60利润表(单位:万元)项目金额营业收入30 营业成本15 财务费用 3营业外收入 1净利润132007年1-6月,A公司业务资料如下(假设免所得税):1)归还短期借款本金12万元及利息3万元(利息未预提);2)购入原材料10万元,增值税率17%,暂付货款5万;3)出售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累计折旧1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万元,收到款项8万元;4)收到客户上月欠下的货款8万元,款项存入银行;5)销售商品一批,售价30万元,增值税率17%,收到货款10万元,余款暂欠;该批商品的成本为15万元。

现金流量表编制与调整

现金流量表编制与调整

现金流量表编制与调整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状况和偿付能力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调整原则。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编制。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金融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直接现金流量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具体步骤如下:1.列举现金流入项目,包括销售收款、借款、利息收入等。

2.列举现金流出项目,包括购买商品、支付借款、支付利息等。

3.计算各项现金流量的净额。

4.将各项净额合并得到期末现金余额。

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计算净利润和调整非现金项目来得到现金流量表。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净利润。

2.调整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等。

3.调整财务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差异。

4.计算各项现金流量的净额。

5.将各项净额合并得到期末现金余额。

二、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原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准确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整原则:1.资本支出和收回:将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收回纳入现金流量表,以反映企业的投资活动对现金流动的影响。

2.非现金项目:对于一些非现金项目,如租赁费、折旧、摊销等,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

3.利息和税项:利息和税项通常涉及非现金交易,需要将其调整为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

4.汇率变动:对于涉及外币交易和汇率变动的企业,需要将其调整为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

5.持续经营和退出经营:如果企业面临退出经营的情况,需要将退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项目。

通过以上调整,现金流量表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结: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调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对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编制和调整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的现金流量,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如何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初学必看!)

如何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初学必看!)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如何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初学必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初学者学习的难点与疑点,通过调整分录法实现现流量表主表的编制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常见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公式计算法、二是现金日记账法、三是调整分录法。

现金日记账法主要是直接对企业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操作者必须能够熟悉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内容界定。

但这种方法需要逐日逐笔地分类汇总,导致日常工作繁琐,对于业务量大的会计主体而言并不合适。

公式计算法则是都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各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计算公式,从账簿或其他会计报表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进行集中计算分析,避免了日常操作的繁琐,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电脑自动计算,工作效率高。

不过,用固定的计算公式提取会计数据计算现金流量项目,生搬硬套故而过于机械,难以应对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影响,容易导致金额分类不准确。

此外,各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公式相对独立,不能对数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相互印证或检验,即使出现数据被遗漏或被重复纳入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也不容易发现。

调整分录法是三个方法中最为科学、最为专业、也最有难度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对初学者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也构成一定的挑战,以至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出现略去或让学生自学这一章节内容的怪象。

如果在教学中对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交待不明确、对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推导不清晰、对工作底稿的作用及具体填列过程讲解不详细,容易导致学生“越学越糊涂”甚
1。

工作底稿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之调整分录解析

工作底稿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之调整分录解析

工作底稿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之调整分录解析(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30045)摘要:以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其核心内容在于调整分录的编制。

掌握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理解调整分录的构建逻辑,遵循必要的经济业务分类原则,正确区分调整分录中借贷方向的调整作用,找到科学的调整金额取值路径,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确保现金流量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试算平衡;工作底稿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教学、考试及实践工作中的难点,以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各种方法中专业性最强、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法,也是逻辑性最严谨的一种方法。

因此,对工作底稿法的原理、内容及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考试成绩的提高及实践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工作底稿法中,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是最核心的内容,而掌握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理解调整分录的构建逻辑、遵循经济业务的分类原则、区分借贷方向的调整作用、确定调整分录的取值路径是快速、准确编制调整分录的关键。

一、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工作底稿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调整分录的编制,即对当期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以分类汇总后的金额重新编制出系列会计分录,即每个调整分录反映当期同一经济活动的全部业务内容;再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倒轧出各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所属现金流量表项目。

比如企业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会在销售业务发生并取得相应原始凭证时编制销售业务的相关会计分录,一般会涉及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应收账款的收款、预收货款等会计科目。

而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时,则可将该期间发生的由销售业务引起的全部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下同)、预收账款、营业收入、销项税额等会计科目或报表项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组合成一个调整分录。

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借:应收账款借:预收账款借:货币资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贷:营业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上述调整分录中,“营业收入”项目的金额从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中取值;除“货币资金”外的其余各调整科目(或项目,下同)的金额以各自账户中的“本期借方发生金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金额合计”中取值,也可通过“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取值;“货币资金”项目则根据会计分录的借贷平衡原理倒轧后得出,而根据上述调整分录的内容可知,相应的“货币资金”增加由营业收入引起,应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现金基础”,即只记录与现金相关的收入和支出,不包括与账务记账相关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第一步是确定现金流量的范围。

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现金流量。

其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取利息和分红等有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购买和出售长期资产、投资其他公司的股权等与投资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取得借款、偿还债务、发行股票等与筹资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第二步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报表格式。

通常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里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方向进行分类。

第三步是将各个项目的金额填入相应的账户。

这一过程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记录和相关资料,进行精确计算。

最后,按照特定的时间段,将各个项目的金额总结到相应的分类下,并计算出现金净流量,编制完成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基本方法1. 直接法直接法是最常用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直接计算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金额,以便更为准确地了解现金的实际流入流出情况。

直接法的具体步骤是,逐个列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项目,并将其金额进行计算和总结。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评估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2. 间接法间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

它以企业的净利润为基础,通过调整非现金项目的金额,反映出企业实际现金流动的情况。

间接法的具体步骤是,在已获得的净利润基础上,分别将非现金项目的金额加减到净利润上,得出调整后的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现金流量表附表(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正如前述,企业应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通过债权债务变动、存货变动、应计及递延项目、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调节项目包括四类: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其他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下,还应该加少数股东收益(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

如融资租赁设备,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主要有: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附表主要项目填列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包含“八大减值准备”,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

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①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②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③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③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与应用要点详解作者:熊瑶来源:《商业会计》2016年第06期摘要:调整分录法的核心就是以现金流量表项目为中心,将整个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分录进行分类汇总,以倒轧出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应填列金额的报表编制方法。

本文详细推导了调整分录的形成过程,并介绍了调整分录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要点,希望对初学者、教学者及广大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试算平衡工作底稿一、引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初学者学习的难点与疑点,通过调整分录法实现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常见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现金日记账法,二是公式计算法,三是调整分录法。

现金日记账法主要是直接对企业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逐日逐笔的分类汇总,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操作者必须能够熟悉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内容界定。

但这种方法需要逐日逐笔的分类汇总,导致日常工作繁琐,对于业务量大的会计主体而言并不合适。

公式计算法则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各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计算公式,从账簿或其他会计报表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进行集中计算分析,避免了日常操作的繁琐,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电脑自动计算,工作效率高。

不过,用固定的计算公式提取会计数据计算现金流量项目过于机械,难以应对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影响,容易导致金额分类不准确。

此外,各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公式相对独立,不能对数据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进行相互印证或检验,即使出现数据被遗漏或被重复纳入现金流量项目也不容易发现。

调整分录法是三种方法中最为科学、最为专业、也最有难度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本文重点对此方法进行介绍。

二、调整分录的形成原理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应填列金额,而每一个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确定都可能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调整分录。

不过,虽然每一个调整分录的调整目的不同,但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以下将以确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应填列金额的相关调整分录为例,详细解析其形成的逻辑原理。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在本期内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活动而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销售的价款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遵循收付实现制的编制基础,因此该项目具体包括收到本期销售的现金、收到前期销售的现金以及预收未来的销售款(为简化解析过程,暂不考虑退货情形)。

那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应填列金额的确定具体会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的账簿资料呢?这些科目的账簿数据在计算确定现金流量项目金额时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样的?它们最终又是如何构建成一个调整分录的?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从与商品销售及收款相关的日常会计分录入手,并进行一定的变形与推导。

具体过程如下:分录1:本期现金销售。

借:货币资金(代表现金类账户)贷:主营业务收入(指本期现销金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录2:本期发生的赊销。

借:应收账款(也可能是应收票据,为简化版面,这里假设只有应收账款,下同)贷:主营业务收入(指本期赊销金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录3:本期收到的赊销款(可以是收回本期发生的应收款,也可以是收回前期的应收款)。

借:货币资金贷:应收账款分录4:预收未来的销售款。

借:货币资金贷:预收账款分录5:前期预收货款本期发货并确认销售收入。

借: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上述5个会计分录,包括了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及销货款结算的所有情形,若将企业本期发生的由上述5个分录核算的全部会计分录进行合并,即可形成一个综合的会计分录,并表示如下(分录6):借:货币资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借方发生合计或根据其他科目发生额倒轧)应收账款(借方发生合计)预收账款(借方发生合计)贷:主营业务收入(指本期的总销售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发生合计)应收账款(贷方发生合计)预收账款(贷方发生合计)分录6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在会计期末,通过账簿或报表数据直接获得除“货币资金”以外其他全部会计科目的发生合计数,即可通过“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理,倒轧出“货币资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本期发生合计,也就获得了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而除“货币资金”项目外,其他各项均可以通过查找账簿中相应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合计”“本期贷方发生合计”确定,也可以通过科目汇总表或试算平衡表的对应科目金额确定。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项目的金额也可以通过查找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来获得。

因此,分录6就是能够用来计算确定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金额”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调整分录,其中的“货币资金”的发生金额则通过其他科目的发生额以倒轧的方式计算确定。

此外,对于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其本期发生额期初余额及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等式关系:|本期借方发生合计-本期贷方发生合计|=|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用相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及期末数替换分录6中对应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

这种做法虽然在取数上更加快捷,但如果资产负债表项目存在备抵科目(如折旧、摊销、准备等)时,还需要进行金额拆分或进行二次调整。

利用分录6的形成原理、方法与步骤,可以进一步推导出用来确定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其他现金流量表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调整分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详述。

三、与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相关的调整分录之编制要点从为确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应填列金额而编制的调整分录中可以发现,该调整分录中出现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都出现在同一个调整分录中,这种特征也会出现在为确定其他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应填列金额所编制的调整分录中。

比如为确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应填列金额而编制的调整分录中,就会把“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存货”等与采购业务结算相关的负债类会计科目及存货项目所包含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同时列入一个调整分录,即其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可以相互抵减。

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调整分录中,因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资产类科目及负债类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应分别用于确定不同现金流量项目应填列金额的调整分录,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个调整分录中。

以“短期借款”科目为例,其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应分别用于调整不同的现金流量项目。

一方面,“短期借款”的贷方发生额代表的是本期新增的短期借款,即取得了短期借款,对应的借方科目即货币资金的流入金额,显然应归属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因此,可根据企业“短期借款”的本期贷方发生合计,编制如下调整分录(分录7):借:货币资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由短期借款贷方发生合计确定金额)贷:短期借款(贷方发生合计)另一方面,“短期借款”借方发生额代表的是负债的减少,是企业归还了借款,还款分录的贷方核算的是货币资金的流出额,应归属于“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应填列金额。

因此,可根据企业“短期借款”的本期借方发生合计,编制另一个调整分录(分录8)如下:借:短期借款(借方发生合计)贷: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由短期借款借方发生合计确定)如果将“短期借款”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放入同一个调整分录,则将导致借贷相抵并得到的只是现金流量净额,不符合现金流量表主表分别流入与流出进行列报的要求。

综上同理可知,“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付债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资产及负债类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与贷方发生合计也都应该分别用来调整不同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避免这些科目出现在同一个调整分录中,以防相关金额被直接相互抵减,影响现金流量金额的确认。

四、对部分会计科目发生额进行合理拆分以用于不同的调整分录一个会计科目核算的经济活动内容,可能既有经营活动的内容,又有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该科目的借方发生合计或贷方发生合计就不能一次性全部编入某一个调整分录,而是需要先进行拆分再编入不同的调整分录。

例如“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就要拆分成销售活动产生的和转让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活动产生的两部分,前者应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本期发生额一同出现在调整分录中(见分录6),以调整确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量”项目的金额;后者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贷方发生合计一同出现在另一个与投资活动有关的调整分录中,该调整分录(分录9)的一般形式如下:借:累计折旧(因固定资产清理而转销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固定资产清理而转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货币资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根据其他科目金额倒轧确定)应收账款(因固定资产清理而取得的应收款)贷:固定资产(因固定资产清理而转销的固定资产原价)营业外收入(因固定资产清理而产生的利得)与此类似的情形非常多,比如存货的发出可能是用于产品生产或对外销售、办公消耗、在建工程等,房屋的折旧可能是用于产品生产、职工薪酬、行政办公等。

因此,在编制调整分录前,有必要根据相关账簿资料的摘要对会计科目发生合计数按所包含的不同经济活动进行拆分,用于调整不同类型的现金流量项目应填列金额。

五、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底稿的应用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是通过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重要工具,其根本作用就是试算平衡,是一张对调整分录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进行检验的表格。

在完成调整分录的编制后,即可进入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填列工作。

第一步是将已经编制好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及期末数、利润表的本期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对应项目空格;第二步是将编制好的调整分录中各会计科目发生额按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分别填入对应的借方发生和贷方发生空格内;第三步是根据项目所包含的账户结构性质进行试算平衡;第四步是在试算平衡成立的基础上,计算填列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本期金额,这些金额就是本期现金流量表对应项目的应填列金额。

如果哪个报表项目存在试算不平衡的情况,则说明存在数据错误,需要根据错误类型查找原因,根据发生的原因不断修正错误,直至全部平衡规则实现,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应填列金额也就最终确定。

S参考文献:[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2]林斌.调整分录在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